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教案

合集下载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中学生设计的一堂关于种子学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在植物传播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的基本原理;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操作技巧;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引入种子:教师向学生展示几颗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 提问:学生就种子的作用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种子对植物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种子的结构:通过展示种子的切面图和图解,讲解种子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组织,包括种皮、胚珠、胚乳等。

- 种子的功能:讲解种子的保护作用、营养储备功能以及植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3. 观察实验- 实验准备:学生配备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

- 实验操作: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和切片结构,运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种子的细胞组织和胚珠的形态。

- 实验记录:学生用素描或描述文字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发芽观察- 实验设计:学生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按一定方法播种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它们发芽和生长的过程。

-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精确地进行种子的播种、观测、浇水等操作。

- 观察记录:学生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等,并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5. 讨论与总结- 学生讨论:学生围绕种子的结构、功能、发芽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体会。

- 概念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学的重点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进行概念澄清和巩固。

6. 拓展延伸- 种子传播:学生了解种子在植物传播中的重要性,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不同环境的策略。

- 种子保护:学生了解种子受到的威胁和破坏,思考种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1、教学内容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1、教学内容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初中生物《种子》学习教案三篇范文

初中生物《种子》学习教案三篇范文

初中生物《种子》教课设计三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以及各部分构造的作用。

、解剖、察看种子构造的方法。

难点:、胚的构造。

、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察看设计思想:本课采纳同步教课法,让学新手中有察看的实物资料,并可以亲手对资料推行办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察看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察看边听解说,这样所获得的印象是深刻的。

别的,像票据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简单获得,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铺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方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因此,这样的教课方法在绝绝大部分学校应当是可行的。

教课过程:一、导入:、利用实物投影展现学生采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部署学生完成)、重申:学生所采集的其实不必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提出问题:"大家采集的种子是形态万千的,那么,它们之间能否存有共同点呢?下边我们经过实验察看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说新课:(一)实验:察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构造:1、重申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1)第一察看种子的外面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察看其内部构造。

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构造都很娇贵,因此在察看时必定要防止损害种子的各部分构造,认真察看。

、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可以对其全面的认识,因此除依照课本中的要求达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察看完好的胚。

、组织学生达成实验:(1)菜豆种子构造的察看:指导学生达成察看并比较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理解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2)玉米种子构造的察看:指导学生达成察看并比较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理解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总结:票据叶植物种子的构造(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票据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提出问题:"经过察看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票据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组织学生讲话总结:(可与学生共同经过列表推行总结)三、总结;出示多栽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仍是票据叶植物的种子。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1、教学内容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1、教学内容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种子学教学大纲32理论学时

种子学教学大纲32理论学时

种子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种子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应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基础和种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以及种子休眠、发芽、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受生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应用技术包括种子鉴定、质量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加工处理等。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资料。

种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作物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措施,保证种子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作物种子的产量和品质。

自学者学习种子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种子生产等诸多环节中控制和提高种子质量。

因此,种子学既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又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该课程的总体要求是了解农作物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特点;认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一般原理和规程要求;熟悉种子生产、贮藏、加工、处理和检验管理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拟定种子的贮藏、加工和管理中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提出生产加工中控制和提高作物种子质量的途径。

本课程教学计划30 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0学时。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与学时分配第1章种子学概述(2学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种子学的概貌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明确种子的概念及其发展方向。

重点:种子的概念及其发展,农业种子。

第2章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明确水分在种子中的状态及其重要性。

重点:1.水分在种子中的状态及控制种子水分的重要性2.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3章种子的休眠(4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种子休眠的类型。

2.了解种子休眠的机理。

3.熟悉农业生产实践中利用种子休眠的特点对种子进行调控的技术。

重点: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控措施。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Seed Science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种子形态构造、种子化学组成、种子发育、种子休眠、种子衰老、种子活力与萌发以及种子物理特性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种子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以后种子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掌握种子的含义与特点、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了解种子学的产生与发展,种子业的发展。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掌握种子内部解剖构造特点、种子的分类方法,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构造的区别与联系。

1.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种子的外部形态;种子的解剖构造;种子的分类。

2. 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谷类作物种子;油料作物种子;蔬菜种子。

第二章种子的化学组成(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作物种子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化学成分在种子中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特性与变化规律。

1. 种子的一般化学组成: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

2. 种子水分:种子中水分存在状态;吸附引力;临界水分与安全水。

3. 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基本特性: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种子毒物。

4. 影响种子化学组成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和发育(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作物种子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化学成分在种子中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特性与变化规律。

1. 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授粉与受精;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主要农作物种子发育过程;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

2.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粒重、发芽率和水分的变化;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3. 种子的成熟:种子的成熟阶段;种子成熟的标志。

4. 生态条件对种子发育的影响:光照和温度;雨量和湿度;营养和密度。

第四章种子休眠(6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种子休眠的概念与意义,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和休眠机理,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和控制措施。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课程:种子学教师:张德俭职称:副教授一、基本教材《种子学》,颜启传主编,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1.毕辛华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卜连生、沈又佳主编,种子生产简明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胡晋、谷铁成主编,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谷铁成马继光主编,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5.郝建平、时侠清主编,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6.胡晋主编种子贮藏加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7.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教材科8.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第一讲Ⅰ、课程(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Ⅱ、教学目的1.掌握种子、人工种子、种子发育中的主要异常现象、种子产业化和种子工程的概念。

2.掌握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的意义。

3.掌握种子成熟的标志、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4. 了解种子科学的发展、种子学的基本内容和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

Ⅲ、重点和难点1.种子发育中主要异常现象的概念和意义2.种子成熟的概念、标志。

3.种子发育成熟中变化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

Ⅴ、时间分配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种子学的重要性二、种子的含义三、种子学的内容四、种子业和种子科学的发展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种子形成、发育和成熟一、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二、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三、种子成熟的标志四、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第二讲Ⅰ、课程(章、)节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二节种子的形态构造第三节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

2.掌握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

3.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特点。

4. 禾谷类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分布的情况。

5. 掌握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差异和影响因素6. 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含水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对种子贮藏的重要性。

初中种子课程教案

初中种子课程教案

初中种子课程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种子各结构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种子样本、解剖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

2. 学生分享对种子的认识和观察到的特征。

二、探究种子结构(15分钟)1. 教师发放种子样本,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结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动手解剖种子(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解剖工具解剖种子,并讲解各个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2. 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解剖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 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

《种子学》教案种子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激发对种子和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萌发过程。

3. 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中备有植物种子和播种盆。

2. 准备投影仪,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实施步骤一: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预计时间:15分钟)1. 观察实物: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2.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包括外皮、胚珠和胚乳等组成部分。

3. 讲解功能:通过投影仪展示种子的Quercus mongolica L.的结构示意图,并讲解种子的功能,如保护胚珠、提供养分等。

实施步骤二:种子的萌发过程(预计时间:20分钟)1. 实验操作: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些相同种类的种子,并准备播种盆和适量的土壤。

2. 播种实验:学生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盆中的土壤上,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3.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包括从种子发芽到初生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施步骤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预计时间:25分钟)1. 引导思考:通过展示实验数据,让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结果汇报: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施步骤四:总结与归纳(预计时间:15分钟)1. 概念复习: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概念复习,确保学生对种子学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2.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功能和萌发过程,并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或校园内进行种子的采集和观察,增强学生对种子的实际认识。

通过种子学习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奥妙:自然界奥妙种子教案

通过种子学习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奥妙:自然界奥妙种子教案

种子学习是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妙。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个自然界奥妙种子教案,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实施这种方法。

一、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会:(1) 了解什么是种子,孢子和幼苗(2) 了解种子的功能,以及它如何生长和成熟(3) 了解种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4) 了解种子如何传统,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散方式(5) 意识到自然界中种子和植物的多样性2.教学重难点(1) 理解种子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种类的种子(2) 理解种子的传统方式和植物的多样性3.教学准备(1) 模型和图片:展示种子的不同部分,不同类型的种子和植物的生长过程(2) 视频: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和种子的传统方式(3) 实验材料:种子土,不同类型的种子(4)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讨论不同问题二、教学过程1.入门(1)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种子和植物的图片,引导他们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2)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主题:“种子学习:自然界的奥妙”。

2.学习(1) 探究种子的生理过程:讲解种子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功能。

通过视频、图片和实验,向学生展示种子的不同类型和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理解种子的传统方式: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传统方式,包括风、水、动物和人类。

我们可以用模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方式。

(3) 探索植物的多样性:介绍一些有趣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长和生态习性。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的多样性。

3.挑战(1)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 参观实验室:参观实验室,让学生看到一些现代种子学的实验设备,并了解它们的科学原理。

4.总结(1) 反思:让学生回顾和反思这个教案,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和问题。

(2) 总结:概括种子学习的重要性和自然界的奥妙,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种子学

种子学

课次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种子学授课时间: 2002.10-12 授课班级:2000级草学蒙、汉班授课顺序:第9-10次第四章种子萌发及种子处理技术(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 treatment technology)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seed course of germination)一、萌发的概念二、萌发的过程及特点第二节种子萌发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一、萌发的基本生理代谢特点二、萌发时贮藏物质的转化三、萌发的能第三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气、光第四节种子处理(seed treatment)一、种子处理的意义和种类二、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和新技术1、浸种2、有机溶剂渗入法3、渗透调节法—PEG的引发(priming)处理4、丸化处理—苜蓿种子丸衣化接种技术简介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过程(Seed course of germination)一、萌发:从形态上种胚恢复生长,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并向外伸展的现象。

萌发标志农业生产过程中周而复始的一个新起点,是决定牧草丰歉的首要环节。

二、萌发的过程:吸胀—萌动—发芽(一)吸胀种子吸水膨胀是发芽的先决条件,干燥种子的内部几乎所有组织都呈皱缩状态,细胞内含物具有很强的粘滞性,当水分进入种子后,细胞体积增大而呈紧张状态。

1、种子吸胀时发生的变化种子吸水达一定量后,其吸胀的体积与其干状态体积之比率称吸胀率(1)体积变化,一般吸水达30—40%,体积增加150%。

●豆类吸胀后体积膨大(蛋白质多,亲水性强;种皮有膨胀层,有些种类吸水后起皱褶,内含物吸水快,对种皮产生膨压,致使种皮破裂)●禾本科植物类吸胀率较小(2)温度变化,种子吸水后放热,干燥胶体吸水的特征—物理性散热,当水分吸收到一定时候,放热减少。

(3)组织活化和膜功能的恢复膜功能恢复、呼吸作用恢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2、活种子和死种子吸水的特点(1)活种子:种子吸水的阶段性亦即种子萌发过程,吸水明显分为三个时期:ⅠⅡⅢⅠ.物理性吸水或称被动吸水—干燥胶体遇水吸胀的过程。

种子学第1周教案

种子学第1周教案

种子学第1周教案种子学第1周教案第1周教学内容1课时:6教学目标1.掌握种子、种子工程的概念;2.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和掌握种子成熟的标志;周教学内容分配:第一次课:〔第一章绪论〕2022.09.05第二次课:〔第二章第一节〕2022.09.051.本周教学学生课下学习量:42.本周学生课下活动设计:第一次课第一章绪论2022.09.05课时目标:掌握种子、人工种子、种子产业化和种子工程的概念由学生举例总结种子的重要性。

讨论分析种子的类型。

2.是科学技术的载体。

3.种子的繁殖器官。

二、种子的含义1.植物学上种子:是指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需经过有性过程〕。

2.农业生产上种子:但凡农业生产上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3.人工种子:是指织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具有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的组织物胚状体、并且用适当方法将胚状体包裹起来用以代替天然种子进行繁殖的一种结构。

三、种子学的内容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的根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1、种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和说明作物种子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客观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包括种子形态、化学成分、休眠等。

2、实用技术:包括种子加工、贮藏、检验、管理与立法等。

四、种子业和种子科学的开展〔一〕种子科学的开展我国直到50年代开展研究工作,但开展迅速,已有了种子系、种子专业,先后出版了《种子世界》、《种子》等科技期刊。

种子课1953年首先在浙江农学院创设,创始人为叶常丰,70年代被规定为全国农学专业的必修课。

德国1876年建立了种子实验室,NOBBE博士撰写了《种子学手册》,从而以德国为中心的现代种子科学开始形成并开展起来,并相续建立了一些种子检验协会,因此被推崇为种子学的创始人。

十九世纪以后种子科学的开展中心由德国转向美国,美国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创立了种子生理学,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其他国家也迅速开展起来。

1924年成立了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TA,并制定了第一个种子检验规程,以后陆续更新。

种子学第2周1课时教案

种子学第2周1课时教案

种子学第2周1课时教案种子学第2周1课时教案第2周教学内容1 课时:6 教学目标 1.种子构造特点。

2. 能够根据种子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种子的分类;根据种子水分含量高低提出种子安全贮藏的措施。

周教学内容分配:第一次课:(第二章第二节)2021.09.12 第二次课:(第二章第三节) 2021.09.12 1. 本周教学学生课下学习量:4 2. 本周学生课下活动设计:第一次课第二章第二节 2021.09.12 课时目标:种子内部构造特点讨论分析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教学重点: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教学难点:对种子进行分类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以作为鉴别各种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

与清选、分级及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种子的大小、整齐度和饱满度与播种品质有一定关系根据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推算田间播种量。

新课讲述第二节种子的形态构造一、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二、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三、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主要概念:外胚乳、内胚乳小结:种子的内部构造和植物学的分类课时内容(教学内容)详案附后:教学参考资料:胡晋主编.2021.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30-40 学生课下活动设计:思考:水稻、玉米、小麦、荞麦、大豆、花生、棉花、蓖麻、向日葵、油菜、甜菜、银杏、板栗、胡椒种子的内部构造。

:目的:了解常见种子的形态要求:阅读、相关内容并记录笔记。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节种子的形态和构造一、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一)种子外部形态 1、形状:球形(豌豆)、椭圆形(大豆)、肾脏形(菜豆)、牙齿形(玉米)、纺锤形(大麦)、扁椭圆形(蓖麻)、卵形或圆锥形(棉花)、扁卵形(瓜类)、扁圆形(兵豆)、楔形或不规则形(黄麻)等较为常见。

2、色泽:种子由于含有各种不同色素往往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及斑纹有的鲜明有的暗淡有的富有光泽。

在实践上可根据不同的色泽来鉴别作物的种和品种。

3、大小:种子的大小常用籽粒的平均长、宽、厚或千粒重。

种子学指导大纲

种子学指导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颜启传)《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毕辛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种子学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有关内容。

其基础理论包括种子形态特征、发育成熟、化学组成、生理生化、种子劣变和寿命、种子休眠和萌发、种子活力等内容。

应用技术包括种子生产加工(清洁、干燥处理、包衣包装)种子鉴定、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经营管理等内容。

共讲述6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种子加工原理和技术,商品种子和种质资源贮藏原理和技术,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种子法制和管理等。

开宗明义,本门课程首先阐明种子学的确切含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种子良种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地位,种子学内容和任务,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介绍国内外种子发展现状及今后我国种子产业发展趋势。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了解种子良种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地位,种子学内容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种子生产加工(清洁、干燥处理、包衣包装)种子鉴定、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经营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1章种子形成发育及成熟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让同学了解种子形成过程,雌雄配子形成即双受精过程,掌握各部分构造由那一部分发育形成的,同时掌握种子形成过程中畸变现象及种子成熟特征、阶段和程序而为了种子形成发育和成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种子形成和发育成熟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作物开花—→授粉与授精—→种子发育成熟胚乳发育胚发育完整种子种皮发育二、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1、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受精而产生胚和种子现象。

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的种子均称为无性种子。

三种情况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而直接发育成胚。

2)非配子生殖:由胚囊中的助细胞或反足细胞加速分裂,发育成胚。

3)无孢子生殖:由胚囊外部的珠心或珠被细胞活跃而来,发育成胚。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教学大纲种子学教学大纲种子学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发育和功能。

它不仅是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种子学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种子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引言种子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发育和功能。

种子作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繁殖生物学和种子工程提供基础知识。

二、种子的形态特征1. 种子的定义和组成介绍种子的定义和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的组成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

2. 种子的外部形态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纹理等。

3. 种子的内部结构介绍种子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的结构和胚的结构,以及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分布情况。

三、种子的发育过程1. 胚珠发育详细描述胚珠发育的过程,包括胚囊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珠囊的结构。

2. 受精和胚的发育解释受精过程和胚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后胚的细胞分裂、胚轴和胚乳的形成。

3. 种子的成熟和休眠讲解种子的成熟过程和休眠机制,包括种子的干燥和种子休眠的原因。

四、种子的功能1. 繁殖功能分析种子的繁殖功能,包括种子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营养功能探讨种子的营养功能,包括种子中的储存物质和营养转运的过程。

3. 保护功能强调种子的保护功能,包括种子的抗逆性和抗腐性,以及种子的外壳结构对外界环境的保护作用。

五、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1. 种子的观察和测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

2. 种子的发芽实验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育过程和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3. 种子的保存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保存方法和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 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对种子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科学思维能力。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Seed Science)执笔者:周翠姬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本课程主要介绍种子生物学基础、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以及种子贮藏、加工、处理、检验、管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开设部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高产、多抗、优质的内在因素。

农业生产不论采用何种先进工具或现代化技术,都必须通过种子才能发挥增产的作用。

种子学课程对推进我国的种子科研工作和农业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植物种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种子生产和应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和技术研究打好基础。

在讲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有目的地介绍国内外领先的种子相关企业以及种子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1.学习种子的生物学基础、种子生产、贮藏、检验原理和技术,掌握种子科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二)考核方式(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完成考核。

(2)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三)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50%。

(1)出勤考核:占10%。

(2)平时作业:占10%(3)实验报告:占30%,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情况进行评分。

2.期末考试成绩:占50%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 张红生, 胡晋. 种子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二)主要参考书目[1] 胡晋. 种子学(第二版)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2] 尹燕枰, 董学会. 种子学实验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3]颜启传. 种子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4]颜启传. 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八、其他说明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考核、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其中平时作业依据课堂作业评定,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学》教案
20 13 ~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系室作物学院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
课程名称种子学
专业、年级、班级农学11
主讲教师宁书菊
福建农林大学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9 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 年9 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9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9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10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 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 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 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宁书菊职称:副教授13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