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教学设计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教学设计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可见,本节课教材在突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阐明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凸显出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

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

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

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有所加强。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洋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________和物理③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④____________及⑤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⑥________、海洋和⑦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⑧____________,B⑨____________,C⑩____________,D ⑪____________,E ⑫____________,F ⑬____________。

4.地理意义错误!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⑱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⑲________,是指大洋⑳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21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22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23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24__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25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26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27________、○28______作用;寒流起到○29________、○30________作用。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1)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用心爱心专心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录像】【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引入新课】【板书】【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板书】【教师讲解】【放投影图】【板书】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1)

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1)


入 大 海。令人难以置 信的是,其中 10000 多 只 玩 具 鸭 组 成 的 “ 鸭 子 舰 队”在海洋上漂流了 2.2 万英里(约合 3.5 万公里)之后, 于 15 年后抵达英国

海岸。 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 “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

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 1000 英镑。 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鸭子的远洋 航行?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了世界大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探究(三) :暖流和寒流 指导学生观察图,红色和蓝色的洋流 有何不同? 观察图,知道红色 和蓝色的洋流是按温 度进行划分的, 把学案 上洋流模式图按照寒 流和暖流分别图上不 同的颜色以示区分
活动探究(四) :季风洋流 指导学生复习季风环流 在季风环流的基础 上动手画出季风洋流
学以致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 组竞赛) 每次展示两组近似材料,全班分为两 组,以相同的时间看那组完成的较好 (分析原因,解释现象)。 展示材料(一):哥伦布航行时间对 比,回答问题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 17 天的时间? 学生积极思考, 分组讨 论后回答问题, 说清与 之有关的洋流, 洋流对 航海即有利由有弊的
设置情境, 方 便学生对本节 知识有一个整 体的理解。 在学 生处于“愤”、 “徘”之间时, 引导学生说出 海水运动对航 行的影响
影响 展示泰坦尼克号失事图片,回答问题, 与哪只洋流有关? 思考:你如果是船长,你会如何设计
16
航行路线?
指导学生总结洋流 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 通过实际例 子的对比, 总结 出规律。
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检验学生学
5
习效果
从性质看,大洋的东岸为__ 大洋的西岸为__ 随堂 检测 __流。

湘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设计

湘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解读:1.识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和洋流分布规律。

3.应用: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水循环1.概念: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①的变化。

2.能量来源:②及地球重力。

3.主要环节A③、B蒸发、C④、D蒸发和植物蒸腾、E⑤、F地下径流、G ⑥。

4.意义(1)塑造多种⑦。

(2)促进地理环境中的⑧转化和交换。

(3)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再生和更新。

5.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环节影响方式蒸发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降水⑨地表径流修建水库、⑩二、洋流1.概念: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①。

2.地理意义(1)调节地球表面热环境,促进高低纬度地区间的②。

(2)洋流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1)A:副热带环流a.中心:大约在南北纬③的地区。

b.组成c.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④。

(2)B:副极地环流a.中心:位于60°N附近。

b.组成:大洋西岸的⑤,东岸的暖流。

4.分布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太平洋D日本暖流、E⑥、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⑦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⑧、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⑨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⑩【活学巧练】1.判断题(1)海陆间循环涉及的水量最大。

( )(2)长江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3)南半球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 )(4)寒流水温一定低于暖流水温。

( )(5)世界四大渔场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 )2.选择题(1)能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更新的水循环是( )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C.陆地与陆地间的水循环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2)在水循环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C.蒸发D.降水(3)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4)下列洋流属于太平洋的是( )A.东澳大利亚暖流B.巴西暖流C.厄加勒斯暖流D.本格拉寒流(5)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墨西哥湾暖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重难讲解】一、水循环及其应用1.三类水循环水循环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意义海陆间海洋与陆环节最多,陆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循环地之间地上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涉及水量最大的水循环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3.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地表径流。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1.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A B C D
2.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5.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以
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题目涉及了洋流的南北半球分布规律、寒暖流性质的知识要点,通过做题结果的反馈,反映
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15℃17℃19℃。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能量来源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

2.分布规律(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思考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答案不一定。

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

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需要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如通过演示实验、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同时,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可能已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具体过程、意义以及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对水循环和洋流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能力层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水循环和洋流问题的关注度。他们能够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
6. 价值观培养: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尊重。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循环和洋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一.课型:互动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第四节共两课时)二.教学目标:1.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关注,激发探索海洋的兴趣,逐渐养成保护地理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海洋水是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所以,洋流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所在。

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知识点,其一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读洋流模式图探讨各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其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对人类航海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在第三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些知识,基本上掌握了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洋流打下了基础。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读图、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实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本节内容。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水资源的内容,但是没有涉及洋流内容的学习,通过其它的途径可能对洋流有所了解,但不多。

为此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补充了洋流按性质的分类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程序教为学服务的互动过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案例: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老师讲课,并预习一下课本,看看洋流分布图上日本暖流的运动方向,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给予学生新的理解,且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洋流上来。
讲授新课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让学生知道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转折提问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性质和分类,那么世界上这么多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又有什么联系呢?
积极听课,跟上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洋流,查找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和探究。课上准备好课本、草稿纸、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品。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顺便回顾了与本堂课内容极为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作了一定的理论铺垫。
引入新课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事实上从海水的运动上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沿海的海水运动是往北的(日本暖流),所以污染也不至于通过海洋来影响我国。那么为什么我国沿海的海水会大规模向北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洋流的知识。(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海水运动图示)
4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师】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4、能围绕实际事例解释,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理解和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洋流
单元名称
洋流
学生年级
高一
单元课时
1课时
学习科目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的内容,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洋流的概念及分类(识记),二是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三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简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地图、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及预测
导入新课
最近大家应该都关注着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那么核泄漏到底会不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呢?请同学们基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简单分析一下。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回答:从气压带和风带上来看 ,我们国家处于盛行西风的上风方向,所以核泄漏应该不会随着大气运动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
学生看课本,回答老师问题。
【生】(回答)洋流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生】(回答)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于较为简单的概念性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分析、归纳的过程,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并成为课堂的主体。
知识补充
除了性质分类,洋流还可以从成因上分成三类(PPT展示相关图片):
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海水温、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观察直布罗陀海峡两边海水盐度、密度的差异及表层、底层海水的流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