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习题
最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姓名:等次: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
5、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
6、孟子认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7、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姓名:等次: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孟子认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1题,含答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1题,含答案)1. 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_______。
8.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学生
1.《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3.《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4.《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在生命和大义之间,要毅然做出“”的选择,如果迷失本心,则人容易犯下“”的错误。
5.《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表明了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逃避死亡的原因。
(作者认为人们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7.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8.《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
9.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1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12.《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13.《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不过贤者能不丧失本心的句子是“,,。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列举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
”2.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3.“”一句说明了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的道理。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5.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的句子是:“。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论证了人必须经历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答案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所以动心忍,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 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6.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磨练思想 和锻炼筋骨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 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3、内心经过挣扎后振作,痛苦表现出来 后醒悟的句子: 4.写舜与傅说的句子:
5.写胶鬲与管仲的句子: 6.写孙叔敖与百里奚的句子: 7.写身体饥饿和乏困的句子: 8.内外两方面写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9.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2.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
断?(),(),()。
2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
安逸
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孟子〉
二章》中孟子总结说:
(),()。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
点的句子是:
(),()。
2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外患者)。
20.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
出了怎样的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
灭亡的原因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
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
条件是(),(),();从而论证
了生于忧患;然后用(),(),();
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是()。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
舜发于()亩之中,傅说举于()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
1.“,”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3.写身体饥饿和乏困的句子:,。
4.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磨练思想和锻炼筋骨的句子是:,。
6.写胶鬲与管仲的句子:,
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8.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答案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8.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皆以美于.徐公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所以..兴隆也..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吴广以为然.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高考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高考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全文
1.文中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文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文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在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文中孟子将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引申拓展到国家安危的层面,认为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必将灭亡。
7.文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文中指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从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的两句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9.文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在文中孟子总结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本资料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0、《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16、《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8、《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9、《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2、《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3、《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4、《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4、《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6、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原因是:,。
7、《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8、《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默写答案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必先苦其心志。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默写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舍生而取义者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四、课内阅读简答题: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能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_;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_;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
7.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改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
造就人才成长的客观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10.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汇编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舜发于畎亩之中”,讲傅说的句子是“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讲胶鬲的句子是“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讲管仲的句子是“管夷吾举于士”,讲孙叔敖的句子是“孙叔敖举于海”,讲百里奚的句子是“百里奚举于市”。
2.“舜发于畎亩之中”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写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写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举于士”写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写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举于市”写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节记述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受到任用的情况的句子是“管夷吾举于士”。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百里奚举于市”运用了奴隶的典故,阐述了“生于忧患”的道理。
5.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6A.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曾益其所不能”。
6B.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一、默写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4、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10、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简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答: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告诫人们只有在艰苦中磨练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不可沉溺于安乐之中,否则会失败和灭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理解性默伟 (带答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人经过磨练才能增长才干。
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正面说明忧困、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与《左传》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相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与唐·柳宗元《敌戒》中“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可以激励心志,使人性情坚忍,增加原本所不具备的能力的是:,。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映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的是:,,;,,。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与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环境过于安适、精神松懈怠惰就会导致亡国的句子是:
,。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默写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人恒过,然后能改。
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习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
2.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___。
8.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
10.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11.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