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新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新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引言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研究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重要理论分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结构理论到后来的行为理论,各种学派的学者对于产业组织理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和发展。

本文将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最早的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强调市场结构对于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产业绩效。

早期的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于市场集中度和垄断程度对于市场绩效的影响。

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庞大理论(Bain,1951),该理论将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庞大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基础。

然而,结构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简化了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企业之间的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

此外,结构理论没有对企业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对于市场绩效的影响。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兴起,它强调企业行为和策略对于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与结构理论相比,行为理论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和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

坎迪恩和塞尔托 (1990) 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竞争力和绩效的关键因素。

此外,沃尔特 (1988) 提出的事务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方式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理论的发展使得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关注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创新能力。

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间的战略互动以及技术创新对市场竞争格局和绩效的影响。

行为理论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解释。

新兴领域除了结构理论和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兴领域的研究。

这些新兴领域包括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经济学理论,研究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企业内部行为和市场竞争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H·钱伯斯(Edward H. Chamberlin)和约翰·R·希克斯(Joan Robinson Hicks)在1929年几乎同时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强调市场上存在大量垄断商和准垄断商,垄断程度不同,扭曲了市场的竞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曼纳德(Edward S. Mason)提出了“市场结构与行为”的理论,认为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乔·巴恩斯(Joe S. Bain)进一步发展了市场结构理论,重点研究了市场垄断程度的影响。

到了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重新兴起,产业组织理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用于评估一个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等学者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产业组织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解释市场现象: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市场中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等现象,揭示了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2. 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讲义.pptx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讲义.pptx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 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 体描述和说明。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 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 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 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 希曼指数。
第二章 理论演变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 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 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 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 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 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 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 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 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 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理论演变 企业 市场 竞争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 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若不存在企业,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市场机 制进行合作生产,必须签订一系列相互交易、合作的契 约。而当由企业来组织合作生产时,这一系列契约就被 一个契约所替代。这无疑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 第二,企业较稳定的长期契约可以降低有些重复交易发 生的频度,也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了一部分交 易成本。 • 第三,企业内部契约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生产要素尤其 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限度内 服从企业家的指挥。这就使企业家有可能指挥其雇用的 生产要素在最有价值的用途上运作,从而提高效率,减 少生产费用。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在哈佛学派的 SCP 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 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其 基 本 分 析 程 序 是 按 “ 市 场 结 构 ( structure ) - 市 场 行 为 ( conduct)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 -产业组织政策”展开 的。 •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 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 率等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 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 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 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 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 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 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 少。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讲解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讲解
30 2018/10/3
经贸系
4.政策取向
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
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
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
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键是尽可能 降低沉没成本。
31 2018/10/3
经贸系
6 2018/10/3
经贸系
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了被后人
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大规模生产能
力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
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
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 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 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 争。
13 2018/10/3
经贸系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按照三分法标准,哈佛学派构造了
市场结构(structure)
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梁。
14 2018/10/3
经贸系
1 、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23 2018/10/3
经贸系
⑸坚信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 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
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24 2018/10/3
经贸系
3.政策取向
⑴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
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
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
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

11 2018/10/3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课件
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可替代性
“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 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 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样则每人都 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他们 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力量为‘垄断竞 争’特别相宜”。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14
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而少数几家大厂的这种商品生产,其实在很大程 度上具有垄断的性质。它的价格多半取决于那些 追求扩大势力范围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斗争,很难 有一种真正的正常水平。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9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 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 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 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 相互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15
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类
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3
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1、同一产业 2、企业之间 3、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4
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于贝恩的系统研究。
二、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产业组织理论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1、提出了“组织”和“工业组织”的概念 2、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3、评价
产品本身的差异; 二是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三是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品牌、广告等。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拓展与创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不断拓 展和创新,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国际产 业组织、网络化产业组织等方面。
D
02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 基人,他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 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认为分工和自 由竞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对产业组 织政策的影响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 对信息技术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例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反垄断政策等。
环境政策与产业组织的关系
01 02 03
环境政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 来限制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这些环境政策对企业的生产 成本、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了产业组 织的形态。
要点三
企业合作策略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合作策略进行研 究,分析企业间合作的形成和运作机 制,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为企业 制定合作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公共政策制定与产业组织
反垄断政策制定
产业政策制定
产业组织理论为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提 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 行为的深入研究,为政府制定反垄断 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03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哈佛学派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和贝恩等人开创了产业组 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
主要观点
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行为,而企业的行为又决定了市场 绩效。强调市场结构是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关键因素。
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为后续 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指的是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结构、竞争形式和企业行为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早期主要关注市场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演进,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和应用。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框架、现实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革命性进展阶段和当代阶段。

早期阶段:产业组织理论从1920年代起开始形成,主要关注于垄断市场和反垄断政策。

代表人物有E. Chamberlin和J. Bain,他们提出了竞争垄断模型和结构竞争模型等理论框架。

中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中期阶段。

此时,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们开始思考更加复杂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代表人物有J. Robinson和P. Sweezy 等,他们提出了限制竞争性市场模型和价格领导型垄断市场模型等理论框架。

革命性进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革命性进展阶段。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非价格竞争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M. Porter、O. Williamson等,他们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和事务成本理论等新的理论框架。

当代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当代阶段旨在发展更加综合和动态的理论框架,关注于市场演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等方面。

代表人物有J. Tirole、M. Armstrong等。

二、核心理论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三个方面。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成本、竞争局势等。

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主要包括定价策略、生产策略、广告策略等。

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资源分配的效率。

效率高低取决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低效率可能会导致经济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引言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主要研究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组织自身的方式和行为。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介绍其中的重要学说和相关研究。

二、形成阶段1. 早期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垄断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上。

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瓦尔拉斯和马歇尔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供给和需求关系的理论,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2. 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数学和统计方法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逐渐由描述性和归纳性的研究转向定量分析。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研究包括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市场结构与竞争,以及亚罗·博莱特的寡头垄断理论。

3. 美国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兴起1950年代后,美国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中心。

随着大规模企业和知识产权的兴起,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关注价格、产量和创新等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此期间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学说,如贝恩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和威廉·哈夫纳的交易成本理论等。

三、发展阶段1. 新古典主义视角与市场失灵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主义视角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视角认为竞争市场能够自我调节,不存在重要的市场失灵现象。

然而,随着对垄断现象和市场失败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失灵的问题。

2. 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围绕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的问题,产业组织理论进一步发展。

此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的博弈论模型、垄断与创新等方面。

新理论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内容,也为企业行为和政府干预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3. 实证分析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分析方法也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

学者们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和统计建模,对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价格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更为准确和细致的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主讲人:唐志红
•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 过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产业内部企 业之间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的具体考察分析,着力探讨这种产 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 效率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 序和经济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对策途 径。
为什么关心产业组织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 1,张伯伦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 • 2,贝恩的《产业组织》(1959) • 3,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1968)
1,张伯伦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 提出了市场结构的概念和分类,强调了产品差 别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考察了不同产业的结构、 产出、价格、利润和效率。 • 他们的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 样一种极端和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 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 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 哈佛学派强调垄断力量与市场结构的正相关关系, 认为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是市场集中、产品差 别和进入障碍。。 • 1959年,贝恩的代表作《产业组织》的出版,标志 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结构——行为——绩效
• 所谓的结构是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而市场结构则 通常被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 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产 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等。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是用 来描述在某一特定市场或产业中经营的厂商所面临的环境。 • 所谓行为是指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 财务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 • 所谓的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 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 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的经济福利,是 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总体分析见下图。 •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 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 以SCP为指导思想制定的产业组织政策强调的是控制市场结构, 坚决反对垄断,禁止可能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如横 向合并等。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1,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
•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 本,没有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2,马歇尔冲突
• 企业组织是为了提高下率而追求大规模 生产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但企业规模 的扩大又会导致垄断的产生,而垄断是 资源低次序配置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 规模经济和竞争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 马歇尔冲突在实质上反映了竞争引起集 中,集中引起垄断的趋势,以及这个趋 势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五、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 1,两者研究的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是西方产 业组织理论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既定的前提,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则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持批判态度。 • 2,两者都承认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 3,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进行总结、 解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注重应用性、解释性,而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价值理论,不 强调局部的应用性、解释性。 • 4,在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采用的动态分析、辨证 分析、历史分析以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都可以 完全应用于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之中。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 • • •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四、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五、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产 业组织理论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 1,组织
• 2,产业组织
1,组织
• (1)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 以编制。 • (2)指形成的形式 • (3)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 1,张伯伦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 • 2,贝恩的《产业组织》(1959) • 3,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1968)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修改)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修改)
8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 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 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 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 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 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 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 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9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 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 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 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 难易程度。
10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15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 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erformance)。 贝恩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 出地位。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 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17
2、市场行为
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 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 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 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于贝恩的系统研究。
二、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产业组织理论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1、提出了“组织”和“工业组织”的概念 2、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3、评价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 1、提出了“组织”和“工业组织”的概念 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
1)(经济)组织
企业内的组织形态 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 产业间的组织形态 国家组织
2)“工业组织”
“工业组织”接近于产业组织
2、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并发现了被后人称作“马 歇尔冲突”的矛盾。
马歇尔冲突:
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 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1、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 伯尔和明斯于1932年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和私 有财产》,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 企业手中,造成经济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 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为梅森和贝恩 所借鉴、吸收的启发性成果。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完全可竞争市场
沉没成本
打了就跑(hit and run)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81年12月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 (William.Baumol)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 “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的发言。 1982年,鲍莫尔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潘扎尔 (Panza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利格(Willig)一 起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 着系统化的可竞争性理论的形成。
1、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1)“中间地带”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 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即“垄断性竞争”格局。 现实的市场中既存在竞争因素,也存在垄断因素, 二者的并存与交织形成了所谓“垄断性竞争”格 局。
(2)“中间地带”存在的原因
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可替代性 “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售卖者 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或多或 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样则每人都 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们可以称他们 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力量为‘垄断竞 争’特别相宜”。
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市场绩效标准:
利润水平刚好足以支付创新、效率和投资的报酬 厂商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随消费者需求变化而 变化 厂商会努力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 没有“过度”的消费支出 每个厂商的生产过程富有弹性 最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多的收益
价格变化不会加速周期的不稳定
(四)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2)哈佛学派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组织 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其中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递 进制约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 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 构。
索斯尼克标准:
梅森标准提出来不久,索斯尼克提出了以SCP为框 架的评价标准(1958年):
市场结构标准:
不存在企业进入与退出的人为限制 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敏感性
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市场行为标准:
厂商之间不存在相互勾结行为 厂商不使用排外性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的竞争 手段 厂商在推销时不存在欺诈行为 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 竞争者对其他对手是否会追随他们的价格变动缺 乏完备的信息
哈佛学派的形成 体系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 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形成的标志
梅森(E.Mason)教授和其弟子贝恩(J.Bain)为代 表。 贝恩所著的《产业组织》(1959年)是第一部系统 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该书总结了已有的研 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
(1)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 有效竞争是指既有利于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 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2)梅森对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
市场结构标准、市场绩效标准
(3)梅森之后对有效竞争标准的进一步研究 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
根据梅森的归纳,有效竞 争的“市场结构基准”大 致包括: 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卖者 和买者; 任何卖者和买者所占的市 场份额都不足于控制市场;
“市场效果基准”包括:
市场上存在着不断改进产品 和生产工艺的压力; 当生产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 后,价格能自动向下调整; 生产集中在最有效率的但不 一定在成本最低的规模单位 下进行; 卖者集团和买者集团之间 不存在持续性的设备过剩; 不存在“合谋”行为; 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出现。 不存在销售活动中的资源浪 费现象
(3)对SCP分析框架的批评
与其说是S——C——P 不如说是P、C——S
(4)政策主张
1)反对毫无区别地对大企业实行强硬反托拉斯政策
2)主张以企业绩效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应放松对 大企业不必要的管制
3、理论特点 (1)“效率主义者” (2)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竞争是最高效率标准 反对运用政策手段实现竞争 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解决这一问题
(1)“工业组织”的概念表述含糊不清 产业间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
产业内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
(2)论述分散,并未作出专题理论分析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 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 先驱。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 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其 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那种产 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5、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 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 的演化与发展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理论或 产业组织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 同意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特别 是从竞争状态来说明产业内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 是否合理。
研究对象是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企 业、产业和市场为什么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 这样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是如何影响市场的运行和 绩效。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 企业数量的多寡(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产业内企业行 为决定于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 P决策、非价格决策;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上行为 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 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
而垄断又阻断价格机制、扼杀竞争,
使经济失去活力。
马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 守着报酬递加规律,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 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几家大厂所 操纵”。
而少数几家大厂的这种商品生产,其实在很大程 度上具有垄断的性质。它的价格多半取决于那些 追求扩大势力范围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斗争,很难 有一种真正的正常水平。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 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 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 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 (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 )、 M·弗里德曼等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二、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马歇尔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张伯伦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贝恩
一、产业组织的含义
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1、同一产业 2、企业之间 3、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Joan Robinson 1903~1983
爱德华· 哈斯丁· 张伯伦(E.H.Chamberlin,18991967)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断价格理论》 和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更接 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 尤其张伯伦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 织理论的重要来源。
2、勒纳等人对垄断指标的探索
1934年,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格 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度, 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数相等 的结论。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垄断度 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构和 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3、克拉克和梅森等人对有效竞争的研究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近进展
一、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1、代表人物著作 (1)代表人物
施蒂格勒:198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8年出版了《产业组织》 德姆塞茨、布罗兹恩、波斯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