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 学写作

合集下载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者:张璐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4期学习写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三年级刚刚作文起步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迷茫,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更不知道如何将事物写具体,把文章写得有条理……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光靠一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明意悟情,而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联系,才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怎样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写作,本人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

”作文教学,平时的积累储备非常重要,学生要想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首先得积累大量的语言。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可谓一举两得。

(一)赏析品读,爱上积累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语句的内涵后进行积累才有实效性,因此积累的前提是得先让孩子品读语言。

我在布置孩子们预习课文时,其中有一项预习任务就是画出你所喜欢的好词好句。

在课文教学时,我会安排一个“语句赏析”的环节,让孩子们读读自己画出的词句,说说为什么喜欢,交流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摘抄。

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中更加贴切,写作时就不会弄错了。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让孩子们准备了一本精美的摘抄本,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每教完一篇课文后就让孩子们将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定期进行“积累大王”的比赛,并对优秀的摘抄本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孩子们把枯燥的积累当成了乐事,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翱翔。

(二)学会积累,学以致用学生刚刚接触积累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将每篇课文中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从课文中搬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摘录的词句仅仅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有些对写作的帮助不大。

专题05 白描手法-【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专题05  白描手法-【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二、技法点拨
1.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 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 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2.外貌描写,要表现本质。 如鲁迅的《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 补,也没有洗。”运用白描手法,犹如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尽露,尽传 神态。 再比如《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 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 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运用白描,寥寥几笔,生动的刻画了一 个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
5.场景描写,要表达气氛。 《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运用白描 手法,“天”“云”“山”“水”都是白的,一片苍茫。只用一个“白”字就 写出了水天相接,云山一色的景象。叠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 部动了起来,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的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 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 苍茫的浩大气象。袁鹰的散文《白杨》开头一段:“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 一体。”这一段是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这两句就描写出了戈壁滩的特征, 为白杨提供了生活的特定环境,这对表现白杨树的高大、生命力强的特点,起 到了很强的衬托作用。
3.白描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于事件叙述,能使人感到线条清晰,言简意赅。用于外貌描写,能 穿透人物外貌触及本质、灵魂。用于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 更准确。用于语言描写,能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用于景物描 写,能使其内涵更丰富,使语言更有嚼头。用于场景描写,能烘托气氛,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 松江教育信息网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 松江教育信息网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松江七中沈玉明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

教学生从课文里学习写作文,既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名家佳作的引领下,体会感悟名家佳作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学课文的标题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

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藏羚羊跪拜》;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清塘荷韵》;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故乡在远方》;或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散步》;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要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

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体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作文课上,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时,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独特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

二、仿课文的开头、结尾中学语文教材中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俯拾皆是。

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晴之效。

冯骥才《花莲》的开头,通过交代“每逢年至”“我”与“小闺女们”及其他男孩子们的不同兴趣,突出了“我”对花脸的“喜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冰心的《忆读书》,开头只有一句话:“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开门见山,既点了题,又引出了要回忆的内容。

又如余秋雨《沙原隐泉》结尾用抒情感染式;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藏羚羊跪拜》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

像这样的“凤头”、“豹尾”,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课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

进而要求模仿着写。

“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

有学生写《送衣服》,开头说:“用手摸摸这新衣服,软绵绵,舒坦坦,暖烘烘,爸爸来送衣服的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眼前。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7:读《社戏》学一波三折写法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7:读《社戏》学一波三折写法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 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 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 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 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 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无误,巴 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寻一 找波 石三 兽折
老河工——逆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 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 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 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 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 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 的……”我哽咽着说。
(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
口。——(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 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2)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 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技法指导
若干年前,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千美元 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 说。结果,下面一篇小小说获得头奖。
猎狮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嗅到了她 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我一边哭着,还一边表 示着对母亲的不满。母亲猛地把我从她胸前推开,声音昂扬起 来,眼睛里闪烁着恼怒的光芒,说:“我还没死呢,哭什么?” 然后她掀起衣襟,擦擦自己的眼睛,大声地说:“还不快去!” 看到母亲动了怒,我心中的委屈顿时消失,急忙跑到院子 里,将那个结满了霜花的蜡条篓子拿进来。 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 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 状圆圆的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 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的位置上, 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 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后来,它尽管还是小, 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 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欣喜表情, 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从课文中学写作文

从课文中学写作文
以说 , 母 对 子 女 的感 情 , 人 世 间 最 真 诚 、 无 私 、 父 是 最 最
另一方 面就 是作 文教学 中做人 的教 育。这是语 文教学 的质的问题 。在 当今 的网络 时代 , 生容 易受影 响 , 学 往
往说 过 激 的话 , 发 牢 骚 。作 为 教 师 我 们 要 注 意 引 导 。 乱
作文即做人 。一篇文章表达什 么观点 、 表现什 么主 题就体 现了作者怎样 的人生 观、 值观 。初 中阶段是人 价 生观形成的关键 阶段 , 通过创作表现思想 变化 的轨迹很 重要 。《 日制义务教 育语 文课 程标 准 》 全 明确指 出 : 现 “
代 社 会 要 求 公 民 具 备 良好 的 人 文 素 养 和科 学 素 养 … …
普通但却最 动情 的瞬 间, 挚感人 。教学本 文 时 , 真 我有
意识地跟作文指导结合 起来 , 因为平时学生容 易忽略父
母对 自己 的关 爱 , 这 类 作 文 时 往 往 写 雨 天 送 伞 呀 ( 写 其
语文教育应该 为造就 现代社 会所 需要 的一代新 人发挥 重要作用。语 文课程 应该 而且能 够致力 于学生 语文 素
多年 的教学实践 中 , 我利用课文教 给学生一些作 文的方 法, 即在感悟理解 课文 词、 、 、 章 的基 础 上模仿 课 句 段 篇 文进 行练笔 , 学生大 多能结合 自己的生 活实际行 文 , 感 受独特 , 真正做到我手写 我心 , 效果不错 。课文 即范文 , 情, 在讲述事 例时流下 了热 泪 , 下笔 时选 的材料充 实多 了。如 , 有个女生写 父亲送 她来 学校 , 家 时走到 宿舍 返 楼道 的拐角处又折回来 叮嘱这 叮嘱那 , 甚为感人 。这篇
二、 学选 材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一、当前学生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八级目标中对“写”部分中要求“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4、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然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虽然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模拟练习,但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书面表达在高考卷面中的得分率仍然较低,考生普遍存在惧怕写作、汉语式作文、内容贫乏、语言错误多、缺乏流畅等等现象。

其中反映的普遍问题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薄弱。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准确使用词汇、语法结构等的能力远远低于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

如:①语法结构错误,多数学生写作中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经常出现一个句子多个谓语的现象;②词性的混用;③表达不够地道,中式英文时有出现;④结构单一,词汇级别较低,简单句多等等。

语言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决定考生高考分数高低的关键。

2.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和谋篇布局的意识:①中心主旨不明.东拉西扯,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什么也没抓住;②缺乏整体谋划,只是根据试题所提供的内容要点进行罗列,短文不够流畅、简洁。

3.学生的书写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取得理想的分数。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所以,在认识英语写作重要性及当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大前提下,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英语写作渗透到常规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听、说、读、写),同时也要使学生意识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导致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教的原因,对写作专项训练的指导不够。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者:曾江保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28期一些同学写的作文,整体读着很流畅,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很清晰,但细品就觉得有些别扭。

这是因为掌握的作文技巧比较单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看到题目,能想到事例,但写出来很平淡;不甘平淡,想另辟蹊径,于是便有了前后不一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尴尬。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丰富作文的写法呢?一、对精彩句段进行批注、仿写如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其镜头式写法——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同学们可以对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文字进行批注。

有同学批注:“作者用碧绿、金黄、黑色、红玉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给人一种色彩斑斓、十分美好的感觉。

”有同学批注:“东北大地上富饶的物产像一幅幅图画,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这种写法真精彩!”同学们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用丰富的意象、整饬的排比描绘令人难忘的场景。

二、跟着范本学技法《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求教写诗时,林黛玉让香菱先去熟读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这些大家的作品,谙熟于心,细细揣摩,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方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写作文跟写诗很相似,都要跟着范本(课本)学。

同样要上下五千年,博览群书,且千万不可浅尝辄止,连教材中课文写作技法的精髓都没摸着,就丢到一边,去模仿下一篇文章。

跟着课文学写作,既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前人学习写作的重要经验。

譬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大家可以学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句子,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文章观察视角的自然转换,根据空间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描写;还可以学习结尾“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种既有议论,也有抒情,但议论抒情都含蓄蕴藉的句子,抒发内心的真情。

专题11++以小见大-【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专题11++以小见大-【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五、主题作文(母爱无私)
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天空依旧净蓝,河水依旧清涤。踏着绿色的羊肠小道,见那炊烟袅袅暮色 相拥,我已按捺不住那已近溃溢的思念之情,加快了脚步……哦,我日夜想念 的慈母,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母爱,又何止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中的涓涓细流点点流过,原 来它无时不在守候着我,伴流年,与我永恒相随: 小时候,母爱是那温馨的小屋——
【解析】作者把自己在归家途中“走泥泞路”“摔倒”“碰头”这些小事 描绘得有声有色,很好地渲染了归途的艰险。但又没有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 是由此在篇末生发出人生的感悟:“人在旅途……只要有坚定的目标,摔倒, 爬起来,继续前行,你所面对的终将是胜利。”
5、运用对比,挖掘深意,小中见德。 感动,有时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许一个普普通通、 从从容容的生活画面就够了。以小见大,就是要用小事展现生活中的美好、善 良 与美德,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邻里之间、亲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牵 挂的美德不就是由芝麻大的小事和画面来连缀的吗?例如莫怀戚的《散步》, 本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样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 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的画面,给读者以心灵的慰藉,也给我们以审美 的愉 悦。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人生的大道理,由点到面,小中见大, 立意便高远了。
一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 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名师点评】 本文写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后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 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应该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后,“她” 却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很大的主题:抨击 封建思想阴魂不散的现象,鞭挞“男女授受不亲”余毒残存的劣根。作者写道: “是她摔倒了吗?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 中!”正是“以小见大法”使《这伸来的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6:读《散步》学以小见大写法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6:读《散步》学以小见大写法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 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 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 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我 百感交集,思潮翻滚。一个普通工人,由于自己的不慎,蹭 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
“小中见大”常见方式:
以生活小事见大 以平凡人物见大 以寻常景、物见大
1、以生活小事见大
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 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 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
经典课文《散步》


小事


散步
重 大 主 题
主 题
尊老爱幼
经典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小:小时候 一次从悬崖 的脱险的经 历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 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
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 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 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 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 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 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 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 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 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 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 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


接下去,从人物语言描写,说话语气刻 画,以及细节性的动作描写,将故事推 向高潮。把人物恨敌人,爱祖国的情感 推向高点。
仿写示例

他像一尊塑像,挺拔而庄重。我不敢看他的眼睛。 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目光投射过来的一种力量。教室里 一片静默。所有的同学都看着他,没有人说话,也没 有人左顾右盼,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似乎都能听到他 的呼吸。 也许是因为刚才讲话过于激动,也许是因为 对那些丑恶的愤懑,与他平日里的温文尔雅相比,似 乎判若两人。他一下子停住了,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教 室,用那炯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然后缓缓地 说:“孩子们我希望你们,每个学生,都远离那些丑恶, 保持一份悲悯情怀和一颗敬畏之心,善待生命!老师 相信你们,能做到!
赏析《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 暴躁无 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把 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 机里甜美的 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 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 仿写:考试(比赛)失败后......

母亲这时就悄 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 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 的。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 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 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片段解析

教堂的钟声敲了,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普 鲁士兵的号声也响了——一声声,无不敲打在 韩麦尔先生的心头。最后一课结束了!一种凝 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无比凄惨和 痛苦。接着抓住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进一步 凸显出人物内心沉重。从侧面再次烘托出韩麦 尔先生的伟大。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4读范进中举学对比写法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4读范进中举学对比写法
山里的孩子需要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 的爱!
做一个“行者”
她的身形已经开始不停地摇晃了。我可以看见她
的汗渍在透明的白衣服上愈发地刺眼。小小的水珠越 来越多,将干净的白衣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她的脸色 是通红的,牙龈被狠狠地咬住,仿佛要做什么重大事 情。阳光热情地亲吻着她。她的脸上,没有失望,没 有痛苦,只有一种接近希望的感觉。风吹过她早已湿 透的发梢,她依旧不停地跑着,接受阳光的洗礼。尽 管,这跑道上,没有他人的身影。
牛刀小试
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任务完成片 段写作,100字左右。
1、选择身边熟悉的一位同学,写写他/她 最大的变化; 2、选择身边熟悉的两位同学,写写他们/ 她们最大的不同。
佳作欣赏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 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 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 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 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 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 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 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
2
14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
老爷 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恭维 奉承 讨好
狗血喷头 千恩万谢

专题12 场面描写-中考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专题12  场面描写-中考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 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 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 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感谢您的观看
文段的场面描写,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多 种表现手法,语言生动,使场面变成一幅形象而充满感染力的画面。
三、佳作展示
精彩的拔河比赛 “嘀——”随着一声哨响,整个操场沸腾了! 那天下午,初二年级拔河决赛正在举行,我们初二(6)班和初二(2) 班进行对决。对手个个体壮腰圆,一看便知非等闲之辈,好在我们的队员也人 高马大。 只见我们班的队员牙关紧咬,双目圆睁,手上青筋绽出,身子后倾,一脚 挨着一脚,鼓足了劲,用力地往后拉。对方也不是好惹的,绑在绳索中点的红 布条忽左忽右。最终,红布条被拉到我们这边的底线。旗开得胜,我们赢了!
3、要写出气氛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 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因此,场面描写应该使用多种方法创造出 气氛来感染读者。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 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 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 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文段运用修辞(排比、夸张等)、联想、虚实结合等手法,刻画出一种气 势磅礴的特定氛围,令读者无比震撼。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场面描写
一、写作概要
1.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 的对生产、生活等画面的描写。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 等。 2.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精彩的场面描写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还可以起到推动事件发展、突出文章中心、师点评】 全文写了一次拔河决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了三个场而,运用多种描 写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又有点面结合,表现了异常激烈 的气氛,让读者的心一直悬着。最后,升华主旨:“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 胜利!”使习作避免就比赛写比赞,给人以有益的启发。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10:读《驿路梨花》学插叙写法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10:读《驿路梨花》学插叙写法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插叙作用
插叙可以补充必要情节,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使事情更加合理、充分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插叙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 使行文起伏多变,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注意事项
一、要符合文章的需要,即要根据所刻画的 人物、所展开的情节、所表现的主题之需要,很 自然贴切地插在关键处,不能单纯为追求形式的 变化而到处乱插,弄巧成拙。 二、所插叙的内容应与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 有关,不能乱插,节外生枝,中断线索。 三、插叙部分要有专门的文字交代,要写好 过渡,做到行止有序,衔接自然,不能有断裂的 痕迹。 四、插叙内容要适当,一般不宜过长、过细, 不管如何精彩,毕竟不是主要情节,切不可任意 铺饰、尽力渲染,以致喧宾夺主。
名家示范
《紫藤萝瀑布》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 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 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 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 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 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 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插叙: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的不幸遭遇,与现 在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
全忘却了。
眼前的“杨二嫂”——20眼前的“杨二嫂”
2、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
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
入插叙。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 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 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 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 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 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9:读《我的叔叔于勒》学巧合技法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9:读《我的叔叔于勒》学巧合技法

个巧合,遇到了晓洁。
运用“巧合法”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首先,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就是 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到方面 的特点,要让人相信。特别是那些具有偶然性的 巧合情节,更要注意真实性。
其次,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 比如《精彩一日》,“我”在一个偶 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 但因 为曾和好朋友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 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经过一夜的 思想激战,犹豫万千的“我”终于忍痛割爱, 把心仪已久、爱不释手的好书寄赠好友。 不料却得到父亲寄来的同样的书。文 章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好朋友”作了具体 而生动的阐释。
巧合一: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 巧合二: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刚好遇到了岔路)
“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别人不
愿意给“我”找,而“我”又找不到,不识字
的阿长虽然问了“我”,但“我”并没抱任何
希望,因为她不识字。巧合的是,正是“我”
2.不期而遇的巧合
就是作品中人物在没有准备、约定的情况下相
遇。这种相遇常常会使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突转,
引出故事的高潮。比如《真没想到》:
因为搬了新家,“我”情不自禁地思念自己的
往日伙伴,所以便回忆起三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正在“我”为失去亲密的朋友伤感时,奇迹发
生了。第一个巧合是遇到了王莹Fra bibliotek接着发生了第二
名家示范
《散步》莫怀戚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 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 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 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刹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同着他的时日还长,我 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 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 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爱莲说》跟着课文学写作

《爱莲说》跟着课文学写作

《爱莲说》跟着课文学写作《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古文,作者通过描绘莲花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崇高人格的向往。

下面我们将从写作技巧、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三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写作技巧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为载体,通过描绘莲花的形态、特点,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这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可以让读者通过直观的形象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

2.对比衬托,突出主题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菊花、牡丹等花卉与莲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这种对比衬托的写作技巧,可以更加突出主题,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爱莲说》的语言简练明快,却意蕴深厚。

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韵味,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这种简练而意蕴深厚的写作技巧,可以让读者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二、语言运用1.用词精准,描绘形象《爱莲说》中的用词非常精准,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词语,都形象地描绘出了莲花的形态特点。

这种用词精准的语言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莲花的形态和特点。

2.修辞手法多样,表达生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等,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三、思想表达1.崇高的人格追求《爱莲说》中,作者通过描绘莲花的美好品德,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人格的追求。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像莲花一样的高尚品质,如正直、廉洁、清纯等。

这种崇高的人格追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2.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文章中通过对菊花、牡丹等花卉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价值观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世俗的价值观过于功利化,而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追求内在的美好品德和人格的完善。

这种思想表达,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8:读《藤野先生》学侧面描写

“读课文学写作”系列课件8:读《藤野先生》学侧面描写

构思真是绝妙!画中没有寺庙,但有老和尚的地
方一定会有古老的寺庙。 两个绘画故事异曲同工,都从侧面来表达主题, 收到了绝佳的效果!
侧面描写常用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课,在写母亲勤劳的 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 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
“读课文学写作” 系列课 件 第8 讲 读《藤野先生》
学侧面描写
课文回放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
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
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
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
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
没有带领结。
——《藤野先生》
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段文字通过留级学生之口,写出了藤野
先生穿衣服比较马虎,以致被疑心为扒手,表
现了藤野先生生活简朴的特点。
侧面描写
技法指导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 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 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 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
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
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经典故事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
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的
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
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
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文学写作
作者:雷志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4年第6期
◎ 雷志忠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无论是平时的测试还是升学考试,学生
高分作文总是凤毛麟角,满分作文更是鲜见。

无疑,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靠平时的阅读积累,靠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沉淀,在此,笔者不一一论及,仅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和同行
一起分享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点思考,这也是自我市开展“读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
以来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作文要求,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7-9年级对写作的要求是: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
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
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
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
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
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
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
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方向是影响作文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方向错误势必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新课标对作
文各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便是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了然于心,准确深
刻地理解,将各项要求落实在作文指导中,并具体细化为作文评价的要素,如将情感、内容、
结构、语言、书写等作为一级指标,再将各项分别具化为二级指标,学生每次作文都可以依评
价细则自我判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作文情况,灵
活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语言”项普遍太弱,则加大语言项的赋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加大训练力度,逐步提高该项能力。

这样,使作文指导有纲可依,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分类分点训练,各个突破
有些教师习惯于作文综合训练,评价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是学生训练辛苦,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中保证训练量的同时
应抓住训练点,分类分点训练,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单项性训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突破,再适当进行综合训练。

以记叙文为例: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拟题随意甚至偏离要求;材料老套不鲜活;语言苍白无力,表达缺少书面感和表现力,没有个性和创意;写道听途说多,写亲身体验少。

材料堆积,缺少粘连和挖掘,表达方式单一;构思似流水平山,没有波澜和起伏;内容空泛,随意虚构故事和情节;情感亚健康;行文欠规范,标点使用和段落格式欠准确;书写马虎
潦草,卷面不整洁等等。

就此,可尝试从拟题、内容和材料、情感价值取向、语言表达、布局
构思、行款格式等方面做单项训练。

如“拟题”训练,可提供材料进行全标题和半标题拟题训练,要求学生自己拟题或填写
词语,使题目完整。

作文题目力求简练,表意清楚,观点鲜明,引人思考等。

可化用诗句、歌词、俗语、名句等,也可灵活运用句式表达某种强烈情感。

“语言表达”训练,表达通顺是基础,语言或朴实无华但生活化、有个性,鲜活而有生
命力;或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表现力强。

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

如此,若分项训练过了关,综合作文便容易多了。

当然,这仅指技巧而言。

三.科学进行导评,五步有序
笔者所指的作文导评五步法,以教材为蓝本,遵循“读写结合、导评渗透”的原则,要
求指导有方,讲评有据。

严格的说,作文指导和讲评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指导要结合作
文要求和学生平时的作文情况,讲评则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学生当次的作文情况,讲评的过程也
是指导的过程。

作文指导与评点五步法,程序为“心中有数——写作有纲——评点有据——修改有方——展示有面”。

下面以记叙性文章“内容”项训练为例说明。

1.心中有数:指心中有课标,这是作文的指南针和航向标。

按照“作文目标解读——作
文评分标准——范文导航”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解读课程标准中关于记叙性文章“内容”项的
要求,即“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第二步了解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具体体现,即“切题,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第三步,精选教材范文(如《我的老师》),结合范文弄清具体
体现,即描写是否具体、怎么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材料的取舍、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表
达的中心等,学生思考讨论并在老师指导下从范例中发现总结出使“内容具体充实”的一般规
律和法则,交给学生写作的金钥匙,为作文训练提供正确导向。

如:恰当运用生动的描写,运
用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丰富内容,表达独特感受感悟等。

2.写作有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
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写作有纲意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写作,按照“拟提纲——写作——修改”的程序进行。

“纲”指写作提纲,拟提纲的过程是一个
审题、构思的过程,学生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先后以及详略,体现“内容”项的
具体要求。

有了一个合宜具体的提纲,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3.评点有据:前提是教师了解学生作文情况,收集几类有代表性的习作作为评讲材料。

这里的“据”,一是指学生习作,二是指评分标准中对应项的具体要求。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
完成。

即逐一展示各类习作(展示的习作数视时间而定,也可分组选择作文类,分解任务,提
高效率),学生根据“内容”项具体要求评定习作分数,分析主要问题,说明判分理由。

如此,利于学生在评点中梳理积累方法,学会欣赏评析,在反观他人中提升自我。

4.修改有方:这一环节由师生共同完成。

即对展示的各类习作进行评析后,学生提出修
改方案,教师简评,进一步明确训练点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熟悉评分要求,然后全班学生参照
评分标准和写作技巧,诊断习作并独立(或互相)修改,补充或调整内容,达到“具体”的要求。

5.展示有面——多种形式展评修改后的各类习作。

教师在巡视中收集有代表性的习作,
有选择性的展示。

运用多媒体投影习作,习作作者上台诵读,简单评议,反馈提升,对比习作
修改前后的不同,谈谈收获和经验。

可纵向自我比较,也可横向互相比较,兼顾不同类的习作。

最后是师生归纳小结思路和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指导与讲评五步法,导中有评,评中有导,以课标和评分标准贯穿始终,以学生活
动为主线,学生在课标的导向下,训练有目标,写作有提纲,修改有方法,总结有规律,在教
学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雷志忠,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南郴州。

责任编校:左晓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