仪器分析第2讲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p → p*
εmax一般在104 L· -1· -1以上,属于强吸收。 mol cm
(1) 孤立的π→π*跃迁
乙烯π→π*:λmax162nm,εmax: 1×104 L· -1· -1。羰基 mol cm
化合物中,当Y=H,R时, p → p* λmax:150-160nm。
H c H c H H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 射,测吸光度,得吸收 曲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 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同一种物质,浓度的改变不影响吸 收曲线的形状和λmax。不同的物质, 其吸收曲线的形状和λmax一般是不 同的。 因此,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s*
R
E
K E,B
p*
n
p
s
2
n→σ*跃迁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跃迁。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 ~ 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
区仍不易观察到。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2.3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指示系统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 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 范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灯、氘 灯。发射185~400 nm 的连续光谱。
二、光的基本性质
• 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像性。 λν= c ,E =hν =hc/ λ。单色光,复合光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产生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
复合光
①互补色光:把两种适 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 的强度比例混合,成为 白光,称为互补色光。
②无色:对光谱中各种色光
(d)非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重要) 假设由波长为λ1和λ2 的两束单色光组成的入
射光通过浓度为c 的溶液:
推导可得,当 e1 ≠ e2 时,A与 c 不成线性关系
第二讲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 •
A= κcl
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 及温度等因素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 层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3)吸光系数
当 l 以cm,c以g/L为单位时,κ称为质 量吸光系数,用 a 表示。
A= a c l a的单位为 :L/(g.cm)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 n 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 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 —π共轭作用,
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 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
度增加 ),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 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 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吸 收强度发生变化:
讨论:
③同一种物质,在某个特定波长下 其吸光度(A)随浓度而变,此特 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④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 幅度最大,测定最灵敏,所以一般 选择λmax作为测定波长。吸收曲 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 重要依据。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第二讲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2.1 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
一、吸光光度法
• 1、定义: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 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 2、特点: • (1)灵敏度高:10-5~10-6,10-7~10-8,10-10 mol· -1, L • (2)准确度高:比色分析,相对误差5~10%, 分光光度法,2~5%,1~2%; • (3)应用广泛:可测定几乎所有无机物和许 多有机物; • (4)操作简便仪器设备易普及。
2.2 朗伯-比耳 定律(学习重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较常用于定量分析的依据
四、光的吸收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
•
来自百度文库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 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4) 摩尔吸光系数 当l以cm,c以mol/L为单位时,κ称为摩 尔吸光系数,用 ε表示。 ε 的单位为L/mol.cm,它表示物质的浓 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 光度。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6)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 标准曲线发生弯曲(尤 其当溶液浓度较高时) 的现象称为对朗伯—比 耳定律的偏离。
A= a cl
(6)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a)溶液的浓度(重要)
Lambert-Beer定律假设测定试液中各组分没有相 互作用,即所谓稀溶液时才成立。
(b)溶液的不均匀性 实际样品的混浊,加入的保护胶体,蒸馏水 中的微生物,存在散射以及共振发射等,均使吸 光质点的吸光特性变化大。 (c)溶剂的影响 影响峰高、位置及待测物的性质
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
补色光。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
收光的互补色。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
formation of UV
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 子(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波长范围:200-800 nm.
(1)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e
1 2
大小顺序为: σ→σ* n→σ* π→π* n→π*
1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200 nm; 例: 甲烷的λmax为125nm , 乙烷λ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故饱和烷烃可作为溶剂使用。
R C O Y
(2)共轭烯烃中π→π*跃迁 随着共轭体系的延长, λmax将向长 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增大
4
n → p*
上述含有π键的不饱和有机物中,如果引入-OH,-
NH2,-X,-S等含有杂原子的基团,则其除了进行π→π*跃迁外 ,还可以发生 n → p* 跃迁,一般发生在近紫外区,ε为10~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
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 为蓝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
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
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 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7.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
如 共轭效应、立体化学效应、溶剂的影响、体系pH的影响等
第二讲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讨论: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
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
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 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这 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二、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与电子跃迁
(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不做要求)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H
σ
C O H π
n
E
p*
n
s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 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共有六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
1.朗伯定律
如果将液层分成许多无限 小的相等的薄层,其厚度为 db。则dI应与db及I成正比, 即dI/I=k1db,积分此式,得:
将上式变成常用对数,得
上式称为朗伯定律。如用A=lg(I0/It)或lg(1/T),则
A称为吸光度。
(1) 吸光度和透光度
设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a, 透射光强度为 It,反射光强度为Ir,则 I0= Ia+ It+ Ir 由于同一套吸收池的反射光强度基本 相同,其影响可相互抵消,上式可简化为:
迁的同时,总伴随
有振动和转动能级 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 总包含有振动能级
和转动能级间跃迁
产生的若干谱线而 呈现带状光谱。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 ~ 0.050eV,跃迁产生
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 ~1eV,跃迁产生的 吸收光谱位于中、近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为1 ~ 20eV。电子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 电子光谱;(以上为分子吸收光谱的3种类型。)
4
λ 3 (2)可见光区:400-800nm 250 300 350 4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 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带状光谱。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基态 → M* 激发态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2)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3)稠环芳烃,随苯环增多, 3个吸收带皆红移。
1,3,5-三甲苯
六甲苯
266
272
305
300
6.紫外—可见光谱中的一些常用术语 (如生色团、助色团等)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 。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 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 、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任
一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反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 或凹面反射镜,将 分光后所得单色光 聚焦至出射狭缝;
I0= Ia+ It
透光度:透光度为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
强度I0之比,用T表示:
即 T= It/I0
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表示, 即 A=lg1/T=lgI0/It
(2)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 成正比,即
100 L· -1· -1,属于弱的吸收。 mol cm
5 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1)苯:3个吸收峰
E1带180184nm; e=47000 E2带 200204 nm B带 230-270 nm
e=7000 e=200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max(nm) 254 261 263 e max 200 300 300
透过程度相同且几乎全部 透过。 ③有色:物质的颜色由它 透过或反射的光决定。
④黑色:几乎吸收所有的入射光。 ⑤白色:几乎全部反射入射光。 单色光:具有同一种波长的光。 复合光:含有多种波长的光。
有色物质的不同颜色是由于吸收了不同 波长的光所致。溶液能选择性地吸收某些 波长的光,而让其他波长的光透过,这时 溶液呈现出透过光的颜色。透过光的颜色 是溶液吸收光的互补色。有色溶液对各种 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常用光吸收曲线来 描述。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 的有色溶液,分别测出对各种波长的光的 吸收程度(用字母A表示)。以波长为横 坐标,吸光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 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