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用新的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用新的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创新;意识;运用一、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引导学生走进学习的佳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因为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创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2.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兴趣的产生基于好奇心、求知欲、求能欲,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常常找一些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大胆创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展现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一个开放、快活的体育课堂。
二、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改变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往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身心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创造。
例如:在做热身运动时我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课前我给他一段时间准备,因为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能从自身出发安排内容,学生课前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进行下面的内容。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自主选修课、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授课、课堂互动问答、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 促进师生互动,建立平等的教育关系:新课改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学,教育关系从一种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单向关系转变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平等关系。
学校可以开展教育沙龙、师生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需要探究和实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元、开放的思考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层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普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 改 中 。 让教 学焕 发生 机活 力 , 求我 们更 新观 念 , 要 让
教 学 活 动 成 为 师 生 不 断 发 现 和 创 新 的 过 程 . 发 现 和 创 新 中 展 在 示个 体生命 的灵 动与 飞扬 。
须通 过 接受 学 习 . 学 习前 人 的 先进 知识 和 经 验 。 来 并获 得发 展 创新 能力 所需 要 的基础 知识 和基 本技 能 . 创新 打下 深厚 的理 为
创新 是 一个 民族 的 灵魂 . 是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动 力 。 因
新信 息浩如 烟海 . 如何 在丰 富多变 的信息 中 , 准确 、 快捷 地捕 捉 、 西省城固 县第 二中学 海燕 。 。。 筛 选 、 合有 价值 的信 息 , 建新 的 知识体 系 , 好更 快 地解决 整 构 更 此 . 变 学 生学 习 方 式 , 养 转 培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能 力 , 课 让 堂教 学焕 发 活 力 , 是 我 国 当 这
论根 底 。 五 、 新 教 学 模 式 —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手 段 创
1教学 活动是 教师 通过 创新 而实 现 自我价值 的过 程 。教 师 . 必须从 “ 书匠 ” 教 向反 思型 、 发展 型 、 创新 型 角色 转变 , 把研 究 和 反思作理论 之窗 ¨ 的主渠道 .通 过创新 不 断确认 自我 、 为 自己专 业成 长 nh h ∞ q 提 l Z ; u n u 0 升 自我 、 完善 自我 。
、
创 新 教 育 理 念 —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前 提
任何 时 代 都需 要 创 新 .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更 是 如 此 。知 识 的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万物成长春风起,新课程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在江苏大地上荡漾,在两年多的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这股春风的和煦与温暖,使我能积极投身于这场课程改革的行列,在实践与探索中感情她的震憾与美妙,在这震憾与美妙中更明白了历史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历史知识,使之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
创造力,是指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也是一种高级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向深层次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是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中学历史内容广博,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经过这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形成了几点浅见,愿与有志于新课改研究的同仁探讨。
一、善于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一般来说,有创造力的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又是激发创造力的动力,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设疑,现在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知识面较宽,因此,在强调创新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设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历史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
对于以前的社会,学生都有一种探求、渴望了解的欲望。
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有关内容时,针对当时的土地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罗伯斯庇尔,你将怎样制定有关土地问题的政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地历史事件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和质疑。
如在讲授美国宪法中有关三权分立原则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说明当时许多国家如中国、俄国等都实行封建群主专制所存在的不足及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不足,提示学生分析:为什么美国采用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来建立国家政权的原因。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激发 学生的 学习兴趣 , 养 学生的创 新 意 一) 培
识 、 新精 神 创 学 生 学 习 , 有 正 确 的 学 习 动 机 和 浓 厚 的学 习 要 兴 趣 , 样 学 习 才会 有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有 产 生 了 这 只 兴 趣 , 会 有 动 机 , 维 活 动 得 以 启 动 运 行 , 得 信 才 思 获 息 , 验 信 息 , 自己 的 知 识 水 平 由量 变 到 质 变 , 检 使 才 能 结 出 丰 硕 的成 果 , 此 通 用 技 术 教 学 中 , 采 用 多 因 我 种 方 法 激 活 学 生 的思 维 。 1 目标 激 活 : . 目标 是 人 生 奋 斗 的 归 宿 , 只有 目标 明 确 才 会 争 取 目标 的 实 现 。 针 对 实 际 确 立 目标 , 激 励学 生 拼 搏 进 取 , 自觉 地 朝 着 预 定 的 目标 不 懈 的 努 力追 求 。 我 采 用 远 景 目 标 与 近 景 目标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景 , 诉 学 生 社 会 的 不 断 变 革 和 进 步 , 术 将 远 告 技 逐 步 成 为 人 类 的 基 本 素 养 , 学 生 从 认 识 上 领 悟 学 让 习 通 用 技 术 的迫 切 性 。近 景 , 课 伊 始 , 示 目标 , 上 展 在课 堂 上 不 断 创 设 情 景 ,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和 求 知 引
一
‘ I I I I l l l ‘ I ‘ l I l I ● l I
“ 改 就 是 要 创 新 , 果 不 创 新 课 改 就 毫 无 意 课 如 义, 以每个 参与课改 的教育 工作 者都必 须 首先具 所 有 改 革 精 神 。要 立 足 于 创 新 , 破 多 年 来 已形 成 的 突 传 统 教 学 的 心 理 定 势 和 旧 框 框 , 构 建 新 课 程 的 教 去 学模 式 。 由此 可 见 , 新 在 课 改 和 教 育 教 学 中 占 有 ” 创
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 学研 究
2 0 1 3 年0 1 月
新 课改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钟喜 美 李培 友
( 1 . 安丘市辉 渠 中学
2 . 安 丘市第一 中学,山东安丘
2 6 2 1 0 0 )
随着 新课 改 的推 进 ,创新 教 育 已成 为 我们 所 关注 的 热点 ,而课堂教 学是 实施素质 教育 、培养创 新能力 的主要 渠道 。在 数学 教学 中,教学方 法 的核 心就是 学生 的 “ 再创 造 ” 。 由此 可 见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经 历 数 学 , “ 创 造 ”数学 、 交流数 学和应用 数学 。 已成 为数学教 学改革 的方 向,新课 程改革 要求我们 的教 学 由指 导学生继 承性 学习 ,向引导学 生创新 学习转变 。培养 学生 的创新 能力是素 质教育 的重 点 体现 ,培养创 新人才 ,更是 时代 的需要 。因此 ,在 教学过 程 中,教师 必须转变 教育观念 , 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 ,激活 学生 主体 ,给 学生营 造一个 自主探 索学 习的时空和 机会 , 使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 到探索活动 中去 。 转 变教师教 育理念 。更新教师角色 现 代 教 育 理论 认 为 , 向学 生传 授 一定 的 基本 理 论和 基础 知识是 学科教 学的重 要职能 ,但在加 强基础 教学 的同 时 ,培养学 生的创 新意识 和创新 智能 ,具 有不可 代替 的意 义 。只有培养 学生 的创新 精神和创 新能力 ,才 能使他们 有 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 学知识。 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需要 建 立新 型 的师 生 关 爱 ,创 设 宽松 氛 围,营造创 造性 思维 的环 境 ,要使 学生 积极生动 地 探求 知识 ,发挥创 造性 。 由于新 课程 改革要面 向未来 ,面 向世 界 ,要 从课程 理念 、课程结 构、转变 学生 学习方 式等 根本 问题入 手 ,这就要求 我们教 师必须 从传统 的局 限于课 堂传 授知 识角色 向教育 过程 的指 导者 、组织者 、参与 者的 角 色转变 。教师 要 以各种 方式调 动和 引导学 生参与学 习活 动 ,引 导学生在 各 自精 心设计 的环境 中进行探 索创新 ,教 师 不 再 是 单 纯 的 知 识 传 递 者 ,而 应 同 时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的 伙 伴、活动 的组织 者 ,学生学 习过 程 的支持者 、帮助者 和引 导者 。因此教师 的角色越来越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二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 在 教学 中,充分利用 学生 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理 ,激发 学生的创 新意识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1 、巧妙设疑 ,激发学 习兴趣 。兴趣 是创新主体从事创 新活动 的 内在动 力和精 神支柱 ,是成 功创新 的无形力 量 , 它能激 发创新 主体坚 持不懈地 努力 。因此在 课堂教 学 中, 无 论 是 新 授 课 , 还 是 练 习 课 教 学 ,都 有 必 要 设 计 “ 导 入 设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包含要体现有个性的创新发展。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动态知识观、个性教育观和民主师生观等创新教育新观念;树立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
从而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理念创新能力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民主和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的课程标准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包含有个性的创新发展。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教育。
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新观念,自觉地在深化新课改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必须先转化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使自己具备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其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拓性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我认为与此相适应的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是:1.动态的知识观。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不仅仅指人们对事实、经验规则的规律性的系统认识及其结论,还应该包括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即知识的结论要素、过程要素和方法要素的统一体。
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知识观的基本含义。
因此,学校的教育过程就不应该把知识结论要素的掌握作为唯一目的,而更应该强调其动态过程与结论的统一,即把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运用的手段。
实现教学过程中知识结论要素、过程要素、方法要素三者的统一。
2.个性的教育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催生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乐”创新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愿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育环境,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例如:教学表内乘法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乘法概念后,紧接着出示习题:5+5+5+4,5+5+5+6,教师向学生提问: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那么,这两道题能不能用乘法计算?学生争论激烈:生1:不能用乘法计算,因为最后一个加数不同。
生2:能。
第一题可看着5×4-1,第二题可看着5×4+1。
生3:第二题可看着3个7,第一题可看着3个6多1。
……教师因势利导:“那么5+5+5+5+4呢?”让学生思考、讨论,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题的途径,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
二、巧设思维障碍,让学生“想”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巧妙设计思维“障碍”,催生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异想天开”,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思维由单一向多向,线性向非线性发展,由求异、发散向创新深入,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计算:30÷34+6÷51这道题,有的学生按四则运算顺序计算,发现30÷34和6÷51的商都是循环小数,无法求出准确值,形成思维障碍,这时老师不动声色,启发、鼓励学生换一换考虑的角度,学生经过进一步深入思考,动笔尝试,很快有人想出:转化成分数后约分再计算,结果是1。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具体内容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具体内容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
1. 个性化教育,新课改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2. 贯彻素质教育,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习素质、身心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强调学生参与,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内容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注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改倡导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实践性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贯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
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培养一、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学实践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
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
即人们常说的“内因是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平等”意识。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反思研究者。
可见新课改中教师应由“播音员”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和参与研究者。
学生的地位应由被动的“听众”,彻底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教学的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
教学过程应由教师讲授说明的过程,彻底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使新课改中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出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二、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
同时,他们的依赖性也很强,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亚市林旺中学董永继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如今的学生是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也有许多疑惑,而又希望老师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深感责任十分重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以下这几个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
在教学中,老师有意设疑,让学生从问题认知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从而获得知识。
学生又从学习兴趣和成功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中展开思维的机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为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联系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想处于运行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由于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其内容相当少,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认知的兴奋状态,那么,你的这节政治课注定是败笔。
为此,教师可以在第一模块里,多一些问题的设疑,增加一些有质有量的问题,让学生多一个学习上的沟沟坎坎。
只有在教学中多创设新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开拓思路,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教师必须彻底地改变在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虽然学生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但教师也不能完全的放任学生们自由,学生毕竟自制力差,缺乏统一性,造成课堂的混乱,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所以教师必需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当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探究问题的指导员。
关于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
关于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适应新课改理念带来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还分析了新课改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教师、教育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能力、教学能力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新课改理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一些看法,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角色。
然而,新课改理念提倡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通过引入项目化学习、实验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实践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师在推行新课改理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艰辛而伟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脉搏,着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一、改变陈旧的课程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课文理解、逻辑推理,轻质疑求新、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
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
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而且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第一,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作为教师,应善待每位学生,善于发自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
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维火花。
第二,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改变“记诵学风”。
在课堂上,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静听”,这样的教学只会形成死记硬背的死读书的学风,使学生产生厌学感,把学习当做负担和压力,如此学生怎会有创造力。
第三,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时,教师习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向学生提问,然后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若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就认为学生在故意捣乱,而认为那些不与教师争论,唯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能把教师所教所说的倒背如流的学生才是优秀生。
殊不知教师眼中的这些好学生是教师的“复制品”,完全没有了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改变那种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提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
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民主教学氛围中,提高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 的解决 。 又 如 : 观 察法 、 类 比法 、 探
索法 、 分析法等。 通过 观 察找到题 目中隐 含的条件 ; 通 过 类 比法找 出同一 属性的共
有性 质 ; 通过 探 索 , 变 更题 中的条件 、 结
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形 等 , 找 出要 的结论 。
通过 这 些 方
法的学 习 , 不仅可 以使学生 的思维得到充
再次 , 树立 主 动建构的知识 观 。 传 统的知识观使得学 生把 所学知识 看做绝对 真理 , 学 习者扮演着知识接受器 的角色 。 教师应把 学生看做 有独立个性 的个体 , 把 知识传授过程看做学生与教师的双 边活动 过程 , 在此过程 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 、 能动性 。
二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 积极鼓励 学生思 考
想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活动 。
如:
数形结合的思想 、
分类思 想 、
换元思
想 、
方程思想 、
函数思 想等。
通过数形结
合将代数问题 图形化 、 几何化 ; 通过换元
将 复杂的 问题 简单化 ; 通 过 函数将应用 问
题 模型 化 , 数学化 。 通 过 这 些 方法 , 把 问
题从 一 个层 面转化到另一 个层面 , 有助于
J IA O X U E Y l S H U
◆ 吉林省通 化 市 第十 四 中学 李喜 兰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 以适 应社 会 的需 要 是新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重要 目 标 , 而 数 学 创 新 是 指 学 生 能 自主 地 独 立 地 去探 索 问 题 , 从 多种 角度 解 决 问 题 。 在 中 学数学素质教育 中,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大力培 养学生 的数学创新能 力 。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素质
养 学 生 的 发散 思 维 能 力 . 发 散 思 维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形 成 极 为 重 要 。所 谓 “ 发展问题教学法 ” 是 指 教 师 在 学 生 解 答 了 某 一 问 题 后 .要 求 学 生 对 所 解 出 的 问 题 适 当 加 以 变 化 和 发 展 , 并 编出创新题 , 师 生 共 同 解答 。例 如 学 生 解 答 有 丝 分 裂 问题 后 , 可变化 为减数 分裂题 , 解 答减数 分裂 问题后 , 再 变 化 为 遗 传 规律题 。 所谓 “ 多角度教学 法” 是 指 教 师 在 指 导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时 。启 发 学 生 尽 量 从 不 同 角 度 认 识 同 一 问 题 的 性 质 和 解 决 方 法 。例 如 , 针对 “ 如 何使农 作物增 产” 这个 问题 , 教 师 可 引 导 学 生 从 光合 作 用 、 呼吸作用 、 矿质营养 、 遗 传 及 生 态 角 度 分 析解答。 四、 更 新 教 育 手段 现 代 教 学 媒 体 在 生 物 教 学 中所 起 的重 要 作 用是 传 统 教 学 媒 体 所 无 法 比拟 的 。它 能 增 大 教 学 容 量 , 开 阔 学 生 的视 野 , 诱 发学 生思维 ; 它使生物课堂更 精彩 、 更生动 、 更 能 为 学 生 所 接 受 。在 今 后 的 生 物 教 学 中 , 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 , 并 对 网上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 利用 . 重 视 网络 对教 学 的影 响 。 例如 : 我 经 常把 一 些 抽 象 的 生 物 知 识 用 视 频 的形 式 展 现 。便 于学 生 理 解 和记忆 。 同 时对 于 一 些 不 能 够 让 学 生 做 的 实验 , 我 也 从 网 上下 载 或 购 买 相 关 的 实 验 录像 , 让 学 生 仔 细 观 察并 分 析 实 验 过 程 。 五、 转变 评价 观 念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 分 数高低” 评 价 学 生 的 旧观 念, 向“ 素质鉴定” 观转 变 。 每个 学 生 身 上 都 有 闪 光 点 , 教 师要 善 于 发 现 学 生 的 价 值 ,保 护 并 发 展 学 生 的 个 性 。在 评 价 范 围 上 .应 从 片 面 的 仅 限 于 智 能 范 围 的 单 一 性 评 价 向全 面 的包 括 知识 、 能力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等各方 面的综合性 评价转 变 。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 、 情感 、 态 度 及 价 值 观 的评 价 。例 如, 可 评 价 学 生 对 探 究 活 动 的态 度 是 否 积 极 , 能 否 根 据 观 察 或 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 能 否 根 据 问题 提 出假 设 。 能 否 利 用 身 边 的 材料设计实验 , 能 否 实 事 求 是 地 记 录 和 收集 实 验数 据 , 能 否 在 活 动 中 与他 人 合 作 与 交 流 等 。 六、 扩 充 知 识 信 息 面对创新教育 , 教 师应不断获 取新知识 、 信息 , 以提高 自 身 的 知识 素养 和创 新 能力 。 知识 更 新 的 加 速 与 信 息 的 爆 炸 性 发 展 已 成 为 当今 世界 发 展 的 重 要 标 志 。 生 命 科 学 是 当前 发 展 最 快 的 学科 之一 . 教 育 科 学 如 今 也 在 教 改 中迅 速 前 进 . 生 物 教 师 只有 不 断 地 扩 充 知 识 信 息 ,才 能 适应 教 育 改 革 与 时 代 发 展 的 需要 。教 师 只有 不 断接 受 新 知识 才 能 促 进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发 展。 因 为 每 个 人 在 长期 的生 活工 作 中容 易 形 成 一 种 思 维 定 势 , 必 然 妨 碍 创 造 性 思 维 的产 生 , 而新知识 、 新信 息 的 出 现 不 仅 给 人 们 以新 的创 造 基 础 ,而 且 引发 人 们 的 好 奇 心 ,引 起 新 的 联 想, 大 大 加 速 创造 性 思 维 的发 展 。 总之 。 在新 的教改形势 下 , 必 须转变教 育观念 , 大 胆 进 行 教学改革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最 大 限度 地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实 际 操作 能力 及 学 会 学 习 的能 力 , 4 4 0 0 )
适应政治课改需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适应政治课改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从而达到政治课改革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句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自身不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怎样要求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呢?假设教师仍然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方式、老化的知识结构模式、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的教学手段,换句话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吃“老本”,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原有的知识终究会枯竭。
不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
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精通所担任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的讲授教材。
另外,教师换应有比较广博的的文化修养。
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都要求教师具备一种跟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使自己拥有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专多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
二、树立教改意识,改革教学手段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不少政治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
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
而长久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感,对政治课的空洞说教兴趣全无。
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又怎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因此,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
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兴趣,增强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辅于挂图、彩图、表格、数学计算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
新课改的三观
新课改的三观新课改是指新的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新课改中,三观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下面将从人本主义、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新课改的三观之一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权利的尊重。
它强调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心智成长,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人本主义还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
通过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的三观之二是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平衡发展。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新课改提倡跨学科的教学和学科的整合,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全面发展还包括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健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最后,新课改的三观之三是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新课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此外,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社会。
通过社会责任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课改受到广泛推崇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应该挣脱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带着全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从教学理念的更新到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视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层面的拓展,都是当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需要加以提升的几个方面。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教育经验,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改革做出以下思考,主要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启迪、创新思路拓展、创新探索强化以及实践探究的提高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课改提出的现代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方向的初中阶段教学,要提高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视程度。
将新课程课改的核心理念落实并贯彻于整个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之中,看准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挣脱传统教育对教学课堂的禁锢,
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追求目标,构建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一、选取有趣材料,启迪创新思维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改革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材内容的巧妙利用。
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教学改革受到如此的追捧,那么就应该把之前的教学思想统统抛弃,包括课堂上对于教材内容的阐述和表达。
其实不然,课改中所提倡的教材改革,是要求教师群体对教材
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和发掘,将一些对学生创新思维有启发性的内容“发扬光大”。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作为引导,加入一些较为吸引学生的因素,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材料的选取,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结合当下受到较多关注的时事热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例如,笔者在“爱国情操”的知识传授时,就让学生数数前几年较为熟知的几件值得国人骄傲的事件,比比谁是我们班的“小神通”。
话音刚落,讲台下的学生都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
研究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发掘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话题,是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关键。
二、放飞联想空间,拓展创新思路
开阔的创新思路是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教师群体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联想能力,发挥拓展创新思路的辅助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打破传统学习思维的禁锢,对一些个人观点较为重要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笔者以当下国内食品质量不过关,制造商和销售商从中弄虚作假的事件导入,让学生就地沟油、毒大米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商品的出现,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的内容展开联想。
活跃的课堂气
氛、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使得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了激发,他们分别从市民和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作为普通市民,针对这种现象要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作为市场管理者,如何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保障市民的消费权益。
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联想空间得到扩展,从而拓展了其创新思路。
三、设计讨论探究,强化创新探索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施行,使得学生初步形成了创新意识以后,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探索进行强化训练。
发散性思维和多视角思考问题的模式是创新能力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在特定氛围里活跃自己的思维,从而投入到问题思考中去。
比如,在进行宪法权益学习时,笔者就公民合法权益如批评建议、监督检举等行为保障是否受到宪法维护的问题为讨论点,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一部分学生认为,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公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宪法能够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益。
当下施行的新交规,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笔者也将这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列入了课堂讨论的话题之中。
特别是针对“闯黄灯扣六分”的严格规定提出异议,让学生对此进行探讨,如何用较为平和的方式来改善我国的交通状况。
有的学生说,闯黄灯予以口头警告,而闯红灯则要予以重罚;也有同学说不管是黄灯
还是红灯,都要加大惩罚力度,进而保障交通行驶和过路行人的安全。
整个讨论进行当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都充满着自己的思考和智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强化了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四、延伸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看似与学生生活无关,实际上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时事品德的身影。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机会,使得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得到延伸,让学生意识到,即便是在实际生活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也是无处
不在的。
笔者通常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精神。
地沟油的使用是社会上屡禁不止的一种现象,这不仅关系到公民的身体健康,还涉及了其消费权益遭到了轻视和忽略。
笔者利用这一“生活现象”,组织学生成立“调查分队”,鼓励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调查实践中来。
从调查内容的确定到调查人群的划分,再到调查的实行,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经过这一次的调查实践之后,笔者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教学气氛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程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思想品德教学中。
笔者从创新思维的启迪、创新思路的拓展、创新探
索的强化以及实践探究的提高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课改施行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在逐步摸索中总结得到了以上结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阶段的核心内容,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提高培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感悟中学会发现,建立自我创新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其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梅.中学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4).
[2]杨勤.与进步同行: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四个“解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3]贾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浅议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李宁榕.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8).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宁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