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德育一体化机制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是指将学校德育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中的一种方式。

在学校中,德育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下面就“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作一详细介绍。

一、理念阐述1、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着重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使每一门学科都融入了德育元素,形成了其独特的德育育人模式和风格。

2、德育与实践活动融合德育博览的教育模式强调“育人为本”,实践活动则是德育育人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实践这些德育理念。

3、德育与社区融合“校园德育链”指的是学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德育共同体。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开展个性化德育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热情,并使学生和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4、德育与家庭融合家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与家庭应该积极开展沟通、协作,结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使学生得到德育教育不断追求提高。

二、实施方案1、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应分为几个方面:教师德育素养、学生德育教育、家校德育互动,学校德育管理等。

2、管理制度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应体现思想教育、传统文化素养、精神文明成长、思辨锻炼等方面的德育。

3、人才培育学生德育改革中应关注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优秀德育课程的研究,培养德育教学团队,关注德育创新。

4、德育与个人发展在学生个性化课程中,注重德育教育,采用灵敏、适当的德育措施,促进学生能力与发展。

5、德育与创新创造德育教育应围绕关于创新和创造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注重学生思辨和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着眼成效教育要着眼于成效,在“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中,需要注重德育效果的及时反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素材。

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教育文档

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教育文档

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以及教材的整合统编,各高校思政课的整体状况有所改观。

然而,思政课教学效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仍不充分不显著,有时还显得苍白无力。

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亟待解决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各高校对这一问题都有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实行了许多有创意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我们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是增强思政课实际效果普遍适用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就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1 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呆板,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份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未根本改观。

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语言乏味。

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难以对知识更新做出明确和灵敏的反应,对一些社会敏感话题或热点问题避而不谈,学生感受不到炙热的时代感,自然也就难以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

(2)有些教材内容重复,语言过于政论化,结构过于程式化。

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部分内容都有交叉重复现象。

同时,近于说教的语言和雷同的结构程序,也增加了生动活泼教学的难度,影响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3)成绩考核评价片面单一,对平时成绩和品行表现考核力度不够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多数学生仅凭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应对考试。

学生只要卷面考试成绩过关就万事大吉,所以平时品行表现、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则可在所不问。

因此,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品行锻炼难以得到考核、促进和发展。

(4)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完全脱节。

社会实践的内容贫乏、形式单调、时间不够。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科教育中获得道德教育的目标
与效果。

德育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内容,例如将道德、伦理等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2. 教育活动:安排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如班级文化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
服务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习惯:通过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社交习惯,激发
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考核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同时,也要评价学生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5. 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积极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
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德育一体化的具体内容是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通过课程设置、教
育活动、培养习惯、评价制度和师德建设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形
成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朱芦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为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临沂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经研究,我校制定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 。

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

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

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

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实施要点

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实施要点

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实施要点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中职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中职学校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中职学校德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育人机制,推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2. 正文2.1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的重要环节。

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为了加强师德建设,中职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奖惩。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

中职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建设,组织各类师德活动,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2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学生作为育人的主体,其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初衷。

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下,中职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024年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加强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特制定以下方案:
1. 坚持德育在全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2.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师德育专业发展。

3.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工作目标、任务和指标,强化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4. 注重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5. 加强家校德育合作,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育人机制,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6. 增加德育宣传渠道和途径,利用各种媒体和资源,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7. 建立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落实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断优化学校德育工作。

8. 加强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推动学校德育一体化发展。

本方案将逐步实施,不断完善改进,力求实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和引领。

第 1 页共 1 页。

在“知、情、意、行”统一中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在“知、情、意、行”统一中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在“知、情、意、行”统一中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摘要】高校教育者必须遵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实现在“知、情、意、行”统一中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者的伟大重任,高校教育者必须遵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性,在“知、情、意、行”统一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晓之以理,夯实教育基础高校要高度重视理论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晓之以理,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水平,夯实教育基础。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准确把握各门课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从整体上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进行专题研究。

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又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深入探究,这将大大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1]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育的亲和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演讲式教学法,讨论、辩论式教学法,自我教育式教学法等等,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内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用大学生所喜欢的话语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开展教育,使大学生感到亲切,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亲和力。

[2]3、改善教学手段,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教学中应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制作成教育性强、趣味性浓的多媒体课件。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直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通用1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管教并重、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城口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为契机,以“根本扭转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校貌、打造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立足本校的实际,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健康的身心教育、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切入点;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注重管理过程的细化、管理内容的精化、管理结果的量化,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德育工作团队培训和管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

二、工作目标1、一个总目标:促进全校师生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位教职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两个分目标:加强全员管理的体系建设,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进一步完善德育队伍的考核、督查制度,调动德育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力推进德困生和学困生的帮扶工作。

3、两大板块、四个阶段目标: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让全体教师成为遵纪守法、健康生活、真正能为人师表的城中教师。

学生德育目标:初一、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进一步规范行为行为习惯,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学生发展教育为核心,以提升情操、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中心,以健全心理迎考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向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

三、主要抓好的六项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1、加强政教处内部建设,首先明确处室人员的分工,第二对处室人员的要有明确纪律要求,让政教处成为全校德育的典范。

德育课程一体化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方案

高中部德育课程一体化方案高中部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工作原则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

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内容和方法德育课程一体化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目标体系1、德育目标是对青少年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目标体系的原则。

涉及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坚持“回归传统,注重人伦;营造环境,注重和谐;务求实效,贵在创新”的工作理念(二)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

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目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指的是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的规划、设计、开发、评价,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学科课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体化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是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核心,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是推进一体化的基础。

德育课程应该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结合,既要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德育课程要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需要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还要有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

四、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实现,还需要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

学校应该注重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还可以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和荣誉感。

总之,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重视这一工作,加强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实效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实效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实效性摘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我们还从主观愿望上要求学生向上、向善的效果甚微。

本文从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方面探讨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实效道德修养道德信念主体性当今社会学生受到的影响纷繁复杂,“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屡见不鲜的负面案例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实现价值认同、道德内化,才能提高实效。

一、德育实效的含义及理论基础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德育预期目标任务的达到与成功率。

要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出色的才智外,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忠心、孝心、爱心;能自尊、自信、自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不断进取、勇于担当等。

学校德育持久进行,但距预期目标距离甚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刺激——内化的结果,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内化过程。

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主体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指既要使其具有主体意识,又要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认同、道德内化。

二、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自身缺乏判断力、辨别力和抵制能力。

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太多的新鲜信息一起来到学生面前。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均处于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追求享乐,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道德标准错位,道德认识偏激、错误等。

2.学校德育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有说服力的指标,只注重受教育者的协调性品质,如服从、忍让、遵循常规等,而不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品质,如开拓、竞争、创造、参与、选择等品质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困境。

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实施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通过一体化实施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完善课程设置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课程融入到各学科课程之中,形成有机整合,加强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能力。

3. 发挥家庭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教育实践,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5. 加强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全面分析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提供依据。

四、预期效果经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预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特殊应用场合1: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针对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增加以下条款:1.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在德育课程中增加部分民族文化元素,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2.加强家校共同合作:加强家长对德育课程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与学校建立起积极协作的关系,提升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效果。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1.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如何平衡教学?–可以通过在德育课程中融入公共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互信度。

2.民族文化元素的纳入调研难度大,如何解决?–可以通过与当地民族文化专家合作,获取更多文化元素并进行整合,同时邀请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歌手等进行现场演示和助教。

特殊应用场合2:乡村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针对在乡村地区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增加以下条款:1.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教育活动:把德育课程和文明乡村建设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环保意识。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一、背景现今社会,德育教育逐渐被重视,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考量,需要在各学科中融入德育元素,形成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的方式和效果,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研究内容1.收集各学科德育课程的现状和特点;2.探索德育元素在各学科中的融合点和实施方式;3.设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并进行实操;4.分析实践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研究步骤1.调研:收集各学科德育课程资料,了解现状和特点;2.探索:分析德育元素在各学科中的潜在融合点和实施方式;3.设计:结合调研结果,制定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4.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5.分析: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预期结果1.建立了适合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2.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3.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六、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1-3个月):调研和探索,收集资料、分析数据;2.第二阶段(4-6个月):设计和实践,制定方案、进行实操;3.第三阶段(7-9个月):分析和总结,评估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七、预算安排1.调研经费:¥10000;2.设计实施经费:¥20000;3.分析总结经费:¥10000。

八、风险与对策1.教师抵触情绪: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参与度;2.学生反馈不佳:及时调整实践方案,与学生互动沟通。

九、评估与改进通过实践效果、师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结合教学实际,对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以上是本研究的方案文档,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谢谢!特殊应用场合地方教育局的德育改革项目申请1.条款增加:在预算安排中增加配套政策研究的经费。

说明:地方教育局可能需要详细的政策研究和论证来支持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项目。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具体内容【德育一体化总结】
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与教学: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德育素养。

2. 学校管理与环境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行为
和品德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社团和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4.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5. 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素养,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方式,引领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德育一体化的总结可以说是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
生活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
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有良好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

结合德育理论学习,谈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结合德育理论学习,谈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结合德育理论学习,谈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一、德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具体而言,而不是一概而论。

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也有区别。

他们对道德是非观、价值观的看法也是不相同的。

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从认可成人判断到认可自己判断,从it能够花的孩子到开始成为反抗成人的人,越来越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越来越坚信自我主张、自我信念。

因此,对这些学生的德育工作,应看对象,因人而异,循循善诱,从他们身边小事做起,让他们看得着,学得来,不可空空将一些大道理。

德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全面素质。

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德育工作的人本化就是“以人为本”,主要应体现在关注人、爱护人、帮助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要给学生理论知识,怎样做人的道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心理障碍,既敢于表扬和发扬先进,也敢于、善良批评错误和落后,而不是放任自流,以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德育工作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人的生活基础即道德的基础。

德育应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德育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德育工作要高度关注受教育者个体心理状况和热点问题、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包括矫正她,的缺点和弱点。

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德育工作是在关爱他的时候,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学生的拥护和欢迎,才能产生对教育者的亲近感,去的良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人的个性化上。

人的个性、兴趣爱好、专特长以及学习基础、智力、素质等是各不相同的,在德育中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指望每次教育、每次活动对每个学生都有效果。

德育的人本化就是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要多元化、开放化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要制定一体化的德育课程工作方案,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案内容1.设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由学校领导任命相关教师组成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德育课程工作方案。

2.制定课程标准和目标–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课程标准和目标。

3.整合各科课程–各学科老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使德育工作贯穿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4.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校园举办各种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立激励机制–针对优秀德育课程工作和学生表现,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德育课程工作。

6.加强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和评估–定期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方案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实施步骤1.学校领导任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成员2.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制定德育课程工作方案3.各学科老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4.组织德育主题活动5.建立激励机制并进行宣传6.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7.定期评估和调整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方案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学校的德育工作将会取得显著成效。

特殊应用场合如下:场合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德育课程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文明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制定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条款:1.设立专门的德育导师团队,由优秀的小学教师组成,负责指导学生德育成长。

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02 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 畅等问题,亟需进行一体化建设,以提高德育课 程的整体效果。
03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整合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资 源,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从而更好地 实现德育目标。
研究目的与问题
0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将德育课程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 分,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践探
05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
背景介绍
该市在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等措 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3
融合多学科知识
将德育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促进学生对 德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创新德育课程实施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 德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些新技术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 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研究应关注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有效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德育课 程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摘要: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

德育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通过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德育课程散点化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而且,对德育课程进行校本探索,还有助于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德育目标落地,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

作为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德”为核心办学理念,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对策引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稳定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为此,作为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基于不同学段在管理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从组织文化、德育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一、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德育一体化建设是指将“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落实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发展、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连贯体系与德育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环节一体化的有效系统,以提高大中小学德育的连续性,进而取得良好持续的德育成效。

(一)德育一体化建设是道德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由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到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均论证了人的道德发展必须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从中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生对于道德的学习接受能力越来越高,也被期待着道德水平越来越高,从开始只关注个人利益到逐渐关注他人和集体利益,是一个阶段连接着下一阶段的。

因此,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是遵循人的道德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德育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教育生态系统德育一体化建设意味着大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统一,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 育一 体 化 是我 校 从 2 O世 纪 9 O年 代 以 来 积 极 推 行 的 旨在 全 面 加 强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 高 教 育 质 量 的 管 理 提 体 系 和 工 作 机 制 。从 组 织 体 系 上 看 . 校 成 立 了 以校 长 学 为组 长 . 管 学 生 工 作 的 副 书 记 、 校 长 为 副 组 长 . 列 主 副 马
维普资讯
经 验 交 流
遣用德育一体他机制 增强理谂教育的实效性
励 维 志 陈 尚 伟
( 津 师 范 大 学 马 列 主 义 基 础 部 . 津 30 7 ) 天 天 0 0 4 【 图 分 类 号 】 G 4 中 61 【 献标 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9—2 2 ( 0 2 l —0 5 —0 5 8 20 ) 1 0 1 3 供 了 强 有 力 的 保 障 , 大 大 提 高 了 德 育 的 实 效 性 。 多 年 来 , 列 主 义 基 础 部 以 这 一 机 制 为 载 体 . 极 推 进 马 克 马 积 思 主 义 理 论 教 育 在 内 容 、 法 、 式 等 方 面 的 改 革 . 充 方 形 既
团 总 支 . 学 年 都 要 制 定 学 生 德 育 一 体 化 活 动 的 实 施 方 每
案 ; 院 ( ) 合 自 己的 情 况 和 条 件 , “ 课 ” 师 的 各 系 结 在 两 教 配 合 参 与 下 . 据 实 施 方 案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各 种 活 动 。 为 根 保 证 德 育 一 体 化 的 有 效 实 施 , 校 和 院 ( ) 开 展 活 动 学 系 对

运 用 德 育 一 体 化 机 制 , 好 地 贯 彻 更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原 则
几 支队 伍共 同投入 到学 生思想 政 治教育 工作 中 , 成 了 形 全 员 德 育 的 工 作 体 系 。 从 运 作 机 制 上 看 , 校 定 期 召 开 学 会议 , 置 工 作 任 务 , 调 工 作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 结 工 作 布 协 总
的 经 费 有 一 定 的 投 入 , 校 还 制 定 了 德 育 一 体 化 评 估 体 学
系 , 成立 了德 育工作 评估 小组 。 并
我 校 实 施 的 德 育 一 体 化 , 眼 于 德 育 工 作 的 系 统 性 着
和 实 效 性 。 它 把 “ 课 ”教 育 与 日常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机 两
学 的 目 的 在 于 使 学 生 能 够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内 化 为 自 己 的 自觉 意 识 . 成 稳 定 的 理 论 素 养 , 用 所 学 的 理 论 有 的 形 运
放 矢 地 去 分 析 和 观 察 社 会 问 题 , 能 相 应 地 外 化 在 自 己 并 的 行 为 上 .去 正 确 地 解 决 自身 所 面 临 的 各 种 问 题 。 因 此 , 实 际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终 存 在 着 “ ” “ ” 个 在 始 教 和 学 两

的校 级 德 育 一 体 化 领 导 小 组 ; 院 ( ) 立 了 以 院 ( ) 各 系 成 系
主 任 为 组 长 .党 总 支 副 书 记 为 副 组 长 ,并 聘 任 若 干 “ 两 课 ” 师 为 成 员 的 院 ( ) 育 一 体 化 领 导 小 组 ; 列 主 教 系 德 马 义 基 础 部 则 成 立 了 以 部 主 任 为 组 长 、 教 研 室 主 任 为 成 各 员 的 马 列 主 义 基 础 部 德 育 一 体 化 领 导 小 组 。 从 人 员 投 入上看 , 实施 德 育一体 化 的过程 中 . 仅包 括 “ 课 ” 在 不 两 教 师 、 职 党 团 干 部 , 包 括 广 大 教 职 工 以及 学 生 骨 干 , 专 还
主 义 基 础部 、 工 部 、 委 、 务 处 等 部 门 负 责 人 为 成 员 学 团 教
分 发 挥 了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渠 道 作 用 . 时 又 使 理 论 教 育 延 同 伸 、 展 到 学 生 的 日常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 二 者 优 势 互 拓 使
补 . 互 促 进 , 而 获 得 了较 大 成 效 。 马 列 主 义 基 础 部 相 从 还 始 终 把 实 施 与 研 究 德 育 一 体 化 机 制 结 合 起 来 , 20 01 年 完 成 了 19 9 6年 立 项 的 国 家 教 委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专 项 课 题 《 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对 策 — — 德 育 一 体 化 加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 同 年 . 课 题 获 得 了学 校 教 研 一 等 奖 。 , 该
经 验 ; 列 主 义 基 础 部 、 工 部 和 团 委 、 ( ) 总 支 和 马 学 院 系 党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课 教 学 必 须 遵 循 是 的 基 本 原 则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必 须 将 这 一 原 则 贯 穿 于 “ ” “ ” 全 过 程 。 首 先 ,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须 教 和 学 的 教 必 让 学 生 完 整 地 掌 握 科 学 理 论 . 是 贯 彻 这 一 原 则 的 基 础 这 和前 提 。强调 理论联 系 实际 丝毫 不能 削弱 理论 的讲授 . 学 生 只 有 在 比较 完 整 地 掌 握 科 学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能 正 才 确 地 观 察 、 析 和 解 决 所 面 临 的 实 际 问 题 。 在 教 学 过 程 分 中 .又 必 须生 的 思 想 实 际 来 开 展 和 组 织 课 堂 教 学 。 其 次 , 论 课 教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