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路径

合集下载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一、接地气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过去,电视新闻中常充斥着时政消息、会议报道等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逐年下滑。

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才能重新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呢?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切入,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

于是,过去只是小打小闹,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民生新闻就以“集团军”形式进行新闻集成,通过普通百姓视角报道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大小事,让广大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电视新闻形式的蜕变中,《第一时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新闻本地化出发,主打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柴米油盐”新闻并取得了成功。

现以《第一时间》3月12日的报道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和寻常百姓生活的贴近性。

该期节目共播出了15条省内外新闻,其中民生新闻10条,法制新闻2条,教育新闻1条,社会趣闻2条。

10条民生新闻中关注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就有2条,即《滁州:卧室变‘阳台’,○喻寒松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摘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03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

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

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第一时间;民生新闻;三贴近入,地方党报要开门办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跨区域合作内容广泛,本文探讨的跨区域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之一,如人才共育、新媒体技术交流、内部管理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都是地方党报跨区域合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随着地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促进媒体间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地方党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1]张国政,胡珊珊.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J].中国出版,2019(22):78-79.[2]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与传媒产业区域化发展关键[J].南方电视学刊,2019(03):34-36.[3]张曙红.新闻报道的大局观[J].新闻采编,2019(02):78-79.[4]马国营.跨区域报道新闻策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J].新闻战线,2019(07):89-90.[5]张朝阳.党报新闻的分众化、区域化传播解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4):89-90.(作者:北京日报记者)责编:姚少宝新闻实务27业主拒收房》;《合肥:五百多万赔偿款该怎么花?》,充分体现出《第一时间》“说百姓话,为百姓说”的新闻报道风格。

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探究

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探究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下新闻文化论坛68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探究张庆敏摘要:民生新闻往往传递的是民生话题内容,在媒体节目中的占比较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也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更为严格地筛选民生新闻内容,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有用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这样才能够促进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优势、变化趋势、发展路径进行探究,希望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变化趋势;路径民生新闻的报道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符合大众兴趣爱好,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好评与热烈反响。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当前我们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民生新闻的发展风格,打破了民生新闻的格局。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传统的民生新闻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民生新闻需要围绕当前的媒体信息传播条件和需求,设定民生新闻新的发展风格和方向,对现有民生新闻内容、形式进行创新,促进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优势民生新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相应也存在同质化、娱乐化、平庸化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信息阅读方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通常都是借助于手机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信息,这对于民生新闻,甚至是新闻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民生新闻其实具备一定的传播优势。

首先,当前民生新闻已经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格局,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正朝着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发展,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打破了以往民生新闻传播的局限性,让大众与发布者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 [1];其次,民生新闻能够传播大众感兴趣的信息,提出大众感兴趣的民生议题,让老百姓也能够随时接收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资源,充分维护大众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最后,民生新闻能够把大众话语、民本意识、民生内容、平民视角融合在一起,让大众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和社会发展动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当前面临着收视率下降、信息过载、内容同质化等困境。

收视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观众选择多样化、新媒体竞争激烈等因素。

信息过载则导致观众审美疲劳,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内容同质化问题也影响了节目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传统模式的困境使得节目难以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

创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加强内容创新、结合新技术提升内容质量等。

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新媒体整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加强内容创新也是关键。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不断探索适应发展的路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困境,对策,收视率下降,信息过载,内容同质化,传统模式,创新,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体整合,内容创新。

1. 引言1.1 现实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丰富多样,电视台所占据的信息传播优势逐渐被削弱。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面对收视率下降、内容同质化、信息过载等问题时,亟需创新和改革。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已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出路,成为摆在广大新闻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寻找出可行的对策,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这一部分将从行业现状和问题意识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1.2 问题意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当前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观众的问题意识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观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在下降。

观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电视节目,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资讯。

问题意识的不足也体现在观众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上。

许多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有趣的娱乐新闻,而忽视了社会民生新闻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导致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持续下降,节目内容也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民生新闻价值呈现与发展路径

民生新闻价值呈现与发展路径

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与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专注民生发展、报道平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三贴近”原则并受老百姓喜爱的新闻模式。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服务性”、“倾向民生性”、“人文关怀性”的价值呈现,尤其是其报道过程中的平民视角,更是引起了老百姓的文化共鸣,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民众凝聚力出现不足。

基于民生新闻的不足出发,着重讨论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并针对民生新闻的不足提出优化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生新闻;价值呈现;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42-0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之义。

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应该是关注民生之本的价值呈现,为此,报道民生、专注民生、解读民生的民生新闻开始在神州大地“崛起”,以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湖南卫视的《都市第一时间》为开端的“星星之火”,到各电视台均开设民生频道的“燎原之势”,表达出全国上下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努力与实践。

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民生新闻出现了价值偏差,弱化了民生新闻的内在价值。

为此,亟须进行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为民生新闻的优化完善提供一点参考。

一、和谐社会视角下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众所周知,民生新闻是以老百姓民生关注为视角的,所报道的也同样是民生题材,凸显了“忧百姓之所忧,解百姓之所虑”的新闻特质,为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新闻具有了其他新闻模式所不具备的价值呈现。

(一)公共服务性民生新闻的“公共服务性”是指其新闻题材和内容的公共服务性质,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为落脚点,凸显亲民、为民的民主需求,从而为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公共政策的传导奠定基础。

公共服务性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内在本质,这种公共性主要表现在对老百姓心声的反映,对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和维护,对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公平正义社会共识的倡导和呼吁。

简析民生新闻的获取方法和路径

简析民生新闻的获取方法和路径

简析民生新闻的获取方法和路径
民生新闻是指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包括社会民生、健康安全、教育就业、社会治安、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新闻。

获取民生新闻的方法和路径有以下几种:
1. 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是获取民生新闻最常用的途径之一。

各大报纸、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等都会有专门负责报道民生新闻的记者团队。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或浏览新闻网站,了解最新的民生新闻。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获取民生新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等平台关注相关民生新闻的发布者,获取最新的民生资讯。

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和讨论也能让人们了解到民生问题的热点和舆论倾向。

3. 政府发布渠道:政府是民生问题的主要解决者之一,可以通过政府发布的文件、通报、新闻发布会等途径了解相关民生政策和新闻。

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发布平台以及相关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都是可以获取政府发布的民生新闻的渠道。

4. NGO组织:非政府组织(NGO)在关注和推动各类民生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关注这些组织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了解到他们所关注的民生问题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新闻。

获取民生新闻的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政府发布渠道和NGO组织等途径了解民生问题的最新发展和相关新闻内容。

要保持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了解新闻的来源、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化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化发展

电视台 《 都市快报 》的节 目录制 ;通过“ 都市拍客” 来将 自己 拍摄的作品以新闻的形成呈现 在电视媒体上: 而直播节 目中, 观众也可通过与主持人的电话、短信互动 ,来深入参与节 目, 及时表达 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例如:陕西电视台 《 都市热线》 中的“ 民话题” 大 ,就是将老百姓 日常 关心 的事件作为议题进
大 大小小的民生新闻类栏 目就有 1 0余档 。 然而在 内容大 同小 异 、节 目样态趋于类似 ,“ 同质化” 现象不 可避 免地波及 民生
新闻节 日的情况下 ,为何还有越 来越 多的媒体开办 了 自己的 行辩论评说 ,有效地调动 了观众 参与性:此外 ,还有众 多形 民生新 闻类栏 目?还能被 受众 所认可和喜爱? 式的有奖竞猜活动等等 ,都 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 的
今 媒
2 1年第9 01 期
媒 介经 营
浅析 电视 民生新 闻的创 新化发 展
李振 华
( 西电视台,陕西 西安 706 ) 陕 10 1
摘 要 :如今, 民生新闻 已成为 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节 目类型 在“ 民本” 的旗帜之 下,民生新 闻对传 统新闻播 报方 式和传 播
语 态进行 了大胆地 变革,从而使 民生新闻成为 了中国新闻形 态中的一道独特风 景线。但 随着 民生新 闻的 日益成熟,它必然又会面 临发展 的困境 。本 文以陕西电视 台民生新 闻节 目的发展 为研 究摹本 ,力 图为民生新 闻的第三次创业提供有参考价值 的新路径 。 关键词 :电视 ;民生新闻;发展 困境 ;创 新化发展
台的 《 北方》等等。 新 纵 观 民 生 新 闻 的发 展 ,至 今 为止 ,就 陕 西 电视 台而 言 ,
( )传播 方 式的 改 变 二

探析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自救之路”——以《1818黄金眼》为例

探析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自救之路”——以《1818黄金眼》为例

2021/2下探析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自救之路”———以《1818黄金眼》为例阴杨潇摘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陷入发展困境,而《1818黄金眼》这档节目顺势而为,脱颖而出。

文章以这档节目为例,从融媒传播、发展品牌、孵化IP 等方面探析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自救之路”。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民生新闻《1818黄金眼》电视民生新闻从老百姓的视角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是地方电视台尤其是地面电视频道吸引本土观众、提升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法宝。

然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统采编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时效性上相较于网络媒体更是差异较大,在内容上落入俗套脱离了群众,如今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频频下跌。

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探析受众分流,收视率下降。

在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电视媒介已然成为传统,而新兴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以快捷便利、互动性强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新闻阅读方式,由电视大屏到移动端小屏的转变,必然引起电视节目的受众分流,进而影响其收视率。

播放固定,传播时效差。

由于电视媒体的性质,其播放时间通常较为固定,而且电视节目制作到播出的整个流程较为繁琐,通常“昨天新闻今天播”,甚至更晚。

新闻本身就讲求时效性,在新媒体时代“即时新闻即时报”的实现也更符合受众的观看心理。

受众被动,缺少互动性。

电视节目传播新闻是一种单向传播,即使有的节目中可以现场连线,但总体来看,受众处在被动接收地位。

在这种模式下,受众很难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参与与解读,尤其是民生新闻的性质,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更要求贴近群众。

即使有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会有现场连线互动环节或播后观众留言反馈等形式,但这种互动程度是极其有限且不及时的。

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看新闻和进行讨论,像微博可以参与某一话题发布自己的看法,以及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设置的留言功能,很大程度发挥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实现了受众与媒体的互动性。

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源自新闻产生了道德上 的怀疑 。
二 、 机 : 生 新 闻 生 存 困 境 预 示 着 转 民 “ 民生 新 闻 时 代 ” 后 的来 临
初 期 的民 生新 闻靠 着一 种原 生态 、 本 土 化 的 表现 , 着 报 道 的贴 近 性 、 场 感 靠 现
素 , 样 才能 使 民 生 新 闻 从 内涵 和 外 延 都 这
很 多 与 民 众 的 切 身利 益 直 接 相 关 的 重 大
民 生 问 题 , 时 , 众 的 自 我 意 识 不 断 增 同 观
强 , 传 媒 的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生 新 闻 对 民
繁 荣 的 背 后 我 们还 应 看 到 , 生 新 闻 目前 民
还 存 在 许 多 不足 。
引受众; 加强 队伍建设 , 优化专业素质 ; 高媒 介素养, 提 引领时代精 神
【 要 】民生 新 闻 后 民生 新 闻 困境 发 展 摘
随 着 《 京 零 距 离 》 栏 目 的 开播 , 南 等 全 国 各地 掀 起 了 民生 新 闻 的热 潮 , 是 在 这 但 当 前我 国正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期 , 现 了 出


困 境 : 向偏 移 导 致 民 生 新 闻 乱 方
的 生 存 困境 预 示 着 其 必 须 转 向 才 能 继 续 发展 , 苏 电视台《 京零距 离》 改版 , 江 南 的
也 预 示 着我 国 的民 生 新 闻 将 进 入 “ 民 生 后
象 丛 生
在 民 生 新 闻兴 起 之 初 , 多 人 认 为 民 许 生新 闻就 是 为市 民 服 务 的 , 闻 的 重 点 是 新 关 注 老 百姓 的衣 食 住 行 ,应 以社 会 新 闻 、 文 化 娱 乐新 闻 、 务 新 闻 为 主 , 对 于 国 服 而 家大 政 方 针 、 大 典 型等 不 应 该纳 入 民 生 重 新 闻 的视 野 。 一方 面 在 高 收 视 率和 发 行 量 的吸 引下 , 分媒 体 过 分 强调 民 生 新 闻 的 部

民生新闻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探索

民生新闻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探索

民生新闻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探索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尊严、思想、情感和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

在民生新闻中,如何实现人文关怀,关注民生热点,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记者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深入社会调研,挖掘社会新闻价值民生新闻的核心是关注民生,因此需要关注动态的社会现状,对民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疾苦,挖掘社会新闻的价值。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深入一线,了解民众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掘新闻的价值,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出他们的声音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或被边缘化,需要得到关注和援助,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关注这些群体,发掘他们的生活故事和需求,给他们一个发声的机会。

记者可以通过准确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让公众更加关注这些群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

三、注重情感表达,弘扬人文关怀在报道过程中,不仅要传递新闻事实,还需要注重情感表达,弘扬人文关怀。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生动描述和情感化表达,更加深刻地体现新闻的人性化和情感化,让读者感受到记者的情感关怀和呼吁。

同时,通过对民生热点问题的细致报道,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关注,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

四、多层面报道,全方位关注民生热点民生热点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记者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报道手段和形式,多层面进行报道。

例如,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报道,探究问题的成因、影响等方面,以期全方位关注民生热点,为公众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总之,实现人文关怀需要记者们走进社会,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疾苦,挖掘社会新闻的价值;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出他们的声音;注重情感表达,弘扬人文关怀;多层面报道,全方位关注民生热点。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切实实现民生新闻的宗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突破大屏直播态的民生栏目转型路径——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媒体

突破大屏直播态的民生栏目转型路径——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媒体

声屏世界2021/3《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于2020年9月15日发布。

蓝皮书认为,“2018—2019年是我国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关键节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随着移动优先理念的贯彻,传统介质端的战线适当缩短,力量逐渐投放到以移动端为主或兼顾移动端的多种渠道上。

”但实际的操作上,与纸媒相比,电视新闻受线性传播与编排限制,转型更为艰难。

2016年之后,传统电视媒体进入快速下坡道,如何最大限度挽留传统收视群体,同时招兵买马布局新战场,众多地方新闻栏目都在积极探索。

《第一现场》在大小屏互动上的探索途径《第一现场》目前的播出时长未变,主要是该栏目一直是深圳地面频道的龙头栏目,在收视和营收上无可取代,缩短时长的代价,难以估量。

因此,转型步步谨慎,但在此基础上,《第一现场》仍旧完成了“现场朋友圈”大屏版的三次更新换代,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取得了不俗成绩。

本文通过对大小屏互动的三种传播方式角度来阐述,即“新闻态”“直播态”“互动环节”。

《第一现场》为日播类直播栏目,本文阐述不涉及重播时段。

而“直播态”是指日常播出以外所承担的额外大型直播,以及配合“新媒体”的小屏直播。

因“互动环节”在新媒体传播时代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单独阐述,给读者以更多启示。

新闻态。

一、突发类。

主流媒体不失去声音,保证刊发新闻的权威性和及时性是关键。

其中,突发新闻是民生类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

因此,突发新闻在《第一现场》新媒体矩阵上的重要程度,也是第一位的。

经验证明,传统媒体的优势并未随着媒体传播环境的迭代而消亡,反而应该愈加重视。

民间“舆论领袖”“大V ”便是传统媒体权威声音的异变体,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依据传播影响力的大小,《第一现场》在传播渠道的选择顺序是:先网后台《壹深圳》(深广电官方APP )→电视直播→《第一现场》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等被动传播样态。

视新闻重要程度及传播形态,渠道顺序可打乱。

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的创新融合式发展展望

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的创新融合式发展展望

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的创新融合式发展展望【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传播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融媒体视角出发,分析了民生新闻传播在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探讨了融媒体视角下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及多媒体融合和社交媒体在民生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还探讨了跨界合作在推动民生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结合这些因素,文章展望了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创新融合式发展将推动民生新闻传播的深入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整合,民生新闻传播将更好地服务社会,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更深入的影响力和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视角、民生新闻传播、创新融合式发展、展望、时代特点、发展路径、多媒体融合、社交媒体、跨界合作、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发展。

1. 引言1.1 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的创新融合式发展展望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传播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融媒体视角下的民生新闻传播,将以创新融合式发展为核心,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和技术手段,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实现传媒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

通过融媒体视角,民生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性,实现消息传递的全方位覆盖和深度传播。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民生新闻传播将会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的需求和声音,反映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融媒体时代下的民生新闻传播还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信息推送。

在未来的发展中,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传播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借助多媒体融合、社交媒体互动、跨界合作等手段,推动民生新闻传播的深入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助力构建信息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新秩序。

2. 正文2.1 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传播的特点1. 多样性和立体性: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民生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被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兴媒体所取代,新闻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

论民生新闻的意义、问题及出路

论民生新闻的意义、问题及出路
配而导 致不 公平 的尴尬 。
闻对于 老百姓 来说 ,是 看 身边真 实的人 和事 , 十分 有趣 , 因而 它是
具 有 “ 人秀 ”节 目的娱 乐价 值 真
甚 至把 当事人 请到 演播 室 ,接受 主持 人 的预设 的有倾 向性 的道 德
“ 审问 ” 。这 些 内容表 面上 看是 满 足 了观 众 对 新 闻 事件 的追 问 , 但
的, 且符 合“ 闻娱 乐化 ” 新 的趋 势。 站在 媒体人 类学 视野 看来 ,民生 “
新 闻 的 主 要 功 能 不 是 ‘ 供 信 提
为 了更 好 地 贴 近 和 服 务 百 姓, 同时获 得更 多的新 闻来源 , 在
媒体 民 生 大 战 中取 得 百 姓 的 信
从 其 选题本 身看 ,其 实更像 是 在
陷于发展 瓶颈 的 中国 民生新 闻急
弱势群体 也 享有一定 的表达空 体分割现状 ,更容易实践差异化 间, 和有 限的话语 权 , 有助 于维 策 略。 节 目形态来 说 , 种样 式 这 从 各
护我 国 的人权 , 进 “ 谐社 会 ” 促 和
的混 合也 是一种 趋势 ,因为唯有 此 ,才能 适应消 费社会 保持 创新
型栏 目的遍地 开花 ,再 到如今 的 风光 不再 , 势衰 微 , 多 的时 态 7年 间 ,电视 民生新 闻在将 民生新 闻
个 个 具体 事 件 的 展 开过 程 中 , 不 断 地 呈 现 着 底 层 平 民 的 道 德 评 价、 世事 判断及 质疑 意见 。另外 , 从 媒 体 加 剧 市 场 竞 争 的 格 局 上
待学理 性的检讨 、 结与提 升 , 总 并
的建 立 ,和政 治 民主 的发展 。所

望 圈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闻是美国的新闻学者结合美国的
新 闻实践提 出的 ,它的主 旨是 通 过新 闻媒体 对社 会公 共题 材 的关

望 圈
注 ,提 高公 众解 决社会 问题 的能
力 。公 共 新闻 的概念 与 “ 民生新 策 和 决 策 出 台 的背 景 和依 据 , 做 好 “ 民生 ” 大 的前 提 下 , 涉及 民生 点 的唯一途 径 。
媒体 的社 会责任 感 ,实现价 值理
念 的提 升 。电视 民生 新 闻应 树立
民情 、 表达 民 意为 宗 旨, 开启
了 中 国 新 闻 节 目 的 独 秀 时
报道 立场 上 的平 民视 角 ,价 值 取 向上 的民本意识 ,报 道 方式上 的 民众 话语 有机结 合所 构成 的一 种
平 民立场 为切入视 角 ,透露 出一 种人 文情怀 。其核 心理 念 与主流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了 相 应 的
参 照 路 径 . 旨在 对 其 下 一 阶 段 的 提 升 发 展 做 出有 益 的 尝
试。
关 键 词
民 生 公 共 意 识
意识 形 态 相 符合 , “ 贴 近 ” 是 三 思 想 在 电视 新 闻 实践 中 的贯 彻 体
报 , 多地体 现 了民生 的视 野 、 更 平 民 的态 度 和人 文关 怀 的 立 场 , 从
1 以民为本” . “ 的核f c
理念
眼下 ,一 些民生 新 闻节 目过
分猎奇 、 低俗 不 堪 , 既丧 失 了 自身 的新 闻特性 ,更 是缺 乏基本 的 人 文关 怀 。民生新 闻 的核心价 值观 强调 “ 以民 为本 ” 为价 值 取 向 , 以
现, 了政府整体意识形态宣传导 得到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抓住机遇,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焦点和信赖的信息源,是当前媒体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出发,分析新媒体对其影响,探讨提升影响力的方法,思考新媒体技术在栏目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加强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

最后总结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策略,展望其发展前景,并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新媒体、影响力、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策略、发展前景、传统与创新。

1. 引言1.1 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在新媒体背景下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当前传媒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受众群体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办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了媒体人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审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分析新媒体对其影响,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栏目影响力,强调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性,以及重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等方面。

只有不断调整思路,创新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打造更具影响力和时效性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2. 正文2.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类别,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报道社会民生热点、反映人民生活、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角色。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传统的电视播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

全媒体视域民生类节目提升传播效果路径探讨——以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节目为例

全媒体视域民生类节目提升传播效果路径探讨——以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节目为例

20201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河南电视台开办的《小莉帮忙》节目是通过一群名为“小莉”的记者们,跟踪采访热线电话投诉的各类民生事件,在节目中播出调查采访过程,协调当事各方达成调解结果的民生类节目。

节目开办十多年来,随着“有困难找小莉”“小莉帮忙、一帮到底”口号的唱响,该节目已成为打响全国的品牌节目。

如今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小莉帮忙》节目与时俱进,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强化节目服务宗旨,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大力展示亲和形象,充分彰显民生类电视节目的魅力,实现了影响力和美誉度双丰收[1]。

一、《小莉帮忙》节目的成功经验分析(一)明确的节目主题定位受众需求是民生类节目立身之本。

《小莉帮忙》开办之初就把节目主题定位在帮群众解决问题上,把帮扶和求助作为节目主题内容,围绕受众的求助需求,展开新闻事件调查,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运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最大程度地解决求助者的问题。

十几年来,求助受众通过《小莉帮忙》节目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大到市政建设,小到瓜农进城卖瓜,《小莉帮忙》以明确的新闻态度和真诚为民服务的节目主题定位,打造了民生节目品牌,确立了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创新的节目表现形态创新是不变的主题,《小莉帮忙》突破以往民生节目的局限,把创新贯穿到节目的各个方面。

1.塑造“小莉”的群体形象节目最显著的品牌符号是“小莉”,是节目组打造的形象代言人。

这群“小莉”们尽管个体有差异,但屏幕上都展现出的热血心肠、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群体风格深深烙在了受众的脑海里,“热心小妹”就成为老百姓对她们的称谓。

2.选择合适的报道方式《小莉帮忙》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改变报道方式,在求证新闻事实真相阶段,报道注重新闻现场感调查性;在当事双方交涉阶段,报道注重协调感真实性;在解决问题阶段,报道会在事实明朗责任明晰情况下,注重运用法律、政策和社会道德规范,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推动问题解决。

3.贴近群众的语态表达和情绪控制《小莉帮忙》强调记者多用动词和口语表述事件,力避文言文和引用典故。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

2019年 第 10 期艺术与传媒— 157 —作者单位:余欢,广东广播电视台。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思考余 欢摘要:民生节目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百姓都习惯在生活当中收看民生节目,了解民生新闻。

对其进行创新,有利于全面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给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办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路径。

关键词: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创新思路网络时代,我国的传统电视领域已经与这种新的媒体发展方式,高速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获得了二次生命,在网络时代,百姓生活当中虽然充斥着很多的新媒体,但是,观看电视民生节目仍然是百姓的一种习惯之一,电视台要想在融合媒体时代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就要抓住民生节目的特色,为百姓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到新时代,融媒体的发展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谋求创新与发展,转变传统的思路与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节目,才能够符合观众的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民生节目。

但是,很多电视台在创办民生节目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民生节目主持人以及采编人员的工作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背景复杂,职业素养达不到统一的要求,这就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很多民生新闻,并没有真正的传播价值。

内容主要是百姓生活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百姓见怪不怪,不会对新闻内容提起重视。

(二)内容缺乏真实性很多新闻节目没有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片面重视民生新闻当中民众的话语权,导致片面采用了民众的只言片语。

甚至还有一些新闻,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误导了群众。

(三)缺乏新闻特色很多民生新闻的制作,都是从网络媒体当中截取一些花边新闻,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这种粗糙片面的制作方式,脱离了原本的本地新闻特色,导致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与网络其他新闻节目的区别不大,这影响了比较优势的形成。

浅谈地市电视台主动求变办活民生新闻路径

浅谈地市电视台主动求变办活民生新闻路径

JOURNALISM TIDE业界探讨【摘要】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

它以本地化、活泼生动、贴近百姓生活的特色为广大市民群众所喜爱。

梧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民生老友记》创办至今已有15载。

文章认为,《民生老友记》的变革,从开始的在地方“独步”天下,到现在的主动求变,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地方电视台办民生新闻的一个缩影。

文章通过对该节目一些得失的探讨,提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如何通过创新找出突围之路的对策。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动求变;融合发展浅谈地市电视台主动求变办活民生新闻路径□杨超杰(广西,梧州电视台)一、关注民生,电视民生新闻应运而生2003年6月9日,一档以关注百姓身边事、“有事你揾我”为呼号,以播出时间晚上8时30分为名,以粤语播报的《830新闻》,正式在梧州电视台播出。

开播以来,这档节目成为了梧州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促进了收视彩虹的出现,呈现出了坊间只要看见电视记者,都会以为是“830记者”的鼎盛时期。

这档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趣事、亟待解决的“烦心事”为主打的办节目理念,契合了当时的舆论生态和观众需求。

(一)围绕新的宣传思想应运而生2003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提出了“三贴近”的新闻宣传思想。

6月9日,梧州电视台正式推出了《830新闻》,当时栏目运作理念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满足了群众解决问题的诉求《830新闻》运作之始作为时政新闻的延伸,主要播发的新闻都是批评假恶丑,赞扬真善美,以及报道一些珍闻趣事,供人们消遣娱乐的社会新闻。

随着栏目定位“关注民生民情,服务市民百姓”的日益明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了解信息愿望的日益迫切,记者开始穿街走巷,走进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从2003年到2005年短短的两年,《830新闻》成为了市民群众信赖的好朋友,累计为群众解决或反映实际困难达600多件(次)。

《830新闻》也从站在“他者”的角度审视新闻事件的社会新闻,向站在百姓的角度、“与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民生新闻蜕变,百姓的家常里短、开心事、烦心事、不明事成为了电视屏幕的焦点和关注点。

新时代民生新闻报道的发展要点

新时代民生新闻报道的发展要点

《科技传播》2019·6(上)15科技新闻传播作者简介:李燕菊,编辑,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民生新闻报道的发展要点李燕菊摘 要 民生新闻作为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新闻传播的新生力量,因其在选题选材上贴近百姓生活、报道视角上平易近人、价值观上注重人为本,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难事、烦事,因此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的新宠。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新时代下,要从如何解决好当下民生新闻中的存在的同质化、套路化、庸俗化、狭窄化等问题着手,彰显民生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

关键词 民生新闻;新时代;发展要点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015-021 民生新闻溯源民生新闻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类区域性的晚报、都市报刊登的市井生活、社会新闻等,发轫于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兴起于2002年江苏电视台民生新闻专栏——《南京零距离》的开播。

自此之后,各地方电视台为了获取收视率和提高占有率,民生新闻专栏的开设数量开始一路狂飚,至今方兴未艾。

2 民生新闻的定义民生新闻源起于市民阶层对争取自身话语权的需求。

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民众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的意识渐渐觉醒,致使民生新闻类节目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同时广大市民也对民生新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民生新闻报道在当前社会具有巨大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意义。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内涵尚未明确。

从内容和受众的角度来看,对民生新闻概念的主流观点包括:新闻题材说、社会思潮说、新闻类别说、平民说、民众说等。

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民生新闻编辑工作的编辑,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更倾向于:民生新闻是把普通百姓身边的事做为传播内容,把普通百姓做为传播受众,给普通百姓带来嵌入式体验,完善畅通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来表达我国民主法治理念和深度人文关怀的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体裁。

全媒体时代如何拓展电视民生类栏目的广度和深度

全媒体时代如何拓展电视民生类栏目的广度和深度

全媒体时代如何拓展电视民生类栏目的广度和深度□范广娼【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民生类栏目,特别是地市级的电视民生类栏目受到了微博、微 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的影响,收视率有明显的下滑趋势。

电视民生类栏目必须不断拓展广度和深 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民生类栏目广度深度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曾经风声水 起的电视民生类栏目,遭遇了如内容雷同、题材相似,收 视率下滑等各种困境。

总体来看,现如今电视民生栏目 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大大减弱。

一、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民生节目的影响1.观众收视习惯发生巨大转变。

根据互联网世界排 名调查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网民人口最多的国 家,截至2017年1!月份,在全国约14亿人口中,网民7.7!亿人 网民的 7.53 人。

着网络的发展,的收视 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 于使用电脑和 来取的各种 ,种转变在人收看电视的时,很多家庭的开机率 下降。

根据最新的2017年全国卫视收视率调查显示,所有卫视的开机率都在不断下 降,19:30-21:24的 电视剧时 ,时间的卫视的开机率同下10%。

2017年视 现的三大是变、和探索,这率的下 在 。

体收视率的下滑,电视民生节目收视率下滑。

2.电视民生节目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

首先,以往电 视民生新 的 ,在。

是、、新 ,时随视 、新 、新 ,的,时 收各种 ,是电视 的。

,在时、新、收,新媒体 电视媒体。

次,电视民生新的广深到了巨大冲击。

新媒体时代也是自媒体时3.充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

在今天新旧媒体交织 的大环境下,电视目后期制作和编辑面对的挑战,是 任何一个时期 的,在收视率和 喜爱的力下,要我后期制作人找对方和路径,提升制作力。

同时我要看到,制作技术新曰新月异,后期制作技术在 新,后期制作是一个逐渐淘汰 的制作方法、引入新的制作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

就要求我电视目后期制作团队,要善于运 用新媒体技术的前瞻、预见作用,充分官方平台或 进行互动,及时了解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及引爆点,坚持个向展目的后期制作,并在编辑环借助新媒体将目内容与现实相联,通过插入时下热门图片、音频等,丰富后期制作效果,为电视题 材增光添彩。

民生新闻在手机直播模式下的发展探讨

民生新闻在手机直播模式下的发展探讨

融媒论道代幽能&第4卷第06期民生新闻在手机直播模式下的发展探讨柴可(洛阳广播电视台,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在2020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上,代表、委员、部长和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交流,从过去的“面对面”,到今年的“屏对屏”,“云采访”在两会历史上首次出现。

5G时代拓宽了电视新闻融合的维度,民生新闻可以采用手机直播模式,为受众呈现时效性、生动性、实事求是的民生新闻。

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内容优势,策划出更接地气的话题和报道。

关键词:手机直播;民生新闻;电视新闻;5G+直播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1)06-0028-02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录制、剪辑、播出的传统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有新闻日趋直播化的发展需求。

5G万物互联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愈发深入地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方面,为新闻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此,民生新闻应紧跟时代发展,巧妙地引入手机直播模式,以此来迎合广大受众的需求,进而培养一大批忠诚观众。

一、在民生新闻中运用移动直播的优势分析(-)报道及时、现场感强手机直播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听感受,使受众身临其境。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记者一拿起手机就可以现场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这相对于传统的电视转播而言反应会快得多。

例如,2019年3月21日下午3点左右发生在江苏省的“响水爆炸”事件,北京新闻立即派出了离现场最近的记者,四小时后,救援行动通过手机直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其中许多视频是其他媒体的新闻来源。

(二)内容亲民、题材广泛移动实时新闻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它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它也更加方便用户,而且题材来源广泛。

2016年初,腾讯新闻客户端发起的“一个女孩的车站”直播意外引爆网络。

据悉,在北海道一个偏僻的村庄里,一个女孩需要乘坐新干线上学。

铁路公司把亏损铁路的停运时间定在女孩高中毕业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路径
一、民生新闻:理念与态度的独立追求
民生新闻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它不单单指一种新闻的类型或者体裁,而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来呈现贴近民生的新闻内容的,在新闻的价值取向上坚持民本意识,并在新闻的话语权上采取传媒和民众共同持有的方式的新的新闻传播方式。

“以民为本”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但是新闻传播者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贯彻。

民生新闻以贴近实际生活的新闻事件作为载体,实质上却是贯穿着传播者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在新闻把关时,要特别注意通过新闻题材反映出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新闻节目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贴近民生”是民生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对“民生”关照态度的体现。

从民生新闻的内容上来说,大都是发生在人民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事件,反映人民的所见所闻,为人民解决问题。

从传播形式上来看,采用的是人们喜欢的,易于被接受的方式。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体现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

二、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困境
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贴近性的内容、平民化的表达、民生化的视角反映社会现状,成为了近年来中国电视界的一支生力军。

然而,在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民生新闻也不免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在传播效果、传播手段、传播内容等方面的缺陷逐步显现出来。

1.节目品质受传播内容世俗化的影响。

影响民生新闻节目品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报道的深度不够,对新闻事件的本质挖掘不够深入;在题材的覆盖面上又不够宽泛,不能包括足够的新闻类型。

有的电视台为了满足受众的某些需求,提高收视率,往往会选择一些“三俗”的内容加以报道,这样的行为虽然能为电视台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不但会降低电视台的格调和公信力,不利于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长此以往,这样的新闻节目会凭借其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对社会大众产生不好的引导,即使大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偏差,并由此做出一系列真实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并不是作用于媒体塑造的虚拟世界,而是作用于客观世界。

2.传播效果下降。

对于民生新闻节目来说,基本上是采取主持人“说新闻”的播报方式,这种方式固然能让受众产生亲切之感,但正是由于这种方式的成功使得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统一的范式,长期下来受众难免会觉得疲劳和厌倦。

另外,随着各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相继推出,竞争加剧,传播
同质化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多家媒体分享有限的新闻资源,内容接近、形式雷同难以避免,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3.新媒体的崛起对传播手段的影响。

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建立在现代发达的网络和数字技术之上,它们所具备的时效性和互动性都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曾有传播学家预言,传统媒体必然会被新兴媒体所取代,且不论这一预言是否会实现,但至少说明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力。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媒体,虽然也具备比如感染力强、现场感强等传播优势,但是在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并且还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双向性的新媒体前,就很难再有竞争优势了。

三、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升
1.内涵与形式的双重提升。

对于一切的新闻节目而言,内涵和形式都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要提升节目品质的最重要的立足点。

因此民生新闻节目想要获得发展提升,就一定要丰富节目内涵,扩大报道领域,加深探索深度;另外还要创新报道形式,彰显节目风格。

从内涵上来说,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同等关注“大民生”和“小民生”,注重服务性和引导性。

首先,对“民生”的概念要有一个明确的解读和认识,不能把民生仅定位在部分弱势群体上,社会主流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次,报道的领域方面,在传达好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应该更倾向于民间,即不但注重对官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更加注重实际的监督和服务。

从形式上来说,民生新闻要注重公共意识的参与。

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受到很多受众的欢迎,与它体现出来的话语权息息相关,它有别于传统新闻官方话语、官方视角的形式,从一般老百姓的角度发现新闻和报道新闻。

新闻的话语权从社会精英转向一般大众,体现出民生新闻节目的公共意识和大众价值取向,而且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采用较为简单的、口语化的形式,最终保障普通大众在大众传播媒体上的话语权。

2.技术与功能的多维互动。

首先,探索引进电视媒体新技术,争取提供多终端的可视手机电视、视频新闻网站和调频广播,构建一个多终端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实现多终端节目运营,使民生新闻栏目运营最大化,最终实现新闻编排组合式、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播报口语式、新闻采制直播式的流水线形式。

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利用新媒体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扩大自身的受众群和影响力。

四、品牌与品格的培养建设
当栏目进入品牌成熟期的建设过程中,受众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审美疲劳,此时,适时改版便显得尤为重要。


《零距离》的改版升级为代表,作为江苏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民生栏目之一,《零距离》的改版适当弱化了地域性。

在内容选取上,旨在成为大区域的信息集结和发散平台,内容输入和输出的网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电视媒体中的内容可以来自新媒体,同时电视媒体制作的内容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返回到新媒体中去。

《零距离》的改版体现了宣传、市场和社会的要求。

因为信息社会的特点,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再因区域限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现阶段民生新闻的转型,应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激发公众参与社会讨论、推动议程设置、培养公民意识为目标,实现目标受众从“市民”到“公民”的提升,而不应把自身的主要使命界定为以议程建构直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民生新闻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和谐、活跃的社会公共领域,汇聚民意,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