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断裂”的分析

合集下载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通过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未来的体育冠军和运动健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困难及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1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体育特长学校、启动体育人才选拔计划等。

1.2 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选才、培训、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协会、俱乐部等有关方面。

1.3 成绩的取得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上屡获佳绩,这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困难探讨2.1 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我国,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条件不平等。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2.2 教练队伍的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体校和学校体育方面。

教练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足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这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

3.2 提高教练水平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练服务。

3.3 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经费投入情况经费的投入和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

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

1、总体投入不足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经费投入为110413万元。

各省市平均投入为3526万元,其中江苏投入最多,为12901万元;青海投入最少,仅118万元。

全国二线,三线运动员每年人均投入仅2849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奇缺,训练设施陈旧,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业余体校办学更是匮乏资源,大部分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没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学日趋艰难,个别区县级业余体校训练基本瘫痪,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经统计,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约2800元,与我国同期教育经费相比,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达15000元,高中达3800元,详情见图7.业余训练学生兼学习与训练双重任务,膳食营养要求高,训练开支比较大,比普通学生要高得多。

相反,目前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1/5。

因此,以教育系统经费为参照标准,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图7 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与教育人均经费比较(单位:元/人*年)2 投入渠道单一2006年我国各省投入业余训练经费共计110413万元。

财政拨款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占总投入的97%。

学生学费、训练费等事业收入费占15%,是业余训练经费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来源。

经营收入仅1%,除东部少数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创收外,其余全国业余训练系统自主创收能力很弱,后背人才培养市场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其他收入占5% , 主要包括社会和企业的赞助收入等。

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方式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图8 业余训练经费来源比例情况(单位:万元)3、人均经费不均衡2006年我国省间业余训练投入的差异系数达107%,投入极不均衡。

为便于省市间的横向比较,我们用年人均经费投入来考察各省市经费的投入情况,从总体上看,全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投入为2849元,各省市差异系数达105%,人均投入极不平衡。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断裂”的分析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断裂”的分析

综 上所述 ,竞 技体 育后 备人才 培养 体 制是 在宏 观经 济背 景下 来阐 述我 国竞技 体
绩 的时 候没 有 出现 ,而 年龄 也错 过 了接受 教 育 的最佳 时期 ,这就 会 出现 上述所 分析 的高淘 汰率 和牺 牲文 化教 育时 间及运 动 员
育体 制 发展 的历史 。竞 技体 育作 为一个 系
中图 分 类号 :G 1 8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 5X (0 1 卜 02 0 6 4 11 2 1 )1 2— 2
1 竞技体育培养体制历史回顾 种 高淘汰 率和 牺牲 文化 教 育时 间及 运 动员 2 运 动 选 材
文 化素 质不 高 的现 实 ,使得 很 多家长 不愿

等严 峻挑 战 随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变 化 , 竞 技 体 育
要求 。
材 目标来 进行 。这 个环节 的成 败 意味着 下
随 着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场 竞 技 取 代 原 个 环节 能否顺 利进 行 。而运 动选 材受 遗传 后 备人 才 的培养 形式 也在不 断地 发生 着改 有 的计划 经济 ,我 国正 处于 一个社 会转 型 因素 的影响较 大 ,如何 科 学选材 、将 宽泛 变 。我 国竞 技体 育后 备人才 的培 养经 历 了 的 历史 时期 。竞技 体育 后备人 才 的培养 形 的选材 目标 转化 成具 体的 、可操 作性 的综
制 ”转变 ,再 由 “ 业竞 技体 制 ”向 “ 专 专 业竞 技 体 制 ”“ 余 竞 技体 制 ”和 “ 业 业 职 竞技 体制 ”等 “ 多种 培 养体 制并存 ”的阶 段转 变 的历程 。 专 业 竞 技 体 制 是在 计划 经 济 的 大 背 景 下产生 的 。它 既不 同于那 些因 为 自己 的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的调研报告淄川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2013.12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的调研报告淄川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对其重视不断的加强。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国家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国家要进步,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但就国家对竞技体育研究的范围及对象而言,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人们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上。

如: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等在学校经常开展的项目上,而忽视了一些重竞技项目,如摔跤,柔道,举重等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多集中在对从事体育的运动员及国家政策方面,而针对某个地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的研究很少。

结合我区体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就目前在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资料显示,作如下具体分析: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招生困难,体育尖子生人数逐年下降。

很多家长和文化课教师反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认为体育训练影响文化成绩,影响升学考试,也没有什么好的前景。

又加上招生学校太多,学校给的政策不一样,对于家长来说,肯定是选择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而且是能正常上文化课的重点中学,对于县级竞技体校来说,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方式,在这方面并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但是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材之路百分之九十都是从县级体校出来的,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做保障,很难保证学生有好的成绩,家长的不认可,学校的宣传偏离正常思路,导致选材条件突出的尖子生人数在逐年下降。

例如:我区体校在2011年招生61人,2012年招生50人,而2013年招生30人,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每年的计划招生人数都是60人,而2013年的招生明显较前两年下降,与实际招生人数相差很多。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s r e ’i a i fc m p t ie s o t . No -t ln e e e v s r i i g s se h s ma y q e — e v s s b ss o o e i v p rs t w a e t d r s r e ’ta n n y t m a n u s
维普资讯
20 0 8n l f p rsa d S in e o r a o o t n ce c S
M a. 2 0 r 0 8
第2 9卷
第 2 ( 第 11期 ) 期 总 7
VoI2 No. ( t l . 7 ) .9 2 To a No 1 1
素 质 学 习与 技 术训 练 相 结 合 的 运 行 机 制 , 使 运 动 员的 全 面 发展 ; 立 科 学 化 的 训 练模 式 ; 促 建 完善 运 动 员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完善 竞 赛 体 制 , 分 发 挥 竞 赛 杠 杆 的调 节作 用 。 充
关键词 : 竞技 体育 ; 后备人 才 ; 养体 制; 培 现状分析 ; 对策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8 8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4 5 0 2 0 ) 2 O 9 O 1O —4 9 (0 8 O 一O 6 一 3
Ab ta t sr c :Co p tt e s o t s t e mo t i o t n o p tt n o o n r - a d t l n e e m e ii p rs i h s mp ra t c m e ii fa c u t y v o n ae td r—
o o e ii e s s e i it . I h s c s ,we s o l e t r c mp tt e s o t a e t d r — fc mp tt y tm s a l l v t e n t i a e h u d b te o e i v p r s t ln e e i s r e ’tan n y t m ;f u d a me h n s t a u t r s c mb n t n wih ta n n ev s riig s se o n c a im h t c lu e i o i a i t r i ig;e t b ih o sa l s s in i c t an n y t m ;p re ta h e i s ca s c rt ;b te o ce tf r i ig s se i e f c t ltc o il e u iy e t r c mp t i e s s e e i v y t m. t Ke r s o y wo d :C mp t i e S o t ; a e t d Re e v s e i v p r s F l n e s r e ;Tr i ig S s e ;Cu r n iu t n;C u — t an n y t m re tS t a i o o n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F ENG n - i XI s—o g Qig me A i n y
( h s l u ai ntue S uh s Unvrt , hn qn 0 7 5 C ia P yi ct nI i t, o twet ie i C o gig4 0 1 , h ) a d c E o s t sy n
育发 展 的 基 础 。2 0 0 8年 北 京 奥 运 即将 到 来 ,到那 糊 ,制 度 激励不 足 ;第 四 ,投 资渠 道单 一 ,供 需 矛 。 时 我们 是否 能取 得更 好 的成绩 ,中 国竞 技 体育 是 否 盾加 剧[
. 能 够可 持续 发展 ,我 们不 得 不对 我 国竞 技 体育 后 备 1 2 我 国竞技 体 育后备 人 才培 养 的模 式
建 立具 有中 国特 色的竞技 体 育后备人 才培养模式 ;加 强教师 和教 练 员的市场化 ,提 高他们 自身水 平 ;加 大
竞技体 育后 备人才培养 的资金投入 ;扩大竞技 体 育项 目的普及化 程度和健全运动 员的保 障制 度。
关 键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 类号 :G 8 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3 0 (0 6 20 6 -3 6 11O 2 0 )0 -0 80
收 稿 日期 :2 0 —00 0 51 _4
作者简 介 :冯 庆梅 (9 1) 18 一 ,女 ,l l  ̄Jl 遂宁人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体育人文社会 学。
人 才 的培养 进行 思考 。
目前 ,我 国竞 技体 育后 备人 才 的培 养 主 要采 用
以体 校为 基础 的三 级训 练 网 ,这种 三级 训 练 网是 一 种金 字塔 式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他 的最底 层 是 普通 业

浅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浅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Ab t a t T r u h i t r iw n n u t g r ltd l ea u e , i a t l d s u s s a d a ay e s r c : h o g n e ve i g a d q oi e ae i r t r s t s r ce ic se n n lz s n t h i t e c r n i a in o r i i g o h e e v o c s i tl t s i h n t u u t g fr a d h u r ts u t ft n n f te r s r e fr e n ah e i n C ia, s p t n o w r e t o a c h i s me s b e u n o n e me s r sa mi g t r vd o h o e ia ee e c sfrt e t ii g o o u s q e t u tr a u e i n o p o ie s me t e r t lr f rn e o an n f c c h r te r s r e fr e n ah e is h e e o c si tl t . v c
收 稿 日期 :0 5一 4一l 20 o 5
作者简介 : 土树余 (9 1 , , 17 一) 男 吉林德惠人 。 鞍山师范学院公共体 育部 讲师
维普资讯
7 6
鞍L 师范学 院学 报 ¨
第 8卷
济体育界的命 题是竞技体育的如何发展, 但往往使人容易忽视的是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游离于考 虑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资数量递增因素以外的, 是脱离了投入增长的背景 而谈的.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思
An l sso a n n fRe e v o c si h e is ay i n Tr i i g o s r e F r e n At ltc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体育与科学
J u a fS orsa dS in e o r lo p t n ce c n
S p.2 6 e 00
第2 卷 第 5 ( 7 期 总第 12 ) 6期
Vo. 7 N .( oa N 6 ) 1 o 5 T tl o 1 2 2

玉 潘绍伟 彭 , ,
杰 张吉祥 方 , ,
明 , 李

J N AN h o i, ENG i Z Yu ,P I S a we P Je , HANG i in F Jxa g , ANG n LIYi Mig ,
摘 要 : 用文献法 、 运 问卷调 查法 、 系统分析 法、 社会 学分析等研 究方 法 , 影响和制 约我 国竞技 体 对 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 因素一 训练体 制、 竞赛体 制、 育管理 体制 以及有 关社会 学 因素进行 分 体 析研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竞技 体育人 才培 养特 点及 发展 的规律 为切 入 点 , 多角度 、 深层 次分析 了我国训练体制、 赛体制 、 育管理体 制 与竞技 体 育后备人 才培 养现状 以及相 互 竞 体
关键词 : 竞技 体育 ; 备人才 ; 养 ; 后 培 改革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8 8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5 0 2 0 )5 0 2—0 10 —4 9 (0 6 0 —0 8 5
Ab ta t sr c :Usn h t o so t r t r ,q e t n a r v si a in y me i n lss o i lgc l i g t eme h fl e a u e u si n iei e t t ,s s y ca ay i,s coo ia d i o n g o a ay i,t i p p rsu i h an fc o so f e c n a h e i t ln e e e v tan n :tan n lss hs a e t d e t em i t r fi l n eo t lt ae t d r r e r i i g r i — d a n u c s s ig s se ,c mp t i e s se ,s rs ma a e n y t m n ea e o i l i l a t r . I h n y t m o ei v ytm t o p t n g me t s se a d r lt d s coo c c o g a f s n te l h ft ef a u e n w f t lt a e td rs r e tann n e h o dt n o o il t r i t h e t r a d l o he i tln e e ev g o s a a c _ s r ii g u d rt ec n i o fs cai i s ma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 0 G8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4 3 2 1 )2—06 — 3 10 7 1 (0 0 0 0 1 0
on t he Cur e t ato nd Cou e m e s r bo t r ntSiu i n a nt r a u e a u Re e v d o t l n s Tr i i g i s r e Sp r s Ta e t a n n n Chi a n
sr dsot t et t iig nC iaT ers taeta, ep i n s m, e u i o s col a a vl ae tl ev pr l s r nn hn. h u s r ti t an gs t t no s t h e h j rp s s le s r sl
( . 门城 市 职业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0 ;. 门大 学体 育教 学部 , 1厦 福 60 82 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 5
摘 要: 运用文献法对我 国竞技 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 现状 与发展 对策进 行研 究 。结果 表 明 : 养单位仍 以各级 各类 体 培
校为 主 , 后备人才 队伍规模太小 , 当前竞技 后备人才培养 中 2个最 明显的特点 。造成这种现状 的症结在 于培养 目标 是 单一 , 法规制度不健全 , 资金来源不足 , 优秀运动员社会保 障欠 缺等 。我 国竞技后备人 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 : 培养单 位 学校化 , 投资主体多元化 , 管理机构协会化 。对 策为 : 树立 正确 的人才 培养观念 , 有计 划分 步骤推进 体制转轨 , 实现投 资主体 的多元化 , 完善运动员人才社会 保障体系 。 关键词 : 竞技 体育 ; 后备人才 ; 培养 ; 现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迎来良好发展前景,竞技体育人才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同时作为支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探析新时期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的任务和模式,提出了有利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策略分析引言: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当前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各方投资单位以及国际竞技体育赛事制度的各项制约。

因此,在新时代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要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的水准,提高体育水平,还要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能够跟上我国飞速发展的体育产业。

在增强竞技体育质量的同时,维护我国体育强国的地位。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潜力的、经过学习和训练,未来可能在竞技体育方面创造一定优异成绩的人,包括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师等;狭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专指正在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广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有部分是专业人才,但并不都经历过青少年运动员这个阶段。

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对被选择对象有一定的限定,如基本身体条件、年龄阶段、发展潜力等。

一般来说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般都要经过后备人才这一准备阶段。

本文对所要研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为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能为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的青少年群体[1]。

二、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地方财政资源限制问题地方财政资源的支持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浅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浅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浅析作者:罗美慧秭来源:《大观》2017年第07期摘要: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

近年来频频爆出的比赛黑幕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激烈讨论。

本文从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体育资源分配、专业运动员社会保障三方面入手,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理清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面临的根本原因,进而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原因分析201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将于在天津市举行。

近年来,全运会丑闻不断被披露,积分规则、兴奋剂、篡改年龄、地方交易等使得更多人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实际意义产生了质疑。

建国初期,我国集合全国优质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发展竞技体育,将竞技体育作为通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举国体制”。

如今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之前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变化,举国体制运用于当下有着其时代的局限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体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社会体制保障的缺失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致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短缺。

本文以艺术体操为例,从培养模式、资源分配、社会体制保障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理清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面临的根本原因,进而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一、培养模式上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网运动员训练培养体制,即通常所说的“金字塔式”三级训练网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一体制中,以国家队、省优秀运动队(职业技术学院、运动技术学院)为主要代表的在训单位承担着一线队伍的培养任务,即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高级训练阶段;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承担着二线队伍的培养任务,即为优秀运动队等高级训练单位输送人才的中级训练阶段;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则承担着三线队伍的培养任务,即后备人才选材与启蒙的初级训练阶段。

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培养状况及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培养状况及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高,但呈逐级递减 的趋势;3 年来参赛学生 比赛、集训期间文 21 卜 . 海市 xx 体育运动学校 的基本情况 化课年平均出勤率 ,小学 、初 中、中专分别为 4 .% 6 1 、 O 5 、2 .%
2 1 1师 资 概 况 .. 1 .% 出勤 率相 对 总 体 学 生 出勤 率 下 降严 重 , 且 同样 呈 现逐 4, i 目前学校共有 教师 3 3名 ,其 中小学教师 6名 。中学和 级 递减 趋 势 ;上 海 市 xx体 育运 动 学 校 学 生 3 来 因 赛 、训 缺 年 中专教师中高级教师 占 l % 5 ,中级 教师 占 6 % 7 ;小学教师 中 失 的 文 化课 的补 习 率 , 学 、初 中 、 专 分 别 为 5 .% 4 .% 小 中 56、 O4、 高 级 教 师 占 5 %。 0 2.% O 5 ,补 习率 较 低 , 且呈 逐 级 递 减 态 势 。
上 海竞 技体 育 后 备人 才的 基础 培 养 状 况及 风 险 一 一典 型
分 析
S ot c n eR sac p rS i c e e rh e
能 力 、 平 等 的 社 会 财 富 创 造 权 和 创 造 能 力 ( 大 部 分 竞 技 程 的补 救 、参 与 能力 培 养 活动 状 况 等 学 生学 习态 度 和 状 况 方 如
有 可能 ” ,因为他们退役前 为从 事的竞技体育运动 而缺失 了
率 10 0 %;回收卷 中有效答卷 1 2份 ,问卷有效率 9 . % 4 4 7。
充 分的 受教育 的机会 ,没有 掌握相应 的知识 和技术 ;他们 23 E . 海市 XX 体育运 动学校 的教育教学状况 “ 回到原来 那种稳 定的就业 体制 中去也 没有可 能” 因为社 , 调 查 显 示 , 学校 2 0 年 固定 编 制 的文 化 课 老 师 占老 师 总 07 会 体 制 的 加速 转 型 , 原来 的 单位 制 已逐 步 市 场化 和 社会 数 的 5 . % 社 会 聘任 的 占老 师 总 数 的 4 . % 41, 5 9 。在 固定 编 制 的 化 ;“ 阳 产 业 不 会 向 他 们 提 供 多 少 机 会 ” 因 为 他 们 缺 朝 , 老 师 中 ,兼 小 学 、初 中 或 兼 初 中 、中 专课 程 的 占 7 .% 2 7 ;而 社 少 由相 应 的 知 识 、技 术 而 获 得 的 能 力 。 竞 技 体 育 领 域 内 的 会 聘 任 的 老 师 中 , 也 有 46. 4% 兼 课 ( 括 专 业 非 对 口 兼 包 这类群 体的境况 为社会增添 了新的负担和 不确定性 。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低产出 , 高淘 汰 率 , 以牺 牲 成 千 上万 的青 少 年前 途 、 学
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 。 为此 , 本文将对我国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 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 国外的培养机
制 提 出一 些合 理化 建议 ,以期 为 提高竞 技 体育 后 备 人
才 的成材率 、 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 ; 对策 中图分类 号 : G 8 0 — 0 5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6 2 0 4 ( 2 0 1 3 a r c h o n pr e s e n t s i t u at i o n an d c o un t e r me a s ur e s o f t r a i ni ng r e s e r v e t a l e nt s o f c o m pe t i t i ve s po r t s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 的转型 , 竞技体育正朝着多元化 、 市场化方 向发展 , 运 行 了几十年 的举 国体制面临着新 的挑战。 新形势下 , 体 制单一引起 的后备人才短缺可能会影响竞技体育的可
持 续发 展 。 只有 重视 后备 人才 的梯 队建设 , 一个 国家竞
de v e l o pme n t o f c o mpe t i t i v e s p o ts r i n Chi na . Ke y wo r d s:r e s e ve r t a l e n t s o f c o mpe t i t i v e s p o r t s ; t r a i n i n g ;c o u nt e r me a s u r e s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博弈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博弈分析

Co nt r r n u e wo ki g Ana y i ft e Tr i n fAt e i s r eTa e si lsso h a ni g o hltcRe e v lnt n Chi a n
YA NG h — i Z i n a r
( Phy ia u a in n anng sc lEd c to a d Trii ,W e z o nv r iy n h uU ie st ,W e z o 2 0 5,Chn ) n h u3 53 ia
s n h hlrn wh r ulo p r itit h r iig Thsds ust n p o ie h h o eia o d to sfr e dt ec i e o aef l fs o tgf n o t etann . i iq iio rvd s te te rt lfn ain o d i c t efv rbed v lp n ft ea hei y n sisi ia y s re ig te q et n r s c u tn h y oi h a o a l e eo me to h tlt g c m a t n Chn ,b u v yn h u si ai , o nig t es mb l c o e c
子从 事竞技 训练 。通过用 问卷调查 法、 数理统计 法、 文献资料 法和社会 利益群 体分析 法 , 竞技体 育后备人 才培养 从 途径的角度 出发 , 拟从博 弈理 论的 角度 , 对在 市场经 济下如何 利 用新 的理论 来拓展 竞技体 育后备 人 才培养 的新模
式, 为今后 的我 国竞技体 育的 良性发展提供 理论依 据 。 关键 词 : 竞技体 育; 后备人才 ; 弈 博 中图分类号 : O 5 G8 —O 文献标识码 : A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年后 备 力量 面 临严 重 的人 才 短 缺 。 2影 响我 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的因素 21 材 缺 乏科 学 性 选 运动 员选材是指根据各个 运动项 目的特 点 , 以科 学测试和 预测 方法 , 从众 多运动 员后备力量 中准确地选拔 出那 些在 先天 和 后 天条 件 方 面 均 较优 秀 的 运 动 人 才 , 一 过 程 在 竞 技 后 备 人 这
2O. 0 97
体 育 世 界 学 术
穆 瑞 玲

摘 要 : 章 运 用 文 献 资 料 法 、 辑 分 析 等 雳 法 , 我 国 竞技 体 育后 备 人 才培 养 的 现 状进 行 了客 观 分 文 逻 对 析 , 讨 了影 响 我 国竞 技 体 育 可 持 续 发 展 因素 , 出 了相 应 的 可持 续发 展 对 策 探 提
Hale Waihona Puke 才的培 养中是相当重要 的一环 ,它直接影 响训 练成 绩的取得。 我 国 目前 大多数教练员 为退役运 动员 , 对选材的科学 性把 握不 够 , 别是基层 的运动 员选拔很 少根据运动 员 的心 理 、 特 生理等 方面 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选材 , 出现 “ 有苗就 收 , 有苗就 养” 的现 象。选材 的这种 目的性不强 , 使得 一些有潜力 的苗 子不能 入选 , 而一些没 有潜力 的运动 员又 出不 了成 绩 。 造成 了 巨大 的 资 源 浪 费 , 国 家 、 会 、 长 和 运 动 员都 带 来 了很 大 的 损 失 。 给 社 家 22基层 训 练体 系 受 到 冲击 和 消 弱 _ 竞 技 体 育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竞 技 体 育人 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而基层体育训练是体育人力资源开 发 的重 要途径 , 在我 国 由于训l 练经 费短缺 , 没有保 证 , 生源 受 限, 招生 困难大 , 练员 自身 素质等一 系列 问题使基层 训练体 教 系受到冲击和削弱 , 严重影 响了我国后备人才的培 养。 23培 养 管 理 体 制 单 一 . 我 国 的竞 技 体 育 实 行 “ 国体 制 ”, 管 在 这 一 体 制 下 , 举 尽 我 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国 我 竞技体育正处于一种 转轨时期 , 举 国体制 ” 在新的历史背景 “ 和 现 有 的 发 展 情 况 下 暴 露 出 了 其 本 身 的 局 限 性 。在 改 革 开 放政 策的 引导下 , 国的社会化程 度越来 越高 , 我 而现 有的竞 技体育 形成 了从地方 到中央管 理权力 的高度 集 中、组织机 构类型繁 多、 体育 的法制化进 程较 为缓 慢 、 社会化 程度较 低等直 接影 响 我 国 竞 技体 育 的 可持 续 发展 。 24 育 人 才 资 源 开 发模 式 陈 旧 体 “ 、 ”矛盾 突 出 , 期 以 来 我 国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学 训 长 中 的 学 习 与 训 练 之 间 的 矛盾 一 直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地 解 决 , 长 期 是 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 的老 大难 问题 。学 习与训练矛盾 突出 ; 后备人 才文化科 学知识 明显欠缺 ; 从事 专业面 窄 , 发展 空 间有 限; 后备人 才培养理念落后 , 自我培养 自我提 高意识差 。另外 , 该模式将竞技体育从教育体 系中强行剥离 出来 , 后备人才的 使 选材面大大减少 , 大量的竞技天才可能被埋没 。 25独 生 子 女 对体 育 后 备 人 才 的 影 响 . 独 生子 女 家 长 态 度 对 竞 技 体 育 人 才 资 源 的 影 响 。现 阶 段 我

论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论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影响了优秀运动队的人员更新 。有的虽 已安置但很快又下 岗、 失业 , 安置效果很差 , 进而影响到我国

条龙” 训练体制 的中间和底层 出现了招生困难 , 青少年后备力量面 临严重 的人才短缺。如 17 98 年我国各级各类体校在训练排球运动员有 29 5 , 9 14 人 1 9年下降到 7 8 人 , 20 年全 国就只有 9 86 到 0 1
状进行客观分析 , 找准存在 的问题 , 采取相应对策 , 应显得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2 竞技体育后备人 才培 养中存在 的问题
1 观念陈旧, ) 体制落后 。思想有待解放 、 办法有待创新。
2 原“ ) 三集中” 业余体校严重滑坡 , 新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体系尚未健全起来。
3 教育结构改革 , ) 使中专体校招生困难 , 面临挑战。 4 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 5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我国优秀运动员队伍从成立之 日起便纳入 了国家集中管理的体制 , 运动员 自进入专业队伍便成
为国家正式职工 , 退役后的工作 由体工 队( 政府) 统一安置。这种高度集 中和封闭的从业余体校、 省 市体工队到国家 的“ 一条龙” 的运动员训 练和管理体制 ,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 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 预下, 曾有力地 保障了我国各级运动员队伍的稳定 , 为我国各项运动技术水 平的提高 , 使我国竞技体
育创造史无前列 的辉煌成就 纪 8 年代 中后期 , O O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 计划分配的方式 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从事竞技体育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人们清楚地看到 国家 已不可能再为运动 员负责一辈子 , 而上大学、 接受更好的教育则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 的一项基本要求。竞技体育 的高淘汰率和牺牲文化教育时间及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现实 , 使得很 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 的孩子从事竞技训练 , 而好好读书然后上大学则无疑是一种风险更小 、 回报更高的明智选择 。社会发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南京体 育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V o 2 7 ̄ 1 1
我 国 竞 技体 育 后 备 人 才培 养现 状 分 析
解决问题的思考 , 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 路 径选 择 提供 一些 建议 。
业化 的制度设置、 管理有关 , 但是与其后备人才培养
必然 有很 大 的关 系 , 任 何 事 业 的发 展 后备 人 才培 养 是关 键 , 竞技 体育 后备 人才 培养 不畅 , 职业 化将 变成
1 竞技体 育后 备人 才培养的主途径的 困境
b e g u a r a n t e e d b y l a w,a n d wa y s o f p r o d u c i n g e l i t e a t h l e t e s o f p o p u l a r t e a m s p o t r s b e e x p l o r e d .Al l t h i s w i l l h e l p r e -
择 合理 的竞 技体 育人 才培 养路 径 已经 成为 全社 会关 注的 问题 , 本 文 试着 分析 问题 形成 的关 键 因素 , 提 出
竞技体育的顶层进行 了职业化改革 , 现在一部分竞
技体 育项 目已经 职业 化 多年 , 但是 发展 的并 不理 想 , 国际大赛 上 的竞 技 成 绩 没 有 提 高 , 国 内 的 比赛 水 平 靠外援 支 撑 , 而 且 出现 了一些 腐 败 现 象 。诚 然 与 职
无水 之 源 。现 阶段 我 国竞 技体 育人 才 的培养 道路 不

中国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中国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 要: 当今 竞技体 育的 竞争不单单 是体 育本身 的竞争 , 也是 一个 国家科 学技术和 经济 综合能 力的体现 , 为突 出的表现 出 “ 育竞技 更 体 后备人 才”的竞 争。分析 了我 国排球 的竞技 后备人 才 出现 了严重的断 档的现象 , 出我 国应 当及时 实行宏观调控 , 指 平衡排球 后备人 才的
赛技 术统 计排 名 中 , 十名 中老 将仍 占多数 。 前 据统计 1 6支男排 队伍 中, 9 7 以后 出生 的 18 年 0 参加 过 国内比 赛的 有 7 1 密切相关 , 而在具体 界面上则表 现为 “ 体育竞 队 员人数 共 1 7人 , 技 后备人才”的竞 争。 国的竞技排球项 目是 人 , 我 参赛场数超 过 3 场的 有 2 名。 1 支 女排 0 5 6 三大球类项 目中唯一获 得过世界冠 军的项 目。 队伍 中 , 9 7 1 8 年以 后 出生 的队 员共 1 6 , 5 人 参 中国女排 “ 五连 冠”的辉煌战 绩、中国男排世 加过 国内比赛 的有 1 8 , 人 超过 3 场 的有 6 1 0 8 界第五 名 的好 成 绩 , 产 生过 重 大的 社 会影 人 。I 都 l 3 响。但 自0 年 以后到 目前的 一段时 间里 , 国 4 我 1 3 我 国排 球后备 人才的培养 体制 问题 . 女 排却 又呈 现 出状 态 不稳 、水 平起 伏较大 的 () 1 国家和 各个省市 对排球 重视程度不够 , 现 象 ; 中国男排却始终 没有拿 出令 国人满 意 投资太 少 而 的成绩 。这 些 问题 的 出现在 一定 程度 上与 我 我 国竞 技 排球 作为 三大 球 类项 目中唯一 国排球 竞 技 后 备人 才 储备 和 培养 机 制 有 关 。 获得过 世界冠军 的项 目, 国家对此 的投资 却 但 本 文主 要分 析 目 我 国排球 竞技 后备 人才 的 远 远少于 篮球和 足球 , 前 单单从 从事三 大球项 目 现状, 并针对 现状提 出相应 的对策 。 的 国家队 运动 员 的年收 入 看就 可以 看 出。据 统 计 :0 6 2 0 年我 国篮球 国家 队运动 员的年 收入 平 均 2 ~2 万 , 0 5 足球 运动 员平均年 收入 2 ~ 5 1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0万 , 排球运 动 员的 年平均收 入只有 5 0 而 ~1 1 1 近几 年来 。 . 排球各级 队伍 锐减 .规模 缩 3 小 .人数剧减 .结构失衡 普及 性低 .地区差 万 。这 一定 程 度上 阻碍 了我 国竞技排 球 的发 异性 大 2 0世纪 7 年 代参加女排全 国比赛的队伍 0 有 4 支 , 0 代有 3 支 左右 , 0 0 8年 0 9 年代减 少到 2 0几只 。 …目前一 线 男女排 球队 各有 1 6支 , 其 中还包括 几支 大学 生运动 队 。全 国 男女一 线 专业运 动 员总计 5 6 , 7 人 全国各级 各类体校在 校训 练排球运动 员男女总计 4 0 0 0多人 。十 几 亿 的人 口大 国 , 专业 排球 队 员加 起来 才 不到 50 人 。 00 在古巴各县 . 洲体校从事排球 专业训 练的学生就达  ̄ 0 多人 , 巴女排 八连冠就 q0 0 5 古 应该 归功 于古 巴国 内排球 项 目的普 及和 重视 程度 。 l另外 在我 国排球竞技 后备 人才的 发展 2 和 培养 模式 上 , 各个 地 区存 在着 较大 的 差异 性 , 国有排球省 队的省市大 多都集 中在东部 我 沿海 经济 发达且 体育基 础较 好的 省市 , 例如 : 上海 、山东 、 宁、天 津 、 东等。并 且各个 辽 广 省队 的说平 也有较 大的 差异性 , 目前 为止 , 到 取得过 我 国男子 甲级 联赛冠 军 的省市 只有 四 个 ,分 别 是 :上 海 、辽 宁 、天 津 、 江 苏 。 12 排球后备人才 出现严重断档 . 单单从 国家队方面 看 , 在新人培养 方面我 国女 排 相 比之 下 则 优 于 男排 , 人 王 一梅 、 新 徐 云 丽 、魏秋 月等表 现还 不 错 , 但在 二传 手 的 位置上 , 灵魂 人物 冯坤受 伤 , 人魏秋 月 在 新 发挥 不够稳定 的情 况下 , 今年老 将宋妮娜 重新 被 召回 , 刘亚 男作为 中国女排的 主力副功接 应 二传 , 从这可 以看 出我 国女排二传 的急缺 已经 到 了到 了火烧 眉毛 的 地步 。 男排 方 面 : 国 在 际 排联每 两年 举办 一 届的世 界少 年锦标 赛 和 世界 青年锦标赛 中 , 国青年 男排 在亚洲都 没 我 出线 , 这充分 说明 了我 国男排的后 备人才的捉 襟 见肘 。纵 观 我 国的 各省 队 , 大多 数的 队 绝 伍都 还是靠老将 支撑 , 在近几年 的国内 男排 联

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摘要: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与国家体育的事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本文则以时下的经济环境为蓝本,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相关现状剖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相关结论能够对增强我国竞技运动员的整体实力与自身素质的提升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本现状(一)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太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独生子女就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力军。

但是纵观近几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可以知道,新生儿的数量呈总体下降的趋势,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总数正在减少,除此之外,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因此,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中小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减少,这是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

(二)后备人才分布不均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的分布并不均匀,在过去的几年中,后备人才的数量也呈整体下降趋势,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能够看出,我国主要的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辽宁、四川以及广东等地,其次是江苏以及云南,其他省份涉及地很少,由此可见,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这就造成了地域分布、城市资源级别上的结构失衡,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是不具备促进作用的。

(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从我国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过于单一传统,还是按照以前为了适应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提出的体育人才培训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为依赖国家资源,政府部门对体育学院进行直接管理,但是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完善,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已经无法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后备人才选拔面窄国家体委在1980年联合了民政部、国家劳动局发布了招收与分配优秀运动员的通知:优秀运动员尽量在城市招收,个别特殊人才也可以在农村招收,这一通知的出发点在于便于安置退役运动员,但是就造成了体育竞技人才大多数来自于城市,而农村的人才却入学无门,只有一些训练过程艰苦、乏味枯燥的运动项目如举重、竞走以及中长跑等在城市难以招收的项目才在农村招收,这就直接造成了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面过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断裂”的分析
作者:王府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24期
王府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40)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来找出我国竞技
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孕育、调整、巩固与成熟、改革与
重构几个阶段。

孕育阶段主要是建国初期之五十年代形成了国家,各部门,各单位相结合的竞
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较典型的”社会参与型”培养体系。

调整阶段主要集中在二
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逐渐形成以业余体校为中坚,以国家体委为管理主体的竞技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但是随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以国家体委为主体的”
政府主导型”的后备队伍培养体系。

八十年代,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思想的指导下,
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下,是这种依赖于国家和主要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三级训练网型”的后备队伍培养体系更为完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由调整阶段
过渡到巩固与成熟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我国竞体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的发展逐渐走向改革和重构,向着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发展,形成以体育总局宏观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位(业余体校,普通高校,俱乐部等),协会实施专项管理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1、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分析
我国在04年和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足以证明举国体制对于我国竞
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以体校为基础的
举国体制下的”三级制”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

过分依赖国家的投资并且国家采用行政方法从
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择、培养等全部由国家负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也相应的采取了应对措施。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特点是把过去的单轨制改为多轨制,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全社
会来办高水平运动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结合的培养系统。

横向包括三大系统:国家业余一专业系统、学校系统和产业系统。

这种多轨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过去的
单一形式,形成不同渠道的人才培养网络,有利于调动全社会来发展竞技体育。

2、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职能的逐步转换,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传统培养
体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育后
备人才萎缩,成才率低:体育后备人才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分
布严重不均的现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缺失,市场调节能力有限由于体育后备人才在我国
分布不均,在客观上为体育后备人才进入市场,进行跨区域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体育资源的配
置效率和效益低下:运动训练与文化脱节:竞技体育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发展程度低。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断裂”原因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竞技育后备人才培养与
体校、中小学和大学及市场的结合存在着问题。

3.1体校生源两级分化,专业队员文化素质低、再就业难
体校体制整体培养效益高,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由于国家对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以全
运会、省运会为杠杆,促使各级政府对优秀运动队和部分体校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实
行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就整体而言,体校训练网还是取得比较高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效益。

但是缔造中国竞技体育辉煌的体校如今却产生两极分化,参加业余培训的人多了,可供选拔的
人才缺少了。

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基本呈现”三口之家”趋势,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把子女的未来前途定格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人越来越少,这正是中国目前专业体校生源困难
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级体校为了出成绩,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在运动员文化学习上不太重视,只注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未能进入省队或国家队的人员毕业后就业安置困难。

3.2教育系统训练资源短缺,训练氛围淡薄,难以建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系统难以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经费不足,国家不对教
育系统竞技体育给以专门投入。

普通高校只能从教育经费中挤出一小部分来发展竞技体育,多
数中小学更是无力组建运动队。

二是,运动员生源不足。

大部分在体育运动方面有天赋的有潜
力的学生早已进人体校或专业队,所以高校专业队的生源不稳定,而且大部分在竞技体育的发
展潜力已经不大。

三是,缺乏高水平教练员。

中小学体育老师大多来源于师范类高校,其中有
着高水平运动员经历的人很少见。

普通高校的教练员水平也不乐观。

四是,中小学运动训练氛
围淡薄。

中小学的课内外体育活动缺乏竞技性个注重游戏性。

3.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
养模式仍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绝大部分还依赖于国家,我国现仍处于国家独白办体育的
模式,没有真正建立与市场竞技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中国的大
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严重脱节,这也导致了体育群众中大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失。

中国的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性的竞技体育团体发展缓慢这也是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脱节,体育群众
中大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失的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依托市场,积极开发竞技体育产业。

减少竞技体育对国家的依赖,应充分利用竞技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通过市场开发,使竞技体
育的发展逐步走依托市场、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更好地提高竞技体育自身造血能力,自
力更生。

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合理整合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资源,处理好竞技体
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和技术训练的关系,完善国内竞赛体制才能建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专
业队或社会中从业余俱乐部到专业俱乐部到专业队的一条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而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