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随堂演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通史限时集训(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郴州质检)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懦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

]2.(2018·凉山检测)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C[根据“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

] 3.(2018·资阳模拟)《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A.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B.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C.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D.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D[桃花源式的生活并不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不符合“返祖”的含义,故B项错误;桃花源式的生活被推崇与“返祖”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返祖”是一种退步现象,体现了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对峙的历程,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也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和孕育大一统条件的历史阶段。

(2)隋唐(581—907年)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统一繁荣两个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

(3)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统一的历程,该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1)中央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其某某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史(共37张PPT)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史(共37张PPT)

具体史实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 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北 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 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 草市尉。 文化: (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 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的形成 (2)科技文艺: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 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 《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 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 说。
B
深化历史理解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深化历史理解
2.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儒家经义为主,因此培养 贤能治国, 出来的人才都秉承着儒家传统教义,兼备治理国家、 为我所用 建设国家的能力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方式获得官位,考试内容是固定的 标准客观, 儒家经义,统一根据考试成绩去录取优秀人才,科举 竞争公平 考试时间固定,这些体现了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立法保护, 科举制是国家自上而下进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国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2)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 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 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一尧二舜夏周,春秋战国战不休,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明清。

〞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朝代歌。

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空缺处应该是A. 禹、东周、北魏、汉B. 商、秦汉、隋唐、元C. 秦、东汉、北宋、元D. 商、西汉、隋朝、唐B2.〔原创〕〝夏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宋元后,皇朝至此完。

〞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A. 商、唐、十国、明清B. 舜、秦、隋朝、明清C. 商、秦、隋唐、明清D. 商、秦、唐朝、明清C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漫长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B. 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每次更迭的主要原因C. 经济结构与政权结构呈现出同一性的特点导致了王朝重构的同一性特点D. 儒家思想为每个朝代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C此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概括不了题干中的夏、商与西周时期,排除A项;B项〝每次更迭〞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夏、商、周和秦代的思想基础都不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是奴隶制政治体制;而到了秦汉以后,小农经济成为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2019届高考历史(导与练)二轮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届高考历史(导与练)二轮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3.文学 (1)唐诗: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既有盛唐时期的浪漫情怀 ,如李白;也有中唐以后国家衰落,人民困苦的现实批 判,如杜甫。 (2)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
Hale Waihona Puke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 导地位完全确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扩 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以史官为代表的知 识分子群体对皇权在舆论上和道义上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 的成熟。
伦理道德为核心,用“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程朱理学成 为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
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 ,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 ,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服 务于农耕文明的天文、历法、医药等实用科技因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获得 了很大的发展。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 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
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江南得到初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 活跃, 在城市里突破了市、 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 交子的使用;海外贸易有重大 发展;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 重,租佃关系发展;瓷器生产 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019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2019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12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金文是商周青铜器时代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
史的重要依据;小篆是秦朝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体。 (2)从小篆变为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 局已经形成,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3)从隶书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化,但楷书字形简化,字体端正,是 现在汉字的正体字,是书法临摹艺术的典范。
7
汉代以后儒学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 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
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原则。
8
(1)“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
[典例2] (2016· 全国Ⅱ,26)右图 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
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1
考题点评 本题借图文材料考查古代文字演变的脉络。其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 所述“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并结合图片中三种字体思考。 解析 据题干图文,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符合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13
1. (视角 书法艺术的演变)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 意文字。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 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 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 解析 魏晋时期汉字由自发阶段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选C项。甲骨文是现存 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先有甲骨文后有金文,故A项错误;秦始皇时期统一的官方文 字是小篆,隶书是民间使用的字体, B项错误;宋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南北朝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南北朝

课时强化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湛江市高三模拟测试)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由过去负责皇宫事务转移到负责具体国家事务,说明此时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A正确;B中“更为成熟”说法错误;唐朝时期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不是内外朝,C错误;唐朝中枢机构不是皇室,是三省六部,D错误。

2.(2018·湖南省长郡高三模拟)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答案:D解析: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中,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制衡机制;宋朝的二府制进行事权分割,导致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故答案为D项。

中枢机构的职能没有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皇权独大自秦朝皇帝制度的确立即已形成,排除C项。

3.(2018·宁夏石嘴山市高三模拟)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

由此可知,唐代( )A.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B.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C.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D.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答案:B解析:材料“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直接说明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故B项正确;制衡体现双向性,而科场舞弊案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根除的,排除C;隋唐开始科举制,制度不健全是正常的,排除A;御史负责监察,不负责人才选拔,排除D。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第二篇
模块突破篇
古代篇
农耕文明时代的
中国与世界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
第 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通史坐标 ]
[阶段特征 ]
核心知识强化 H
精要归纳 提炼规律
[精要整合 ]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 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业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 励海外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如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 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5.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 (唐以前 ):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 制,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 镇。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 (宋以后 ):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 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 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 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 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 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 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 (1)演变趋势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 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 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②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 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 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7-
3.(2018课标全国Ⅲ,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关闭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无
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北宋到南宋人数
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
雇佣关系只出现于四川井研,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
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15-
11.(2017课标全国Ⅲ,26)表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根据图表内容,可知拥有20—130亩
土地的自耕农比例达到74.1%,这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
上确;表拥为有3唐00代亩后以期上敦土地煌的某户地数土仅地有占2家有,情而拥况有统2计0—表1。30亩据土此地可的知自,当耕时农该有 地103( 家, 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 A地.规自模耕的农户经数济及盛所行占比B例.土无法地判集断中均现田象制突破出坏严重和农业生产效率是否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选拔出最优秀的官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__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__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2)主要表现
①保护自耕农经济。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 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 度化、法律化。
②打击商人活动。从政治上看,贬低商人地位,从经济上 看,加重对商人的赋税。
③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与方式,重农抑商政策随着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逐渐成为一种传统 的经济指导思想。
经 济
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 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 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魏晋南北 朝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魏均田制形成。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 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三教并存,儒学危机;文学艺术带有分 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特点。
土地和人口是田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原 东汉政府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东 因 汉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进一 步扩展,这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生产中实行集约化的协作劳动, 特 自给自足;②聚族而居,宾客相附,等级严格;③带

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④拥有私人武装 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作 作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中华文明的勃兴
[诗史巧记]
田庄经济体现相对封闭的特色; 重农抑商尽显以农为本的国策; 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小题验知
1.(2018· 日照二模)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 每年春耕前后, 庄园主“赈赡穷乏, 务施九族, 自亲者始”。 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 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 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强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C.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 )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__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丞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演变历程。

材料反映了“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到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的历程,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分解。

故C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B项说法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封驳审议的。

D项说法错误,丞相仍行使部分行政权。

2.(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解析:B 材料表明唐代官绅墓葬中墓志署名郡望的比例与魏晋南北朝相比较小,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衰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B项正确。

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C项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3.(2018·安徽宣城二模)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

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衡水二调)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解析:B 考试资格的公平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注意分析考生的来源,考生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生徒”,也包括不由官办学校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据此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项正确;恩荫入仕、门阀入仕在唐代仍是重要的入仕途径,C、D两项排除。

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这表明唐宋律学( )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B 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唐律和宋律都吸取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趋势,故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具体内容,故D项排除。

3.(2018·广东茂名二模)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

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

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

这说明隋唐时期( )
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解析: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实行租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调主要征收绢、帛、布等纺织品,所以在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中,纺织品除了自给自足外,主要用于缴纳赋税,B 项正确;材料体现农桑并种,并未体现出专业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桑并种,没有涉及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C项错误;由材料“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可知绢具有一定的流通价值,不能体现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D项错误。

【新知生成】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4.(2018·吉林三模)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

据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解析:B 材料主要反映了租佃制下佃农在一定程度上有迁徙的自由,因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B项正确;劳动力商品化一般指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体现,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不抑兼并;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在整个北宋时期所占据的比例,D项错误。

5.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 )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
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力。

儒学领域岀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岀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项正确;材料现象出现在儒学内部,未体现外部冲击,排除A项;B项中儒学平民化不符合事实,排除;儒学神秘化加强是在汉代,排除C项。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
A.融儒释道为一体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致力于社会稳定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解析:C 根据“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思想的融合,A项错误;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B项非材料主旨;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并非主张改良社会体制,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南宋】朱熹【南宋】杨万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莫言下岭便无难,
艨艟巨舰一毛轻。

赚得行人空喜欢。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正入万山圈子里,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

解读上面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思想哲理。

材料中朱熹诗的大体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却能自在地移动。

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以结合儒家思想从产生到确立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杨万里诗的大体意思是: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以结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过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说明。

在论述过程中要紧扣观点和设问要求,阐述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
示例1:朱熹诗
观点: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孔孟周游列国希望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但在当时并未被统治者接受。

西汉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认可,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纽带。

结论:人生发展也要善于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借力求成。

示例2:杨万里诗
观点: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论述: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元多个时期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随着历代王朝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民族对共同经济生活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结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