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剩余油潜力

合集下载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摘要:剩余油表征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较快,石油资源的地位仍然无法取代。

加强石油油藏等相关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剩余油;精细油藏;油藏工程1剩余油研究的重点内容1.1储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刻画董冬等研究了河流相储层中的剩余油类型划分和分布规律特征。

窦松江等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配套挖潜措施。

剩余油的类型主要包括宏观剩余油和微观剩余油,其中宏观剩余油主要指油藏规模剩余油的发育特征,而微观剩余油主要指剩余油在孔隙结构中的分布规律。

1.2剩余油形成和分布模式表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王志高等以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藏为例,进行了稠油剩余油形成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该项研究主要综合地质和开发特征,通过剩余油成因和分布位置特征,对剩余油进行分类描述及预测。

1.3层序地层学划分、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构型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分类等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

汪益宁等研究了高精度构造模型在密井网储层预测及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胡望水等以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腾格尔组为例,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陈程等以吉林扶余油田S17-19区块为例,研究了点砂坝内部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1.4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预测尹太举等以马场油田为例,对复杂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

研究认为剩余油预测包括井点剩余油预测和井间剩余油预测2方面。

1.5三次采油措施后剩余油分布特征描述宋考平等分析了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流度比,在宏观上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加大了其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不同水淹程度产生不同特征的剩余油,盲端状剩余油受聚合物驱影响最大;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受不可及孔隙体积倍数影响,主要以簇状形式存在。

运用剩余油潜力分析方法 指导井区注采调整

运用剩余油潜力分析方法 指导井区注采调整

运用剩余油潜力分析方法指导井区注采调整本文围绕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等核心问题,运用地层细分对比、剩余储量计算、水淹状况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井区进行油藏潜力认识及注采对应状况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坨21断块81-3单元310133井区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于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断块水驱油藏有指导意义。

标签:剩余储量油藏潜力断块水驱油藏计算调整0 引言目前胜坨油田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对油藏进行精细研究,揭示剩余油形成及分布规律,掌握油水井连通关系以提高水驱效率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坨21断块81-3单元310133井区为例,围绕改善特高含水老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等核心问题,运用地层细分对比,剩余储量计算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单元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1 单元地质概况坨21断块位于胜坨油田三区西部,含油面积3.7平方公里,可采储量883万吨。

经过三十多年的生产开发,油层水淹较严重,综合含水高达95.7%。

81-3层系是坨21断块的主力油层,其地质构造简单,平面上大片连通,油层厚度较大,渗透率高。

由于81-3单元为反韵律沉积油层,且厚度较大,渗透率高。

因此,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方法对该单元的潜力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重新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2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剩余储量首先,利用累积井网图在各层内划分注采井区,以注水井和过路水井为压力边界,包含生产油井和过路油井,划分井区。

计算绘制各井区地质储量表绘制单井单层劈产数据表,绘制井区剩余地质储量丰度图。

从剩余储量丰度图上反映出平面上潜力分布规律:81层剩余油丰度西部(146.1081万吨/公里2)大于东部(76.5918万吨/公里2),82层丰度较大的区域在断块中西部(86.8758万吨/公里2),83层也是中部潜力较大(135.3305万吨/公里2)。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备} i
断层切割。油层 自 东北 向西南 方向倾斜 , 倾角 1 5, 有统 一 。 。 ~ 具
的油水界面。
12 储层特征 .
10 19  ̄19 0 94 9 9年 2t取芯 l
Hale Waihona Puke 10 0 8 319 年取芯榆 J 94 I :
2 1 10 — 一j8 3

5 .9 6 .5
表 l 不 同相带水淹状况统计表( 检查外 资料 ) 卡 带 外层 砂层厚 j 见水 见水一强水洗 H ; 5 ; 厚度 ( ) 厚度 ( ) 分类 数 度( ) m
河 道 砂 坝 滩 砂
O8 . l 7 59 .

1 1 构 造 特 征 .
沙■ 1 —2单元属于穹窿背斜 构造 油藏 , 沿东西 向轴部被 大
河道
砂 坝
10 0
t0 0
19) 9 年取芯检 蚪 1
2 3 10 — 一j5 3
2 2 纵 向上 各 韵 律层 水 淹 状 况 存 较 大 差 异 .
层属滩坝砂沉 积体系 , 其可进一 步划分 为 4个沉积微 相 , 渗透 按 率 由大到小依 次为砂坝、 滩砂 、 堤及泥 坪微相 。沙二 2砂层组 砂 为网状河沉积 为主的河 流沉 积体 系 , 体连通 性差 , 向上 具有 砂 纵
油面积 2 . k , 2 1 m 平均 有效厚 度 1. 6 原 始地 质储 量 3 7 × 0 2 m, 97
1 l 0 。
2 剩余油分布规律 2 1 平面上不 同沉积相 带水淹级别存在差异 . 不 同相带水淹状况如表 1 示 , 所 分析 认为 : 于主河道 、 处 砂坝 等主沉积微相的井层 水淹程度高 、 驱油效率 高; 而处 于溢岸 、 砂堤 等非主沉积微相的井层 水淹程度低 、 油效率低 。 驱

精细油藏描述,分井区完善井网,充分挖掘老区剩余油潜力

精细油藏描述,分井区完善井网,充分挖掘老区剩余油潜力
科学论坛
刘 亚 男
( 国 石 化胜 利 油 田有 限公 司现 河 采 油 厂 地 质 研 究 所 中 山 东 东营 270) 5 0 0

精细油藏描述 , 分井区完善井网, 充分挖掘老区剩余油潜力
【 摘 要】 王 1 4断块 属于高渗透稀油常压断层 一岩性油藏。 9 8年投入开发 , 18 随着开发 时间的延长 , 区块逐渐暴露 出油井井况 问题突 出、 老井产量递
力含 油层系 为沙 二 卜9 含 油面积 1 1m , , .k 2 地质 储 量 14x14 , 收率 1 0 t 采 6 .% 可采储量 7 . ×14 。 49, 4 1 0 t 王 l 块 可 分 为 两个 小 断 块 , 4断 构造 简 单 , 部 王 1 — 8断 块 为 一 北 掉 北 41 断层 和 一条 南 掉 断 层 共 同组 成 的地 垒块 , 部 王 1 4断 块 为 东 北 一西 南 走 南 0 向 的南 掉 断 层 切 割遮 挡形 成 的断 鼻 构 造 。 南部 王 14断块 天 然 能 量 充 足 , 0 有 强边 水 ; 北部 王 1- 8断 块 为 半 封 闭 断块 , 41 具有 一 定 的 天 然 能量 。 王 1 4 断块 油 藏 属 于 高 渗透 稀 油 常 压 断 层 一岩 性 油 藏 。 该断块 分为三 个开 发阶段 :() 滚 动完 善 ,全 面 开发 阶段 (9 8 1 1 8— 19 . 2 : 段 累产 油 1. 0 9 14 , 段 采 出程 度 1. 2 , 段 含 水 上 921)阶 946 × 0t阶 70%阶 升率 17 , 层 压 力 2 . 5 P , 降 10 M a () 整 完 善 , 续 稳 产 阶 .6地 1 5M a 压 .5P 。 2调 持 段 (9 3 1 19 . 2 :阶 段 累 产 油 2 . 8 5×1 4 , 阶 段 采 出程 度 1 9 .— 9 8 1) 945 0t 2 . 6 阶 段 含 水 上 升 率 2 5 , 力 2 .M a 压 降 2 3P 。 () 量 递 减 5 8%, .9压 03P , .M a 3 产 阶 段 (6 1一 目前 ) 阶 段 累 产 油 2 . X 14 , 段 采 出 程 度 l. % 阶 段 9.2 : 21 0t阶 94 , 含 水 上 升 率 1 0 目前 地 层 压 力 为 1. M a 压 降 3 IP 。 截 止 到 2 0 ., 95P , .M a 0 9年 l 2月 , 1 块 油 井 开 井 1 口, 块 日产 液 水 平 1 3t d 日产 油 水 平 王 4断 6 区 34/ , 3 td 单 井 日 油 2 O / , 综 合 含 水 9 .% 平 均 动 液 面 2 0米 , 累 油 2/, .td 76 , 1 7 .5 7×14 t 累 水 8 0 8 2 × 14 m , 油 速 度 10 % 采 出 程 度 1 10 0 , 5 . 4 1 0 3 采 .2 ,

井楼油田一区Ⅲ5.6层开发潜力分析及挖潜对策研究

井楼油田一区Ⅲ5.6层开发潜力分析及挖潜对策研究

井楼油田一区Ⅲ5.6层开发潜力分析及挖潜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Ⅲ5.6层剩余油监测资料分析和沉积微相研究,从平面上、纵向上及边水淹区进行挖潜,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组合注汽、氮气助排、泡沫调剖、复合调剖堵窜、潜力油井扶产及低效井调层回采等挖潜措施,提高Ⅲ5.6层油层剖面上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了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关键词油藏地质;井楼油田区块;开发潜力1 油藏地质特征1.1 井楼油田区块地质背景井楼油田一区构造上属于泌阳凹陷西斜坡带的井楼背斜。

该背斜是一个北西走向,西南翼被断层切割的长轴双高点半片鞍形复式背斜。

背斜轴线在楼127和楼1503井连线上。

背斜轴向141°,向东南方倾没,倾角6°左右;北东翼地层倾角约11°,南西翼被断层切割。

构造闭合度180m,闭合面积约2km2。

在改背斜上,发育着五条断层,对一区的油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井楼油田一区沉积相主要为扇三角洲相。

由于不同地质时期的主流河道推进方向、能量大小和持续时间不断变化,造成纵向上不同亚相沉积相互重叠,交替出现。

该区主要目的层Ⅲ5-6、Ⅲ8-9、Ⅳ8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方向,Ⅲ10层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方向,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砂体在平面上变化较大。

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和中细砂岩。

1.2 油藏特征一区主要含油层系为Ⅲ5.6、Ⅲ8.9、Ⅳ1.3、Ⅳ11等层,其中Ⅲ5.6层埋深102m~266m,属特浅型油藏,油层物性好,但非均质程度高,平均孔隙度为32%,渗透率1.67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65%~75%左右,渗透率级差大,并且具有油层越厚非均质越严重的趋势。

原油粘度高,纵向上呈浅稠深稀分布,Ⅲ5.6层油层脱气原油粘度为50 000mPa·s,属于超稠油,深部Ⅳ-Ⅴ油组为5 700mPa·s~38 000mPa·s,属于普通稠油Ⅱ类和特稠油。

油水界面复杂,各小层均有其独立的油水界面,且边水活跃。

孤岛中一区馆4单元南断层附近剩余油潜力及挖潜措施

孤岛中一区馆4单元南断层附近剩余油潜力及挖潜措施

孤岛中一区馆4单元南断层附近剩余油潜力及挖潜措施摘要:孤岛油田中一区馆4单元经过三十年的开发,水淹程度严重,产量递减大。

通过2005年后新钻井及密闭取芯井钻遇馆4砂层组的测井解释成果,结合油水井pnd监测资料,对剩余油状况进行再认识,为单元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在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挖掘断层边部剩余油潜力,进一步完善注采对应关系,是馆4后续水驱单元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ng4单元南断层剩余油挖潜1井区概况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位于孤岛油田主体部位的顶部,南北被两条大断层切割,东西两边与中二区和西区自然连接,西南部为ng3-6层系。

含油面积1.18km2,地质储量332×104t。

1.1构造特征地层倾角1度左右,由南向北倾斜,埋藏深度一般在1211-1248m。

1.2储层特征主力层42、44,平均效厚7.6m,连通状况良好,渗透率3601×10-3μm2。

1.3流体性质地面原油粘度1105mpa.s,密度0.953g/cm3,地层水矿化度7010mg/l。

1.4开发简历中一区馆4单元经过多次井网调整后,目前采用270*150m的行列注采井网,馆4砂层组1997.1月投入注聚开发,2000.9月转入后续水驱。

,目前注聚已基本失效,进入特高含水期。

1.5开发现状中一区南ng4单元井区内油井开井18口,日液水平871t/d,日油水平102t/d,综合含水89.1%,液面405m,水井开井12口,日注1546m3/d,注采比1.20,采出程度37.7%,采油速度1.12%。

2开发特点2.1井网完善状况较差中一区ng4南断层井区由于南与中二南相接,北与中一区ng3-6相邻,井网完善程度较差,且井区内光油管井和注水问题井较多,共有8口,占水井开井数的66.7%。

2.2储量动用状况不均平面上:由于受储层性质及注采井网的影响,各井区储量动用程度差异较大。

在断层边部18p405井区采出程度高,16xn403井区采出程度低。

常规测井技术在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常规测井技术在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动 、 态 资料 相 结合 , 量 分析二 类 油层 采 出程度 , 而确 定二 类 油层 宏观 剩余 油潜 力 。实践证 明 , 静 定 从
产 出剖 面、 注入剖面等常规测井技 术在二类油层宏观 剩余油潜力分析 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 键词 常规 测 井 ; 类 油层 ; 二 剩余 油 ; 力分析 潜
常 玮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 油厂 黑龙江 大庆 13 0 6 0 1)
摘 要 伴 随油田开发 的深入进行 , 测井技术不断进 步, 各类测井成果资料 日 益丰富。通过 以典型 区块 为 实例 , 用诸 多产 出、 应 注入 时间推 移测 井 资料 , 分析 判 断二 类 油层 动 用状 况 ; 用该 区块 内的 利 完井 电测 资料 , 分析二 类油 层 水 淹状 况 ; 此 基 础 上 , 据 油藏 工 程 理 论 , 各 类测 井 资料 与 其 它 在 依 将
后 面临转 换 驱替 方式 ,发 挥 其对 一类 油层 三 次采 油
化。 因此 , 宜选用 目前油田广泛采用得常规测井技术 成果 , 对其加 以分析 、 利用。 11 用 注 入 时 间推 移 测 井资 料 分 析 二类 油 层 .应
吸水 状 况
北一 区断东水驱各井 网注水井基本采用 同位素 吸水测井 , 资料丰富且连续性强, 因此通过分析油层
例较大 , 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 比例分别达到 6 .%、 4 6
6 .% ,动用 差 及不 动用 砂 岩厚 度 和有 效 厚 度 比例 52 分 别 占 3 .% 、48 5 4 3.%。 1 应用 产 出时 间推 移测 井 资料 分 析二 类 油层 . 2
产 出状 况
l 用 两 大 剖 面 生 产 测 井资 料 分 析 二 应 类 油层 动 用 状 况

深入油藏调查研究 提升区块开发潜力

深入油藏调查研究  提升区块开发潜力
关键词 义 81 地 质 研 究 提 升 开发 潜 力 f 块
渤南义8} ( 块由于认识程度低 ,一直没有正规的开发方案 ,导致 目 前采出程度低 ,在 目前井 I状况下 采收牢低 ,凶此为了提高水驱控制 碉 崔度 ,储量动州程度 ,对该 区展开 了以钻新井为主的调整方案来进 行 注采完善,在 调整过程 中首 次对水井应川了气动力深穿透复合解堵及 油井人型压裂技术 ,均获得 了较好的效果 ,对今后类似油藏油水井的
f) 开拓思路 ,精细剩余 油分析 .重新认 识油藏 ,实施综合 调 1 整 。义8 块层系单一 , 着区块深入开发 ,区块 目 井网极 不适应油 ( ) 随 前 藏开 发的需求 ,开 拓思路 ,精细 油藏 分析 , 在充 分论证开采方式 、井 嘲 、井距的结果上 ,认为 义R} ( 块具有进 一步舢 密 、完善井网潜力 ;同 时通过压裂 引效 ,改善水驱开 发效果 的潜 力 按照这个思路对区块实 .
31 k .口/m ,平均井距 50 7m,单井控 制储量5 .×1 。 94 0l ,井姗控 制程度 低 油水井综合利川率5 .%。 71 ( 注采井 网不完 善,注 采对应 牢低 :仅东部有3 1 2) V水井 ,均注 不进 ,注采对应牢 低 ,井层对应 牢2 .%.巨度对应 率3 . ,其中 0l 1 4 % 5 双l 井层对应牢7s .%,厚度对应牢1 . 2f ,油井无 三向对应率。 % f) 管柱损坏严重 ,停产井多 :投产53 ,其中套管存在不同 3 1井 : 问题的井有4 1 1 ,导致2 2 口井无i 再恢复利用。 去 .
施 综 合 调整 ,部署 总井 1 口,其 中油井 l 口 ,水井6 I 7 l V ,钻 新井 l 3 口 目前 l经 投产 新 井( ,7 已 ) 口 口井 为压裂投 产 ,初 期单井 口油I t 一 2t 7,目 前 L油2一 0,平均 “I,累 积产 油 77 t 其 中 义81: 义 t t2 t .t 8 6 (; 一、 8 一 、义8l 0 斜5 【 投产效果显著 : 一 、 ( 充分压裂裂缝监 测资料 ,指导井网优 化部署。 义8l 2) f 块断块 属于低渗透 油藏 ,埋藏深 ,钻井投资 高 ,开发中需 要压裂 改造储层 , 因此井网部署对以后的注水效果影响深远 ,在 调整初期 ,井I如何优 删

油井区块分析报告

油井区块分析报告

油井区块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油井区块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区块地理位置、油田开发历史、生产状况、潜力评估等内容。

通过对区块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油田开发与管理提供指导。

2. 区块地理位置油井区块位于XX省XX市,地理坐标为XX度N,XX度E。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以XX气候为主,降水量适宜,有利于油田开发。

区块周边地区存在多个已开发的油田,具备较好的资源基础。

3. 油田开发历史该区块自XX年开始进行油田开发。

起初,主要采用传统的常规采油方法,包括自然压力采油和人工注水采油等。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随着油价的上涨,对地质风险的认识提高,开始采用更先进的增产技术,包括水平井、压裂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该区块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4. 生产状况截至目前,该区块已累计开采原油XX万吨,年产量约为XX万吨。

区块内的油井总数为XX口,其中XX口为生产井。

生产井的产能分布较为均匀,其中约有XX%的井口产能超过XX吨/日。

从产量变化趋势来看,该区块的产量近年来呈现下降态势。

主要原因包括开采进入中后期、油藏持续压力下降、水驱效果逐渐减弱等。

为了保持稳定的产量,需要进一步考虑增产技术的引入和有效的油藏管理。

5. 潜力评估根据当前的资源储量估算和生产状况,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及区块的地质特征,我们对该区块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该区块仍存在一定的开发潜力。

潜力评估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 地质构造与储层特征:通过对区块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个潜在的油气储层,原油运移能力较强,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 改造技术应用:通过对已开发油井的效果观察,发现通过改造技术(如水平井、压裂等)对已有油井进行改造,可以显著提高产能,进一步挖掘潜力。

在潜力评估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开发该区块的潜力,建议: - 引入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加深对该区块的认识,寻找更多的含油层位。

- 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油井开采效率和产能。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讲义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讲义
压力取心:通过密闭技术在岩心被冷冻处理前,使岩心样品保持 在井中压力下。该取心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岩心中流体收缩和岩心排 油的问题,并且得到的剩余油饱和度精度高,但一般取心收获率低。
海绵取心:在常规的岩心筒上加上一个海绵套(海绵套是由多孔 亲油聚氨酯海绵制成),岩心中渗出的油被海绵吸入,用来校正含油 饱和度。
11
223.2 100 160.9 72.1
56
373.4 171 211.1 56.5
74
12
159.5
67
122.3
76.7
49
10
99.4
34
34.9
35.1
16
258.9 101 157.2 60.7
65
13
172.7
83
108
62.5
47
172.7
83
108
62.5
47
1582.9 703 978.8
37.5 80.0 80.0 37.7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剩余油定性研究 三、剩余油半定量研究 四、剩余油数值模拟研究
三、剩余油半定量研究
动态综合分析法之一
利用区块的射孔、采油、注水等各种动静态数据及吸水、产液等测试资料, 对每口井进行综合分析,劈分出该井在各时间单元的产油、产水和注入量, 结合沉积微相图、渗透率等值图等地质图件,绘制出小层水淹图。
三、剩余油半定量研究
动态综合分析法之一
(3)时间单元累计产水量的确定方法 计算前首先扣除因作业和和井况差而大量出水的水量,然后再结合油井
见效情况进行劈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单层见水,水量全部劈分到该见水 层上;二是多层见水,产水量按下式进行劈分:
W

东辛油田营8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和剩余油研究

东辛油田营8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和剩余油研究

藏构 造 落实 油水 关 系 和剩 余 油 分布 有 着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3一 5 随着 油藏 开发 的不 断深 入 和各 种 资料
的累积 ,特 别是 随着 高 分 辨率 三维 地 震 资 料 和生 产 动态 资料 的应用 , 油藏 构造 形态 断裂 系统会 同开发 早期 有所 不 同, 特别 是 对 于油 藏 内部 低级 序 断 层 的 认 识 和描述 利 用钻 井 测 井及 三维地 震 资料 , 在 地震 资料 目 标 处理 的基 础上 , 利用三 维空 间解 释技术 相 干分 析 技 术 , 统 一解 释断层 和 目的层位 , 研 究低序 级 断层 与 主 断层在 纵 向和平 面 上 的组 合 关 系 准 确 落实 低 序 级 断层在 空 间的展 布形态 精确 描述 断块构 造 , 能充 分有 效 的提高 断层 解 释精 度 , 为 复 杂 断块 滚 动 勘 探 提供技 术 支持 4一2 2. 1 断层 组合划 分和 识别 从 区 域 应力 上看 , 本 区位 于 断层 转 换 带 上 2习 , 断 层转换 带 又 称 变 换 带 , 传 递 带 调 节 带 和 叠 覆 带 等 ,是 局部 地 区 局部 应力 作用 方式和 总体 构造应 力 场联合 复 合作用 的产 物 , 断层转 换带 不仅 发育在 断
为发 育 , 该 类断 层多 为 与 营 8 二 级 大 断 层 伴 生 的次 生断层 , 落 差 只有 1 ~ 40 m 延 伸 一 般 不超 过 1 . 3 0 km 结合 动态 资料 分 析认 为这 些 低 级 别 的 断层 不
影 响油水 关 系 , 但 对 注水 井 和 采 油 井 网的 调 整部 署 有 一定影 响 具体解 释结 果 如下
延伸达 4 km , 落差 2 ~ 1 0 m , 断 层 中东 部 落差 大 , 0 9 西部和 东部落 差小 四级断层 特 征 明显 , 较 容 易 识 别 增 加 了新 的

剩余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探析

剩余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探析

212近年来,地下油水分布也因为油田的开发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油田开发的愈趋成熟,地下油水分布也和之前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也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大片连续的石油已经变得十分稀少,开采石油的对象也逐渐变成了局部富集又高度分散的石油为了更准确的预测和划分在三维空间中,岩石物性非均质性、隔夹层以及各级分隔体的分布方式和规律,使驱油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要精细的描述油藏资源。

1 剩余油技术研究必要性我国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原油性质差异大,水驱油过程不均匀,这些因素都导致在经过一次或采油之后,仅仅有地下储量三分之一左右的石油能够被开采出来,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石油就仍然处于地下,难以挖掘,也就成了剩余油。

如果能够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或者改革技术以增加石油的可采储量可以开采更多的属于石油储量在60%~70%之间的剩余石油。

这也是无论是油藏工程师还是地质工作者始终将石油开采过程提高采收率以及深入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

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根据调查,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两年到三年使用量,仅仅使每个油田提高1%的采收率便能实现,可见提高采收率对于石油行业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采收率呢?一方面,要加强地质勘探,了解油藏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精确掌握油田的开发潜力。

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如增油、压裂、热采、化学驱油等技术,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1]。

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但对于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国油田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提高采收率,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剩余油技术的研究现状2.1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越来越广泛,成为油田工程师们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已经成熟,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

剩余油研究方法

剩余油研究方法
——单位颗粒体积比表面。
流动带指标
K FZI 1

FS S gv

油藏品质指数
H RQJ K
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 Z e 1 e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二、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分布
公式变为
lg H RQI lg z lg K FZI
此式表明在HRQI和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具有近似KFZI值的样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一、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剩余油
微型构造是油层的顶面和底面都是不平整的,普遍从在 局部起伏变化,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面积在0.3km2以内,
幅度大多不超过20m,这些局部的起伏称为微型构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油层微构造和断层。
组合方式主要有:顶凸底凸的双凸型、顶凸底斜型、顶 底斜面型、顶底均为小低点型(顶底双凹型)。
s p
基本公式:
N 100 A h Soi o Boi
当油藏全面注水开发到某一阶段后,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其剩余储量Ns可以表示为:
Ns N N p
N 100 A h Sor o Bor
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
一、油藏工程方法 1.物质平衡法 以上三式联立,得:
(2)求某方向注水井分得产量
q Q
(3)计算单元(以水井为中心)累积产量
Q1 qn q t
若对于规则井网,以注水井为中心,平行注水井排方向以油井为界,垂直注水 井方向以水井井距之半为界来划分计算单元;对于不规则井网,以水井为中心,以 周边油井形成不规则闭合面积,根据井点坐标计算单元面积。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一、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力分异,尽管这种分异极不完 全,时间也短暂,但它促使一部分油由相对较低的负向微型构 造向正向微型构造运移,还使一部分水与油作相反方向运移。 主要表现在: 单井剩余油垂向分布,无论正、反韵律油层都是在上部富 集;据对一些高产井的统计认识,有些高产井,特别是一些采 出量已经超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油井,这些高产井无一例外 均处于正向微型构造区。

大庆萨尔图油田葡一组精细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大庆萨尔图油田葡一组精细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 单 单 井纵 向上 细分沉 积微 相 的基础 上 ,参 考各沉 积单 元 1 3 1 一河道 宽度
砂 岩厚 度及有效 厚 度 , 利用全 区连井 对 比剖 面 , 别各 识
点坝规 模与 活动河 道的宽度具 有一 定的关 系 。
edr收集 了 17 0 个河流 实例 , 括 5 个河道 弯 曲度 包 7 种 微相平 面分 布边界 , 平面 、 面结 合 , 别 出各沉 积 L ee 剖 识 单 元沉 积微相 分布特 征 。 根据 上述原 则 , 区葡一 组油 大 于 17 该 . 的样 本和 5 个 河道 弯 曲度 小于 17 样本 , 0 .的 通 层细分 出 9 种沉积 微相 , 即分 流河道 砂 、 流 间、曲流 过对高弯度曲流河进行研究 ,提出计算河流满岸宽度 分
河道砂 、 废弃河道砂 、 河间薄层砂、 河间淤泥、 水下分 的经验公式【 当河道弯曲度大于 17 满岸深度( 4 l 。 . 时, 近 流河道砂、三角洲内前缘席状砂及水下淤泥。 似等于砂体向上变细旋回厚度) 和满岸宽度具有较好的 指数关系,可用式 ( )表述 : 1 ,2 . 沉积掌元特征 lg o W=1 5 1g 0 8 .4o H+ . 3 () 1 按照砂体发育特点 , 个单元共划分为 3 7 种沉积类 式 中 W ——满 岸河 道宽 度 ,m; 型。 H— 满 岸河道深 度 ,m。
王振 云
( 中国地 质大学 ( 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对 大庆萨尔图油 田北一 区断东葡一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 ,通过沉 积微相 、单砂体、点坝内部 构型 3个层 次的研究 , 逐层深入 进行 了储层层次分析 , 总结出一套有效 实用 的曲流河精细地质研究方法与流程 , 重新构建地下认 识 体系 。 此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 , 在 开展聚合物驱 后剩余油研究 ,聚合物驱 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顶部 、注采不完 善及分流线部位 ,分布类型主要 以韵律性及夹层控制型和薄差油层型为主 。 关键词 :大庆 ;萨尔图油田 ;沉积微相 ;单砂体 ;点坝 内部构型 ;剩余油分布 中图分类号 :TE 1 . l2 2 文献标 识码 :A

利用沉积微相成果指导老区剩余油挖潜

利用沉积微相成果指导老区剩余油挖潜

利用沉积微相成果指导老区剩余油挖潜X郭金兰,李升才,肖茸茸,韩 磊,刘永花,田 军(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河南濮阳 457000) 摘 要:针对文南油田注水开发老区投入开发时间长,一类主力层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状况,在老区开展沉积微相及相控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富集的一类相带侧翼及相带变差的区域,区域整体研究评价与局部精细解剖相结合,以小层沉积微相研究为重点,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工艺技术集成进行精细调整挖潜。

关键词:文南油田;沉积微相研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次河道;剩余油挖潜 中图分类号:T 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6—0145—021 概况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次级地堑内,是一个异常高压、高温、高气油比、低渗、高饱和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主要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油藏埋藏深度2210~4000m 之间。

投入开发了9个断块区34个开发单元,动用含油面积64.4km 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461.75×104t ,标定可采储量2024.34×104t ,标定采收率23.92%。

文南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沙三上及沙二下亚段,主要沉积体系是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支河道及席状砂是其主要沉积微相。

其主要沉积特点:一是从下到上湖水深度由深变浅,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弱;二是在本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比较发育。

2 沉积微相研究2.1 以沉积背景研究为基础,强化沉积微相区域整体研究一是通过东濮凹陷取芯井资料的分析研究,认清宏观物源方向和砂体展布变化规律,并确定各类沉积相模式。

根据东濮凹陷沙三-沙二段岩芯中砾石含量、分选、磨圆、重矿物等资料的研究,认为文南油田沙三中-沙二下段有3个主要物源:西部的胡状集物源、北部的毛岗物源和东部的前梨园物源。

二是强化宏观区域性研究,沉积微相研究模式由单一区块研究向整体区域研究发展,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规律性。

油田注水管理规定讲解

油田注水管理规定讲解

第四章 注水调控对策
第二十七条 注水站(管网)调整改造。针对系统管网 和设备腐蚀老化严重、注水站运行负荷率低等问题,要统筹 安排,突出重点,分年度安排好调整改造工作。在满足注水 半径和配注的条件下,优化简化工艺和布局,注水站的负荷 率应提升至70%以上。
第五章 注水过程管理
第二十八条 加强注水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实现“注好 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必要保障。要从注水的 源头抓起,精心编制配注方案、优化注采工艺、严格水质监控、 强化注水井生产管理。从地下、井筒到地面 全方位抓好单井、 井组、区块和油田的 全过程 注水管理和注水效果分析评价,实 时进行注水措施跟踪调控。
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注水水质的配伍性研究,通过岩 心伤害实验、现场实际油层回注验证试验,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油田不同 类型油藏的注水水质企业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三章 注水系统建立
第十三条 按照油田开发方案总体要求,实施产能建设,注、地面注水系统建设等。
《油田注水管理规定》
《油田注水管理规定》是股份公司为加强油田注水开发管 理、配合“油田开发基础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而推出的一 份纲领性指导文件。该文件是在充分结合近年来科研成果、 工作经验和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实 际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指导意义。
为此,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专门行文通知,要 求各单位认真执行《油田注水管理规定》,确保“油田开发 基础年”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水平。
第七条 注水时机。根据油藏天然能量评价及储层 类型分析,确定合理注水时机。中高渗透砂岩油藏,要 适时注水,保持能量开采;低渗透砂岩油藏,应实现同 步或超前注水,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开采。需要注水开 发的其它类型油藏,应根据具体特点确定最佳注水时机。 新油田投入注水开发,要开展室内敏感性实验和现场试 注试验。

利用侧钻井挖掘断块油藏剩余油潜力

利用侧钻井挖掘断块油藏剩余油潜力

利用侧钻井挖掘断块油藏剩余油潜力李广明【摘要】复杂断块油藏经过长期强化开采,剩余油高度分散,井况问题突出,报废井增多,原井网对于油田开发特点的不适应性逐渐表现出来.90年代以前一般是靠补充完善井进行调整,但近年来受到投资效益及剩余可采储量等多方面限制,侧钻井技术在这些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少,因而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现河采油厂根据自身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加大地质模型的重建,利用油藏工程及动态监测技术搞清剩余油分布,优化侧钻井的选井及进行标准化地质设计,形成了现河地区挖掘剩余油潜力的四种模式:上侧型、下侧型、平侧型及套管加深型,应用后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并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侧钻井;断块油藏;剩余油;采收率;现河油区【作者】李广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史南采油管理区,山东东营257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侧钻井技术是利用老井(套管损坏井、井下事故井或高含水低效井等),通过段铣套管或套管开窗重新侧钻到设计目的层,进行完井、投产,使老井获得新的产能,是目前国内外许多老油田挖掘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现河采油厂自1994年起开始应用套管开窗侧钻井,经过对储层细分对比及精细描述,在重新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开窗侧钻技术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

从1994年到2014年,现河采油厂投产侧钻井已达408口,累计产油189.53×104t。

针对现河复杂断块构造储层复杂、剩余油高度分散的地质和开发特点,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完善了侧钻井地质研究的技术系列:微观构造成图技术、流体单元精细划分与描述技术、小规模残余油定量描述技术、标准化地质设计技术。

1 剩余油潜力研究技术现河地区位于中央背斜带西部,由于受早期的济阳运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呈NE或近EW走向大小不等的四个次级构造带,由于受张扭应力的作用,二、三级大断层派生出一些“鱼刺”状次级伴生断层,这些伴生断层的产状各异,一般为四、五级断层,落差一般5-20米,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车明;敬小军;周建堂;康丽侠;詹健;高月红【摘要】精细油藏描述目的是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确定油藏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为油田下一步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针对已开发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充分利用各阶段所取得的油藏静、动态资料,对油藏构造,储层、流体等开发地质特征做出现阶段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基础上,预测合理的开发技术界限,量化剩余油分布并形成可视化的三维油藏模型,为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开发技术界限;剩余油;开发调整【作者】车明;敬小军;周建堂;康丽侠;詹健;高月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7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油分布,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期地质研究、可视化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核心,它包含地质储量拟合、生产历史拟合、剩余油量化及分布、开发技术界限的预测。

油藏开发初期模拟:(1)评价开发方式(衰竭开采、注水开发、其他方式);(2)选择合理的生产体系,优化井网、开发层系部署;(3)选择合理的生产参数,优化注采方式、压力,注采比。

油藏开发中后期模拟:(1)通过历史拟合,整合动态数据,提高模拟精度;(2)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3)确定加密井位,优化油藏生产方案;(4)评价EOR(提高采收率法)手段,调整开发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6期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剩余油潜力管阳p●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本文针对南一区乙块断层多、砂体发育差异较大等复杂的地质特征,利用动、静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油层的砂体特征、动用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

为二次加密调整后,分析新老井的含水变化规律,完善井组,层系问、井网间的注采关系合理匹配,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油层组;动用状况;剩余油;挖潜方向中图分类号:TE32十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6一0136一041基本概况南一区乙块油层面积8.13km2,地质储量5569.85×10‘t。

萨葡油层目前已有基础、一次加密、二次加密、葡一组聚驱四套井网开发。

基础井网1963年投入开发,分两套层系开采,一套开采葡I组,采用行列注水方式,井排距1100×500m;另一套开采萨+葡I I油层,采用四点法面积注水方式,因按油砂体分布,井网很不规则,井距在300~700m之间。

1973年葡一组油层第一批采油井搞点状注水,为完善注采关系,对部分萨+葡I I油层的采油井补孔。

南一区乙块经过40年的开发,截至到2004年6月采出地质储量的35.96%,采出可采储量的79.85%,累积注采比为1.10。

目前萨葡油层措施程度已高,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渐变小,基础井网与一次加密井网的年含水级别差异由1994年的9.85个百分点缩小到2000年的4.9个百分点。

但是仍有挖潜余地。

2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地质特征南一区位于萨中开发区最南端,从整个长垣相带分布界限图上看,该区域发育的萨I组、葡I组以及萨I组的大部分单元都远离湖岸线,靠近内外前缘的分界线,根据这一地质特征,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南一区乙块萨加葡I I组及高11—9油层划分为八种类型的沉积砂体(见表1)。

通过精细地质描述,认为该区块剩余油主要存在于三角洲内前缘坨状和枝状砂体和三角洲外前缘不稳定席状砂及滨浅湖沉积砂体当中,另外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河道砂体边部变差部位也存在少量剩余油。

3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油层各类砂体射孔情况及动用程度3.1射孔情况为了更好地认识各类油层,挖掘这类油层的开发潜力,对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27口采油井射孔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见表2)。

间抽井功图图形及液面深度随着生产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目前采用量油计算方法只是监测了启机、停机两个生产时间点的数据,不能反映实际生产状态,进而导致产量计量精度较低。

4.2.2低产、低效问抽井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①间抽井数多,工人对间抽井进行启、停机操作工作量大;②间抽井量油目前采用功图法计量,需在启机、停机时分别测试,由于低产、低效间抽井数多,测试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5几点认识①液面监测法确定合理问抽制度,投入成本低,数据可靠性高,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②通过合理问抽制度确定方法对乌尔逊油田抽油机井工作制度进行优化,提高了机采管理指标,达到了提高泵效和节收稿日期:2014—01—10能降耗的目的同时,降低了检泵作业费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1][2][33[43[参考文献]马春玲,王艳丰,郑慧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管理因素分析.石油石化节能,2012,(2).薛世君.提高抽油井机采系统效率的做法及效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4).杨建华,曹新彩.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及应用口].石油石化节能,2012,(4).曹航博,吕晓俐,王新岗.提高低渗透油田抽油机系统效率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5).2014年第6期管阳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南一区乙块基础并网剩余油潜力137表1各沉积单元砂体类型分类表砂体类型沉积单元单元个敷(个)河道砂(I)衰内砂(I)表外砂(~)尖灭(I)分涟平蜃相高弯曲分鼍砂体Sn7l386~60923.8~34.4l O左右分渡平蜃相低弯曲分藏砂体SⅡ2.SⅡ22.SⅡ8l-SⅡ如4+“~3725左右Snl hSⅡ4.Sn5+6l,SⅡ私6t.SH l O.SU u.Sn l2,S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Ⅱ15+16,.S m l.ST T]2.Sm3I,s m5+6.,P118,P119.G I162l~462l~527~3{l~142+3.GI6+7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S n9.SⅡ13,S n l5+l岛,P i i7{13~252l~5914^一372~40S113,Sm3J.S m4,S m9I,SⅢ10l J S m l02.P112,P11j:抗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122~1613~6914~573t.P116.P T1102.G11.GI8l河口区沉积砂体S I4+S,,S ni l.sⅡ14,s i]15+6l,s i l l7.s EI s.S1119..PⅡ1527~4219~571。

P111h PⅡ32,P114,PⅡ5.P n10,.G l45,6I9I三角洲蚪前缘栳定席状砂S I2h S122.Sl4*5234s左右45左右l三角洲井前缘不稳定席状砂S11J.S111.SI3I.SI32435~6426~50表2不同沉积类型油层射开厚度及所占比例统计表油井射开情况盈所占比例平均单井●t开t A况丑所占比例砂体英型比例宥觳厚Lt:倒廛散比倒骷岩犁度比例有触厚座詹救比倒移者厚度(十)t■)(x)度‘-)(')(十)(*)(■)升蓄荔墨嚣器哼分誊嚣要害嚣碍枝状三一洲内前域相沉积砂体嚣鏊嚣孟器嚣霖喈嚣豢00地状三角洲河口区沉职砂体5≮絮翟铲4兰角洲卅前埠;T-强定庸状砂含¨’棚减‘£辨产鲢睁秘睁跨I t H惴Ⅳ嘶酱也纠重1基础井冈采油井产液■度比倒柱状圈从表中可以看出,该井网有四种砂体动用程度较高(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漉砂体、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坨状三角溯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坨状三角洲河口区沉积砂体)。

四种砂体射开层数占总层数的75.06%,射开砂岩厚度占总层数的75.91%,射开有效厚度占总层数的76.12%,而且平均单井射开有效厚度均在2.0m以上。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这四种砂体具有一定的储量。

其中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动用程度最高,平均单井射开有效厚度4.79m(属一类油层)。

这种类型的砂体大多数是由于正韵律发育的厚油层,内部具有非均质性,层内矛盾突出,一般底部水淹严重,而顶部未水淹或水淹较轻形成剩余油.如N1—2—31井的萨I I l O层,发育砂岩厚度4.8m,有效厚度2.5m,有效渗透率为230banz。

从该井的产液剖面看,下部为高水淹,上部为未水淹,分析认为该层上部含有剩余油。

第二种类型是由于断层遮挡而导致平面上注采关系不完善形成剩余油。

3.2从两个割面看不同储层的动用程度存在差别统计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采油井11日,对比其产液剖面。

…100.a嫩.j上勰.0州lI-I,嘲e.o图2采油井不同沉积类型油层产液情况所占比例柱状图圉3采油井不同沉积类型油层砂岩厚度比例柱状图138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6期图4采油井不同沉积类型油层有效厚度比例柱状图图5基础井网注水井吸水厚度比例柱状图图6注水井不同沉积类型油层吸水情况所占比例柱状图图7注水井不同沉积类型油层砂岩■度比例柱状圈从乙块11口基础采油井的产出剖面资料看,产液层数占全井总层数的74.oN,产液砂岩厚度占油井射开厚度的70.6%,产液有效厚度占油井有效厚度的68.9%。

其中动用较好的油层砂体为枝状三角溯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和坨状三角洲河口区沉积砂体,动用有效厚度均在80%以上。

统计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注水井5口,对比其吸水剖面。

圈8注水并不同沉积类型油层有效厚度比仞柱状图表中:1.分漉平原相高弯曲分流砂;2.分漉平原相低弯曲分漉砂体;3.枝状三角洲内首缘相沉积砂体;4.过渡状三角洲内首I I L相沉积砂体;5.坨状三角洲内酋缘相沉积砂体;6.河口区沉积砂体17.三角洲外酋缘稳定席状砂;8.三角洲外首缘不稳定席状砂。

从乙块基础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分析,吸水层数比例为58.o%,吸水砂岩比例为56.3%,吸水有效厚度比例为66.5%。

不同砂体之间吸水差异较大。

吸水较好的砂体分别为: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流砂体、枝状三角溯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坨状三角溯河口区沉积砂体。

另外有两种砂体不吸水(过渡状三角溯内前缘相沉积砂体、三角洲外前缘稳定席状砂)o通过以上两组动态数据对比,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的动用程度差别较大(见表3)从统计来看,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砂体出液比例低于吸水比例,因此,该类砂体的油层动用程度差,有18.2%的砂岩厚度未动用,存在一定的剩余油,是主要的挖潜对象。

从平面看,这种沉积砂体大致存在两种类型的剩余油。

第一种类型的剩余油是由于基础井网的排距过大,难以在该砂体内形成完善的注采对应关系,形成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

第二种类型的剩余油由于产生在砂体发育面积很小的坨状、窄条带状中,原井网钻遇但未射孔,或是原井网未钻遇新井钻遇。

如萨I I I l02单元的Z8—9井,发育为内前缘坨状砂体,仅发育表外厚度1.6m,因周围原井网的油水井在该层发育为内前缘席状砂(未射孔)或尖灭,使这一砂体未得到动用,存在剩余油。

3.3二次加密调整后基础井网的动用厚度有所提高二次加密调整前,基础井网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差别较大,其中一、二类油层动用程度较高,均以2014年第6期管阳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剩余油潜力。

139达到70%以上,三类油层动用程度低,在40%以下。

所以二次加密调整改善了南一区乙块萨葡油层的动用程度,提高了萨葡油层的可采储量,f哥时也提高了基础井网的表外及薄差油层的动用厚度。

该井网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在部署二次加密调整井中认真处理了不同层系新老井网的协调及衔接关系,充分挖掘了萨葡油层的剩余油。

统计对比二次加密调整井31口与基础井网的对应率(见表4)。

表3不同砂体类型的动用程度对应事统计表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差值砂体类型砂岩-Pl E度有散厚度层数比例砂岩厚度有效pi t度层效比例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层数比例比例比例比例比例比例比例(%)(%)(%)(%)(%)(%)(%)(%)(%)枝状三角洲内前90.2092.5083.4057.159.774.2—33.10—32.80书20缘相沉积砂体过渡状三角洲内75.0068.O O88.20257.4O一50.00—60.60一88.20前缘相沉积砂体坨状兰角溯内前4e.3053.4057.0066.771.669.218.4018.2012.20缘相沉积砂体坨状三角洲河口87.5089.5082.1070.672.378.4—16.90一17.20—3.70区沉积砂体三角洲外前缘稳45.5051.9035.400O O一45.50—51.90—35.40定席状砂表4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与二次加密调整并网对应搴表(采油并为中心)射开油井与水井连通厚度全井注水井层数砂岩有效H I≥10H●<l0衰外层连通总厚度(个)(m)(m)连通油井层教砂岩有效层教砂岩有散层救砂岩层数砂岩有教砂岩有效(个)(m)(m)(个)(m)(m)(个)(协)(个)(m)(m)(m)(m)二次加521775.2135.7密3l口基础2743105.52681915717747798191752193004914799732.2464口占全井厚度%144l l14.69624.2417.202.39占全井百分数4】.043l89统计结果表明,二次加密调整井与基础井网砂岩的对应率为41.04%,有效厚度对应率为3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