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域下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构

合集下载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7日/第007版新闻·综合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4年春季教育论坛综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要求和培训工作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3月11日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成功举办2014年春季教育论坛。

在院研修的第45期全国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第41期全国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35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第39期全国省地督学培训班,共计400余位学员参加了论坛的交流与研讨。

在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等4位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有20位学员代表参加了三个平行论坛的交流发言。

与会学员围绕论坛主题就转换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教育治理方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学员们一致认为,举办此次春季论坛有助于大家更加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治理理念,凝聚起改革共识,加快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进程。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教育是整个国家事业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疑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题中之义,构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要来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在论坛致辞中指出,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构建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转换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的动力。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学校的治理中,诸如违规收费、安全事故、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校园欺凌、推销资料和挤占课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存在严重的不足与缺陷,教育领域必须进行综合改革。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激励引导、强化检查监督、营造良好氛围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在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效率,科学、民主、依法地实施教育治理,从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的制度与规范体系,主要表现为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章程等制度性文件,核心层包括共同治理、学校自治与依法治校。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的执行力、协调力和调整力等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处理好主体多元化与共同治理、客体类型化与学校自治、权利义务的规范化与依法治校等问题。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完善与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体系的过程。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执行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两者是学校组织体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条件,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有力助推与促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可见,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前提,学校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根本。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治理的呼唤,正是对制度变革的呼唤;对治理的要求,也正是对制度变革的要求。

那么,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哪些措施呢?(一)、加强学习,改变理念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深化学校变革。

而深化学校变革首先要改变理念,提升认识。

教育者已意识到教育改革须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在学校发展的目标设立、体系建构、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元的探索。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治理现代化成为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则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概念,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包括提高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指出现有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等。

文章提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包括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协同、优化治理结构、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问题,为提升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二、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它要求各国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社会治理模式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观点。

治理现代化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

与传统的政府单一主导模式不同,现代治理理论提倡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治理的理念源于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它要求政府放权、赋权,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各方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学校治理变革的四重逻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学校治理变革的四重逻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学校治理变革的四重逻辑作者:蒲蕊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年第12期【编者按】2023年11月18日,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第29届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会议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治理变革”这一主题,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联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治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学校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等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交流,深入研讨了相关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此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治理问题研究的积极实践。

本刊编辑部将相关成果择优刊发,以供借鉴参考。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奠基性作用,需要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持续推进学校治理变革。

在选择学校治理变革内容、治理变革方式或策略之前,需要思考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新时代的学校治理变革需要遵循什么样的逻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学校治理变革指明了方向,也揭示了学校治理变革的内在逻辑。

理论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学校治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学校治理理论建构自成一体,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借鉴西方学校治理的有益成分,又是对西方学校治理话语体系的反思、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学校治理不同于其他国家学校治理的根本性差异。

第一,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夯实中国学校治理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中国学校治理变革的根本准则,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治理的本质和目标,引领学校治理变革的方向和行动。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措施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措施、路径、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对外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指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学术权威受挑战等。

同时也要提出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状不足的问题,比如管理粗放、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层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高校治理效率不高,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一、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显现,其中城乡教育差距尤为引人关注。

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为了打破这种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对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的重构与制度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困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这一进程。

我们将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

这包括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等方面。

我们将从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多个角度,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我们将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为推动城乡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进展,以期不断完善和深化我们的研究。

1. 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是中国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一研究背景源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二元结构,即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种二元结构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加剧,限制了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发展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重构教育体系和创新制度,确保所有学生,无论其城乡背景,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对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进行重构和制度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定义城乡教育一体化及其重要性城乡教育一体化,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消除城乡教育之间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和协调发展。

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

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

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思考新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监督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健全高校监督体系这一主题展开思考。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需要不断完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新时代,中国的治理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法治化、民主化转变,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转变,由国内治理向国际治理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在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制约了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2.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管理者的权力过大、监督不足,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的产生,而学术自由和民主管理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督。

3. 治理理念和方法需创新。

传统的高校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治理的需求,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注重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法治管理等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

面对挑战,高校治理体系也有着诸多机遇:1. 法治化建设不断深入。

国家加大对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力度,为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2.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监督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3. 社会各界对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关注。

社会对高校治理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推动了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

三、健全高校监督体系的必要性1. 保障高校治理的公平公正。

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现代化进程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教育变革,这些变革使得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本文将从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政策的调整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首先,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变革。

在清末民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传统的儒家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于是,许多思想家开始进行教育思想的重构。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普及教育”的主张,呼吁将教育开放给全民,并尊重个体的差异,不再强调严格的等级差异。

这些新的教育思想为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进程中,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期的西方教育体制被引入中国,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将西方教育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相结合,创建了新式学堂,培养了大批的现代知识分子。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愈发迫在眉睫。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体制改革成为新政府的重要任务。

此后,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和制度,如《中华民国办学法》、《义务教育法》,建立了起初的教育体系。

最后,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进程中,教育政策的调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从大力发展普通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到加大高等教育发展力度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职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

通过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政策的调整,中国成功地摆脱了封闭与僵化,逐渐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然而,中国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教育质量的提升等。

因此,中国仍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推动中国教育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对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对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对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掀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中,提出“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深刻内涵与意义何在?如何推进这一改革的落实?我认为校长角色转变是关键。

一、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传递何种内涵过去,我们也认识到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天我们更应认识到治理能力不足和不够现代化的问题,即不只是从上到下管的能力不足,而且是多元、平等、协调的治理能力不足。

《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个总目标既是国家的治理学说,也是我们改革的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提“管理”,这一次《决定》突出了“治理”二字,而且还强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我认为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可以说是《决定》的最大亮点。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从管理到治理这一变化的深刻内涵。

管理是从上而下、一元单向的。

而治理是指多元利益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协调与互动的过程。

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与民众、社会、企业、学校的关系也应是平等的、双向的、互动的、协同的。

在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成了一个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校长、管理层、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关系,并建立完整的治理结构。

在学校内部,当前已经进入高度大众化、均衡化阶段,这不能只理解为基础教育规模和均衡,而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权益的多样化。

除了学校自身的复杂变化,学校的外部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的利益关联者显著增加。

过去,很多人都不了解学校教育,觉得它神秘。

而今天,读书是平常的事情,利益关联者显著增加,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教育,也更容易看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能评论教育的一个原因。

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速教育创新与重构交流研讨会在吉林召开

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速教育创新与重构交流研讨会在吉林召开

■News■片信息动态2020.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96期十蓿实《鸚舉黔畀霜翳評创新12月13H,在吉林省电化教育馆、辽宁省电化教育馆、吉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速教育创新与重构交流研讨会”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顺利召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髙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周传生、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吉林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刘忠民,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钺、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甜、吉林市教育局局长杨光伟、中国信息化协会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丁书林、华为EBG中国区教育医疗系统部副部长胡龙根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吸引了来自东北三省的近500名中小学校长、电教主任及学科教师、在线教育机构等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以“智能重构教育创新联结未来”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开宗明义指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政策的岀台,更加明确了教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等内容。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站高峰致辞并对吉林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教育的形态,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科研,需要教育战线同志们共同的担当和智慧。

“未来学校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进化。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每个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学习都会留下数据轨迹,作业和学程都是定制的;每一种教育装备都趋向智能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资料合集目录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路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分析与战略设计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涵、价值与战略进路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五、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民终身学习探索六、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路党的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

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和重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现代化。

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中青年教师群体,依托“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

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国际汉语脑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与优势,做好大中小学中华文化教材建设。

优化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体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是民之所需、国之所向。

“十四五”期间拟覆盖全部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所在省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分析与战略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

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和重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现代化。

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中青年教师群体,依托“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作者:沈胜林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09期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面临新的目标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给基础教育学校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向教育现代化,我国学校治理必须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学校制度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四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学校治理治理体系价值取向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所提出的新要求。

为有效解决学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合理化、科学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针对我国教育发展基本状况,适时提出的一种教育决策。

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

第一,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在学校治理中统一思想。

在统一治理思想之下,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学校在人力资源、时空和信息资源的配置上更具有能动性。

第二,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以现代化的标准完善学校治理过程,有利于促进治理行为的规范性。

这样,才能以制度的力量约束师生治理参与行为,规范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以规范性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三,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学校在治理方式上加强有序和有效的改进,这有利于推动学校不断优化整个治理过程。

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学校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政策杠杆方式、制度方式、经费调节方式、信息技术方式等多样化治理方式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学校面向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的分享互动,这也有助于加强学校治理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治理结果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时改进,推动学校治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治理的效果。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①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时代挑战首先,社会转型对建构现代学校治理提出要求。

我国整体社会制度的转变,促使教育体制也在进行着相应变革,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探索权力的合理化分配。

当前,在社会各领域中,分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而整个社会制度也正在向此方向进行改革,具体到教育领域,我国教育体制中正进行的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政策调整与理念实践,便是这一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

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因此,宏观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革最终都必然落实到学校层面,使其摆脱由政府单一主体来管理,转而与社会、市场发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主力量(特别是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的增长在给学校变革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伴随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主管理已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内部管理部门管理学校具体事务的准则,这都要求学校管理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其次,教育治理体系的推行为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供思路。

由于西方福利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市场的调节机制出现危机,治理理念随即在西方国家兴起,而教育中的政府单一管理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问题,亦即教育管理中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1],也使教育治理成为教育改革的探索方向,其中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也随之需要进行新的治理性变革。

因此,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当前我国推行教育治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2]由此可见,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治理体系的合理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教育治理目标能否达成。

第三,学校的变革需求对建构学校治理体系提出期望。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依附管理向现代治理的发展任务与需求转冯晓敏(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呼应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构。

中国精神六大重构之二 社会治理体系重构:痛出—个新中国

中国精神六大重构之二 社会治理体系重构:痛出—个新中国
维普资讯
封面频道 c o
vE ToR Rs Y
痛 出—

系重构 中国
“ 1”这一场惊天 灾难 ,之 于个体 ,是切肤之痛、生命之痛 ,也是记 忆和心 5・ 2 灵之 痛,之 于社会 ,之 于国家,人们却在痛 中看到 了希望 ,看 出了生机。国家 在这次抗震救 灾中充分赢得 了民心—— 军队 出动、 系统发动、倾全力以挽救每 个生命 ……而人 民的表现也足 以令 国家动容 :通 宵排 队的献血者 ,机场和 高 速公路堆积如 山的赈 灾物资 , 无数 以往不曾听过的NG 来 自全国的志愿者…… O,
格尔 明确将公 民社会界定 为外在于 国家的社会 系统 ,说 明 公 民社 会是与政 治国家相独 立的民主空 间。黑格尔所说 的
此外 ,信 息化 社 会 给 中 国更 新 提供 有 力 的物 质 保 障 。在本次抗震救灾 中,我们看到 ,宽带互联网技术 、卫 星通讯技术及光纤微波通讯技术等 ,构成巨大而高效 的信 息 网络 ,令地震 相关事 件在极 短时 间内传播 到全 球 。同 样 ,在一个几乎无可藏身 的信息社会 ,社会对政府机构 、
维普资讯

“ 雷锋 ”精神 ,不再是榜样带动社会 ,而是社会整体道德
素 质 的提 升 。
政府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三元结构
“ 公民社会 ”这个词最 早提 出在古希腊 罗马 时期 。到 了 1 世纪 中叶 的欧洲 ,新 兴的资产阶级要 求更 多的经济 自 8
由和政 治权利 , “ 公民社会 ”的 问题 再次 被提 了出来 。黑
样一个信息 :伴随着个体的崛起 ,中国民众参加 社会 公共 事务 的热情和能力 ,正在快速提高 。
个 体崛起 的基础 是公 民素质 的提升 ,这体现 在三个 方面 :一是公民经济状况 提升 。改革开放3年来 的经 济积 0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理念框架与内容建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5)08~0013~04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时代挑战首先,社会转型对建构现代学校治理提出要求。

我国整体社会制度的转变,促使教育体制也在进行着相应变革,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探索权力的合理化分配。

当前,在社会各领域中,分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而整个社会制度也正在向此方向进行改革,具体到教育领域,我国教育体制中正进行的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政策调整与理念实践,便是这一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

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因此,宏观教育体制的一系列变革最终都必然落实到学校层面,使其摆脱由政府单一主体来管理,转而与社会、市场发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主力量(特别是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的增长在给学校变革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伴随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主管理已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内部管理部门管理学校具体事务的准则,这都要求学校管理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其次,教育治理体系的推行为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供思路。

由于西方福利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市场的调节机制出现危机,治理理念随即在西方国家兴起,而教育中的政府单一管理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问题,亦即教育管理中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1],也使教育治理成为教育改革的探索方向,其中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也随之需要进行新的治理性变革。

因此,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当前我国推行教育治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2]由此可见,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治理体系的合理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教育治理目标能否达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作者:吴传毅来源:《党政论坛》2020年第06期[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入发达国家序列,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合作治理、源头治理、专业化治理、精细化治理、网格化治理等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治理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超大规模的产业、超大规模的经济以及超大规模的社会,中国崛起必然是史无前例的大国崛起。

中国的“超大型崛起”本身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力量,更会产生“超大型治理”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和困难。

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是对以往大国崛起模式的超越,而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综合采用各种现代治理理念。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现代治理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系统治理系统治理是根据客观事物具有的系统性特征,从事物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治理的整体效果。

国家治理是个宏大工程,它涉及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等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与军队等多个领域,且多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所以,国家治理需要强调系统治理,要求处理好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即要求统筹兼顾、统筹谋划、统筹推进。

重构教育新秩序:中国教师协会与教育治理

重构教育新秩序:中国教师协会与教育治理


教 师协 会 参 与 教 育 治 理 的 必 要 性
( ) 师和社 会 、 一 教 政府 “ 团取 暖” 促进公 民责 抱 ,
行的, 应该 借助 民间 的力量 , 以组 建 民间性 质 的中 所
国教师 协会 , 形成 国家 、 会及 公 民共 同参与 的多 中 社
任和 社 会责 任 的有 机 结合 。
当 引进 市 场 机制 , 现政 府 的 教 师 协 会 是政 府 性 的 教 育 工 会 的 必 要 补 充 。如 果 没有 组织 作为 屏障 , 现代 社 会 , “ 在 原子化 的 个 人 既 无法 抵 制政 府 及 其 代 理 人滥 用公 共 权 力 , 也
纵 观我 国 3 O年教 育改革 , 几乎 没有触 及体 制 的 深 层 。 部分 改革是 原来 制度 的重建 ; 一 一部 分改 革是 对 西方模 式 的简单 模仿 。 着教 育体 制改 革 的深化 , 随 教 育领 域 内的各 种社 会 关 系 将进 一 步 分 化和 改 组 ,
特 别 是 目前 我 国的 教育 秩 序 与 科学 发 展 观 不协 调 ,
内部 治理 的迫 切需 要 , 文 谨 慎 地 提 出 应组 建 全 国 本
性 的 、 政 府 性 的 教 师 社 团 组 织 —— “ 国 教 师 协 非 中
会 ” 。

制、 教育管 理协 商机 制 、 育政 策保 障 机制 和教 育系 教
统监 测 机制 。 ] [这些 相 关 问题 的 解决 只靠 政 府 是 不 1
[ 稿 日期 ]2 0 —0 1 收 0 91 —8
府 机 构 宣传 本 组织 及 会员 的情 况 , 力 为 教育 消 费 努 者 提 供最 好 的服 务 , 建政 府 、 会 、 校 和教 师 之 构 社 学 间的合 作 伙伴关 系 , 提升 教师 队伍 的社 会影 响力 , 从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第一章:教育治理体系现状分析1.1教育治理体系的概念与特点1.教育治理体系的概念:教育治理体系是指对教育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

它包括教育管理机构、教育法规制度、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2.教育治理体系的特点:教育治理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将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协调。

其次,教育治理体系是公共管理体系,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等多个主体的协同合作。

而且,它是有关教育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的集合,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定。

此外,教育治理体系还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求,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3.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教育治理体系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教育的组织结构,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教育治理体系还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性,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建立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1.2教育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管理机构、教师队伍、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等。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规划和法规,监督教育实施情况。

学校是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从幼儿园至高等学校的教育任务。

教育管理机构负责规范和管理学校的日常运行,包括招生、课程设置、教师管理等。

教师队伍是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他们承担着教学任务,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是确保教育治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包括教育经费分配、评估与考核体系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对现代化的教育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教育治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教育治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主要包括对当前教育治理体系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包括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描述和评价。

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思考

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思考

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思考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

治理强调多方面、多手段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在当前高中学校发展中,从学校管理走向治理,标志着高中教育将步入一个新的层次。

本文先简要分析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就当前高中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标签: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教育现代化在新形势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理。

而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需要做好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通过科学治理学校,使学校教育管理更加合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确保学校能够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及社会全面转型的需求,教育转型也需要持续跟进[1]。

隨着高校扩招举措的推进,当前高中学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算增多,这使得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在新的阶段下,制定科学的学校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学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适应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现实状况,明确在当前学校的管理中,学校需要推动自身教学设施、教师素质、教育内容、教育观念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继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通过改革与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使得教育具备突破重重管理体制、招生体制、办学体制的障碍的能力,改革创新治学校的体制与机制以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克服现有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弊端,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体制与机制。

2.推进高中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需要始终以价值观为导向,注重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明确制度建设为核心,实现体系建设同能力的高度结合。

2.1 以价值观作为导向,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传统的高中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同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巨大偏离[2]。

为了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就需要突破传统旧观念束缚,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合到国民教育中,确定教育治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 如 古代 、 近 代 与 现 理 的道 路 、 理论 、 制度 、 政策 、 方法 的综合 , 它 的含 义 史 时段 划 分 的一 个 重 要 界标 , 很广阔 , 包括政府治理 、 社会治理 、 基层 治 理 、 民间 代 ; 传 统社 会 、 现代社 会 等 。同时现 代一 词也 隐 含着 治 理 等不 同层 次 , 政 治 治理 、 经济治理 、 文化治理 、 社 会 的发 展 与变 迁 , 折射 出社 会 的 持续 进 步 与人 类 环 境治 理等 不 同领域 的治理关 系 。 它是 国家根 据 自 文 明的更 新 。正如 当代 中 国现代化 理论 与 比较 现代
的审 视 、 批判 与反 思 。尽 管学 者 们 选择 不 同视 角采


教育 治理体 系及其 现代 化 的 内涵
1 . 国家治理体系与教育治理体系。
教 育治 理是 国家治 理在 教 育领 域 的体 现 , 教 育
用 多 种方 法 对 教育 治 理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 但 至今 相 治理 体 系是 国家 治理体 系 的重要 方 面 。因此 在探 讨 关 文 献相 对 匮乏 。诸 如何谓 教 育治 理 体系及 其 现代 教 育 治 理体 系 的 内涵 之 前 理解 国 家治 理 体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5 ) 0 8 — 0 1 5 3 — 0 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国家治理体 系与 方面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本文以教育治理体系及
治 理 能力 现 代化 ” ,既 是 国家 治 理 理论 与 实践 的一 其现代化 的内涵 、中国教育治理体系 的二重性分 种 宏 观构 思 , 同时 又是 我 国政 治 与 行政 发 展 的一 项 析——传统性与现代性 、 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重 大 战略 。国家治 理体 系涵 盖众 多 涉及 公共 事 务与 的 制 约 因 素分 析 及 其 发展 路 径 这 四个 方 面 为 主 要
湖北 社会 科 学 2 0 1 5年 第 8期

教 育论丛
现代化视 域下 中国教 育治理体 系的重构
沈亚平 , 陈 良雨
( 南开 大学 周 恩来 政 府管 理学 院 , 天津 3 0 0 0 7 1 )
摘要 : 教 育 治理 体 系现代 化 既是 一种 理论 上 的 宏观建 构 , 同时又 为我 国教 育 治理 实践提 供 了
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 进 程 等 问题 还 未得 到 深 人而 系 统 的研 究 , 因而 在这 它包括规范行政行为 、 作者简介 : 沈亚平( 1 9 5 6 一) , 男, 南开大学高教所所长,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陈良雨 ( 1 9 8 8 一) , 男,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基 金 项 目: 天津 市教 育科 学规 划课 题 定 向委 托 重 点项 目“ 推 进教 育 治理体 系和 治理 能 力现代 化 研 究”
公共 问题 的领域 ,尤其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范畴 内容 , 来 探讨 现 代化 视域 下 中国教 育 治理 体 系 的重
内, 教育 治理 体 系是 国家 治理 体 系 的重 要 方 面 。教 构 。
育治理体系 同样也是教育领域内治理的宏观设计 , 其 现代化 问题 引领着研究者们对教育进行变革性
( H E X I V1 0 0 1 ) 的 中期 成 果 。
・ 1 5 3・
列 制 度 和程 序 。 ” Ⅲ 在俞 可平 看来 , 国家 治理 体 系 就 理 客 体 、 教 育 治理 目标 、 教 育 治理 机 制 等 不 同要 素 是 规 范 政府 、市 场 与社 会 行 为 的制 度 与程 序 的 总 组 合 , 最终 目标 是要 实 现教育 领域 内的“ 善治” 。 称, 其价 值 主要 在 于对 公 权力 的引 导 以及社 会 秩 序 的维 护 。也有 人认 为 , “ 国家 治 理体 系是 实现 国家治 2 . 现 代化 与教 育 治理体 系的现代 化 。 现代 一词 往 往带 有 较强 的时 间意 涵 , 是宏 观 历
育治理 体 系现 代 化 的重 构 应 以张 力理 论 、 共 生理 论 、 职 能转 型 以及 制度 变迁 为基 础 , 通 过 改革进

步理 顺政 府 、 学校 与社 会 组 织的合 理 关 系。 关 键词 : 现 代化 ; 教 育 治理 体 系; 张 力理 论 ; 共 生理论 ; 制度 变迁
己的 国情 所设 计 的保 持 经济 社会 发 展 、 实 现社 会 公 化进 程研 究 的历 史 学 家 罗 荣渠 所 述 , “ 现代 一 词 至
平 正义 和谐 的基 本制 度 和法 律保 障 ” 。[ 在此处 , 国 少有 两层 含 义 , 一 层 是作 为 时 间尺 度 , 它泛 指 从 中 家 治理 体 系被 理解 为 各 种实 现 国家 治 理 的方 法 、 手 世纪 结束 以来 一 直延 续 到今 天 的一 个 长 时程 ; 一 层 段 与途 径 的综 合 , 并且 涵 盖 不 同层 次不 同领域 的治 是 作 为 价值 尺度 , 它 指 区别 于 中世 纪 的新 时代 精 神 理 。这 是 一种 相 对综 合 与 系统 的界 定 , 并 且 突 出 了 与特 征 ” 。[ 5 ] ( p 1 6 - 1 7 ) 现代 既 体 现 了历 史过 程 , 同 时 又能
对深入剖析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具有一定 的启 化 ,是否存在一套衡量教育治理体 系现代化 的指 义 ,
标, 究竟 是 什 么 因素制 约 了 中国教 育 治理 体 系 现代 示与借鉴 。 俞可平认为 : “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 化, 采取 何 种方 略 和举 措 推进 教 育 治 理体 系 现 代化 会权 力 运行 和 维护 公共 秩 序 的一 系列 制度 和 程 序 ,
改革的思路与方向。当前中国教 育治理体 系正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之 中, 身兼传统与现代二重性。
由于政 府 行政 职 能 边界模 糊 及 其 履行 的 失 当、 学校 对 政府 依 附关 系、 社 会 组 织 的低 度 发展 、 教 育 治理 制 度顶 层设 计 的缺 失等 问题 , 使 得 中国教 育治理 体 系现代 化遭 遇 一定 的 障碍 。 因此 , 中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