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质论治小儿疾病防治
小儿呼吸道疾病防治ppt课件
感冒
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
感冒通常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高发,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营养和锻炼等。
喉炎
喉炎是一种喉部炎症,常见症状 包括喉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就医时机
指导家长在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 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提高儿童健康意识
定期健康检查
健康教育
鼓励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传授儿童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 的健康素养。
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儿呼吸道疾病防治ppt 课件
• 引言 • 小儿呼吸道疾病概述 • 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 •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小儿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疾病 ,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 严重影响。
主题目的
通过本次ppt课件,向家长和医护 人员介绍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知识,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
根据需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特定呼吸道疾病疫苗。源自 05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呼吸 道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过度使用
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
抗病毒药物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呼吸道 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但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或清热解毒 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先证而治思路在儿科疾病中临床应用
先证而治思路在儿科疾病中临床应用摘要:目前中医儿科“以症为先”的思想是在把握疾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其进行药物预见性治疗。
中医特色管理主要是从辨证理念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预防阶段均与辨证思维相整合,关注患者的疾病、心理、饮食、生活起居等面,最终实现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中医特色管理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既包括对功能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包括疾病的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管理,彰显了中医管理的特色,也防止了疾病的进展。
关键词:先证而治思路;儿科疾病;临床应用引言儿科疾病常与脾胃相关。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者土也,治中央,……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中也提及:“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注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
……人之初始,以先天养后天;人之既成,以后天养先天。
故水火两脏全赖于脾”。
古代医家重视“治未病”:防病的重点,常在脾胃;若已发病,治病的重点又常在脾胃;在其他脏腑疾病的诊疗中,经常从脾胃入手。
“俞景茂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于2012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
工作室总结的主要学术特色包括“重基础,儿科基石尊仲阳,致力于《小儿药证直诀》研究;集百家,各家学说取所长,重视中医儿科各家学说研究;诊儿病,辨证论治重病机,强调病机学说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治未病,儿病速变先证治,提倡先证而治是辨证论治的充实和发展;巧和解,和解为法疗复感,运用和解表里、疏利枢机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汇中西,脊柱隐裂壮督脉,注重取长补短推动学术发展;深研究,多元多靶防哮发,提出多元多靶点治疗抗小儿哮喘复发;顺时代,养血疏风防过敏,养血疏风乃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之策”。
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儿科疾病与脾胃论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关系1.1小儿哮喘与脾胃的关系“肺之与脾,子母相生,脾为湿土,肺为燥金。
从体质防治小儿肺系疾病论中医_治未病_思想_王琳琳
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 丰富的内容,《素 问 · 四 气 调 神 大 论 篇 》所 谓“圣 人 不 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阐明了预防疾病是 医学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 “治未病”思想为小儿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带来新的 拓展空间。 1 肺系疾病现代治疗的局限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的毒副 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的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中医更凸显其优势。
中医“治未 病 ”,更 重 视 人 的 体 质,从 具 体 的 人 出 发,首先对其体质状态进行辨识,然后根据其体质特点 权衡干预措施,通过中医中药的调整,使机体恢复到正 常状态。及时调理偏颇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状 态,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在现 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整体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中医 中药传统特色疗法如: 穴位贴敷、针灸、拔罐、推拿等对 全身( 主要是免疫系统) 进行调节,增强机体的御病能 力,以期减少 肺 系 疾 病 的 发 作,达 到“未 病 先 防 ”的 目 的,是提高健康指数和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由此可 见,研究肺系疾病易感小儿的体质特征,对于具有病理 体质倾向而未病的小儿予以筛选,运用中医药特色疗 法改善体质进行早期预防,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肺系 疾病易感小儿预防原则和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十分重要 的意义。 3 中医“治未病”与调节体质的关系
WANG Lin-lin,WANG Xue-feng (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与原则
目录
•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 中医治病的原则 • 中医防治方法 •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 中医的未来发展
01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病因学理论
病因分类
中医将病因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 燥、火),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包括饮 食、劳倦等。
05
中医的未来发展
中医教育
中医教育体系改革
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中 医学教育体系,加强中医 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传 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
鼓励中医教育创新,培养 具备创新思维和临床能力 的中医学人才,推动中医 诊疗技术的进步。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中医教育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推动中医走向世 界,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 影响力和认可度。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 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非药物治疗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可以舒缓 肌肉紧张、缓解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等肉紧张、缓解疼痛等作用。
食疗
中医认为食疗对于疾病防治具有 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 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
早期治疗
养生保健
中医提倡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 动、良好的作息等方式,保持身体健 康。
一旦发现疾病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药物治疗
辩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辩证施治,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增强免 疫力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儿童生长发育偏差防治的中医探究
儿童生长发育偏差防治的中医探究儿童生长发育偏差的致病因素许多,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环境卫生、情志变化、疾病、地区经济、监护人文化水平等因素。
由于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会引发儿童生长发育的偏差。
因此,中医调补及辨证论治对其有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对生长发育偏差的研究多集中在多动症、抽动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方面,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注重调补(一)怡养神情、调和五味中医调补理论认为,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等方法,可保护和增强人体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健康水平[1]。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精神、情绪等因素可影响长高。
有学者[2]亦认为,平和愉悦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差异,家庭吵闹等会使孩子自悲、孤僻、烦躁、食欲不振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相对大于成年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全赖脾之水谷精微吸收运化与气血供给,若后天饮食失节,或因疾病影响,脾之化源低下,运化失常,气血不足,五脏失养,则生长发育缓慢。
张振武等[3]对青少年身材偏矮关联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长期偏食可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进而影响正常组织器官的发育,甚至诱发某些疾病,致使生长迟缓。
因而提出,青少年需要均衡营养。
中医认为若随意给健康儿童进补,或态食肥甘厚腻及血肉有情之品,可助气化火,暗耗阴液,导致肾阴不足,阴不能制阳,相火亢盛妄动,则冲任失调,“天癸”萌发过早而为病。
王春生[4]等调查研究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时发现,性早熟患儿在饮食习惯方面有高度一致性,常多吃动物性食物、常食营养滋补品、常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周敏[5]等对导致儿童性早熟诱因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亦证实,饮食不当也是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因此,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进行科学喂养,并尽量从天然动、植物食物中直接摄入营养,保证饮食营养平衡,防止脂肪过多,营养过度[6]。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正式命名为人疱疹病毒5型(humanherpesvirus5,HHV-5),其感染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
HCMV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一旦感染,将持续终身。
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科对儿童HCMV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丰富经验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于1995年拟定《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稿),1999年修订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为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认识HCMV感染、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开展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现就儿童HCMV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出如下建议。
一、HCMV的致病特性吐司HCMV感染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产毒性感染(ProdUCtiVeinfection):临床也称活动性感染。
感染细胞内有病毒复制,可有核内包涵体,可致细胞病变和溶解破坏;②潜伏感染(Iatentinfection):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仅能检出HCMVDNA o两种类型在机体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HCMV的细胞嗜性非常广泛: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外周曲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胞病变。
唾液腺和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毒部位。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
⼉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贯彻“预防为主”的⽅针,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作。
⼆、利⽤多种形式⼴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三、教育幼⼉在传染病流⾏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按⼉保常规做好体弱⼉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贫⾎等矫治率达100%,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并能落实,有个案记录,定期追访。
并向家长做好宣传体弱⼉的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五、开展⼝腔、视⼒的检查和保健⼯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实施矫治。
六、夏季做好防暑防病⼯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作。
七、幼⼉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佝偻病、营养不良、贫⾎等,应列为多发病防治的内容。
对这些幼⼉作为重点管理,追踪随访。
⼋、我中⼼按照婴幼⼉健康管理程序:分别在3⽉、6⽉、8⽉、12⽉、18⽉、24⽉、30⽉、36⽉龄时定期为婴幼⼉进⾏健康体检,为4-6岁⼉童每年进⾏⼀次健康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九、⼉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常规有: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质所致的⼀种营养缺乏症。
⼀、营养不良的⾼危因素1、⼩⼉长期喂养不当:(1)⼈⼯喂养的婴⼉,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2)母乳不⾜⼜未增加其它母乳代⽤品;(3)6个⽉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品,或添加辅助⾷品数量不⾜、品种单调、质量不⾼,特别是以⾕类辅助⾷品为主的⼩⼉;(4)长期挑⾷、偏⾷、厌⾷的⼩⼉。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最常见。
此外,肠寄⽣⾍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消化能⼒低下的⼩⼉,如早产⼉、双胎⼉、低出⽣体重⼉。
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营养不良的评价⽅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别体重;2、评价参考值:卫⽣部推荐的世界卫⽣组织(2006版)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评价标准:⼩⼉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个标准差(中位数-2s)。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65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修课方式:选修总学分数:2.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适用专业:中医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时数:40学时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中医专业的限选课程。
中医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学习中医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
4.课程作用《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在当前良好的大环境,县级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医院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其中儿科主要是采用穴位敷贴、中药汤剂、针刺、推拿等特色疗法,针对哮喘、厌食、温热病、泄泻等疾病进行治疗,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1、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中医疗法的原则是通过纠正人体生理活动(包含中医辨证的八岗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方面,场所是经络、五脏六腑)的偏差,来恢复机体自身抵抗、消灭入侵者的能力。
其运用到现实当中有两个特点,即整体观念(治疗疾病时从全身入手)、辨证论治(治疗是从证候出发,会有不同疾病使用同一疗法、同一疾病使用不同疗法的现象),从而来帮助患者去除疾病、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于中医中医辨证论治,药材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不是化学合成的,副作用极小,常用剂型包括汤剂、丹、散、丸、膏以及外用的酊剂等,服用方式包含内用与外用两种。
非药物治疗就是使用药物以外的其它方式(通过对人体穴位、经络等使用物理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疾病进行治疗。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脏腑形态都没有发育成熟,具有脏腑娇嫩、稚阳未充、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而儿科主要是研究孩子的疾病防治、保健以及身心发育,含有三方面的基本特点: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大;疾病对身体造成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自身防护能力也较弱。
此外小儿属于稚阴稚阳,通常容易发病、变化迅速,所以孩子生病后要及时进行诊断并结合孩子的情况、病症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疾病诊治、预防保健、生长发育的一门学科,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以针灸、贴敷、拔罐、中药、推拿、刮痧等疗法为主要手段。
2、关于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的基本概述中医穴位贴敷的目的是扶正固本,其属于中医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它的基础是经络理论(包含穴位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整体观等理论),穴位贴敷具有疏通经络、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三九贴、三伏贴等,其治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少、效果好等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
它与西医护理相比,具有独特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以下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一、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考虑,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整体的平衡和谐,才能保持健康,因此中医护理注重调整和平衡整个人的身心健康。
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重要特点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中医护理的指导原则之一、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对人的整体观念,通过对患者体质、病情、病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病因所在,并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和治疗。
三、平衡调理中医护理强调平衡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气血、精气等各种因素的平衡有关,只有保持这些因素的平衡,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药物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精气等因素,达到保持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四、治未病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愈能力;当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时,就可能出现疾病。
因此,中医护理强调在人体健康的早期就进行干预,通过调理和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因人制宜中医护理强调因人制宜。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因此护理方法不应一刀切,而是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六、手法多样中医护理强调手法多样。
中医护理不仅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针灸疗法,还包括中草药熏蒸、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各种手法。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七、疾病防治中医护理强调疾病的防治。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辨质论治与儿科疾病防治
的核 心 , 又是 具 体体 现 。辨 质 论 治 是认 识 健康 小 儿
的异 常体 质 类 型 , 质 与 症 候 的关 系 , 何 指 导 用 体 如 药, 改善 病理 体质 , 达 到 未病 先 防 、 病 求 本 的重 以 治
要方 法 。
体 质 和证 之间有 着 密不 可分 的联 系 。体质 决定 了证
的 形 成 , 是 证 得 以 产 生 的 背 景 和 重 要 物 质 基 它
础 。 在 证 的 形 成 过 程 中 , 时 不 同 的 疾 病 会 出 现 有
相 同的证 , 而有 时 同样 的疾 病又会 表 现 出不 同的证 , 上述“ 同病 异 证 ” 出 现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以体 质 为 的
辨 质 论 治 与 儿 科 疾 病 防治
郑 宏 , 郑 攀
( . 南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 南 中 医 学 院 1河 河 50 0 2 河
方 剂教研 室 , 南 郑 州 400 ) 河 5 0 8
关 键 词 : 质 论 治 辨 证 论 治 改 善 小 儿 体 质 辨
态 结构 、 理机 能 和心理 状 态方 面综 合 的 、 对稳 定 生 相
的特质 。辨 质 论治 以人 的 体 质 为认 知 对 象 , 过 通
而 为“ 湿 ” 寒 。这 种 转 化 规 律 是 由 于体 质 因 素 的影
响 , 同 为感受 湿 邪 , 虽 而有 湿热 证 和寒 湿证之 不 同的
对 体质 状态 的综 合 评 估 , 合 疾 病 的状 态 以及 当前 结
的症 候 特点 , 定 相 应 的 防 治 原 则 , 择 相 应 的 预 制 选
防 、 疗 及 调 护 方 法 。 辨 质 论 治 是 将 疾 病 的 防 治 措 治
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50例
或疱疹。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
细胞总数正常30例(60.0%),自细 胞总数升高20例(40.O%),其中白
口渴、纳差,手足皮肤、口咽部疱疹
消退或未尽,舌红少津,脉细数。
细胞总数≥15×109/L、嗜中性粒细
胞I>75%者7例(14.0%):心电图异 常5例(10.0%),主要表现为窦性心
[3 J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 (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EB/OL].(2008—06—20)[2009-03—
20 J.http JAwww.moh.gov.en. Lum LCS.Neurogenic pulmonary oede—
m
and
ememvims
71
encephalom 391一
疾病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手足 皮肤、口咽黏膜疱疹初现,发热、 微恶风、头痛身楚、咳嗽、鼻塞流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全部病例参照
《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 术方案(试行)》制定的方法予以中 药内服和外治,直至痊愈。 2.1中药内服每日l剂,加适宜 水量,火候适当,煎取药液(婴儿
80~10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 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78:1;8
酶(CKMB)升高4例(8.0%)。
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手
意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
肤护理。高热者予退热药处理;白 细胞总数≥15×109/L、嗜中性粒细 胞I>75%者,予抗生素治疗;肌酸 激酶同功酶(CKMB),>48U/L者, 予果糖二磷酸钠100 mg/kg一・d一,
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体质调理,小儿哮喘防治的新思路——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
专家访谈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逐年递增,而良好控制率只有3%。
病情控制不好的孩子,极易陷入反复发作的“怪圈”,致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如果病情迁延至青春发育期仍不能控制,则需终身治疗。
中医学治疗儿童哮喘有近千年的历史,疗效确切。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发展,也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将中医的体质理论与儿童哮喘的防治结合起来,从调整患儿体质着手,去探索防治哮喘的有效途径,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期编辑部走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请赵教授介绍中医体质调理防治儿童哮喘的现状。
体质调理,小儿哮喘防治的新思路——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赵霞李靖接受了来访,赵教授介绍说:关于体质,历代医家都有论述,但均未提出明确的中医体质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王琦、盛增秀等一批学者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
几十年来,研究者在历代医家有关体质理论、临床经验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挖掘整理,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应用,从群体调研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主要观点为:个体体质的形成,不仅与先天因素(遗传)有关,还与后天因素如自然、环境、家庭、社会、饮食等因素相关。
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又具有可变性,这一特征成为中医“调体”理论的基础。
体质差异是重要的生命现象,决定着个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以及患病后疾病的转归和方向。
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动态可变的。
中医药是改善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根据个人体质特征及信息,针对各种体质及早采取相应防治方案,不仅可以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而且可以纠正或改善某些体质的偏颇,减少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促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以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
赵教授接着介绍:中医体质理论的建立,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医疾病防治策略
中医疾病防治策略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档旨在阐述中医疾病防治的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一、中医疾病防治原则1. 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防治疾病时,要注重调整整体,达到局部病变与整体健康的统一。
2.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通过四诊合参,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预防为主:中医学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通过养生保健、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综合治理:中医治疗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中医疾病防治策略1. 养生保健: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如避免感受外邪、防止病邪侵袭等。
3. 早期干预:在疾病早期,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及时发现并干预,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加重。
4. 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的具体病机、病位、病势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行辨证论治。
5. 调理康复:在疾病治疗后期或康复期,运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6. 防治并重: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防止疾病复发或转移。
三、中医疾病防治的优势1. 疗效确切:中医药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等。
2. 毒副作用小: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3. 全面调整:中医治疗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 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使每个患者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中医疾病防治策略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辨识儿童体质实现治未病
• 1964 •
光 明 中 医 2021 年 6 月第 36 卷第 12 期 CJGMCM June 2021. Vol 36. 12
辨识儿童体质实现治未病#
刘书玮1 刘 芳 2A
摘 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文化瑰宝,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着预防医学的发展。体质是“治未病”思想的重点内容,此文根据
治未病思想从体质辨识出发,探讨儿童体质脏腑辨识方法在临床及保健干预上的应用,提出儿童脏腑体质辨识研究的不足与解决
光 明 中 医 2 0 2 1 年 6 月 第 3 6 卷 第 1 2 期 CJGMCM June 2021. Vol 36. 12
• 1965 •
童某一脏腑的不足进行调护可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 力 ,因 此 以 五 脏 禀 赋 来 辨 识 并 进 行 儿 童 体 质 类 型 的 分 类 ,更 具 有 针 对 性 和 有 效 性 。 汪 受 传 教 授 在 其 小 儿 体 质 研 究 八 分 法 基 础 上 W ,结 合 五 脏 、阴 阳 进 行 更 为 细 致 的 分 类 ,分 别 为 :睥 气 虚 质 、肺 气 虚 质 、肾 气 虚 质 、脾 阳 虚 质 、肾 阳 虚 质 、肺 阴 虚 质 、肾 阴 虚 等 9 种 ,能 更 好 地 指 导 预 防 疾 病 。 潘 佩 光 教 授 认 为 [7i体 质 是 儿 童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中 的 一 种 现 象 ,与 五 脏 禀 赋 有 极 大 的 关 系 ,结 合 临 床 经 验 从 五 脏 禀 赋 将 体 质 分 为 脾 虚 质 、心 火 偏 旺 质 等 类 型 。 魏 毅 [8]根 据 儿 童 生 理 特 点 ,按 照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体 系 ,气 血 津 液 、脏 腑 等 基 础 理 论 将 儿 童 体 质 分 为 正 常 质 、偏 颇 质 两 大 类 ,其 中 偏 颇 质 分 别 为 肺 气 虚 、脾 气 虚 、肾 气 虚 、心 血 虚 、肝 血 虚 、脾 虚 肝 旺 等 9 类 。 王 亚 君 [9i 通 过 观 察 儿 童 的 形 体 及 心 理 特 征 ,发 病 倾 向 , 研 究 儿 童 体 质 个 体 差 异 性 ,总 结 经 典 理 论 将 儿 童 体 质 分 为 脾 肺 气 虚 、脾 胃 气 虚 、肝 肾 伏 火 、肝 肾 亏 虚 等 8 种 体 质 分 类 ,她 提 出 了 脏 腑 兼 夹 体 质 的 辨 证 分 类 。通 过 脏 腑 分 类 对 儿 童 体 质 调 理 ,良 好 地 体 现 了 治 未 病 的 理念。 3 儿童脏腑体质辨识的应用现状 3 . 1 应用于预防疾病及愈后调理张 扬 菱 通 过 分 析 小 儿 多 发 性 抽 动 症 的 临 床 症 状 ,结 合 小 儿 体 质 特 点 发 现 体 质 决 定 某 些 疾 病 的 易 患 性 ,从 而 分 析 总 结 了 脾 虚 痰 湿 质 、脾 虚 肝 旺 质 等 体 质 特 点 的 小 儿 有 患 抽 动 症 的 风 险 。于 晓 燕 [u ]在 参 照 王 琦 体 质 九 分 法 的 基 础 上 , 根 据 儿 童 生 理 特 点 进 行 体 质 分 类 ,后 又 通 过 流 行 病 学 调 査 ,统 计 学 分 析 调 査 了 6 9 例 易 患 感 冒 儿 童 的 体 质 , 其中肺脾气虚等脏腑辨识体质分类项的综合数量较 多 。赵 霞 :12]在 对 前 人 儿 童 体 质 分 类 基 础 上 对 1 2 0 例 缓 解 期 的 哮 喘 患 儿 进 行 体 质 研 究 发 现 肺 禀 不 足 ,脾 禀 不足者多。以上均说明儿童体质脏腑分类方法对于疾 病 预 防 的 针 对 性 强 ,对 疾 病 的 发 展 规 律 把 握 较 准 确 ,以 中 医 治 未 病 理 论 为 指 导 ,给 予 医 生 对 疾 病 治 疗 以 导 向 作 用 ,对 于 家 长 体 现 在 可 以 更 有 效 地 对 儿 童 体 质 进 行 干 预 调 护 ,更 好 地 践 行 治 未 病 思 想 。 3 . 2 应 用 于 地 区 儿 童 体 质 调 护 马 书 鸽 等 [|3]对 1000 例 广 州 地 区 儿 童 进 行 体 质 调 査 ,发 现 该 地 区 儿 童 中 医 体 质 总 体 偏 热 质 ,体 质 分 型 以 脾 虚 肝 旺 质 为 主 ,从 而为 儿 童 体 质 调 理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宋 媛 媛 [~ 对 皖 南 地 区 3 ~ 6 岁 儿 童 进 行 体 质 调 査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该 地 区 儿 童 偏 颇 体 质 仍 占 多 数 ,且 睥 虚 质 和 肺 虚 质 占 比 重 较 大 ,这
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是指在医疗实践中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并依据病情特点,合理选择和组合中药、西药、中医手法、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中西医结合强调的是将中医与西医的优势互补,形成更加综合、系统和高效的医疗模式。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一、整体观念原则中西医结合的首要原则是整体观念,即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
相对于以病症为中心的西医观念,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调理,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
因此,在中西医结合中,医生应该综合考虑病情、患者的体质、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辨证论治原则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的核心原则之一。
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理论的“辨证”方法,即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确定病情的中医“证候”,然后针对“证候”进行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医生需要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与西医的“病因学”、“病理学”相结合,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个体化原则中西医结合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反应、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既包括针对不同证候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包括应用中药、西药等药物时的个体化剂量和疗程。
四、疾病防治原则中西医结合强调的是疾病防治。
中医注重“扶正祛邪”,即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和抵抗能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西医注重的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五、科学性原则中西医结合注重的是科学性。
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这些证据进行临床决策。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防控方面的运用以及价值讨论[权威资料]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防控方面的运用以及价值讨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以及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实践运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在周围社区随机寻访其他20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运动保健情况,比较分析3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疾病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3年内的疾病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人群,观察组人群精神状态也要优于对照组人群(P<0.05)。
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疾病防控能够通过降低人群中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来有效地降低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增强人群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较为辩证的方法服用一些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实行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运用价值疾病防控【】R2 【】B 【】1671-8801(2013)09-0416-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不断进步,医学的发展也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新的诠释和目标,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在周围社区随机寻访其他20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运动保健情况,比较分析3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疾病发生率,讨论以及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实践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以及周围社区随访的人群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即可消失,并可继续服用。
3.2 卡介苗素 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用法和用量:肌注,每次0.5~1mg,7~15天1次, 10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痛等不适症状。
3.3 必思添 克雷白氏肺炎杆菌中提取的糖蛋白。
用法和用量:口服,2mg/d,连8天,停服3周(第1个月);1mg/d,连8天,停服3周(第2个月);1mg/d,连8天,停药(第3个月),3个月为1疗程。
不良反应:偶有一些消化道症状。
3.4 核酪用法和用量: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次2ml,每周2次,4~6周改为每周1次,2~3个月为1疗程。
口服,每次10ml,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有效者可改为1次/周,继续用2~3个月。
不良反应:极少,偶有口干、皮疹和过敏反应。
3.5 干扰素(Interferon) 促进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法和用量:肌注,一次100万u~1000万u,每日1次,5~10天为1疗程。
不良反应:较轻,个别有发热、肌痛、关节痛、少见有白细胞、血小板少、精神异常,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药或减少剂量。
3.6 微量元素 对微量元素锌、铁、镁等缺乏的患儿,积极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卢 志 卢克俭100053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 复感儿 ,临床特点为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统计,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量的65%,其中复感儿占33%左右,是儿科常见病。
本病大约95%以上为病毒感染,据目前所知,呼吸道感染病毒大约有130个型别,而且变异快,人体免疫力不能持久,因此抗病毒疫苗不能有效的防止再感染的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仅见于感冒、咳嗽、痰饮、咳喘等证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与辨证治疗的规律,现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作简略的探讨,以期找出治疗规律,提高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辨质论治与小儿疾病的防治
【摘要】辨质论治中医整体观的治疗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中医学一大优势和特色,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论治中,对体质因素越来越重视,笔者就自己近些年来应用辨质论治在小儿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对此做一浅要论述。
【关键词】辨质论治;小儿体质;疾病防治
1 辨质论治的概念
辨质论治的“质”是指体质而言,即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
辨质论治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通过对体质状态的综合评估,结合疾病的状态以及当前的症候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及调护方法。
也就是说辨质论治是将疾病的防治措施建立在对个体体质特性辨识
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
因而,可以认为辨质论治既是祖国医学中“因人制宜”的核心,又是具体体现。
2 小儿体质的类型
正确认识小儿的体质类型,是辨质论治的基础,正确的辨质论治,是认识小儿的异常体质类型,体质与症候的关系,指导家长通过改善小儿病理体质及如何用药等手段,以达到未病先防、治病求本的重要方法。
2.1 小儿体质论述溯源古代医家很早就重视小儿的体质因素,有很多关于小儿体质的重要论述及独到见解述。
《灵枢.逆顺肥瘦》
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即小儿阴阳气血不足的外在柔弱特征;《颅囟经》:“凡孩子三步以下,呼为纯阳”;宋代医家钱乙提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观点,并明确指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进一步阐明内经所述小儿柔弱外在形体的内因;明代的万全更具体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五脏生理特性,丰富了钱乙关于小儿体质学说的内容;至明清时期,吴瑭指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即“稚阴稚阳”之体,从阴阳互根互化的角度阐明了小儿体质阴阳二气均较不足,较之“纯阳”观点更趋完善,同时名医叶天士也曾提出“小儿纯阳,热病最多”纯阳之体与热病多见的关系;当然,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小儿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对体质因素也越来越重视。
2.2 小儿体质的类型祖国医学认为,小儿阴阳生理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中,昼夜消长,发育不停,在变化中求平衡,所以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特点。
前面也曾提到《颅囟经》认为“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也有“稚阴稚阳”的论点,就是对小儿整个群体的体质概括。
正常小儿有高低、胖瘦、喜静好动、食量多或少、睡眠好或差、齿坚或易损、多汗或无汗、便干或稀等不同体质特征,根据此特征,一般分为分为阴阳平和型、燥热型、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等不同体质类型。
当然据笔者的经验,健康儿童的体质类型与疾病的证型虽有不同,但又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为异常体质的儿童未发病时就已蕴涵
一定的病理基础,为隐性的病理性体质,在病邪的作用下机体失代偿,病理产物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形成相应的证候。
3 辨质论治与小儿疾病的防治
从对小儿体质的辨别过程中,可以发现异常的病理体质是其相关疾病发生的背景和重要物质基础。
如果能在疾病发生之前能改善其病理体质,就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就可达到祖国医学认为的“治未病”的目的。
以下四种体质类型是笔者根据日常工作接触儿童及结合相关资料的总结,较为常见。
笔者发现:从脏腑来看,体现了小儿五脏生理特点,肺脾肾三脏常不足、心肝二脏常有余,并且年龄越小,体质特征越明显而普遍,虚证以脾胃气血虚为多,痰湿为多,当然,随着年龄之增长,小儿的体质也不断增强。
3.1 气虚型体质的疾病防治此类型体质的特点:形体瘦弱,面色天华,倦怠少动,语声低怯,易自汗出,皮松肉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或光剥苔。
此型多易患外感、咳嗽、肺炎、腹泻汗证、水肿、哮喘、遗尿、疳证等病证,并且易反复,病迁延。
因此应当随季节变化增减衣被,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日光浴,增强体质;纠正厌食偏食,零食的习惯,注重脾胃的调养。
3.2 燥热型体质疾病的防治此类型体质特点:形体壮实或偏瘦,面色发红,咽红或乳蛾肿大,皮肤偏干、口渴口干、多食易饥,便干溲赤,舌红苔燥。
此型小儿多易患乳蛾、感冒、咳嗽、肺炎、口疮、高热、惊风及紫癜、尿频、肾炎等,在证型上多为火毒内盛或燥热伤阴,感受寒邪也易热化。
因此在日常饮食及调护上不易衣被
过厚,少食辛热之品,保证大便不燥结。
3.3 阴亏型体质疾病的防治此类型体质的特点:形体偏瘦,两颧潮红、易盗汗、口干易饮、脾气急躁、便干结、舌红少津。
此型小儿易患咳嗽(干咳)、口疮、便秘、咽喉炎、汗证、夏季热等,多属肺胃阴伤或阴亏火旺。
在日常饮食调护上要忌食辛燥,以甘淡为主、特别是在春秋之季更应注意。
3.4 痰湿型体质疾病的防治此类型体质的特点:形体虚胖或肥胖,面浮黄白,倦怠身重,口淡少饮,纳谷不香,大便时溏不爽,苔腻。
此型小儿多见脾胃病证如呕吐、腹泻厌食、黄疸、湿温、湿疹、水肿、咳嗽、哮喘等。
病机多为痰湿内壅或口焦湿阻。
在日常饮食及调护上少食肥甘厚腻及生冷,不可食之过饱,增加运动量。
4 小结
实践证明,如果临床上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辨别小儿的体质用药,在生活起居上根据小儿的体质护养,对于增强小儿体质、减少发病、促进康复将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2]。
总之,辨质论治对于小儿疾病的预防、诊治均有较大的意义.深入研究小儿体质形成的因素、类型及病症的关系,规范辨质论治的方法、提高辨质论治的水平,将更有利于临床的运用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
[2]周俊亮,潘奔前.脾胃学说在儿童体质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学报,2008,36(3):ll—12.
[3]王乐平.辨质论治与儿科临床[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40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