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花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1 青花

21 青花

21 青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

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

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

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

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

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

指名读生词。

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青花》 PPT精品课件1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青花》 PPT精品课件1语文S版

默读1~2自然段中“祖传的秘方”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并且贯穿文章 的始末。
学习1-4自然段 思考: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
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 残缺青花交给我?
学习1-4自然段 独树一帜 父亲手艺高
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学 完整篇课文找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青 花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礼服
学习生字
liǎng bìn bān bái tàn fǎng
两 鬓 斑 白
qiè ér bù shě
探访
fēn zhì tà lái
锲而不舍
mí wǎng xī xì
复 制
创 作
理解: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 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修复和复制”都仅仅是停留在祖辈的基础上, 只有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在超越中继承制作 青花的工艺,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青花,这才 是青花的归宿。
我会做
• • • • • • 1、比较后 选词语填空 喜 嬉 ( )戏 ( )爱 ( ( )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 ) 来( ) (
找找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 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
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 尊青花瓷瓶 外貌: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 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 么,但最终还是沉默。父亲一脸 肃穆。 语言:半晌,父亲才说:“你应 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 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 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 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父 亲一脸肃穆。

21课《青花》课件

21课《青花》课件
作者先是努力地看书,想从书中找到 青花瓷片;后来又到古窑中去找,以 至于做梦都与找青花瓷片有关,可见 什么?
“我”寻找青花瓷片非常用心、痴迷。
完成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我”是怎 么做的
父亲的表 现是怎么 样的 “我”的心 情
小心地粘 合着青花
修复的青花 并不能让父 亲满意
复制的青花 自己创作 没有丝毫的 的青花 瑕疵
主要内容
文中讲的是一位“以青花为业,以 青花为荣”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承 接他的瓷艺,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 青花瓶,让儿子去寻找那片残缺的 青花。儿子苦苦寻觅,经受住了父 亲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制作青花的 祖传配方故事。
梳理层次
第一部分(1—4)父亲默默企盼,希望“我”能寻 找到残缺的青花和祖传的配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青花瓷的技艺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 发展、创新、超越。
既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 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 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 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我”苦苦寻觅青花祖传配方主要经历几个阶段?父亲 神态情感相应变化是怎样?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个阶段:寻找---复制---自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父亲
不满意 ——冷眼 ——露出笑容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 超越中得到传承。只有执着创新、默默奉献,才能让 青花事业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小结回顾
• 青花 父亲 默默企盼 不满意 冷眼 露出笑容 传承
• 完美 “我" 苦苦寻觅 寻找 复制 创作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1《青花》第2课时

21《青花》第2课时

小结:
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 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
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
到的传承”
谈谈你的收获
《青花》这篇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 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 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 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 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 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 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 最终还是沉默。
学习1-4自然段 独树一帜 父亲手艺高
1、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2、找找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 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 — 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 ———— 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 默……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 ———— “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 ——————————————————— 得到我的配方了。” ——————— 句子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 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 1.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 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 是沉默。 • 2.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 意。 • 3.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 却仍然遭到父亲的冷眼。 • 4.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读一读:指出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2.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 青花 语文S版(共3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 青花 语文S版(共36张PPT)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 花的祖传配方的?你是怎样理解“修复和复制都
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我”翻阅书籍,在古窑的碎片中寻 找,终于找到了一片瓷片。“我”小心地粘合,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我”复 制祖辈的青花,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我”
自己配料,自己制作理想中的青花瓷片,父亲看
结构梳理
拓展延伸
1、中国
2、瓷器
青花瓷图片欣赏
资料袋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 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 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
青 花 残Leabharlann 片望着你青花残片, 看你如此典雅、高贵、靛蓝…… 可看到你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你不仅是青花的瓷片, 你是历史文化的璀璨, 从你青花瓷片, 可看到你曾经历尽风霜和纷乱, 创伤的痕迹也遮不住, 你昔日玲珑晶莹、俊美的容颜, 无论你曾是碟、是钵、还是碗。 虽然你今日只是一片青花瓷片, 我依然把你捧在手心, 仔细观赏、珍藏身边, 让你青花的光芒再现。
父亲的表 修复的青花 仍然遭到了 “脸上露出 现是怎么 并不能让父 父亲的冷眼 欣慰的笑 样的 亲满意 容。” “我”的 痛苦的沉思 满眼的迷惘 喜 悦 心情
课文回顾
作者制作青花的过程——
开始, 找到残缺的那片青花进行修复;
用复制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 后来, 自己创作出与瓷瓶完全吻合的青花。 终于,
第21课 青花
语文版 六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青花,明净素雅,古色古香。可是,
残缺的青花是多么令人遗憾!而修复一片
青花,复制一片青花,都不是青花完美的
归宿,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完美的青花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青花》 PPT精品课件1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青花》 PPT精品课件1语文S版

寻找:
◆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 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 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
复制:
◎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 片,使它没有丝毫瑕疵。
纷 至 沓来
kuī pò
迷 惘
嬉戏
窥 破
我能说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 情? 这篇课文记叙了“以青花为业, 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生动 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 的创新精神。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 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 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 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 得很详细。

默读1~2自然段中“祖传的秘方”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并且贯穿文章 的始末。
学习1-4自然段 思考: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
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 残缺青花交给我?
学习1-4自然段 独树一帜 父亲手艺高
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学 完整篇课文找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复 制
创 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 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修复和复制”都仅仅是停留在祖辈的基础上, 只有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在超越中继承制作 青花的工艺,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青花,这才 是青花的归宿。
我会做
• • • • • • 1、比较后 选词语填空 喜 嬉 ( )戏 ( )爱 ( ( )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 ) 来( )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青花∣语文S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青花∣语文S版 (共18张PPT)
点明中心
体会感情
语文S版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 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为了让儿子去创新瓷艺。
课文小结
语文S版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 传承”。
细读感悟
读课文第5—16自然段:
语文S版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找出对应“我”寻找秘方的三个阶段,分别画出描写“我”心理 活动和父亲神态反应的语句。
语文S版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细读感悟
“我”的心理活动
父亲的神态反应
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
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亲满意。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2021/8/132021/8/132021/8/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32021/8/13August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32021/8/132021/8/132021/8/13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字形 例:猜谜语:有水才“洁”。 三人合“奏”
三、
朗读感悟
(一) 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 小伙伴听。 (二) 展示读:通过不同形式读(开火车读、挑选喜欢的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 4、 一、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美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看课件(国庆的热闹场面)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认识“庆”。 二、 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一) 十三亿 (二) (三)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同学。 介绍识字经验 出示词语自读:欢乐、献上、旗帜、洁白、奏起、 乐曲、
结合选举班干部,让学生说说竞选理由,并进行评议。 二、 展
示台 (一) 讨论露一手的内容和方式。(如:分组展示还是 全班展 示) (二) 分组展示 (三) 比赛展示:露一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a)认识 55 个生字,会写 44 个字。 b)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 化和 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c)培养学生对三字经这种语言的兴趣,收集资料的兴趣和探究意 识。。 d)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
作业超市
1.搜集更多的青花的知识来读一读。 2.设计一款新型的青花图案。 3.制作一张有关青花的手抄报。
谢谢收看
(二) 实话实说: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选自己吗?
小组交流,然后上台交流。 (三) 出主意:如果有几个同学都提出选自己,应该怎 么办? 引导学生对教师指定、谦让、商议、竞选投票 等形式进行评议, 看看哪一种形式好,培养学生的竞 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四) 展示自己:竞选“演说”

21青花 (第二课时)

21青花 (第二课时)

青花(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 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2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手指屏幕,生读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师:这就是“人间瑰宝”——青花瓷3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4师: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题_ _21青花师:这篇文章比较长。

长文章有长文章的学法,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点。

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段来学习。

请看这段话——课件出示: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最完美的?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生:过渡段,承上启下。

师:这段承上讲了什么,启下又讲了什么?生:承上是父亲给了我一块青花瓷,让我去寻找残缺的部分。

启下是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青花。

师:承上,是父亲对我的期盼;启下,是我的苦苦寻觅。

(板书:企盼寻觅)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地学习课文,二、细读理解(一)研读“默默期盼”,体会父亲的心理1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的1-4自然段并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2、交流。

1生:请同学们跟我来看第一自然段,父亲是镇上的名人……独树一帜。

从“独树一帜”我体会到了父亲的“手艺高”。

师:父亲烧制的青花,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生:请同学们跟我来看第二自然段,有一天,我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回答……..是完美。

生:父亲认为我还没长大,不懂得什么是完美师: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这也正是作者为我们设计的悬念3生: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青花共2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青花共2课时_语文S版
21 青花
默默期盼 不中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查找 查找——复制——制造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青花共2课时_语文S版
21 青花
节 次
上课时刻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关心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明白得“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明白得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明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关心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明白得“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明白得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明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内心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亲小孩寄予厚望,用心良苦。明白得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那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小孩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亲小孩如何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周杰伦这歌曲专门现代也专门中国味,配合精巧的图片,能专门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要紧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情况?

21 青花_教案

21 青花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课 文:21 青花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师过渡:(展示课件第四屏)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青花瓷。

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一)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青花”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1.起因: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的青花。

2.经过和结果:儿子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最终得到了“祖传配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青花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青花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教案-21青花第⼆课时-21青花这是⼀篇精读课⽂,主要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家⽗⼦俩的⽣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执著的开拓精神,也从另⼀个侧⾯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今都有像⽂中⽗⼦俩那样的青花瓷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的智慧和精⼒。

《青花》⾯对的这群⼩学⽣是⼀群成长在现代⼈⽂环境下的⼩朋友,受经历与知识积累⽔平所限,对这篇通过中国传统⼯艺青花展现传承与创新的⽂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定的难度。

另外,⼩学六年级学⽣对课⽂学习注意⼒容易分散,产⽣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感悟能⼒区分⼜有⼏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联系学⽣的现实感性知识,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1帮助学⽣认识6个⽣字,会写7个⽣字,掌握1个多⾳字,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和⼀些重点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中所写的青花瓷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重点引导学⽣理解课⽂内容和⼀些重点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中所写的青花瓷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预习课⽂,搜集青花瓷艺的有关资料。

2课时第⼆课时⼀、复习导⼊1.听写⽣字新词。

2.指名说说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课⽂,巩固提升(⼀)研读“默默期盼”部分。

1.轻声读第1~4⾃然段,思考:⽗亲是⼀个怎样的瓷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给“我”?后来,⽗亲为什么⼜郑重其事地把⼀尊残缺的青花瓷瓶交给“我”?2.讨论交流。

预设:(1)抓住“独树⼀帜”,体会⽗亲的“⼿艺⾼”。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

(什么是⽗亲⼼⾥的“完美”?)(3)找出第3⾃然段描写⽗亲动作、外貌、语⾔等⽅⾯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亲对⼉⼦寄予的厚望和⽗亲良苦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青花教案1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青花教案1语文S版

21 青花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

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

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沓、惘、嬉、窥”;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 丰富的馈 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 会跳舞, 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 物、花草、山 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但我们又不觉得 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 得很有趣。这是为什 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 节中的" 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 法。
中心主题
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 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歌颂了父子俩可 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赞美了青 花艺瓷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 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 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 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 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 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 有什 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 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 自然绿色 的课本”什么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青花教案2语文S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青花教案2语文S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 青花教案2 语文S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 青花教案2 语文S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 青花教案2 语文S版的全部内容。

21 青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

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教学难点: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

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两方面欣赏青花之美。

2。

师:这些漂亮的瓷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青花"。

(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青花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有一天,我问父亲为什么,父 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 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
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 最终还是沉默。
读文思考
1.“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 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些什么? 父亲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寻找—复制—自制) (不满意—冷眼—露出笑脸)
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瓷
作业超市
1.搜集更多的青花的知识来读一读。 2.设计一款新型的青花图案。 3.制作一张有关青花的手抄报。
谢谢收看
13、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 下文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反思: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3、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 鸟各自 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 理解“那么远”。 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 名 读——齐读
教具准备:小鸟和青蛙头饰、生字卡片。


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板书“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是什么意思?预 习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坐井观天吗?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青花》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即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

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

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

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
【百度搜索:歌曲/...6%9D%B0%E4%BC%A6le.mp3】
【百度搜索:图片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z=&s e=&word=%C7%E0%BB%A8%B4%C9&s=&sme=0&pn=0&ln=2000&tab=&width=&height=&face=&fb=# pn=0】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2.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体会父亲的心理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

(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

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再自由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百度搜索:/view/fa8538d376a20029bd642d00.html】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

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三、练读拓展
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当我__________时,父亲__________,我__________。

当我__________时,父亲却__________,我__________。

当我__________时,父亲终于__________,我也终于__________。

四、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象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21 青花
父亲默默企盼创新青花瓷艺
儿子苦苦寻觅终获祖传秘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