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doc

水文地质学基础.doc

水文地质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孔隙度:松散岩土中,某一体积岩土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2、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4、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5、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6、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7、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9、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1、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包气带,其中存在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2、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称为饱水带,其中的岩石空隙中充满了重力水。

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潜水:埋藏于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6、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7、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8、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一绪论1、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2、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对象:地下水主要对象:重力水3、地下水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等二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4、水文循环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局限于地球浅表,交替迅速水的地质循环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交替慢5、水资源的特点:1)降水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2)人均水资源量低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5)水质污染重地下水的优点:1)分布广泛 2)变化稳点 3)具有天然调节性 4)水质良好 5)易于开发利用三岩土中的空隙和水6、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放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7、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8、岩土孔隙多少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粗粒土(砂砾)孔隙度的大小,与颗粒大小无关,与颗粒分选程度、排列状况、形状以及胶结物的多少9、裂隙按成因可以分为:成岩、构造、风化、卸荷10、结合水:固相表面引力大于自重力的水11、容水度是指岩土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通常,容水度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等。

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性土,容水度大于孔隙度。

12、含水量是松散岩土孔隙所包含的水与岩土的比值13、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放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给水度与颗粒大小、分选、粗细颗粒成层状况、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14、岩土的渗透性是指岩体传输水或其他流体的性能四地下水的赋存15、越流是指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相对隔水层发生水量交换16、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周围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17、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烦人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潜水面以上不存在隔水层18、潜水等水位线图:1)确定潜水面的形状、潜水流向2)计算潜水的水力梯度3)确定潜水埋藏深度潜水4)确定与地表水的互补关系5)确定泉或沼泽位置6)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7)确定给水和排水工程地位置19、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20、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五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21、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层流:水质点在做有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紊流:水质点在做无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非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自然界中地下水22、沿等水头面(线)法线方向(水头降低方向)的水头变化率称为水力梯度 I=等水头面(线):渗流场中水头相等的各点连成的面(线)23、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六包气带水24、松散沉积物的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25、包气带水和饱水带相比,不同点:1)包气带存在毛细负压或基质势,但饱水带不存在2)包气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含水量的函数,但稳定流条件下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定值3)包气带的渗流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急剧变小,但饱水带的渗流系数一般可看做定值七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26、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有机质以及微生物27、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O2 N2 CO2 CH4 H2S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28、溶解性总固体:指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等非固体组分)29、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多的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重碳酸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30、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有以下作用:1)参与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改变地下水组分2)生物修复地下水污染3)改变含水介质特征4)参与成岩作用5)参与成矿31、地壳表层两个热能李来源:1)太阳的辐射2)地球内部带的热流地壳表层可以分:变温带、常温度带及增温带增温带中的地温变化用地温梯度表示,地温梯度是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是时地温的增值32、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1)溶滤作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使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岩土的组分转入水中,取决于一系列因素:1)组成岩土的矿物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是影响溶滤作用的另一因素3)水的溶解能力决定着溶滤作用强度4)水中溶解气体CO2、O2等的含量决定着某些盐类的溶解能力5)水的流动状况是影响其溶解能力的关键因素地下水的径流与交替强度是决定溶滤作用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2)浓缩作用具备条件: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有利于毛细作用的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低平地势下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排泄区浓缩作用的规模,取决于地下水流系统的空间尺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尺度3)脱碳酸作用 4)脱硫酸作用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粘土及粘土岩类最容易发生交替吸附作用6)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绘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不同的地下水八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33、地下水补给:饱水带获得水量的过程,水量增加地同时,盐量等也随之增加地下水排泄:饱水带减少水量的过程, 减少水量的同时,盐量和能量等也随之减少去路包括:溢流地表成泉,向地表水排泄,土面蒸发及植物蒸膀等34、降水入渗存在两种方式:活塞式入渗及捷径式入渗35、影响入渗系数的因素:年降水量的大小、降水强度及其时间发布、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藏深度36、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2)两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37、根据达西定律,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取决于以下因素:河床渗透性、透水河床湿周与长度的乘积、河水位与地下水位高差以及河流过水时间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地下水的特点不同:大气降水在空间上是面状补给源,在时间上是非连续补给源.河水在空间上是线状补给源,在时间上是较为连续的,或经常性的补给源38、人工补给地下水具有多种目的:1)利用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调蓄其他水源,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2)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防治某些地质灾害4)利用含水层调蓄热能等39、地下水排泄 1)天然排泄:泉、向地表水泄流、土面蒸发、叶面蒸膀等2)人工排泄:井孔、排水渠道等设施泉按出露原因分:侵蚀、接触、溢流、断层、接触带泉的作用:判断含水层和隔水层、判断岩层富水性、判断断层导水性、根据泉水温度判断地下水循环深度、根据泉水化学成分找矿40、影响地下水蒸发的主要因素:气候、潜水埋藏深度及包气带岩性41、常见的含水层(含水系统)之间水力联系的方式:1)含水层之间通过叠加接触部分发生补给(排泄)2)含水层之间通过导水断裂发生补给(排泄)3)含水层通过穿越其间的井孔发生补给(排泄)九地下水系统42、含水系统(地下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周围的、由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组合而成的,内部具有一定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指从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且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地下含水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统一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统一有序的水流含水系统与水流系统都具有级次性,任一含水系统或水流系统都可能包含级次的子系统十地下水动态与均衡43、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因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温度、微生物等)随时间的变化;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状况十一孔隙水44、孔隙水是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其特征:1)空间分布连续性好、相对均匀2)层状分布,与岩层分布一样3)水力联系紧密,具有统一地下水面十二裂隙水45、裂隙水:赋存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十三岩溶水46、岩溶:水与可溶岩发生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47、岩溶水:赋存并流动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48、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可岩溶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性的水、水的流动49、地下水资源特性:系统性、可再生性、变动性及调节性50、地下水引起的岩土体变形与位移:地裂缝、岩溶塌陷、滑坡、水库诱发地震、潜蚀与管涌。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目录

水文地质学基础目录

水文地质学基础目录
一、水文地质学基础
1、水文地质学的定义
2、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
3、水文地质学的分类
4、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领域
5、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6、水文地质学的应用
二、水文地质学的相关理论
1、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2、水文地质学的地质构造
3、水文地质学的地层构成
4、水文地质学的地质环境
5、水文地质学的沉积地质学
6、水文地质学的水文地球物理
7、水文地质学的水文水质学
8、水文地质学的水文气象学
9、水文地质学的水文生态学
10、水文地质学的水文化学
三、水文地质学的实验技术
1、水文地质学的野外调查技术
2、水文地质学的实验室测试技术
3、水文地质学的地下水测试技术
4、水文地质学的土壤测试技术
5、水文地质学的水文地质测试技术
6、水文地质学的水文水质测试技术
7、水文地质学的水文气象测试技术
8、水文地质学的水文生态测试技术
9、水文地质学的水文化学测试技术
四、水文地质学的计算机应用
1、水文地质学的地质数据库
2、水文地质学的地质信息系统
3、水文地质学的地质分析软件
4、水文地质学的地质模拟软件
5、水文地质学的地质可视化软件
6、水文地质学的地质图像处理软件
7、水文地质学的地质数据分析软件
8、水文地质学的地质数据挖掘软件。

(完整版)《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吉林大学

(完整版)《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吉林大学

1 13

中所含水汽的质量.absolute humidity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14
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气压

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比值.relative humidity
地 下 水 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喀斯特)岩 1 15
2 35

(沉积岩)而产生的裂隙.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构 造 裂 指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其特点是具有
2 36

方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匀. structural fissure
风 化 裂 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而产生的裂隙,主
2 37

要分布于地表附近.weathering fissure
1 29

值.runoff coefficient
2 30 空隙
是指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空间.是岩石中孔 隙,裂隙和溶隙(溶洞)的总称.void space
2 31 孔隙
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其多少可以用孔隙度表示.pore/pore space
孔隙度
2 32
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porosity
度,以毫米数表示.precipitation
是指水由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
1 18 蒸发
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 而 变 成 气 态 的 过 程 或 现 象 .通 常 用 蒸 发 皿 观
测.evaporation
水面蒸
1 19
发生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由水面的蒸发.
flow rate/ flux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

转下页
水文循环示意图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蒸发

径流

水文循环尺度——全球、流域(区域)、水-土-生
思考:水文循环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什么?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质循环
(1)定义: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2)过程:初生水的形成;在地幔下降流区,含有大量水 的地壳岩块沉入地幔,使地幔得到浅层圈水的补充;此外 ,地质循环还发生在成岩、变质、风化等作用过程中。
km3,占地球水的99.98%。
地球浅部层圈水
矿物结合水:矿物结晶内部及其间的水。如沸石水、结晶水 、结构水等。其在一定温度下从矿物中释出成为自由态的水( H2O ),与其它水体相互转换。
1.1 地球上的水
1.1 地球上的水
深部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这一范围内。 地壳下部(深约15~35km):地温高、压力大,水不能以普通液
1 气象因素
(1)大气圈结构 a.空气组成:氮78%;氧21%;水汽及其它1% b.水汽分布不均匀:赤道2.6%(v/v);北纬70度0.2%;90度 0.9%;垂向分布,3.5km以内 70%,5km以内 90%。 c.分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2)大气热源 a.太阳辐射:8.16 J /(cm2 Min)
露点与凝结, 温度露点差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 气象因素
(3)主要气象要素 d.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影响因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 测量仪器:蒸发皿,强度mm/a; 包括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通常以水面蒸发 量的大小表征一个地区的蒸发强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得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得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得地下水。

4。

自然界得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得地球各个层圈中得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过程、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得地下水之间得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得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得水分交换、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得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得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得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得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得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

径流:降落到地表得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得水流。

1 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得全部河流得总体构成得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得流域:一个水系得全部集水区域、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得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得流量。

2 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得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得平均水层厚度、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得径流深度与降水量得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章_水文地质学基础_绪论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章_水文地质学基础_绪论

二次运移
地下水与岩土体稳定性
膨胀岩的崩解(Zhang,2012)
边坡失稳(CGS)
护坡
边坡排水管道(Alden)
地下水与地震
印度洋地震致广东出现井喷 (2004)
水库诱发地震:广东河源 (水信息网, 2012)
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地面沉降
不均匀沉降:比萨斜塔
抽水沉降:墨西哥城 1891~1973年老城区下沉8.7m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杨峰田 讲师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yangfengtian@
2012年11月7日
苏联学者: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圈的科学
地下水的功能
宝贵的资源:地下水的特点 生产生活用水:占总供水量的~20%
西北、华北:主要供水水源
矿水、地热水
储能、热源
地下水与板块构造
大气降水
安山火山 -2 0 ‰
加积楔
-2 0 ‰ 水热系统
陆壳 岛弧岩浆
1 0 0 0O 地幔楔
洋中脊 水热系统
0‰
1 0 0 0O
-60‰
地幔对流
-60‰ 沉
含积 水物
蚀变洋玄武岩+孔隙水 壳 -60-3‰0‰
安山水的形成机制
地下水与油气成藏
油气聚集
初次运移
运载岩 生油岩 运载岩
20世纪中叶,理论研究方法框架完备,我国开始引入
发展时期:环境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系统概念的提出,新技术的应用
Darcy
Bear
Neuman
Theis
William B. White
Elizabeth L. White Witherspoon
国外著名水文地质学家(部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2024)

水文地质学基础(2024)
水文地质学基础
2024/1/29
1
2024/1/29
CONTENTS
• 水文地质学概述 • 地下水基本知识 • 岩土体水理性质 •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 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 •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2
2024/1/29
01
水文地质学概述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分布、运动 、形成、性质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关 系的科学。
运动
地下水的运动遵循达西定律,受水力梯度控制,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
排泄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泉排泄、向河流泄流、蒸发排泄和人工排泄等。
2024/1/29
10
2024/1/29
03
岩土体水理性质
11
岩土体渗透性
2024/1/29
渗透系数
表示岩土体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反映流 体通过岩土体的难易程度。
20
水文地质试验与观测技术
抽水试验
通过抽水设备从地下含水层中抽取一定量的水,观测水位、水量、 水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注水试验
向地下注水以观测水位、水量等参数的变化,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 律和补给来源。
长期观测
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等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掌握地下水 动态变化规律。
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物探
2024/1/29
借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地下水 的分布、埋藏条件以及含水层的空间
结构。
水文地质钻探
利用钻探设备在地下不同深度获取岩 心、水样等实物资料,揭示地下水的 赋存状态和运动特征。
水文地质化探
通过采集地下水、地表水等样品进行 化学分析,了解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 质环境的关系。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I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II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四、简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水循环的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五、论述题1.1.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影响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

气温愈高,绝对湿度愈低,蒸发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气压是通过气压差的大小影响空气对流而影响蒸发的,气压差和风速愈大,蒸发就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2. 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使水质得以净化;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23.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4.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二、填空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4.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6.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

7.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8.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与多少。

9.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判断题1.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

(√)2.坚硬岩石中也存在孔隙。

(√)3.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4.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5.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有影响。

(√)6.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响。

(×)7.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8.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9.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0.结合水具有抗剪强度。

(√)11.在饱水带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

(×)12.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相当。

(√)13.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给水度越大。

(√)14.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15.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

(×)16.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17.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透水性就愈差。

(√)19.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

(×)20.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21.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22.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

(√)23.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小,水位上升小。

(×)24.某一松散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0.3。

(√)四、简答题1.1.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

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

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

2.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3.裂隙率一般分为哪几种? 各自的定义?裂隙率分为面裂隙率、线裂隙和体积裂隙率。

面裂隙率: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所占比例。

线裂隙率:与裂隙走向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的比例。

体积裂隙率:单位体积岩石裂隙所占体积。

4.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1) 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

(2) 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