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三角形练习题的拓展

合集下载

专题11.8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拓展提高)(解析版)

专题11.8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拓展提高)(解析版)

专题11.8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拓展提高)一、单选题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B【分析】设三个内角分别为k 、3k 、4k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出k ,再求解即可.【详解】解:设三个内角分别为k 、3k 、4k ,由题意得,k +3k +4k =180°,解得k =22.5°,所以,三个内角分别为22.5°、67.5°、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形状的判定,利用“设k 法”求解更简便. 2.如图,点A 和点B 恰好分别在GH 和EF 上,GH ∥EF 且BA 平分∠DBE ,若∠C =90°,∠CAD =32°,则∠BAD 的度数为( )A .28°B .29°C .30°D .31°【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90C ∠=︒,32CAD ∠=︒,903258ADC ∴∠=︒-︒=︒, //EF GH ,58DBE ADC ∴∠=∠=︒, BA 平分DBE ∠,1292ABE DBE ∴∠=∠=︒, 直线//EF 直线GH ,29BAD ABE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如图,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矩形板的一边上,若135∠=,那么2∠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10°【答案】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31∠=∠;结合题意,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4∠;再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下图根据题意得:3135∠=∠=︒∴4180345100∠=︒-∠-︒=︒∵24∠∠=∴210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4.如图,在△ABC 中,∠BAC =80°,BE 、CF 分别是∠ABC 、∠ACB 平分线,则∠BOC 的度数是( )A .130°B .60°C .80°D .120°【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 +∠OCB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出∠BOC 的度数.【详解】解:∵∠BAC =80°,∴∠ABC +∠ACB =180°﹣∠BAC =180°﹣80°=100°,∵BE 、CF 分别是∠ABC 、∠ACB 平分线,∴∠OBC =12∠ABC ,∠OCB =12∠ACB , ∴∠OBC +∠OCB =12(∠ABC +∠ACB )=12×100°=50°, ∴∠BOC =180°﹣(∠OBC +∠OCB )=180°﹣50°=13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定理和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延长ABC ∆的边AC 到点E ,过点E 作//DE BC ,BG 平分ABC ∠,EF 平分AED ∠交BG 的反向延长线于点F ,已知34A F ∠=∠,则A ∠的大小为( )A .75︒B .74︒C .72︒D .70︒【答案】C 【分析】过点F 作FM ∥BC ,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2GBC ABC ∠∠=∠,112=3=22AED ACB ∠∠∠=∠,然后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11+2=1802A ∠∠︒-∠,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过点F 作FM ∥BC∵//DE BC ,∴////FM DE BC又∵BG 平分ABC ∠,EF 平分AED ∠ ∴11=2GBC ABC ∠∠=∠,112=3=22AED ACB ∠∠∠=∠ ∴()1111+2=+180222ABC ACB A ∠∠∠∠=︒-∠ 由题意可得:()34412A GFE ∠=∠=∠+∠∴312=4A ∠+∠∠,()3118042A A ∠=︒-∠,解得:72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6.如图,,AB BC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AE DE ⊥,1290∠+∠=︒,M ,N 分别是,BA CD 延长线上的点,EAM ∠和EDN ∠的平分线交于点F .下列结论:①//AB CD ;②180AEB ADC ∠+∠=︒;③DE 平分ADC ∠;④F ∠为定值.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先根据AB ⊥BC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AE ⊥DE ,∠1+∠2=90°,∠EAM 和∠EDN 的平分线交于点F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BC,AE⊥DE,∴∠1+∠AEB=90°,∠DEC+∠AEB=90°,∴∠1=∠DEC,又∵∠1+∠2=90°,∴∠DEC+∠2=90°,∴∠C=90°,∴∠B+∠C=180°,∴AB∥CD,故①正确;∴∠ADN=∠BAD,∵∠ADC+∠ADN=180°,∴∠BAD+∠ADC=180°,又∵∠AEB≠∠BAD,∴AEB+∠ADC≠180°,故②错误;∵∠4+∠3=90°,∠2+∠1=90°,而∠3=∠1,∴∠2=∠4,∴ED平分∠ADC,故③正确;∵∠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 AD+∠FDA=135°-90°=45°,∴∠F=180°-(∠F AD+∠FDA)=180-45°=135°,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计算,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7.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B CD ,则∠=CFE ________度.【答案】75【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三角板的特征进行做题.【详解】因为//AB CD ,∠B=60°,所以∠BCD=180°-60°=120°;因为两角重叠,则∠ACE=90°+45°-120°=15°,∠=CFE 90°-15°=75°.故CFE ∠的度数是75度.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知识,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已知//AB CD ,AC 与BD 交于点E ,BD CD ⊥于点D ,若150∠=︒,则2∠=______.【答案】140°【分析】首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出∠CED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ECD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CAB 的度数,再根据补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 ∠1=50°,∴∠CED =5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BD ⊥CD ,∴∠ECD =180°-90°-50°=40°,∵ AB ∥CD ,∴∠EAB =40°,∴∠2=180°-40°=140°,故答案为:1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ABC 中30A ∠=︒,E 是AC 边上的点,先将 ABE △沿着BE 翻折,翻折后ABE △的AB 边交AC 于点 D ,又将BCD △沿着BD 翻折,C 点恰好落在BE 上,此时 84CDB ∠=︒,则ABC 中ABC ∠=_______ .【答案】81.【分析】在图(1)的ABC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150B C ∠+∠=︒;结合折叠的性质和图(2)(3)可知: 3B CBD ∠=∠,即可在CBD 中,得到另一个关于 B C ∠∠、度数的等量关系式,联立两式即可求得 B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30A ∠=︒,则150B C ∠+∠=︒①;根据折叠的性质知:3B CBD ∠=∠,BCD C ∠=∠;在CBD 中,则有:18084CBD BCD ∠+∠=︒-︒, 即:9136B C ∠+∠=︒ ②; ①-②,得:2543B ∠=︒,解得81B ∠=︒故答案为:8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变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发现∠B 和∠CBD 的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在Rt ABC ∆中,90B ∠=︒,60A ∠=︒,将三角形沿EF 对折,使点C 与边AB 上的D 点重合.若2EFD AED ∠=∠,则AE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答案】40°【分析】设∠EFD =2∠AED =2x ,由折叠性质可知,∠EDF =∠C =90°-∠A =90°-60°=30°,∠DEF =∠CEF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EF =150°-2x ,再由∠DEF +∠CEF +∠AED =180°,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ED =40°.【详解】解:设∠EFD =2∠AED =2x .由折叠性质可知,∠EDF =∠C =90°-∠A =90°-60°=30°,∠DEF =∠CEF ,在△DEF 中,∠DEF =180°-∠EDF -∠EFD =180°-30°-2x =150°-2x , ∴∠CEF =150°-2x ,∵∠DEF +∠CEF +∠AED =180°,∴150°-2x +150°-2x +x =180°,解得x =40°,即∠AE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位跑酷运动员准备以连续两次“跳跃”结束一次跑酷表演,即在水平面AB 上跑至B 点,向上跃起至最高点P ,然后落在点C 处,继续在水平面CD 上跃起落在点D ,若ABK ∠和KCD ∠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刚好交于最高点P ,88BKC ∠=︒,则P ∠=_______度.【答案】46【分析】延长PB ,PC 交KM 于点E ,点F ,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2ABE ABK ∠∠=∠,14=2DCF DCK ∠∠=∠,1+180ABK ∠∠=︒,2+180DCK ∠∠=︒,求得268ABK DCK ∠+∠=︒,从而得到()13+4=1342ABK DCK ∠∠∠+∠=︒,然后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详解】解:延长PB ,PC 交KM 于点E ,点F由题意可得:AB ∥CD ∥KM ,PE 平分∠ABK ,PF 平分∠DCK∴13=2ABE ABK ∠∠=∠,14=2DCF DCK ∠∠=∠ 1+180ABK ∠∠=︒,2+180DCK ∠∠=︒又∵∠BKC =88°∴1+2+180BKC ∠∠∠=︒180180180ABK DCK BKC ︒-∠+︒-∠+∠=︒,即268ABK DCK ∠+∠=︒∴()13+4=1342ABK DCK ∠∠∠+∠=︒ ∴()1803446P ∠=︒-∠+∠=︒故答案为:46.【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12.如图,EFG 的三个顶点E ,G 和F 分别在平行线AB ,CD 上,FH 平分EFG ,交线段EG 于点H ,若36AEF ∠=︒,57BEG ∠=︒,则EHF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75°.【分析】首先根据∠AEF =36°,∠BEG =57°,求出∠FEH 的大小;然后根据AB ∥CD ,求出∠EFG 的大小,再根据FH 平分∠EFG ,求出∠EFH 的大小;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HF 的大小为多少即可.【详解】解:∵∠AEF =36°,∠BEG =57°∴∠FEH =180°-∠AEF -∠BEG =87°∵ //AB CD∴∠EFG =∠AEF =36°∵FH 平分∠EFG∴∠EFH =12∠EFG =18° ∴∠EHF =180°-∠FEH -∠EFH =75°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13.如图,BF 平分ABD ∠,CE 平分ACD ∠,BF 与CE 交于G ,若120BDC ∠=︒,90BGC ∠=︒,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BC +∠DCB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C +∠ACB 的度数,从而求得∠A 的度数.【详解】解:连接BC .∵∠BDC =120°,∴∠DBC +∠DCB =180°-120°=60°,∵∠BGC =90°,∴∠GBC +∠GCB =180°-90°=90°,∵BF 是∠ABD 的平分线,CE 是∠ACD 的平分线,∴∠GBD +∠GCD =12∠ABD +12∠ACD =30°, ∴∠ABD +∠ACD =60°,∴∠ABC +∠ACB =120°,∴∠A =180°-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如图,在ABC 中,30B ,90BAC ︒∠=,点P 是BC 的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AI 、CI 分别是PAC ∠和PCA ∠的角平分线,AIC ∠的取值范围为m AIC n <∠<,则m =_______,n =________.【答案】105°150°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及角平分线定义即可表示出∠AIC ,从而得到m ,n 的值即可.【详解】解:设∠BAP=α,则∠APC=α+30°,∵∠BAC=90°,∴∠PCA=60°,∠PAC=90°-α, ∵AI 、CI 分别平分∠PAC ,∠PCA ,∴∠IAC=12∠PAC ,∠ICA=12∠PCA ,∴∠AIC=180°-(∠IAC+∠ICA ) =180°-12(∠PAC+∠PCA ) =180°-12(90°-α+60°) =12α+105°, ∵0<α<90°,∴105°<12α+105°<150°,即105°<∠AIC <150°, ∴m=105°,n=150°.故答案为:105°,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CB ,交AB 于点E ,150BED ∠=︒,60BDC ∠=︒,求A ∠的度数.【答案】∠A =45°【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BD 的度数,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DE ∥CB ,∴∠BED +∠ABC =180°,∵∠BED =150°,∴∠ABC =30°,∵BD 是∠ABC 的平分线,∴1152CBD ABC ∠=∠=︒, ∵∠BDC =60°,∴∠C =105°,∴∠A =180°-∠ABC -∠C =4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正确识图,求得∠C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6.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1)在图中将图形补充完整;(2)当∠B =28°,∠C =72°时,求∠DAE 的度数;(3)∠DAE 与∠C ﹣∠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加以证明.【答案】(1)见解析;(2)22°;(3)1()2DAE C B ∠=∠-∠,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 (2)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CAE ∠的度数,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可求出CAD ∠的度数,再结合DAE CAE CAD ∠=∠-∠即可求出结论; (3)根据题意可以用B 和C ∠表示出CAD ∠和CAE ∠,从而可以得到DAE ∠与C B ∠-∠的关系.【详解】解:(1)如图,(2)在ABC ∆中,28B ∠=︒,72C ∠=︒,18080BAC B C ∴∠=︒-∠-∠=︒,AE ∵平分BAC ∠,1402CAE BAC ∴∠=∠=︒, AD 是BC 边上的高,AD BC ∴⊥,9018CAD C ∴∠=︒-∠=︒,401822DAE CAE CAD ∴∠=∠-∠=︒-︒=︒.(3)1()2DAE C B ∠=∠-∠, 理由:在ABC ∆中,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180CAB B C ∴∠=︒-∠-∠,90CAD C ∠=︒-∠,1(180)2CAE B C ∠=︒-∠-∠, 11(180)(90)()22DAE B C C C B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角平分线,点D 是AB 上的一点,且满足DEB DBE ∠=∠.(1)DE 与BC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若50C ∠=︒,45A ∠=︒,求DEB ∠的度数.【答案】(1)//,DE BC 理由见解析;(2)42.5.︒【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E =∠EBC ,从而求出∠DEB =∠EBC ,再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BC =∠ADE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DE ∥BC理由如下:∵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DBE =∠EBC∵∠DEB =∠DBE∴∠DEB =∠EBC∴ DE ∥BC ;(2)在△ABC 中,∠A +∠ABC +∠C =180°∴∠ABC =180°-∠A-∠C =85°∵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DBE =∠EBC =42.5°∴∠DEB =∠EBC =4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准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8.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任务. 三角形的内角和小学时候我们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学习了平行线之后,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证明方法如下: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 .求证180ABC ACB BAC ∠+∠+∠=︒证法一:如图2,过点A 作直线//DE BC ,∵//DE BC∴ABC DAB ∠=∠,ACB CAE ∠=∠∵180DAB BAC CAE ∠+∠+∠=︒∴180ABC ACB BAC ∠+∠+∠=︒,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证法二:如图3,延长BC 至M ,过点C 作//CN AB …证法一的思路是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 DAB ∠=∠,ACB CAE ∠=∠,将三角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一个平角,进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种方法主要体现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请运用这一思想将证法二补充完整.【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 =∠ACN ,∠B =∠NCM ,由平角的定义得到∠ACB +∠ACN +∠NCM =180°,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证明:∵CN ∥AB∴∠A =∠ACN ,∠B =∠NCM ,∵∠ACB +∠ACN +∠NCM =180°,∴∠ACB +∠BAC+∠ABC =1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MN //PQ ,点A ,B 分别在直线MN ,PQ 上,若射线AN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M 后立即回转,射线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至BQ 后立即回转,两射线分别绕点A ,点B 不停地旋转,若射线AN 转动的速度是a ︒/秒,射线BP 转动的速度是b ︒/秒,且a ,b 满足方程组32527a b a b -=⎧⎨+=⎩.(1)求a ,b 的值;(2)若射线AN 和射线BP 同时旋转,至少旋转多少秒时,射线AN 和射线BP 互相垂直?【答案】(1)3a =,2b =;(2)至少旋转18秒时,射线AN 与射线BP 互相垂直.【分析】(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得a 和b 的值;(2)设至少旋转x 秒时,射线AN 和射线BP 互相垂直,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x °+3x °=90°,求解即可.【详解】解:(1)32527a b a b -=⎧⎨+=⎩①②, ①+②得:412a =,解得3a =,将3a =代入②得327b +=,解得2b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32a b =⎧⎨=⎩, 即3a =,2b =;(2)设至少旋转x 秒时,射线AN 和射线BP 互相垂直,记旋转后的两条射线交于点C ,连接AB ,如图,则∠BCA =90°,由已知得∠PBC=2x°,∠NAC=3x°,∵MN//PQ,∴∠PBA+∠BAN=180°,∵∠BCA=90°,∴∠ABC+∠BAC=90°,∴∠PBC+∠NAC=90°,∴2x°+3x°=90°,x=,解得18答:至少旋转18秒时,射线AN与射线BP互相垂直.【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2)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交CD于20.如图1,已知两条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分别交于点E,点F,EM平分AEF ∠=∠.点M,且FEM FME(1)猜想直线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交CD于点H,过点H作(2)若点G为直线CD上一动点(不与点M,F重合),EH平分FEG∠=.∠=,EGFβ⊥于点N,设EHNαHN EMβ=︒,求α的度数;①如图2,当点G在射线FD上运动时,若56②当点G 在直线CD 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α和β的数量关系.【答案】(1)AB ∥CD ,理由见解析过程;(2)28°;(3)α=12β或α=90°-12β 【分析】(1)结论://AB CD .只要证明AEM EM D ∠=∠即可.(2)①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4AEG ∠=︒,再根据EH 平分FEG ∠,EM 平分AEF ∠,即可得到1622HEN AEG ∠=∠=︒,再根据HN ME ⊥,即可得到Rt EHN ∆中,906228EHN ∠=︒-︒=︒;②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G 在点F 的右侧时,12αβ=,当点G 在点F 的左侧时,1902βα︒=-.【详解】解:(1)结论://AB CD .理由:如图1中,EM 平分AEF ∠交CD 于点M ,AEM M EF ∴∠=∠,FEM FM E ∠=∠.AEM FM E ∴∠=∠,//AB CD ∴.(2)①如图2中,//AB CD ,56BEG EGF β∴∠=∠==︒,124AEG ∴∠=︒,AEM EM F ∠=∠,HEF HEG ∠=∠,1622HEN MEF HEF AEG ∴∠=∠+∠=∠=︒,HN EM ⊥,90HNE ∴∠=︒,9028EHN HEN α∴=∠=︒-∠=︒.②结论:12αβ=或1902βα︒=-.理由:①当点G 在F 的右侧时,可得12αβ=. //AB CD ,BEG EGF β∴∠=∠=,180AEG β∴∠=︒-,AEM EM F ∠=∠,HEF HEG ∠=∠,119022HEN MEF HEF AEG β∴∠=∠+∠=∠=︒-,HN EM ⊥,90HNE ∴∠=︒,1902EHN HEN αβ∴=∠=︒-∠=.②当点G 在F 的左侧时,可得1902βα︒=-.理由://AB CD ,AEG EGF β∴∠=∠=,又EH 平分FEG ∠,EM 平分AEF ∠,12HEF FEG ∴∠=∠,12MEF AEF ∠=∠,M EH M EF H EF ∴∠=∠-∠1()2AEF FEG =∠-∠12AEG =∠1 2β=,又HN ME⊥,Rt EHN∴△中,90EHN MEH∠=︒-∠,即1902βα︒=-.【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D【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NC D EB M A F E DCB A O ED CA【例5】 (北京市、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例6】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 求证:AD 平分∠CDE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D CB ANM D CB AC EDBA【例8】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例9】(“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又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60ABM ∠=︒,求NMB ∠.【例10】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例11】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CDBADCBAANMCBA【例12】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例13】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M CA B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延长AD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中,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AD是整数,则AD=5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ADB C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提升练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提升练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提升练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cm,AC=12cm,动点D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出发沿CA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以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时间是()A.3s或4.8s B.3s C.4.5s D.4.5s或4.8s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OBC的边OC在x轴正半轴上,点O为原点,点C坐标为(12,0),D是OB上的动点,过D作DE⊥x轴于点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O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点D的坐标为()A.(1,√3)B.(2,2√3)C.(4,4√3)D.(8,8√3)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CB中,AC=BC=5,AB=8,D为底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的值等于()A.125B.3C.245D.64.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结DE,点F为DE的中点,连结CF.若AB=2a(a为常数,a>0),当点C在线段AB上运动时,线段CF的长度l的取值范围是()A.√3a3≤l≤√3a2B.√3a2≤l≤aC.a2≤l≤√3a3D.√3a3≤l≤a5.如图,在等边△ABC中,BC=12,D、E是BC边上的两点,BD=CE=2,点M,N,P分别是线段AB,AC,DE上的一动点,连接MN、AP,MN与AP交于点G,若四边形AMPN是平行四边形,则点P由点D移动到点E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MG=NG;②△NPC∼△ABC;③当P运动到BC中点时,四边形AMPN是菱形,且菱形面积为18√3;④点P由点D移动到点E的过程中,点G所走的路径长为4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已知AB=10,点C、D在线段AB上且AC=DB=2;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接EF,设EF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A.5B.4C.3D.07.在四边形ABCD中,△A=45°,△D=90°,AD△BC,BC=1,CD=3.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点B运动,到达点B停止运动;点Q以2个单位长度/秒沿着AD→DC向点C运动,到达点C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时间为ts,△APQ的面积为S,则S随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ABO的O点是坐标原点,A的坐标是(﹣4,0),直角顶点B在第二象限,等腰直角△BCD的C点在y轴上移动,我们发现直角顶点D点随之在一条直线上移动,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是()A.y=﹣2x+1B.y=﹣x+2C.y=﹣3x﹣2D.y=﹣x+2二、填空题9.在△ABC中,AB=AC,BC=5,∠BAC=90°,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以AD为直角边在AD的右侧作等腰Rt△ADE,使∠DAE=90°,AD=AE,A、E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10.如图,在Rt△ABC中,△C=90°,AC=6,△B=30°,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11.如图,在矩形ABCD中,边AB,AD的长分别为3和2,点E在CD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且EC=BF,连接FC。

初三相似三角形提高拓展专题练习附答案

初三相似三角形提高拓展专题练习附答案

14.〔1〕把两个含 45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1 放置,点 D 在 BC 上,连接 BE、AD,AD 的延长线
交 BE 于点 F,求证:AF⊥BE
〔2〕把两个含 30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2 放置,点 D 在 BC 上,连接 BE、AD,AD 的延长线交 BE
于点 F,问 AF 与 BE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2
________________.
12. 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下图的方式折叠,使点 B 落在边 AC 上,记为点 B′,折痕为 EF.AB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AC=3,
设以点 B′,F,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 BF 的长度是.
D
F
E BC=4,假
C
13.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cm,E、F 分别是 BC、CD 的中点,连接 BF、DE,则图中阴影局部的 面积是 cm2. 三、解答题
A.1 B.2 C.3 D.4
4.如图,
A
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M、N 分别是边
M
N
B AB、AD 的中点,连接 OM、ON、MN,则以下表达正确的选
O
D
项是
C
〔〕
A.△AOM 和△AON 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 MBON 和四边形 MODN 都是菱形
C.四边形 AMON 与四边形 ABCD 是位似图形
A.8
B.9.5
C.10
D.11.5
A
D
G
二、填空题 B
E
C
8.如图,路灯距离地面 8 米F ,身高 1.6 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 O 〕20 米的 A 处,则小明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拓展练习题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拓展练习题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对称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答案提示: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对称
在对折的纸上画出下面的图案,然后沿线剪开,打开后看一看。

答案提示:
补充习题3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平移
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答案提示:
补充习题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平移
1. 把图中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 把图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答案提示:
补充习题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旋转在陀螺上怎样画转动后看到的是一个红色的圆盘。

答案提示:
至少用红色的笔画一条线。

补充习题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连一连。

答案提示:。

专题11.6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稳定性(拓展提高)(解析版)

专题11.6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稳定性(拓展提高)(解析版)

专题11.6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稳定性(拓展提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不具备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C【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选项中的图形可以分解成三角形,则图形就有稳定性,据此即可确定.【详解】解:A、可以看成两个三角形,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则这个图形一定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错误;B、可以看成三个三角形,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则这个图形一定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错误;C、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则这个图形一定不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正确;D、可以看成7个三角形,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则这个图形一定具有稳定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正确理解各个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一根木条EF来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详解】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正确理解题意即可解决实际问题.3.盖房子时,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利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答案】A【分析】用木条固定矩形门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详解】解:加上木条后,原不稳定的四边形中具有了稳定的三角形,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4.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几根木条()A.4B.2C.1D.3【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得:沿对角线钉上1根木条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得,至少要再钉上1根木条.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5.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答案】B【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6.下列生产和生活:①用人字架来建筑房屋;②用窗钩来固定窗扇;③在栅栏门上斜钉着一根木条;④商店的推拉活动防盗门等.其中,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详解】解:①用“人”字梁建筑屋顶,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②用窗钩来固定窗扇,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③在栅栏门上斜钉着一根木条,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④商店的推拉防盗铁门,不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综上所述: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是①②③.故选C.7.小明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长度相等的木条,首尾连接制作了一个五角星,他发现五角星的形状不稳定,稍微一动五角星就变形了。

初一数学(下册) 有关三角形的证明必做经典题专项拓展训练

初一数学(下册)  有关三角形的证明必做经典题专项拓展训练

初一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全等专项拓展训练1.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

试说明:∆ACD≌∆CBE。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

试说明:∠A=∠F。

3.如图,已知AB=DC,AC=DB,试说明:∠A=∠D。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AD=CB,判断∠A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AB=AC,AD=AE,BD=CE,则∠BAE=∠CAD,为什么?6.已知:如图1,AB=DE,BC=EF,AF=DC。

试说明:AB//DE。

把图1变换成图2、图3后,上述说明的过程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7.如图,已知EC=AC,∠BCE=∠DCA,∠A=∠E。

试说明:BC=DC。

8.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点E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AB=FC。

9.如图,在AEC和DFB中,E=F,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E//DF;②AB=CD;③CE=BF。

(1)请以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说法。

(用序号写出,书写形式:如果⊗⊗,那么⊗)(2)选择(1)中的一个说法,并说明该说法正确的理由。

10.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E=1,CF=2,求EF的长度。

11.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CE与AB相交于点F。

(1)试说明:∆CEB≌ΔADC;(2)若AD=9,DE=6,求BE的长。

12.如图,∠A=∠B,AE=BE,点D在AC的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

(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

13.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E点,AD=BC,∠DAB=∠CBA。

初二三角形练习题

初二三角形练习题

初二三角形练习题初二三角形练习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在初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初二三角形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对三角形的理解。

1. 题目:在△ABC中,∠A=60°,AB=AC,垂直平分线AD与BC交于点D。

求证:AD=BD=CD。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得知△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由于∠A=60°,所以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边等角三角形。

在等边等角三角形中,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于底边中点,并且垂直平分线还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因此,点D是BC的中点,且AD=BD=CD。

2. 题目:在△ABC中,AB=AC,∠B=40°,∠C=100°。

点D在边BC上,且∠CAD=20°,求证:AD=BD。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得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且∠B=40°,∠C=100°。

由于∠B=∠C,所以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等角三角形。

在等腰等角三角形中,高线与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且高线还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因此,点D是BC的中点,且AD=BD。

3. 题目:在△ABC中,AB=AC,∠B=40°,∠C=100°。

点D在边BC上,且AD=BD,求证:∠CAD=20°。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得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且∠B=40°,∠C=100°。

由于∠B=∠C,所以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等角三角形。

在等腰等角三角形中,高线与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且高线还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因此,点D是BC的中点,且AD=BD。

根据题目条件,我们知道AD=BD,所以∠CAD=∠BAD=20°。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二数学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练习题附解析(1)

初二数学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练习题附解析(1)

初二数学 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练习题附解析(1)一、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1.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与BD 相交于点,M BD 交AC 于点,N CE 交AD 于点H .试确定线段BD C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BD CE ⊥且BD CE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明BAD CA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CE ∴= ADB AEC ∠=∠,在AEH △中90AEC AHE ∠+∠=︒,又AHE MHD ∠=∠,可得:90HMD ∠=︒,即可证明BD CE ⊥且BD CE =.【详解】解: ABC 和ADE 是直角三角形BAC DAE ∴∠=∠AB AC =AD AE =则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BAD 与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S )AS BAD CAE ∴≅(△△BD CE ∴= ADB AEC ∠=∠在AEH △中90AEC AHE ∠+∠=︒又AHE MHD ∠=∠90ADB MHD ∴∠+∠=︒则MHD 中90HMD ∠=︒,即,BD CE ⊥,综上所述,BD CE ⊥且BD 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全等三角形和“8”字形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发现规律:(1)如图①,ABC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直线,BD CE 交于点F .直线BD ,AC 交于点H .求BFC ∠的度数(2)已知:ABC 与ADE 的位置如图②所示,直线,BD CE 交于点F .直线BD ,AC 交于点H .若ABC ADE α∠=∠=,ACB AED β∠=∠=,求BFC ∠的度数 应用结论:(3)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的坐标为(0,0),点M 的坐标为(3,0),N 为y 轴上一动点,连接MN .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MK ,连接NK ,OK ,求线段OK 长度的最小值答案:A解析:(1)BFC ∠的度数为60︒;(2)BFC ∠的度数为180αβ︒--;(3)线段OK 长度的最小值为32【分析】(1)通过证明BAD CAE ≅△△可得ABD ACE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2)通过证明ABC ADE 可得BAC DAE ∠=∠,AB AC AD AE=,可证ABD ACE ,可得ABD ACE ∠=∠,由外角性质可得BFC BAC ∠=∠,再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3)由旋转的性质可得MNK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K MN NK ==,60NMK NKM KNM ∠=∠=∠=︒,如图③将MOK 绕点M 顺时针旋转60︒,得到MQN △,连接OQ ,可得60OMQ ∠=︒,OK =NQ ,MO =MQ ,则当NQ 为最小值时,OK 有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QN y ⊥轴时,NQ 有最小值,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 (1)∵ABC 与ADE 是等边三角形∴AB=AC ,AD=AE ,60BAC DAE ABC ACB ∠=∠=∠=∠=︒∴BAD CAE ∠=∠∴()BAD CAE SAS ≅ ∴ABD ACE ∠=∠∵60ABD DBC ABC ∠+∠=∠=︒∴60ACE DBC ∠+∠=︒∴18060BFC DBC ACE ACB ∠=︒-∠-∠-∠=︒;(2)∵ABC ADE α∠=∠=,ACB AED β∠=∠=∴ABC ADE∴BAC DAE ∠=∠,AB AC AD AE= ∴BAD CAE ∠=∠,AB AD AC AE = ∴ABD ACE ∴ABD ACE ∠=∠ ∵BHC ABD BAC BFC ACE ∠=∠+∠=∠+∠ ∴BFC BAC ∠=∠ ∵180BAC ABC ACB ∠+∠+∠=︒ ∴180BFC αβ∠++=︒∴180BFC αβ∠=︒--;(3)∵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MK∴MN MK =,60NMK ∠=︒∴MNK △是等边三角形∴MK MN NK ==,60NMK NKM KNM ∠=∠=∠=︒如下图,将MOK 绕点M 顺时针旋转60︒,得到MQN △,连接OQ∴MOK MQN ≅,60OMQ ∠=︒∴OK =NQ ,MO =MQ∴MOQ △是等边三角形∴60QOM ∠=︒∴30NOQ ∠=︒∵OK =NQ∴当NQ 为最小值时,OK 有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QN y ⊥轴时,NQ 有最小值 ∵点M 的坐标为(3,0)∴3OM OQ ==∵QN y ⊥轴,30NOQ ∠=︒ ∴1322NQ OQ == ∴线段OK 长度的最小值为32.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如图,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BCF 和△A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B ,DF ,延长DF 交AB 于点E .(1)如图1,若AD =BD ,DE 是∠ADB 的平分线,BC =1,求CD 的长度;(2)如图2,连接CE ,求证:DE 2CE +AE ;(3)如图3,改变△BCF 的大小,始终保持点在线段AC 上(点F 与点A ,C 不重合).将ED 绕点E 顺时针旋转90°得到EP ,取AD 的中点O ,连接OP .当AC =2时,直接写出OP 长度的最大值.解析:(1)21CD =+;(2)证明见解析;(3)22+.【分析】 (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FC BC ==,再判断出FA FB =,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ABC DFC ≅△△,得出BAC CDF ∠=∠,进而判断出ACE DCH ≅△△,得出AE DH =,CE CH =,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2OE OQ ==,再判断出OED QEP ≅△△,进而求出2PQ O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BCF 和A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CD ∴=,1FC BC ==,2FB =,AD BD =,DE 是ABD ∆的平分线,DE ∴垂直平分AB ,2FA FB ∴==,21AC FA FC ∴=+=+,21CD ∴=+;(2)证明:如图2,过点C 作CH CE ⊥交ED 于点H ,BCF 和A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DC ∴=,FC BC =,90ACB DCF ∠=∠=︒;BAC CDF ∴∠=∠,90ECH ∠=︒,90ACE ACH ∴∠+∠=︒,90ACD ∠=︒,90DCH ACH ∴∠+∠=︒,ACE DCH ∴∠=∠.在ACE 和DCH 中,BAC CDF AC DCACE DCH ∠=∠⎧⎪=⎨⎪∠=∠⎩, ()ACE DCH ASA ∴≅△△,AE DH ∴=,CE CH =, 2EH CE ∴=.2DE EH DH CE AE =+=+;(3)OP 的最大值是22+.解:如图3,连接OE ,将O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90︒得到EQ ,连接OQ ,PQ ,则2OQ OE =.由(2)知,90AED ABC CDF ABC BAC ∠=∠+∠=∠+∠=︒,在Rt AED △中,点O 是斜边AD 的中点,122222OE OD AD AC ∴===== 2222OQ OE ∴===,在OED 和QEP △中,OE QE OED QEP DE PE =⎧⎪∠=∠⎨⎪=⎩,2∴==.PQ OD+=+,当且仅当O、P、Q三点共线时,取“=”号,22OP OQ PQ∴的最大值是22OP+.【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4.探究:(1)如图①,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若∠B=28°,则∠ACD的度数是.拓展:(2)如图②,∠MCN=90°,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A、B分别存CM、CN 上,分别过点A、B作AD⊥CP、BE⊥CP于点D、E,若AC=CB,则AD、DE、B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为.请说明理由;应用:(3)如图③,点A、B分别在∠MCN的边CM、CN上,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D、E在射线CP上,连结AD、BE、AE,且使∠MCN=∠ADP=∠BEP.当AC=BC 时,△≌△;此时如果CD=2DE,且S△CBE=6,则△ACE的面积是.答案:D解析:(1)28°(2)DE=AD﹣BE;理由见解析(3)ACD;CBE;9【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3)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出∠ADC=∠CEB,进而判断出△ACD≌△CBE,得出S△ACD=S△CBE,再求出S△ADE=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探究:∵CD⊥AB,∴∠CDB=90°,∵∠B=28°,∴∠BCD=90°﹣∠B=68°,∵∠ACB=90°,∴∠ACD=90°﹣∠BCD=28°,故答案为:28°;拓展:(2)∵∠MCN =90°,∴∠ACD+∠BCE =90°,∵AD ⊥CP ,BE ⊥CP ,∴∠ADC =∠BEC =90°,∴∠ACD+∠CAD =90°,∴∠CAD =∠BCE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CAD BCE AC BC ∠=∠⎧⎪∠=∠⎨⎪=⎩,∴△ACD ≌△CBE (AAS ),∴CD =BE ,AD =CE ,∴DE =CE ﹣CD =AD ﹣BE ,故答案为:DE =AD ﹣BE ;应用:(3)∵∠MCN =∠ACD+∠BCD ,∠MCN =∠ADP ,∴∠ADP =∠ACD+∠BCD ,∵∠ADP =∠ACD+∠CAD ,∴∠CAD =∠BCE ,∵∠ADP =∠BEP ,∴∠ADC =∠CEB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CAD BCE AC BC ∠=∠⎧⎪∠=∠⎨⎪=⎩,∴△ACD ≌△CBE (AAS ),∴S △ACD =S △CBE ,∵S △CBE =6,∴S △ACD =6,∵CD =2DE ,∴S △ACD =2S △ADE ,∴S △ADE =12S △ACD =3, ∴S △ACE =S △ACD +S △ADE =9,故答案为:ACD ,CBE ,9.【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等式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出△ACD ≌△CBE 是解本题的关键.5.如图,直线y =﹣x +c 与x 轴交于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过点B ,C 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A的坐标;(2)P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PA交BC于D.设t=PDAD,请求出t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3)M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MC,将MC绕点M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ME,若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点M的坐标.答案:A解析:(1)y=﹣x2+2x+3,A(﹣1,0);(2)t的最大值为916,此时P(32,154);(3)M 933-,0933+0).【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即可;(2)连接AC,PC,PB,过点A作AE⊥BC于E,过等P作PF⊥BC于F.设P(m,﹣m2+2m+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即可;(3)过点E作EH⊥x轴于H.设M(m,0),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E的坐标(用m表示),再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c,解得c=3,∴C(0,3),∵抛物线经过B,C,∴9303b cc-++=⎧⎨=⎩,解得23b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令y=0,得到﹣x2+2x+3=0,解得x=﹣1或3,∴A(﹣1,0);(2)如图,连接AC,PC,PB,过点A作AE⊥BC于E,过点P作PF⊥BC于F.设P(m,﹣m2+2m+3).∵AE∥PF,∴△PFD∽△AED,∴PDAD =PFAE,∵S△PBC=12•BC•PF,S△ACB=12•BC•AE,∴PDAD =PBCABCSS∆∆,∵S△ABC=12•AB•OC=12×4×3=6,∴t=PDAD =6PBCS∆=211133(23)332226m m m⨯⨯+⨯⨯-++-⨯⨯=﹣14m2+34m=﹣14(m﹣32)2+916,∵﹣14<0,∴m=32时,t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此时P(32,154);(3)如图,过点E作EH⊥x轴于H,∵∠COM=∠EHM=∠CME=90°,∴∠EMH+∠CMH=90°,∠EMH+∠MEH=90°,∴∠MEH =∠CMO ,∵MC =ME ,∴△COM ≌△MHE (AAS ),∴OC =MH =3,OM =EH ,设M (m ,0),则E (m ﹣3,﹣m ),把E (m ﹣3,﹣m )代入y =﹣x 2+2x +3,可得﹣(m ﹣3)2+2(m ﹣3)+3=﹣m , 整理得,m 2﹣9m +12=0,解得m =9332-或9332+, ∴M (9332-,0)或(9332+,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利用几何的性质进行点坐标的求解.6.已知在△ABC 中,AB =AC ,∠BAC =α,直线l 经过点A (不经过点B 或点C ),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连接CD ,BD , AD .(1)如图1,①填空:∠ABD ∠ADB (填 >,=,<号).②求∠BD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当α=60°时,过点D 作BD 的垂线与直线l 交于点E ,求证:AE =BD ; (3)如图3,当α=90°时,在直线l 绕点A 旋转过程中,记直线l 与CD 的交点为F . ①若点M 为AC 的中点,连接MF , MF 的长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MF 的长;若会发生变化,说明理由;②连接BF ,当线段BF 的长取得最大值时,求tan ∠FBC 的值.答案:B解析:(1)①=;②∠BDC =12α;(2)详见解析;(3)①MF 的长在直线l 绕点A 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MF=1;②13【分析】(1)①根据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得到AD =AC ,且AB =AC ,则AD =AB =AC ,可得∠ADB =∠ABD ;②连接DA ,并延长DA 交BC 于点M ,由①可知AD =AB =AC ,则有∠ADB =∠ABD ,∠ADC =∠ACD ,可以得到∠BAM =2∠ADB ,∠MAC =2∠ADC ,利用∠BAC =∠BAM +∠MAC ,可得12BDC =, (2)连接CE ,根据∠BAC =60°,AB =AC ,得到△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有BC =AC ,∠ACB =60°,根据12BDC =,可知∠BDC =30°,则有∠CDE =60°,易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出△BCD ≌△ACE (SAS ),则有BD =AE ;(3)①根据∠AFC =90°,M 为AC 的中点,得到 MF =12AC =122⨯=1,则可知MF 的长在直线l 绕点A 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②连接MB ,根据在△BMF 中,BM MF BC ,可知当点M ,点B ,点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过点M 作MH ⊥BC ,根据∠BAC =90°,AB =AC ,可得BC =2AC ,∠ACB =45°,且MH ⊥BC ,则有∠CMH =∠HCM =45°,可得出MC =2HC ,根据点M 是AC 中点,得到AC =22HC ,∴BC =2AC =4HC ,则可求出BH =BC ﹣HC =3HC ,利用tan ∠FBC =3MH HC BH HC=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1)①ABD ADB ∠=∠.∵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AD =AC ,且AB =AC ,∴AD =AB =AC ,∴∠ADB =∠ABD .②如图1,连接DA ,并延长DA 交BC 于点M ,∵AD =AB =AC,∴∠ADB =∠ABD ,∠ADC =∠ACD .∵∠BAM =∠ADB +∠ABD ,∠MAC =∠ADC +∠ACD ,∴∠BAM =2∠ADB ,∠MAC =2∠ADC ,∴∠BAC =∠BAM +∠MAC =2∠ADB +2∠ADC =2∠BDC =α .∴12BDC =.(2)如图3,连接CE ,∵∠BAC=6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ACB=60°,∵12BDC=,∴∠BDC=30°,∵BD⊥DE,∴∠CDE=60°.∵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点D,∴DE=CE,且∠CDE=60°.∴△CDE是等边三角形.∴CD=CE=DE,∠DCE=60°=∠ACB,∴∠BCD=∠ACE,且AC=BC,CD=CE,∴△BCD≌△ACE(SAS).∴BD=AE .(3)①如图4,因为∠AFC=90°,M为AC的中点,∴ MF= 12AC=122=1.∴MF的长在直线l绕点A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②法一:如图5,连接MB,∵在△BMF 中,BM +MF ≥BC∴当点M ,点B ,点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如图6,过点M 作MH ⊥BC ,∵∠BAC =90°,AB =AC ,∴BC =2AC ,∠ACB =45°,且MH ⊥BC ,∴∠CMH =∠HCM =45°,∴MH =HC ,∴MC =2HC ,∵点M 是AC 中点,∴AC =22HC ,∴BC =2AC =4HC .∴BH =BC ﹣HC =3HC .∴tan ∠FBC =3MH HC BH HC =13.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1)问题感知 如图1,在△ABC 中,∠C =90°,且AC =BC ,点P 是边AC 的中点,连接BP ,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到线段PD .连接AD .过点P 作PE ∥AB 交BC 于点E ,则图中与△BEP 全等的三角形是 ,∠BAD = °;(2)问题拓展 如图2,在△ABC 中,AC =BC =43AB ,点P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P ,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到线段PD ,使得∠BPD =∠C ,连接AD ,则线段CP 与A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CP =43AD ,请给予证明; (3)问题解决 如图3,在△ABC 中,AC =BC =AB =2,点P 在直线AC 上,且∠APB =30°,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60°到线段PD ,连接AD ,请直接写出△ADP 的周长.答案:A解析:(1)△PAD ,90;(2)证明见解析;(3)623+.【分析】(1)由“SAS”可证△PAD ≌△BEP ,可得∠PAD=∠BEP=135°,依据∠ABC=45°,可得∠BAD=90°;(2)过点P 作PH ∥AB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H ,由“SAS”可证△APD ≌△HBP ,可得PH=AD ,通过证明△CAB ∽△CPH ,可得HAC AB CP P =,即可得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证明:(1)∵点P 是边AC 的中点,PE ∥AB ,∴点E 是BC 的中点,∴CE =BE ,∵AC =BC ,∴BE =AP ,∵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到线段PD .∴PB =PD ,∵∠APD+∠BPC =90°,∠EBP +∠BPC =90°,∴∠EBP =∠APD ,又∵PB =PD ,∴△PAD ≌△BEP (SAS ),∴∠PAD =∠BEP ,∵∠C =90°,AC =BC ,∴∠BAC =∠ABC =45°,∵PE ∥AB ,∴∠ABC =∠PEC =45°,∴∠BEP =135°,∴∠BAD =∠PAD ﹣∠BAC =135°﹣45°=90°,故答案为:△PAD ,90;(2)如图,过点P 作PH ∥AB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H ,∴∠CBA =∠CHP ,∠CAB =∠CPH ,∵CB =CA ,∴∠CBA =∠CAB ,∴∠CHP =∠CPH ,∴BH =AP ,∵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到线段PD .∴PB =PD ,∵∠BPD =∠C ,∴∠BPD+∠BPC =∠C+∠BPC ,∴∠PBH =∠APD ,∴△APD ≌△HBP (SAS ),∴PH =AD ,∵PH ∥AB ,∴△CAB ∽△CPH , ∴H AC PC AB P = ∴HAC AB CP P = ∵AC =BC =43AB , ∴43CP PH =, ∴CP =43PH =43AD ; (3)当点P 在CA 的延长线上时,∵AC =BC =AB =2,∴△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将线段PB 绕点P 顺时针旋转60°到线段PD ,∴BP =PD ,∠BPD =60°=∠ACB ,过点P 作PE ∥AB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ACB =∠APB+∠ABP ,∴∠ABP =∠APB =30°,∴AB =AP =2,∴CP =4,∴P AB PE CA C = ∴CP =PE =4,由(2)得,PE =AD =4,∵∠APD =∠APB+BPD =90°,∴DP =2216423AD DP -=-=,∴△ADP 的周长=AD+AP+DP =23+6,当点P 在AC 延长线上时,如图,同理可求△ADP 的周长=6+23,综上所述:△ADP 的周长为6+23.【点睛】本题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推算. 8.如图,抛物线y =﹣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其中A (3,0),B (﹣1,0),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D ,直线y =kx+b 1经过点A ,C ,连接CD . (1)求抛物线和直线AC 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 ,使△ACP 的面积是△ACD 面积的2倍,求点P 的坐标;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线段AQ 绕Q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QA 1,且A 1好落在抛物线上?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A解析:(1)2y x 2x 3=-++;3y x =-+ ;(2)(﹣1,0)或(4,﹣5);(3)存在;(1,2)和(1,﹣3)【分析】(1)将点A ,B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b ,c 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 的坐标,再将点A ,C 坐标代入直线AC 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BD =AD ,进而判断出△ABC 的面积和△ACP 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分点Q 在x 轴上方和在x 轴下方,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把A (3,0),B (﹣1,0)代入y =﹣x 2+bc+c 中,得93010b c b c -++=⎧⎨--+=⎩, ∴23b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3,当x =0时,y =3,∴点C 的坐标是(0,3),把A (3,0)和C (0,3)代入y =kx+b 1中,得11303k b b +=⎧⎨=⎩, ∴113k b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x+3;(2)如图,连接BC ,∵点D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AD =BD ,∴S △ABC =2S △ACD ,∵S △ACP =2S △ACD ,∴S △ACP =S △ABC ,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即:P (﹣1,0),过B 点作PB ∥AC 交抛物线于点P ,则直线BP 的解析式为y =﹣x ﹣1①,∵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3②,联立①②解得,10x y =-⎧⎨=⎩或45x y =⎧⎨=-⎩, ∴P (4,﹣5),∴即点P 的坐标为(﹣1,0)或(4,﹣5);(3)如图,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设AC与对称轴交点为Q',由(1)知,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2,∴Q'坐标为(1,2),∵Q'D=AD=BD=2,∴∠Q'AB=∠Q'BA=45°,∴∠AQ'B=90°,∴点Q'为所求,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设点Q(1,m),过点A1'作A1'E⊥DQ于E,∴∠A1'EQ=∠QDA=90°,∴∠DAQ+∠AQD=90°,由旋转知,AQ=A1'Q,∠AQA1'=90°,∴∠AQD+∠A1'QE=90°,∴∠DAQ=∠A1'QE,∴△ADQ≌△QEA1'(AAS),∴AD=QE=2,DQ=A1'E=﹣m,∴点A1'的坐标为(﹣m+1,m﹣2),代入y=﹣x2+2x+3中,解得,m=﹣3或m=2(舍),∴Q的坐标为(1,﹣3),∴点Q的坐标为(1,2)和(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解析式的求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三角形“k”字型全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设点坐标并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列式求解.9.如图,△ABC和△CEF中,∠BAC=∠CEF=90°,AB=AC,EC=EF,点E在AC边上.(1)如图1,连接BE,若AE=3,BE=58,求FC的长度;(2)如图2,将△CEF绕点C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旋转过程中,直线EF分别与直线AC,BC交于点M,N,当△CMN是等腰三角形时,求旋转角α的度数;(3)如图3,将△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得点B,E,F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为BF 的中点,连接AE,猜想AE,CF和B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C解析:(1)422)22.5°或45°或112.5°;(3)CF+AE2BP,见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AC=7,求出EC=EF=4即可解决问题;(2)分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3)结论:CF+AE2BP.如图3中,过点A作AD⊥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在Rt △ABE 中,AB =()2222583497-=-==BF AE ,∴AC =AB =7,∴EF =EC =AC ﹣AE =7﹣3=4, ∵∠CEF =90°,EC =EF =3,∴CF =22224442+=+=EF CE ; (2)①如图2﹣1中,当CM =CN 时, α=∠MCE =∠ECN =12∠ACB =22.5°.如图2﹣2中,当NM =NC 时,α=∠MCN =45°.如图2﹣3中,当CN =CM 时, ∠NCE =12∠BCM =67.5°,α=∠ACE =45°+67.5°=112.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α的值为22.5°或45°或112.5°.(3)结论:CF+AE=2BP.理由:如图3中,过点A作AD⊥AE,∴∠DAE=∠BAC=90°,∴∠BAD=∠CAE,∵∠BAC=∠BEC=90°,∴∠ABP=∠ACE,∵AB=AC,∴△ABD≌△ACE(ASA),∴BD=EC=EF,AD=AE,∴△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2AE,∵P是BF的中点,∴BP=12BF,∵BP=12BF=12(2EF+DE),CF2EF,DE2AE,∴BP=122CF2AE),∴CF+AE2.【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0.阅读下面材料:小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结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AD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2).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_ 关系时,仍有EF=BE+DF;(2)如图4,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 EC=2,求DE的长.答案:B解析:(1)∠B+∠D=180°(或互补);(2)∴5DE【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利用全等的知识可知,要使EF=BE+DF,即EF=DG+DF,即要F、D、G三点共线,即∠ADG+∠ADF=180°,即∠B+∠D=180°.(2) 把△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90°至△ACG,可使AB与AC重合,通过证明△AEG≌△AED 得到DE=EG,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DE的长.(1)∠B+∠D=180°(或互补).(2)∵ AB=AC,∴把△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90°至△ACG,可使AB与AC重合.则∠B=∠ACG,BD=CG,AD=AG.∵在△ABC中,∠BAC=90°,∴∠ACB+∠ACG=∠ACB+∠B=90°于,即∠ECG=90°.∴ EC2+CG2=EG2.在△AEG与△AED中,∠EAG=∠EAC+∠CAG=∠EAC+∠BAD=90°-∠EAD=45°=∠EAD.又∵AD=AG,AE=AE,∴△AEG≌△AED .∴DE=EG.又∵CG=BD,∴ BD2+EC2=DE2.∴5DE .考点:1.面动旋转问题;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勾股定理.11.如图1,在Rt△ABC中,AB=AC,∠A=90°,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结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结MN,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DE=2,BC=4,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答案:C解析:(1)PM=PN,PM⊥PN,理由见详解;(2)△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详解;(3)△PMN面积的最大值是94.【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12CE,PN=12BD,进而判断出BD=CE,即可得出结论,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CE得出∠DPM=∠DCA,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ABD≌△ACE,得出BD=CE,同(1)的方法得出PM=12BD,PN=12BD,即可得出PM=PN,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BD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而BD最大是AB+AD=14,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P,N是BC,CD的中点,∴PN∥BD,PN=12BD,∵点P,M是CD,DE的中点,∴PM∥CE,PM=12CE,∵AB=AC,AD=AE,∴BD=CE,∴PM=PN,∵PN∥BD,∴∠DPN=∠ADC,∵PM∥CE,∴∠DPM=∠DCA,∵∠BAC=90°,∴∠ADC+∠ACD=90°,∴∠MPN=∠DPM+∠DPN=∠DCA+∠ADC=90°,∴PM⊥PN;故答案为:PM=PN,PM⊥PN;(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由旋转知,∠BAD=∠CAE , ∵AB=AC ,AD=AE , ∴△ABD ≌△ACE (SAS ), ∴∠ABD=∠ACE ,BD=CE ,同(1)的方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PN=12BD ,PM=12CE , ∴PM=PN ,∴△PMN 是等腰三角形, 同(1)的方法得,PM ∥CE , ∴∠DPM=∠DCE ,同(1)的方法得,PN ∥BD , ∴∠PNC=∠DBC ,∵∠DPN=∠DCB+∠PNC=∠DCB+∠DBC , ∴∠MPN=∠DPM+∠DPN=∠DCE+∠DCB+∠DBC =∠BCE+∠DBC=∠ACB+∠ACE+∠DBC =∠ACB+∠ABD+∠DBC=∠ACB+∠ABC , ∵∠BAC=90°, ∴∠ACB+∠ABC=90°, ∴∠MPN=90°,∴△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2)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PN=12BD , ∴PM 最大时,△PMN 面积最大,即:BD 最大时,△PMN 面积最大, ∴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 ∵DE =2,BC =4,∴2AD ==4AB == ∴BD=AB+AD=∴PM=2,∴S △PMN 最大=12PM 2=219(224⨯=;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PM=12CE ,PN=12BD ,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ABD ≌△ACE ,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BD 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是一道中考常考题.12.如图,△ABC中,O是△ABC内一点,AO平分∠BAC,连OB,OC.(1)如图1,若∠ACB=2∠ABC,BO平分∠ABC,AC=5,OC=3,则AB=;(2)如图2,若∠CBO+∠ACO=∠BAC=60°,求证:BO平分∠ABC;(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C=3B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点D,直接写出CD的最小值为.答案:A解析:(1)8;(2)见解析;(3)33【分析】(1)先补充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则:BD DC=AB AC .如图1中,延长CO交AB于E,由OA平分∠EAC,推出AEAC=OEOC,推出AEEO=AC OC =53,设AE=5k,OE=3k,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求出k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过点O作EF⊥OA交AB于E,交AC于F,作CG∥EF交AB于G,连接OG.证明△AGO≌△ACO(SAS),推出OG=OC,推出∠OGC=∠OCG,证明O,G,B,C 四点共圆,可得结论.(3)如图3中,以BC为边向上作等边△BCH,连接OH,作HM⊥BC于M.证明△HBO≌△CBD(SAS),推出OH=CD,由(2)可知∠BOC=120°,推出当点O落在HM 上时,OH的值最小.【详解】解:(1)先补充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则:BD DC=AB AC.理由:过C作CE∥DA,交BA的延长线于E,∵CE∥DA,∴∠1=∠E,∠2=∠3,∠1=∠2,∴∠E=∠3,∴AE=AC,∵BDDC =BAAE,∴BDDC =ABAC.如图1中,延长CO交AB于E,∵OA平分∠EAC,∴AEAC=OEOC,∴AEEO =ACOC=53,设AE=5k,OE=3k,∵OB平分∠ABC,∴OC平分∠ACB,∵∠ACB=2∠ABC,∴∠BCE=12∠ACB=∠EBC,∴EB=EC=3k+3,∵∠ACE=∠ABC,∠CAE=∠BAC,∴△ACE∽△ABC,∴ACAB =AEAC,∴5533k k =55k,解得k=58或﹣1(舍弃),∴AB=8k+3=8.故答案为:8.(2)如图2中,过点O作EF⊥OA交AB于E,交AC于F,作CG∥EF交AB于G,连接OG.∵AO平分∠AEF,∴∠OAE=∠OAF,∵AO=AO,∠AOE=∠AOF=90°,∴△AOE≌△AOF(ASA),∴AE=AF,∵∠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F=∠AFE=60°=∠FOC+∠FCO,∵∠OBC+∠FCO=60°,∴∠FOC=∠OBC,∵EF∥CG,∴∠AGC=∠AEF=60°,∠ACG=∠AFE=60°,∴∠AGC=∠ACG,∴AG=AC,∵∠GAO=∠CAO,AO=AO,∴△AGO≌△ACO(SAS),∴OG=OC,∴∠OGC=∠OCG,∵∠FOC=∠OCG,∴∠OBC=∠OGC,∴O,G,B,C四点共圆,∴∠ABO=∠OCG,∴∠ABO=∠OBC,∴OB平分ABC.(3)如图3中,以BC为边向上作等边△BCH,连接OH,作HM⊥BC于M.∵△OBD,△BCH都是等边三角形,∴∠HBC=∠OBD=60°,BH=BC,BO=BD,∴∠HBO=∠CBD,∴△HBO≌△CBD(SAS),∴OH=CD,由(2)可知∠BOC=120°,∴当点O落在HM上时,OH的值最小,此时OH=HM﹣OM=3﹣3,∴CD的最小值为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作出辅助线构造相应图形.13.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PM=PN,PM⊥PN;(2)△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S△PMN最大=492.【分析】(1)由已知易得BD CE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12PM CE =,12PN BD =,即可得出数量关系,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 CE 得出DPM DCA ∠=∠,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位置关系;(2)先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 CE =,同(1)的方法得出12PM BD =,12PN BD =,即可得出PM PN =,同(1)的方法由MPN DCE DCB DBC ACB ABC ∠=∠+∠+∠=∠+∠,即可得出结论;(3)方法1:先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 ,AM ,即可得出MN 最大AM AN =+,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BD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而BD 最大是14AB A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P ,N 是BC ,CD 的中点,//PN BD ∴,12PN BD =, 点P ,M 是CD ,DE 的中点, //PM CE ∴,12PM CE =, AB AC =,AD AE =,BD CE ∴=,PM PN ∴=,//PN BD ,DPN ADC ∴∠=∠,//PM CE ,DPM DCA ∴∠=∠,90BAC ∠=︒,90ADC ACD ∴∠+∠=︒,90MPN DPM DPN DCA ADC ∴∠=∠+∠=∠+∠=︒,PM PN ∴⊥,故答案为: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旋转知,BAD CAE ∠=∠,AB AC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BD CE =,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12PN BD =,12PM CE =, PM PN ∴=,PMN ∴∆是等腰三角形,同(1)的方法得,//PM CE ,DPM DCE ∴∠=∠,同(1)的方法得,//PN BD ,PNC DBC ∴∠=∠,DPN DCB PNC DCB DBC ∠=∠+∠=∠+∠,MPN DPM DPN DCE DCB DBC ∴∠=∠+∠=∠+∠+∠BCE DBC ACB ACE DBC =∠+∠=∠+∠+∠ACB ABD DBC ACB ABC =∠+∠+∠=∠+∠,90BAC ∠=︒,90ACB ABC ∴∠+∠=︒,90MPN ∴∠=︒,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方法1:如图2,同(2)的方法得,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DE BC ∴且DE 在顶点A 上面,MN ∴最大AM AN =+,连接AM ,AN ,在ADE ∆中,4AD AE ==,90DAE ∠=︒,22AM ∴=在Rt ABC ∆中,10AB AC ==,52AN =22522MN ∴=最大,222111149(72)22242PMN S PM MN ∆∴==⨯=⨯=最大. 方法2:由(2)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PM PN BD ==, PM ∴最大时,PMN ∆面积最大,∴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14BD AB AD ∴=+=,7PM ∴=,2211497222PMN S PM ∆∴==⨯=最大.【点睛】此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12PM CE =,12PN BD =,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ABD ACE ∆≅∆,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14.如图,△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DF=120°,把∠EDF 绕点D 旋转,使∠EDF 的两边分别与线段AB 、AC 交于点E 、F .(1)当DF ⊥AC 时,求证:BE=CF ;(2)在旋转过程中,BE+CF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D解析:(1)证明见解析;(2)是,2.【解析】【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求∠DEA=90°,根据“AAS”可判定△BDE ≌△CDF ,即可证BE=CF ;(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如图2,易证△MBD ≌△NCD ,则有BM=CN ,DM=DN ,进而可证到△EMD ≌△FND ,则有EM=FN ,就可得到BE+CF=BM+EM+CF=BM+FN+CF=BM+CN=2BM=2BD×cos60°=BD=12BC=2. 【详解】(1)∵△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B=∠C=60°,BD=CD ,∵DF ⊥AC ,∴∠DFA=90°,∵∠A+∠EDF+∠AFD+∠AED=180°,∴∠AED=90°,∴∠DEB=∠DFC ,且∠B=∠C=60°,BD=DC ,∴△BDE ≌△CDF (AAS )(2)过点D 作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则有∠AMD=∠BMD=∠AND=∠CND=90°.∵∠A=60°,∴∠MDN=360°-60°-90°-90°=120°.∵∠EDF=120°,∴∠MDE=∠NDF .在△MBD 和△NCD 中,BMD CND B CBD CD ∠∠⎧⎪∠∠⎨⎪⎩===, ∴△MBD ≌△NCD (AAS )BM=CN ,DM=DN .在△EMD 和△FND 中,EMD FND DM DNMDE NDF ∠∠⎧⎪⎨⎪∠∠⎩===, ∴△EMD ≌△FND (ASA )∴EM=FN ,∴BE+CF=BM+EM+CF=BM+FN+CF=BM+CN=2BM=2BD×cos60°=BD=12BC=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BM=CN ,DM=DN ,EM=FN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如图1,四边形ABCD 中,BD ⊥AD ,E 为BD 上一点,AE =BC ,CE ⊥BD ,CE =ED(1)已知AB =10,AD =6,求CD ;(2)如图2,F 为AD 上一点,AF =DE ,连接BF ,交BF 交AE 于G ,过G 作GH ⊥AB 于H ,∠BGH =75°.求证:BF =22GH+2EG . 答案:B解析:(1)22;(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得出BD =22-AB AD =8,由HL 证得Rt △ADE ≌Rt △BEC ,得出BE =AD ,则CE =ED =BD ﹣BE =BD ﹣AD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 (2)连接CF ,易证AF =CE ,AD ∥CE ,得出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则AE =CF ,AE ∥CF ,得出∠CFD =∠EAD ,∠CFB =∠AGF ,由Rt △ADE ≌Rt △BEC ,得出∠CBE =∠EAD ,推出∠CBE =∠CFD ,证得△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F =2BC =2CF =2AE ,∠FBC =∠BFC =45°,推出∠AGF =45°,∠AGH =60°,∠GAH =30°,则AG =2GH ,得出BF =2AE =2(AG+EG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BD ⊥AD ,∴BD =22-AB AD =22106-=8,∵CE ⊥BD ,∴∠CEB =∠EDA =90°,在Rt △ADE 和Rt △BEC 中,AE BC ED CE=⎧⎨=⎩, ∴Rt △ADE ≌Rt △BEC (HL ),∴BE =AD ,∴CE =ED =BD ﹣BE =BD ﹣AD =8﹣6=2,∴CD 2=CE =22;(2)解:连接CF ,如图2所示:∵AF =DE ,DE =CE ,∴AF =CE ,∵BD ⊥AD ,CE ⊥BD ,∴AD ∥CE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E =CF ,AE ∥CF ,∴∠CFD =∠EAD ,∠CFB =∠AGF ,由(1)得:Rt△ADE≌Rt△BEC,∴∠CBE=∠EAD,∴∠CBE=∠CFD,∵∠FBD+∠BFC+∠CFD=90°,∴∠FBD+∠BFC+∠CBE=90°,∴∠BCF=90°,∵AE=BC,∴BC=CF,∴△B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BC CF AE,∠FBC=∠BFC=45°,∴∠AGF=45°,∵∠BGH=75°,∴∠AGH=180°﹣45°﹣75°=60°,∵GH⊥AB,∴∠GAH=30°,∴AG=2GH,∴BFAE(AG+EG),∴BF=EG.【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建平行四边形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外角》拓展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外角》拓展练习

《三角形的外角》拓展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把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A.20°B.50°C.60°D.70°2.(5分)下列图形中能够说明∠1>∠2的是()A.B.C.D.3.(5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4.(5分)如图所示,l1∥l2,则下列式子中值为180°的是()A.α+β+γB.α+β﹣γC.β+γ﹣αD.α﹣β+γ5.(5分)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CE相交于点D,则∠BDC 的度数为()A.60°B.75°C.80°D.8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D是线段AC上一点,连BD,用不等号“<”表示∠A,∠1的大小关系为.7.(5分)如图,若∠A=75°,∠ABD=120°,则∠ACE=.8.(5分)如图,△ABC中,∠C=90°,AC=3,BC=4,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AP、BP的交点,则AP的长为.9.(5分)如图,P为△ABC中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A=48°,∠B=64,则∠ACP =.10.(5分)△ABC的一个内角大小是40°,∠A=∠B,那么∠C外角大小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33°,∠BG1C=70°,求∠A的度数.12.(10分)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PQ上运动,点B在直线MN 上运动.(1)如图1,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角的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2)如图2,已知AB不平行CD,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又DE、CE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CED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3)如图3,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直接写出∠ABO的度数=.13.(10分)已知如图∠B=∠C,∠1=∠2,∠BAD=40°,求∠EDC度数.14.(10分)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高,AE平分∠BAC,∠B=75°,∠C=45°,求∠DAE与∠AEC的度数.15.(10分)已知△ABC,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A、B、C、P中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B、PC,设∠PBA=x°,∠PCA=y°,∠BPC=m°,∠BAC=n°.(1)如图,当点P在△ABC内时,①若n=80,x=10,y=20,则m=;②探究x、y、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2)当点P在△ABC外时,直接写出x、y、m、n之间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三角形的外角》拓展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把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A.20°B.50°C.60°D.7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2=∠A+∠1,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2=∠A+∠1=30°+20°=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2=∠A+∠1是解此题的关键.2.(5分)下列图形中能够说明∠1>∠2的是()A.B.C.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1=∠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1>∠2,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1和∠2的大小不能确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1和∠2的大小不能确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熟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3.(5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分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它相邻的内角为钝角,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钝角三角形.【解答】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为钝角,∴三角形的形状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补.4.(5分)如图所示,l1∥l2,则下列式子中值为180°的是()A.α+β+γB.α+β﹣γC.β+γ﹣αD.α﹣β+γ【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知,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计算出α+β﹣γ的值为180°.【解答】解:由题可知α=180°﹣β+γ,所以有180°﹣α+γ+180°﹣β=180°,即α+β﹣γ=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平行线的性质.5.(5分)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CE相交于点D,则∠BDC 的度数为()A.60°B.75°C.80°D.8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GF A=90°,∠A=45°,∴∠CGD=45°,∴∠BDC=∠CGD+∠C=7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D是线段AC上一点,连BD,用不等号“<”表示∠A,∠1的大小关系为∠A<∠1.【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1是△ABD的一个外角,∴∠A<∠1,故答案为:∠A<∠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能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7.(5分)如图,若∠A=75°,∠ABD=120°,则∠ACE=13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CB,再求出∠ACE即可.【解答】解:∵∠A=75°,∠ABD=120°,∴∠ACD=∠ABD﹣∠A=45°,∴∠ACE=180°﹣∠ACB=135°,故答案为:13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能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8.(5分)如图,△ABC中,∠C=90°,AC=3,BC=4,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AP、BP的交点,则AP的长为3.【分析】作PD⊥AC于D,PH⊥AB于H,PE⊥CB于E,如图,先计算出AB=5,设AD=x,BE=y,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D=PH,PE=PH,所以PD=PE,则可判定四边形PECD为正方形,利用CD=CE得到y=x﹣1,接着利用易得AD=AH=x,BH=BE =y得到x+y=5,然后求出x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P A的长.【解答】解:作PD⊥AC于D,PH⊥AB于H,PE⊥CB于E,如图,在Rt△ABC中,AB==5,设AD=x,BE=y,∵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AP、BP的交点,∴PD=PH,PE=PH,∴PD=PE,∴四边形PECD为正方形,∴CD=CE,即3+x=4+y,∴y=x﹣1,易得AD=AH=x,BH=BE=y,∴x+y=5,∴x+x﹣1=5,解得x=3,∴DP=DC=3+3=6,在Rt△P AD中,P A==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灵活运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5分)如图,P为△ABC中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A=48°,∠B=64,则∠ACP=112°.【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解答即可.【解答】解:∵∠A=48°,∠B=64°,∵∠ACP=∠A+∠B=48°+64°=112°,故答案为:112°【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0.(5分)△ABC的一个内角大小是40°,∠A=∠B,那么∠C外角大小是80°或140°.【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C的外角的大小.【解答】解:①若∠A=40°,则∠B=40°,∠C=100°,∠C的外角为80°.②若∠C=40°,则∠C的外角为140°.故答案为80°或1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A=40°,则∠ABX+∠ACX=50°;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 的度数;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33°,∠BG1C=70°,求∠A的度数.【分析】(1)首先连接AD并延长至点F,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即可判断出∠BDC=∠A+∠B+∠C.(2)①由(1)可得∠ABX+∠ACX+∠A=∠BXC,然后根据∠A=40°,∠BXC=90°,求出∠ABX+∠ACX的值是多少即可.②由(1)可得∠DBE=∠DAE+∠ADB+∠AEB,再根据∠DAE=40°,∠DBE=130°,求出∠ADB+∠AEB的值是多少;然后根据∠DCE=(∠ADB+∠AEB)+∠DAE,求出∠DCE的度数是多少即可.③根据∠BG1C=(∠ABD+∠ACD)+∠A,∠BG1C=70°,设∠A为x°,可得∠ABD+∠ACD=133°﹣x°,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判断出∠A的度数是多少.【解答】解:(1)如图(1),连接AD并延长至点F,,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BDF=∠BAD+∠B,∠CDF=∠C+∠CAD,又∵∠BDC=∠BDF+∠CDF,∠BAC=∠BAD+∠CAD,∴∠BDC=∠A+∠B+∠C;(2)①由(1),可得∠ABX+∠ACX+∠A=∠BXC,∵∠A=40°,∠BXC=90°,∴∠ABX+∠ACX=90°﹣40°=50°,故答案为:50.②由(1),可得∠DBE=∠DAE+∠ADB+∠AEB,∴∠ADB+∠AEB=∠DBE﹣∠DAE=130°﹣40°=90°,∴(∠ADB+∠AEB)=90°÷2=45°,∴∠DCE=(∠ADB+∠AEB)+∠DAE=45°+40°=85°;③∠BG1C=(∠ABD+∠ACD)+∠A,∵∠BG1C=70°,∴设∠A为x°,∵∠ABD+∠ACD=133°﹣x°∴(133﹣x)+x=70,∴13.3﹣x+x=70,解得x=63,即∠A的度数为6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10分)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PQ上运动,点B在直线MN 上运动.(1)如图1,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角的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2)如图2,已知AB不平行CD,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又DE、CE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CED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3)如图3,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延长线相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直接写出∠ABO的度数=60°或45°.【分析】(1)根据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可知∠AOB=90°,再由AE、BE 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得出∠BAE=∠OAB,∠ABE=∠ABO,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D、BC交于点F,根据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可得出∠AOB=90°,进而得出∠OAB+∠OBA=90°,故∠P AB+∠MBA=270°,再由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可知∠BAD=∠BAP,∠ABC=∠ABM,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F=45°,再根据DE、CE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可知∠CDE+∠DCE=112.5°,进而得出结论;(3))由∠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可知∠EAO=∠BAO,∠EOQ=∠BOQ,进而得出∠E的度数,由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可知∠EAF =90°,在△AEF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解答】解:(1)∠AEB的大小不变,∵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AOB=90°,∴∠OAB+∠OBA=90°,∵AE、BE分别是∠BAO和∠ABO角的平分线,∴∠BAE=∠OAB,∠ABE=∠ABO,∴∠BAE+∠ABE=(∠OAB+∠ABO)=45°,∴∠AEB=135°;(2)∠CED的大小不变.延长AD、BC交于点F.∵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AOB=90°,∴∠OAB+∠OBA=90°,∴∠P AB+∠MBA=270°,∵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BAD=∠BAP,∠ABC=∠ABM,∴∠BAD+∠ABC=(∠P AB+∠ABM)=135°,∴∠F=45°,∴∠FDC+∠FCD=135°,∴∠CDA+∠DCB=225°,∵DE、CE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CDE+∠DCE=112.5°,∴∠E=67.5°;(3)∵∠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EAO=∠BAO,∠EOQ=∠BOQ,∴∠E=∠EOQ﹣∠EAO=(∠BOQ﹣∠BAO)=∠ABO,∵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EAF=90°.在△AEF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故有:①∠EAF=3∠E,∠E=30°,∠ABO=60°;②∠EAF=3∠F,∠E=60°,∠ABO=120°;③∠F=3∠E,∠E=22.5°,∠ABO=45°;④∠E=3∠F,∠E=67.5°,∠ABO=135°.∴∠ABO为60°或45°.故答案为:60°或4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10分)已知如图∠B=∠C,∠1=∠2,∠BAD=40°,求∠EDC度数.【分析】首先在△ABD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EDC+∠1=∠B+40°,同理可得到∠2=∠EDC+∠C,联立两个式子,结合∠B=∠C,∠1=∠2的已知条件,即可求出∠EDC的度数.【解答】解:△ABD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C=∠B+∠BAD,即∠EDC+∠1=∠B+40°;①同理,得:∠2=∠EDC+∠C,已知∠1=∠2,∠B=∠C,∴∠1=∠EDC+∠B,②②代入①得:2∠EDC+∠B=∠B+40°,即∠EDC=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理清图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10分)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高,AE平分∠BAC,∠B=75°,∠C=45°,求∠DAE与∠AEC的度数.【分析】由∠B=75°,∠C=45°,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又AE平分∠BAC,求出∠BAE、∠CAE.再利用AD是BC上的高在△ABD中求出∠BAD,此时就可以求出∠DAE.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AEC.【解答】解:方法1:∵∠B+∠C+∠BAC=180°,∠B=75°,∠C=45°,∴∠BAC=60°,∵AE平分∠BAC,∴∠BAE=∠CAE=∠BAC=×60°=30°,∵AD是BC上的高,∴∠B+∠BAD=90°,∴∠BAD=90°﹣∠B=90°﹣75°=15°,∴∠DAE=∠BAE﹣∠BAD=30°﹣15°=15°,在△AEC中,∠AEC=180°﹣∠C﹣∠CAE=180°﹣45°﹣30°=105°;方法2:同方法1,得出∠BAC=60°.∵AE平分∠BAC,∴∠EAC=∠BAC=×60°=30°.∵AD是BC上的高,∴∠C+∠CAD=90°,∴∠CAD=90°﹣45°=45°,∴∠DAE=∠CAD﹣∠CAE=45°﹣30°=15°.∵∠AEC+∠C+∠EAC=180°,∴∠AEC+30°+45°=180°,∴∠AEC=105°.答:∠DAE=15°,∠AEC=10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外角以及和它们相关的一些结论,图形比较复杂,对于学生的视图能力要求比较高.15.(10分)已知△ABC,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A、B、C、P中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B、PC,设∠PBA=x°,∠PCA=y°,∠BPC=m°,∠BAC=n°.(1)如图,当点P在△ABC内时,①若n=80,x=10,y=20,则m=110;②探究x、y、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2)当点P在△ABC外时,直接写出x、y、m、n之间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1)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②结论:m=n+x+y.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2)分6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①∵∠A=80°,∴∠ABC+∠ACB=100°,∵∠PBA=10°,∠PCA=20°,∴∠PBC+∠PCB=70°,∴∠BPC=110°,∴m=110,故答案为110.②结论:m=n+x+y.理由:∵∠A+∠ABC+∠ACB=∠A+∠PBA+∠PCA+∠PBC+∠PCB=180°,∠PBC+∠PCB+∠BPC=180°,∴∠A+∠PBA+∠PCA=∠BPC,∴m=n+x+y.(2)x、y、m、n之间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①如图1中,m+x=n+y;②如图2中,n=x+m+y;③如图3中,n+x=m+y;④如图4中,x=m+n+y;⑤如图5中,y=m+n+x;⑥如图6中,x+y+m+n=36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典范题型50题(含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典范题型50题(含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B AND【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ACE ∆,连结CD 、BE 相交NCDE BMAFEDCBA OEDCBA于点O.求证:OA平分DOE∠.【例5】(北京市、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例6】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A NMD CBACE DBA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中,60BAC∠=︒,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 AB BD=+,求ABC∠的度数.【例8】在等腰ABC∆中,AB AC=,顶角20A∠=︒,在边AB上取点D,使AD BC=,求BDC∠.【例9】(“勤奋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中,AC BC=,20C∠=︒,又M在AC上,N在BC上,且满足50BAN∠=︒,60ABM∠=︒,求NMB∠. NMCB A【例10】 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例11】 (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例12】 (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例13】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2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MCAB_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2.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 又∵CD=DE∴⊿ADC ≌⊿GDE (AAS ) ∴EG=AC ∵EF//AB ∴∠DFE=∠1 ∵∠1=∠2 ∴∠DFE=∠DGE ∴EF=EG ∴EF=ACADBCBA CDF2 1 E3.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AED=∠C+∠EDC=2∠C ∴∠B=2∠C4.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CDB A所以∠CEB=∠CEF=90°因为EB=EF,CE=CE,所以△CEB≌△CEF所以∠B=∠CFE因为∠B+∠D=180°,∠CFE+∠CFA=180°所以∠D=∠CFA因为AC平分∠BAD所以∠DAC=∠FAC又因为AC=AC所以△ADC≌△AFC(SAS)所以AD=AF所以AE=AF+FE=AD+BE5.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专项能力拓展训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专项能力拓展训练

【三角形的证明】专项能力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2,BP平分∠ABC,且AP⊥BP于点P,则△BPC的面积是()A.10B.8C.6D.4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A6B6A7的边长为()A.6B.12C.16D.323.如图,已知等边△AEB和等边△BDC在线段AC同侧,则下面错误的是()A.△ABD≌△EBC B.△NBC≌△MBD C.DM=DC D.∠ABD=∠EBC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度.A.30B.45C.60D.905.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C为钝角,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连接AD,CB的延长线交AD于点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E垂直平分AD B.CE平分∠ACDC.△ABD是等腰三角形D.△ACD是等边三角形6.在下列结论中:(1)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7.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上的点,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D,∠DCA=∠D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DCB=∠B;②CD=AB;③△ADC是等边三角形;④若∠E=30°,则DE=EF+CF.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APO=∠DCO;③△OPC是等边三角形;④AB=AO+A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9.如图,在△ABC中,∠ACB=90°,过点C作CD∥AB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若∠ABD=20°,则∠ACD的度数为()A.20°B.30°C.40°D.50°10.如图,△ABC中,∠BAC=90°,AD⊥BC,∠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F,AG平分∠DAC.给出下列结论:①∠BAD=∠C;②∠AEF=∠AFE;③∠EBC=∠C;④AG⊥EF.正确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3,DE=5,则线段EC的长为.1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5B5A6的边长为.13.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且满足a2+2b2+c2﹣2b(a+c)=0,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14.如图,AB=AC,DB=DC,若∠ABC为60°,BE=3cm,则AB=cm.15.如图,已知∠AON=40°,OA=6,点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当△AOP为直角三角形时,∠A =°.三.解答题16.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E是∠ABC的平分线,DE⊥BC,垂足为D.(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与BE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10,求AB+AE的长.17.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C=10厘米,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是1厘米/秒的速度,点N的速度是2厘米/秒,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M、N同时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M、N同时运动几秒后,可得等边三角形△AMN?(3)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AMN,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18.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C∥AB,AD=BC,BD平分∠ABC.(1)求证:AD=DC;(2)如图2,在上述条件下,若∠A=∠ABC=60°,过点D作DE⊥AB,过点C作CF⊥B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判断△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9.在等边△ABC中,(1)如图1,P,Q是BC边上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②求证:PA=PM.20.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CEF=∠CFE.。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3个直角。

(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30度,B=80度,求C的度数。

二、提升练习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70度,B=90度,求C的度数。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60度,求B 和C的度数。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A、B,已知A=80度,求B的度数(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度相等)。

三、拓展练习1、一个四边形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它的四个内角分别为A、B、C、D,求A+B+C+D的度数。

2、一个五边形由三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它的五个内角分别为A、B、C、D、E,求A+B+C+D+E的度数。

3、一个n边形(n≥3)的所有内角之和是多少?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我们还需要了解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便解决相关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教材中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1通过测量计算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第二部分是例2通过撕拼、旋转、翻转等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第三部分是例3用已知的两个角度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二、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拓展-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上(九)-北师版初一数学下册练习题

三角形拓展-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上(九)-北师版初一数学下册练习题

第2题如图,在ZXABC 中,ZB=ZC, BF=CD t BD=CE,则NA 与匕a 的关系是() A. ZA=180a -ZaB. NA=180‘ -2ZaC. ZA-903 -ZaD. ZA=90° -2ZaA第3题如图,正方形ABCD 内有两条相交线段EF, GH, E, F, G, H 分别在辿AD. CB, DC, BA 上,小明认为;若EF=GH,则EF 丄GH ;小颖认为若EF 丄GH,则EF=GH.你 认为( )A.仅小明对B.仅小颖对 C,两人都对 D.两人都不对第4题同学你好,网校试题均为高清大图,如果你的文档出现显示不全的问题,请调整页边距,或将图片缩小查看。

第1题如图,AD 平分ZBAC, EG±AD 于H,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G . Zfi=-1以邛+ Zv D .廁三:忠就如图,RtAABC 中,匕090“,AD 是角平分线,E 为AB 上…点,且AE=AC,连接 DE,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匕BED =90"B. DC=DEC. ED=EBD. ZADC=ZADE第6题如图,已知在△ ABC 'R, ZAHC=90D , AB=BC,且&拌戦g 其中a 与b 之冋的距 高是6, b 与「之间的距离是&則AA 刖‘的而积是( )A . 24------------ 盘 ------ ■ C. 50D. 48第5题如图,四边MABCK 中,AB=BC,ABCD 的面积为36,则BE=(A. 4B. 5 ZABC=ZCDA=90a , ) BE 丄AD 于点E,且四边形 C, 6D. 9如图,AB丄BC, BE丄AC, Z1-Z2, AD=AB,则(A. Z1=ZEFDB. BE二C. BF=DF=CDD. FD//BC第8题如图,已知 AB二AC,AE二AF,BE 与 CF 交于点 D,则①AABg^AACF,®«DF^AtDE f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結论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② D.①,②与③第9题如图,AB=AC, CE丄AC于E, CFXAB于F, BE、CF相交于D,则下列结论: (DAABE^AACF:②△8DF#Z\0DE:③点D在Z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② D.①©®第10题试题答案第1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 *氐是四BEC 的外角,/■皿.=区 位+ZG ◎厂•..■Z ¥是ACFG 的外角•,Z- V =X£FG+^G ②.L,局平余纬心M 丄虹|于H ,公共辿,W ZUEH 竺 AAFE 4AE = AF ,£ 吐二夺FE V而 W&FE 三N :CFG.,•L.*AFE 二必:普 顼炽!:'公饥. 飆芻得F-'-Z * !「.嘈/丈=長应+Z" V ,即 Z.CL -;- M 艮+ £*).故选4 第2题:正确答案:B ③ ZBDC=ZBAC @ZDAF+ZCBD=90° 其 C.②③④ D.睥④① ACDE 丝 qDF 中正确的是( A.婪③ 如图,△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与ZBA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E±AC 于 E, DF 丄AB 交BA 的延长线于F,则下列结论:②CE=AB+AE )B.①W答案解析解:-.•罢B =A-ZB = - £ 18CI* i匕启.,1.V BF=CD ?VBD.F C'E,志 ABFD^ ACDE、徳:癣應隱 DE 3-■■ 2 « = 1 30 ,.在IJF-WCDE 7 = 18Cl ? - 乏EDF,舟FE I=3,•..上負三孑*技(T -/q,-■■..ZA=180^ -3^-5:,故送B ■第3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B :( 1)①如下图所示晴况:作HM±DC , FN丄AD <-FEN^-HGM r(HL)倒角可■MEF —GH ;②当AH = AE£G = CF时r如下图所示r不输正明EF丄GH(2 )作 AW1IEF 交 BC 于 MW,作BQ1IGH 交 CD 于NQ , •. EF丄GH r .\BQ_EFf ,\zNBF + zBFN = 90c, ■/zNBF +zBQC = 90° ..\zNFB = zBQC r ■;zAWB=.zNFB ,/.zAWB=zBQC r '/zABW=zQCB = 90°f AB=BC r .\-ABW^BQC(AAS ) ,'.AW=8Q r■.■AWJlEF , BQllGH , ADilBC r ABllCD r .■,EF = HG .故只有,」颜说的对.故选B .第4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解 f.館平分Z8AC, AESC, AD为公共边,.\ AACD^AAED, A DC=DE , ZADC^ZADE,:.ZAED^ZC-90°,Z8E0=90%故选项A、B、。

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拓展(同练习)四年级下册数学

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拓展(同练习)四年级下册数学

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拓展例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另一个锐角的5倍,这个直角三角形中较大的锐角是多少度?练习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的度数比另一个锐角的3倍还多10°,这个直角三角形中另外两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例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30°,则它的底角是多少度?练习2、公园的草坪上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警示牌。

警示牌的底角是多少度?例3、李伯伯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边长是10cm 的正方形。

如果用这跟铁丝围成一个底边为12cm 的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多少厘米?练习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池塘,它的周长是149米,腰长是42米,底边长是多少米?100°小草青青脚下留情例4、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练习4、数出图中的三角形个数。

例5、已知如图,∠A=32°,∠B=45°,∠C=58°,则∠DFE等于多少度?练习5、如图,△ABC中,∠A=80°,剪去∠A后,得到四边形BCDE,则∠1+∠2等于多少度?课后练习: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55°,求另外一个锐角的度数。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求其中最大的锐角的度数。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一条腰长是8厘米。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多少厘米?5、 如图,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1和∠2各是多少度?2148°70°BAC自我挑战:你能给小刚解释下为什么先前不能坐吗?。

三角形的面积拓展延伸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拓展延伸练习

高=面积×2÷底
5.下图所示,ABCD 是边长为 8 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 ABF
的面积比三角形 CEF 的面积大 10 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
积。
三角形ABC的面积:8×8÷2=32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面积:32-10=22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 ah÷2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且它们的面
5y-4y= y
3x+5x-4= 8x-4
7m ·4m=28m²
对比
反思
回顾
图形求面积有三步:公式、数据和单位
公式
数据
单位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
底=18.6×2÷3
高=面积×2÷底
高=27×2÷6
三角形的高:11×2÷5=4.4厘米
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6×4.4=26.4平方厘米
答:一共可以做300块。
7.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用8个这
样的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厘米?
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底和高相等
底×高÷2=4.5
边长=3×2=6厘米
a²=4.5×2=9
a=3
周长:6×4=24厘米
答:正方形周长是24cm。
8.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8.4平方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周长=(a+b)×2
底=面积×2÷高
底1=8.4×2÷4=4.2分米

三角形拼拼乐大班数学教案

三角形拼拼乐大班数学教案

三角形拼拼乐大班数学教案引言本教案主要针对三角形拼拼乐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大班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应用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三角形拼图游戏材料(三角形拼图卡片、计时器等)•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学生练习册和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拼图卡片,并让他们观察、分析和描述卡片上的图形。

2.引导学生思考,告诉他们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组成什么形状。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步:三角形拼图游戏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五人左右。

2.将三角形拼图卡片均匀分配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

3.启动计时器,每个小组代表开始拼图,尽快将拼图完成。

4.第一个完成的小组代表举手示意,其他小组停止拼图。

5.点评并检查每个小组的拼图是否正确,奖励完成时间最短且拼图正确的小组。

第三步:比较和归纳1.引导学生观察已拼好的三角形,并让他们比较这些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特征,让他们找出规律并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他们解释为什么拼好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第四步:拓展应用1.将学生分为新的小组,每个小组再次分配三角形拼图卡片。

2.鼓励学生使用三角形组合构建其他形状,例如四边形或五边形等。

3.让学生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将他们构建的图形记录下来,并互相交流讨论。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予合适的指导。

三角形中位线的延伸应用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的延伸应用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的延伸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讲解三角形中位线的作用和性质。

2.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角度等的关系。

3. 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面积、边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推理等,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4. 应用拓展: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面积、边长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几何图形、模型等教学道具。

2. 教学PPT、教案等教学资料。

3. 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图形和模型,直观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三角形中位线的延伸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三角形练习题的拓展例:如图(单位:M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2M /s 的速度沿着直线l 向正方形移动,直到AB 与CD 重合.设xs 时,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m y . A D ①.写出y 与x 的关系表达式;②.当x =2,3.5时,y 分别是多少? 10 ③.当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时,三角形移动了多少时间? B 10 C l 这是一道可运动的三角形向固定的正方形移动的题型.即是动与静结合的运动图形的题型.此题适合于训练学生以运动的观点来考察问题的思维变化的题型,也适用于训练学生开拓创新和考查学生的演变能力的题型,所以此题往往会被利用演变为中考压轴题.下面对这道练习题进行几种情形的演变和拓展.一、运动的三角形与固定的三角形不完全重叠的情形. 这种情形的特点是:重叠部分的面积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中,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抛物线形状的变化,属于分段函数.这里有隐藏的最大值,并且除最大面积外,任何一个面积的产生都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时间而得到.例1.如图,RT ΔABC 与RT ΔDEF 同在一条直线L 上,其中∠C =90°,∠F =90°,RT ΔABC 与RT ΔDEF 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又知RT ΔABC 的三边长正好是一组勾股数,且其周长为12厘米,AC <BC .当B 点与E 点重合时,RT ΔABC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箭头方向,向着固定不动的RT ΔDEF 运动.设运动x 秒后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用y 表示.①.求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问几秒钟时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③.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能达到17平方厘米?为什么? ④.几秒钟时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解:⑴.在RT ΔABC 中周长为12厘米的一组勾股数 A D 正好是3、4、5.根据∠C =90°,AC <BC 可知 AC =3,BC =4,AB =5. P ①.如图,当0<x ≤4时,设两三角形重叠时 AB 与DE 相交的交点为P .l这时过P 点作PQ ⊥L 于Q .则ΔEPB 是等腰三角形. C F∵PQ ∥AC ,BE =x ,QB =x 21,AC =3,BC =4 ∴BCBQ AC PQ = 即 =⋅=BC AC BQ PQ x 83∴ y =2163832121x x x PQ BE =⋅=⋅⋅②.如图,当4<x <8时,设两三角形重叠时AB 交DE 于M ,AB 交DF 于T .这时过M 点作MN ⊥l 于N .则ΔEMB 是等腰三角形,BN =x 21,BF =x - 4 A D∵TF ∥AC ∥MN ,AC =3,BC =4M∴BC BF AC TF = 即 =⋅=BC AC BF TF )4(43-x∴BCBN ACMN =即 =⋅=BCACBN MN x 83 E B l ∴ y =4)316(169)4(438321)2121(222+--=--⋅=⋅⋅-⋅⋅x x x x TF BF MN BN∴当0<x ≤4时,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2163x . 当4<x <8时,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4)316(1692+--x .⑵.当y =3时有: 2163x =3 , 得x =4或x =-4(不合题意,舍去) 又当y =3时有:4)316(1692+--x =3,得x =320 或 x =4∴4秒或320秒时,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⑶.由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2163x 和y =4)316(1692+--x 可知y 的最大值是4.所以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达到17平方厘米. ⑷.又由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2163x 和y =4)316(1692+--x 可知,316秒时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这个最大面积是4.二、运动的三角形能被固定的正方形恰好覆盖的情形.这种情形的特点是:重叠部分的面积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中,也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抛物线形状的变化,也属于分段函数.但这里的最大值不隐蔽.同样地除最大面积外,任何一个面积的产生都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时间而得到.例2.如图, △ABC 是R t △,∠C =90°,它的三边长由一组勾股数组成,周长为12,且BC >AC .正方形DEFG 的边长等于AB 长,△ABC 向着固定的正方形DEFG 运动,且BC 边与EF 边同在一直线上.当B 点与E 点重合时,△ABC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l 按箭头方向开始匀速运动,x 秒后固定不动的正方形DEFG 与△ABC 重叠的部分的面积为y . D G ①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②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A③几秒钟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 解:①周长为12的一组勾股数为3、4、5,所以在R t △ABC 中M∵∠C =90°,BC >ACC l∴ AC =3, BC =4, AB =5 ∵正方形DEFG 的边长等于AB 长∴正方形DEFG 的边长等于5②当0<x ≤4时,设AB 交DE 于M ,那么BE =x ,AC =3,BC =4,y =R t △MEB 的面积 ∵ME ∥AC ∴BCBE ACEM=, 即 ME =34xTM∴y =21328E B M E x ⋅=当4<x <8时,设AB 交GF 于N ,那么BF =x -4,AC =3,BC =4,y =四边形ACFN 的面积 ∵NF ∥AC ∴BCBF ACNF =, 即 NF =3(4)4x -2211113334(4)6(4)222248ABC NFB y S S AC BC BF NF x x ∆∆∴=-=⋅-⋅=⨯⨯-⨯-=--③当y =38,且y =238x 时,得23883x =∴128833x x ==-,(不和题意,舍去)又当y =38,且y =236(4)8x --时,得236(4)8x --=38∴ 280(4)9x -=∴124433x x =+=-(不和题意,舍去)∴当38秒或3544+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三、运动的三角形与固定的三角形恰好完全重叠的情形.这种情形的特点是:重叠部分的面积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中,也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抛物线形状的变化,也属于分段函数.但这里的最大值也不隐蔽.同样地除最大面积外,任何一个面积的产生都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时间而得到.例3.如图,已知在R t △ABC 中,∠C =90°,BC =a 厘米,AC =B 厘米(a >b),且a 、B 是方程04)1(2=++--m x m x的两根.又知AB =5厘米.① 求a 和B 的值② 若△DEF 与△ABC 能完全重合,其中BC 边与EF 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E 与B 重合时,△DEF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设移动X 秒后,△DEF 与△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求y 与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又问几秒钟后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解:①∵a 、B 是方程04)1(2=++--m x m x 的两根 ∴ a +B = M -1, a B =M +4 又∵ 在R t △ABC 中 222AB BCAC=+ 且 BC =a ,AC =B ,AB =5∴ 2225=+b a∴ ab b a 225)(2+=+ A D∴ )4(225)1(2++=-m m03242=--m mC B E F4821-==m m (不合题意舍去)∴ a +B = M -1=7, a B =M +4=12A D∴方程04)1(2=++--m x m x 可化为01272=+-x x M 解方程01272=+-x x 得 4321==x xC E B F ∵a 、B 是方程04)1(2=++--m x m x 的两根,且a >b∴ a =4, B =3 ③ 如图,当0<x ≤4时,设△DEF 与△ABC 重叠时,AB 与DE 交于M 点. 则有, BE =X , AC =B =3 , BC =a =4 , y =△MEB 的面积. ∵ AC ∥ME ∴BCBE AC ME = , 即 34M E x =∴ y =21328BE M E x ⋅=所以,当0<x ≤4时,y 与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238x .④ 当4<x ≤8时,设△DEF 与△ABC 重叠时,AC 与DF 交于N 点.则有, BF =x -4, DE = B =3 ,EF =a =4 ,CF =8 –x , y =△NCF 的面积 . D A ∵ NC ∥DE N∴EFCF DENC = , 即 3(8)4D E C F N C x E F ⋅==- ∴ y =213(8)28N C C F x ⋅=-E CF B所以,当4<x ≤8时,y 与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23(8)8x -在0<x ≤4中,当y =38时有,23883x =所以 1x =38,2x =-38(不合题意,舍去).在4<x ≤8中,当y =38时有,238(8)83x -=所以 1x =316,2x =332(不合题意,舍去) 答:y 与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238x =或y =23(8)8x -,当38秒或316秒时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