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的含义探析
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9c778fb7c1cfad6195fa738.png)
关于生命课堂及生命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雷光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设计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就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生态性的课堂环境中,通过生命主体(教师、学生)的交往,在回归生活这一基本理念下,还知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以生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不竭的能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一种课堂形态。
教育的生命意识,就是对教育中生命存在的认识,并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与无限的境界,使生命由生存走向存在。
课堂教学的本质价值在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理应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能量,其外在特征上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因此,生命课堂为学生敞开的不应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人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的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的生命课堂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把课堂教学本身作为一种生活,课堂教学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二、生命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生命课堂得以生成,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启发诱导与主动参与相统一、课堂交往多维互动及教材呈现动态生成等基本原则。
还必须采取生活化策略、活动化策略、对话策略、学习方式推进策略以及情境变换策略。
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追求预设性教学目标与非预设性教学目标相融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现学科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为追求目标。
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源于教材内容的结构性,始于教材内容的演绎,终于教材内容的创生。
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主体化、情境化、信息化处理,是师生互动的材料。
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1、教学设计应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罗杰斯(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015212067ec102de2bd895b.png)
生命课堂,还原课堂本色我理解的生命课堂是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为基本的课堂,要想让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在课堂上闪现出生命活动的过程,我们必须进行有效教学。
要想构建生命的课堂,我们必须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准备时需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兴趣、动机的激发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等无不围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其次有效教学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地位和角色。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起激励、组织、引导、评价的角色。
(一)努力使课堂成为生命生长的田园。
这种生命生长即生命的发展,并且是师生共同发展。
首先,校长要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尊重教师的生命价值,思考和研究如何将老师从繁重的、低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对学生生命尊重的情感,才能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重点对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调控和指导,并及时给予激励,推进学习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
二是要尊重学生生命的存在与权力。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是要正视学生生命的存在,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还要意识到学生和我们成人一样有做人的尊严。
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认识和要求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允许与众不同的个性存在甚至是张扬。
三是要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
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
生命课堂的内涵
![生命课堂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2251901c281e53a5802ff94.png)
生命课堂的内涵
1.什么是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就是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主阵地,唤醒教师、学生、文本的生命,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活动,是实现师生生命存在与价值的场所。
2.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
人文性。
生命课堂唤醒的是“人”的存在与追求。
不仅重视知识,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性。
生命课堂强调知识的获得要经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它尊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互动性。
生命课堂就是要在课堂中体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他们交往的频率与质量,从而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
开放性。
生命课堂首先是面向全体师生;其次,开放教学的内容,把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再其次,开放学习的方式。
解读生命课堂
![解读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4f60f31fa300a6c30c229f09.png)
解读生命课堂一论什么是生命课堂理论上讲,生命课堂可以这样理解:A、生命课堂可以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
B、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
C、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
D、生命课堂的宗旨在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那么,具体点说。
“生命课堂”应该是:(1)“生命课堂”应该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2)“生命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3)“生命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
(4)“生命课堂”应该是教学预设巧妙、课堂生成精彩的课堂。
(5)“生命课堂”应该是高效或有效的课堂。
什么样的学校是有生命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使每一个人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课本和教室里严格肃静的情景时,那种内心非常激动的、敬慕的情感在他们的心灵终身保留着。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又告诉我们:要是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就要让他们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老师们,你的课堂上孩子有欢乐吗?你的课堂上孩子激动吗?你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震撼了吗?孩子的眼睛灵动吗?我们自己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了吗?我们的课堂是否流淌生命的灵性、呐喊生命的激情、激荡生命的潜能、飞扬生命的人性?二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构建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
在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具有主渠道和关键性作用。
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推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构建的最佳突破口。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和提升。
生命课堂-文档资料
![生命课堂-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5c3e17aaea998fcc220eb0.png)
师:老师没有教,你都能自己纠正错误,了不起!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我预习的时候没有好好读。
师:敢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这样的人是令人尊敬的。还有 什么体会?
生:要认真预习,特别是要把生字表上的生字读正确。 师:吃一堑,长一智!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也是学习!
薛法根 《爷爷的芦笛》精彩片段二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被冻住了。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 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终,他们成功了。 师:这是结了冰的湖面,改成“敲打冰面,冰面破裂”更恰当些, 你赞成吗?(生点头) 生:老师,我觉得“敲打冰面”不恰当,天鹅是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你比老师用词更准确!改! 生:老师,天鹅是一次又一次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多重要啊!加! 生:不是一只天鹅扑打冰面的。有很多天鹅一起扑打的。 师:多好的建议啊!这句话添在哪儿呢? 生:添在使湖面……使冰面破裂前面。改成:后来,一群天鹅齐心 协力来破冰。 师:“齐心协力”用得妙!
孙双金《二泉映月》精彩片段三 师: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什么支撑他? 生:音乐。 师:当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时,他拉起了动人的曲子,他仿佛看 到什么? 生:仿佛就看到了二泉美丽的景色。 生:仿佛就看到了惠山树木葱茏。 生:仿佛看到为他日夜操劳的师父。 师: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身患疾 病浑身颤抖的时候,他拉起那动人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阿炳仿佛感到了他的师傅就在他身边为他指导。 生:我觉得他已经感到了他正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师:当阿炳孤身一人在冰冷寂寞的小屋里,拉起了动人心弦的琴声, 他仿佛感到什么? 生:他仿佛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独慢让他不再孤独,他感到很多人在陪伴着他。 师:再读。
薛法根 《爷爷的芦笛》精彩片段三
6生命课堂
![6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500a82d376baf1ffc4fade7.png)
“生命课堂”理念什么是生命化教学生命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
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人格的过程。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它认为教学是一个焕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关注生命的体验性,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四个方面。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1、生命课堂的目标是教学的高效益。
2、生命课堂的核心是激活学生思维。
3、生命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4、生命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
5、生命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
6、生命课堂的一个核心:课堂;两个重点:备课和学习小组建设。
7、生命课堂应该努力实现的3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索。
8、生命课堂学生学习的3个定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9、生命课堂教师指导的3个要求:导而弗牵,严而弗抑,启而弗达。
10、生命课堂师生关系的3个标准:平等、尊重、合作。
11、生命课堂建设的3个标准:开放、情感、高效。
12、生命课堂的3个基本观: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
13、生命课堂讲求的3动:身动,心动,神动。
14、生命课堂讲求的3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15、生命课堂对学生要求的3看:看学生自主的程度;看学生合作的效度; 看学生探究的深度。
16、生命课堂小组学习的3种形式:自学,对学,群学。
17、生命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3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
18、生命课堂评价的3看:看教师是否高效使用导学案和组织当堂检测;看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习小组及其小组长的作用;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生命课堂的含义
![生命课堂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10146a48d7c1c708a14585.png)
生命课堂的含义
杨丹妮:生命化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是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课堂,是富有历史味道的课堂,是动态生成性的课堂。
生命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操作方法
一.情境激趣
二.激趣启情
三.设疑导思
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李德:生命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师生共同交流与成长的学堂(教学相长)特点:历史“生命化”课堂是生活的原课堂;历史“生命化”课堂是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历史“生命化”课堂是对话式课堂;历史“生命化”课堂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历史“生命化”课堂是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课堂
荣成市蜊江中学,姜会娜:所谓“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顺应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搭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努力促成学生的生命个体与课堂有机地融合,让课堂与现实生活、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堂鲜活起来,就是通过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成就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操作方法1.创新历史教学设计,凸显历史学科特点;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3.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点燃情感火花,生命之花处处绽放;5.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6.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7.注重运用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教学方法。
叶澜:“生命化课堂”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137a7f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9.png)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课堂教育应该体现怎样的价值功效,生命课堂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能否带来新的变化,这些都是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讨论生命课堂的内涵意义,以及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措施一、生命课堂的内涵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就在于生命本身”。
人们不能放弃生命的核心意义去寻找生活。
所谓的生命课堂,就是要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生命课堂讲求对生命的感悟力,是一种体验、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
生命课堂要求我们通过感染课堂中每一位学生,来释放出生命美丽动人的色彩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是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开展有意义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展现出一个生命化的,人文化的课堂二、构建生命课堂的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进行生命课堂的构建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地区的做法。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都较早的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台湾还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广中心”以促进生命教育的推广。
2010年,郑州九中也在进行生命课堂建设时,开设了《快乐成长心理学》、《哲学与人生》等生命课程1.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要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
在生命课堂中,生命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生命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的成长特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懂得自我选择的权利。
让整个课堂都是活泼的、动态的,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愉悦的积极体验,从而推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生命课堂上进行生命体验,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去体验。
以“信任试验”为主体,首先组织班级学生讨论自己是否可以信任别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否会碰到不信任对方的时候。
接下来,用眼罩将一名学生的眼睛蒙住,让该生站在讲桌上,其他的同学拉着手站在讲桌下面,蒙住眼睛的同学向后自然躺倒坠落,被其他同学接住。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62b09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9.png)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生命课堂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生命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有机的语境和体验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认知、理解和关照生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生课堂。
1.综合性:生命课堂关照整个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倡导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思维。
它将生命的不同层面、个体与群体、生态与环境有机连接起来,通过综合的方式探究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2.体验性:生命课堂强调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识和感受生命。
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深入体验生命的各个层面,培养对生命的敏感性和情感共鸣。
3.互动性:生命课堂重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师生之间通过问答、讲解和评价互动,促进思维和认知的碰撞和融合,创造多元化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1.建立意识:教师需要树立生命课堂的观念和认识,认识到生命课堂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对生命课堂的特征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
同时,建立学生对生命课堂的期待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
2.设计课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富有创造性和体验性的生命课堂活动。
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实验、观察、探究、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
3.执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组织课堂活动的实施。
在课堂中,教师要松散的管理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评价反馈: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对个人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对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和改进的反思,通过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5.持续改进: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生命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其他生命课堂的经验和案例,借鉴好的实践和方法,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生命课堂的效果更加优秀。
浅谈生命课堂
![浅谈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4b528c07f1922791688e8cd.png)
浅谈生命课堂——和谐、自主、乐趣张彦什么是生命课堂?我一直不停地思索,我所追求的生命课堂是什么样的?经过对生命课堂这一课题的理论学习,以及日常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
生命课堂一切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
生命课堂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和谐氛围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快乐成长。
良好课堂环境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
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
其次,教学民主。
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设置和谐、自由的提问环境。
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出现什么错误,都不能批评指责,要鼓励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创设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自主在传统的教学中,怕学生不会做题,我们把正确答案直接告诉了;怕学生读不懂题意,我们不辞辛劳,不畏嗓子沙哑带来的疼痛,我们边读边分析题意了。
可我们却让学生吃了“等食",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不会合作、不会交流、什么也不会。
国际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由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再创造”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或创造过程,然后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发展的在发现、再认识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一个人学习、生长、发展、创造的正常经历,是一种财富。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互化”时我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写出最简单分数,让全班学生用计算器与教师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判断出这些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结果教师用口算判断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还快。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课堂构建探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课堂构建探寻](https://img.taocdn.com/s3/m/cc2d26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2.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课堂构建探寻生命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教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奇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
在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生命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和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自然界的生命。
内容可以包括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亲子活动等形式进行。
生命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观察和养护活动,让学生亲自种植并照料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命的神奇和自然的力量。
生命课堂要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讲述关于生命的故事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有限性,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和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和成长轨迹,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
生命课堂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生命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它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可以将生命的探究和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综合认识和理解。
可以与地理学科结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关系的认识。
生命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生命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题,它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去探索和发现。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生命课堂的构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教育。
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注重实践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引导、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打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语文教学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篇)
![生命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fa81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4.png)
第1篇摘要:生命课堂教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责任感。
本文通过对生命课堂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培养具有生命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
生命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生命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生命课堂教学的内涵1. 定义生命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培养具有生命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过程。
2. 特点(1)关注学生生命体验。
生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2)注重情感教育。
生命课堂教学强调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关爱生命的过程中培养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好品质。
(3)跨学科融合。
生命课堂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等,实现跨学科融合。
三、生命课堂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命现象。
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奇妙。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通过设置与生命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生命(1)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生命科学馆、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多样性。
(2)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生命角色,体验生命的不同状态。
3. 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品质(1)讲述生命故事。
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生命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生命。
(2)开展主题班会。
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观点,培养责任感。
4. 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1)生物学与哲学相结合。
我们的生命课堂
![我们的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f4fdaad561252d381eb6e68.png)
我们的生命课堂我认为所谓“生命课堂”就是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已有的学习兴趣、经验、基础,及时代和环境等)和需要及阶段目的、要求、任务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取教学内容及突破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特长或优势,综合考虑,运用有生命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课文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
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令人作呕,更不是虚情、假情、浮情。
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仰心于学科,真受的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精辟的见解,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理性的光辉,形象的光彩,语言的魅力,娱目、悦耳、激情、励志,融入生命血脉,怎可能不出现个性化的体验,教学时怎可能不激情洋溢,课堂怎可能不具有生命力!一、营造气氛,循循善诱和谐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充分发展为目标,使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共振,进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的核心特征是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还要听讲,又要记笔记中考,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
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生生互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生命课堂的意义
![生命课堂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3a6db9011ca300a6c390dc.png)
打造生命课堂的意义和生命课堂的特点生命课堂的意义生命的内涵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课堂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
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进行的师生、生生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动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活动。
其目的是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健康成长不仅是学生是身体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实施合作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生命课堂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打造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特色品牌具有下列特点:1.多媒体便捷、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的高效发挥。
在我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打造“生命课堂”成为可能。
因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信息容量大,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在运用时老师们一定要做到适度选材,适时播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切不可滥用。
2.洋思课堂模式更有利于“生命课堂”的有效发挥。
洋思,先学后教,更应该把它看做一种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恰恰符合“生命课堂”的理念。
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灵活把握,切不可把洋思公式化,不要每堂课都按部就班的套用各个环节,我认为一定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每节课教材特点或调整、或舍弃某一个或几个环节。
一堂课下来,只要学生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轻松,那就是一套好课。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切的学伴。
总之,生命课堂,使学生逐渐摆脱了“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上。
课堂上学生不再为课堂的枯燥而烦恼,常常投入到与同学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
打造生命课堂
![打造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e07fe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b.png)
打造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感恩之情。
通过打造生命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性、体验性和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并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打造生命课堂的第一步是营造一个自然的学习环境。
生命本来就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妙之处。
可以在学校的花园或校园周围建设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践去了解各种生命形式的生长、繁衍和互动。
其次,打造生命课堂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角色扮演。
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课,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生命的活动和过程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参观动物园、种植花草、照顾小动物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打造生命课堂还需要提供一些生命教育的资源和工具。
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角或资源室,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观看和研究这些资源来提升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打造生命课堂还需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通过讲述那些感人的生命故事、组织一些关爱生命的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学生可以参与到一些关爱生命的志愿活动中,例如照顾孤老、护理动物等,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打造生命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生命,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通过给予学生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打造生命课堂
![打造生命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ea5825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6.png)
打造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一个教学环境,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包括健康、道德、社交与情感等方面。
生命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发展成为能够积极健康地生活、自立和负责任的成年人。
以下是打造生命课堂的几个重要方面:1. 注重学生健康学生的身体健康是生命课堂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该提供有益的营养膳食、推广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生命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与支持。
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成为强健的体魄和身心健康的人。
2. 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基石。
生命课堂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例如生动的案例分析、讨论,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3. 强调学生社交与情感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生命课堂应该关注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的社交与情感。
学校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交与情感支持,让学生建立稳定、贴心的关系,并且鼓励学生在社交实践中获得成长。
同时,生命课堂也可以通过讲座、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让他们从小就具备积极应对和解决情感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4. 重视学生学习和职业素质生命课堂应该注重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打下基础。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
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职业教育资源,让学生获得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成为具备竞争力的职场人。
综上所述,打造生命课堂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积极参与和切实合作。
只有坚持学生健康、道德、社交、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积极、有为的新一代,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就是以培养师生的“生命活力”为核心,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变思想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怀生命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核心,个性评价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动力。
一、“生命”的基本特性生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在言说它, 如生命价值、生命意义、艺术生命、职业生命等等, 可是如果想用精练、简短的语句去概括生命、定义生命却很难做到, 生命是言说不尽、不可尽述的。
因此现代科学并不执着于解决和规定生命是什么, 而是探讨生命所具有的特性, 以此作为他们理论的基点。
现代科学揭示的生命特性大致包括生命的整体性、生命的独特性和生命的自主性等。
1.生命的整体性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多维的矛盾性存在, 它是肉体与精神、有限与无限、理性与非理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并存。
生命是复杂的整体, 有各方面的需要, 感觉、认知、情感、体验、意志, 等等。
但是, 生命的各部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共存于一个生命体中。
在生命进行活动的时候, 生命的各部分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勿庸置疑, 生命是完整的, 他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形式, 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 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是合适的内在联系, 生命才能是完整的。
”[1]可见, 生命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必须以辨证、统一、联系的观点来对待这一现实。
任何单方面发展生命的做法, 都会造成对整体生命的伤害, 最终抑制各个部分的发展。
2.生命的独特性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生命的不同个体, 其遗传素质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生命先天具有的独特性及在后天发展中的优势结构, 所以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特长。
先天的遗传素质奠定了人独特性的基础, 但是, 人的独特性主要还是表现在人后天形成的不同个性上, 表现在人思维、精神的独特性上。
因为思维、精神的不同, 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境况,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体验。
不同的人会依据自身的特色, 设计、创造自我的生命, 逐步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生存方式。
因此, 生命便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3.生命的自主性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 更是精神的存在。
精神是自由开放的, 它不再受人的自然生命及环境的制约, 而表现出自身的自主性。
正因为人有了精神, 使他具有自由的潜能, 于是“他就秉具着一种倾向, 不做——如爱因斯坦有一次所说的———‘从碗里掷出来的骰子’。
他不仅要知道为了生存所必须的是什么, 他还要求了解人类的生命是怎么回事。
”[2]于是人就改变了其他生物完全依赖于环境的状况, 不象其他生物直接依赖环境、完全归属环境, 因环境而生并因环境而终; 人作为有意识的生物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环境, 使环境成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 从而改变了其他生物由环境支配其生命的状况, 转而用生命去支配环境。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 人才超越了“兽性”, 超越了“生命”的局限, 去追求高于生命、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教育作为一种直面人的生命、为着人的生命的事业, 不可能不重视对生命的理解。
将生命的基本特性吸纳到我们的教育中, 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课堂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的主渠道, 理应关注生命。
二、课堂的生命意蕴任何课堂都有人的参与, 其基本要素都包括教师、学生和知识。
其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是一个个完整的生命存在; 知识是实现师生生命交流和促进师生生命丰满和完善的基础和中介。
然而, 也正是因为在课堂中有了人的存在, 才有了知识的生成, 才使课堂中富含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才可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教师和学生: 真实的生命存在教师和学生作为有意识的生命存在, 不仅仅满足于现实, 而且在不停地寻求着对于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 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和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 完成生命的生长与生成, 走向生命的辉煌与灿烂。
而追求生命的完善需要由知识去充实,用情感去点缀, 由思维去激活; 生命的完美需要利用感觉去欣赏, 用体验去感受, 由反思去完善, 并且运用创造去发展。
知识是形成人的生命智慧的基础, 情感则赋予生命中的知识以意义和灵性, 生命因为有了情感而多姿多彩。
课堂是应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以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影响着人的生命, 课堂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具有了生命性。
今天, 它在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是从时间的占有还是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来说, 课堂都对人和人的生命造成了绝对的影响。
“课堂, 对学生的生命旅程来说, 是重要的一站; 对教师来说, 是生命的主要空间, 课堂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不断摆脱个体的局限性, 拓展各自的生命维度, 提升生命意义的时空”。
[3]课堂生活的质量与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感受, 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影响着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和学生一生的发展。
2.知识: 孕育生命的源泉知识是人类生命智慧的结晶。
它跳动着生命的音符,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教材以非生命体的形式负载着浓缩的知识, 承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功能,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生成、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以及思想的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的发展过程, 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 课堂教学就不应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 而应该是知识的传播与生成过程。
从宏观上讲,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与生成过程, 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 - 学生的知识”这一过程。
学科教材的知识作为一种非生命载体的知识,它原本是来自于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智慧结晶, 经过教育学和教学论的加工而形成的。
可见其本源是内含着丰富的生命活力的。
在知识传播过程中, 这些知识的生命活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发地、自动地显现, 需要借助师生活动才能使之激活。
因此, 学科教材并不只是一些静止的文字符号, 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它所承载的生命智慧和情感意蕴, 用生命去聆听智慧, 感受人类生命的律动, 从文字符号中寻找其包含着的理论知识、活动方式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汲取人的全面发展的营养,进而去润泽生命。
课堂在促进人掌握知识、传承知识, 在促进个体生命存在走向完善的过程中, 在完成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延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生命化课堂的本质特征“‘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 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
”[4] 由此可见,“生命课堂”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与传统“知识课堂”那种以知识为本、目中无“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性传统的“知识课堂”是知识至上的课堂, 为了片面地追求知识而根本无视“人”的存在。
与之不同的是,“生命课堂”以人为本, 关注师生的生命, 追求终极关怀, 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旅途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部分。
在生命课堂中, 师生作为完整的人, 全身心地, 包括“有认知的、情感的、道德的、审美的, 有直觉的, 也有理性的, 也有实证的, 这些经验形成一个统一体”[5]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进行着面对面的相遇和交流, 分别向对方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的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 实现着真正的教育。
此时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激情, 闪烁着智慧, 涌动着灵感; 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跳跃; 实现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 向往着个性的丰满、生命的完善和价值的超越; 引领着师生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2.动态性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 课堂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的场景。
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 正如同古希腊的哲学家所讲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 师生两次也不能踏进同一个课堂。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6]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 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 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 这无疑是对师生智慧的挑战, 要求师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将自己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的智慧融入课堂中, 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创造性的学习, 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创造者的尊严和快乐。
与“知识课堂”那种静态、模式化不同的是,“生命课堂”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课程生成和建构的课堂。
教学内容不再是“钢性”的, 而是通过师生不断建构生成的。
学生知识的获得是积极主动的建构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不再墨守那种“预定教案——执行教案——完成教案”的封闭流程, 而是共同创设以知识生成为中介的交往情境, 在交往中就“共同文本”生成的不同意义进行阐释与交流,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和活动主体的发展。
3.和谐性课堂中的师生作为一个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体, 他们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 自由地进行交往对话。
与“知识课堂”那种专断失谐不同的是,“生命课堂”强调民主和谐。
在生命课堂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享受到充分的自由。
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沟通者、引导者、互动者、意义的建构者。
师生之间再没有壁垒森严的藩篱, 他们可以民主地进行理性的对话和协商、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不再是“话语的霸权者”, 师生都有资格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对话和讨论。
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积极探究、不断进取, 都能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共同实现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升华。
四、生命化课堂的表现生命化的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热烈交往的场景,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朝气蓬勃的过程,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洋溢着生机、闪炼着智慧的火花; 生命化课堂表现在学生个体在每节课上智慧生命得以延展,或多或少有生命的感悟,在和外在主体思维与亲情的碰撞中一次次得以升华。
学生的生命性在萌动中产生创造的结晶,在有限的时空乐此不疲;生命化课堂表现在教师在驾驭新鲜而动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