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模拟在头部链轮体铸造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7 工艺方案 Ⅱ 缺陷分布
m et r ing1塑圈 n 参磊 工热 工 垫 型 w w w.重a|wo k箜 0.COr 加 丝 堡 箜 笙 95
圜
属。
血
分微小的的缩松 ,同时冒 口的尺寸过大 ,浪费了大量金
4 .工艺方案Ⅲ及模拟结果
通过 Ve at i C s模拟软件对工艺方案 Ⅱ进行浇注系统 w 的设计 ,直浇道尺寸 ¥ 0 mm× 10 m× 0 m 10 6 3 m 9 0 m;横浇
固过程 中,冒1 5内金属 的温度始终处于铸件的最 高状态 , 补缩通道畅通 ,冒1 5是最后凝 固部位 ,实现 了从铸 件到
( )工艺方案 Ⅲ 3 是在工艺方案 Ⅱ的基础上 , 上浇 加 注系统 ,适当降低 冒口高度 。模拟结果显 示,工艺 Ⅲ 实
警■■■■ 得 位置凝 固时 间 t 4 1S = 5 1 ,取此 处体 积为 8 e 0 r ,计算 a
出轮辐 与轮缘 连接 处 冒口模 数 M = . e 6 5 m,冒口直径 d = 4 mm,冒口高度 / =15 = 2 m 2 39 4 2 .d 5 4 m,为完成对铸 件的圆满补缩 ,铸件圆周需均 布 4个这 样的 冒 口,工艺 方案 I 模型如图 4所示 。
图5 工艺方案 I 缺陷分布
3 工艺方案 Ⅱ及模拟结果 .
工艺方案 I 改进的要点是 :? 肖除相邻两 冒 V之 间轮 I
缘区域 ,以及轮毂与 冒口结合 区域 的孤 立液相 区,延长
冒口的补缩距离 ,使热节 完全转移到 冒 口内,实现铸件
2 .工艺方案 I 及模拟结果
根据铸件凝 固结果 ,运用 Ve at i C s模拟软件进行 冒 w 口的设计。铸件 总体积 I 9 e , 4 m ,体收缩率 5 8 ,轮 =5 .% 毂处凝 固时间 t=8 1s 73 ,取轮毂区域体积为 10 m ,计 0e
工艺方案 Ⅲ模 拟 的缺 陷预测 如图 1 0所示 。可 以看 出,缩孔 、缩松缺陷出现在 冒口及浇 注系统内,整 个凝
( )工艺方案 Ⅱ在轮 毂部位加 上适 当尺寸 的补贴 , 2 同时在工艺方案 I中轮缘 区域 出现缺 陷的铸件下部设置
适当尺寸 的冷铁 ,有效地延长 了冒 口的补缩距离 ,缩孔 、
件底部散热快 ,已明显凝 固;t 90 时 ,铸 件轮缘 区 =10 s
图 1 工艺方案 Ⅲ缺陷分布 0
经机加工 ,没有发现缩孔 、缩松等缺陷 , 铸件组织致密 ,
力学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 。
域的钢液即将分割为 6部分 ,且 由 6个柱形 冒口分别进 行补缩 ,浇注系统 已完全凝 固;t 3 0 s ,轮辐处 的 = 60 时
18 % ,铸 型初始温度 2 % 。对铸 件进行凝 固模拟 ,其 50 5
结果见 图 3 。
金属 液 ( %)
10 0
与 冒口结合 区域在凝 固后 期产生 了孤立 液相 区,导致缩 孔 、缩松缺 陷,需进行工艺改进。
金属 液 ( %)
】0 0
图 3 铸件凝 固模拟结果
从 图 3可以看 出,缩孔 、缩 松缺 陷 出现 在轮毂 、轮 辐与轮缘连接处 ,以及 两轮辐之 间的轮缘 区域。根据铸 件结构和模 拟结果 ,需在铸 件浇注位置 时的顶 面设置适 当尺寸 的冒E ,对凝 固过程 中产生 的收缩进 行补足 ,使 l 缩孔 、缩松转移到冒口内。
懈
一 ■ ■ _
三、结语
导致缩孔 、缩松缺陷。
缩松被成功转移到 了冒 L中。 I
( )工艺方案 I中铸件圆周采用 6个柱形 冒1 1 3,轮
毂处采用一个柱形 冒 E进 行补缩 ,由于 补缩距离 过小, l
补缩瓶颈断裂 ,铸件内出现 7部分孤立液相 区,并 向冒
口根部延伸 ;t 520 =1 0 s时,此 时处 于最 后凝 固 阶段 , 铸件 已经完全凝固,冒口
金属 液 ( %)
10 0
图8 工艺方案Ⅲ三维模型
对工艺方案 Ⅲ进行 凝 固模 拟,其 过程如 图 9所 示。 其中深色显示的部位 表示 钢液仍处于液态或半液态 ,没
有完全凝固,浅色 区域 表示 已经完 全凝 固。可 以看 出, 当凝固过程进行 到 t 60 时 ,浇注系统开始凝 固,同 =0s 时 由于冷铁的激冷作用 ,降低 了激冷 区的铸 件模 数 ,铸
( )t6 O a =Os
道对 称 分 布 ,截 面尺 寸 为 q rn  ̄Om ;内浇 道 3个 ,截 面 尺
寸为 , O m;为节 约金属 ,将 轮缘 处 的冒 I尺 寸 改为 k m 6 : I
 ̄ 5 m 3 0 m,将轮毂处 的冒口尺寸改 为 6 9 m b 0 mX 5 m 3 40 m X 60 m。工艺方案 Ⅲ模型如 图 8 0m 所示。
算得 出轮 毂 处 冒 口模 数 M =9 1m,冒 口直径 d .e 。=
到 冒口的顺序凝 固,为此 在相 邻两 冒口之 间的铸件底 部
各设置一块 厚度为 9 r 的冷 铁 ,在轮毂部位 添加适 当 0m a
尺寸的补贴,其他参数不变,工艺方案Ⅱ 模型如图6 所示。
4 8 m,冒口高度 H =15 7 2 m。轮缘与轮辐热节 8m .d = 3m
图 6 工艺 Ⅱ 三维模型
工艺方案 Ⅱ模拟 的缺陷预测如 图 7所示。可以看出 ,
改进工艺后 ,有效地 延长 了冒口的补缩距 离 ,工艺方案
I中出现 的缩孔 、缩 松已基本消除 ,只是在 轮缘有 两部
金属液 ( %)
10 0
7 5
图4 工艺方案 I 三维模 型
工艺方 案 I 模拟的缺 陷预测如 图 5所示 ,从 中可 以 看 出,缩孑 、缩松大部分 已经转移 到 了冒 口中 ,冒口有 L 足够大的补缩能力。但 是 ,由于补缩距离过 小 ,补缩通 道过早地被 阻断 ,造成两 冒 口之间 的轮缘 区域 以及 轮毂
m et r ing1塑圈 n 参磊 工热 工 垫 型 w w w.重a|wo k箜 0.COr 加 丝 堡 箜 笙 95
圜
属。
血
分微小的的缩松 ,同时冒 口的尺寸过大 ,浪费了大量金
4 .工艺方案Ⅲ及模拟结果
通过 Ve at i C s模拟软件对工艺方案 Ⅱ进行浇注系统 w 的设计 ,直浇道尺寸 ¥ 0 mm× 10 m× 0 m 10 6 3 m 9 0 m;横浇
固过程 中,冒1 5内金属 的温度始终处于铸件的最 高状态 , 补缩通道畅通 ,冒1 5是最后凝 固部位 ,实现 了从铸 件到
( )工艺方案 Ⅲ 3 是在工艺方案 Ⅱ的基础上 , 上浇 加 注系统 ,适当降低 冒口高度 。模拟结果显 示,工艺 Ⅲ 实
警■■■■ 得 位置凝 固时 间 t 4 1S = 5 1 ,取此 处体 积为 8 e 0 r ,计算 a
出轮辐 与轮缘 连接 处 冒口模 数 M = . e 6 5 m,冒口直径 d = 4 mm,冒口高度 / =15 = 2 m 2 39 4 2 .d 5 4 m,为完成对铸 件的圆满补缩 ,铸件圆周需均 布 4个这 样的 冒 口,工艺 方案 I 模型如图 4所示 。
图5 工艺方案 I 缺陷分布
3 工艺方案 Ⅱ及模拟结果 .
工艺方案 I 改进的要点是 :? 肖除相邻两 冒 V之 间轮 I
缘区域 ,以及轮毂与 冒口结合 区域 的孤 立液相 区,延长
冒口的补缩距离 ,使热节 完全转移到 冒 口内,实现铸件
2 .工艺方案 I 及模拟结果
根据铸件凝 固结果 ,运用 Ve at i C s模拟软件进行 冒 w 口的设计。铸件 总体积 I 9 e , 4 m ,体收缩率 5 8 ,轮 =5 .% 毂处凝 固时间 t=8 1s 73 ,取轮毂区域体积为 10 m ,计 0e
工艺方案 Ⅲ模 拟 的缺 陷预测 如图 1 0所示 。可 以看 出,缩孔 、缩松缺陷出现在 冒口及浇 注系统内,整 个凝
( )工艺方案 Ⅱ在轮 毂部位加 上适 当尺寸 的补贴 , 2 同时在工艺方案 I中轮缘 区域 出现缺 陷的铸件下部设置
适当尺寸 的冷铁 ,有效地延长 了冒 口的补缩距离 ,缩孔 、
件底部散热快 ,已明显凝 固;t 90 时 ,铸 件轮缘 区 =10 s
图 1 工艺方案 Ⅲ缺陷分布 0
经机加工 ,没有发现缩孔 、缩松等缺陷 , 铸件组织致密 ,
力学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 。
域的钢液即将分割为 6部分 ,且 由 6个柱形 冒口分别进 行补缩 ,浇注系统 已完全凝 固;t 3 0 s ,轮辐处 的 = 60 时
18 % ,铸 型初始温度 2 % 。对铸 件进行凝 固模拟 ,其 50 5
结果见 图 3 。
金属 液 ( %)
10 0
与 冒口结合 区域在凝 固后 期产生 了孤立 液相 区,导致缩 孔 、缩松缺 陷,需进行工艺改进。
金属 液 ( %)
】0 0
图 3 铸件凝 固模拟结果
从 图 3可以看 出,缩孔 、缩 松缺 陷 出现 在轮毂 、轮 辐与轮缘连接处 ,以及 两轮辐之 间的轮缘 区域。根据铸 件结构和模 拟结果 ,需在铸 件浇注位置 时的顶 面设置适 当尺寸 的冒E ,对凝 固过程 中产生 的收缩进 行补足 ,使 l 缩孔 、缩松转移到冒口内。
懈
一 ■ ■ _
三、结语
导致缩孔 、缩松缺陷。
缩松被成功转移到 了冒 L中。 I
( )工艺方案 I中铸件圆周采用 6个柱形 冒1 1 3,轮
毂处采用一个柱形 冒 E进 行补缩 ,由于 补缩距离 过小, l
补缩瓶颈断裂 ,铸件内出现 7部分孤立液相 区,并 向冒
口根部延伸 ;t 520 =1 0 s时,此 时处 于最 后凝 固 阶段 , 铸件 已经完全凝固,冒口
金属 液 ( %)
10 0
图8 工艺方案Ⅲ三维模型
对工艺方案 Ⅲ进行 凝 固模 拟,其 过程如 图 9所 示。 其中深色显示的部位 表示 钢液仍处于液态或半液态 ,没
有完全凝固,浅色 区域 表示 已经完 全凝 固。可 以看 出, 当凝固过程进行 到 t 60 时 ,浇注系统开始凝 固,同 =0s 时 由于冷铁的激冷作用 ,降低 了激冷 区的铸 件模 数 ,铸
( )t6 O a =Os
道对 称 分 布 ,截 面尺 寸 为 q rn  ̄Om ;内浇 道 3个 ,截 面 尺
寸为 , O m;为节 约金属 ,将 轮缘 处 的冒 I尺 寸 改为 k m 6 : I
 ̄ 5 m 3 0 m,将轮毂处 的冒口尺寸改 为 6 9 m b 0 mX 5 m 3 40 m X 60 m。工艺方案 Ⅲ模型如 图 8 0m 所示。
算得 出轮 毂 处 冒 口模 数 M =9 1m,冒 口直径 d .e 。=
到 冒口的顺序凝 固,为此 在相 邻两 冒口之 间的铸件底 部
各设置一块 厚度为 9 r 的冷 铁 ,在轮毂部位 添加适 当 0m a
尺寸的补贴,其他参数不变,工艺方案Ⅱ 模型如图6 所示。
4 8 m,冒口高度 H =15 7 2 m。轮缘与轮辐热节 8m .d = 3m
图 6 工艺 Ⅱ 三维模型
工艺方案 Ⅱ模拟 的缺陷预测如 图 7所示。可以看出 ,
改进工艺后 ,有效地 延长 了冒口的补缩距 离 ,工艺方案
I中出现 的缩孔 、缩 松已基本消除 ,只是在 轮缘有 两部
金属液 ( %)
10 0
7 5
图4 工艺方案 I 三维模 型
工艺方 案 I 模拟的缺 陷预测如 图 5所示 ,从 中可 以 看 出,缩孑 、缩松大部分 已经转移 到 了冒 口中 ,冒口有 L 足够大的补缩能力。但 是 ,由于补缩距离过 小 ,补缩通 道过早地被 阻断 ,造成两 冒 口之间 的轮缘 区域 以及 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