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沉积岩

合集下载

地质学第三章第四节沉积岩

地质学第三章第四节沉积岩

思考:与次生岩石相对应的是什么岩石? 变质岩属于哪一种?
Ⅰ、沉积岩的成分 (一)化学成分:在氧化环境下,在地表水、
CO2、生物界的参与下,以SiO2 、 Al2O3 为主,含较多的有机质 (二) 矿物成分 1碎屑矿物(继承矿物或原生矿物):为比较 稳定的矿物。 2粘土矿物(新生矿物)如 高粘土、铝土等 3 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1、概念 机械搬运
2类型
风、流水、海洋 具分 选、 磨圆作用,而 冰 川、重力 无分选、磨 圆作用
化学搬运 真溶液与胶体溶液搬运
3、浊流搬运
Ⅲ、沉积作用
1、概念
2、类型
水流、 风的沉积作用(具机械沉积分异规律)
机械沉积作用
冰川的沉积作用 冰川纹泥(无分异沉积规律)
化学沉积作用
胶体与真溶液
生物沉积作用
2 类型及主要沉积岩
(一)碎屑岩类
砾岩类

①沉积碎屑岩亚类 砂岩类
粉砂岩类
粘土岩类 细
火山集块岩 粗
②火山碎屑岩亚类 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

(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1、Al、Fe、Mn质盐岩类 铁矿(含铁量 >30%)主要形成于地质时代的浅海边 缘,同时向海洋进军开发Mn结核
2、Si、P质盐岩类
3、CO32-盐岩类
曲流河弯道示意图 凹岸有侵蚀坑,凸岸有点砂坝,主流线偏凹岸
图13-2 石钟乳(1)、石笋海 蚀 凹 槽
第四节 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概念、物质组成、分布 和研究意义
二、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三、沉积岩的特征 四、 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概念、物质组成、分布 和研究意义
1、沉积岩的概念 强调外力作用 广义 狭义的沉积岩 2、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来源:三大类岩 石的破坏产物;次要物质来源:火山喷出 物质、生物遗体及生物碎屑,如珊瑚礁、 宇宙物质等。

沉积岩沉积相要点自己总结

沉积岩沉积相要点自己总结

沉积岩沉积相要点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来源: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宇宙源物质。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1.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的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3.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4.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

5.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6.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8.紊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9.尤尔斯特隆图解:(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这是因为始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2)0.05~2mm的颗粒所需始动流速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也不大。

这说明沙粒质点在流水中搬运时很活跃,容易搬运也容易沉积,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3)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故砾石不能长距离搬运,并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地史学3

地史学3
9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半深海带(bathyal zone):位于200米至 4100米之间 碳酸盐补偿界面:水面以下碳酸钙快速 溶解的深度(3000m).
10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深海带(hadal zone):位于4100米以上 水深的区域
11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古地理:研究地球地质时期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
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古地理图:将地质时期的地理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尺
和花纹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称为古地理图
25

23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 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自生矿物:海绿石,磷块岩,鲕状赤铁 矿,鲕绿泥石,针铁矿, 自生颗粒:鲕粒,"竹叶"等 元素:Sr/Ba 等
24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古地理与古地理图 地理学研究地球变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
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研究环境的几个基本特征 氧的含量: 盐度:3.4 %为海水环境; < 1%为淡水环 境; 1-3.4%为半咸水环境 pH值: 水体清澈度: 水深:
7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浅海带
200m
滨 海 带 陆 斜 坡 大
海带
4100m
海带
8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浅海带(sublittoral zone):位于低潮面至 200米水深之间. 透光带:光可以透过水面的最大深度 (50m). 浪基面:海浪可以作用到的水面以下的 最大深度.
2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沉积岩石学》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沉积岩石学》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表3—8 化学成分与粒度的关系(引自裴蒂庄,1975)
组成 SiO2 TiO2
AL2O3 氧化铁 MgO
CaO Na2O K2O
细砂 71.15 0.50 10.16 3.72 1.66 3.65 0.86 2.20
粉砂 61.24 0.85 13.30 3.94 3.31 5.11 1.32 2.33
镇川1井,h8,黑云母受压变形 100倍
3、重矿物
指碎屑岩中比重大于2.86的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很少,一般<1%,主要分布在在0.25~ 0.05mm的粒级范围内(细砂—粗粉砂岩) 根据风化稳定性
稳定重矿物
电气石、锆英石、金红石、石榴石、榍石、磁 铁矿 等
不稳定重矿物
重晶石、磷灰石、绿帘石、黄铁矿等
长石砂岩中,砾岩、粉砂岩中含量较少。
(2)来源:主要来自花岗岩、花岗片麻岩 (3)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
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 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快速堆积。
(4)稳定性: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正长石>微 斜长石。
长石
斜长石,白云石胶结,细砂岩,东濮,100(+)
锆石,石榴石,角闪石
各类岩石的轻重矿物组合
母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安山岩和玄武
岩 橄榄岩和辉长
岩 变质岩
沉积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矿物组合(包括部分岩屑) 锆石 金红石 榍石 磷灰石 黑云母 石英 正长石 微斜长石 酸性斜长石
辉石 角闪石 安山岩或玄武岩岩屑 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碎屑岩的成分可以用其所含的矿物成分表示,也可用化学成 分表示。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教案: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教案: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概述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一、流动构造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penecontemporaneousdeformationstructures)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第三节 化学成因的构造(Chemical genetic strucutres) 一、结晶构造 二、压溶构造 三、增生与交代构造 第四节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Organic genetic structures) 二、生物扰动构造(bioturbationstructure) 三、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四、植物根痕迹(Rootimprint) 第五节 沉积岩的颜色(Colors of sedimentary rocks) 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Genetictypesofcolorsofsedimentaryrocks) 二、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Causesresultingincolorsofclasticrocks) 三、颜色的意义和描述方法(Significanceanddescriptionmethodsofcolors)
/jpkc2/jxzy/skja/ll/3第三章%20%20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htm(第 3/24 页)2009/5/31 10:37:11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态等。 3.分类
沉积构造
机械成因构造
化学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的
侵蚀成因的 同生变形成因的 暴露成因的 盐和冰晶体印痕 结核
/jpkc2/jxzy/skja/ll/3第三章%20%20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htm(第 2/24 页)2009/5/31 10:37:11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②试述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和层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 ③试述流水型交错层理和浪成交错层理的形成机制和主要控制因素。 ④试述层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⑤何谓层面构造?试述与机械成因有关的主要层面构造类型的形态特点、成因机制及环境意义。 ⑥试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浪成的、流水的、风成的)波痕的特点及指数变化范围。 ⑦试举例说明波痕的研究意义。 ⑧何谓同生变形构造?它包括哪些类型?试述每种类型的形态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 ⑨试述晶体印痕特点、成因及指相意义。 ⑩试述结核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以及研究结核的地质意义。图示同生、成岩、后生等结核与层理的 关系。 ⑾何谓生物成因构造?何谓痕迹化石?以塞拉克(Seilacher,1964)研究成果为例,指明复理式和磨拉式沉 积中的主要痕迹化石类型。 ⑿与实体化石比较,痕迹化石在相分析中有哪些优点? ⒀何谓自生色、继承色、次生色?试以粘土岩为例,说明自生色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自生色在岩相石地 理研究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概述

第三章沉积岩

第三章沉积岩

第三章沉积岩测区内的沉积岩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30%。

分为鸡西群、桦山群及龙爪沟群,其中鸡西群约占沉积岩面积的60%,桦山群30%、龙爪沟群约占10%;鸡西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滴道组(K1d)、城子河组(K1ĉ)、穆棱组(K1m)及东山组(K1ds);桦山群测区内为猴石沟组(K1—2h);龙爪沟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裴德组(J3K1p)、七虎林河组(K1q)及云山组(K1y)。

鸡西群为陆源碎屑沉积,在滴道组(K1d)内发现有沟鞭藻类海相化石及在城子河组(K1ĉ)泥岩中发现海相化石层,说明滴道组(K1d)在沉积过程中曾有过短暂的海侵发生,在城子河组中发生过较大的海侵。

该群沉积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岩石含煤层(工业煤层)。

猴石沟组(K1—2h)岩石组合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主含薄层的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局部见薄煤层(不具开采价值)。

龙爪沟群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体系,为含煤地层。

岩石组合裴德组(J3K1p)以砂岩为主,含砾岩、粉砂岩、泥岩及其岩石过渡类型,含薄煤层,七虎林河组(K1q)以海相泥岩为主夹粉砂泥岩,为海相化石主要赋存层位;云山组(K1y)以砂岩为主,含粉砂岩、泥岩及薄煤层,含海相化石。

第一节沉积岩岩石及岩相一、沉积岩岩石类型测区内沉积岩共分两大类—正常沉积碎屑岩及火山沉积碎屑岩。

沉积岩粒级划分标准根据《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4],>64mm卵石、64—2mm砾、2—1mm 粗砂、1—0.5mm中砂、0.5—0.063mm细砂、0.063—0.039mm粉砂、<0.039mm为泥。

据此将测区内沉积岩分类如下:(一)正常沉积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煤。

下面分别介绍岩石特征。

1、砾岩类(1)卵石砾岩:多因风化,卵石已脱落,风化面浅褐黄色,新鲜面灰色,卵石砾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见向上变细的粒序层理。

岩石中卵石含量60—70%,成分复杂,有花岗岩、火山岩及变质岩。

第三章沉积岩、变质岩详细图解课件

第三章沉积岩、变质岩详细图解课件
296-39
摩氏硬度计
滑石 石膏 1 2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6 7 8
9
方解石 3
萤石 4
磷灰石 5
金刚石 10
296-40
低碳钢小刀硬度
指甲硬度
5.25~5.50°
2.0~2.5°
玻璃片硬度
5.50~6.50°
296-41
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 质,叫做解理。 根据矿物产生解理性能强弱程度的不同, 一般将解理分为:
第三章 矿物和岩石
概 述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第二节 岩浆岩 第三节 沉积岩 第四节 变质岩 第五节 岩石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六节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296-2
地核 地幔 地壳
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间的一个巨厚圈层。 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296-49
序 名称及 解理与 形状 颜色 硬度 鉴定特征 号 化学成分 断口
4 白云母 片状 无色 单向极 2.5~ 无色,白色 白 完全 3 薄片有弹性
图片
5
黑云母
深色,薄片 黑 单向极 2.5~ 有弹性,一 片状 3 组极完全解 棕黑 完全 理 深绿 长柱 两组完 至黑 状 全 色 短柱 绿黑 状 至黑 两组完 全 粒状 色
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
296-65
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的几个作用
结晶作用:热量传给围岩,自身温度降低, 引起矿物的结晶
同化作用:高温熔化围岩,将其改造为自身 的一部分 混染作用:围岩融入岩浆,使得岩浆自身成 分发生改变
结晶分异作用:温度降低,冷凝过程中,按 矿物熔点高低,比重大小先后析出不同的矿物 。

03第三章沉积岩及其成因分析分析

03第三章沉积岩及其成因分析分析

第三章沉积岩及成因分析张河湾地区出露的岩石类型齐全,包括了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的部分岩石类型,主要分布在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古生代。

第一节岩石类型沉积物来源是沉积岩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

由于沉积物来源不同,其成分和性质亦不同,搬运和沉积方式以及其成岩后生作用的方式和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所形成的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其它性质都会有所差异。

因此,这里我们采用了按照物质来源进行沉积岩分类的观点。

本区的岩石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其中以火山碎屑岩最为发育。

一、陆源沉积岩一)一般特征陆源沉积岩是指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它包含四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

碎屑颗粒是陆源碎屑岩的最主要组分,如砂岩中的砂,它占整个岩石组成的50%以上,并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

杂基是指与砂、砾等碎屑一起由机械作用沉积下来的较细粒物质,主要为粘土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等。

胶结物是成岩作用过程中新生的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如碳酸盐、氧化硅、氧化铁、硫酸盐及海绿石等自生矿物。

杂基和胶结物合称为填隙物,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在原始沉积时就保留下来的原生孔隙,也可以为成岩后生阶段的淋滤溶解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间的组合关系,往往能反映岩石形成的古水体介质的流动性质和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以及岩石本身的一些物理性质。

一般说来,碎屑颗粒的大小是以颗粒的直径来计算的,按照粒径的大小,可以把陆源沉积岩进一步划分为:砾岩、角砾岩(粒径<2mm)巨砾岩,粒径>256mm粗砾岩,粒径256一64mm中砾岩,粒径64一4mm细砾岩,粒径4一2mm砂岩(粒径2一0.0625mm粗砂岩,粒径2一0.5mm中砂岩,粒径0.5一0.25mm细砂岩,粒径0.25一0.0625mm粉砂岩(粒径0.0625一0.0039mm)泥质岩(粒径<0.0039mm).陆源沉积岩主要分布在下元古界滹沱系、中元古界长城系,以砂岩为主,砾岩和粉砂岩只有少量。

03第三章沉积岩及其成因分析

03第三章沉积岩及其成因分析

03第三章沉积岩及其成因分析第三章沉积岩及成因分析张河湾地区出露的岩⽯类型齐全,包括了沉积岩、变质岩及⽕成岩的部分岩⽯类型,主要分布在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古⽣代。

第⼀节岩⽯类型沉积物来源是沉积岩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

由于沉积物来源不同,其成分和性质亦不同,搬运和沉积⽅式以及其成岩后⽣作⽤的⽅式和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所形成的岩⽯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其它性质都会有所差异。

因此,这⾥我们采⽤了按照物质来源进⾏沉积岩分类的观点。

本区的岩⽯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及⽕⼭碎屑岩,其中以⽕⼭碎屑岩最为发育。

⼀、陆源沉积岩⼀)⼀般特征陆源沉积岩是指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步压实胶结⽽形成的沉积岩类。

它包含四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

碎屑颗粒是陆源碎屑岩的最主要组分,如砂岩中的砂,它占整个岩⽯组成的50%以上,并决定了岩⽯的基本特征。

杂基是指与砂、砾等碎屑⼀起由机械作⽤沉积下来的较细粒物质,主要为粘⼟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等。

胶结物是成岩作⽤过程中新⽣的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的化学沉淀物,如碳酸盐、氧化硅、氧化铁、硫酸盐及海绿⽯等⾃⽣矿物。

杂基和胶结物合称为填隙物,孔隙是指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在原始沉积时就保留下来的原⽣孔隙,也可以为成岩后⽣阶段的淋滤溶解作⽤所形成的次⽣孔隙;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间的组合关系,往往能反映岩⽯形成的古⽔体介质的流动性质和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以及岩⽯本⾝的⼀些物理性质。

⼀般说来,碎屑颗粒的⼤⼩是以颗粒的直径来计算的,按照粒径的⼤⼩,可以把陆源沉积岩进⼀步划分为:砾岩、⾓砾岩(粒径<2mm)巨砾岩,粒径>256mm粗砾岩,粒径256⼀64mm中砾岩,粒径64⼀4mm细砾岩,粒径4⼀2mm砂岩(粒径2⼀0.0625mm粗砂岩,粒径2⼀0.5mm中砂岩,粒径0.5⼀0.25mm细砂岩,粒径0.25⼀0.0625mm粉砂岩(粒径0.0625⼀0.0039mm)泥质岩(粒径<0.0039mm).陆源沉积岩主要分布在下元古界滹沱系、中元古界长城系,以砂岩为主,砾岩和粉砂岩只有少量。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岩石学概念1.1 沉积岩的定义和特征沉积岩是由母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破碎、搬运、沉积并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等碎屑物质组成,也可含有有机质、碳酸盐等自生矿物。

- 结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结构,如层理、波痕、泥裂等,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 构造:沉积岩的构造多样,包括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是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重要标志。

- 成岩作用: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1.2 沉积岩的分类根据沉积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碎屑岩:由母岩破碎、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等。

- 泥质岩:由细粒沉积物经长时间沉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等。

- 化学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 生物岩:由生物残骸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礁灰岩、贝壳灰岩等。

1.3 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层划分: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化石,是地质年代划分和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 资源矿产:许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都赋存于沉积岩中。

- 环境记录:沉积岩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生物演化等信息,对了解地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工程地质:沉积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工程建设和地基处理,对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4 沉积岩研究方法研究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 宏观观察:通过野外考察、露头观测等手段,研究沉积岩的宏观特征,如颜色、层理、构造等。

- 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沉积岩的微观特征,如矿物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岩样品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研究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

沉积岩

沉积岩

粉砂岩
岩中,0.1~0.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 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黏土岩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粒度在0.005~0.0039mm范 围以下。主要由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族、蒙脱石族、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
一般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对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为被石灰岩等沉积岩固定。形成石 灰岩的碳和钙都能在生物系统中循环。
成因
成因
风化的岩石颗粒,经大气、水流、冰川的搬运作用,到一定地点沉积下来,受到高压的成岩作用,逐渐形成 岩石。沉积岩保留了许多地球的历史信息,包括有古代动植物化石,沉积岩的层理有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 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特性
特性概述
化学成分
特性概述
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 (火成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 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 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 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 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 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还有化石群。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视察结构和构造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第三章沉积岩层原生构造

第三章沉积岩层原生构造
第三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一节 层理及层面构造
一、层 理
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 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 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 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层面: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小的间断 面,经常发育层面构造。
岩层:上、下层面限制的岩性大致 相同的岩体。
岩层厚度:上、下层面的垂直距离。
层理的判别:
2.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 Angular uncomformity)
年轻沉积岩层覆盖于褶
皱或掀斜的早期地层之上 而形成的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
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 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弱程 度、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 不同,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存 在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 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 的界面。形成过程:沉降-沉 积-变形与隆升-剥蚀-沉降 -沉积。
7.火山岩原生构造
枕状熔岩的形状
气孔的变化
冷凝边
第二节
岩层产状及 地质界线的平面投影特征
地质界线:不同岩层界面(或断层面)与地面的 交线,是地质图表示的基本内容,其形态决定于 岩层(断层)的产状与地形的关系。
地质图成图原理
一、水平岩层
层面近水平的岩层 倾角0~5度 地形图-等高线
水平岩层在地形图中 的表现特征为其层面 界线与等高线平行
W (宽度) = t (厚度) / tg ß(坡度)
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二、直立岩层
层面近直立的岩层,倾角85~90度。 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不受地形影响,宽度等 于厚度;地质界线一般为直线,弯曲反映岩 层走向的变化,宽度的变化反映厚度的变化。
三、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

第3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第3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幻灯片1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一节沉积古地理学的概念和定律一、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或者说,相是形成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组合。

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横向的变化。

幻灯片2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Sandstone faciesShale & coal faciesCarbonate faciesShale faciesFacies changes幻灯片3四、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1、基本素材M a t e r i a l2、基本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3、模式M e t h o d o l o g yM u d c r a c k s+R a i n d r o p s 幻灯片4Induction(归纳), Deduction(演绎)幻灯片5五、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幻灯片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幻灯片7六、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幻灯片8Mars幻灯片9幻灯片10Deep biosphere热液喷口是最具化学多样性的微生物生长地. 地球化学梯度和热梯度提供了多种微生物(嗜冷、温、热、压、酸、碱、盐菌)聚集的小生境表层生物圈仅占生物生成空间的3%,深部生物圈则占生物生成空间的97%,深海极端条件下生活的极端生物,其2/3的基因与迄今科学上的已知基因不同。

第3章沉积岩部分2015

第3章沉积岩部分2015
57.95 0.57 13.39 3.47 ∨ 2.08 2.65 5.89 58.16 0.94 59.17 0.77 59.14 1.05 15.34 3.08 ∧ 3.80 3.49 5.08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nO MgO CaO
59.26 0.73 15.35 3.14 ∧ 3.74 3.46 5.08
⑵ 我国流行的沉积岩分类法
⑶ 乐氏沉积岩分类法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分类
⑴ 塞利的沉积岩分类
分类依据:沉积物来源
自生沉积岩类(内源沉积岩类) 化学沉积岩——蒸发岩 有机沉积岩——煤、石灰岩 残余沉积岩——红土、铝土岩
他生沉积岩类(外源沉积岩类) 陆源沉积岩——粘土、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
㈠ 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
㈡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㈢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㈣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沉积岩
1、沉积岩的概念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岩石组分的变化
1、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 ) 是在 地表和地表
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 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
物化学作用沉积而成。
⑶ 乐氏沉积岩分类法
外源沉积岩 陆源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砾岩(>2mm) 集块岩(>64mm) 砂岩(2~0.063mm) 角砾岩(64~2mm) 粉砂岩(0.063~0.004mm) 凝灰岩(<2mm) 泥质岩(<0.004mm) 内源沉积岩 铝质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磷质岩 硅质岩 碳酸盐岩 蒸发岩 有机岩
15.93 14.47 Fe2O3+FeO 6.32 ∨ 8.45 0.99 0.64 3.58 6.26 0.80 1.85 9.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沉积岩测区内的沉积岩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30%。

分为鸡西群、桦山群及龙爪沟群,其中鸡西群约占沉积岩面积的60%,桦山群30%、龙爪沟群约占10%;鸡西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滴道组(K1d)、城子河组(K1ĉ)、穆棱组(K1m)及东山组(K1ds);桦山群测区内为猴石沟组(K1—2h);龙爪沟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裴德组(J3K1p)、七虎林河组(K1q)及云山组(K1y)。

鸡西群为陆源碎屑沉积,在滴道组(K1d)内发现有沟鞭藻类海相化石及在城子河组(K1ĉ)泥岩中发现海相化石层,说明滴道组(K1d)在沉积过程中曾有过短暂的海侵发生,在城子河组中发生过较大的海侵。

该群沉积岩主要为h)岩石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岩石含煤层(工业煤层)。

猴石沟组(K1—2组合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主含薄层的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局部见薄煤层(不具开采价值)。

龙爪沟群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体系,为含煤地层。

岩石组合裴德组(J3K1p)以砂岩为主,含砾岩、粉砂岩、泥岩及其岩石过渡类型,含薄煤层,七虎林河组(K1q)以海相泥岩为主夹粉砂泥岩,为海相化石主要赋存层位;云山组(K1y)以砂岩为主,含粉砂岩、泥岩及薄煤层,含海相化石。

第一节沉积岩岩石及岩相一、沉积岩岩石类型测区内沉积岩共分两大类—正常沉积碎屑岩及火山沉积碎屑岩。

沉积岩粒级划分标准根据《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4],>64mm卵石、64—2mm砾、2—1mm 粗砂、1—0.5mm中砂、0.5—0.063mm细砂、0.063—0.039mm粉砂、<0.039mm为泥。

据此将测区内沉积岩分类如下:(一)正常沉积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煤。

下面分别介绍岩石特征。

1、砾岩类(1)卵石砾岩:多因风化,卵石已脱落,风化面浅褐黄色,新鲜面灰色,卵石砾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见向上变细的粒序层理。

岩石中卵石含量60—70%,成分复杂,有花岗岩、火山岩及变质岩。

卵石为滚圆状、扁圆状、少量为次圆状、次棱角状,大小20—120mm,个别可达500mm;填隙物为砂岩、粉砂岩,约占30—40%;据统计,卵石形态为扁圆体、椭球体,其中A∶B∶C≈3∶2∶1(其中A为长轴,B为中轴,C为短轴)。

卵石砾岩分布于鸡西群滴道组(K1d)城子河组(K1ĉ)的底部及桦山群猴石沟组(K1—2h)的下部。

龙爪沟群裴德组(J3K1P)的底部也存在,其中以猴石沟组(K1h)最发育。

—2(2)砾岩浅黄褐色、杂色、浅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见粒序层理。

砾石为圆状—滚圆状,大小2—60mm,含量30—60%,成分多样,有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

填隙物为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为孔隙型混基砾岩,分选差。

粗砾岩、中砾岩及细砾岩的岩石特征相似,除砾石粒径大小不同外,砾石的分选程度不同,砾石越细,分选越好。

砾岩普遍存在于滴道组(K1d)、城子河组(K1ĉ)、猴石沟组(K1-2h)及裴德组(J3K1p)中,其它组也存在砾岩,但多以夹层或底砾岩薄层的形式存在。

(3)砂砾岩为浅黄褐色,砂砾结构,块状构造,见粒序层理,由砾石、砂及粉砂组成。

砾石成分为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为滚圆状,大小2—20mm,含量2—30%。

砂及粉砂含量70%左右。

砂砾岩多存在于滴道组(K1d)、城子河组(K1ĉ)、猴石沟组(K1—2h)及裴德组(J3K1p)h)砂砾岩居多。

中,以猴石沟组(K1—22、砂岩类砂岩按粒度分为粗、中、细砂岩,个别砂岩含砾石。

按成分主要有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杂砂岩。

(1)岩屑长石砂岩为浅黄色,砂状结构,具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及块状层理。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岩屑,其中石英为无色,粒状,含量约20—30%,长石为浅黄白色,板状,含量约30—50%,岩屑含量为10—20%;岩石颗粒为次圆—次棱角状,为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

岩屑长石砂岩主要存在于城子河组(K1ĉ)、云山组(K1y)中,其中城子河组(K1ĉ)以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云山组(K1y)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2)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相比,成分含量不同,其中长石含量25—30%,岩屑40—60%,石英15—20%。

颗粒为次棱角状,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及孔隙式胶结。

长石岩屑砂岩主要存在于滴道组(K1d)、裴德组(J3K1p)、猴石沟组(K1—2h)中,其中猴石沟组(K1—2h)以粗粒为主,滴道组(K1d)以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裴德组(J3K1p)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3)杂砂岩是指杂基含量大于15%的砂岩。

测区内杂砂岩存在于滴道组(K1d)、猴石沟组(K1—2h)及裴德组(J3K1p)中,猴石沟组(K1—2h)以粗粒杂砂岩居多;滴道组(K1d)及裴德组(J3K1p)以中细粒杂砂岩居多。

上述砂岩除七虎林河组(K1q)含砂岩较少之外,其余各组砂岩累计厚度均较大。

3、粉砂岩类为灰色、浅灰色,粉砂质结构,水平层理、波状层理。

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岩石颗粒为次棱角状,分选好。

粉砂岩赋存于鸡西群及龙爪沟群地层中,猴石沟组(K1h)粉砂岩较少。

穆棱组(K1m)、—2城子河组(K1ĉ)、七虎林河组(K1q)的粉砂岩累计厚度较大。

4、泥岩类为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水平层理,由小于0.039mm的细小颗粒组成。

普遍存在于鸡西群、龙爪沟群及猴石沟组(K1h)中,其中穆棱组(K1m)、七虎林河组(K1q)泥岩—2较厚,其它各组中泥岩以薄层的形式存在。

5、煤煤为黑色,具条带状构造。

宏观上可分为暗煤、半暗煤、半亮煤及亮煤四种类型。

煤在测区内主要分布于鸡西群城子河组(K1ĉ)、穆棱组(K1m)中,其中以城子河组(K1ĉ)中煤质最好,多为半亮煤及亮煤,发热量高,为主要工业煤层。

龙爪沟群及猴石沟组(K1h)—2中,夹薄煤层,但煤质较差,一般为暗煤、半暗煤,不具工业价值。

(二)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在测区内较发育,多以沉积夹层的形式出现,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

鸡西群及龙爪沟群沉积岩中均含有火山碎屑沉积岩。

1、沉凝灰岩为灰黑色,沉凝灰结构,略具水平纹理,90%以上为细火山灰,同时含有少量的晶屑、玻屑及岩屑,薄片中见有磁铁矿物,火山物质定向性明显。

以沉积夹层的形式多存在于穆棱组(K1m)、滴道组(K1d)中,城子河组(K1ĉ)中含量较少。

2、凝灰质砂岩砂岩中含有火山灰物质,一般火山灰含量5—25%,其余成分为砂质。

多为凝灰砂质结构,具平行层理,存在于穆棱组(K1m)及城子河组(K1ĉ)中。

二、沉积岩岩相测区内沉积岩分布广,面积大,多为中生代盆地内的沉积岩,按沉积地层层序特征、岩石组合特征,把测区内的沉积岩划分为5个岩相:卵石砾岩相、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

(一)岩相特征1、卵石砾岩相以卵石砾岩为主,含有漂砾,填隙物以细砾粗砂为主的岩性段,通常夹薄层的粉砂岩、含砾粗砂岩。

2、砾岩相以中、中细砾岩为主,含有粗砾,填隙物以粗砂、中砂为主的岩性段,通常夹薄层的粗砂岩、中砂岩。

3、砂岩相以细、中、粗砂岩为主体的岩性段,夹有粉砂岩及泥岩的沉积薄层。

4、粉砂岩相以粉砂岩为主体的岩性段,通常夹有薄层的粉砂质泥岩及泥岩。

5、泥岩相以泥岩为主体的岩性段,夹有薄层的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二)岩相分布特征1、鸡西群(1)滴道组(K1d)底部为卵石砾岩层相,下部为砾岩相,上部砂岩相。

表现山麓冲积沉积特征。

(2)城子河组(K1ĉ)底部发育砾岩相,向上砂岩相最发育,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

表现为山麓冲积扇—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

(3)穆棱组(K1m)发育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反映为三角洲平原—滨湖平原的沉积特征。

2、龙爪沟群(1)裴德组(J3K1p)底部发育卵石砾岩相、砾岩相,上部发育砂岩相,反映山麓冲积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2)七虎林河组(K1q)发育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含大量海相化石,反映为滨海—泻湖沉积的特征。

(3)云山组(K1y)砂岩相发育,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含海相化石,反映为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沉积的特征。

3、桦山群猴石沟组(K1—2h)下部为卵石砾岩相、砾岩相;上部为砂岩相,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反映河流冲积—河流三角洲沉积特征。

第二节层序地层分析一、各级层序地层分析测区内中生代盆地鸡西与勃利盆地,为含海相层的陆相盆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盆地,而龙爪沟盆地则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盆地,并且测区内的中生代沉积岩区主要沿北东向敦密山断裂北侧分布。

因此,分析沉积盆地的各级层序特征对研究沉积盆地的生成、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沉积盆地特征测区内的鸡西、勃利盆地及龙爪沟沉积盆地主要受敦密断裂及依舒断裂控制,因此沉降分异大,构造分区明显,沉积物堆积快,物源较近。

盆地在发育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沉降中心,具多方向物源沉积,沉积相变快、相变窄等特点,同时盆地的水域分布受构造沉降、气候条件的控制。

其中构造作用是控制盆地沉积的主导因素,因此盆地沉积的构造旋回性强,盆地的形成、发育、演化和废弃的阶段性也较强。

(二)盆地层序地层特征测区内的陆相盆地地层层序构成样式与区域构造具密切的关系,层序内部单元的层次和级别依构造活动的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层序内体系的划分与级别及小层序的划分,主要依据盆地水域体制的变化;层序级别的划分与构造运动的规模及级次相对应。

测区内引用林畅松等(1995)通过对乌里雅斯太断陷盆地的分析,反映如下特征:(1)一个二级层序是一个构造沉降幕或裂陷幕的产物。

(2)二级层序的不整合面是沉降速率减少到零,直至盆地遭受剥蚀的结果。

(3)三级层序的发育也可能与更次一级的间歇性构造沉降差异有关。

顾家裕(1995)在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中应用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三种体系域的三分法。

测区内的一级层序相对应的构造为敦密断裂带,二级层序对应鸡西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的基底面,三级层序相对应的为鸡西群、龙爪沟群及桦山群内的各组层序。

(三)盆地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陆相盆地中,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是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10],上述三种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三级层序的分界面都与构造事件有关。

通过测区内露头、剖面的实际观测,下面几种界面为鸡西与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内三级层序的界面。

1、古构造运动面为盆地充填沉积带代表基底面或盆地萎缩阶段古风化剥蚀面,代表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区域构造事件有关,如鸡西与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基底面。

2、构造应力场转换面由于构造背景的转换,盆地所处的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动。

盆地从扩张到萎缩,可能是由于盆地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导致充填沉积物发生明显变化,如测区内鸡西群城子河组(K1ĉ)与穆棱组(K1m)的界面,龙爪沟群七虎林河组(K1q)与云山组(K1y)的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