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
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
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性。
那什么是主体性呢?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本质特征,主体性教育观要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
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质量观上,应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
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课堂作业是了解小学生本课堂所学技能掌握状况的一面镜子,它
能直观地反映教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
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它的意义与价值,使它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
展,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点经验。
一、 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我们可以让作业成为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甚至把它看成就是一
种学习活动,从而重视作业内容的核心设计。使它能具有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
习技能的作用,并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1、 作业内容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作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必
然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于是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我力求激发学生的这个内在
动力。比如说,本学期第一节课,我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同学制作一个
《电脑作品集》,六一’节时将展示给全校同学与家长观看,未还将刻录成光盘
送给每位成功的同学”。学生听了兴奋不已,个个摩拳擦掌。我趁机问他们:“我
们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呀?”“现在!”学生的声音无比的整齐,无比的宏亮。于
是我们有了本期的第一个作业内容:封面的设计。
《电脑作品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立刻激发了他们的浓厚
兴趣。而“封面”这个作品的包装,当然就不能马虎。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兴致
勃勃,一改再改,力求做到完美。下课时,有些学生还迟迟不愿离开,因为他们
想要精益求精。有的学生问我:下节课完成作业后,能不能继续做今天的设计。
甚至还有的学生问我,可不可以在家里做好交过来。这种作业不但让学生在课堂
中保持高度的主动性,还把这种主动性延伸到了课后,这就是作业设计最大的成
功。
2、 作业内容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社会群体中生存,每个人都应具备有合作的能力。而合作能力也是需
要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