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9年)

合集下载

20-9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情况(2008-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0-9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情况(2008-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9915
31857685 1585970
16559504 1385171
12714993 277830
9723200
39933
35772339 7315129
18021068 4853931
10068446 2237560
5931369 819723
11198873 3870080 29140356 1588980
37432 31679
3154 24521 21309
9760 10364 28036 8 46597 40322 13382
67027 64306
17285 2064 702 3292 505 393
8253092 6520596 1308989 4050187 4242260 7602846 4082921 4624373 8812594 8423383 16529584 4756781
9290974 1376944 14594113 4878406
32059068 567111
201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8 医药制造业 201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01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 金属制品业 2018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8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8 汽车制造业 201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2018 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2018 设备制造业 2018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18 其他制造业 2018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01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01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01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018 2017 2017 全国总计 201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01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01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201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017 非金属矿采选业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2-20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2-20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工业稳步发展,带来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剧增加,我国每年排渣量已达3000万吨,因此粉煤灰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粉煤灰是一种多孔性松散固体集合物,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CaO和未燃炭,其中铝、铁、硅等活性点能与污染物质通过化学键发生结合。

粉煤灰还含有少量K、P、S等化合物和Cu、Zn等微量元素。

由于粉煤灰特殊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可用于废水处理,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指粉煤灰与吸附质间通过分子间引力产生吸附。

这一作用取决于粉煤灰的多孔性和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化学吸附是指粉煤灰表面存在大量的铝、铁、硅等活性点,能与吸附质通过某种化学作用发生结合,形成离子交换吸附[1]。

又由于粉煤灰各颗粒间的化学成分并不完全一致,将粉煤灰进行改性后可以提高对特定废水得净化能力。

1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1.1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含铬矿石的加工冶炼、制金、金属表面处理、皮革、印染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

水体中铬污染主要是三价铬和六价铬,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而且六价铬的化合物有致癌作用。

用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以废治废成本低。

张顺成[2]等将粉煤灰、粘土及木炭粉按85:10:5的比例混合利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利用连续投料粉碎机粉碎物料并通过150um方孔筛,将烘干后的料球置入高温箱式电阻炉内在1150℃下焙烧保温60min后制的吸水率为33.35%,抗压为636N,达到轻质滤料标准的粉煤灰陶粒。

用此陶粒处理浓度为0~200 mg/L,流量为0.05m3·h-1的含Cr3+废水,由于温度对Cr3+去除率影响较小,所以在室温下进行,在pH>4.5,接触时间为37.7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可达99%以上,但当pH值大于7.5后,pH值对Cr3+的去除率几乎无影响。

工业废水污染物及其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污染物及其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污染物及其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水质恶化、改变水体功能、污染饮用水源、危及人体健康工业废水的分类污染物性质: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水、放射性废水、热污染废水污染物种类: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酚废水、含丙烯晴废水、含铬废水产生废水工业部门:冶金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煤炭工业废水、石油工业废水产生废水的行业: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印染工业废水、焦化工业废水、啤酒工业废水、制革工业废水废水来源与受污染程度:生活污水、冷却水、洗涤废水、工艺废水、地表径流初期雨水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易降解、可降解、难降解无机污染物:N/P、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悬浮物:有机、无机病原体油类热污染放射性工业废水的特点:1 种类繁多,治理技术远比城市污水复杂2. 组分复杂——难用单一处理技术解决——费用高3. 污染物浓度高——处理工艺复杂4. 可能排放有害有毒污染物——影响处理技术选择5. 废水排放量大6. 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使处理工艺复杂化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策略:1. 积极推广与实施清洁生产,实行污染预防、工业污染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工业持续发展2. 提倡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的合并处理3. 调整乡镇企业的布局与产品结构,综合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4.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环境标准的分类: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GB强制性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GB/Z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J城镇建设行业标准;HG化工行业标准;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海洋行业标准;JB机械行业标准;JC建材行业标准;JG建筑工业行业标准;NY农业行业标准;QB轻工行业标准;SL水利行业标准;WS卫生行业标准;DB+强制性地方标准DB+/T推荐性地方标准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一定要求;如: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放射性物质等;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时对其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符合一定要求;如:pH 、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由“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2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申请登记1用法律手段调整排污者的权利与义务2促进排污企业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3是政府部门掌握污染源动态,强化监督管理与科学决策的基本手段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1 促进总量控制而建立的制度2 强调保护要求与技术上的已有经验3 超过许可量时,按规定缴纳超标的污染费,具有经济杠杆的作用废水再用的主要形式几个重要的概念1直接再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再生水直接回用于需水部门2间接再用:排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后,取水再用有控制再用:地下水回灌与再用无控制再用:污水排放至地表水体后的再利用再生水回用于各类场合的基本要求1. 工业回用1适用环节:工业冷却水;锅炉补给水;生产工艺用水2工业冷却水:直流型冷却水系统回流型冷却水系统浓度循环周期Cycle of Concentration;COC工业应用典型COC化石能源 5-8钢铁厂3-5石油精炼厂6-10采暖通风与空调3-5化工厂8-10造纸厂5-82. 农业回用1水量:季节性特征强蒸发蒸腾;降雨量;下渗量2水质:盐度最重要的指标指标:电导率EC或总溶解性固体TDS钠离子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指标:钠离子吸收率SAR当钠离子:钙离子大于3:1时,土壤分散,结构坍塌余氯:1mg/L基本无影响;高于5mg/L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3. 地下水回灌1主要目的为防止海水入侵提供屏障控制、防止地面沉降为回用提供深度处理增加可饮用和非饮用的地下蓄水层为后续的回收和回用储备再生水源2技术优势水量存贮:地下蓄水层存储和回采系统ASR水质保持与净化地下输运3补给方式地表撒布渗流区注水直接注水4水质要求——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再利用的用途直接相关预处理:脱氮、有效去除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堵塞问题:SS、总细菌数腐蚀问题:溶解氧、硫化氢4. 城市水环境和娱乐回用1主要场合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河湖补给娱乐和景观人工水体2水质要求直接接触:严格控制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非直接接触:消毒大肠杆菌数低于100个/ml 5. 城市杂用1主要场合共同场所与设施的灌溉一般冲洗用水建筑工地用水城市消防设施2双管道系统城市开发程度老、新城区水量的平衡间歇或连续供应注:当不涉及消防时,可采用间歇供应6. 补充饮用水1水质要求新关注:微量有机物2补给方式补给地表水间接饮用补给地下水间接饮用再生水直接作为饮用水3城市再用的一组概念限制再用:用于消防、灌溉与冲洗;须双管道系统无限制再用:深度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生活饮用水再生水回用基本要求水质应符合各类使用规定的指标回用生产目的时,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对环境质量、自然生态无不良影响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废水再用的卫生标准和推荐再生技术废水再生技术处理水平依据再用目的确定作为饮用水要求最高;卫生标准-病原体、残存化学品;除灌溉不直接食用农作物,均要二级处理及进一步处理;除灌溉不直接食用农作物,其它均需消毒;废水再生可行性再生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风险评价工业;健康风险:指不良后果或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是一种统计学的概念费用-效果分析再生水健康风险评价的概念健康风险评价:对可能使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描述与定量分析过程再生水健康风险评价:对人群通过各种途径暴露于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潜在健康风险发生的概率、性质及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的系统过程再生水健康风险评价的作用污水处理再生水使用再生水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Part3 废水再用的风险评价1. 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源、风险因子和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再生水风险因子包括:化学污染物;病原微生物2. 暴露评价:调查暴露过程、暴露人群的特征,确定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暴露事件和频率,确定暴露剂量再生水暴露途径:经口摄入;呼吸吸入;皮肤渗入再生水暴露剂量:直接测定;模型估算3. 剂量反应关系:对风险因子暴露剂量及其导致暴露人群发生不良效应之间的定量估算再生水所采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某种物质的暴露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反应的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4. 风险表征:估算人群在不同接触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健康危害效应的发生概率再生水的风险:USEPA提出10-4作为可以接受的年最大风险值,即1年10000人中有1人的健康出现问题,作为可接受的最大风险依据工业废水水质特性: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电镀厂重金属废水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与生活污水水质相近;食品加工废水厂内预处理后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高SS、高有机物废水;酿造、屠宰废水I. 单独处理,达标排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II. 合并处理III. 预处理后,再合并处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合并处理优点:1. 发挥模效益—基建投资,费用降低,占地面积降低等;2. 大型污水处理厂技术力量、管理水平、技术改造及维修力量强;3. 水质,水量均匀化;4. 有毒有害物稀释后易降解无害化;5. 混合废水营养组分齐全,易处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水质要求一、基本原则:不损坏城市污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不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可保障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二、具体要求:不含易燃,易爆污染物,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含会引起管道堵塞的固体物质、粘稠物质;不含腐蚀性物质,pH值不得低于;污水温度不宜超过40℃;不含危害生物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的化学物质;三、纳管标准:CJ 343-20101. 下水道末端采用再生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A等级的规定2. 下水道末端采用二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B等级的规定3. 下水道末端采用一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C等级的规定CJ 3082-1999与CJ 343-2010比较1. 标准名称与编号: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308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3432. 等级划分:是否在下水道末端建有污水处理厂;按照污水处理系统的类型进行3个等级的划分3. 指标数量:35项;46项增加了11项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预处理工业废水预处理:如何确定需在厂内进行预处理的工业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污染负荷削减量根据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的水质要求各主要污染物与主要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的大小顺序工程投资与环境要求技术经济比较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允许浓度基本原则:保证生物处理构筑物内的微生物不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毒害、抑制;。

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凡排放工业“废水”中含有下列十九类有害物质时,其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出口的崐排放浓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量、水质预测及排放标准本处置中心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填埋库产生的渗滤液、各车间(预处理车间、存储仓库等)产生的冲洗废水及实验室废水等。

废水水量①渗滤液量。

渗滤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雨水进入填埋库形成渗滤液,另一部分为填埋废物自身含有的水分经压实流失产生渗滤液。

由于工程采用刚性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填埋库上方设有钢结构雨棚,雨水不能进入填埋库形成渗滤液。

因此,填埋库产生的渗滤液主要是由填埋废物自身含有的水分经压实流出产生。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5-2001)中规定:入场填埋的废物含水率需低于85%。

符合入场要求的危险废物自身含水率较低,经碾压后水分流失不多。

因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量较少,保守估计,每天产生的渗滤液量约为1.0t。

②其它废水水量。

其它生产废水水量如下:各车间的冲洗废水12.0t/d;实验室废水2.0t/d;共计14.0t/d。

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产生的生产废水总水量为15t/d。

考虑20%的未预见水量,废水处理站的设计规模为18t/d,每天处理6h,每小时废水处理量为3t。

废水水质预测及排放标准填埋废物的组分非常复杂,很难精确估计渗漠液的水质。

但进入填埋场的危险废物都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中“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因此,以此限值作为渗滤液水质。

各车间冲洗废水及实验室废水主要以冲洗地面、设备及实验器皿的冲洗水为主,废水中含有部分重金属。

保守估计,除SS外,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为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的20%。

根据各生产废水的水量及水质,确定待处理生产废水水质。

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但其中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业主要求,生产废水去除重金属后再外运处理。

处理后废水中重金属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三级标准。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编者说明编委会和编辑出版人员最新资料图书简目第一章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国行政区划(2004年底)1-2 自然状况1-3 自然资源1-4 土地状况1-5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1-6 主要河流基本情况1-7 河流流域面积1-8 内陆水域面积1-9 湖泊面积1-10 海区海域及渔场面积1-11 浅海滩涂海湾可养殖面积1-12 主要矿产基础储量1-13 各地区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2004年)1-14 各地区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2004年)1-15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04年)1-16 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2004年)1-17 主要城市降水量(2004年)1-18 主要城市日照时数(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章综合简要说明2-1 各部门机构数2-2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6 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2-7 西部12省(区、市)和东北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4年)2-8 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2-9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2004年)2-10 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国内生产总值3-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3-7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3-8 三次产业贡献率3-9 三次产业拉动率3-10 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3-11 地区生产总值(2004年)3-12 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2003年)3-13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3-14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3-15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2004年)3-16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2004年)3-17 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2004年)3-18 居民消费水平3-19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3-20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分)3-21 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2000年)3-22 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0年)3-23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2年)3-24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02年)3-25 国际收支平衡表(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四章人口简要说明4-1 人口数及构成4-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4-3 各地区总人口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4年)4-4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4-5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年)4-7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2004年)4-8 各地区分性别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004年)4-9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4年)4-10 各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2004年)4-11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2004年)4-12 各地区按性别分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2004年)4-13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004年)4-14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4-15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004年)4-1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生活能否自理的人口(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五章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就业基本情况5-2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3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2004年底)5-4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5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6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7 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5-8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5-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2004年底)5-10 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1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2 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3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4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人数(2004年底)5-15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年底数)5-16 分地区分行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17 分地区分行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18 各地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2004年底)5-19 各地区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20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5-21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5-22 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5-23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5-24 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5-25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5-26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4年)5-27 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8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9 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1 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2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年底数)5-3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4 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数和劳动报酬(2004年)5-35 各地区职业介绍工作情况(2004年)5-36 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六章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 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6-5 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6-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6-7 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 各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6-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6-10 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1 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6-13 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2004年)6-14 按行业、构成、隶属关系和注册类型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6-15 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6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7 城镇投资各行业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6-18 各地区按项目规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9 各地区城镇能源工业投资6-20 城镇房屋建筑面积6-21 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2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3 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6-24 城镇新增固定资产及交付使用率6-25 按行业分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2004年)6-26 城镇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6-27 城镇主要产品建设规模(2004年)6-28 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6-29 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6-30 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6-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土地开发及其购置6-32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6-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6-34 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6-35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6-36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面积6-37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6-38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6-39 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4年)6-40 在建大型项目基本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七章能源简要说明7-1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7-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7-3 综合能源平衡表7-4 石油平衡表7-5 煤炭平衡表7-6 电力平衡表7-7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7-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7-9 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2003年)7-10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7-11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7-12 生活能源消费量7-13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7-14 各地区电力消费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八章财政简要说明8-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8-2 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8-3 各项税收8-4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8-5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8-6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8-7 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8-8 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8-9 政策性补贴支出8-10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8-11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8-12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4年)8-13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4年)8-14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4年)8-15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4年)8-16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收入8-17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8-18 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及比重8-19 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8-20 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8-21 外债余额8-22 外债风险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九章价格指数简要说明9-1 各种价格指数9-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9-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6 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7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9-8 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9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9-10 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1 按行业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2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9-1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14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15 房地产价格指数9-16 全国和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章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0-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10-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10-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0-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4年)10-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4年)10-8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9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10-10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10-12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4年)10-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10-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4年)10-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4年)10-17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底)10-18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19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10-2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2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22 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2004年)10-23 按收入等级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2004年)10-24 按收入等级分农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4年)10-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0-26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4年)10-2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04年)10-28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04年)10-29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10-30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3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底)10-32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10-33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10-3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一章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1-1 全国城市数(2004年)11-2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11-3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1-4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4年)11-5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4年)11-6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4年)11-7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4年)11-8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2004年)11-9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4年)11-10 各地区城市园林和绿地(2004年)11-11 各地区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04年)11-12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简要说明12-1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12-2 水资源情况12-3 供水用水情况12-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5 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6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4年)12-7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4年)12-8 工业按行业分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9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10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4年)12-11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4年)12-12 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情况(2004年)12-13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4年)12-14 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2004年)12-15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4年)12-16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12-17 造林面积12-18 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12-19 各地区湿地面积12-20 红树林各地类面积12-21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04年)12-22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12-23 森林火灾情况12-24 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12-25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12-26 地震灾害情况12-27 主要海洋灾害情况(2004年)12-28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2-29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12-30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12-31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12-32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三章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13-2 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13-3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3-4 乡村从业人员(年底数)13-5 各地区耕地面积13-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13-7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年底数)13-8 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13-9 农村水电建设和发电量13-10 灌溉、水库和除涝、治水、治碱情况13-11 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2004年)13-12 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年底数)13-1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13-1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情况(2004年底)13-1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6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7 主要农产品产量13-18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13-19 主要林产品产量13-20 牲畜饲养情况13-21 畜产品产量13-22 水产品产量13-23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13-24 平均每一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主要农产品生产量13-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13-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13-2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13-28 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13-29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四章工业简要说明14-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14-2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14-3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4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5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6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7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8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9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0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1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12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13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4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5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16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17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8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0 工业产品产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五章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建筑业企业概况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15-4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15-5 各地区建筑业增加值15-6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7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8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5-9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04年)15-10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004年)15-11 建筑业房屋建筑面积15-12 勘察设计机构和人员数(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六章运输和邮电简要说明16-1 各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职工人数(2004年底)16-2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16-3 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2004年底)16-4 运输线路长度16-5 运输线路质量16-6 客运量16-7 旅客周转量16-8 货运量16-9 货物周转量16-10 旅客运输平均运距16-11 货物运输平均运距16-12 各地区客运量(2004年)16-13 各地区旅客周转量(2004年)16-14 各地区货运量(2004年)16-15 各地区货物周转量(2004年)16-16 国家营业铁路基本情况16-17 铁路机车拥有量16-18 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16-19 国家铁路运输固定资产16-20 按货类分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量16-21 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2004年)16-22 铁路主要车站旅客发送量16-23 铁路主要车站货物发送量16-24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指标16-25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26 民用汽车拥有量16-27 私人汽车拥有量16-28 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16-29 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16-30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6-31 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16-32 沿海主要港口分货类吞吐量16-33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6-34 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2004年底)16-35 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2004年底)16-36 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16-37 民用航空运输量及通用飞行时间16-38 输油(气)管道长度和运输量(2004年底)16-39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16-40 邮电业务量16-41 邮政局所数及邮递线路(年底数)16-42 电信主要通信能力(年底数)16-43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七章国内贸易简要说明17-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17-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17-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数量17-5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7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8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10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1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2004年)17-12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2004年)17-13 各地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八章对外经济贸易简要说明18-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18-2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年平均汇价(中间价)18-3 进出口贸易总额18-4 海关历年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8-5 海关历年进口商品分类金额18-6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8-7 我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进出口总额18-8 海关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18-9 海关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18-10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商品进出口总额18-11 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商品进出口总额18-12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商品进出口总额18-13 利用外资概况18-14 按方式分外商投资额18-15 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18-16 按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18-17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2004年)18-18 按行业分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2004年)18-19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18-20 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18-21 对外经济合作18-22 按国别(地区)分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九章旅游简要说明19-1 旅游事业发展情况19-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19-3 按性别、年龄和事由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4 按国别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5 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6 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9-7 国内旅游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章金融业简要说明20-1 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数(2004年底)20-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20-3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20-4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0-5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0-6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与回笼20-7 国家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年底余额)20-8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20-9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20-10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20-11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20-12 黄金和外汇储备20-13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20-14 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20-15 国内有价证券分类发行情况(2004年)20-16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20-17 上市公司数量20-18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20-19 股票交易情况20-20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2004年底)20-21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一章教育和科技简要说明21-1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04年)21-2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04年)21-3 各级各类学校数21-4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1-5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1-6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1-7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1-8 研究生和留学生数21-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2004年)21-10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2004年)21-11 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学生数(2004年)21-12 成人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3 普通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4 网络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5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数(2004年)21-16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学生分科类情况(总计)(2004年)21-17 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基本情况(2004年)21-18 普通高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19 普通初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0 职业初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1 普通小学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2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21-23 各类技工学校情况(2004年)21-24 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21-25 各地区普通高校基本情况(2004年)21-26 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2004年)21-27 各地区普通高中基本情况(2004年)21-28 各地区普通初中基本情况(2004年)21-29 各地区职业初中基本情况(2004年)21-30 各地区普通小学基本情况(2004年)21-31 各地区特殊教育基本情况(2004年)21-32 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2004年)21-33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2004年)21-34 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21-35 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2003年)21-36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1-37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21-38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1-39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21-40 高技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2004年)21-41 高技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2004年)21-42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21-43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21-44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按地区分布(2004年)21-45 按国别(地区)分国外专利申请受理数及授权数(2004年)21-46 按国际标准分类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21-47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21-48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21-49 各地区测绘部门生产完成情况(2004年)21-50 各地区测绘资料提供情况(2004年)21-51 各地区气象台站数和卫星云图接收、使用情况(2004年)21-52 各地区农业气象业务站点数(2004年)21-53 各地区地震监测情况(2004年)21-54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21-55 各地区产品质量情况(2004年)21-56 全国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04年)21-57 各地区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2004年)21-58 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活动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二章文化、体育和卫生简要说明22-1 文化、文物事业机构、人员数(2004年)22-2 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数22-3 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情况(2004年)22-4 艺术表演团体收支情况(2004年)22-5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6 公共图书馆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7 博物馆、文物机构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8 摄制电影片产量22-9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22-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2-11 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2004年)22-12 图书出版分类构成情况(2004年)22-13 各地区少年儿童读物类图书和课本出版情况(2004年)22-14 课本出版情况(2004年)22-15 各地区录像制品出版情况(2004年)22-16 各地区录音制品出版情况(2004年)22-17 档案馆机构和人员情况22-18 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情况22-19 我国与外国体育活动交往情况22-20 群众体育活动情况22-21 体委系统职工人数(2004年)22-22 运动员分项创世界纪录情况(2004年)22-23 运动员获世界冠军情况22-24 卫生机构数22-25 卫生机构人员数22-26 卫生机构床位数22-27 按市县分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22-28 医院、卫生院平均每院床位和人员数22-29 各地区卫生机构、床位数(2004年)。

各工业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一

各工业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一
8.455 8.415 0.008
0.402
9.984 0.594 3.315 0.396 5.597 0.061 0.241 11.677 0.196 368.460 0.009 0.006 373.132 304.951 88.685 4.985 0.081 0.098 11.832 0.283 237.691 3.067 0.080 0.972 2.303 0.505 0.550 0.487 1.374 0.115 0.200 5.010 4.805 70.620 8.312 10.260
汞 3.005
0.001 0.206
0.029
0.015
0.076
0.022 1.579 0.000
0.001
0.015 0.853 0.010 0.018 0.001 0.082 0.001 0.001 0.003 0.090 0.089
0.004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
镉 56.038
0.139 9.198 0.142 0.020
629.794 0.468 0.560 0.002 39.139 0.001
3.954 0.964 0.175 0.118 3.133 0.008 0.025 0.026 0.009 0.719 0.175 0.112 59.677 284.467 2.732 6.455
0.345 1.291 0.085 148.851 5.629 23.985 1.318 3.059 1.937 0.889 1.184 4.894 0.129 0.212 1.269 0.877 20.777 1.044 10.062
70462 2828 193 615 1114 510 51 3545 2263 1961 171 6042 577 813 716 182 4174 399 186 934 6712 2095 206 553 695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企业排行解析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企业排行解析

中国工业废水治理行业发展现状、产业投资规模测算及中国环保企业排名1.1工业废水治理行业发展现状造纸、化工、纺织、铁钢等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数据,2012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 亿t,其中造纸、化工、纺织、钢铁合计排放占比约为48%,成为工业废水最主要的排放来源。

同时,这 4 个行业也是废水处理能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2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84.3 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为32.4%,比2002 年下降了14.7 个百分点。

近些年在我国积极实施淘汰工业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等政策以及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废水排放在经历2007 年的峰值后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数量依然十分庞大。

工业废水实际排放达标率与重复利用率较低。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0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就已达到95.3%。

但环境状况公报仍显示出我国的水污染还比较严重,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同时,根据业内权威人士的调研,实际上很多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无证排污、偷排和超标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

我们认为,由于存在工业废水运营服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统计局限性等问题,工业废水实际排放达标率要远低于统计数据。

另外,统计显示,2012 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85.7%,但陶氏同期发布的《中国渴求水资源》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5%。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工业废水治理市场态势与投资前景报告》指出:我国在10 多年前就已开始治理工业废水,并不断加大投入,大部分工业企业也都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国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求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取得排污许可证。

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加之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原因,工业企业偷排、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现象仍旧频频发生。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以下不属于国家已颁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

A.《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以下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为三类的是( )。

A.土壤环境B.地下水环境C.地表水环境D.声环境3.以下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B.烧碱废水C.合成氨工艺废水D.码头船舶废水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以下内容属于环评工作程序中“报告书编制阶段”工作任务的是( )。

A.向地方环保局提出环评拟执行标准的申请B.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C.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D.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工程分析”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其环境影响的实施过程阶段是( )。

A.设计阶段B.建设过程阶段C.生产运行阶段D.服务期满后阶段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厂界内),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是( )。

A.二级、5kmB.二级、1.6kmC.三级、5kmD.三级、1.6km7.某建设项目有两个大气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该污染物占标率10%的落地浓度所处的距离(D10%)分别是2.2km和5km,该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是( )km。

A.2.2B.4.4C. 5D. 10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扩建项目,其污染源调查对象至少应包括( )。

A.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B.区域替代项目C.评价范围内所有工业污染源D.所评价的项目9.某项目主要排放S02、N02、CO、C02、TSP、PMlo等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政策分析摘要:如今,在我国能源面临供求紧张、污染严重的危机时,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改善能源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中国30多年来各种新能源发展历程和能源比重的分析和近1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深入研究分析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对总体能源政策分析来剖析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态势,并结合水电、风电政策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水利水电风电一、能源危机与污染问题能源危机能源,自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就成了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驱动力。

近两个世纪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1.世界能源整体供需紧张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

且供求关系还受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

可见,能源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2.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供需紧张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能源危机问题更加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2)能源资源储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2009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

2009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

➢ 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 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
2009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9年长江水系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2009年黄河水系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09年珠江水系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2009年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
2009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三湖是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2009年重点湖库营养状态指数
太湖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
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 比,水质无明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
滇池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
磷和总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草海 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 水质总体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总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 营养状态。
太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滇池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 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 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2亿 吨,比上年增加3.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为1277.5万吨,比上年下降3.3%;氨氮排 放量为122.6万吨,比上年下降3.5%。
全国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
Ⅲ. 海洋环境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 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9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940平方 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面积213208平方千米, 三类为18834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为47898 平方千米。

2009年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确认

2009年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确认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环境和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总结
一,加强固废管理:固废回收率100%;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固废回收率平均为100% ,达到了要求;可回收固废,如面料、纸皮等进行外卖;不可回收固废,由村委会回收处理;危险固废物,暂存处理。

二、加强消防管理,火灾事故为0;
2010年3月间举行了消防演习,并组织人员学习了消防安全知识;公司生产车间配备了灭火器共100多个,2009年公司火灾发生为0;
三、生产废水达标排放:
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沉淀压榨处理,生产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四、噪声排放
公司设备运行正常,未有新增设备;通过加强设备保养,设备运行平稳,噪声监测合格。

五、窑炉烟气达标外排: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公司改为最为环保的天然气进行生产,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减少了安全隐患,更是减少对环境和污染,确保窑炉烟气达标排放。

六、触电安全:
公司加强了对设备安全的管理和检查,对生产车间部分已作废不用的作废设备进行拆除,日常加强员工教育,确保员工用电安全,全年不出现触电安全事故。

行政课
2010年5月3日。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5号--关于发布《废水类别代码(试行)》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5号--关于发布《废水类别代码(试行)》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5号--关于发布《废水类别代码(试行)》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12.30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5号
•【施行日期】2010.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9年第75号)
关于发布《废水类别代码(试行)》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现批准《废水类别代码(试行)》等六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废水类别代码(试行)》(HJ 520-2009);
二、《废水排放规律代码(试行)》(HJ 521-2009);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HJ 522-2009);
四、《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
五、《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4-2009);
六、《水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5-2009)。

以上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
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精品报告-2009年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精品报告-2009年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2009年污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摘要一、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概况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总资产从2004年的42.5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71.24亿元,总利润从2004年的0.38亿元增长到2008年(前11个月)的0.7亿元。

行业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与国家的政策推动。

在诸多因素推动下,2003年以来,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额每年都在150亿~210亿之间,污水处理厂的数目也增加了200座左右。

总体来看,污水处理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时期,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污水处理行业供求分析(一)污水处理行业供给分析2003年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提高,2007年底已达到7145.5万立方米/日。

城市污水处理率也达到62.87%。

按照国家有关“十一五”环保规划,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70%。

以此为目标,政府在“十一五”计划的加大了投入,仅2007年投入就达212.18亿元。

虽然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在污水处理能力上存在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全国1400多座污水处理厂中,有一半处于半开工状态。

我国污水处理厂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二是由于污水管网的建设相对落后。

(二)污水处理行业需求分析从污水处理的需求方面来看,根据建设部关于减排工作的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

从2007年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减少约1.5亿吨)和城市污水处理率(62.87%)来看,2010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70%的目标已经没有问题。

因此,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需求放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3-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而建设部还要求,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由此可以预计,污水处理能力较弱的县城市场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污水处理行业的增长点。

四川全省“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09年)

四川全省“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09年)
89272.00 113583.13 876440.10
92.61 182316.10
93.16 108148.26
95.22 8596.86 834316.25 61158.50
4952.30 343815.41
17.34 57.49 2845.25 439843.88 0.12 33.10
单位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 工业SO2排放达标量 工业SO2排放达标率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 危险废物产生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危险废物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 # 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 危险废物处置量 # 处置往年贮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
指标 废水排放总量
# 工业废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 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 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
氨氮排放量 # 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 工业SO2排放量 生活SO2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 # 工业烟尘排放量 生活烟尘排放量
数量 263895.15 107096.05 156799.10 747686.28 245145.76 502540.51 59506.50 13482.46 46024.05 101587.61
94.86 1135299.13 946424.13 188875.00 284971.56 195699.56

2009年污染物排放统计

2009年污染物排放统计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7%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比上年减少3.0%。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比上年增加7.6%。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

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

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

氮氧化物排放量1692.7万吨,比上年增加4.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1.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10万吨,比上年减少9.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

全国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2192座,比上年增加500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3.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废气1.3.1废气及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煤炭及燃料油使用情况2009年,全国环境统计的煤炭消费总量31.5亿吨,比上年增加5.7%。

工业煤炭消费量29.5亿吨,比上年增加5.4%。

其中,工业煤耗中燃料煤消费量为21.0亿吨,原料煤消费量为8.5亿吨;生活煤炭消费量1.9亿吨,比上年增加0.7%;工业(不含车船用)共消耗燃料油2016万吨,比上年减少13.7%。

2009全国水质月报

2009全国水质月报

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2009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九年二月签发李国刚审核宫正宇、刘廷良汇稿嵇晓燕、孙宗光、刘京编写长江水系朱擎黄河水系朱擎珠江水系朱擎松花江水系解鑫淮河水系姚志鹏海河水系姚志鹏辽河水系解鑫国界河流解鑫南水北调沿线姚志鹏重点湖泊李东一主要水库李东一附表嵇晓燕提供数据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广西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目录一、概况 (1)二、主要水系 (3)1、长江 (3)2、黄河 (7)3、珠江 (10)4、松花江 (13)5、淮河 (15)6、海河 (19)7、辽河 (21)8、国界河流 (24)9、南水北调沿线 (26)三、重点湖泊 (27)1、太湖 (27)2、滇池 (28)3、巢湖 (29)4、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31)5、城市内湖 (31)四、主要水库 (32)附表 (33)附录 (48)一、概况地表水水质月报的范围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共七大水系213条河流的418个国控断面和太湖、滇池、巢湖等28个(座)重点湖库的264个点位(断面)。

地表水水质的监测评价项目为12项,具体评价办法见附录,本月地表水国控断面超标情况见附表。

本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监测了七大水系(含国界河流)183条河流的376个断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0
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9年)
汇总工业 行 业 企 业 数 (个) 行业总计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 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 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 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985 2939 350 918 1409 21435 340 5771 558 270 1139 1526 110903 4261 233 1146 1628 958 74 7481 3707 2748 158 8070 1451 1695
6137
5703
1856 392604 1783 1239 66406
1836 367176 1743 1109 63474
297062 52718 43855 6783 4387 32777
282138 51003 41858 6704 4005 3043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 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他行业
3562 2643 6118 3764 1294 2539 1654 1872
125978 28976 31346 13452 11006 27422 9324 33513
122036 27643 30166 12953 10747 26473 9002 32776
511
5798
5675
948 189
3587 959Biblioteka 3362 9174132 88 262 1077
149010 2013 22919 17537
144573 1927 22421 16152
工业废水 排放总量 (万吨) 2090300 80236 10197 15546 37307 7719 574 143838 52699 69674 3253 239116 14728 24964
工业废水 排放达标量 (万吨) 1980075 73665 10005 14650 32730 7292 460 132050 48365 65459 3176 230806 14324 23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