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

合集下载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重庆 高 教
21年 l 01 2月第 2 4卷 第 4期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 的路径选择
— —
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徐 远火 李 化树

【 摘 要 】在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背景下 ,教师教育处在一个重要转 型期 。如何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 的迫切需
求 、高校发展 的激烈竞争 、高师综合化发展 的严峻挑 战,寻求适应地方师范大学发展 的道路 ,是地方师范大学一直在探索 的
协调 发展 的客观 要求 。 学校 根据 发展 目标 、 发展 要素
和发展 条件 要求 , 高等教 育事业 发展进行 科 学的整 对 体规划 设计 。在稳定规 模 、追 求卓越 的进程 中 ,学校 党政 领 导班 子 审 时度 势 ,确立 了更 改校 名办 师 范大 学 、 设新校 区 改善办学 条件 、 强学科 建设 申报博 建 加 士 点授 权单位 三大 发展 目标 , 确定 了 以学科 建设 为支 撑, 以教师 队伍建 设 为关 键 , 以深化 教学 改革为动 力 ,
以课 程 体 系创 新 为基 础 ,坚定 不 移地 走 内涵 发展 之 路 、 定不移 地走特 色强校 之路 的方针 , 求又 好又 坚 谋 快发展 ,努力 办人 民满意 的师范大 学 , 使这 所处 于 四
基 于 上述 ,我校 深 入认 识 教师 教 育转 型 的历 史 背 景 ,深 刻把 握 教师 教 育 大学化 的发 展趋 势 ,高 举
工程 ,凸显 四个 特色 ” 的发 展 思路 ,不 断追 求 、创 新
和跨 越 ,实事 求是 地走 出了一条 “ 内涵 建 设谋 发展 , 特 色 强校 创一 流 ” 的发 展 道 路 ,形 成 了鲜 明 的“ 重 负

新时代高职院校本科教育模式变革与探索

新时代高职院校本科教育模式变革与探索

新时代高职院校本科教育模式变革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培养拥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高职院校本科教育模式的变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

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特色和优势,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例如,可以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让企业参与到本科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例如,可以开设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使学生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责感;通过开展实践型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以面对面授课为主,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引入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模式,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自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到2022年5月1日施行的《职业教育法》首次赋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法律地位,职业本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积极探索与发展。

2021年,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1]。

尽管在此期间,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尚无成熟的范本可借鉴,正面临办学定位亟待明确、办学能力急需加强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认清现实、理清思路、探索路径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办学的培养定位当前,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做了较多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可以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类型[2],其培养旨归为高素质知识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3]、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4];二是认为其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型人才[5-6];三是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程师[7]。

可见,目前学术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究竟应属于哪种类型、处于哪个层次、应具备哪些能力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方向,明确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我们可从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和人才能力要求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赵坚摘 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工程师岗位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大学面临办学方向亟待明确、办学理念亟待转变、专业建设亟待升级、教师能力亟待提升、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职业本科办学方向,学校层面确立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统筹协调专业内涵建设,对标本科要求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强化特色发展、发挥主题作用、注重分类指导”的五 大指导原则。在获得资金支持的100所地方大学的选 择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学 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
契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及
重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打破现有的高等教
育体制,以适应特色化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需
济发展实现了更紧密的结合。法国通过《高等教育法》,
规定大学要向社区开放,继而各大学广泛设立了跨学
中华民族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不同层次高等 教育的需求和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地方本科院校不 仅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 的层次,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愿望
学组织模式相近。笔者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国外“服 务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两种组织模式在中国特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形态,其概念 最早由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提出,其内涵指的是: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 根本任务,借鉴教育服务理念和现代服务科学原理,
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 管理等方面,全面贯彻服务教学、师生和社会的要求, 强化服务理念,凸显服务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创新
国家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中明确提出了“突出应用服务、支持区域急需、
步实现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大学与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结合得日益紧密,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区域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 转型发展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在这种转型中面临着严
“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等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史。
地 方本 科 院校 向应 用型 高校转 型发展 的意 义及 路 径
4 .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
认识误区。其次, 要认识到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
当前, 我国的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 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各层的职业人 实践决定认识,
3 . 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创新 等四项职能, 这四项职能可以通用任何类型 、 层次的高校, 但
是不同类型、 层次 的高校对于这 四项的侧重点是各不相 同
毫不相关的, 教 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 是社会用人单位找不到 的。而高校的这四项职能也不是泾渭分明、 服务 、 传承创新的因素, 同样其他职能中也体现 合适的工作人员。正是这种供需错位结构性失业导致大学 学中有科研、 生就业难与社会用工难 , 解决之道就是将社会单位用人需求 其余的因素。但是这四项职能中只能由培养的学生来衡量, 与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紧密联系起来, 高校按照社会用人单位 也就是说学生是衡量高校唯一可靠 的尺度。这里的学生是 他们对社会的服务贡献大小 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 走上社会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 , 结构性失业问题。当前 , 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为地方经济社会 是衡量高校职能的唯一标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 由高等

由于相关机构的护理人员专业程度不够, 而且中医药高校培 养的中医护理方向的人才方面也比较匮乏 , 高校也很少进行 专业的中医护理培训和实践 , 因此该方向毕业的学生工作时 大多选择了西医, 这使得中医临床上的专业护理人员供不应 求” 。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E h 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
到7 6 5万人, 比2 0 1 5 年增加 1 6 万人 , 创历史新高 , 大学生就 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刚性需求。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能力 。地方 高校依 据 自身 实力 , 创新 、 引进 和推广
高新 实用技 术 , 加速 区域技术 进 步 , 为提升地 方企
正确选择转 型的实 践路 径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 , 2 1- 0 0 》 围绕 提 高教 育 质量 问题 , 高等学校 增强社会 服务能 力 , 对 优化 结构 办出 特色 做 出 了新部 署 , 明确 指 出要 “ 立 建 高校 分类体 系 , 实行 分 类 管 理 ” “ 挥 政策 指 导 ,发
院校 的生存 和发展 。推进 地方新建 本科 院校的科
学发展 , 既是促进 其迅速实 现战略转 型的需要 , 也
是事关 院校生存 和 发展 的需 要 , 更是 直 接影 响我 国高等教 育强 国建设 进程 的迫切需要 。地方新 建
本 科 院校 的战略转 型与科 学 发展 , 须 全 面分析 必
进入新 的世 纪 , 国的 高等 教育 跨 入快 速 发 中 展 时期 。伴 随高 等教 育 的不 断 扩张 , 一大 批 新建
地 方本科 院校应 运 而生 。经 过 近几 年 的发展 , 这
内涵升本 , 差异 发展 , 以增 强其适 应生存 和发展 的 应 变能力 , 使之在 办学方 向 、 科学定 位 、 展模式 、 发
才 强校 之 路 。
关 键 词 :地方 新 建 本科 院校 ; 国 家 中 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规 划 纲要 (0 0 22 ) ; 略 转 型 《 2 1- 0 0 》 战
中图分类号 : A 0 8 C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8 8 (0 1 0 一 0 0— 8 6 3— 3 1 2 1 ) l 0 1 0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

6 4 7 所, 占全 国普 通 本 科 院校 数 量 的5 5 . 3 %。由于 会 的能 力 , 为建 立 现 代 职业 教 育体系服 务 ” ;同年
各 种原 因 , 这 类 院 校 发 展 目前 面 临诸 多 困难 , 据 底 , 中国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所 发 布 《 地方 本 科 院 校
育科 学研 究 院在 报 告 中认 为 ,“ 欧 洲 的应 用 技 术 大学 为我
技 能教 育 的应 用科 技大 学 与传 统 大 学 具 有 同等 价 值 , 所 以 类似 “ 精英 大学一 普 通大学 一 应用 科 技 大学 ( 高 职 院校 ) ” 式 的 院 校 金 字 塔 等 级 结 构 与 德 国的 社 会 文化 土壤 极 不 适 应, 德 国侧 重于 传 统 学 术 的综 合 大 学 与侧 重 于职 业 技 能 教 育的应 用技 术 大学这 两条 轨 道 , 是协 同发 展 、 地位 无 高低 差
Ref or m Fr ont i er
划 出一 部 分, 推动 它们 逐 步地 、 更 多地 培 养应 用 型 人 才、 技 术技能 型 人才, 以推动 一批 本科 高校 转 型发 展” 。
角色有关 ” 。 也就 是说 , 不 仅历史 久 远 的传统 大学 内部 , 而 且 传统 大学 与相 对 晚 近的应 用技 术 大学 ( 专 门学校 ) 之间,
校 中, 非“ 2 1 1 ” 院校为1 0 5 5 所, 占9 0 . 1 %, 而 在 非 应 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 推动地
“ 2 1 1 ”院校 中1 9 9 9 年 以来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为 方 高校 转 型发 展 , 增 强 地 方2 0 1 2 年 毕业 生就 业率 统计 结 果 排 名 , 地方 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指出,“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在 被 统 计 的六 类 院 校 中排 名 倒 数 体 系中, 研 究 型 大学 和 高职 ( 专科) 院校 定位 相 对 第一川 。 教育 部 部 长 袁贵 仁 为此 指 出,“ 地 方 本 科 明 确 , 而 地方 普 通 高校 作为 夹心层 , 定位 常 有 ‘ 高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引言:随着国内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进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而本科教育也因此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形势等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办学定位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探讨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路径选择的建议。

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介于高职和本科之间的教育层次,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即时就业的职业技能培养。

其办学定位需要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其次,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行业专业的特色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最后,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尽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定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本科教育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招生困难。

其次,随着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学校招生政策的调整,许多非重点本科学校开始接纳高考落榜生,进一步加剧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招生压力。

第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师资力量和校园设施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难以与一流高等教育机构相抗衡,进一步影响了办学质量。

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路径选择为应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在办学过程中进行路径选择。

首先,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同时,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三,需要加大对校园设施的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保障。

八种升学路径

八种升学路径

八种升学路径一、升学路径之大学本科大学本科是许多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首选路径。

通过高考或其他招生考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大学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学科选择和多样的学习机会。

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升学路径之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阶段,学生可以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在特定领域内取得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毕业后,研究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或进入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三、升学路径之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教育机构。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如机械、电子、医药等。

职业技术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毕业后,学生可以直接就业,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技术工人或技术员。

四、升学路径之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为了提高和更新职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活动。

职业培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职业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在线培训等。

职业培训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帮助职场人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职业培训可以使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更具优势,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五、升学路径之留学留学是指学生选择到国外的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

留学可以通过自费、奖学金或交流项目等方式实现。

留学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留学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外就业或回国发展,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升学路径之创业创业是指个人或团队自主创办企业,从事商业活动。

创业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项目实现。

创业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商业思维和管理能力。

创业可以给个人带来经济收益和职业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促使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形 成以学术型、技能型、职业型等多类型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的格局。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提升,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更加紧密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结合,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
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 进措施。
04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案例 分析
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案例
01
案例概述
某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等方式,实现了从传
统教学型向应用技术型的转变。
案例概述
某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开设了 一批新兴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具体措施
该院校通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开设了与地方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工 程、智能制造等。同时,该院校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 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地方经济发 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5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景 展望
转型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方产业结构
升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更加注 重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地方 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劳动力,推 动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 值转变。
创新成果
该院校的专业设置创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 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高等技术教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

高等技术教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

教育 标 准 分 类 法 》 19 ) It ntnlS n a ( 9 7 (ne aoa t dr r i a d Cas ct no d ct n 简 称 IC D) 卡 内基 大 ls f ai f u ai , i o i E o SE 、 学分 类 法 、 国高 等 教 育 著 名 学 者 潘 懋 元 先 生 的 我 高 等教 育 分类 法 及 武 书连 的大 学 分 类 法 等 等 。 这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 究》
21 第1 ( 02年 期 总第 12期 ) 0
高 等技 术教 : 方应 用 型本 科 院校 育 地
的路 向 选 择
夏 建 国 刘 晓 保
( 海电机 学院 上 上海 2 10 ) 0 3 6
摘 要 : 阐述 了我 国高等教 育在 发展 中 出现 人 才结 构 性 失衡 、 育 资源 叠加 和效 率低 下 的根 教
科 ” 主要 是 一 些 独 立 学 院 和 新 建 的 民办 高 校 ; , 高 职高 专 院校 。上 海则 为 了实 施 “ 类 指 导 , 类 管 分 分
展, 以满 足社会 对 各 种 类 型人 才 的需 求 。教 育 和学 校 之 问只存在 类 型之 间的 差 异 , 而不 存 在 质 量 和层
源, 分析 了美 国高等教 育协调 发展 的政 策导 向 , 此基 础上 , 述 了高等 技 术教 育作 为 一种 被 忽视 在 论
的教 育类 型 只要 合理 定位 , 然 能办 出质量和特 色 , 出了高等技 术教 育是 地方应 用型 本科 院校 的 依 提 路 向选择 。 关键词 : 高校 分类 ; 美国 S E 教 育 ; TM 高等 技 术教 育 ; 方应 用型本科 院校 地 高 等教育 的大众 化必 然带 来高 等教 育和 高等 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 服务地方” 的办学特点 , 立足地方 , 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 优质服务是学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也是学 校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J 。有鉴于此, 本文尝试构 方本科院校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 三) 学科与专业缺乏主攻方向 学科与专业建设贪大求全, 缺乏清晰的主攻方向。盲
肘, 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刚刚升本成功的院校, 其原有的师资力量很难胜任升 格后高校教学任务, 更谈不上从事科研任务, 师资队伍尤
课程体系等方面的 特色不明显, 缺乏个性化的治 其是骨干力量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些新建本科院校 才特点、 应依托科研队伍建设平台, 以培育优秀学 引进人才 不顾学科的发展需求, 只要有高职称、 高学历就 学方略。因此, 科专业、 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为抓手, 整合教师人力资 行; 在内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时教师愿意攻读书么学位、 什 构建优秀教师发展培养机制, 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 么学位好读就读什么, 追求数量指标, 忽视了学科梯队的 源,
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跨越发展的可能模式, 期望为新建地 合性大学的 发展模式, 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深入研究, 一些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跨 越 发 展 的制 约 因素
分 析
( 一) 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的偏差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抓住我国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 制宜、 有的放矢地设定适合为本地区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 普及化发展的机遇, 同时, 面对来 自国内外重点高校和职 培养方案, 因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 实现 的重要途 业技术教育的 威胁, 科学定位, 寻求 自 己的发展空间。在 径——应用性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 如实践、 实训、 实习等 发展定位中, 对发展 目 标准确定位尤为重要 J 。地方性、 缺乏应有的重视 , 人员、 经费和设施投入不足。 区域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最基本的 属性, 决定着其办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路径选择与发展趋势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路径选择与发展趋势

抓学科建设 , 全力支持学科建设 , 真正促进学校 的学
科 建设 可持 续发 展 。
径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探 究, 从学科建设类型、 核心任务、 内涵、 层次等方面提 出发展走向。 关键 词 : 地 方 院校 ; 学科 建设 ; 路径 ; 趋势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3 ) 1 2 - 0 0 4 6 — 0 4
( 一) 强化 对 学科 建设功 能认识 的 升华
展了, 上去了, 学校整体实力和水平层次也就上去了。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高水平 的学科 , 才有高水
学科 建设 对 于高 校 发 展 具 有极 为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平 的专业 , 才 有高 水 平 的教 学 、 才 能 培 养 高水 平 的人
好 选择 。所 以 , 如 何 建设 学 科 就 摆 在 各 高校 , 尤 其是 院校 , 通 常是指 管理 权 归 属 地方 政 府 , 办学 经 费 主 要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 本文 来源 于地 方财 政 拨 款 的 高 校 ) 在 当前 高 等 教 育 大 发 拟从两个方面阐述 : 一方面是针对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 展面临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激烈竞争时 , 更要深刻认识 而提出的学科建设路径或策略, 能使他们从思想与操 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 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 , 在 当代 作两层面进行学科建设 ; 另一方面是当前学科建设发 日新 月异 变化 发展 时期 , 只有 让 自己尽早 发展 强 大起 展趋势 , 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掌握学科建设发展前 来 , 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走学科建设强校之路就
辛 均庚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形成路径的选择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形成路径的选择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形成路径的选择摘要: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在分析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走从地方资源中孵化专业特色、从办学传统中提炼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专业特色的路子,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建本科;创新;特色专业;路径高等学校建设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省“强校工程”和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启动以来,共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10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6个,其中,新建本科院校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25%。

新老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致使其生源质量下降,社会声誉不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新建本科院校在新一轮特色专业建设中必须正视这一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开阔思路,找寻特色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找寻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需要从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入手。

除了诸如办学时间短,所处区域偏,办学经费困难,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诸多一般性因素外,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打造特色专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形成特色专业的路径选择有失偏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趋同据统计,我省新建的本科院校,特别是居于各地级市的7所多科性院校,由于受专科时代自身办学条件的制约,在已设置的专业中,同老牌综合性本科院校相比,专业趋同率几近100%。

不顾及生源质量的差别等多种因素,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到教材选用,也几乎100%的趋同。

还有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专业设置缺乏长远的规划,不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只注重短期利益,突击拼凑“资源”,热衷抢占“专业阵地”,致使不少审批到手的专业,由于不具备办学条件,多年闲置,不仅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也会造成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地方本科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路径选择——以广州大学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路径选择——以广州大学为例
发展路 径。
自由 申报 课 程 一 学 校 审 核 , 定 选 课 目录 确

发布 学 生 选 课 通 知 一学 生 选 课 一 选 课 人
注 入 发 展 动 力 和 长 效 激 励 机 制 , 州 大 学 广 采 取 的 发 展 对 策 是 以 增 量 建 设 带 动 存 量 改
数达到一定基数就同意开设。 间, 其 由于 在
程 内 涵
项 工 作 , 《 死 学 》 《 市 理 想 与 实践 》 对 生 、城 等 致 教 师 申报 时 的 随 意 性 很 大 , 程 的 集 成 课
3 门课 程 以 教 研 立 项 的 方 式 进 行 培 育 , 2 立 度 与 整 体 性 差 , 值 导 向 不 明确 , 目 无 价 有 地方 本科 院校 在推进 通识教 育时 , 面 项 项 目资 助0. 万 ~2 5 元 的 建 设 经 费 , 钢 。 程 开 设 前 虽 设 有 专 家 评审 环 节 , 5 .万 课 由于 临 的 首 要 瓶 颈 是 课 程 资源 短 缺 , 因 在 于 课 酬上 浮 3 %, 教 学理 念 、 学 目标 、 学 遴 选 对 象 总 体 质 量 不 高 , 选 余地 有 限 , 原 0 在 教 教 筛 使 学 校 发 展 基 础 薄 弱 , 业 教 师 的 参 与 度 不 内容 、 学 手 段和 方 法 等 方 面 提 出 明 确 的 得 最 终 开 出 的 课 程 纷 乱 无 章 , 个 “ 杂 专 教 像 大 高 , 干 教 师 多 数 只 是 在 工 作 量 不 足 时 将 改 革 目标 和 建设 任务 , 过 打 造 精 品 , 主 通 以点 烩 ” 此 外 , 程 稳 定 性 也 差 , 。 课 因人 设 课 、 因 通识课 程作为填 补工作量 的替代选 择 , 潜 带 面 , 进 教学 质 量 的 整 体 提 升 。 过 两 年 无 人而 停 课 的 问 题 突 出 。 推 通 为此 , 校 修 订 在 学 心 研 究 并 坚 持 稳 定 开 设 的 甚 少 。 识 教 育 多 的 建 设 , 少 数课 程 进 程 滞 后 外 , 通 除 大部 分 2 1 年 版 人 才培 养 方 案 时 , 格 准入 条 件 , 02 严 定位 为 专 业教 育 补 充 , 被认 为 是 额 外 的 , 次 课 程 教 学 质 量 明 显 改 善 , 好 地 达 到 了 初 从 源 头 强 化 课程 整 合 , 较 通过 编制 课 程 目录 , 要的 , 有 可 无 的 。 州 大 学 在推 行 通 识 教 步 建 设 目标 。 中 , 些 课 程 紧 密 联 系社 会 对 课 程 体 系 的 领 域 划 分 、 个 领 域 具 体 开 可 广 其 有 每 育 之 初 也 深 受 课 源 不 足 问题 的 困 扰 , 了 为 现实“ 点” 热 问题 , 亲和 力去 感 染 学生 , 用 激 设 哪 些 课 程 ,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每

独立学院转设的缘起、路径选择与发展前景

独立学院转设的缘起、路径选择与发展前景

独立学院转设的缘起、路径选择与发展前景作者:朱国华吕鑫宇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34期摘要独立学院是经济驱动、人口增长和教育改革浪潮等多重因素聚合驱动的产物,历经初创生存期、规模扩张期、发展转设期等三个阶段,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升级需求和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对“优质教育”的倾斜导向,独立学院转设势在必行,至今已经进行两轮转设工作,探索出职业技术大学、地方学院和民办本科三种主要模式。

独立学院转设已经被纳入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资本离场后的动力保障问题、母体离开后的质量提升问题和独立自主后的特色创建问题。

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前景在于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即将应用型专业打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将应用型本科建设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将应用型大学建设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双一流”。

关键词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转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4-0040-06一、独立学院的产生与演化中国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深入的,具有改革性、试点性、渐进式等特征。

独立学院产生与演化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规则不断完善;独立学院的本质是市场经济思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拓展,在教育既有的社会属性(人才培养、机会均等)和价值属性(文化传承)基础上延展出经济属性,加速教育产业化倾向。

从唯物史观视角分析,独立学院是教育领域实行系统改革和全面开放的现实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优先政策选项,具有较大的历史必然性。

从辩证法过程论角度看,中国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逐渐走向两元并立(学术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独立学院必然面临着转设路径的抉择。

(一)独立学院发展阶段浙江海洋大学尹伟从教育管理学视角概括了独立学院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积极探索、快速发展和规范引导[1]。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摘要: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办学的实际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实现此目标,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与产业、行业、企业的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可测可控的人才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路径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的到来,高等学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趋势。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1 908所,740所为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85 7%[1]。

地方本科院校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要职能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些院校大多属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的院校,主要面向某一区域服务。

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三性”即“地方性”、“应用性”、“创新性”。

“地方性”就是人才培养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性”就是为地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不需要太深厚的学术素养,但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线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创新性”是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创新性成果。

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定位蕴涵了地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理论型)创新人才而言的,他们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2]。

高校与高等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要考虑哪些因素

高校与高等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要考虑哪些因素

高校与高等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大学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专业与学术实力选择合适的大学院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术实力。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然后选择相应的专业。

了解该专业在该院校的声誉和实力,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大学排名、学科评估结果以及学校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来获取。

二、学校地理位置与生活条件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也是选择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读书。

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交通便利程度、食宿条件以及校园环境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做出适当的选择。

三、学费与经济状况学费是选择大学院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不同院校的学费差异很大,我们应该考虑自己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确保能够承担相应的学费。

同时,也需要了解是否有相关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以及申请这些项目的条件和要求。

对于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可以考虑申请贷款或选择公立大学等经济压力较小的选项。

四、师资力量与学习资源大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关注该院校是否有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成果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施等学习资源也需要考虑。

这些资源是否齐备和先进,将对我们的学术发展和研究项目有着直接的影响。

五、学校文化与校园氛围学校的文化和校园氛围是选择院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氛围,我们应该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价值观的学校。

了解学校的社团活动、学生组织以及学校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倾向等,这些都是影响自己适应和融入学校的因素。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下面就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注重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

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决定专业设置方向的重要因素。

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是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根据地方产业的需求来设置相关专业,才能更好地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服务。

某地方以农业为主要产业,那么本地本科院校就应该开设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比如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等;如果某地方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那么本地本科院校就应该开设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比如机械设计、工程管理等。

只有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

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本科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产业的需求,掌握产业的最新动态,为专业设置提供有力的支撑。

地方企业也可以通过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更好地吸纳高素质的人才,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人才瓶颈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还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地方本科院校要想更好地对接产业,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资源,更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供更好的保障。

地方本科院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产业对接本科院校的需求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多样化。

对所谓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依然是一个比较纠结的名词,因为“应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使是“985”和“211”等高校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学科。

面对这种纠结,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色化之路,依然有许多开拓的空间。

本文试图对“高等技术院校”及其办学定位作个阐述和介绍,以期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提供一种借鉴。

一、人才分类、教育分类与学校分类的关系人才分类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确定由什么样的人才来完成具体的工作,以确保工作的专门化,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人才分类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本文选用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分类方式,主要是这种人才分类方式有利于揭示人才的专业属性,并能根据人才的专业属性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

教育分类主要是根据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的特征对教育实践所作的划分,由于划分标准不一,因此教育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如根据接受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在其中,中等教育还可以再分为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又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按照教育实施场所或形式的不同,教育又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概括起来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所谓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活动已从社会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态,它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和比较规范的教育内容,如学校教育。

所谓非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的活动和存在形式与社会生活、生产浑然一体的原始形态,没有稳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规范的教育内容,如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按实施主体的性质差异教育则可划分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两种类型,等等。

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高等教育,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是其终级目标。

据此,我们可以说人才类型直接影响教育类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以培养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活动称之为科学教育(学术教育),把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活动称之为工程教育,把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活动称之为技术教育,而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活动称之为技能教育(职业教育)。

应当承认,人才类型直接影响教育类型并不意味着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人才形成的途径多种多样,除学校教育这条重要的途径之外,他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在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以经验积累的方式形成。

其二,即使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由于教育的迁移性,一种人才类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教育类型渠道形成,即一种教育类型也可以培养多种人才类型。

人才类型直接影响教育类型说明人才类型是选择教育类型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才类型其知识、态度和能力结构具有差异性,其呈现出的培养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实施针对性的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效率,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对高校分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学者和专门机构为了挑战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其中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卡内基大学分类法、我国高等教育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分类法及武书连的大学分类法等等。

这些分类方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孰优孰劣难以有定论,本文也无意对其进行评述,因为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千丝万缕的关系始终难以理清。

但笔者以为,“教育分类”与“大学分类”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首先,“教育分类”更多是从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的视角来进行思考,而“大学分类”则更多是从办学实践活动的视角来进行思考。

在现实中,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关注的是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以及达成目标、规格和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而办学实践活动则涉及到办学主体、办学条件、办学途径、办学模式等多种因素。

这也就是为何大学的分类与教育分类一样也是多种多样,如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分;有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之分;以及综合型大学、多科性大学、专科性大学之分等等。

其次,教育分类只是确定了教育的类型,至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则并没有严格的限定,即人才培养既可以通过制度化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非制度化形式来实现,而学校分类主要是对制度化形式的机构(学校)来进行分类,其范围有所差异。

第三,不管是教育分类还是学校分类,两者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这使得教育分类与学校分类又是密切联系的。

如对教育而言,制度化的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是高效、大面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因此,对高等院校而言,既可以实施单一的教育类型,也可以实施多种教育类型,其学校类型主要取决于以哪种类型的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如以科学教育为主导,则可称之为科学型大学(也可称之为学术型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如以工程教育为主导,则可称之为工程型大学;如以技术教育为主导,则可称之为技术型大学。

一种教育类型占主导并不意味着一个院校不能实施多种教育类型,如果一所高校实施多种教育类型,并能均衡发展,则可称这类高校为综合型大学。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才类型决定教育类型,而教育类型又影响学校类型。

人才存在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质量上的差异。

人才类型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社会的需求,体现各种人才的社会价值。

人才质量上的差异体现在同一种人才类型之间层次和水平的差异。

因此,任何一种人才类型必然存在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之间的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类型只存在类型之间的差异,而不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对单一教育类型而言其人才培养水平决定其教育质量,即任何教育类型都能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办出高水平,进而对高等院校而言,学校的类型差异体现的是社会需求的差异,而不是质量上的差异。

当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等院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985”、“211”高校,其中大部分是我国所谓的“一类本科”,对这类高校,国家是重点投入、重点照顾,其招生的要求也高,目的是希望在我国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这类高校主要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主;第二类是所谓的“二类本科”,主要是一些综合性或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三类是所谓的“三类本科”,主要是一些独立学院和新建的民办高校。

由于这种划分方式是以等级作为标准,所以不同的等级在杜会资源、教育资源等的获得方面大不相同。

因此,对所有的高等院校来说,成为所谓的“一类本科”是其共同的目标,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我国高等院校“同质化”倾向十分显著,出现“千校一面,一学科千遍”的现象。

由于高校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上的差异,使得我国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教育类型和高等院校多样化是与我国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我们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一些地区大部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如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又有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中西部地区),因此,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既要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技术开发和设计、决策管理的人才,也要有在生产一线从事解决具体问题和现场管理的人才,还要有直接从事生产的技能型人才。

其次,在我国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今天,需要多样化的科学技术,既要有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也要有相当数量的应用技术研究,更要有大量的推广现成技术的研究,高校的科研结构与产业结构要相适应,学校教育结构与社会生产结构要相适应。

第三,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学生的成分,如专业兴趣、学习经历、能力素质、学习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单一、“同质化”的高校体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多样化、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与之相适应。

对具体的高校来说,必须根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竞争发展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国家也不需要同一模式的高等教育,每一所高校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其不可替代性越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就越强。

二、什么是高等技术院校所谓高等技术院校是指以实施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培养目标主要以技术型人才为主体,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和产业结构元素。

这种技术型人才包括了技术员、技术师、技术研发人员,甚至技术科学家等等。

正因如此,高等技术院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技术员为主要培养目标,实施专科层次技术教育为主体的专科学校;第二层次是以技术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实施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普通高校;第三层次是以技术研发人员或技术科学家为主要培养目标,实施研究生层次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校。

当然第二与第三层次除一些没有研究生教育的新生本科院校之外,基本上是两个层次都集中在一所高校中。

目前也有学者把实施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称之为“技术本科院校”,以区别于专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层次要求和规格标准,并对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称之为“在本科教育层次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

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是实施技术师基本训练的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与本科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同‘级’,但有‘类’差;与专科技术教育同‘类’,但有‘级’差的教育。

”对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界定,笔者认为反映了其基本特征,有利于把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区分开来,但如果仅仅以此就把实施该层次的高等院校就称之为“技术本科院校”在学理的表述上有待商榷。

这是因为,尽管许多普通高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但许多高校在一校之中存在三个层次:即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以“技术本科院校”来称这种以实施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校难以体现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特征,所以,笔者认为称这类院校为高等技术院校可能更合适。

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他们可能有的只有两个层次,即专科和本科,但有的则同时包含了三个层次。

另一方面,称之为高等技术院校体现了技术教育的高级化,它是技术教育的高等层次,反映了技术教育体系化的属性,也体现了技术教育体系各层次之间的前后衔接,并体现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属性。

三、高等技术院校的定位高等技术院校是相对科学类院校和工程类院校而言,因此,高等技术院校除了一般高等院校的共同特征之外,与科学类院校和工程类院校相比还有反映技术教育属性的基本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其定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