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
最深刻
最感人
没有墓志铭
胜 无名 有名 没有名字
远离尘嚣
不 为 声 名 所 累
博大胸怀 崇高人格
总体概括:
最美的坟墓 远离尘嚣 朴 外 没有十字架 内 人 格 素 没有装饰 美 美 没有墓碑 没有名字
重难突破:
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源于他死前的 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源于何处?
一个古老传说 托尔斯泰晚年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 的、更美好的启示
列宁: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 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通读文章思考:(学习目标)
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 怎样的? 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 间最美的坟墓? 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写了些什 么内容?
1、总述托翁墓:宏伟、感人。 2、介绍托翁墓:远离尘嚣、长方形
土堆、无人管护、只有几株大树。 3、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 的愿望。
长 方 形 土 丘
文章的第二段又说托翁的坟墓 是美的,美在哪里?
最美
没有十字架
托 翁 坟 墓
开 满 鲜 花
没有墓碑
朴素 胜 奢华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泰 姬 陵
泰 姬 陵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明 长 陵 ·
十 三 陵 定 陵 地 宫 前 殿
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伦的墓穴
昭君墓
托尔斯泰墓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 特点 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远离尘嚣 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 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 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 朴 没有十字架 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 没有装饰 荫蔽。 没有墓碑
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
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
伟、更感人的 了。这快将被 后代 永远 怀着敬畏之情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尊严圣地 , 离尘嚣 孤零 零地躺在 林 荫里 。顺 远
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步走去 ,穿过林 间空地和 灌木 丛 , 便到 了墓冢前 ;这 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人 守护 ,无人管理 ,只有几株 大树 荫庇 。他 的外孙女跟 我讲 ,这些 高大挺 拔 、在初秋的风 中微微摇动 的树木 是托 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 的哥哥尼古 莱 . 他
和他 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 个古老传说 ,提 到亲手种树
的地方会 变成 幸福 的所在 。于是他 们俩 就在 自己庄 园 的某块地上栽 了几株树 苗 ,这 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 忘
了。托 尔斯泰晚年才 想起这桩儿 时往事和 关于幸福 的
奇妙许 诺 ,饱经忧 患的老人 突然 中获到 了一 个新 的、 更美好 的启示。他 当即表 示愿意将 来埋 骨于那些亲手 栽 种的树木之下 。 ‘
欧 阳锡 龙
《 间最美 的坟墓 》是 作家茨威格 12 世 98年到俄 国 旅行拜 谒列 夫 ・ 尔斯泰墓 地后 写下的文章 。列 夫 托 托 的生活环境 ,在一个深夜离家 出走 。经不起旅途 的劳 顿 ,他先是着 了凉 ;继而转成肺炎’继而病逝在 一个 尔斯泰是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 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里。临终 ,他还在不停 的重 誉 。但他 的坟墓却 “ 只是一个 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 复着 :“ 我爱真理 ! ” 人守 候 ,元 人 管 理 ” 上 面 “ 有墓 碑 ,没 有 墓 志 , 没 至此 ,我们似乎还可 以看到,托尔斯泰还在路上 铭’ ,连 名字 也 没 有。这 正是 托 尔斯 泰本 人 的遗 愿 。 不断奔走不断呼号 ,用 他如椽 巨笔为人类贡献着一 笔 茨威格写 出此文 ,表达对 托尔斯 泰深 深 的祟敬之 情, 又一笔 巨大的精神财富。然 而 ,每一 个到他墓地来参 赞美他 的墓 “ 了世 间最美的 、给人印象最深 的、最 观的人 ,却能强烈地感受到 “ 成 这里 ,逼人的朴素禁锢 感人 的坟墓 ” 。 住任何一种观赏 的闲 情 ,并且不允 许 大声说 话 ……” 对 于茨威格 的这篇文章 ,我们 不能只把它理解 为 因为面对这样朴素的坟墓 ,我们想到 “ 死亡”这一 冷 篇游记 。其 实 , 赞美的是托尔斯泰 的人道主义 精 酷主题下托尔斯泰的人格之华美给人的心灵震撼 ,他 他 神 ,隐约之 间 我们 还可以品味出作者暗含着一点 点 的那种对理想的执著 对平 民化 的 向往让 人 肃然 起敬 。 对前苏联现 实的不满和批 评。 比如 ,第一句话 “ 我在 再者 ,生之托尔斯泰有太多的困扰 、烦恼和禁锢 , 但 俄 国所见到 的景物 ,再 没有 比托尔斯泰墓更 宏伟更感 他还是获得了一种 回归 自然的幸福 ,又有谁去忍心 打 人 的 了 。 1 9 扰九泉之下托翁 的安宁呢?在这里 ,我们还能够感受 许 多 老 师解 读 此 文 ,很 容 易 掉 进 程 式 化 的 思 维 : 到他整个一生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与他简简单单 的最 托尔斯泰的墓很美 ,那 是因为它朴 素。有学 生问 世 后归宿—一 坟墓 ,获得 了一种内外 皆有的统一,产生 上朴素 的墓多 了去了 ,为 什么唯有他的墓地 美?这个 了一份和谐与安宁之美 ,也 反衬 出了他的人格之冷艳 时候 ,教师便说 ,因为 托尔斯 泰是 伟人 ,伟 人死 了,・ 与华美。 。 。 却葬得如此朴素 ,体现 了他高 尚的人格 ,所 以美 。其 实这很难让教师 自圆其说 ,调 皮 的学 生也许 会追 问 , 那这还不是 等 级观 念 吗?西 方一直 提倡 人人 生 而平 等 ,难道死 了就 有伟人 与平凡人的分野? 在 《 间最美 的坟 墓》一 文中 ,茨威 格巧 妙地通 世 过 四个不 同的名词 “ 穴 ” “ 墓 、 灵寝” ‘ 、“ ‘ 石棺 ” “ 、 墓 冢” ,分别 写出拿破仑 、歌德 、莎士 比亚 和托 尔斯 泰 四个坟墓 的区别 ,暗示了 四个人不 同的人生遭遇 。 “ 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 美 - o出生 于贵族之 家的列夫 记 12 98年的一次 俄国旅行 托 尔斯泰 ,在不少人的 眼里 ,这 个贵族实 在是 “ 不 争气” !父母 死后 ,兄 妹 分家 , 1 的 他 ,分 到 了 9岁 茨威格 17 俄 亩的土地和 30 男性农奴。凭借这 些 ,他完 40 3个 全可 以养尊处优地生 活一 辈子了 ,然而他偏不 !他偏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文全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文全解课文分析:一、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访问前苏联时的一篇游记,记叙他参观俄国19世纪大文豪托尔斯泰墓时的所见所感。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是19世纪末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生于贵族地主家庭,受过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对学校教育和沙皇专制极为不满,曾尝试改革农奴生活,缓解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未获成功。
他一方面猛烈攻击沙皇专制制度,另一方面却又主张“勿以暴抗恶”,不同意发动农民起义推翻农奴制度。
他把解决社会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开明的贵族地主身上,幻想他们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封建农奴制度分崩离析,民主革命运动掀起高潮。
托尔斯泰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一步认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晚年,托尔斯泰为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苦恼,终于在1910年冬,他不顾自己的老弱,毅然离家出走,在途中一个小火车站病逝。
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极丰富、极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作品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以惊人的准确性、力量和美,表现了俄国千千万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将来临时的思想和情绪。
他被列宁尊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二、体会文章以“朴素”构思全文的特点,理解其所赞美的“朴素”的感人力量。
本文只有两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1.朴素而宏伟的坟墓(这部分又分两层)(1)文坛巨人的独特的坟墓(从开头到“只有几株大树荫庇”)本文一开头,作者就概括地指出他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中,再没有比托尔斯泰“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接着作者又写墓的价值和它所处的环境的清僻却形成的巨大的反差,自然地突出了躺在墓中的巨人的独特性。
再接着作者描写坟墓的构造和环境:羊肠小道,树木丛生,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
反映了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过程中,既需要相互合作又需要保持独立 思考的重要性。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01
02
03
真理的追求
课件通过深入分析文本,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真理 的追求,以及真理在人生 中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
通过分析人 良。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课件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鼓励学 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 读
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坟墓比作“长眠之地”、“永恒的归宿”,形象 生动地表达了死亡与永生的主题。
拟人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坟墓以生命和情感,如“它倾听着大地的心跳 ”、“它在寂静中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爱情,在坟墓里找到了最完美的归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即爱情超越了生死界限,成为了永恒的存在。
情感深度传递技巧
描绘细节
通过对坟墓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 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的 珍视。
情感共鸣
通过挖掘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如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等 ,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 的情感内涵。
。
象征手法
通过对坟墓中某些具有象征意义 的元素的描绘,如鲜花、绿树等 ,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同时也增添了坟墓的美感。
传达出对死亡和生命思考
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文章通过对坟墓的描绘,引发读者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我们应该正视它、接受 它,并从中汲取力量。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奥地利《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结构短小精悍,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感情浓烈真挚。
作者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一个追求朴素,淡泊声名,不愿劳顿世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灵魂。
文章在作者写到在知晓这一“墓主”是世界大作家之一,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谁都感到被自己名声所累的伟人”,确是一位理想的人选。
因而渴望着一见坟墓,当我们“顺着羊肠小径,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前”。
这就是“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原以为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好像人间皇宫一样。
却不料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这反差实在太大了。
使人们普遍难以接受,但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因为,大多数人的常规思想认为,所谓“世间最美的坟墓”一似上述:应该雕栏玉砌,金栋银梁。
而这里竟然“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坟墓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文章的笔调深沉朴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托尔斯泰墓的赞美与尊敬。
作者的这篇文章善于景物的描摹。
在对墓冢的描写中有表现了它的平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在对树林的描写中突显墓地的宁静,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托尔斯泰墓,体现了他的人格。
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修饰,用朴素的语言展现朴素的托尔斯泰墓,而效果却并不“朴素”,他给了读者一个伟大的托尔斯泰,而伟大之处,就是他平易朴素的人格。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对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墓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以下特点:
1. 以小见大,构思新巧。
作者没有直接描述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而是选择了他的坟墓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坟墓朴素、不起眼的描述,引出了对托尔斯泰一生的评价和敬仰。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既避免了冗长的叙述,又让读者在平淡中感受到震撼和感动。
2. 对比手法贯穿始终。
文章从标题到结尾,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标题“世间最美的坟墓”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般来说,坟墓是死者的安息之地,往往被认为是阴森、恐怖的地方,而作者却称之为“最美”,这种对比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在文章中,作者也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将托尔斯泰的坟墓与其他人的坟墓进行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朴素和低调;将托尔斯泰的生前与死后进行对比,展现了他一生的伟大和光辉。
3. 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
作者在描述托尔斯泰的坟墓时,不仅进行了客观的叙述,还加入了自己的议论和抒情。
这种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文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让读者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又感受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世间最美的坟墓》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对比手法、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等特点,使得文章既简洁明了,又深刻感人。
《世间最美的坟墓》(斯蒂芬·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斯蒂芬·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短篇小说集《混乱的感觉》、《马来狂人》、《我的一生》等。
选自《一世珍藏的130篇散文》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被忘掉了。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最新PPT 优质课课件
研读赏析
外观
拿 破 仑 墓
内部
研读赏析
研读赏析
无名墓冢
伟大声名
朴素逼人
无比敬意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其他伟人墓的奢华
强烈对比
研读赏析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对几位伟人的陵墓进 行比较?有什么作用?
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和“宏伟”,使读者产 生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研读赏析
坟墓赋予的意义:
反
流浪汉、士兵
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再读知意
总体评价:
最美
研读赏析
朴
最
素
美
研读赏析
埃及金字塔
印度泰姬陵
研读赏析 秦始皇陵墓
兵马俑
研读赏析
这些陵墓的特点:
华丽宏伟
研读赏析 丛 林 中 的 托 尔 斯 泰 墓
研读赏析
最美
1. 坟墓风格与主人人格的完美结合。 ——“返璞归真”之美
夏天,风儿俯 临,在这座无名者之 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 着,和暖的阳光在坟 头嬉戏。
研读赏析
冬天,白 雪温柔地覆盖 这片幽暗的土 地。
研读赏析
对比的运用
• 无名墓冢 •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 庄严肃穆的气氛 • 尊严圣地 • 永为后人敬畏朝拜 • 长方形土丘的描写
伟大声名 其他伟人墓的奢华 观赏闲情 孤寂冷清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最美,最具震撼力”
2. 作者的思想与托翁的思想惊人的一致。 ——“心灵相通”之美
3. 开放的圣地与游人们的呵护配合默契。 ——“世人认可”之美
研读赏析
01
宏伟
感人
03 扣人心弦 打动人心
人格美
最深刻 02 最感人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018丨阅读鉴赏I《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李浩茹《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 的一篇文辞优美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短小,文笔 非常朴素、清新自然,而且整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 者真挚的感情。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运用了多种表 现手法,如衬托和对比等,完美地呈现了一个淡泊 名利,追求朴素高尚灵魂的在世界文学史的托 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 的最美的坟墓的主人是俄罗斯伟 大作家托 。
他一生创作了多作品作字字 世 了多世作如口、和 了一一人的心灵多人 的精 。
他在俄罗 名而且 名世界 。
这伟大的人 这 世界 的人 在 世的大的墓在世间 一他人的墓 而 朴素 朴素的坟墓,在大他一生 伟 。
在这清、朴素墓地里这里一 伟人 这和托 一生 和 名名了对比 地衬托出托崇高精和伟人格魅 让人在 中对他肃 然起敬,在心底对他这种高尚的灵魂涌起限敬。
在这朴素坟墓背深深蕴含托伟 人格,清 墓园环境处处彰显伟人崇高灵魂。
在文章中,作者用朴实的语极力渲染和画托 墓极致朴素。
在文章开头介绍墓置时,作者用了“远离尘嚣”和“羊肠小道”两 个词,在作者初次见到坟墓时,只用了“只是一个长 方 土堆”来表达作者对它初步印且在这个坟墓中 一专门管理人员人在 这里默默守护伟人,这和人们心中对伟人陵墓宽广、金碧煌、恢弘气等固发生 反 差与冲突,让人在潜意识里深深体会这个坟墓普通和 。
接下来,作者用了一系 排比句,来写整个坟墓 。
在这个坟墓中 墓和托 名字墓只是 开在这个长方土堆。
这个 坟墓朴素会让人 是 个流浪汉最终归属地,或者是 一个名辈归宿。
这一系 让人 =这个坟墓真的是平凡 凡了,普通普通了。
接 来 作者致地 托 墓。
这一次作者运用了 :人 手法 在文字 格和感情 方 一、清 一 。
作者坟墓中伟人,在这人人环境中 意地 和自然 优美精致 在语在美 地地……作者用优美语句,现 墓主人在这里 :这 意生 。
结 托 生 们 出托坟墓 这 朴素,和他人生和朴 素 追求 。
《世间最美的坟墓》鉴赏
《世间最美的坟墓》鉴赏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奥地利)鉴赏茨威格1928年拜谒了托尔斯泰墓,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真诚纪念。
文章取材虽小,旨意却很深刻。
文章伊始,作者就删削浮词,落笔点题:“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所谓“最美的坟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
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它是那样普通而平凡。
上所摘引描写坟墓的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意象,几乎就是全部的描述性语词,以下几次写到这个坟墓,只是这个中心意象的反复,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不断展开。
语句词序有所错综变换,意象主体却须臾没有偏离。
对托尔斯泰墓作了总体观照之后,作者补叙了这座坟墓的由来,说明这是按照托尔斯泰本人的愿望做的,这是它所以感人的原因。
文中第二次对这座坟墓的描写强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然后作了一个类比:托尔斯泰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这一正面对比,进一步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正因如此,人们对他的感情才愈加深沉浓重。
第三次对坟墓的描写强调“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这是从人们的“心理定势”上来凸现它的美。
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
世间最美的坟墓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 片幽暗的土地。
景物描写 的作用:
1、表现了坟墓与自然的和谐,安睡其 中的墓主人肯定是幸福的; 2、渲染坟墓宁静肃穆的气氛,也表现 了坟墓的朴素。
5、第一自然段中说,后人拜谒托尔斯泰
墓是怀着“敬畏之情”的,请在文中找出表 现“敬畏之情”的语句。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 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作业: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什 么呢?把你最深刻的感受写下来吧! 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在这方 小小的空间,展示出你的才华吧!
因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 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Ⅰ、 “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Ⅱ、“新的、美好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是指“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 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 魂获得安宁、幸福。
4、的确,他获得了安宁、幸福。请同学们在 文中找出表现墓地宁静,即写景部分的句子 并思考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 奥 地 利 】 茨 威 格
记 一 九 二 八 年 的 一 次 俄 国 旅 行
世 间 最 美 的 坟 墓
——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 )
斯蒂芬·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 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女 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 事》、《一颗心的沦亡》等。他的 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 见长.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 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 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 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外 寓所,遗书中表达了他对欧洲文明的 尊崇和对法西斯摧毁欧洲文明而绝 望的心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简介——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简介——茨威格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近代著名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过诗歌和剧本。
茨威格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工厂主家庭,自幼爱好文学,阅读过许多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曾到欧洲其他国家、北非、印度和美国等地旅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一起从事和平运动,并发表了鲜明体现反战立场的剧本《先知》。
1920年至1933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写了多种名人传记。
如1920年的《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1925年的《同恶魔战斗》(赫尔德本、克莱斯特传和尼采传),1928年的《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1932年的《玛利亚·安东尼特》、1935年的《苏格兰玛丽皇后传》。
这些传记小说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抓住最能表现历史人物性格的部分进行再创造,因而十分生动,引人入胜。
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也有独特的成就。
1927年出版的小说集《混乱感觉》使他成为20年代在国外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被迫流亡国外。
1934年避居英国。
1935年写了《鹿特丹的埃拉斯姆斯的胜利和悲剧》。
1936年写的《卡斯泰洛反对加尔文》,是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抗议。
他晚年写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记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法西斯大屠杀开始的奥地利社会状况。
1940年,法西斯战火又逼迫他流亡巴西。
在那里,他写了最后一篇反法西斯小说《象棋的故事》。
1942年,因对法西斯恐怖感到绝望,他携妻自杀于巴西,终年62岁。
茨威格的作品介绍:茨威格还写了悲剧《伏勒波尼》(1927)、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和大量的中短篇小说。
著名的有《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月光胡同》(1922)、《恐惧》(1925)、《看不见的珍藏》(1927)、《人的命运转折点》(1927)、《感觉的混乱》(1927)、《万花筒》(1934)和《象棋的故事》等。
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本文简介: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江心舟)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
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
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
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本文内容: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江心舟)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
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
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
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易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切怀念及赞美之情。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平凡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不平凡。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用自己的朴素为自己构筑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用自己的热情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满足了,骄傲了,便停留在原地,成为了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而另一些人则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们认为自己还太过于平凡,于是,其中的一些成了社会精英。
当我们面对小小的成功之时,是否能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不足?又是否能改正错误,制定更高的计划与目标呢?成功不等于永远的成功,成功是另一阶段的开始,而不是人生路的终结。
如果是小小成功就骄傲自大,轻视一切,如果是稍许胜利就自负轻敌,高估自己,那么鲁莽行动的后果必定是无功而返,夸夸其谈的终点必定是遭人唾弃。
相反,谦虚的美德最受人敬仰。
一个人若有了谦虚,则处处谨慎,也就处处彬彬有礼。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PPT
——
记间
最 一
九
美 二
八 年
茨 威 格
的 一 次 俄 国 旅 行
的 坟 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人,心地善良、纯朴谦逊、才华出众、品德高尚 的优秀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 一。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罗曼·罗兰》、《三位大 师》。他出身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但他关心民众命 运,同情弱小,他的作品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憎恶强 权,鞭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好,“以罕见的温存 和同情”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他于1928年访 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于是拜谒了托尔斯 泰墓,写文章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1941年 夏,他离开炮火连天的欧洲,流亡巴西,写下最后一篇 反法西斯小说《象棋的故事》后因对生活的绝望于第二 年自杀。
没有
守护者 管理者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铭 姓名
2.直接评价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
人心的了。” (4)“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5)“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
结合课堂知识,联系实际,谈谈对“美”的新认识
1.平凡朴素也是一种美。 2.人格美是永恒、伟大的美。
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墓地之朴素更显其人格的伟大。声名 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追求朴素的生活方式,连安 排自己最后的安息之地也忘不了选择朴素。朴素是他人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文辞优美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短小,文笔非常朴素、清新自然,而且整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感情。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和对比等,完美地呈现了一个淡泊名利,追求朴素高尚灵魂的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高度评价的托尔斯泰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描写的最美的坟墓的主人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著作字数高达数百万字,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著作,如《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为许多人送去丰富的精神给养。
他不仅在俄罗斯很有名望,而且闻名于世界各地。
这么伟大的人,这么富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在逝世之后,却没有风光的葬礼,没有高大的陵墓,甚至没有在世间留下一块刻有他光辉事迹,供后人瞻仰的墓碑,而唯有那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坟墓,在那大树林荫下无言地诉说着他一生光辉而伟大的成就。
在这清冷、简单朴素的墓地里,谁曾想这里埋葬着一位伟人?这和托尔斯泰一生的成就和闻名遐迩的声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烈地衬托出托尔斯泰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让人在无形中对他肃然起敬,在心底对他这种高尚的灵魂涌起无限的敬仰。
在这朴素的坟墓背后,深深蕴含着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清冷的墓园环境处处彰显着伟人的崇高灵魂。
在文章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极力渲染和刻画托尔斯泰的陵墓的极致朴素。
在文章开头介绍陵墓的位置时,作者就用了“远离尘嚣”和“羊肠小道”两个词,在作者初次见到坟墓时,只用了“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来表达作者对它的初步印象,而且在这个坟墓中,没有一位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人在这里默默守护伟人,这和人们心中对伟人陵墓的宽广、金碧辉煌、恢弘大气等固有形象发生强烈的反差与冲突,让人在潜意识里深深体会这个坟墓的普通和简单。
接下来,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描写整个坟墓的景象。
在这个坟墓中,连刻有墓志铭和托尔斯泰名字的墓碑都没有,只是绚烂的鲜花开在这个长方形土堆上。
世界最美的坟墓中文段结尾
世界最美的坟墓中文段结尾
节选自(奥)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结尾中文翻译: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却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圭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体里安放着一位当代最伟大的人物。
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到他的安息地来的成百上千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
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托尔斯泰最后留下的、这座纪念碑式的朴素坟墓,更打动人心的了。
世 上 最 美 的 坟 墓 茨 威 格
世上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青浦高级中学张朝阳教学目标1、领悟“美”的内涵,体味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深刻的哲理。
2、激发读书兴趣:阅读托尔斯泰及代表作《复活》。
3、课前搜索作家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教学重点:领悟“美”的内涵,体味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深刻的哲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再璀璨的生命也有陨落之时。
当活泼泼的生命行将结束时,坟墓便开启了它的大门。
坟墓,生命的最终归宿,有属于平头小民们的矮矮的坟头,也有属于贵人、伟人们的墓冢、陵寝……巍巍中山陵、浩浩兵马俑、背靠巨龙面对卧虎西驻神龟东栖凤凰的黄帝陵……无不以它的地理、建筑、历史、文化……留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美”字!当然,这个“美”字中,应该还有金字塔、泰姬庙等等。
然而,作家茨威格却说:世间最美的坟墓在俄国,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
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土堆”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走进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整体理解1、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说眼前见到的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要求:圈划、批注2、小组交流3、提示点拨:拿破仑的墓穴、莎士比亚的石棺、歌德的陵寝,它们不美吗?难道他们不是体现着形式和内容(成就、地位、影响力)的完美的结合吗?他们不该享受后人这样的推崇吗?[板书]●坟墓的风格与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结合。
(返朴归真)●开放的圣地与游人的呵护配合默契。
(世人认可)●作者的思想与托翁的思想惊人的一致。
(心灵相通)4、结语当你傲指苍穹,试图刺穿天空时,你,还是你;可是,当你融入大地时,你便回归了自然。
将一脉生命付之大地,那么,你的生命便是大地的生命,便是大自然的生命。
你将自己从渺小扩大到了新的境地,你的生命会在世界万物中得到延续。
宇宙有限吗?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生命的传承一定是无穷无尽的。
她融入大地而不刺穿天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4、聆听课文朗读(展示背景画面)三、课堂延伸·走近作家拿破仑、莎士比亚、歌德……人们根据他们生前的地位、成就、影响力给与他们与之相匹配的安葬的方式,以表达后人对他们的尊敬、敬仰和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拓展迁移
讨论思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
本文的启示。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的
关键词出发,可以结合现实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会敬仰伟人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怜的民 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敬仰和尊重的民族则是可 悲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伟人,我们缺少 的是对伟人的敬仰。
世
间
——
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 一
美
九 二 八
的 坟
墓 茨 年
威 格
的 一 次
俄
国
旅
行
奢华浩大的秦兵马俑
气势恢宏的明十三陵
美轮美奂的泰姬陵
奇 特 神
秘 的 金
字 塔
朴素无华的托尔斯泰墓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人物简介 茨威格、托尔斯泰
2、代表作品
茨威格,奥地利 作家。出生于富裕的 犹太工厂主家庭。主 要作品有诗集《银 弦》;传记文学《三 位大师》《罗曼·罗 兰》《列夫·托尔斯 泰》;小说《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一 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时》等。
墓的外形简陋而平凡,但以墓主人的 资财地位、荣誉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 利来炫耀他的高贵与华美,然而他却挣脱 了世俗的羁绊,义无返顾地去追寻朴素。 托尔斯泰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蕴涵了他 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否定。他回归平 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不为声名所累, 质朴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人格的魅力。因此, 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也成为作 者心中最美的坟墓。
西 敏 司 寺
拿破仑墓 莎士比亚墓
歌德墓 托尔斯泰墓
五、发现探究
1、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地感动了 作者和前来参观的人们,那么拿破仑的 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呢, 作者比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 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提示: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 贡献、精神品质去理解
八、课后练习
就如何敬仰伟人、如何树立中职学生 健康审美观这两个话题,结合自己在生活 学习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任选角度, 题目自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谢谢大家
欢迎指导
七、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墓外表的简陋、平凡, 折射出了墓主人格的朴素、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朴 素美的高度认同感和对托尔斯泰人格的敬仰之情, 并最终传达出一个观点: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 更在于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因此,说他的墓是“世 间最美的”可谓是美得其所。
朴素美(外表美)+ 人格美(内在美)= 世间最美
四、分析课文
1、感知景物:托尔斯泰墓的外 在具体表现在哪里?试概括其特点。
• 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普通、简陋)
• 无人守护、管理
(不劳顿他人)
•
没十字架、墓碑、墓志铭, 甚至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托尔斯泰墓的总特点:朴素
2、感悟情感 .作者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文
中哪些句子抒发了这种感情?
•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 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风儿”、“俯临”、“嬉戏”、“温柔” 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 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
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营造一种时空的轮 回感,让人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 永世长存,间接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那种崇 敬之情。
拿 破 仑 石 棺
歌 德 灵 寝
2、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 们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羡慕那些花枝 招展、风流倜傥而心灵扭曲的人,鄙视“面朝黄土 背朝天的”农民和满身灰土的清洁工人等。有的学 生抛弃纯朴、纯真天性,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刻意讲究穿着打扮,成人化现象严重,而不注重内 在素养的提高……
•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 最感人的坟墓。
•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 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宏伟感人 最深刻最感人 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剧烈震撼人内心感情
崇敬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
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 话。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 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 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 幽暗的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以自己有力 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
一流的作品,他被称颂为
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的“天才艺术家”。
• 列宁把他誉为“俄国革命 的镜子”
• 鲁迅称赞他是“19世纪俄 国的巨人”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 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 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 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 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 最有力的一部文学著作,是 他创作的第三个里程碑。
为什么茨威格觉得托尔斯泰 的坟墓最美呢?让我们带着疑 问走入课文。同学们一定能在 文中找出答案。
三、听示范读,感知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坟墓的句子 2、找出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