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试题1
中考历史总复习2-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
款付印出版。1864年,丁韪良将其翻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供到总理
衙门,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
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
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D )
3 数据分类 题组演练
1.(2022·河南郑州模拟)鸦片战争后,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
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其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
表明中国( A )
A.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
123456789
返回栏目导航
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模拟)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
现代
建交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 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侵犯中国主权;日
摩擦 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 历史教科书;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
,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续表
阶段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1924年,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
近代
中苏 关系
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章专题提升专题七中外重大经济政策与改革试题
专题七中外重大经济政策与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目的:变法图强(2)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3)主要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打击贵族地位);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利益);推行县制(影响深远);统一度量衡。
(4)作用: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学汉语、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奕䜣等。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5)评价: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2、目的:救亡图存。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4、内容: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民通过“赎买”得到一块份地;③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山西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2篇 专题聚焦 专题九 中外经济发展史试题2
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1. (17·泰州)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古代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分别说出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
都江堰和大运河。
材料三宋代南北经济发展概况(3)完成材料三A、B两处内容的填充。
依据材料三,概括出宋代经济的主要特点。
A:交子;B:市舶司: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兴盛;海外贸易发达;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重视水利的兴修;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从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
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内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3)就的原因。
成就:工农业生产产量都明显增加,重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简表——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4)材料四中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速度”和成就。
2023版中考历史复习2 专题二 经济文明
进一步 发展
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 辛亥革命后 民族资产阶级;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
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返回目录
(续表)
阶段
时期
原因
民族工业 第一次世界 “短暂的春天”大战期间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 迅速发展的良机
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到中 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夕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 侵略;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 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返回目录
提分小结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返回目录
提分小结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 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推动了世界范围 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3)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泛的发展 空间;(4)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不利:(1)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2) 使世界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3)对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返回目录
提分小结 中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异同 (1)相同点:都存在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阻碍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都 曾经通过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2)不同点: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 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苏联改革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最终苏联解体。
贵州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中外经济发展史+复习课件+
时期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唐朝
纺织业 陶瓷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最著名的是蜀锦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典型代表是越窑青瓷、邢 窑白瓷、唐三彩
宋朝
纺织业 陶瓷业 造船业
续表
北宋时,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 纺织工具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 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 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南宋时的海船配备 了指南针
中起着主要作用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经
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综合提升训练
1.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 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 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 得不随之削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 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 予招商局。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千本元额)120 288 23 879 17 240 4 219 5 791 1 552 1 422 66 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2
下面是民国初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图(单位:千元)。
12
材料四 下面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
拓展 60年 (3)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 代—19 汽船 世纪中 (4)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 期) 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作业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作业专题训练9__中外经济发展史一、 [2022宜宾]以下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abcd2.【2021成都】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a、康乾盛世的出现B.科学技术的突破C.对外贸易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3。
[2022安徽]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已经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以下成就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原创题】下图是小刚在复习新中国发展史时绘制的时间轴。
其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出现在时间轴的哪一段()Abcd5。
【2022河南】1979年底,家庭生产定额和家庭承包仅在一些地方试行,仅占中国农民总数的9%。
到1984年底,这一比例已达到95%以上。
家庭生产承包和家庭承包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6.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
原棉消费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
1720年生铁产量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0吨。
1700年煤炭产量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以上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7.【2021沈阳】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
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8.【改编题】九年级(8)班举行历史辩论会,辩论双方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初三复习专题世界经济史试题1
初三复习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试题猜想(人教版)【考点说明】本专题主要讲述世界近现代经济,近几年的中考,加强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特别是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等。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
重点问题:1、新航路的开辟;2、世界经济大危机,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进程等;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趋势;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二战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5、三次科技革命。
【例题】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A.基督教的创立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原来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从此开始了。
【答案】C【总结】该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经典试题】1、“它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商道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它”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英国工业革命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2、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时间(年)1921 1923 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 34.55 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B【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缴纳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C【解析】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突破专题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
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概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在历史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异彩纷呈,境遇迥然。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
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离不开改革!教材联通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虽然变法失败,但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民主革命。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山西省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聚焦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试题
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专题解读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一)古代的经济发展(二)近现代的经济发展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拓展设问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规律和特征是怎样的?(1)过程: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从魏晋到唐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③南宋元明清时期,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2)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3)特征: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中国古代南方经济为什么能超越北方?(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则相对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4)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5)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2)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资本高速积累、高素质劳动力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
(3)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4.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科学技术在二战时期的大量积累。
(2)世界各国贸易门槛的降低。
(3)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4)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先进国家市场规模增大。
(5)世界各国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
(6)世界各国的迅速城市化与人口的自由迁移。
5.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是如何认识的?(1)全球化是各国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竞争的一体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
中考历史世界经济发展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
中考历史世界经济发展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1. 简介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中考,本文将分享一些历年中考历史世界经济发展专题的真题及答案点评。
2. 第一题题目:请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工厂就业,从而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技术革新和科学发展,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3. 第二题题目:请分析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得益于战争后的经济重建,美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美国具有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为经济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崛起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首先,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贸易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美国的科技创新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依赖。
4. 第三题题目:请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经济活动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现象。
它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出口机会,并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能够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加速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
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史简答
启示:国家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我国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什么?分别由哪里的居民培植的?2.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地点分别在哪里?距今的年代?3.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4.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谁?例举黄帝和炎帝的发明?5.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哪项措施可以免除徭役?6.秦始皇,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什么影响?7.汉武帝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什么措施?8.唐朝时期,农业上出现新式生产工具,耕地和灌溉工具分别是什么?9.唐朝时,哪里的锦冠于全国?哪里盛产青瓷,白瓷?闻名中外的手工艺品是什么?10.唐朝时,哪里是国际性大都会?11.唐朝时期出现盛世局面有哪些?分别是哪个皇帝在位?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南移的原因?13.宋代我国农作物引进一个新品种,叫什么?什么跃居粮食产量首位?14.宋代我国兴起的瓷都叫什么?15.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著名的大商港有哪些?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设立什么来管理?16.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何时何地,叫什么?17.中国我近代化开始于何时的什么历史事件?18.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什么工业?有哪些?在求富的口号下,又创办了什么工业?有哪些?36.百日维新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明治维新哪项措施发展近代经济?2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哪一年首先从哪里开始(具体地方)的?实行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2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什么?哪一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生产资料发生怎样的变化?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分配方式发生怎样变化?24.怎样对国企进行改革?25.1992年,党的十四,明确提出了什么?26.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哪一年开始的?27.我国经济特区,从南到北有哪些?涉及哪二个省?其中哪一个是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哪个条约被迫对外开放的?28.特区的“特”体现在哪二个方面?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个地方?29.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哪些作用?30.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怎样?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31.我国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重点是发展什么?一五计划有哪些成就?32.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及意义?33.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哪一年列宁采取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在经济政治上产生什么影响?34.什么事件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这一事件的起止时间?35.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的特点是什么?36.怎样评价这一模式?37.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的起止时间,首先在哪一国家发生,特点?38.经济大危机原因,影响分别是什么?39.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0.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过程如何?产生什么影响?41.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4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有什么特征?。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历史中考专题中考复习(含解析)055041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历史中考专题中考复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B.科学、协调、民主、开放、共享C.创新、协调、民主、开放、共享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自主2. 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3. 下面是我国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请你判断,图中A 段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经济特区的建立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一国两制”的实施4. 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A.《民法通则》B.《环境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D.《劳动和社会保障法》20075. 如图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时的一张照片,如果请你为这张照片配音,应该选择的台词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发展才是硬道理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 某史料陈列馆由四个展厅组成,第一部分:“英军入侵”。
第二部分:“城下之盟”。
第三部分:“丧权辱国”。
第四部分:“香港回归”。
在该史料馆,我们可以了解到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的资料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现场资料C.清廷下令广州等五口通商的诏令D.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的高涨7. 由于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进而()A.开发浦东新区B.建设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
专题解读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一)古代的经济发展
(二)近现代的经济发展
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拓展设问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规律和特征是怎样的?
(1)过程: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从魏晋到唐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③南宋元明清时期,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2)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3)特征: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中国古代南方经济为什么能超越北方?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则相对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4)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5)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2)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资本高速积累、高素质劳动力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
(3)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4.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科学技术在二战时期的大量积累。
(2)世界各国贸易门槛的降低。
(3)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4)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先进国家市场规模增大。
(5)世界各国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
(6)世界各国的迅速城市化与人口的自由迁移。
5.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是如何认识的?
(1)全球化是各国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竞争的一体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
因此,要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既要敢于、善于参加这种国家间的合作和竞争,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积极防御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