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除碳酸盐以外的所有含碳化合物的总称,包括植物的残体,施人的有机肥料,以及经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有五种类型:①新鲜有机质,尚未被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如作物的秸秆和根茬等;②半分解的有机质,有机残体在缺氧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物质,如泥炭、半腐烂的有机肥料等;③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有机残体经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在土壤中含量不多,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④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一些昆虫等;⑤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转化后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成分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高分子有机胶体,一般分为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胡敏酸和溶于碱又溶于酸的富里酸,以及既不溶于碱又不溶于酸的胡敏素三个组分。

前四种土壤有机质为非腐殖质物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0%~50%,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50~70%。

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是碳、氢、氧,还含有氯、硫、磷、钾、钙、镁、铁以及微量元素,是作物营养元素的来源,也是微生物的食物,一般只占表层干土重的0.5%~3%,个别土壤如黑土有机质含量达10%左右。

土壤有机质数量虽然不多,但它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培肥、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

泥土的有机质是多少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

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

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

耕地土壤pH_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沙县为例

耕地土壤pH_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沙县为例

引用格式:叶钰,徐泽,阳冬秀,等. 耕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24(3): 37-40.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3.009土壤是农业生产之根本,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

土壤酸碱度是一项重要的土壤属性,直接影响着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和有效性,是评价土壤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3]。

两者受到母质、海拔高度、气候、生物、成土时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与施肥、土地利用、耕作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酸化、土壤污染及土壤侵蚀等问题日益突出,耕地保护也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为此,分析耕地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耕地土壤改良保护和合理高效施肥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同时还能在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已有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 耕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沙县为例  叶钰1,徐泽1,阳冬秀1,张丹1,苏翔1,吴海勇2 (1.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湖南长沙 410100;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8)摘要:为了解长沙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长沙县2 118份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母岩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长沙县耕地土壤主要以微酸性为主,其中部和北部耕地土壤酸性更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不同母岩母质中,除砂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呈酸性,其他类型的母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范围为27.2~38.3 g/kg;不同土壤质地中,轻壤的pH均值最高,为6.3,砂壤的pH均值最低,为5.5,有机质含量排序为轻壤>砂壤>中壤>黏土>重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的pH值平均为5.92,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2 g/kg,旱地的pH平均值是5.89,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0.5 g/kg。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二、碳循环与环境
1、碳循环与大气CO2浓度 痕量气体占大气中空气的0.04%(体积分数),其中99%以上为CO2。陆
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与大气的CO2交换量各占整个CO2循环总量的50%。土壤 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为50~76PgC,占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交换总 量的2/3,约为大气碳库的1/10,比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净吸收的碳量 大30%~60%,也远远超过化石燃料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的5PgC。
量和质量)。对CO2的控制主要通过对微生物活动的控制。冷和淹水 可减少CO2排放,但会形成CO2潜在来源的泥炭(占SOCP的24%)。温带湿 润条件下CO2产生的多;温带干旱条件下,植物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 低,CO2排放量小。热带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是CO2短期内增加的主要原
因。
2、碳循环与大气中CH4浓度
引起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的改变和燃烧 化石燃料。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是最直接影响土壤碳库的因
子:影响最严重的是将自然植被转变为耕地。它减少了土壤有机质 的输入,破坏了土壤有机质的物理保护,增强了腐殖物质的矿化作用, 使土壤呼吸增加,土壤碳库储量降低。特别是在耕种的头50年,表土 有机C损失30%~50%。
一、引言
• 工业革命前的1800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80ml/m3 (IPCC(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1990),而1959年 在美国夏威夷的Mauna Loa长期检测站发现大气二氧化 碳的浓度为315ml/m3,此后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 平均每年升高1.5ml/m3 (IPCC,1995)。大气二氧化 碳的浓度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终可能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
SOC=T* θ* C*(1- δ % )/10 如果某土层的厚度(剖面厚度)为d( cm),是有n层

3.b 关于中国土壤碳库及固碳潜力研究的若干问题

3.b 关于中国土壤碳库及固碳潜力研究的若干问题

英文版见 : Zheng J F, Cheng K, Pan G X, et al. Perspectives on studies on soil carbon stocks and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China. Chinese Sci Bull, 2011, 56, doi: 10.1007/s11434-011-4693-7
当前 , 随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正式提交 , 以全球变暖为主 要表现的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及其与不断增加的大气 温室气体的关系已经被接受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 切 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碳汇成为缓解气候变化的 首要任务 (UNFCC, Fact Sheet The Need for mitigation. http://unfccc.int/press/items/2794 php.2008) . 世界土 壤 (在 1 m 深度内 )有机碳库储量约达 1500 Pg, 另含 有超过 1000 Pg 的无机碳库 , 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与 气候变化中具有关键影响 . 我国陆地面积广大 , 生态系统类型丰富 , 其中森 林面积约为 1.42×10 km (含表土有机碳 5.9 Pg), 草 地 3.31×10 km2(含表土有机碳 1.15 Pg)[3], 农田 1.30×
[8,9] [6] [5]
分别采用我国
第一次土壤普查资料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 并根据 1:400 万中国土壤图的土壤面积估算得到中 国土壤总有机碳库分别为 100 和 92 Pg. Wu 等人
[10]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 , 根据其建立的土壤 有机碳与容重的关系改进了碳密度估算方法 , 统计 方 法估 算得出 我国 总有机 碳库 约为 70.3 Pg. 稍后 , Yang 等人 [11]鉴于第二次土壤普查中西北地区调查样 点普遍缺乏 , 增加了对西北特别是青藏高原区的补 充路线调查数据 (增加 810 个剖面 ), 并基于新建立的 数据库中有机碳 -容重关系和有机碳密度的土壤剖面 深度变化关系 , 估算了全国土壤有机碳库为 69.1 Pg. 几乎同时 , Li 等人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精确的计算方法是进行土壤碳储量计算的基础 。 总体来说 ,计算土壤碳储量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土壤 类型法和模型估算法 。
土壤类型法就是选择每种土壤类型的一些样点进 行有机碳的测定 ,由于同种土壤类型所处的气候等自 然条件以及土壤发生过程比较一致 ,可以由点及面进 行外推 ,进行区域或全球范围碳储量的计算 。与此法 类似的还有植被类型法或者生态类型法等 [ 7, 8, 9, 13, 14 ] 。
(3)
R2 = 0. 5408
据此 ,对实测数据和拟合数据进行配对样品 t检
验 ,结果表明二者在 95%的置信水平下 ,无显著性差
异 ,可以认为拟合数据对实测数据的模拟效果非常好 。
根据积分中值定理 ,得到
∫ ∫ 100
100
( - 116627 ln ( x) + 101137) dx = Cdx (4)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的研究区选在河北省曲周县四疃乡 ,位于邯
郸市东北部 ,总面积 84. 2km2 ,属华北平原典型的半湿 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土壤类型为潮土 ,土壤均发育在近 代河流冲积母质之上 ,土壤剖面的不同质地的层次分 异明显 。 1.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于 1999年 5 月进行样品采集 ,挖取土壤剖面 30 个 ,按发生层进行土层划分 ,共计采集到 119个土壤样 品 。土壤有机碳测定方法为重铬酸钾 —外热源法 。
本研究将 1m 土壤剖面等间距的划分为 5 层 ,每 层深度为 20cm。对于土壤剖面深度超过 1m 的部分 可以直接不予计算 ,不足 1m 的部分则需要进行拟合 。 对原有的土壤剖面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按照深度进 行加权处理 。
Ca - b
=
∑C

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2.1 主要农作物碳吸收能力估算 参照李克让的估算方法[9],采用不同种类作物经
济系数和碳吸收率来估算作物生育期内对碳的吸收。 农作物从大气中固定 CO2 量的估算步骤如下: 己知经 济产量(谷粒的产量)Yw,生物产量(总干物质)Dw 和经 济系数 Hi 的关系:Dw=Yw/Hi,则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
1 问题的提出
《京都议定书》虽然没有认同土壤碳汇,也没有将 农业土壤作为碳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技术还 难以验证碳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贮存行为。实际上,农业 生态系统在碳的增汇减排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1]。 与自然土壤相比,农田土壤在自然因素和农业管理的 作用下,在全球碳库中最为活跃,不断发生着变化。
(3)强化土壤修复和防护。经过长期强烈的农业 耕作,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会显著下降。有数据显 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只有非耕地的 48.5%[19]。此外 农田土壤比自然土壤更容易受侵蚀,而有机碳集中在 土壤表层,且其密度比矿物部分更小,因此有机碳最 易流失。可见,对耕作土壤进行修复和防护,减少对农 田土壤侵蚀,也是增加农田土壤碳汇效应的一个可行 措施。
22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估算按不同的碳排放途径进行计算主要包括化肥生产的碳排放e和农业灌溉的碳排放e生产化肥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和电能这里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化肥生产带来的碳排为化肥施用量a为系数
可 持 续 发 展·SUSTAINABLE DEVELOP .
以上研究从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角度表明了 上海地区的农田土壤是个碳汇。此外,农作物的生长
38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年第 5 期
也吸收和固定了大量的 CO2,因此总的来说农田系统 具有碳吸收功能。但是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农 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投入 (施用化肥、灌 溉、使用农业机械等),会释放出大量的 CO2,也是个重 要的碳源。有研究表明,农业活动的能源投入量十分 巨大。如果考虑了这部分碳源效应,则全国很多地区 农业系统的净碳汇效应显著减小。最极端的是,上海 农田系统的净碳汇数量从 1990 年的 160 万 t 减少到 2001 年的-7.3 万 t,即从碳汇变成了碳源[8]。由于其计 算碳源时包括了农村用电,即将乡镇工业的用电排放 的 CO2 也考虑在内,因此其结论值得商榷。

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0引言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农业部《关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和浙江省农业厅《关于规范和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农业部门开展了新垦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即通过对开发造地项目工程和肥力要素的调查分析,来综合评定新垦耕地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根据《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耕层有机质含量”即是最重要的肥力要素。

由于大多数低丘缓坡开发垦造的耕地表土中,砾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如基金项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财农[2012]99号)。

第一作者简介:王飞,女,1968年出生,浙江舟山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土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315000宁波市宝善路220号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Tel :0574-********,E-mail :veg-wf@ 。

收稿日期:2014-07-14,修回日期:2014-10-05。

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王飞1,秦方锦1,吴丹亚2,楼飞2,岑汤校3,葛超楠3,史努益3(1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315000;2宁波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宁波315000;3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宁波315600)摘要:有机质水平常用作评价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新垦耕地表土中有相当比例的>2mm 砾石。

为了准确评价新垦耕地的土壤肥力及其碳贮量,以宁波市宁海县14个新垦耕地表土(0~30cm)土样为例,对表土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当这些样品的计算包括大于2mm 的砾石时,有机质水平下降了22%(平均值从23.1g/kg 下降到18.0g/kg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计算方法,表土(0~30cm)有机碳含量在1.97~8.97kg/m 2间,参照加拿大农业-农产品部评价标准,这些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属于低的水平。

中国土壤分类及分布,土壤有机碳最全整理

中国土壤分类及分布,土壤有机碳最全整理

中国土壤分类及分布,土壤有机碳最全整理土壤问题都是大问题,是我们避不开也坚决不能避开的问题。

长期的过度使用土地使得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壤日渐衰老,千疮百孔。

也许某一天,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丁点儿适合耕种的土壤;也许有一天真的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时候人类才会幡然悔悟,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很荣幸我生而为人,更荣幸人类及早的反应了过来,开始医治被我们伤害的土壤。

一、中国土壤面临的现状长三角地区:至少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据调查南京郊区有30%的土地遭受到污染,浙江省17.97%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

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华南地区主要存在铜、砷、锌、镍、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

东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Pb,Hg,Cd,As,Cr污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污水灌区、旧工业区及城市郊区西部地区: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汞、镉、砷、铜、铅、铬、锌、镍等,其中云南,四川,甘肃白银市市、内蒙古河套地区污染较严重云南地区:单个元素超标率在30%以上的达到37个县二、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东边-青色。

东临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之下,其中的氧化铁(Fe2O3)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而呈灰绿色,是为青土。

南边-红色。

南方闷热潮湿而多雨,大量易溶于水的土壤矿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最终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Al2O3),因而呈现红色。

西边-白色。

西部气候干旱,土壤以盐土和碱土为主,这类土壤中富含碳酸钙、石膏等白色物质,加上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聚集,所以变成了白色。

北边-黑色。

东北地区气候湿润而寒冷,黑色腐殖质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而降解缓慢,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因此称作黑土。

中间-黄色。

黄土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的有机质含量不高但其颗粒细腻适宜耕作,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当然这五种颜色只是我们国家土壤颜色的一个缩影。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是农田健康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球大气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一、环境因素1.气候条件: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具有重要影响。

高温和干旱条件下,有机物分解速率加快,有机碳储量减少;而温湿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有机碳的固持和释放起着重要作用。

砂质土壤通风性好,有机物分解速率较快;而粘土质或者淤泥质土壤含水量高,通风性差,有机碳难以分解。

3.土壤pH值:酸碱度对土壤有机质的阴离子交换和分解影响较大。

酸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速率减缓,有机碳积累较多;而碱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加快,有机碳储量减少。

二、农业管理因素1.农耕方式和农作物种植制度:不同的农耕方式和农作物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着显著影响。

传统农耕方式下,常见的化肥施用和深耕翻土会导致有机碳的流失;而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适度轮作和休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

2.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持久存在于土壤中,不容易流失,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

3.农药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

三、土地利用方式1.林地和草地:相对于农田,林地和草地有更好的有机碳积累能力。

树木和草地具有较高的碳吸收能力,并且在保持水分和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效果显著。

2.湿地:湿地是重要的有机碳储存区,溪流、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对有机碳的固定和储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环境因素、农业管理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多个方面。

在今后的农田土壤管理中,应该注重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农药的施用,增加有机肥的应用,采用科学合理的农耕方式和农作物种植制度,还要适当增加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保护湿地资源,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农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少, 土壤 0 5a - m的 S C和 A C的含量最高 , O O 且与其他层次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00 )具有明显 的表层富集现象 。 .5 , 与免耕相比, 旋耕和翻耕则更利于 5 1 m和 1 ~0c ~ 0c 02 m土层 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积 累。比较秸秆还 田对 S C和 A C的影响表 明, O O 秸秆还 田有效地提高 了 0 1 ~ 0 m有机碳含量 , e 但对 1~ 0e 0 2 m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 秸秆 的输入并未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 。采用等质
j g10 9 , hn; . n nS iadFrle stt C a gh 1 15 C ia .igin gi l rl ueu, u a rv c, i 0 1 3 C ia 2 n Hu a o n e izrI tue hn sa4 0 2 , hn ;3NnxagA r ut a B ra H n nPoi e l ti n i , c u n C agh 16 0 C ia hns稻 有机碳 ; 活性有机碳 ; 有机碳储量
中 图分 类 号 :1 1 S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24 ( 1)10 0 — 5 17 — 0 32 00 — 20 0 0
Efe to fe e la eon S lOr a i f c fDi r ntTil g oi g n cCar n a he Or a cCa bo St r ei bo nd t g n r n o ag n Two- r p Pa i c o ddyI ed l
Ab ta t S i o g n cc r o e u srt n i f e c g o c s se s i bl y a d afc sgo a n i g mo e a d mo ei o c r e y s r c : ol r a i a b n s q e t i n u n ea r e o y t m u t i t n f t lb l ao l a i e wa n , r n r sc n e d b n p o l o T H g o ny af css i o g nc c r o o t n sb t lo i f e c ec mp n n so OC. n od rt ov ep be o e pe n w. i a e n t l f t o l r a i a b n c n e t u s l n e t o o e t f o e a n u h S I r e s le t r lm f o h o c r o e u s a o a c u d i h o be r e p d y f l , o r i a ep a t e r o d c e o 2 0 n Ni g in o n y t e a b n s q e t t n t t c  ̄e te d u l i a d ed fu l g r ci s ri h o n c i tl c we ec n u t d f m 0 5 i n x a g C u t, h r d u l i ep d y Hu a rv n e T l g r c ie cu e o v n in l i a e r tr l g n o t lg . c t b l srt r e n o b erc a d n n P o i c . i a ep a t si l d dc n e t a l g , oa t l e a d n l e Rie s b ewa u d i l c n o tl y ia ia u e n

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一、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土壤是维持生物群落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有机碳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功能,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下降,下面介绍一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1、过度耕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耕种面积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土地占用和开发,耕种面积的增加使土壤失去了多种有机物质,会导致土壤的性质恶化,进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2、环境污染
污染是严重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工业污染,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损失,并对微生物种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有机碳的减少。

3、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快,土地开发面积越来越大,相应的土壤被遗弃或的确使用,从而导致土壤的一些有机物质的损失,从而使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减少。

4、气候变化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度的升高使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加快,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下降。

此外,温度的升高也会加快
有机质的分解,导致有机碳的释放,从而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下降。

总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耕种过度,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都可能是原因之一。

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王东波;陈丽【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基本知识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说明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因素。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1页(P126-126)【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作者】王东波;陈丽【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正文语种】中文土壤有机质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

土壤是陆地生物圈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全球0~100cm土壤中有机与无机碳库储量约为2400Pg,约是大气碳库的3~4倍,是植物体中碳的5倍,它不仅碳储量大,而且有着较快的CO2地气交换,土壤有机碳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的综合影响下,是对于温室气体CO2的调节起着潜在碳源/汇作用,土壤中碳储量的微小变化都可通过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焦点。

土壤有机碳的最初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所产生的有机物。

土壤系统有机碳的输入途径主要包括:根系分泌物、枯死的根系和蜕皮、土壤凋落物及其可溶有机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地上植被直接淋溶的有机物等。

此外,空气中干沉降和湿沉降等也是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之一。

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返回大气层,尽管水土流失、风蚀和淋溶等非生物过程在一些地区或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是显著的[1][2]。

土壤有机碳以固体形态、生物形态和溶解态存在于土壤中,包括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微生物及各级代谢产物等含碳化合物。

一般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较高,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表明土质肥沃而难于被侵蚀,而有机碳匮乏区常是土壤退化区。

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因素分析

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因素分析

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因素分析关笑坤;王蓉【摘要】Because of the safety problem of CO2 geological storage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possibility of CO2 leakage,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the vadose zone .Researchers in-ject CO2 into test tubes constantly and record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then.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changes little when CO2 is in-jected with a stable speed and variations of it is always keeping pace with natur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surface, concentration decrease little by little.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soil mois-ture.Moreover, increase of soil moisture, which is cause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O2 concentration, which reaches a peak when in a 1.5m depth.%探究CO2地质储存泄露的安全性问题,研究CO2在土壤包气带中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描述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

描述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

土壤有机碳是地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之一,其含量变化可能会对大气CO2浓度及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碳含量会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

在同一海拔高度内,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其降幅也随之变小。

在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增幅会随之变小。

此外,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容重等因素有关,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不同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会有所差异,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上海土壤分布

上海土壤分布

上海地区自地表以下约75m~100m范围内主要是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通俗的讲就是土,呵呵)。

从上往下可分为9个大层,每个大层中又可分为若干亚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有些土层可能缺失的,起主要原因是古河道的切割。

你是不是要盖房子啊?我大致讲一下哈第一层杂填土层就是有很多建筑垃圾的,人工填的第二层褐(灰)黄色粉质粘土,(土层较好,适合作为浅基础建筑的持力层)第三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四层淤泥质粘土(第三、四层土质相当差,也很厚,上海被称为软土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层烂稀泥,呵呵)第五层灰色粘土(由于其土性差得较多,因此被分为好多亚层,典型的有5-1层:和第4层一样烂,5-2层含有微承压水,5-3层,土性稍好一些,5-4层,土比较硬,和第6层已经差不多啦)第六层暗绿色粉质粘土(比较硬,做基础持力层很不错,但是在上海地区一般都不太厚)第七层粉砂层(很强的土,一般都很厚,压缩模量大,受压变形小,承载力高,一般都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同时也是承压水层)第八层又是个软弱的土层第九层已经是基岩的上面一层,地质年代最久远,最硬了,呵呵,一般要特别控制沉降的建筑物的桩基础就需要打到这层土或是基岩上/node2/node2245/node66643/node66649/node66686/node66821 /userobject1ai63075.html第一节土壤调查1958年,上海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于1959年完成。

这次调查,采用科技人员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摸清土壤底细,总结群众识土、改土经验,然后进行系统归纳,提出土壤分类和命名。

当时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区分为9个土壤系列:西部淀泖低地的青紫泥,约占耕地面积的13%;中部高平原的沟干泥,约占13%弱;黄浦江东部、南部及长江口沙洲的黄泥头,约占16%;沿江沿海的夹沙泥,约占22%;江河两岸的潮沙泥,约占14%;西部碟缘斜坡等地的黄潮泥,约占4%;零星分布的砂土,约占8%;沿江沿海的盐土,约占10%;西部低地中零星山丘的黄棕壤,为数甚微。

土壤 有机碳 曲线

土壤 有机碳 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方式等,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有机碳曲线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有机碳曲线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土壤有机碳曲线时需要注意数据来源和方法,并结合其他地质、气象、土壤学和生物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土壤有机碳曲线是描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关系的图表。它通常以土壤深度为横轴,以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纵轴。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通常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有机碳曲线通常呈现为一个向下凸的曲线。
有机碳曲线对于研究土壤有机碳分布和循环非常重要。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在环境保侵蚀和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具有很大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陆地生 态系统 J 。已有的研究表 明 : J在全球陆地生态系
统 中, 土壤 碳库 是 植 被 和 大气 碳 库 的 2~3倍 , 土 故 壤碳 储 量 的估 算及 分 布成 为陆 地生 态系 统碳 库 的基
础研 究 。
了我国耕地土壤总表层有机碳库及其变化 ; 也有 以
究表明H 】上海市 出Βιβλιοθήκη 土壤资源 占用和退化 , 娩 : 土
1 期
侯鹏程等 i 上海松 江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 响因素
壤 环境 污染 问题 突 现 , 该 地 区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带来 对 了严 峻 的挑 战 。本 文 以上 海农业 最 为发达 地 区— —
松 江 为研 究对 象 , 选用 区一 级尺 度 , 利用研 究 区第二

3 O , 经 E 1 10 一1 12 1 l 东 Q 2 。 l 2 。 1。地处 上 海市 西
3 结 果 与 分 析
3 1 研 究区有 机碳 总体 分布 .
南郊 , 离 上 海 市 中心 4 m, 与 闵行 区 接壤 , 距 0k 东 南
与金 山区毗邻 , 西北与青浦区相连 , 东南有一段与奉 贤 区交 界 。松 江 区土 壤 属 湖 沼 相沉 积 的粘 土 类 型 , 上层土壤以沙质小粉泥、 青紫泥为主 ; 松江区属亚热 带北 缘 , 候 温 和 , 气 四季 分 明 ,t E照充 分 , 霜 期 长 , 无 光 、 水 同季 , 热、 对各种作物生长均十分有利。年平 均气温 1 . , 54℃ 极端最高气温 3 . ℃ , 9 1 极端最低气 温零 下 1 . O5℃ , 均 E照 24 . , 霜期 20d 平 t 0 73h 无 3 。
国 际社 会 共 同关 注 的热点 。有 研究 报告 提 出农 业 是
究 十分关 注 , 特别是 近 年来 , 多研究 学 者 开展 了不 许 同地 理 区域 和部分 省 区土 壤 有 机 碳 库 估 计 , 这 些 在 研究 当 中有 以 国 家为 尺 度 的估 算 , 如 Pn 研 究 例 a
资料估算松江农 田耕层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库。结果显示: 上海市松江 区农 田耕层土壤 有机碳 密度含 量为 3 .2 t 12 c

层土壤 中, 保护水稻土有很重要 的意义。
关 键词 : 耕层土壤 ; 密度 ; 碳 碳库
中图分 类号 :1 19 S5 . 文献标识码 : A
图 1为上 海市松 江 区第二 次土 壤普查 时有机 碳 频度 分布 , 图 1 以看 出 , 江 区第 二次 土 壤普 查 从 可 松 时 土壤有 机碳 含量 的频 度 呈正 态 分 布 , 机 碳 平 均 有
值 为 2 . 3 gk , 于 同期 江 苏 吴 江 有 机 碳 含 2 7 / g 高 量 】也高于 同期 安徽 贵池 和六安 有机碳 含 ¨, 量。在总体样本数 中(54个 ) 占总样本数 6 17 , 0% 的样 本 的有 机碳 含量 在 2 3 / g 间 , 据 P n 0~ 0gk 之 根 a 等l 1 的资料 , 二 次全 国土壤 普 查 中有 机碳 含 量 在 第
P c t )=∑ S X∑ S C ×H × i 0 ( ) o(C i O j i y ×1 一 4
式 中 :o 为 土 种 土壤 碳 储 量 () S 为 某 土 种 面 积 Pc t ,;
( m ) i , , …为 土种 √=12, , h , =12 3 , 3 …为 土壤 剖 面
I fu n i g F c o so p olOr a i r o n t p ta n e cn a t r fTo s i l g n c Ca b n a d Is S a i l
D srb t ni o gin i rc fS a g a i iui S n j gD s ito h h i t o n a t n
此范 围 的 占总 面积 的 比例较 低 ; 可见 , 供试 地 区农 田 土壤 有机碳 具 有高碳 的特 征 。
a i ot ta c u to td igae . i rs ac n iae ta h r n mp ra c o n n su yn ra Ths eer hidc td h tteeWa ni otn infc n eo rtcigp d yf l i o si f n ga mp r t gi a c npoe t a s i n a d i d ntp lo e o
1c;j 『 5 m Y 为_ 土层容重(/m ) g c 。 。叠加所有土种碳 储量之和即为研究区土壤碳储量。 采用 SS 20软件进行平均值 、 PS1. 标准差统计及 t -
TS E T统计分析 , 显著性差异水 平取 ( o0) P< .5 。
1 研 究 区概 况
上 海市 松江 区位 于 长江 三角洲 内北 纬 N 3 。4 O 5
t ot t lvt io ai cr npo w s 7 .5 1 . h g i c bndni do a i c bnpo o pd y e ok h cn n o c ta ds l r n a o l a 17 1 × 0 t e r c a o es a gn ro o f ad f l o e e f u i e o g c b o T oa r n y t n r ca l i dt
我 国 土壤 学者 对 于土壤 碳 库及碳 密 度估算 的研
收 稿 日期 :0 1—1 21 0—2 0
基金 项 目: 海 高 校 选 拔 培 养 青 年 教 师 科 研 专 项 基 金 上 (h 7 0 ) 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 、 海市教 育发展 基金“ n 00 5 ; 上 晨光 计 划” 基金项 目(9 c ) oc  ̄ 作者简 介 : 侯鹏 程 (9 0一) 男 , 18 , 山西平遥 人 , 士 , 硕 讲师 , 主要 从 事 土地 利用 变化 及 土壤质 量方 面教 学及 研究 工作 , - a : Em i l p nc eg o @yho tm.n e ghn u ao. o c o h
o gi g Sn jn . a
Ke wo d To s i;Ora i ab n d n i ;Polo ra i ab n y r s: p ol g ncc r o e st y o f og ncc ro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 已经成为的全球环境变化 的 主要 问题 ,如何 减少 温室 气体 排 放及 固碳 已成 为
省 为尺度 的研 究 , 信 旺 许 利 用第 二 次 土 壤 普 查 数据 研究 了安 徽 省 土壤 有 机 碳 空 间 差 异 及 影 响 因
素, 侯鹏程 利用土壤普查数据研究 了上海耕层 土
壤有 机碳 的空 间差 异 , 有 学 者 也 对 于 县 域 尺 度 表层 有机 碳进 行 了研 究 。在 这 些 研 究 中 , 于经 济 对
松 江 区 在第 二 次 土 壤普 查 时 , 于 上 海市 松 江 属 县 。研究 区从 第 二次 土壤 普查 至今 , 由于工业 化 、 城 市 化 的速 度 相 当快 , 业 在经济 中 比重 不断下 降 , 农 耕 地 面 积 已经从 18 9 0年末 的 4 3 m 165h 降为 20 04年
ciai cag .ntip pr. eea a o a ar dot ae ntedt o escn ao a sre f nj gb tetpo r l t h neI s ae t vl t nW cre sdo a f m t eo dnt nl uvyo ga y. si0- m c h h ui s i ub h ar h i o S i n h o l grccro e sya dognccro o1T ersl so e ht et si al ab nd ni n rai abnp o. h eut hw dta t o o l i t h p ccro e syi on i gw f3 .2C 。 m一 , ab ndni nS  ̄ a t n a 1 2 t h t
次 土壤 普 查资 料 , 算 上 海松 江耕 层 土 壤 有 机碳 密 估
度及有及碳库 , 讨论本地 区有机碳 的地域差异 , 为探 讨 土壤 有 机碳 的 区域分 布格 局成 因 和农业 土壤 固碳 提供参考。
的不 同层次 。S C 为第 个 土 层 的有 机碳 含 量 ( / Oj g k ) 为 _ 土层 厚度 (m) 本研 究 中耕 层 厚 度取 s, 『 个 c ,
上 海 松 江 耕 层 土壤 有 机 碳 空 间分 布 及 影 响 因素
侯 鹏程 俞平 高 曾 蕊 茅慧莉 莫成伟2 , , , ,
(. 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上海 2 1 0 2 上海春沁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06 0; . 上海 2 10 ) 0 2 3

要: 土壤耕层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变化 已经成为全球 变化 中碳循 环研究 的重要 问题 。本文采用上 海市松 江 区第 二次土壤 普查 h 。有机碳 库含 量为 17 1 0 水 稻土有机碳 密度及有机碳库在研 究 区占有很 重要 的比重, m_ : 7 .5x1 ; 因此 , 在上海 市松江 区农 田耕
西





21 0 2年 2 5卷 1期
Vo. 5 】2 N 1
S uh s C iaJu a o o t t hn r l f we o n A#c trl cecs l u ua Sine
文章编 号 :0 1 4 2 ( 0 2 0 0 0 0 10 — 8 9 2 1 ) 1— 2 8— 4
高速发达地区农 田耕层土壤的研究还有不足 。 上海 是长 江三 角洲地 区经济 发展 较 为活 跃 的 区
域 , 全 国经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 展 中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