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小型膜囊泡,其直径一般在30 nm至1 μm之间。

外泌体可以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包括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

外泌体中包含了细胞膜上的各种受体、蛋白质、RNA等,能够通过体内液体中的远距传递信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外泌体能够在心血管系统中传递信号分子,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通过与胆固醇转运蛋白APOA1相互作用,调节胆固醇代谢和运输,进而影响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外泌体中的miRNA和蛋白质还可以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转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栓形成和血管生成。

外泌体可以传递细胞应激状态下的分子信号,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

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中含有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心肌纤维母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

外泌体还能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伤害中通过传递组织因子和细胞凋亡信号,参与心肌损伤和修复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外泌体中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调控作用。

nc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这些ncRNA可以通过外泌体释放进入体液循环,从而影响远处靶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lncRNA H19可以通过miR-29b-3p靶向调节心血管疾病中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circRNA也被发现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circRNA-MHRT可作为心肌纤维化的抑制剂。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外泌体及其中所含的信号分子有助于揭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新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活性物质,由细胞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并通过胞吞作用被其他细胞摄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和物质,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综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了多种重要作用。

外泌体通过向邻近或远离的细胞传递miRNA、lncRNA和mRNA等核酸分子,参与了心血管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miRNA可以改变受体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状态。

外泌体中的lncRNA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剪接,改变细胞的转录水平。

这些外泌体携带的核酸分子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

外泌体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影响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改建和修复。

一些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通过激活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心肌修复。

外泌体还可以通过释放包含有机酸酶和金属蛋白酶等降解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再生。

这些外泌体释放的降解酶可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的异常沉积物,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向邻近或远离的细胞传递信号和物质,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改变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参与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这些作用使得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探索外泌体的分泌机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小囊泡,由生产细胞释放至胞外,携带有细胞内包括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

外泌体最初被认为只是一种废物排泄的手段,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炎症调节、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中,外泌体因其携带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分子而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来源于多种心血管相关细胞,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这些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不仅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发挥着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的作用,而且在疾病状态下也参与了多种病理过程。

一些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外泌体,这些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和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靶细胞来调节炎症反应、心肌重塑等过程。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外泌体被认为在胆固醇代谢、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来自脂质细胞和炎症活化的外泌体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脂质和蛋白质,能够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渗透和沉积,加速斑块形成。

一些研究还发现,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参与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的过程。

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外泌体也被证实参与了各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外泌体的数量和含量明显增加,而且这些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紧张素的代谢和血压的调节。

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外泌体中也富集了大量的心肌功能调节因子,如肾素、肾素抑制素、b-型钠尿钠肽等,这些因子对心肌收缩力、松弛力和心脏代谢都有重要的影响。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外泌体(Exosomes)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简要介绍外泌体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产生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其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外泌体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泌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疾病标志物的潜力。

我们还将关注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将对当前外泌体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外泌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泌体的结构与功能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约为30-150纳米的膜性囊泡,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细胞培养基等。

这些囊泡在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信息交流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揭示。

结构上,外泌体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着内部的水溶液组成,其膜上嵌有多种蛋白质,包括四跨膜蛋白、热休克蛋白、整合素等。

这些蛋白质不仅参与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还负责将外泌体与靶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实现精准的物质传递。

外泌体的膜上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脂质,这些成分对于外泌体的稳定性和功能也至关重要。

功能上,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外泌体可以传递信息分子,如mRNA、miRNA、蛋白质等,这些分子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可以参与免疫反应,通过传递抗原或免疫调节分子,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外泌体还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外泌体的功能与其来源细胞密切相关。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Exosomes derived from many types of cells ( such as myocardial cells,endothelial cells and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VD. Meanwhile,exosome-based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huge potential
3 Exosomes 与心血管疾病
RNA,参 与 了 常 驻 性 心 肌 细 胞 的 胞 内 压 力 应 激 反
在发现 exosomes 早期,研究者较多地聚焦于 ex- 应[24]。此外,内皮细胞分泌的包含 miRNA 的微泡参
osomes 在肿瘤中发生发展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许多 与了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时 2 种细胞之间
[关键词] 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 R36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4718. 2014. 04. 031
人体诸多生理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细胞间的信息 交换来完成的。目前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涉及的机 制较为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分泌生长因子、各种 小分子物质( 多肽类、生物活性脂类和核苷酸) 、细胞 间接触和分泌到胞外的基质成分等。新近发现的外 泌体 ( exosomes) 作为一种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状 小体,自发 现 以 来 就 不 断 引 起 研 究 者 的 兴 趣。 近 年 来对于 exosomes 参与心血管疾病生理及病理过程的 机制探索以及将基于 exosomes 的研究转化于临床心 脏疾病的诊治已成为研究前沿和热点。 1 Exosomes 的基本情况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并存在细胞外的小囊泡,直径一般在30-150 nm之间。

它们具有膜包裹的结构,在细胞外环境中存在,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

外泌体可以由多种细胞类型如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心肌细胞等分泌,并可以作用于周围的细胞,从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1. 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外泌体通过携带一系列变化的非编码RNA、膜蛋白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等参与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外泌体中的特异性miRNA和lncRNA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并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

2. 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修复中的作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死亡,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miRNA、蛋白质等功能分子来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同时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3. 外泌体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其携带的miRNA和蛋白质来调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进而影响心脏的节律性。

外泌体来源于心肌细胞和神经元的外泌体,特别是含有调控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和其他离子通道相关因子的外泌体,可能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 外泌体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外泌体携带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凝血因子等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来源的外泌体也被发现可以内化于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复杂多样,包括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心肌梗死后的修复、心律失常的调控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等。

深入研究外泌体的机制和作用机理,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指由细胞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小型细胞囊泡,其直径一般在30-100 nm范围内。

外泌体通过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可以促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心脏疾病,也是外泌体研究应用的一个热点领域。

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进入细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从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缺血后心肌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被吞噬后可以引起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过程,从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二、外泌体在主动脉瓣狭窄中的作用主动脉瓣狭窄是主动脉瓣病变的一种疾病,是老年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血浆外泌体可能参与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的机制,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向外泌体释放蛋白质有关。

外泌体的表面分子可以结合这些蛋白质,从而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过程,促进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和发展。

心室肥厚是指心室壁增厚同时心腔内容积减小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进入细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从而参与心室肥厚的病理生理过程。

外泌体中的microRNA、蛋白质等可以影响细胞丝素蛋白的合成、心肌细胞增殖等过程,从而对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细胞外分泌的一种小囊泡结构,直径约为40~100 nm,包裹着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并能够释放到细胞外,对周围细胞产生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功能调节:外泌体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调节血管功能。

外泌体中的一些蛋白质和miRNA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刺激血管新生和修复。

外泌体中的一些miRNA也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维持血管稳态。

2. 血栓形成:外泌体中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可以促进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

外泌体中的一些miRNA也可以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的活性,促进血栓形成。

研究发现,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外泌体中含有更多的促凝因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3. 患者血浆中的外泌体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外泌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获得,因此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外泌体中含有特定的miRNA和蛋白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外泌体,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诊断和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4. 外泌体可能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由于外泌体具有跨细胞传递信号分子的能力,可以在细胞间传递药物和遗传物质。

外泌体被认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用外泌体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载体,通过改变外泌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展开了研究,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例如外泌体的释放机制、组成的多样性以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等。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摘要】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外泌体的基本概念和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

随后讨论了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后修复、心力衰竭等方面的关系。

还探讨了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对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临床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总结。

通过深入研究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可以为未来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外泌体、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未来发展、临床应用、意义、价值。

1. 引言1.1 外泌体的基本概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由细胞分泌而成,直径约30-100 nm。

它包含有细胞膜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外泌体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其载体分子传递细胞信号,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理活动。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中,包括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对维持细胞间的稳态和调控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外泌体的生成受到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包括细胞应激、炎症、衰老等因素均可影响外泌体的数量和成分。

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也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外泌体可通过携带的生物分子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过程,从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对外泌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制,还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在内的一系列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约占全球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在细胞外释放的膜包裹小体,其大小为30-200纳米,由一层脂质双层包裹,包含有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miRNA及mRNA等,是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方式。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备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外泌体的来源、生物学功能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一、外泌体来源外泌体主要来源于细胞内部的多种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囊泡体、脂质体等,这些细胞器在膜的合成、质膜蛋白的修饰、物质的转运等方面均能产生外泌体。

此外,外泌体还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并释放,这类外泌体称为表面外泌体。

而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学属性。

二、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1、细胞信号传导:外泌体中含有各种细胞信号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能够通过外泌体作为运输介质,把信号信息传递给目标细胞。

2、蛋白质转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将特定的蛋白质传递给接收细胞。

此外,外泌体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也可以避免蛋白质在环境中被降解。

3、miRNA传递:miRNA是一类短链RNA,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通过外泌体作为载体向周围细胞转移,从而影响目标细胞的基因表达。

1、血管内皮损伤与修复:外泌体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过程。

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受损内皮细胞释放外泌体,通过传递细胞信号分子、蛋白质和miRNA等对目标细胞进行信号转导,从而诱导血管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加速血管修复。

2、心肌保护:外泌体可导致心肌细胞保护性的同种效应,如损伤后释放的外泌体能够诱导浆液素E2(PGE2)的合成,促进心肌保护。

此外,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miRNA也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3、动脉粥样硬化:外泌体可通过脂质转运、干扰RNA传递和细胞信号传导等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小囊泡,直径一般在30-150纳米之间,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比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传递其携带的生物信息,参与调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功能和组织状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近几年,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指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代表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血管修复和血栓形成等途径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外泌体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炎症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通过释放这些炎症因子,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外泌体在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外泌体中含有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和修复相关蛋白,如VEGF、FGF、TGF-β等,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

实验证明,外泌体释放的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加速血管损伤的修复,从而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外泌体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外泌体中的脂质成分和特定蛋白酶等因子可以影响血小板活化和凝血过程,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和稳定。

研究发现,外泌体释放的这些成分可以促进或抑制血栓形成,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外泌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为深入了解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小型细胞外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细胞成分。

近年来,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并且研究进展迅速。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泌体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外
泌体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外泌体中含有
丰富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等,可以通过交流与细胞间传递炎症信息,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外泌体对心血管疾病的血小板功能和血管生成有调节作用。

血小板是心血管疾病的主
要促病因,而外泌体可以通过外泌体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调节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和凝
血功能,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研究还发现,外泌体中的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
外基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外泌体还与心肌损伤修复和心肌再生有关。

心肌损伤后,外泌体中的一些分子可以对
受损心肌进行修复和再生。

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一些细胞生长因子和核酸可以促进心肌
细胞的增殖和再生,并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从而促进心肌损伤的修复。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研究进展迅速。

未来的研究还需
深入探究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

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外泌体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备受关注。

外泌体是一种微型细胞囊泡,通过对细胞内部物质的包装,可以传递出去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起到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外泌体的应用和发展也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前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已达到170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主要是使用降脂药、降压药、血栓溶解药和手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程,但存在的难题也很明显,如药品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手术风险大等。

二、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及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传递信号和调节机体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主要由膜质小囊泡和一系列的细胞外RNAs、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学物质组成,且外泌体无需与接收细胞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其他细胞间因物质交换而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与药物、基因等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外泌体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安全性高:外泌体不会引起诱导炎症或引起免疫反应,可减少不必要的免疫排斥反应。

2. 可操作性强:外泌体的制备技术以及其在体内的寿命受到一定的可控因素影响,这使得外泌体能够根据临床需要制作和应用。

3. 适应范围广:外泌体可以适用于许多疾病领域,如神经学、心血管病学、肾病学等。

三、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当前,外泌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尤其是针对心肌缺血和缺氧等病理生理过程的干预。

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除存物质外,还可以具有生物学功能,并且外泌体中包裹的生物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功能。

在外泌体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 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外泌体制备技术是外泌体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制备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可以为外泌体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18・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年8月第40卷第5期加©Cardiovasc Dis,血gz血2019,Vol.40,No.5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张维张恒康晶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蚌埠233600)【摘要】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包呑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囊泡结构。

其内含有多种蛋白质、核酸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介导机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包括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基因转递、细胞间交流等。

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仍居中国居民死亡率首位,严重影响着全体居民的健康生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的进展,并在一些疾病中有望作为更加精准的疾病标志物。

现从多个方面介绍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外泌体;心血管疾病;miRNA;胞外囊泡[DOI]10.16806/ki.issn.1004-3934.2019.05.038Exosom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ZHANG Wei,ZHANG Heng,KANG Pinfa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233600,Anhui,China)【Abstract】Exosome is a vesicular structure which is secreted by cells through the way of ingestion.It contains a variety of proteins, nucleic acids and other bioactive substances,mediating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e body,including immune regulation, inflammatory response,gene transmission,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and so on.On the other h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ill ranks first in the mortality rat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y life of the whole population.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oso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rt failur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ypertension and other diseases,mediat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affecting the progress of disease.And exosome are expected to be more accurate disease markers in some diseases.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osom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Exosome;Cardiovascular diseases;miRNA;Extracellular vesicles1986年科学家首次在绵羊红细胞培养基中发现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并将其命名为外泌体。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1), 42-50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1009Research Progress of Exosomes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sHao Cheng1, Chentao Luo2, Jianying Ma1*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Oct. 24th, 2018; accepted: Jan. 14th, 2019; published: Jan. 21st, 2019AbstractExosomes are micro-vesicles secreted by a variety of cell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ranging in diameter from 30 to 150 nm. The exosomes contain abundant proteins, lipids and nucleic acids.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xosom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Exosomes can promot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y affec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regulating the relevant cellular micro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of blood vessels. Exosomes can also be used as biomarke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exosomes and the role of exosom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KeywordsExosom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程灏1,骆晨涛2,马剑英1*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上海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4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21日*通讯作者。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 肌梗 死 (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MI ) 患者 的
物质 , 形 成 包 含 腔 内小 体 的细 胞 核 内体 ( 多泡体) , 多 泡体 与细 胞膜融 合并 通过 胞 吐方式 释放至 细胞外
干细胞源 性外泌体 在心血管疾病 中的研 究进 展
陈 嫂, 许 官 学
[ 关键词 ] 外泌体 ; 干细胞移植 ; 心 血 管 疾病 ; 综 述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6 1 7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3 4 2 9 ( 2 0 1 7 ) 0 7 — 0 1 0 7 — 0 4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3 4 2 9 . 2 0 1 7 . 0 7 . 0 3 3
近年来 , 干 细胞 源 性 外 泌体 作 为非 细 胞 体 系 对 心 肌 细胞 的修 复作用 逐渐 被大 家认 知 。 由于经皮 冠 状 动 脉介入 治疗 及 外 科 旁路 移 植 手 术 的发 展 , 急 性
关 的特异性 蛋 白 。
2 外 泌 体 与 干 细 外 泌体 是 在 研 究 正 常 细胞 和 肿
瘤 细胞脱 落小 体 时首次 提 出 , 数年后 J o h n s t o n e等 在研 究 网织 红细胞 成熟 过程 中首 次分 离提 纯 。随着 研究 的深 入 , 人 们 发现 除 了肿 瘤 细 胞 及 网织 红 细 胞 等 细胞 外 , 心 脏 谱 系细 胞 如 骨髓 间充 质干 细 胞 、 C P C 、 胚 胎 干细胞 、 内皮祖 细胞 及诱 导 多 能 干 细胞 等 均 可释放 外 泌体 。 目前 多认 为外 泌体来 源 于细 胞膜

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讲座·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朱飞宇康品方【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外泌体是30 100nm大小的细胞外囊泡,含有蛋白质、脂质、转录因子、mRNA、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和核酸内容物,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参与者。

外泌体的出现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策略。

基于外泌体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心血管事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外泌体;心血管;干细胞[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9.14.029心脏和血管细胞之间以及从干细胞和祖细胞到分化的心血管细胞之间的细胞-细胞通信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其实现的机制多种多样,对心血管生物学、疾病和治疗均有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系统。

不同大小的囊泡是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产生的,并且被大多数已知的细胞类型释放和吸收,包括心脏和血管细胞,以及干细胞和祖细胞。

一、外泌体1986年,Eberhard GT和JohnstoneRM两位科学家在绵羊红细胞的培养基上清液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并将其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1]。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 100nm,主要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囊泡,在电镜下表现为脂质双层包裹的扁平球体,呈特征性的杯状外形。

同源性的外泌体形态、大小相近,而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则直径可略有不同,通过非细胞接触方式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2]。

外泌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动态过程。

细胞膜自发内陷,以逆出芽的方式形成早期核内体,将胞质中的DNA片段,miRNA 以及功能性蛋白聚集在其内部成为多囊泡胞内体,并在各种外界刺激下,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裂解,将其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环境所得囊泡即为外泌体。

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外泌体中的脂质成分还未被完全阐明ꎬ目前发 现鞘磷脂、 卵 磷 脂、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磷 脂 酰 丝 氨 酸、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磷脂酰肌醇可参与外 泌体脂质双 分 子 层 的 构 成ꎬ 而 鞘 磷 脂、 单 唾 液 酸 四 己糖神经节苷脂还与外泌体脂质双分子层的刚性 相关[3] ꎻ外泌体中还存在一些脂质成分如胆固醇、 神经酰胺、甘油磷脂等[3] ꎮ 以上脂质成分均有利于 维持外泌体脂质双分子层的稳定性ꎮ
常见的外泌体蛋白质包括鸟苷酸三磷酸酶家 族的 Rab 蛋白、膜联蛋白、四分子交联体蛋白、热休
克蛋白、膜转运融合蛋白、整合蛋白、细胞特异性蛋 白、代谢酶、信号转导因子、核糖体蛋白、粘附分子、 细胞骨架蛋白、泛素等ꎮ 其中ꎬ热休克蛋白、膜联蛋 白、Rab 蛋白可参与细胞内外泌体的装载与细胞间 外泌体 的 转 运ꎻ 四 分 子 交 联 体 蛋 白 可 介 导 细 胞 迁 移、融合、粘附与信号传导[2] ꎻ整合蛋白可促进外泌 体与靶细胞粘附ꎻMHC ̄Ⅱ可促进多泡核内体( mul ̄ tivesicular endosomesꎬMVEs) 和管腔小体的生成[1] ꎮ
收稿日期:2018 - 04 - 25ꎻ修回日期:2018 - 05 - 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439105ꎬ81473209) . ∗ 通讯作者ꎬE ̄mail:huchangping@ csu.edu.cn.
2 外泌体的形成与分泌
1980 年ꎬ科学家首先在网织红细胞向成熟红细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 年 5 月第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黄 宁1 ꎬ胡长平1ꎬ2∗ (1.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理学系ꎬ湖南 长沙 410078ꎻ2.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 要: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ꎬ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ꎬ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ꎬ从

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惠莉;官红权;丁嘉星;陈志坚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2(51)6
【摘要】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编码基因转录、表观遗传修饰、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lncRNA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尿毒症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该文就外泌体lncRNA的特性、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和临床诊断潜力进行综述,为未来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页数】5页(P853-857)
【作者】李惠莉;官红权;丁嘉星;陈志坚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外泌体来源的微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3.外泌体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外泌体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7·
构和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另外,exosome 还含有 4 次 心脏 球 和 心 脏 球 来 源 的 细 胞 ( cardiosphere-derived
跨膜蛋白超家族( CD9、CD63、CD81、CD82) 可以作为 cells,CDCs) 均 可 以 分 泌 exosomes,且 这 些 exosomes
起特定的效应。当用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
培养心肌细 胞 时,会 改 变 神 经 冲 动 的 传 导 从 而 改 变 心肌细胞内 Na + 离子通道和内向整流 K + 通道的表 达水平[21]。随后,研 究 者 还 发 现 心 肌 细 胞 exosome
氨酸耐受的 MHCⅠ和 MHCⅡ类分子,可以直接和 T 细胞受体结合,激活 CD4 + 或 CD8 + T 细胞进而引起 一系列的免疫应答[14]。
至在其它体液中也可见,如尿液[7]。Exosomes 的产 生机制十分 复 杂,涉 及 到 多 种 因 子 的 调 控 作 用。 目 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的机制是: 细胞在内吞时 形成的多泡体( 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 ,在胞外 分泌的过程中,MVBs 包含的腔内囊泡( intralumenal vesicles,ILVs) 可以从 MVBs 的内腔释放到胞外环境 中,而 释 放 的 这 些 30 ~ 100 nm 的 ILVs 就 是 exosomes[8]。
764 种,包括 let-7、miR-1、miR-15、miR-16 和 miR-181 somes 包含的 miR-214 在邻近靶细胞内通过沉默毛
及各种亚型。这些来源于 exosomes 的 miRNA 在生 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从而刺激血管生成。主
物体许 多 系 统 均 有 一 定 作 用。神 经 元 来 源 的 exo- 动脉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包含 HSP-70 的 exosomes 可
Exosomes 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双层模型结构的 囊性小泡,直径为 30 ~ 100 nm,是已发现的众多胞外 微粒体的一种。Exosomes 由 Johnstone 等[1]在 1987 年首次从网 织 红 细 胞 的 培 养 上 清 液 中 分 离 出 来,之 后的研究 不 断 发 现 其 它 多 种 类 型 细 胞 也 可 以 分 泌 exosomes,如: T 细胞[2]、B 细胞[3]、树突状细胞[4]以 及其它非血源性细胞如肿瘤细胞[5]、施旺细胞[6],甚
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作用机制中确实起到重要作 化。
用。根据一个专门收录与 exosomes 研究相关的数据
除了心肌细胞能够分泌 exosomes 之外,内皮细
库 ExoCarta ( http: / / www. exocarta. org / ) 中 的 信 胞分泌的 exosomes 在心血管形成 机 制 中 有 重 要 作 息[15],现已发现的 exosomes 相关 miRNA 的种类为 用。van Balkom 等[22]研究发现内皮细胞来源的 exo-
[收稿日期]2013-09-21
[修回日期]2014-01-08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81330007; No. 81120108003) ; 国家 973 计划项目( No. 2012CB526602)
△通讯作者 Tel: 020-83827812 转 51155; E-mail: yuxycn@ hotmail. com
[ABSTRACT] AIM: Exosomes are bi-lipid membrane originated in the cell endocytosis system and secreted into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The cells secrete exosomes into extracellular matrix to impact target cells with the significant func-
识别不同来源 exosomes 的蛋白分子标记,以及具有 和其它微粒体一起在成年心脏组织与异体细胞间的 功能的热休克( heat shock protein,HSP) 蛋白超家族 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17],尤其在 telocytes( 一种在干
( HSP70、HSP90) 等。
细胞微环 境 中 已 发 现 具 有 信 息 传 递 功 能 的 间 质 细
tions of cell-cel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cell-cell communication
regulated by exosomes can be found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CVD) .
3 Exosomes 与心血管疾病
RNA,参 与 了 常 驻 性 心 肌 细 胞 的 胞 内 压 力 应 激 反
在发现 exosomes 早期,研究者较多地聚焦于 ex- 应[24]。此外,内皮细胞分泌的包含 miRNA 的微泡参
osomes 在肿瘤中发生发展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许多 与了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时 2 种细胞之间
有潜在的免疫调节功能,且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得到 细胞的迁移,提升的内源性心肌的再生能力。心肌
证实。有研究者发现从抗原免疫小鼠的血浆中分离 成纤维细胞分泌的 exosome 能够在心肌细胞周围引
出的 exosomes 可以抑制 Th1 型超敏反应和 Th2 型过 敏反应的应答[12]。Wan 等[13]发现激活小鼠的树突 状细胞可以通过释放 exosomes 而直接增加 B 细胞的 效应作用。成熟突状细胞来源的 exosomes 膜上有缩
细胞分泌的 exosomes 内包含许多遗传物质和蛋 白质,exosomes 到达胞外后可作用到靶细胞,从而在 细胞间信息传递以及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复杂 的调节作用。Exosomes 内的 DNA 或 RNA 可以通过 exosomes 传递到邻近细胞,引起周围细胞基因表达 的改变[9]; 来源于 exosomes 的微小 RNA( microRNA, miR) 在干细胞分化的调控( let-7) 、胚胎发育和器官 发生( miR-1) 、造血( miR-181) 和肿瘤发生( miR-17、 -18、-19、-19b 等) 等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调 节作用[10]; exosomes 内的脂质对于维持其正常的结
·746·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2014,30( 4) : 746-750
[文章编号] 1000-4718( 2014) 04-0746-05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 述·
肖 静1,2 , 余细勇1△
( 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80; 2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Hale Waihona Puke somes 内包含丰富的 miRNA,这些 exosomes 可以直接 以选择性地激活单核细胞,但是在其它类型的内皮 内化进入星形胶质细胞中并增加 miR-124a 和谷氨 细胞中未见类似报道[23]。内皮细胞 exosome 来源的
酸转运蛋白 1 ( glutamate transporter 1,GLT1) 蛋白的 HSP70 可以募集单核细胞引起炎症反应,提示 exo-
2 Exosomes 的生理学功能
胞) 及 其 它 常 驻 性 心 肌 祖 细 胞 ( resident progenitor
自从 Raposo 等[11]在 1996 年发现免疫细胞也可 cell) 之间[18-19]。Vrijsen 等[20]研究证实来源于心肌
释放 exosomes 后,免疫学家就推测 exosomes 可能具 祖细胞的 exosomes 在体外抓伤实验中能够促进内皮
[关键词] 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 R36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4718. 2014. 04. 031
人体诸多生理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细胞间的信息 交换来完成的。目前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涉及的机 制较为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分泌生长因子、各种 小分子物质( 多肽类、生物活性脂类和核苷酸) 、细胞 间接触和分泌到胞外的基质成分等。新近发现的外 泌体 ( exosomes) 作为一种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状 小体,自发 现 以 来 就 不 断 引 起 研 究 者 的 兴 趣。 近 年 来对于 exosomes 参与心血管疾病生理及病理过程的 机制探索以及将基于 exosomes 的研究转化于临床心 脏疾病的诊治已成为研究前沿和热点。 1 Exosomes 的基本情况
Exosomes derived from many types of cells ( such as myocardial cells,endothelial cells and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VD. Meanwhile,exosome-based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huge potential
能够向其它某些细胞传递 DNA 和 RNA: Waldenstrom 等[9]分别用碘化丙啶和吖啶橙示踪 DNA 和 RNA,在 体外将遗传物质标记后的 exosome 导入成纤维细胞
多种细胞来源的 exosomes 内均包 含 mRNA 和 中,孵育 3 h 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提示来源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