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篆刻校本课程《和美印学》开发与实施
篆刻课程实施方案
篆刻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篆刻艺术产生兴趣,因此,开设篆刻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篆刻课程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篆刻学习体验。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篆刻技能和艺术修养;3.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提升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篆刻基础知识通过讲授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技法等知识,让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篆刻材料与工具介绍篆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篆刻刀、印石、印泥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
3. 篆刻技法重点讲解篆刻的刀法、线描、结构等技法,通过实例演绎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篆刻技术水平。
4. 篆刻作品赏析通过欣赏篆刻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于篆刻艺术的审美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篆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培养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篆刻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 师生互动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技术难点和创作障碍。
五、课程评估1. 学习成果展示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学生通过展示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 个人作品评定针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定和点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
3. 课程学习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课程学习报告,总结学习收获和体会,促进学生对于篆刻艺术的深入思考。
六、课程实施保障1. 专业师资队伍配备具有丰富篆刻教学经验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保证教学质量。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2、开发教师:3、教学材料: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7、学制:8、授课地点:二、具体项目:(一)课程背景: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殷莺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培养小学生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是一线美术教师应坚持的方向。
2018年11月,南京市24所试点学校推广普及篆刻艺术,让中小学生感受国粹篆刻的魅力,体验金石之美。
篆刻进课堂,首要是教材构建。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尝试,找到了篆刻校本教材开发的五个要素。
一、人性化的篆刻教材设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应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
”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所有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最终目标是学生,重要导向也是学生,这就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量身定制。
这既是新课程理念,也是实现校本教材特色的保证。
1.外在:教材设计风格。
篆刻艺术离小学生已经很远了,让他们学习这样的古文化,先得让学生有本爱不释手的书。
在创设校本教材的设计风格中,教材的色调、排版、选图尽量避免“老调重弹”的【摘要】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的结合,是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随着教育部“篆刻艺术进课堂”活动的推进,教师在实践中开发创编一本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篆刻校本教材,是推动篆刻艺术进入小学课堂的前提。
以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为创建初衷,从主题选择、形式表现两条主线入手,把文化理解、创新表现、互动开放作为原则,通过全员普及、专项深入、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学生识图像、书篆体、赏“大家”、创个性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探寻出较好的创建个性化篆刻校本教材的新途径。
【关键词】篆刻艺术;校本教材;美术课堂【中图分类号】J29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5-0040-04【作者简介】殷莺,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南京,210012)教师,二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白板教学一等奖,全国优秀小社团指导教师。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篆刻校本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2、开发教师:3、教学材料: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7、学制:8、授课地点:二、具体项目:(一)课程背景: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开发“篆刻艺术”课程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开发“篆刻艺术”课程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摘要: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让小学生学点篆刻艺术,对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据课改的需要及学校的资源优势,我校把篆刻艺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开发。
关键词:篆刻艺术活动背景活动目标实施原则设计与操作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及办学思想,活动时间、历史传统等确定的个性化、特色化且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基于以上两者吻合点,我们提出了篆刻艺术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思路,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拓宽知识视野、练就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来构建篆刻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体系。
一、小学篆刻艺术活动课程开发的背景我们选择篆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小学生学点篆刻艺术,对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2、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天性,篆刻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方式,自然会受到孩子们欢迎。
3、篆刻是一项手脑结合的实践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作者:黄跃红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3期从2015年开始,我校课题在阳光评价工作方案指导下,将篆刻校本课程与美术、国学、书法、综合实践、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有机结合,让篆刻特色与这些课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开发出丰富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实际的篆刻课程资源。
一、基于评价,找准实践点阳光评价是广州市教育局于2013年12月在全市推广实施的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的评价体系。
它秉承科学的质量评价观,综合考察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情况,发挥了诊断性评价功能,构建了一个包括学生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的认同等方面的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体系。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成立了教材编写团队。
首先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经典教育的理念,以汉字中的小篆学习与篆刻技术相结合为依据认真撰写了校本教材的编排体例。
继而,我们根据团队讨论的结果,进行了第一次的教材编写。
接着,我们邀请专家到校指导。
经过专家的解疑释惑,我们编写教材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更注重到了学生这一层面。
二、分析生情,找准教学点本课题主要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中年级实施。
以每周一节的篆刻课为载体展开实践与研究,研究的主题主要以学生学习篆刻知识,在熟练篆刻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篆刻,如篆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篆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关注学生在接受和领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以记录,作为下一轮修改教材的重要资源。
在不断设计、实施、反思、修改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四年级篆刻课堂的教学资源。
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篆字离现在时代久远,加上笔画繁多,给学生认和书写造成一定困难。
课题组实验教师思考,把篆字的认识下放到一二年级来渗透。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篆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校本课程中,篆刻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法等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篆刻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和理解。
三、课程内容。
1.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和技法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相关知识。
2. 示范操作,老师进行篆刻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篆刻的技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法、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实施。
1.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篆刻课程的教学。
2. 教学环境,在艺术教室或者篆刻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
3. 教学资源,准备好篆刻工具、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4. 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老师、篆刻专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跨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跨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倪逸倩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8年第03期【摘要】为了让篆刻校本课程更适合于小学生,笔者在设计篆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探索新的路径,努力让学生乐于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篆刻跨学科整合二十四节气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始终是中国美术教育应坚持的方向。
篆刻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因其内容多为古代篆书,大部分小学生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等原因,很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但篆刻艺术本身也在历史的维度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小学阶段寻找切合学生兴趣并能认识篆刻内涵的方法是教学实践的关键突破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通过跨学科整合找到了让篆刻亲近学生的方法。
一、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玩美二十四节气”相互融合二十四节气与篆刻一样,是中国古代人民积累下的智慧结晶,“玩美二十四节气”作为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旨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美术篆刻课程的教育目标相近。
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以篆刻为方法和载体,对两门学科进行综合探究,有助于学生亲近传统,敬畏自然,在跨学科综合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转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明显提升。
【案例:篆刻春分】本课主要探究春分的节气文化及与之相关的印章艺术,通过游戏、欣赏巩固与春分相关的篆刻知识,设计春分节气印章,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
为了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春分的篆书写法,懂得文字所包含的象形意义,教师设计了关于文字演变的历史小动画,在学生对视频中随着文字发展而不断发展变换的象形字看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出示问题:大篆中的春、分二字中的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什么象形含义?学生很快便从象形符号的演变中理解了文字。
教师随后抛出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春分相关的篆刻,找找其中的诀窍,教师在示范中将学生探究的结果串联起来,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梳理,并提出了下一步实践活动的建议。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篆刻校本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2、开发教师:3、教学材料: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7、学制:8、授课地点:二、具体项目:(一)课程背景: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二年级篆书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篆书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前言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篆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基础书法功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了篆刻课程。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了解篆刻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2. 掌握基本的篆刻技能,如刀法、版式、文字设计等。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 篆刻的历史和演变2. 篆刻的基本知识3. 刀法基本功及技法4. 商品票、印章的制作5. 概念设计、版式设计和文字设计第二学期1. 篆刻与美术、书法的关系2. 重点体验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名家的作品3. 创新设计和创作篆刻作品4. 篆刻鉴赏和评价5. 篆刻技法的提高和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1. 篆刻课程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每次课堂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学生跟随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考核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作品,评定学生的成绩。
其中期末作品所占比例为50%。
教材1. 《篆刻基础与实践》2. 《篆刻技法讲座》3. 《篆刻分类字典》教学安排本学期课程共12次,每次2学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结语篆刻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篆刻课程,相信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篆刻,能够懂得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
学校篆刻是指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创新、改革的方式,开发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对于学校来说,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目标。
结合阳光评价和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将为学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指导,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阳光评价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深入分析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以及两者结合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借鉴和思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阳光评价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探索其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和意义;2. 探索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经验,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影响;3. 探讨阳光评价与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结合方式及效果,寻找最佳实践路径;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5. 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旨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对阳光评价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学校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业发展。
深入探索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可以帮助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将阳光评价与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阳光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是阳光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包括篆刻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历史背景等。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篆刻作品展览、与篆刻家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篆刻的兴趣和热爱。
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可以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和优势,挖掘并整合相关资源。
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电子图书等资源,选取与篆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形成一个篆刻专题的校本图书馆资源。
可以邀请学校附近的篆刻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篆刻的魅力。
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篆刻实践。
可以从简单的篆刻单字开始,逐渐提高篆刻的难度。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篆刻,发展自己的个性化风格。
在实践中可以组织一些篆刻比赛或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切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实践篆刻。
在阳光评价中,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结果来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在篆刻方面的表现和成长,并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基于阳光评价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系统地设计和实施篆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篆刻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校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纂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昌黎县第三中学《篆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理念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集书法(篆法)、绘画(章法)、雕刻(刀法)为一体,即有潇洒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赏心悦目的绘画构图,更有精劲猛利的雕刻刀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学习不受年龄限制,材料简单,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即可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篆刻创作过程中具有情趣性、实践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新课改精神的要求为指导,结合我校办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我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社会辅导资源,决定开发篆刻课程,把它作为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篆刻特色,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总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具有一定的篆刻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5、打造校本特色。
三、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根据不同组织形式分普及层面和提高层面。
普及层面: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层面:建立特长班和拓展课。
四、普及层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篆刻作品。
能认识简单的篆字,初步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印章。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悟篆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积极愉悦地参与篆刻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对印章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印章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提高层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演变史,熟悉各种文字书体。
初步掌握辨认和书写篆书。
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理解篆刻的各种篆法、章法,刀法。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学生需求,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习资料,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优化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定制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路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2、体现教育教学多元化发展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可使教育教学走向多元化,可以建设资源丰富、内容深入、形式多样的课程。
通过丰富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的发展更加立体、多向,并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多元化发展。
3、提高校园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使课程产生培养学生的特色文化,让学校拥有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通过篆刻课程开发,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1、课程资源开发在篆刻的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设计篆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国学、书法、篆刻等相关内容展开,运用科技手段,设计出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互动课件、教学视频等,大力推广篆刻课程。
2、课程实践篆刻课程实践与体验活动为其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课外活动、展览、出版等形式,全面加强篆刻课程资源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现代篆刻文化的魅力和鲜活性,更好地提高学生技能和技巧。
通过阳光评价系统,可以对学生的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评价。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有据可依,可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四、结语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种做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培养更多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领袖和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篆刻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计划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沙沟小学:张清军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篆刻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先写出好字,再刻好字,对其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在书法的基础上学习篆刻,培养学生特长。
3、通过篆刻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他们的心灵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至六年级共13人,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很陌生。
更提不上有什么篆刻技巧了,在教学中有一些困难。
所以还要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在篆刻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用刀姿势,用刀轻重的调控,雕刻等要领。
2、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篆刻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使一些篆刻素质好、篆刻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3、篆刻时应注意的安全方面知识。
四、教学措施:1、课堂四十分钟篆刻教学,认真上课备课,课后指导相结合教学法。
2、提高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刻姿。
3、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生。
五、课改实验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六、打算:通过一学年的时间,培养本小组十分之一的学生为特长生。
七、教研组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附:具体教学计划:篇二:篆刻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抚宁县骊城学区田各庄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篆刻教学计划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我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暨书法教师培训》的精神,特拟定我校本学期篆刻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篆刻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先写出好字,再刻好字,对其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在书法的基础上学习篆刻,培养学生特长。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基于阳光评价下的学校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随着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课程资源开发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基于阳光评价的视角,探讨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篆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篆刻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篆刻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阳光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多维度评价、因材施教和量化评价”,因此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该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评价方式。
2.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篆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将篆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创设跨学科综合性课程资源,将文化和艺术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从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3.注重学科整合性篆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将篆刻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包括篆刻技能、艺术欣赏、文化传承等方面,打造完整的篆刻校本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和体验。
4.关注教育效果评价阳光评价的核心就是教育效果评价,因此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教育效果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在开发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并适时调整和优化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如何将阳光评价的理念贯彻到篆刻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中?以下为篆刻校本课程资源实践的一些具体建议:1.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2.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将篆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
“中国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第一篇:“中国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印”即篆刻,作为一名篆刻爱好者、坚持近十年的小学篆刻教学的实践者,笔者对当前小学开展篆刻教学,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创建“中国印”校园文化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一、教育功能1.篆刻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具有益智功能篆刻是一种复杂的、精密的,既要求细心,又要求大胆的动手动脑劳动。
“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刻印时要集全身之力,经臂、肘、腕,最后凝聚于手指,通过手指的精微动作,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可以说,篆刻是动手的最好训练,是手眼脑最佳结合的一种艺术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开发,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会得到激发。
2.篆刻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美育功能刻印时优美协调的动作,奏刀霍霍的声音,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验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的源泉。
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自会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自会提高。
3.篆刻注重动手实践体验,具有育人功能学生在设计印稿、奏刀镌刻、濡朱钤印的过程中,通过人与物的作用、动脑与动手的结合和主动探究,完成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从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涵养人文精神。
4.篆刻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具有知识互补功能篆刻与语文学习相辅相成。
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积累古文字的相关知识,熟悉常用的古文字字体,学会使用古文字的工具书,掌握文字学和古文化的一般常识,了解文字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古文字的特点。
这些知识,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篆刻与美术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两者之间的许多美学原理同出一辙,如线与面、黑与白的对应关系,线条的轻与重、清楚与模糊的对比变化、计白当黑,等等。
基于篆刻的教育功能,笔者开发的小学篆刻校本教材《少儿篆刻》(下图),拓宽了课程的领域,集劳动制作与艺术创作为一体,重视培养劳动态度和情感,注重提高修养,大胆创造,既有刻刀磨制、印材制作等劳动的锻炼,又有书法、章法、雕刻等艺术的熏陶。
中小学校本课程篆刻开发方案
中小学校本课程《篆刻》开发方案为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学校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参与课程创新,为专长学生开设《篆刻》课程。
此课程已经开始起步。
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程资源的态度,我校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如下:一、专题研究的目标:(一)课程目标1、进一步实验和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强化办学特色。
(二)学生目标1、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美益智。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三)教师目标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
3、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4、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专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在综合和了文学、艺术、等学科后,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了.我校篆刻课的新模式。
3实践性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我们开发和实验的课程正好实现这一理念,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4、灵活性原则。
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5、创新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篆刻校本课程《和美印学》开发与实施作者:潘胜义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04期
【摘要】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篆刻虽属“雕虫小技”,但却实实在在是中国所特有的一朵传统文化奇葩。
学生通过篆刻学习不仅可以吸收祖国的历史文化更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篆刻作品,可让学生领略其中深刻的哲学含义。
通过亲身体验篆刻,以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做事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这又与新课改提倡的,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这一理念相吻合。
【关键词】篆刻 ;和美印学 ;艺术
一、课程缘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是古代圣贤和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
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自身潜能被高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连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实证。
因此,让孩子们在少儿时期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品味精品书法、篆刻,既是对其艺术修养的培养,更有益于将其在思想上,行为上引渡到具有儒家风范的文博行雅的阳光少年(学校的育人目标)的行列中来。
开发《和美印学》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的现状与思考。
(一)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篆刻是一门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充满艺术性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篆刻学习,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肌肉的协调性以及培养学生耐心的品质。
(二)基于学生的兴趣特长需求
“和美印学”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它是基于本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已经有着“溢才篆刻社团”,经常性开展活动,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艺术节比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篆刻作品展示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大部分的学生对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
于是,开设篆刻校本课程便水到渠成了。
同时相应“体艺2+1”工程,篆刻可以作为学生掌握一门艺术特长的补充。
(三)基于学校的课程理念落实
我们学校把“和美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即“和润校园,美泽人生”,“和润校园,美泽人生”的意思是和谐圆润的声音充满校园,美丽的光泽伴随孩子一生,各取最前的一字,为和美之意。
而篆刻作为中华传统艺术,讲究,身、心、眼、手的协调,讲究“朱”与“白”的和谐之美,恰恰与我校的“和美”办学理念相一致。
(四)基于学校的文化建设补充
我校正在创建书香、墨香校园,篆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二、课程实施
篆刻从一开始论证到确定为学校特色后,我们从整体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有着独特的印迹。
(一)明确目标,系统思考,让篆刻课程精品化
为使篆刻扎实有效、持续深入的开展起来,篆刻课程是我们系统思考的第一件大事。
学校专题召开一次课程沟通协调会,确定了在五、六年级的美术课中整合篆刻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书写技能的教学,另外开设篆刻走班制拓展性课程,每学年采用师生双向选课的方法,确定70位左右心手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
并且梳理了篆刻项目要让学生达成的目标。
1. 通過欣赏、探究,基本了解祖国的篆刻历史文化,知道十位左右篆刻名家,体会他们的篆刻特点。
2. 通过认识、书写、临刻,学会几十个简单的小篆字及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书写方法,掌握冲刀、切刀两种刀法,并尝试用不同的章法布局进行篆刻创作。
3. 通过学习,感受篆刻的乐趣,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我们还据此内容专门编了《和美印学》学生用书。
(二)精心策划认真实施让篆刻课程活动化
1. 美术课堂打基础
让学生认识篆刻,了解篆刻,先要让教师了解篆刻,为此,我们专门安排了教师篆刻知识校本培训课。
而后,要求三至六年级的两位专职和兼职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的国画课拓展一些篆刻的常识,这为开展篆刻特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拓展性课堂精培养
为了提高对篆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篆刻素养,我们在走班制篆刻课程中除了加强篆刻文化知识的教学外,主要开展篆刻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篆刻初步创造能力的培养。
3. 校园文化广渗透
让教育亲近儿童,篆刻要让学生容易接受。
我们的校园专门设立了一条篆刻长廊和篆刻收藏室,墙壁、柱子上随处可见名家、学生书法、篆刻的优秀作品,柜子里更是收藏了学生们的近300方印章。
学生的优秀作品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体现校园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的作品,有标识爱国、爱家的作品,也有为校园平安活动、读书活动创作的作品。
4. 课程评价常开展
要想篆刻在学生中留下印记,评价考核很重要。
我们每学年会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篆刻基础知识的考核,争取每位学生都能通过。
更在拓展性课程和篆刻社团中开展优秀作品评选、展示,收录到《和美印迹》篆刻作品集中;根据学员们的综合表现开展“篆刻小明星”的评选活动。
(三)课程展示创赛结合让篆刻课程品牌化
在“和美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和美课程嘉年华”暨拓展性课程现场体验式活动。
“和美印学”作为展示课程之一,现场体验活动邀请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进行体验。
通过开展多元化,多方位的拓展性课程现场体验式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锤炼了思维品质,更是在家长中、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影响。
而在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上,篆刻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让学生在篆刻创作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程成效
(一)篆刻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文化校园建设是一种推进,是学校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课程资源和素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文博行雅)达成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篆刻课程的实施,是对学校品牌形象建设是一种促进。
如2016年12月在瓯海区“一鸣杯”第十一届校园社团文化节上,我们的“溢才篆刻社团”在现场开展了“识篆、学篆、评篆”多样的互动活动,邀请现场的评委、学生、参观者参与到活动中来。
他们对我们的社团活动和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溢才篆刻社团”更是获得了社团展示赛的一等奖,并被评为“精品社团”。
方寸虽小,可现大美。
方寸之美,丰厚深邃,在观赏之中,在研习之中,在探讨之中,在实践之中。
或曰,方寸之美,在石上,在刀下,在心中,在和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