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肌肉3D解剖

合集下载

【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附运动解剖学视频)

【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附运动解剖学视频)

【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附运动解剖学视频)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完整版)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完整版)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2009-04-08 21:28:17)转载标签:分类:考试辅导人体肌肉名称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完整版)全身肌肉图解汇总

(完整版)全身肌肉图解汇总

1.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背肌浅群:斜方肌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并为斜方形。

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

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

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的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胸大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

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协助吸气。

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小肌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前锯肌起于1~8肋,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腹直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

腹内斜肌肌束呈扇形展开,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

腹横肌起自下位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肌束向前延续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终于白线。

臂肌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面浅层,呈梭形,起端有长、短两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并成一个肌腹下行,止于桡骨粗隆。

主要是屈肘关节、肩关节。

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肱二头肌能使其旋后。

喙肱肌在肱二头肌的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侧中部。

其作用为屈肩关节。

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其作用为屈肘关节。

肩肌、臂肌后面:肩肌配布在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

人体肌肉解剖图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彩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局部记载)上肢肌---肩肌--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

包括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三角肌三角肌(deltoid)◆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

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冈上肌冈上肌(supraspinatus)◆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冈下肌(infraspinatus)◆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小圆肌(teres minor)◆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大圆肌(teres major)◆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肌肉解剖图(2020年10月整理).pdf

肌肉解剖图(2020年10月整理).pdf

肌肉起止点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8.前锯肌 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 12.三角肌(后部)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上图说明:6.肱桡肌 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上图说明:1.髂腰肌 2.臀中肌 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 7.股薄肌 8.长收肌 9.股直肌10.股四头肌上图说明:2.臀中肌 3.臀大肌 7.股薄肌11.股二头肌 12.半腱肌 13.半膜肌 14.腓肠肌上图说明: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上图说明:1.腓肠肌 2.比目鱼肌 3.胫骨后肌 4.趾长屈肌 7.跟腱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完整版)全身肌肉图解汇总

(完整版)全身肌肉图解汇总

1.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 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2.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 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 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 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 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肌肉系统3D解剖学

肌肉系统3D解剖学

肌肉系统3D解剖学展开全文(本文图片与注解摘自3D解剖软件)(操作面板)成年男女二套,均包括如下12个人体系统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ystem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皮肤系统 Integumentary system骨骼系统 Skeletal system骨连接/韧带系统 Connective tissues肌肉系统 Muscular system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

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眼轮匝肌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至眼眶。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

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

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

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

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

医学3D人体解剖图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医学3D人体解剖图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医学3D人体解剖图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1/9
人体分五大部分,即头、胸、骨盆、上肢(包括上臂、小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脚)。

头部、胸部、骨盆部是人体中三个主要的体块,它们本身是不能活动的,把这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是颈椎和腰椎。

2/9
头部:指人体脖子(颈椎)以上的所有器官。

3/9
胸部:胸部的上界为颈部下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
4/9
上肢:包括肩、臂、肘、前臂和手。

与下肢相比,骨骼轻巧,关节囊薄而松弛,侧副韧带少,肌肉多,肌形较小而细长,故运动灵活。

5/9
下肢: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

包括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

6/9
肋骨:用来保护肺、心脏、肝脏等器官的骨骼。

是整个胸腔的构架。

7/9
肾脏: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8/9
颈部脊椎:颈部脊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9/9
神经元:又称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精美3D骨骼肌解剖图谱

精美3D骨骼肌解剖图谱

精美3D骨骼肌解剖图谱
一、颈椎后仰肌群
2、颈椎前屈肌群
3、颈椎侧屈肌群
4、颈椎左右旋转肌群
5、肩前屈肌群
6、肩后伸肌群
7、肩外展肌群
8肩内收肌群
9、肩外旋肌群
10、肩内旋肌群
11、肩胛骨上提肌
12、肩胛骨下降肌群
13、肩胛骨前伸肌群
14、肩胛骨后收肌群
15、屈肘肌群
16、伸肘肌群
17、前臂旋前肌群
18、前臂旋后肌群
19、屈腕肌群
20、伸腕肌群
21、腕尺偏肌群(左)
22、腕尺偏肌群(右)
23、屈四指肌群
24、伸四指肌群
25、拇指运动肌群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