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瓷山水画的精神
浅谈陶瓷釉上山水画的创作
瓷 釉 上 山水 画 。 我 们不得不说釉上彩 。 单 从 字 面 上来 理 解 , 釉
上 彩 是 指 用 各 种 彩料 在 已经 烧 成 的瓷 器 釉 面 上 作 画 .这 种 已 经 烧 成 了的 瓷器 可 以是 白釉 瓷 、单 色 釉 瓷 。也 可 以是 多 色 彩
木 来 比 照 自己 .这 也 使 得 山 水 画 在 创 立 之 初 就 是 以表 达 画
摘 要 任 何 艺 术 的 创 作 都 是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的 象 征 和 代 表 . 陶 瓷 釉 上 山水 画作 为 国画 艺 术 与 陶 瓷 艺
术 的结合 . 其 本 身 的 出现 和 成 熟便 是 现 代 艺术 家 对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和 敬 仰 的最 直 接 表 达 方 式 本 着 对 陶 瓷 文化 的 敬 仰 与喜 爱 , 此 文 以个 人 多年 的创 作 实 际 出 发 . 以 自身 的创 作 经 验 为 例 , 主 要 论 述
而成 , 这 些 釉 上 彩 通 常 是 指 彩绘 瓷 、 彩饰瓷、 青花加彩瓷 、 五 彩 瓷、 粉彩瓷 、 白底 描 金 瓷 及 珐 郄 彩 等 。 釉上彩绘瓷 历史久远 。 在北齐武平六 年( 公元 5 7 5年 ) 范 粹 墓 就 曾 出 土相 当精 美 的 白彩 绿 彩 器 .在 许 多 晋 青 器 上 也 能
画 家 们 观 照 自然 、 阐 释世 界 和承 载其 观念 意义 的 一 种 重 要 方 式 。 中国 山 水 画 在 传统 上 按 画法 风 格 分 为 青 绿 山水 、水 墨 山
美 感的彩器仍要数 清代康熙 、 雍正、 乾隆的五彩及粉彩器 了 .
正是 这 一 时期 的釉 上 五 彩 及 粉 彩 为 陶 瓷釉 上 山 水 画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使 得 釉上 山水 画真 正 地 能 与 陶瓷 相 结 合 . 发展 成 为
浅谈传统山水技法在陶瓷上的发展和应用
画 ,它 搏 采 了纸 本 中 国画 之 长 ,融 汇 贯通 ,具 有独 特 技 法和
特 殊 的艺 术效 果 。
行调 配 ,调 出我 们所需 要的画 面色彩 ,继而 完成画面 。
创 作釉 下 青 花 的画 面 多用 线条 ,而且 浓 淡 相等 ,由于 只 有一 当 代 陶 瓷 山水 艺 术 家技 法 多 为釉 下 青花 山水 和粉 彩 山 水 ,工
笔 法 大 都 勾 线 描 绘 ,色 彩 以 浓 淡 的 层 次 表 现 。 写 意 法 气 势 洒
种 颜 色 ,故 不易 表现 深 远 的景 色 。青 花 画树 亦 多画 春 夏秋 冬 长 叶 的形 态 ,用 枯枝 叶落 容易 使 画面 单 调平 淡 ,且 难 表现 。
脱 ,画 面颇 有生 气 。
【 参考 文献 】
4 、结语
现代 山水 具有 自身 的鲜 明 的个 性特 征 ,它开 拓 了陶 瓷艺 术 新
[] 德镇 陶瓷艺 术精 品鉴 赏一青花 釉里 红, 1景 斗彩. 海 :上 海书画 出版 上
社, 0 2 2 0
『] 2 张学文 . 德镇 陶瓷综 合装饰 艺术 发展综 述 上海 :上海书 画 出版社 景
由 于 ld 7的技 术 成 熟 科 技 含 量 高 ,所 以 它 具有 节 能 、寿 命 e'  ̄
变 。审 视高 等 艺 术院 校 的教 育途 径 、手段 ,主要 通 过 学生 动 手能 力 的训 练 ,提升 学生 的 创 造手 段 ,提 高 认知 、观 察 、表 现 事物 的 能 力 ,以及 审 美 能力 、掌握 事物 的协 调能 力 ,具 备 扎 实 的专 业 基础 。引导 学 生打 破 传统 树 立一 个 全新 的观 念 , 加 强 和提 高 用理 性 和科 学 的态 度 分析 问题 的能 力 ,学 会 多 方 位 的 思考 ,将 当代 艺 术的 观念 融 入 陶艺 创 作之 中 ,深 入 分 析
画心之境——浅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意境观”
错 落 狂 舞 的 藤 条 , 离 纷 杂 的 枝 带 给 我 们 的 感 受 , 说 明 真 切 的 繁 华 褪 尽 后 生 命 所 沉 淀 下 来 的 力 量 可 以超 批 叶 , 漓 酣 畅 的 笔 墨 所 承 载 的 竟 是 画 越 时 间而 存 在 , 无 穷 大 的 。 淋 是 家 海 啸 般 激 越 的 情 感 和 幽 谷 深 涧 般 诸 葛 亮 言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 ” 渊 明 有 诗 云 : 采 “ 非 陶 “ 语 》 :智 者 乐 水 , 日 “ 冷 寂 悲 凉 的 心 境 , 而 代 之 的 是 落 拓 菊 东 篱 下 , 然 见南 山 。 空 灵 淡 泊 的 心 境 可 见 一 斑 。 取 悠 ”
晚 风 。 笔 底 明珠 无 处 卖 , 抛 闲 掷 野 闲 纵 观 绘 画 历 史 长 河 , 最 动 人 最 为 人 所 称 道 的 不 朽 画 作 , 不 是 画 那 无
藤 中 。”
家 最 真 切 的 心 情 写 照 。虽 然 画 家 当 时 作 画 的心 境 我 们 无 从 考 证 , 是 画 面 但
不 羁 与 狂 傲 不 驯 。 这 何 尝 不 是 画 家 仁 者 乐 山 。 ’塞句 话 将 自 然 与 人 类 的 癖 好 紧 密 的 联 系 在 一 起 , 明 智 者 从 但 , i 表
历 经 世 事 后 最 真 实 的 心 境 写 照 。 种 水 的 形 象 中 看 到 了 和 自己 品 质 相 通 的 特 点 — — 动 ,而 仁 者 则 从 山 的 形 象 这 自然 天 成 的 表 达 方 式 , 正 是 他 最 感 中 看 到 了和 自 己品 质 相 通 的特 点— — 静 。巍 然 耸 立 的 群 山 , 亘 古 不 变 的 也 以 人 的 画 境 所 在 。 代 绘 画 大 师 齐 白石 姿 态 审 视 着 描 绘 着 她 的 画 者 。凝 而 为 山 , 而 为 川 , 水 与 人 的 气 息 相 通 , 近 融 I山 说 自 恨不 生 三 百 年 前 ’ 青 藤 磨 但 因 描 绘 者 气 质 心 态 的 不 同 ,呈 现 在 我 们 眼 前 的 山水 作 品就 显 现 出 千 姿 ' 为“ 华 经 》 有 句 话 说 :樵 者 劳 , 者 优 , 能 者 无 所 求 。 ” 者 不 是 无 上 “ 智 无 画 墨 理纸 ” 。现 代 画 家 潘 天 寿 在 论 及 徐 百 态 。 渭 时 有 诗 云 : 情 怪 诡 朴 而 古 , 气 风 元
浅论陶瓷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与创作____
28浅论陶瓷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与创作陆 娜(湖北经济学院艺术系)陶瓷山水画是颇具观赏性的一种画种,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具有装饰性。
陶瓷山水画包括釉下山水、釉上山水、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斗彩、综合装饰山水画等种类。
它以釉下青花钴料或釉上新彩、粉彩颜料为主,以水或油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显示而不是掩盖陶瓷的材质美。
陶瓷山水画艺术,它博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也是先辈陶瓷工艺工作者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
一、中国山水画来源中国山水画从隋朝就开始出现。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化,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化,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态浓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从古代起,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
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或叫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的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陶瓷山水题材为例
陶 瓷 研 究 Ceramic Studies
Vol.36 No.143 J来自ne .2021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陶瓷山水题材为例
彭建春 (春晖斋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当代的陶瓷艺术发展迅速,其有着其丰富的表现力,各种新型材料的发明创烧,都给当代陶瓷工艺提供了更 多可能。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深受广大艺术家的青睐。其中陶瓷山水题材是一个非常博大的题材, 本文尝试研究山水题材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运用,以便给陶瓷山水绘画领域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陶瓷;艺术;山水;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1) 06—112—(03)
114
图 3《溪山雅士图》
在陶瓷的创作领域也还有巨大的潜能等待优秀的艺术 家开发,这也给今后的陶瓷山水画创作者提供了更为 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文化舞台。
参考文献
[1] 艺术、自然、人生 :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表现论 [J]. 王玲娟 . 青海社会科学 . 2008(04) [2]《山水诗意图》[J]. 王佛生 . 美术 . 2018(07) [3] 山水诗意图 [J]. 曹新刚 . 荣宝斋 . 2015(05) [4] 山水诗书古联 [J]. 洪厚甜 . 现代艺术 . 2016(12) [5] 六朝庄园经济与山水诗画创作 [J]. 董智 . 艺术教育 . 2013(02) [6] 中国山水诗画的意境与审美观 [J]. 李伟力 . 新闻爱 好者 . 2009(10) [7]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比较研究 [J]. 王晓丹 . 佳木斯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03) [8] 山水诗和山水画 [J]. 项伟君 . 书画艺术 . 2001(06) [9] 山水美学与山水诗 [J]. 朱德发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04) [10] 读 山 水 诗 和 山 水 画 [J]. 余 冠 英 . 文 史 知 识 . 1989(08)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真朴与审美
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真朴与审美摘要: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多种思想文化的干扰,道家的自然、真朴、淡泊等思想对于山水画体系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影响最为突出。
真朴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了中国山水画“自然”这一评价标准,成为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理想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真朴自然审美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它是在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其思想基础是道家哲学,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再到石涛的“归于自然”,道家的“返朴归真”观念始终贯穿于其中,成为绘画创作与审美的精神源泉,也可以说,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法则。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为东方独特的一种绘画语言和形式。
传统山水画艺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怀、意志和气韵,非常注重意蕴、境界和精神情怀的表达,把主体意识、情感与客观世界、生息万物自然的内在精神有机地融会交合,以形成具有东方及传统美学精神风貌的艺术。
长期以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了历代墨客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指南,画者的思想情感、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自然,在艺术创作表现中融为一体。
不可否认,自宋代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儒、道、禅三家合流的趋势,顺应自然的理想,无为、真朴、柔弱等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多方面均有渗透。
如元代的倪云林曾说:“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
”这恰好可以用来概括宋代以来中国美学发展的大致的情况。
无独有偶,在中国美术理论与批评理论中,儒、道、禅精神,有时也是结合在一起的。
唐代苑咸评价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事实上王维诗画中确有禅的空寂境界,隐居之时,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虽然郭熙认为山水画的本质是“丘园养素”,这主要用道家精神加以阐释,但同时他所受儒家中绘画“有益”于世的观点影响也很深刻……。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对于山水画的取材和主题,已不滞于对物象的描摹,关键在于要剪取自然山水中的精华,而决非象图经一样罗列山水村镇。
略论青花山水瓷画的情感表达
略论青花山水瓷画的情感表达青花是景德镇传统装饰方法之一,位于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早在唐宋之际,青花瓷器就已经脱颖而出,但留传下来的极少。
元代中期,青花瓷器日趋成熟,到明清两代,青花瓷器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明代盛况一时,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繁荣时期,并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成为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流,一直沿袭至今久盛不衰。
青花瓷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有别于其它画种。
纵观我国青花瓷器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青花瓷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首先、从形式上看,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斗彩、影青青花、青花玲珑、青花半刀泥、青花综合装饰等。
每一种形式的产生,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和适应性。
其次、从色泽上看,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风貌。
宣德青花的深蓝色,凝重艳丽;成化、正德青花的淡蓝色,清雅秀丽;嘉庆、万历青花的浓蓝色,浑厚浓艳;康熙青花的鲜蓝色,漂翠鲜明,艳而不俗。
官窑青花,讲究用料,呈色多变,不计成本,常常是兰多白少;民窑青花大量生产,计较工本,用料一般,发色清淡,常常是白多蓝少。
第三、从技法上看,青花装饰由“一笔点划”到“青花分水”,由“先钩线,再分水”到“先分水,再钩线”直到料分五色,从来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节省了青料,又增添了青花分色的效果,使青花瓷画更富有水墨画韵味。
第四、在性质上,有官窑青花,有民间青花。
既有具象工笔,又有抽象写意。
官窑风格工整细腻,重在工笔画法;民窑笔调则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多用写意。
无论官窑民窑,在风格表现上,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性。
青花瓷画除上述特点之外,不同时期的青花艺术总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各自的变化,产生出新的表现形式。
突出表现是,元代青花瓷画茂密,装饰纹样复杂,层次较多,但主题突出,繁而不乱。
明代青花工整细腻,豪放优美,繁褥清丽,具有异国情调和道教色彩。
晚明清初期则率意洒脱,构图形式多写意,题材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论陶瓷釉上泼彩山水之绘画艺术
论陶瓷釉上泼彩山水之绘画艺术作者:翟彬绪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期摘要:陶瓷釉上泼彩山水是先将陶瓷特种油料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充成为完整的作品。
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瓷后的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
但泼彩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并不是盲目地在瓷器上乱泼一气。
而是作者必须对画面的艺术形象有所构思,什么部位泼什么色彩,怎样泼,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以后整理成什么形象,心中都要有所准备。
关健词:陶瓷釉;山水;绘画艺术引言在当代,釉上彩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新彩了。
新彩由于颜料最开始来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称作为“洋彩”,从欧洲进口的这种色料因为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窑中的高温气氛下,会产生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反应,出产瓷器颜色与使用的颜料颜色基本一样,因此大受追捧。
最早这种颜料从光绪时期传入我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新彩瓷”。
也是由于这种画法的兴起,使得“瓷上肖像画”进入大众视线。
陶瓷釉上泼彩山水表现技法在瓷画艺术中,无论是展现工艺与技巧,还是笔墨于瓷艺上的表达都是将作者的思维和追求融入作品中。
既继承了传统的构图与物像的表达,又发展了新的泼彩技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具有原创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艺术性和收藏性。
充分体现了绘画的阳刚之美、含蓄之美、意象之美、抽象之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题材。
陶瓷釉上泼彩山水画洒脱自然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小溪小景,茅舍柳堤或是大山大河,风雨晴雪。
把大自然带给人们各种美的享受体现出来,包括令人激动或宁静,感觉空灵或振奋等等的绘画语言,很多艺术工作者包括笔者在内都认为泼墨泼彩山水画言简意赅,气韵生动,通古而不泥于古人,师自然而高于造化之上更能较好地表现山水的自然之美。
谈陶瓷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和创新
2 对 某 些 造 假 事 件 , 法 律 介 入 , 造 假 者 被 追 究 刑 事 、 或 民 事 责 任 ; 但 更 多 情 况 下 ,则 是 “民 不 告 官 不 究 ” ,造
假 贩 假 者 安 然 获 利 、逍 遥 法 外 。 3、 真 假 难 辨 。 即 使 资 深 专 家 , 不 同 的 人 对 同 一 幅 作 品也 可 能 做 出截 然 不 同 的 鉴 定 结 果 。 4、 历 代 公 认 的 “假 货 ”一 一 “赝 品 ” , 竟 然 能 成 为 价 值 连 城 的 “珍 品 ” , 甚 至 被 视 为 “文 物 ” 、 “国 宝 ” 。
在 , 有 作 者 的 精 神 及 情 感 所 在 , 画 心 一 体 , 这 也 是 山 水 画 能
够打动 人的原 因。
在 国运 昌 盛 , 民族 审 美 日 益 提 高 的 今 天 , 在 掌 握 传 统 基 本 技 法 的 基 础 上 , 适 当 吸 收 外 来 先 进 文 化 因 素 、 观 察 自然 、 领 悟 山水 、 捕 捉 绘 画 灵 感 , 把 握 时 代 特 征 , 给 陶 瓷 山 水 画 注 入 新 的 生 机 和 内 涵 , 新 的 生 命 , 新 的 意 境 、 情 趣 、 语 汇 和 结 构 , 新 的 技 法 与 形 式 。 使 当 代 陶 瓷 山水 画 能 够 有 力 的 表 达 对 新 时 代 、 新 生 活 的 歌 颂 与 热 爱 , 说 到 底 也 即 是 创 新 、 创 新 再
意 ” ,作 品 就 失 去 了 灵 魂 。 正 如 当 代 山 水 画 家 李 可 染 先 生 所
说 “画 山 水 最 重 要 的 问 题 是 意 境 , 意 境 是 山 水 画 的 灵 魂 ” 。
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
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中国艺术现代的历史潮流中,在多元立体交叉的文化语境中,为了研究和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事业,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创新,具有实质性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我国美术大家庭里耀眼的重要成员——陶瓷艺术,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中,艺人们创作出了无数的民族瑰宝。
享誉全球的瓷都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己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历经千年,笔者认为:当下正是我国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春天。
中国陶瓷艺术应该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创造的艺术语言,我国陶瓷艺术应该或者必须进入一个以创作为主的新层面,只有这样中国陶瓷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的制高点。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历史是不能割断的,现代诗传统的延续和超越。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以历史为鉴发展的,对于今天的把握,是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昨天基础之上的。
没有传统的根,就不可能创作出我国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
因此对于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考量要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
一、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以浅绛彩对后世陶瓷影响为例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绘画,至元代产生浅绛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的一种国画山水画法,擅长此画法的有黄公望,王蒙两人。
他以水墨钩皴为主,施以淡锗,花清渲染着色,又被成为淡彩。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景德镇粉彩瓷艺术日益衰弱之际,一种与粉彩瓷绘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浅绛彩悄然兴起。
究竟浅绛彩出现于何时何人,目前尚无确考,但瓷器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其开山鼻祖是程门。
此前历史上陶瓷绘画很长时间一直是画师或画工的作品。
其沿用的一直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粉本,特别是后期,从题材到绘画风格都拘泥于古,少有创新。
釉上山水瓷画
釉上山水瓷画作者:***来源:《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4期中国人游山水,很少是以“征服”了某座高山而引以为傲。
我们欣赏的是它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是“寻幽探胜”,带有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欣赏之情。
我们欣赏山,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我们的态度是谦和的,是爱与诚服的。
我们对水的态度也和西方人相距甚远。
中国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到庄子的秋水篇,借河泊与海来比喻见识的大小等等。
我们对待山水生灵的这份尊重,任何时候也不会演变成杀戮或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山水画的作者大多是玩墨的文人,所以不需要去强调体力与勇气。
可是在细读中国武侠小说后就会发现,小说中更不乏山中高人隐士、武林大侠。
他们是武人中的智者,多隐居山林,其生活情调典雅悠闲,绝少像西方人那样到处展现肌肉和力量。
在中国武人心中,大自然是宗师,是需要得到尊重的,而不是要征服的对象。
人类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人类真正的最终的成功,是与大自然合作并善用大自然。
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亦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我们能从很多的方面来看到这个道理,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古至今,有多少动人的山水画作品,件件都给我们展示着自然山水不一样的美。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山水画作品,不过大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得以独立成科。
南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篇山水画论可以说是传统中国山水画最早的创作宗纲,这无疑对当时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山水在两宋进人黄金时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宋人对自然、社会的崭新认识在起作用。
宋人强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常理”。
浅谈江南山水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形式
浅谈江南山水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形式*詹彬(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山水题材自古以来备受各路画家青睐,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常以艺术家们对大自然中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主观加工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视野㊂山水画历史悠久,从隋唐时期开始发展,表现形式也发展得越来越丰富,包括工笔写意水墨青绿等不同的表现形式㊂而从清末民初开始,珠山八友等艺术家以山水的题材引入陶瓷上,主要以王步㊁汪野亭为代表㊂山水画卷在陶瓷绘画艺术上徐徐展开㊂笔者以江南山水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特征为例,对陶瓷绘画中山水不同的表现形式展开简述㊂关键词江南山水陶瓷艺术创作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3-0043-03O n t h eE x p r e s s i v eF o r m s o f J i a n g n a n M o u n t a i n s a n dR i v e r s i nC e r a m i cP a i n t i n gZ h a nB i n(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L a n d s c a p e t h e m e sh a v eb e e n f a v o r e db y v a r i o u s p a i n t e r s s i n c e a n c i e n t t i m e s.A s t h em o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f o r m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s a r e o f t e n p r e s e n t e d i n p e o p l e's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r o u g h a r t i s t s'm e t i c u l o u s o b-s e r v a t i o n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t h i n g s i nn a t u r e.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h a s a l o n g h i s t o r y a n dh a s b e e nd e v e l o p i n g s i n c e t h eS u i a n dT a n g d y n a s t i e s,w 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d i v e r s e f o r m s o f e x p r e s s i o n,i n c l u d i n g m e t i c u l o u s f r e e h a n db r u s h w o r k,i n k, a n d g r e e n.S i n c e t h e 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a n d t h e e a r l y R e p u b l i c o fC h i n a,a r t i s t s s u c ha s t h eE i g h t F r i e n d s o f Z h u s h a nh a v e i n t r o d u c e d l a n d s c a p e t h e m e s i n t oc e r a m i c s,m a i n l y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W a n gB ua n d W a n g Y e t i n g.T h e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s c r o l l s l o w l y u n f o l d s i n t h e a r t o f c e r a m i c p a i n t i n g.T h i s a r t i c l e t a k e s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a n d 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J i a n g n a nm o u n t a i n s a n d r i v e r s a s a n e x a m p l e t o b r i e f l y d e s c r i b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 s o f e x p r e s s i o n o fm o u n t a i n s a n d r i v e r s i n c e r a m i c p a i n t i n g.K e y w o r d s:J i a n g n a n M o u n t a i n s a n dR i v e r s;C e r a m i c s;A r t i s t i c c r e a t i o n在陶瓷绘画艺术中,根据陶瓷的绘画形式可以把瓷器制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青花㊁古彩㊁粉彩㊁新彩㊁颜色釉㊂相比绚烂夺目的粉彩㊁红绿分明的古彩㊁鲜艳明快的新彩㊁五彩缤纷的颜色釉,青花以其白底蓝花为主色调,在瓷板上的浓淡干湿变化和中国水墨画中墨色在纸上的变化一样,青花细腻的颜色尤为适合描绘江南的山水景色,因而青花常常被艺术家们用来创作山水画㊂1江南山水特点江南风景秀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诗人和画家留下了为其创作的壮丽作品㊂这也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较为低平,气候温润潮湿,加上其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与繁荣,造就了江南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㊂江南又被称为水乡,因为其水资源丰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江南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一个定义,也代表了一个文化符号㊂江南的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在美术创作的发展上也是如此㊂笔者曾在江南水乡旅居半载,在苏杭丰饶莹润的物质和厚重文化的滋养下,看着历尽几百年沧桑的雨榭楼台,划过半个镇子的乌篷船,迷蒙烟雨中的秦淮河,吃着橘红糕和鸡头米,笔者明白了为什么江南总是激发着艺术家们创作的无限欲望㊂江南的地貌形态以平原盆地丘陵等广泛分布,其中水网阡陌纵横水资源丰富,分布的植被形式和北方的不同,树木颜色种类众多,这也造成了南方秀丽鲜艳的山体,而与北方高耸冷峻的山体更为不同的是,南方山型平和圆缓㊁绵延不断,因而文人画家描绘江南的画卷多为草长莺飞㊁天真烂漫的内容,江南的建筑被划分㊃34㊃(陶瓷研究)2024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詹彬(2000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绘画创作㊂为包合式㊁外敞式的布局,包合式的建筑又被划分为三合院,外敞式的则多被置于河边,亭㊁台㊁楼㊁榭等建筑居多㊂因江南多雨㊁气候潮湿,因而用于房屋建构的榫卯㊁斗拱等主要配件的结构多为木制,在此生活的人们也深受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温柔细腻的个人特质㊂2江南山水画特点江南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湿润,降雨丰沛,因而给人烟雨瞳朦㊁缱绻氤氲的印象㊂在创作江南山水画时,画家大多通过濡湿水墨深浅晕染的形式去表现山水平夷远阔的空间感㊂造成艺术家们创作出飘渺隐约的江南山水的原因是江南朦胧的景色,而从本体中看,则是因为艺术家们更注重主观的审美意趣表达㊁洒脱提炼的创作形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主观加工提炼结合出的山水画卷是文人画家们内心对江南诗意山水最真我的表达㊂从宋代至元代以来,不计其数的中国山水画家将眼光投射于江南水景之上,他们的画卷中构建出盈满如诗如画的曼妙江南㊂无论是质本高洁写逸气的倪瓒,抑或是江海寄余生的吴镇,他们将诗画结合做到了极致,在心中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㊁属于江南的绮丽幻梦水乡风光㊂南唐画家董源笔力沉雄,所绘的江南风景多为平远幽深的疏林远树,皴法为麻皮状,后人称为披麻皴 ,黄公望称: 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㊂ 米芾评价其 平淡天真,唐无此品㊂图1‘潇湘奇观图“南宋米友仁江南秀美的风景一直深受文人画家的钟爱,艺术家们从未停止对江南山水创作的脚步,南宋画家米友仁紧跟董巨二人的步伐,以落茄点创造了 米点山水 ,他在继承了其父米芾的同时,更吸收了王维和董源画法创造的 米点皴 ,又加以 拖泥带水皴 ,奠定了 米氏云山 在山水画的地位,所描绘的雨后迷蒙的烟雨江南变幻之空灵,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米氏云山㊂在其众多流传的作品中,‘潇湘奇观图“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此作是典型米氏长卷式作品㊂淡墨略带远山,在重重的云雾中透出暮霭的轮廓,极具动感美感(见图1)㊂文人画家笔下的江南山水展现出平淡天真㊁水光潋滟的样貌,表达古代江南文人对安详静和㊁淡泊致远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和向往㊂江南秀美的山水景色不仅在纸绢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陶瓷上书写了新的篇章㊂3江南风景瓷画时代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的山水画不仅在笔墨技法上不断变化,而且在刻画新时代江南面貌画卷上更是从未停止过探索㊂艺术家们跟随着时代的变迁,以新的表现形式技巧展现江南山水的空间印象,将新时代新面貌融入传统江南小景的山水画作品中㊂谈到陶瓷绘画艺术,其实陶瓷中 陶 与 瓷 是两个概念㊂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陶器皿诞生的时间比纸本帛绢出现的时间早得多,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于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㊂而现今的陶瓷绘画作为艺术家和观众之间艺术的观赏㊁审美欣赏的重要媒介,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㊂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艺术家们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㊁建筑历史充分描绘,展现新时代江南山水的唯美画卷㊂江南山水景色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也愈发丰富㊂当代艺术家罗小聪创作的‘云上人家“展现乌镇西栅石板桥边流水的景色,画面充满神韵,白墙灰瓦间充盈着浓重的雨雾气,他用大块面的青花晕染自然产物,如天地㊁山川㊁云霭㊁雨雪,和传统陶瓷绘画方式不同的是,他以剔青的技法精雕细琢出房舍㊁树木㊁路桥及人物,虚实相生㊁收放得宜㊂积青之处密密缝织以求画,空白之处寥寥简笔以求意,精炼概括出江南房屋的古㊃44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研究)2024年03月朴儒雅㊁山水的清明水秀㊂罗小聪在瓷板创作中刻意不以具象精细的江南建筑来表现当地房屋形象风格,刻意弱化,而是通过主观的分割处理去表现画面,采取剔青的手法去表现江南民居房屋建筑,使得画面中产生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交叠重复的影子,在瓷板中以中国传统水墨的形式概括组合出白墙黑瓦的民居特色,湿润的水墨感传达出他对美好江南生活的无尽向往㊂青花作为颜色纯净的陶瓷颜料,更加深化了江南山水的朦胧意境(见图2)㊂图2 ‘云上人家“罗小聪图3 虞锋波‘忆江南水影之四“ 艺术家虞锋波的作品‘忆江南 水影之四“以突破传统瓷画的形式,将画面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以淡淡的草绿色水纹和叶影在瓶体上叠加重复,以色彩明丽的新彩颜料描绘出两只缱绻的鸟儿慢慢往前飞舞,背景则由一块瓷板分割出瓶体的形状安上镜子,镜子旁则是中国传统园林诗意化窗口的形式,有点似借景裁剪风景的取景框,在有限的范围中增加空间的渗透与层次感,从而增加空间的景深㊂框景成画,亦窗亦景,富有情趣(见图3)㊂4 结语在地理位置上,江南水乡具备着天然的优势㊁相宜的自然居住空间与人文情怀襁褓㊂江南作为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的城市,在中国文化里成为了一个符号,江南山水在中国的书画水墨艺术中也理所当然成为了一个符号,它在艺术史和文化史的发展中不停为之提供燃料和动力,因而也造就出琳琅满目的经典艺术作品,在冗长的历史银河中闪闪发亮㊂而现今江南作为中国传统书画中儒雅浪漫符号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深沉的人文温情㊂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新时代,艺术的创作形式也被触发出更多的可能,我们要在这如火如荼的时代中扎根当下,也要跟上节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在飞驰的社会中探寻出自己的那片乌托邦㊂笔者认为江南的山水文化便是一种能包容现代社会浮躁的诗性净土,回望那片宁静淡泊的静默水乡,她低头不语,只是无尽的散发出缠绵蕴藉的柔情㊂我们应在江南山水中探索更多的人文风情建构出新时代的新江南山水诗意性艺术的形式表现㊂江南山水不仅是一个地理上冰冷的概念,也涵盖着厚重深层的中国传统古典儒雅的文化内核㊂白墙黑瓦隐匿着他自由丰饶的灵魂,渔舟唱晚呈现出他活泼率真的性格,春秋梧桐展现出他淡泊宁静的状态㊂江南的水乡展现出的浓厚的诗意空间,囊括着当地宜居的理念和人文精神㊂陶瓷作为不同寻常的绘画媒介,它具有永恒与脆弱㊁丰润和质朴等矛盾的特质,是具备厚重历史感的一种物质,相比传统纸本山水画,江南山水在陶瓷上擦出了流光溢彩的火花,他们一同在火中被铸就,一同成为神秘釉色下浪漫儒雅的东方国度的理想之物㊂参考文献[1] 刘士林.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3] 赵瑗.从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中的烟云境看米家山水[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4] 宋文宝.江南水乡题材山水画空间表现研究堂[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5] 王锋.陶瓷山水的意境追求 以明清江南地区为例[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11):48-49.[6] 陈小勇.青花山水的意境美和人文精神 江南小景为例[J ].陶瓷研究,2022,37(5):123-125.㊃54㊃(陶瓷研究)2024年03月 陶瓷 C e r a m i c s。
论陶瓷山水画的艺术观
一
律 , “ 象” “ 意 ” 在 大 和 大 的统 帅 下 , 立 有 主 次 、 虚 实 的 建 有 完 美 意境 。所 以 , 同传 统 的 山水 画一 样 , 瓷 山水 画 也 不 陶
受 时 间 和 空 间 的制 约 .陶 艺 家 们 在 进 行 陶 瓷 山 水 画 创 作 时竭 力 追 求 的是 对 自然 的 全 面 感 受 的 表 达 .充 分 描 绘 自
崇 高 审美 情 趣 , 聚 着 我 国 瓷 艺 前 人 丰 富 的 智 慧 和 才 能 。 凝 蕴 涵着 中 国 陶瓷 文化 的深 厚 滋 养 ,可 以 说 是 民族 精 神 在 陶 瓷艺 术 中 的反 映 。
察 方 法 。 种 观 察 形 象 的方 法 不 是 以写 生 为 宗 , 以 目识 这 而
的 观 照 中 , 现 山水 自身 的 艺 术 性 . 握 山水 的 物质 和精 发 把
陶瓷 装 饰 艺 术 的 产 生 和 发 意 识 紧密 相 联 的 , 审 同时 也受 社 会 经 济 、 化 、 治 文 政 的影 响 。 其 是 陶 瓷 绘 画 更 是 受 中 国 画影 响 。 瓷 山水 画 尤 陶 在 承 传 传 统 山水 画 的 技 法 、 美 特 征 等 基 础 上 从 材 质 、 审 颜
中 图分 类 号 : 0 0 J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7 4 2 0 } 6 0 4 - 2 1 0 — . {0 9 0 — 0 5 0 5
山水 画 在 中 国绘 画史 上 占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中 国 山 水 画作 为 独立 的 画 种 已 有 一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 而 陶 瓷 山 水 画是 在 我 国传 统 山水 画 的 基 础 上 并 随 着 陶 瓷装 饰 材 料 的进 步逐 步 发 展 起 来 的 。 陶瓷 山水 画体 现 了东 方 艺术 的
谈谈粉彩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32谈谈粉彩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余晓铧清代由于西方大量的工艺美术品传入中国,使得釉上彩瓷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的黄金阶段,成为了当时新型釉上彩的重大变革时期。
这一变革的开端始于清康熙晚期的珐琅彩烧制,而后在闻名遐迩的景德镇御窑厂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釉上彩――粉彩瓷。
这种技法凭借其旺盛鲜活的生命力迅速成为了陶瓷市场的主流。
直至今日,粉彩瓷依然是人们热衷的瓷器种类。
粉彩瓷艺术特色中蕴含的巨大包容性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撑,也是蜚声国内外的必然原因。
粉彩瓷山水画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加以融合,运用独特的技法和艺术呈现效果深化了自身的审美意境。
同时作为最为成熟的釉上彩品种之一,粉彩瓷的山水画可谓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展现的是陶瓷形体的艺术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情怀。
因此,对于粉彩瓷山水画艺术特色的研究必将对当代粉彩瓷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温婉动人的写意风格粉彩,又被称之为“软彩”,它改变了传统五彩和斗彩瓷的主流控制局面,并在这一基础之上使用了单线平抹和色彩平涂的处理技巧来丰富了彩色瓷的表现形式。
因此,粉彩瓷又被视为最为典型的釉上彩瓷。
粉彩瓷凭借其粉润温婉、色彩秀丽、晶莹剔透的形体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温婉动人的写意风格更是增添了我国陶瓷文化的魅力,赋予了陶瓷文化多变的表现形式,将粉彩瓷山水画内在的艺术气质展现出来,使得粉彩瓷山水画的艺术表达被披上了一层浓厚的写意色彩。
山水题材的釉上彩瓷,其艺术境界的最高表现应是画作的写意和传神。
粉彩瓷山水画温婉动人的写意风格也正是由此处而来。
“神在形似之外,意在神气之中”,是对粉彩瓷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最好概括。
寥寥数笔,可谓出神入化,让人顿感宁静和流畅,增添了粉彩瓷的形体装饰效果。
例如,在粉彩瓷山水画《恬静乡间》的创作中,作者采用了写意略带工笔的手法,将曲折蜿蜒的乡村小道作为背景,引导视觉通向远处的茅屋和丛林,这样写意风格下的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深化了整个画面的意境。
繁花的遮掩,给人一种画面以外的无限遐想。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论陶刻作品“隐”的审美意蕴
802019^04¾第52卷第夕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论陶刻作品“隐”的审美意蕴洪叶(宜兴214221)摘要陶刻作品“隐”整体外形简约,由线与面构成的平面流畅自然、整洁大方,表面颜色低调质朴、沉稳素雅。
上方圆弧形的瓶口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实用需要,又与作品整体相辅相成、相互衬托。
表面线条硬朗,细节清晰的山水画陶刻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不仅为整件作品增添了特色,其中更是包含了深远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陶刻;山水画;造型;审美意蕴;陶器是人类历史上极为悠久的器具之一,诞生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勤劳而又智慧的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将最普通的泥土混合水捏制成容器后用篝火烘烤,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了。
由于原始时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先民们所能利用的工具还十分有限,因此早期的陶器也较为粗糙,仅仅是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并没有个性和艺术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资源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作陶器的工艺也越发成熟。
人们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陶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容器,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格。
此时的陶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了,人们制造陶器也是出于对于艺术魅力的追求,将个人的思想和人生寄托等赋予陶器之上,陶器就成为了充满个性的艺术品。
在如今出土的大量陶器中,也有带着花纹图样装饰的,但其中多为点与线的简单结合,大多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恐惧所作的一种祈福避灾的图腾。
在文学艺术蓬勃发展起来之后,陶器开始与诗歌、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艺术形式。
其中山水绘画就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欢的绘画类型,经常出现在陶器装饰之上。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类型多样,山水画作不仅有画家所寄托的情感,更是凝结了中国人民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深赞美与依恋。
此件名为“隐”的陶刻作品将陶艺、雕刻艺术与山水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见图1),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包容性与独特魅力,更是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意蕴传达出来。
创大美于天地,寄大情于人生——李砚祖教授陶瓷作品赏析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No.142April.2021创大美于天地,寄大情于人生―砚祖教授陶瓷作品赏析高阶的艺术创作讲究法无定法,但法理仍在,只是退居到观赏者的感觉之外,不着痕迹地支配着艺术形象的诞生。
观赏李砚祖教授的作品,人们会很快浸润于一种特殊的氛围中,或激情四射,或宁静安详、或参禅悟道,或神游八方,那美轮美奂的画面直抵人心,摄人心魄,不经意地引导着人们悟天地之大美、品人生之大情。
(~)高温窑变釉的艺术表达是李教授作品的突岀特色,那种对大块色彩的大胆运用,极力张扬着生命的原始活力,让人惊叹不已。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日岀东方万山红》,这类窑变釉作品真正映射出作者火热的创作情怀。
看标题,意象鲜明,尽骨以此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佳品如恒河之沙,再创作而要出新出奇无疑风险骤增,但李先生却能迎难而上,把作为俗文化的“大红”元素通过精心的设计和铺排,在瓷瓶上变身成了“庙堂之高”的极雅形象。
窑变釉的“红”就是奇幻的艳,如果出现在乡村喜庆氛围中,整体环境的粗糙和简陋会让这种“红”自然降格为大俗的文化符号,但在李教授的作品中则不然,闪出光泽的红釉叠加在高白的瓶面背景上,红灿灿若霞光映天,美轮美奂,风雅至极。
作品中,几座红彤彤的山体横空出世,其间飞鸟翎翩,其下流水潺潺,山上怪石嶙峋,山中林木葱茏,整个画面开合自然,舒展自由,情绪饱满,情感浓烈,展现了作者通透的宏远情怀。
细节处理更显专业水准。
有的山体用红色泼染,酣畅淋漓,只在山顶或山脊处用灰褐色、白色映衬,以示山体的层次和光影;有的山体则以褐色、深褐色为底色,以浮动的红色表示文:巢文斌图:李现祖山体的折光,精妙地呈现了山体在朝阳下的勃勃生机。
高温窑变釉的红,作者已能够自由地驾驭,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也真正实现了大俗大雅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大块的窑变釉的“红”代表了作者澎湃的激情,那么,以绿、褐、蓝三色为主体营造的山水世界就折射了作者另一种情愫。
当代陶瓷山水画的艺术探索
当代陶瓷山水画的艺术探索
潘景萍;夏树平;王鹏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24(57)2
【摘要】陶瓷艺术以独特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和多变的造型成为时代的潮流,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一环,以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技法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两者的交融仿佛印证了美的事物会相互吸引。
陶瓷山水画的出现与传承不仅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交融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两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追求。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潘景萍;夏树平;王鹏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对材料本体语言的探索
2.地域与创新的交织:通过艺术家视角探索当代山西山水画
3.中国人物绘画发展及与当代陶瓷艺术的融合探索
4.现当代陶瓷艺术中玻璃材料的探索
5.跨界融合——探索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 定 。 因 此 , 陶瓷 绘 画 不 是绘 画 的一 个 画种 ,就 像 舞 台 美 术不 属 于 美 术 一样 。舞 台美 术 是 喜 剧 的一 部 分 , 它是 综 合 艺 术 的一 个 有 机 体 ; 山水 画 是 陶 瓷 艺术 的一 部 分 , 它 是器 物 的 一 个 有 机 体 。 ” 陶瓷 的绘 画 装 饰 , 自从 吸 收 了国 画技 法 以来 ,使 它得 到 了快 速 的发 展 ,不 论 青花 与 粉 彩 以及 陶 瓷其 它 装 饰 艺术 ,都 产 生 了崭新 的面 貌 。要 探 求 陶瓷 绘 画 与传 统 中 国画 的 关 系 不
魏 晋 以 后 , 山 水 画 开 始 得 到 人 们 关 注 , 为 了 更 好 地 表 现 山水 壮 丽 奇 观 , 扩 展 自 己的 生
活 空 间 一 一 这 也 是 那 时 绘 画 的 一 个 主 要 特 点 。 这 种 具 有 理 想 色 彩 和 积 极 意 义 的 方 式 , 促 进 了
蒜 缸 曲 / 陶 瓷 文 化
。一 z r c z- f - o 0一 ∽工 z ∽工c一 工c [ = ) m J I z0 ∽工m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论陶瓷山水 画的精神
艳
陶 瓷绘 画 艺 术 被 人 们 称 之 为 瓷 上 国 画 艺 术 。 其 与 中 国画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关 系 , 尤 其 是
陶 瓷文 化 受 中 国 文 化 的影 响 , 因此 有 着 许 多 的 共 同特 点 ,尤 其 是 陶 瓷 山 水 受 老 庄 及 禅 宗 哲 学 思 想影 响 至 深 ,特 别 注 重 心 灵 的体 悟 ,面 对 同 一景 致 ,会 因 心灵 感 受 不 同 而产 生 雄 强 沉 厚 、温 润 秀 丽 等 不 同 的审 美 趣 向 。从 魏 晋 南 北 朝开 始 ,尤 其 是 南朝 时 所 倡 的 “ 含道应物 , 澄 怀 味 象 ” 的玄 学 精神 更 是 推 进 了山水 观 念 的 转 换 ,从 而 使 得 “ 迁 想妙 得 ”成 为 山水 画 的 第
画 同步 发展 ” 。 张 道 一 先 生 在 孔 六 庆 教 授 著 的 《 中 国 陶 瓷 绘 画 艺术 史 》 的 序 中 谈 到 : “陶 瓷 绘 画 作 为 一 个 词 组 , 是 由 陶 瓷 和 绘 画 组 合 起 来 的 。 二 者 的 关 系 , 既 是 结 合 , 又 是 制 约 和
别 亦 有 同 质 , 笔 者 将 从 下 面 几 个 方 面
能 的 六 祖 革 命 使 南 禅 的 美 学 思 想 渐 成 主 体 。虚 空 明 境 的 审 美 意 趣 , 淡 若
似 水 的 逸 品 追 求 , 娱 情 遣 性 的 为 已 抒 发 , 墨 的 秩 序 法 则 在 山 水 绘 画 艺 术
一
要 义 。神 超 形 越 之 外 , 自然 的 山 水成 为 山水 的 自然 。在 以精 神 为第 一 性 的 山水 里 ,人 们 并
不 关 注所 显之 象 , 而 是重 视 所 含 之 道 。形 而 上 的 “ 道 ”弥 补 了生 活 中 的诸 多 缺 陷 和不 足 ,故
“以 形 媚 道 ” 成 了 中 国 人 的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与 哲 学 。
山 水 画 , 它 深 蕴 着 传 统 的 文 化 理 念 。 因 受 中 国 画 的 影 响 , 从 宋 代 开 始 绘 画 逐 渐 成 为 一 个 文 化
的 概 念 ,千 百 年 来 影 响着 文 人 雅 士 以及 书 家 画 者 的 思维 及 行 为 方 式 ,形 成 了一种 文化 意 识 。
陶l 瓷l 文l 化
收稿 日期:2 0 1 6 — 1 卜2 8
能 一 概 而 论 , 须 看 从 哪 个 方 面 进 行 比
舟 唱 晚 的 自 娱 天 趣 , 均 象 喻 着 另 有 一 番 天 地 。 在 这 番 天 地 中 , 起 法 于 慧
较 ,从 总 体 上 来 看 ,二 者 之 间 既 有 区
从 陶 瓷 山水 画 中, 我们 可 以集 中 体 味 中 国画 的 意 境 、格 调 、气 韵和 色 调 。陶 瓷 山水 画 虽 起 步 较 晚 ,但 较 之 人 物 、花 鸟 却 一 直 成为 陶瓷 美 学 的 主脉 。而 这 种 美 学 却与 中 国画 息 息相 关 ,因
此 ,探 讨 陶 瓷 绘 画艺 术 必探 讨 中 国山 水 画 的特 点 。
山 水 画 的独 立 和 发 展 。而 陶 瓷 艺 术 家们 只不 过 是 把 山 水 的魅 力 ,以个 人 对 大 自然 的感 悟 展 现 于 陶 瓷载 体 上 ,并 寄情 于 清 逸 的 精神 世 界 之 中 ,让 心 境与 自然 超 凡脱 俗 ,有 感 而 发 。这 一 切
是 基 于 自 己 的 直 觉 、 情 绪 、 文 气 、 人 格 意 识 、 生 命 态 度 和 清 ” 感 特 征 的 , 而 这 个 “ 情 ”,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白 描 它 不 仅 仅 影 响 着 磁 州 窑 白 地 黑 花 的绘 画 装 饰 ,也 影 响着 定 窑 刻 划 花 装 饰 , 磁 州 窑 白地 黑 花 装 饰 在 宋
并 非 作 者 简单 的心 情 与情 感 ,而 是 心 灵与 自然 、人 生 感悟 的交 融 , 它包 含 了艺 术 家 的 文化 修 养 、 人格 意识 、生 命 态度 , 因 “心 ”造境 , 因 “境 ”生情 ,最 终 达 到 一种 随 心 所 欲 、 圆融 无 碍 的 境 界 ,展 现 出 一幅 幅 意 境 幽深 、万 千气 象 的胸 中 丘壑 ,达 情入 境 而 又 寓 于理 之 界 。 中 国 画 艺 术 与 陶 瓷 绘 画 艺 术 历 来 在 学 术 界 被 受 研 讨 ,有 人 把 传 统 陶 瓷 绘 画 艺 术 与 中 国 画 等 同 ,有 人 认 为 二 者 不是 同一 个 画 种 。孑 L 六 庆 教 授 则认 为 : “陶 瓷绘 画 自宋 代 以来 与 中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