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合集下载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我校校本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确保各级课程课时设置。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 课程实施:(1)各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地方课程计划和校本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数。

(2)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无故调课。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批准后方可调课。

(3)艺术、体育、地方与学校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兼课教师要按时上课,备课、听评等相关材料齐全,不得随意换作其他课程使用。

(4)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三、教师管理与培训1. 教师管理:(1)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2)每个学科组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教师应积极参加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2. 教师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1)定期对课程设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 课程改进:(1)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置、实施进行改进。

(2)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大团中学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各部门、教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本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校本课程的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管理第四条课程开发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2.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3. 符合学校教育资源和特色;4. 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践性;5. 强调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性。

第五条课程开发程序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2. 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提出课程开发申请;3.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开发申请进行审核,确定课程开发项目;4. 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策划等;5.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进行评估,确定课程实施计划。

第六条课程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估;4. 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指导。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评价第七条课程实施1. 教师根据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2. 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课程评价1.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科学性、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效果等;3. 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管理与培训第九条教师管理1.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 教师应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3. 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计划,确保课程质量。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精选五篇)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精选五篇)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1、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

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负责老师在开课一周内按要求写好《备课及反思》并及时上交教导处。

5、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选课不满意的学生可进行二次选择。

6、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导处。

7、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超周备课。

8、教师必须认真上课,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

9、教师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使学生学有收获。

10、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11、学校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为规范校本课程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校本课程教师课程素质;为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选课,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发展自己;为我校发现和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开发1、目的、类型和内容:详见学校《人文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2、来源:学生意向统计为主,教师意向统计为补。

3、师资:岗位工作时间与校本课程开课时间不冲突的专任、教辅、后勤等任何岗位教师均可开发。

4、程序:征集师生意向——结合实际开发——提交开课申请——进行论证审定——组织学生选课——尝试实施课程。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本课程定义本制度所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教师专长,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三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3. 尊重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工作。

2. 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3. 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确保课程质量。

4.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条校本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调配等。

2. 校本课程教师应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程实施工作。

3. 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第六条校本课程考核与评价1. 校本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收获。

2.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激励与保障1.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优秀校本课程开发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交流和科研等。

3. 学校关注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第八条学生管理与服务1. 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学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学业平衡。

3. 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与支持。

第九条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学校有权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自行制定并实施的课程管理规定和措施。

校本课程管理制
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明确各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2. 课程开发和更新。

学校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课程开发和
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 课程评估与监控。

学校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与监控机制,通过考试、测验、作业、
调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4. 教材使用和管理。

学校选择和使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对教材的编写、选择和更
新进行管理,确保教材与课程的契合度。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

6. 课程质量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的课程审核和监督机制,对课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
督和评估,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管理和优化学校的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实施方法和相关政策。

第一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1. 教育目标与核心价值观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旨在贯彻教育部的教育方针,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目标。

其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 课程设计与安排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个学科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

课程设置要全面、合理,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

3. 教材选择与评估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要求认真选择优质的教材,并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估和更新。

教材选择要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师资培训与支持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术支持,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和教学交流活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

2. 学生参与与评估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参与与评估。

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安排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参与权,可以参与到选课、制定课程计划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等方面。

学校通过定期的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馈,为不断改进课程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3. 家校合作与社会资源利用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强调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利用。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企业家等外部资源人参与课程管理和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实践性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1. 配套政策与资源投入为了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关部门需要提供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资源投入。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的课程管理规定和流程。

它包
括以下内容:
1. 课程开发:学校制定开发课程的规范和流程,明确课程目标和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和教学方法,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2. 课程审核:学校设立课程审核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和评估。


核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材教辅的选用、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等。

3. 课程评价与改进:学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管理评价等,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4. 课程监督与指导:学校设立课程管理部门或相关岗位,负责监督和指导各教学单位
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

5. 课程资源管理:学校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的采购和
管理、实验设备和场地的使用等,确保课程开展的顺利进行。

6. 课程质量监控:学校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7. 课程培训与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
专业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

通过建立和实施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可以规范课程管理工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
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3.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机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办公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 鼓励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 校本课程应包括学科拓展类、实践探究类、兴趣特长类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校本课程应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1. 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鼓励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校本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3. 校本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1.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3.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加强校本课程的宣传与推广,提高校本课程的社会认知度。

七、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管理制度由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课程的管理工作,包括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课程管理工作负有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的责任。

第六条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严格遵守课程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七条学校应根据国家对教育的政策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设置相适应的课程。

并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八条学校应组织开展课程研究和改革,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九条学校应重视文化传承与时代融合,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国家、民族、地方文化为目标。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条学校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第十一条课程开发应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二条课程开发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手法的创新,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第十三条课程开发应注重跨学科教学的开发,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

第四章课程实施第十四条学校课程实施应坚持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保证课程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实施工作机制,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五章课程评价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校本课程是我校依据抚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本身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增补和除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供应多样化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组结合我校实际订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本领。

(1)、组织参加校本培训,培养老师开发意识。

组织全组老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课程发展动态以及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讲座;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在校内、校际间的校本课程沟通活动……通过多种培训形式,不绝培养和提高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2)、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联合开发格局。

鉴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组内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开展经验沟通、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老师合作互动、经验共享的.格局。

(3)、乐观从事课题研究,提高老师开发本领。

课题研究是提高老师课程开发本领的有效途径。

教研组内老师进行乐观广泛地课题研究活动,并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使老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渐渐变化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老师的课程开发本领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得到磨练和提高。

2、建设制度化的组织,加强对老师的监督和管理。

依据开发项目的规模成立教研组一级的开发小组,选定项目负责人,将管理制度明细化,做到责权分工明确,从而督促老师各负其责。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关键,而有效的执行力又是实现制度效能的关键。

学校领导和全组老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倾尽全力,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

我们坚信,凭借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凭借全组老师孜孜以求、不绝探究的兢业精神,凭借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校本课程管理制度2一、引导思想为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 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 注重实践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1. 课程开发(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2. 课程管理(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四、课程评价1.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状况,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

3. 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家长,促进课程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的能力。

初中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初中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特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工作。

二、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需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 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 坚持民主、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课程质量。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办公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 设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评审、评估和反馈。

四、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调研: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向。

(2)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

(3)评审: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4)实施:根据评审意见,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

2.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课程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2)合理配置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3)注重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成长。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 校本课程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达成度。

(2)课程内容科学性、合理性。

(3)课程实施效果。

(4)教师教学水平。

2. 评价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1)学生满意度调查。

(2)教师自评、互评。

(3)同行专家评审。

(4)学生作品、实践成果展示。

3. 根据评价结果,对校本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六、监督管理1. 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实。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特色化办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特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 开放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4. 优质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注重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三、校本课程管理职责1.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3. 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

4. 各部门、各年级组及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课程质量。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2.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校本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 校本课程评价: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课程。

五、校本课程资源建设1.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 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奖励与惩罚1. 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以国家政策法规为准。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主管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旨在规范和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企业的可连续发展。

第二条定义和解释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依照企业特色和需求,在教学大纲、教材之外由企业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2.校本课程管理团队: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的专业团队。

3.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和教学专家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工作。

第二章校本课程开发第三条校本课程拟题1.校本课程开发前,应由所属部门或个人拟题,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目标、适用班级和教学时长等。

2.拟题应符合企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并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开发校本课程前,应订立开发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开发计划应经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第五条校本课程开发流程1.校本课程开发应依照以下流程进行: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实施计划订立、教学评估等。

2.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六条校本课程开发质量掌控1.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建立质量掌控机制,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开发团队应定期组织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正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三章校本课程实施第七条老师培训1.实施校本课程前,应对相关老师进行培训,包含教学理念、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2.培训内容和方式应依据不同班级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

第八条教学管理1.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应包含教学计划订立、课堂教学监督、作业批改、学生评价等环节。

第九条课程资源管理1.校本课程实施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应进行统一管理,并保证老师和学生的正常使用。

2.课程资源应分类整理、备份,并建立合理的授权和共享机制。

高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高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高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高中校本课程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管理原则1. 公平公正:校本课程的设计和管理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或歧视。

2. 学生需求导向: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 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师专业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管理和教学中的能力水平。

三、管理机制1. 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涵盖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等方面,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2.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 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管理团队,负责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工作,确保课程管理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4.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学生反馈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管理程序1. 课程申报: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需求,提出校本课程申报,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课程审批:校本课程管理团队对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查,确认符合管理原则和课程设置要求后,予以批准。

3. 教学实施:教师按照批准的校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4. 教学评估:校本课程管理团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包括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意见。

5. 课程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五、管理保障1. 资源支持: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2. 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其教学和管理能力。

3. 学生辅导: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规划校本课程研究。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教科室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
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校本课程的开学由课题研发小组同意,科目的挑选就是在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的
基础上产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突显教师个性。

3、任课教师在确定课题后,要制定课程目标,写好课程内容简介、课时计划等相关
材料。

4、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校本课程讲课时间,积极主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运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以此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6、学生存有独立自主挑选科目的权力,教师必须充份认同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主
动全面发展。

7、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务处。

8、老师们必须深入细致听课,在听课中,必须积极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教务处将不定期地随堂
听讲,检查教师的听课情况。

9、重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主动根据学生情况,尝试编写教材。

10、学校确保课程积极开展所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学校对在读本课程研发中
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师展开表扬奖励。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校本课管理制度

校本课管理制度

校本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基本原则1. 遵循学生利益至上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遵循教学科研先进、权威、规范原则。

3. 遵循教学管理法规原则。

4. 遵循课程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

第三章管理范围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

第四章教学基本规定1. 学校本课程要坚持质量优先,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面向未来。

2. 学校本课程要符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3. 学校本课程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

4. 学校本课程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章课程开发1. 学校本课程的编写要符合国家、地方和学校关于课程开发的相关规定。

2. 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3. 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实践和应用性,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课程评价1. 学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规定。

2. 学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学校本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自主性,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第七章教学督导学校本课程的教学督导要按照学校的相关安排,定期进行,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督导要突出课程的特色和办学方针,注重督促教师落实教学计划,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竞赛学校本课程要组织相关教学竞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本课程要组织相关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九章课程改革学校本课程要根据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是指由学校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范和管理课程的制度,旨在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四个方面探讨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将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

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次,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入前沿和特色课程,如STEM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评估和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根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展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案例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管理制度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多媒体、实验设备等现代教学技术,创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评估方式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估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因素。

学校可以采取考试、项目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制定具体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以指导和规范课程的实施工作。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地方校本专任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
武安市南关小学2013・9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为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
态发展”的目标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室归档。

4、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或课件)。

5、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五、课程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并编入《校本课程
优秀集》,进行交流与推广。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