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视以加强权利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利和地位〞等方面进展。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了多方准..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场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2.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旨在建立完好的赋役体..D.可以抑制土地兼并的开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来看,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可以保证农民有地可种,土地政策实用性较强,对推动经济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展。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土地私有,因此西汉的土地政策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

3.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B.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D.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说明御史行使监察职权时所受约束减少,因此这一变化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厉王为了扩建宫殿,赊买了鬲从一块地。

鬲从怕周厉王不给钱,周厉王就托人捎话说:假如说我最后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就让老天爷罚我被流放好了。

这说明当时A. 已出现土地交易B. 王室权力衰败C. 宗法分封制瓦解D. 货币地租盛行2.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等,无不凭借其宗族势力,令王室吃尽苦头,致使公室有了“去大族不逼”的感叹。

这说明A. 分封制崩溃之源B. 宗法制瓦解之困C. 世官制兴盛之始D. 大一统形成之势3.朱熹强调:“如树,初间且先斫倒在这里,逐旋去皮,方始出细……以事之详略言,理会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浅深言,理会一重又一重。

”这体现了A. 格物致知B. 先理后气C. 存天理,灭人欲D. 理气同源4.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

这表明 A. 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 B. 市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 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5.1894年中日战争前后,当国事危急之时,裘廷梁就认为“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乃提倡白话事业,组建白话学会、白话书局;拟译中西有用之书,筹办白话报章。

1898年创办了无锡第一报——《无锡白话报》。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答案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一调考试答案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

1-10:CDDCA ADDBC 11-20:BDBCB BCDBC 21-30:ADCBD DACAD31-40:BBCBA DDCDC 41-48:BBCBB DDA二、主观题:第49题20分,第50题16分,第51题16分。

49.(1)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任官制度,科举制是考试任官制度;察举制选官标准多元化,科举制则较为单一;察举制入仕程序含混粗糙,科举制则相对明确规范;察举制下士人不一定出自学校,科举制下学校制与考试制相互配合。

(8分)评价:察举制注重官员素质的全面性,但主观性强,不易把握和操作;科举制简单易行,较为公正公平,但缺乏对士人的整体考察。

(4分)(2)特点:教育和科举使平民获得社会上升空间;商业发展改变税收,并带来城市商业化;市民文化日益发展,礼下庶人的理学形成;皇权失去制衡,专制独裁增长。

(8分) 50.(1)思想: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国家控制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富国弱民。

(6分) (2)原因:“民避农战,事商贾”;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的建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任意3点6分)(3)影响:重农抑商限制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国弱民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进步。

(任意2点4分)51.(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4分)(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明清以后货币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任意3点6分)影响: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任意3点6分)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一调考试答案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

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 、nation 、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

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A.民族 B.家乡 C.政权 D.家庭2.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这一主张尽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突出依法治国3.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

田庄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国家培养人才C.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不利于地方有效管理4.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

它反映了唐代A.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5.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

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6.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五)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试题(五)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25、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

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

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26、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

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

这个政策反做出元代A.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B.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C.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D.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27、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

其中,“冲”指地当孔道,“繁”为政务纷纭,“疲”是赋多逋欠,“难”指民风刁悍、命盗案多。

对此划分的合理解释是A.清代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B.清朝统治仍有贵族等级色彩C.清朝统治具有因地制宜特点D.政府以发展交通为首要任务28、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

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这类企业组织形式。

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致使商人视为畏途,不愿投资。

这类企业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29、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倡导“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粱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答案】A【解析】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表明二者之间形成君臣关系,西周已成为主权统一的国家。

故答案为A项。

周王代表最高统治权威,排除B项;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并非“独立实行统治”,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睛: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A. 提倡愚孝思想B. 强化宗法伦理C. 确立儒学正统D. 重视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2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2

【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1.孔子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自己的学说;道家为能胜过儒家,请出伏羲、神农等;法家却主张“美当今〞,反对“法先王〞。

这主要说明A.儒、道两家倡导兼容并包原那么B.法家因注重改革而受民众欢送C.法家更具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D.儒、道与法家的效劳对象不同2.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风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开展影响显著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得到明显开展3.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特点主要是A.社会动乱下复杂心情的反映B.商品经济开展重物质的反映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笔墨纸砚技术开展的产物4.明代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内阁的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朝廷行政审批权也转归于寺人〔宦官〕。

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明朝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B.宦官成为了明朝中后期的中枢官员C.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D.政治腐败和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全国总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激增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农民暴动是其中之一,由此得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该分析A.符合历史研究遵从论从史出的原那么B.属于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C.无视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开展的作用D.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潮流6.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分析宋儒语录等书,抓住儒家的“孝弟〔悌〕〞与封建家族制的关系进展猛烈地攻击。

这反映出A.?新青年?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书刊B.儒学是当时中国近代化的主要阻力C.思想革命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取舍D.新文化运动侧重鞭挞封建家族制度7.结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 “非常快乐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结合国维和行动。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历史试题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历史试题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这反映了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2.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宋代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3.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了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5.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5.上古三代时期,商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亊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教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这反映了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2.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宋代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3.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了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5.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又“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清政府A.认为英国人提出的税率不高且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D.国家主权意识模糊7.近代某条约规定:“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该条约中的“贼匪”是指A.清朝军队B.太平天国C.义和团D.同盟会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

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C.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9.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顺记”。

因为叶澄衷在经营过程中重视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委托“顺记”帮助推销煤油,“顺记”以此为契机得到快速发展。

该现象表明当时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诞生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10.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

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

以上材料说明了A.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11.《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12.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从前欧洲在民权初萌芽的时代……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

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了中国“政治革命”的必要性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D.孙中山存在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13.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A.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14.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

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A.公私合营B.计划经济C.国家援助D.抗美援朝15.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

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的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这是当时我国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D.提出“科教兴国”的需要16.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

通常都说每一平民政体莫不以自由为其宗旨。

”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A.雅典的民主是平民的民主B.雅典城邦出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雅典人开辟了自由的风气D.雅典民主政治已凸显主权在民的观念17.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雅典城邦并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B.雅典公民追求的自由平等会损害民主政体C.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18.下表为有关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D.表决的单一性决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19.伯利克里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A.普选制B.选贤任能C.法治D.群众监督20.“(希腊)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于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B.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公民的积极性受城邦福祉的影响21.伯利克里当政时期,他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握有充分权力;为保障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由此可知A.雅典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雅典公民享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22.特奥多尔·蒙森认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契约论推动了罗马法的产生B.罗马法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C.罗马法维护了所有罗马人的利益D.罗马法的产生包含着隐性契约关系23.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为主,很少通过立法来进行,这样的局面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

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A.限制了罗马贵族的特权B.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公民权C.体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妥协D.确立了罗马“以法治国”的原则24.《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A.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25.《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要负责。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注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C.注重将法理与情理相结合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6.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内阁在英国已经开始萌芽了。

萌芽状态的内阁只是一个服务于君主的御用咨询和决策机构,并没有与议会建立起任何关联。

1689—1714年间,英国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的御用机构向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的过渡,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内阁与议会权力的消长与演变B.政体演变促使内阁制由萌芽走向成熟C.内阁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D.英国内阁逐渐公开化、独立化、制度化27.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主张,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在法国大革命中,圣茹斯特指出,幸福是欧洲的一种“新的概念”,旨在反对大贫大富。

材料反映了二者A.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B.关注平等原则C.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D.倡导天赋人权原则2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没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

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性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的独立性2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每州选派的选举人团队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