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能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并能够简单解释其意义。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理解“性本善”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
•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表达。
2. 难点•把握《人之初》整体意思,理解古文词汇的含义。
•运用“性本善”的概念,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1)通过唱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人之初》。
2. 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及句子的含义。
(3)分组讨论“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学生谈论思路,教师进行引导。
3. 教学拓展(1)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对“人之初,性本善”理解,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汇理解困难,语言表达欠缺流畅。
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对古文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同时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本课文《人之初》,并写下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以展示下节课。
以上是本节课《人之初》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之初》(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诗歌,使学生了解人类的本质和起源,增强对人类尊严的认识和敬重;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律;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激发他们对人生与世界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之初》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和思想;2.学生能够领会诗歌的语言艺术及其韵律美。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知;2.如何教授诗歌的韵律及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平静下来,用想象来先营造一种氛围。
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他们自由联想,形成自己心中对“人之初”的一些形象和想法。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贴近诗歌,感受到它的情感和意蕴。
2.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两两或三人一组,互相转述一遍这首诗,这样可以互相借鉴和纠正,大家共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心得。
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对诗歌语言、意义和韵律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教育策略诗歌是一种有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情感的词语和句子。
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写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了解到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诗歌——《人之初》。
可以通过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感官体验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读《人之初》。
让学生先感受下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先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三步:探究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包括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
第四步:理解思想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形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诗歌的思想,即人类的本质和起源。
第五步:创意表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和感想,或者让学生创作一首类似于《人之初》的诗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人之初》。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认读生字,并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能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人、赏。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
3.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生字:人、赏。
2.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课文内容。
2.生字卡片:人、赏。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展示新的生字卡片:人、赏。
2.请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则。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人之初》,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的含义,并让学生多次朗读,熟练掌握生字的发音和意义。
第三步:理解课文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帮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识字训练1.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进行书写练习。
2.引导学生探讨生字的用法和相关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语言运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组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重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之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生字的读写,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布置几个简单的句子组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写和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8 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 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8 人之初备课素材【写作背景】《人之初》精选了《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
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本课的学习,应注重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其他资料】《三字经》节选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小雨点会落在哪?请连一连吧。
qì yòu chū xìng jiào初性教幼器二、照样子,写一写。
相远幼木目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段落品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这是哪句话的意思?思维创新大拓展四、“人不学,不知义……”后面的内容是什么?请你说两句。
参考答案:一、初 chū性 xìng 教 jiào 幼 yòu 器 qì二、辶元幺力三、人不学,不知义四、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教材概述教材名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时安排:第一课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古诗词《人之初》,培养学生爱国、敬老、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分析《人之初》是出自唐代文学家李白的《长干行》中的一段诗句,全诗20行,其中第一、二行是著名的名句:人之初,性本良,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是通过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特征,来表达人性本善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之初”意味着什么,人性的基本特点。
2.熟悉“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名言,体会其含义,思考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教师介绍李白并展示《长干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准备开始课文的学习。
2.阅读诵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口头诵读,重点读出名句“人之初,性本良,性相近,习相远”诠释人性中的善。
3.词语解释教师提供“初”,“性”,“良”,“相近”,“习”,“相远”等生、字的含义,教导学生理解课文全面含义。
4.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为小组,自主合作完成关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探究。
5.课文内容回顾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点,讲解“人之初,性本良,性相近,习相远”语句含义和人的道德分化的原因。
6.朗读解读完本课文后,学生口朗“人之初”诗句,感知文学的美。
7.作文练习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文题目:“我从‘人之初’这首古诗中学到的是……”教学反思本堂课是对《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节课《人之初》的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清晰。
通过展示李白的《长干行》,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通过解读“人之初”这句名言,让学生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此诗中的文化意蕴,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兴趣,通过熟练的朗读,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感受到了文学的美。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方面的活动,注重启发式、情境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更好的接受知识。
【必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
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
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
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8人之初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义”等7个生字,重点写好“之、义”。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 出示课件)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 “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 “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 “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合起来就是“性”。
(4) “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 “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 “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 āo(教书) ;ji ào(教师) 。
(7) “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读课文《人之初》。
2.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
3.大声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4.能听懂课文的内容,并简单复述。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识记,包括掌握生字的发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表达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人之初》、板书工具。
2.学生:课本、笔、本单元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到《人之初》这篇课文,让他们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题目“人之初”意味着什么?2.请学生展示本单元词卡片,帮助他们快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第二步:学习新课1.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人之初》,并解释生字和课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描述。
2.强调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做简短的讨论,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巩固训练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训练,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课文朗读。
2.通过组内互助、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发音。
第四步: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一幅画,展示对《人之初》的理解。
2.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简单描述人类的起源,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2.简单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课文中的重点以及生字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程以《人之初》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字学习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类起源,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能说出课文中描写的小朋友的特点。
3.能听懂老师的阅读朗读课文,并模仿跟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内容。
2.在课文中找出描述小朋友的关键词。
三、教学准备
1.课文《人之初》的教材。
2.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放一段描写小朋友的音频,让学生倾听。
2. 学习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小朋友的形象特点,每组设计一个小展板展示。
4. 学生表演
•各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展板,展示小朋友的形象特点。
5. 总结复习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重点强调小朋友的性格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身边的小朋友,注意描述细节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下一步可以加强拓展,让学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够背诵词语《人之初》。
2.了解《人之初》中的含义,能够简单描述其内容。
3.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人之初》。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并读出《人之初》。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3.能够与同伴合作,理解词语《人之初》的意义。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并背诵《人之初》。
•理解《人之初》中的涵义。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四、教学准备1.词语《人之初》的教学卡片。
2.词语《人之初》的黑板书写内容。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舌头操活动,准备开始语文学习。
2. 引入•老师出示词语《人之初》,并向学生解释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词语来自于哪篇古文。
3. 学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词语《人之初》,反复练习直至学生能够熟练朗读。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理解《人之初》的意义,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长汇报的方式展示理解。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该小组对于《人之初》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拓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词语的内涵。
7. 总结•老师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
六、课堂作业1.背诵《人之初》。
2.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于《人之初》这句词语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人之初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人之初》时,学生积极性高,理解能力较强。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再加深对于该句的诗歌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拓展学生文学素养。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
(2)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人之初》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人之初》,理解文意,掌握教学目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人之初》,了解文意。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人之初》的。
(2)引导学生朗读《人之初》,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边读边解析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文意。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人之初》的道理。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选取学生进行朗读、默写《人之初》。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2. 运用《人之初》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思考《人之初》所传达的道理,与家长交流心得。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价值观的熏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2.掌握生字词语,能够准确朗读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4.感受课文中表达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2.图片或动画展示人物形象
3.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到的词语
2.出示《人之初》主题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重点记忆
第三步:理解课文
1.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第四步:朗读练习
1.分组朗读整篇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课文总结
1.学生描述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六、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情节自由发挥,编写一个小故事
2.表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生字词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朗读练习中仍存在一些学生发音不准的情况。
下一节课将加强朗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之初》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人之初》的原文内容;3.能够正确朗读《人之初》;4.能够理解《人之初》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解释;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诵读《人之初》,理解古文诗的意义。
难点:理解古文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表;3.古文诗《人之初》的结构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人之初”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人之初》1.展示《人之初》的原文,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诗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诗中的意象;3.分组讨论《人之初》中的寓意,做思维导图或总结。
第三步:课堂练习1.班内朗读《人之初》;2.编排故事或表演《人之初》的内容。
第四步:课堂讨论对学生们表演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梳理《人之初》的主题和意义。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古文诗《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人之初》的理解;2.背诵《人之初》的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3.了解古诗词中的其他名作,做简要介绍。
六、教学反思《人之初》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文诗,它的意境和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本节课以《人之初》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其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撰写的《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希未可以对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_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传承中华文化,感悟经典魅力——《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学习生字,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玉、义”等7个字,重点指导写好“之、义”。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初步了解“教”“习”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用平板语音功能: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孟母教子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近经典,自然无痕导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猜一本书。
1、被誉为“千古一奇书”2、古代儿童的第一本识字课本3、它短小精悍,每小节有三个字。
4 、它被称之为“经”。
------《三字经》小结:能把一本书称之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它不仅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故事,还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难怪古人会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板书课题)指导写“之”。
孩子练习写。
齐读课题:识字8 人之初二、触摸经典,感受节奏韵律:师: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投影)谁想读?(生一人一句接读课文展示)师:你们读的都很流畅,有个同学还读出了他的节奏(划出节奏)再来看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an I师:你们真善于发现,这就叫做押韵!像这样的字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它读满,听老师来读,谁来试一试?生:比赛读总结:像这样的经典,我们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三、识字认字,感悟丰富内涵:师:赶紧打开书,再读一读吧,并把你感觉读的最好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玉石意义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的形式,整体感知了《三字经》,同学们知道这两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引导学生结合朗读感受,初步理解这两节《三字经》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讲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说明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节: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是要后悔的;一个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句。
明确: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种善良的本性,每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3.理解“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句。
明确:如果在一个人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因为受到过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句。
明确: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因为年少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
明确: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
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就不会懂得礼节和道义。
6.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加一加”识字法。
明确:“加一加”识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学过的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
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变成的;“性”是“生”加上竖心旁“忄”变成的;“近”“迁”“远”,分别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变成的。
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生字的乐趣,也可以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生字的写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重点)2.学习第2小节,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难点)3.背诵课文。
一、复习生字,导入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比赛读。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
(宜:适宜,合适;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师讲解,学生体会文意。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师:你们认为哪句话对你们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师: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你们小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三、再读课文,尝试背诵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2.学生赛读。
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教师考学生。
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教师。
学生说上句,教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四、写字指导,读记词语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义:起笔是一点,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教学板书]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教学反思]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讲的。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材背景《人之初》是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描述人类出生时无分别的心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友爱。
本篇课文适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同理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价值观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同理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同理心。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具:课本、单词卡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呈现《人之初》的标题,并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主题和背景。
2.教师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想过哪些问题?你们小时候会和朋友玩吗?步骤二:预习导入1.教师介绍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让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生词和短语有什么疑问吗?步骤三:阅读课文1.教师放上课文的课件,并朗读课文。
2.学生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步骤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理解。
步骤五:师生讨论1.教师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不公平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2.学生回答并交流彼此的经历和感受。
步骤六:语言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人之初》这篇课文,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教师的导引和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了理解和运用。
同时,在师生讨论环节,学生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并交流彼此的经历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同理心。
然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语言表达环节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优秀教
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
13个生字,会写“远、近、义”等7个生字,重点写好“之、义”。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
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 / 6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
)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
说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
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
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出示课件)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
生字的。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
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
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
是“初”。
2 / 6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
“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
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
雕琢成工艺品。
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
组词:器皿、器物、武器。
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
云天。
3.去掉拼音,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出示课件)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3 / 6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
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
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
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出示课件)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
(2)导学: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出示课件)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
(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
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同学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3)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出示课件)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
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
4 / 6
成才。
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
(出示课件)
2.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六、总结全文,巩固拓展。
(出示课件)
老师带领学生读《新三字经》。
板书设计
人之初
善良专心学习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
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
5 / 6
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