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

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入学教育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第一单元溶解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 《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4. 《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章节名称。

2. 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概念。

3. 结构:清晰、简洁,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2)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例:蝴蝶翅膀上有美丽的花纹,蜻蜓能在空中飞行。

(2)例:空气可以让我们呼吸,水可以让我们饮用。

(3)例:将气球吹满气,用手挤压气球,感受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教学内容要具有代表性,涵盖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採亢,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导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科学态度乐于动手,会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水加糖,就变甜:水加盐,就变咸。

藏在水中看不见,观察比较去发现。

(二)新课学习1.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1)出示食盐、沙子和水。

(2)提问: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3)实验并观察,记录食盐和沙子刚入水时、搅拌时、静止后的变化情况。

(4)说一说你的发现。

2.食盐“藏”到哪里了(1)讨论:食盐“藏”到水中了吗?你有办法找到它的“踪迹”吗?(2)汇报:毫无疑问,食盐在水里。

看不到,可以用尝的方法找到并辨别。

方法:1.取杯中不同地方的水2.尝一尝从杯子底部、杯子中部、杯子上部取出来的水3.比较水的味道。

(3)思考:怎样用吸管取水?(4)吸管取水指导(观看微课)(5)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小结:充分搅拌后,食盐均匀“藏”在水中了。

同一个杯子中不同部位取的水味道都一样咸。

3.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中,观察一会儿,然后搅拌。

(2)把观察到的过程画下来。

(3)食盐也是这样变化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

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

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五、对比实验: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

(允许学生补充其他的材料)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科版) 科学
二年级上册




学校:
年9月1日
第一单元溶解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板书:
蜗牛的反应
一、认识蜗牛
二、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三、蜗牛与声音
四、蜗牛爬行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三、整理,下课。

板书:
变化的方向一、不同的月亮

二、观察月亮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建构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食盐,沙子,胭脂红,装有水的杯子(每组3个),搅拌棒(每组2个),透明小塑料杯,胶头滴管,PPT,板书贴纸。

3.学生准备:笔袋。

教学过程一、观察食盐与沙子1.观察食盐和沙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食盐和沙子都是小颗粒,但是它们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一样,以及它们的数量不同。

1.1谈话: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样物品,一袋是食盐,另一袋是沙子。

②同学们平时肯定都见过它们,但是我猜你们肯定没有仔细研究过它们。

1.2教师出示ppt:食盐与沙子的照片。

谈话:①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两个小塑料杯,1号小塑料杯中装有食盐;2号小塑料杯中装有沙子。

②一会请每组同学先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注意是看到的)③注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碰实验器材。

1.3活动开始。

活动停止。

1.5提问:谁能说一说,沙子和食盐看上去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1.6小结: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颗粒状(固体)。

二者的不同点: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数量不同(观察事物)。

2•猜想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提取学生前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为后面在观察到它们放入水中的现象后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兴趣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PPt提问:①如果我们把沙子和食盐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中,此时你们预测会看到什么现象?②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后,静置几分钟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有的同学认为食盐放入水中后会…(飘在水面上,沉底等);静置后会…(融化,消失等)。

2024版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024版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 评、互评、师评等,从多 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
家校共育,促进全面发展
家校沟通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和 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家长参与评价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评价更 加客观和全面。
家校合作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彼此了 解,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实验步骤 1. 准备天气记录表和各种测量工具。
2. 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等天气参数。
天气变化记录实验设计
3. 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如阴晴雨雪、 风力风向等。
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 稳定性;注意天气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4. 分析并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科技制作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
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 察学生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 情况。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与
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提问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问可以针 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 度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
4. 展示并交流各自的作品和制 作经验。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 进行制作;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 全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想象
力。
05
课堂互动与拓展活动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享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 围绕科学主题展开讨论,分享 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2《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2《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2《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蜗牛的反应》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蜗牛的反应,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小动物充满好奇,对于蜗牛这种常见的生物,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蜗牛的特点,并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掌握观察蜗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认识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蜗牛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蜗牛的反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动手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蜗牛:准备一些活的蜗牛,作为观察的对象。

2.观察工具:放大镜、纸、笔等。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蜗牛的反应。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蜗牛的小故事,或者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蜗牛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展示一些蜗牛的图片,让学生对蜗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蜗牛,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行动方式等,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24年最新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最新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 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动物的外 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3.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动物的颜 色、形状、行为等。
动物观察活动
01
4. 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的习 性和保护意义。
02
活动注意事项:选择安全无危害 的动物进行观察,避免对动物造 成伤害。
天气预报制作
活动目的
通过制作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的气象 意识和实践能力。
植物种植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种子、土壤、花盆、水、阳光等 。
植物种植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将土壤倒入花盆中。
2. 在土壤中挖一个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再覆盖上土壤。
植物种植实验
3.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将花盆放在 阳光充足的地方。
提供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 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课 件、参考资料等。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思考交流
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 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法
垃圾分类游戏
3. 进行游戏,记录每组的分类结果和 用时。
4. 游戏结束后,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 性和意义,分享分类技巧和方法。
游戏注意事项: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 和卫生性,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并养
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课堂表现评价
听讲认真,积极思考,能主动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实验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 土壤的种子,注意适量浇水和保持充 足阳光。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④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团队合作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练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形成。

讲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器官特征。

第三章:探究声音的产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

讲解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固体传播。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水的性质和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液体。

讲解水的物理变化:蒸发、凝固、融化、沸腾。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等物理变化。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简单机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太阳并不陌生,但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可能还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发现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模型、实验器材等。

2.课件: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太阳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够发光发热。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太阳特点和发光发热原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物质科学: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3.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的基本结构,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4.技术与工程:简单的机械原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探究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安排1.生命科学:4课时2.物质科学:4课时3.地球与宇宙科学:4课时4.技术与工程:4课时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2.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2.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3.网络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科普视频等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5.教师应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多样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动物和植物”。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常见的动植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分辨常见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特征的区分。

教学重点: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分辨常见的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或图片)。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有生命、能活动、需要食物等,植物有生命、不能活动、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2)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辨动植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动植物,完成观察记录表。

4. 小组讨论(10分钟)6.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动植物示意图,标注各自的基本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动物:有生命能活动需要食物能繁殖2. 植物:有生命不能活动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动植物特征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自然,了解更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增强对动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组织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系统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认识动物和植物”这一课中,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特征的区分,这是因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动植物无处不在,但他们对二者的本质区别可能认识模糊。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022年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2年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2年湘教湘科版二年上册科学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件。

2.经过察看实验,经历溶解观点的过程,培育学生察看、描述、比较的能力3.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仔细察看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溶解观点。

难点:学生经过察看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资料:烧杯,凉开水,3个试吃杯,两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教师准备资料:有关课件及“吸管取水”视频教学过程备注(一)、教课导入1.将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静置——察看——搅拌再三察看,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手册上。

2.让学生描述用眼睛察看搅拌前后的现象。

教师指引学生梳理食盐与水的变化特色:如食盐水向来无色透明,食盐颗粒经历由大变小,最后看不见的过程。

3.对照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从而引起学生追问:盐“藏”到哪儿去了呢?教师再组织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二)、教课活动活动1 食盐“藏”到哪里去了“吸管取水”拿出不同地点的水要告诉学生分别搁置到不同的杯子中,需要给每个学生备一根洁净的筷子去尝尝能否有咸味。

指明了盐分别“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活动2 察看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介绍胭脂红。

2.制定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沟通分享,师生评论。

3.实验。

4.报告沟通: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5.让学生找寻胭脂红与食盐放入水中后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如颜色、透明程度、颗粒大小变化快慢等;相同点:如颗粒大小均由大变小,最后都看不见颗粒)6.指引学生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平均分别在水中,要修业生说出推导依照。

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后平均分别在水中(红色平均散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别“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不同地点均能尝到咸味)等凭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④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⑤师:胭脂红与食盐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变化,你们发现了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不同点:颜色、透明程度、颗粒大小变化快慢等;相同点:颗粒大小都由大变小,最后都看不见……)⑥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要求学生说出推导依据。

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后均匀分散在水中(红色均匀分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散“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不同位置均能尝到咸味)等证据。

3.总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四、拓展活动。

1.师:沙子溶解在水里吗?为什么?2.学生依据构建的溶解概念进行判断,并作出解释。

3.课后小调查:在我们身边哪些物质能像盐一样容易溶解于水,哪些物质像沙一样不容易或不能溶解于水?咱们在下一课将继续学习。

2、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判断,按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给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3.科学态度:认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体会溶解现象应用于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教学难点】判断淀粉、食用油、陈醋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二、三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图片或微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溶解现象有些什么特征?2.出示厨房里的调料品,提问:它们进入水中后能溶解吗?二、活动一:观察厨房里的溶解现象。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预测这些调料品是否容易溶解于水。

2.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并汇报实验计划。

如:将白糖、油、陈醋放入水中,搅拌后再多静置一会儿,比较三种现象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判断是否有溶解的典型特征。

再将淀粉、味精等放入水中先观察,再与溶解特征对比判断……3.分组活动,及时记录。

4.整理器材,汇报交流。

学生依据溶解的概念进行判断和分类。

三、活动二: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厨房里有很多的调料品能溶解在水中,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些什么?学生谈谈溶解现象应用于生活中的意义。

2.师: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上节课后,我布置大家进行了小调查,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的调查情况。

3.师出示课前搜集的更多溶解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图片、视频,做补充介绍。

四、活动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1.小魔术:沸腾的雪碧。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雪碧,再用橡皮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引导学生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学生尝试魔术揭秘。

3.师: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图片示:加热水的初期,烧水容器壁上总是有小气泡的出现。

家庭养鱼时的充入气体装置……课后活动: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五、知识拓展。

师: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超市里面常见的碳酸饮料里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打开前摇晃一下,打开瓶盖的时候就有大量气泡出现;而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在菜市场我们会看到摊贩上,装鱼、虾、蟹等海产品的容器中,会有一根透明管子在吐泡泡,这就是在给它们在水中供氧,保持食材的新鲜。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中的溶解。

白糖食用油陈醋淀粉味精食盐洗衣粉洗洁精肥皂风油精沐浴露洗发水能溶解:难溶解:3、自制泡泡液【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制作泡泡液的简单配方。

2.科学探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调制、比较制作出能吹出很多或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3.科学态度:注重动手和实践,思考并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不断调制、比较制作出能吹出很多或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洗发乳、肥皂(切碎)、洗洁精、沐浴乳、吸管、白糖、小杯子、玻璃棒、杯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吹泡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一定都玩过吹泡泡,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2.学生说说。

3.师:这节课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制作吧!4.师生共同制作吹泡泡的工具。

二、活动一:调制泡泡液。

1.师:吹泡泡的工具有了,重点是需要制作出效果很好的泡泡液了!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洗涤剂能用于制作泡泡液?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洗涤剂。

3.出示不同的洗涤剂: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

师:我们试一试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然后将它们排排序。

4.学生自主活动,配置泡泡液,比较用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露哪种更容易吹出泡泡。

5.学生汇报、交流,展示不同泡泡液吹出的泡泡。

三、活动二: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或更大。

1.提出挑战任务: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或更大?2.思考方案,交流各自的方案,完善方案。

3.动手实验,不断通过对吹出泡泡的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寻找最佳配方,从而完成泡泡液的调制,让吹出的泡泡会更大更不容易破。

4.在水里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洗涤用品,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请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5.在泡泡液中加入少许白糖,吹出的泡泡会怎样?6.比一比,谁吹出的泡泡最大?你的泡泡液是怎么调制的?7.室外吹泡泡表演活动,分享自己的调制过程及发现。

四、拓展活动。

1.提出还想探究的问题,课后去探究。

例如:小泡泡容易破还是大泡泡容易破?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吗?2.在家里可以制作不同的泡泡,展示给爸爸妈妈观赏。

1、观察兔子的反应【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3.科学态度:对研究兔子的反应产生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能如实进行描述;设计方案与描述分析中,乐于倾听和交流;增进爱护保护兔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了解兔子的感官,通过实验了解兔子对不同事物的反应。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兔子、兔笼;胡萝卜、青菜、干草、苹果等。

教师准备材料:挡板,两个黑色布袋,分别装篮球和青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人用各种感官感觉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

小动物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兔子。

二、新课学习。

(一)观察兔子的感官。

1.观察前提出要求:安静,不要惊扰兔子;先整体观察,再重点观察它的感官。

2.观察兔子。

嘴:兔子上唇中间分裂,是典型的三瓣嘴,非常可爱。

牙:有两颗向外突出的大门牙。

鼻:兔的鼻孔较大,呈椭圆形。

耳:兔的耳朵长而大,甚至可超过头的长度,兔子的耳朵上有很多红色的血管。

眼:兔的品种不同、毛色不同,其眼的颜色也不同。

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黑色,灰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子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因为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它的眼睛能大量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

另外,由于兔子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有人说兔子连自己的脊梁都能看到。

不过,它不能辨别里头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

3.画一画:把兔子的样子画下来,标出它的眼、耳、鼻等感官。

(二)观察兔子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1.讨论:兔子喜欢吃什么?2.将兔子依次放在胡萝卜、白菜、草和饼干附近。

3.观察:兔子对几种食物的反应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想法。

例如: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草,不爱吃糖果和饼干。

兔子吃之前会先闻一闻,再吃。

4.思考:兔子鼻子的嗅觉能帮助它找到食物吗?5.实验:用两个不透明的布袋分别装篮球和白菜,把兔子的眼睛蒙上,把兔子依次放在两个布袋附近,观察兔子的反应。

6.说一说:根据实验现象,你有什么结论?7.小结:兔子能通过鼻子的嗅觉帮助它找到食物。

8.继续观察小兔子,记录你的新发现。

三、知识拓展。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有:胡萝卜、红薯、洋白菜、南瓜、菠菜、黄瓜、萝卜叶子、橘子、香蕉、葡萄、苹果、车前草、蒲公英、鹅肠菜、豆腐渣、面包等等。

不能吃的食物:巧克力、咖啡、酒、洋葱、韭菜、大葱、大蒜等。

在饲草中,家兔喜欢吃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等多叶性植物,不喜欢吃禾本科、直叶脉的植物,如稻草之类。

喜欢吃植生株的幼嫩部分。

2、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

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

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

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