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实习报告测绘083

指导老师:宋磊范玉红

李涛080712320

2010/10/1

目录

一.任务概述及测区概况 (2)

二.实习准备工作 (2)

三.控制测量…………………………………………………3-7 四.内业数据处理……………………………………………8-16 五.碎部测量…………………………………………………16-17- 六.数据编绘成图……………………………………………17-18 七.实习日志…………………………………………………18-21

一任务概述及测区概况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3.掌握CASS6.0 7.0 软件的使用。

4.数字地形图的数据采集、编辑、整饰及分幅的基本技能。

二.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期间里,完成测区内的控制测量和测区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三.测区概况

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东临景观湖(园博园)、西临济菏高速公路、南北毗邻群山,占地约2340亩。校区现已建成综合教学楼,土木教学实验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一、二、三、四号),食堂,大学生文体馆,大学生体育场,及基本教学和生活配套设施。学校图书馆基本完工,并将在明年5月份交付使用。校园在本次测量实习中,本组测量区域是:校园河以南,到围墙包裹区域。

二实习准备工作

一.实习组织

此次实习本组成员共九人:朱强,郭坤宇,李涛,曹传龙,李志银,高杰,康太福,王娜娜,李兵。

二.仪器设备及应用软件

仪器设备:全站仪(6秒)1台,棱镜觇牌1套,脚架2个,棱镜杆及棱镜各1个。

S2水准仪一台,红黑双面区格式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对。钢卷尺一个。

应用软件:平差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

成图软件:CASS7.0成图软件

三..技术要求

实习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的技术要求进行。

四.一般规定

①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m。

②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

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4mm。

③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三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我们首先进行的是高程控制测量,最后进行的是平面控制测量。

进行控制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野外踏勘选点

在测区内选择两个已知坐标的高程控制点作为导线控制点,依据城市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选取9个待测控制点与其形成闭合导线。并按要求进行编号(如1号点标记为K3301)。

一.高程控制测量

我们进行的高程控制测量是四等水准测量。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仪器的检验与校正。在使用水准仪时,为了确保精度,水准仪应该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一是水准管的水准轴应与望远镜的视准轴平行,二是望远镜的视准轴不因调焦而变动位置。水准仪应满足的次要条件是:一是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与水准仪的旋转平行;二是十字丝的横丝应当垂直于仪器的旋转轴。有了这些需要满足的条件,我们就需要对一些误差进行检校。

水准仪的检校包括水准气泡是否水平、十字丝是否倾斜、i角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等,主要是i角的检验。i角误差是由于望远镜视准轴与水准管的水准轴不平行造成的。它的存在要求在测量中要尽量保持前后视距一样,以抵消i角误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避免i角误差,所以我们要对它进行检校,使其在允许范围内。

i角检验报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角的检验

检验图略

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的中间水准仪安置在B点附近

a1=1831

b1=1468

h AB=a1-b1=1831-1468=0.363m

a2=1905

b2=1539

h′AB=a2-b2=1905-1539=0.366m

D A=2235-1576=65.9m

D B=1578-1499=7.9m

i=(h′AB-h AB)/(D A-D B)ρ=(0.363-0.366)/(65.9-7.9)×206265=11″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每千米高

差全中误

差(mm)

路线

长度

(Km)

水准

仪的

型号

水准

观测次数

往返侧较、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与已知点

联测

与已知点

联测

平地(mm)

山地

(mm)

二等 2 ––DS1 因瓦往返各一

往返各一

4√L ––

三等 6 ≦50 DS1 因瓦往返各一

往返各一

12√L 4√n DS3 双面

四等10 ≦16 DS3 双面往返各一

往一次20√L 6√n

五等15 ––DS3 单面往返各一

往一次30√L ––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表2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水准

仪的

型号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

较差

(m)

前后视累

积差(m)

视线离

地面最

低高度

(m)

基本分划、辅

助分划或黑

面、红面读数

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

分划或黑面、红

面所测高差较

差(mm)

二等DS1 50 1 3 0.5 0.5 0.7

三等DS1 100

3 6 0.3

1.0 1.5 DS3 75

2.0

3.0

四等DS3 100 5 10 0.2 3.0 5.0 首先,我们对二级导线点的高程进行了四等水准测量。施测程序如下:

将水准尺立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作为后视,水准仪置于施测路线附近合适位置,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至后视大致相等的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为前视。观测员将仪器用圆水准器粗平后瞄准后视尺,用微倾螺旋将水准气泡居中,分别用上、下、中丝读后视读数至毫米。调转望远镜瞄准前视红黑双面尺,再次将水准气泡居中,分别用上、下、中丝读前视读数至毫米。旋转红黑双面尺至黑面,用中丝读前视读数至毫米。调转望远镜瞄准后视,再次将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后视尺红面读数至毫米。记录员根据观测员的读数在手簿中记录相关数字,并立即计算高差。此为第一测站的全部工作。第一测站结束后,记录员通知标尺员向前移,并将仪器迁至第二测站,以第一测站的前视点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