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8页word

合集下载

《人间失格》——大庭叶藏的罪与罚

《人间失格》——大庭叶藏的罪与罚

2016年第03期《人间失格》——大庭叶藏的罪与罚张 婷一、 失格的本源:对人性的洞察与觉醒失格,指丧失某种资格,人间失格,意为失去了为人的资格,过着不及格的人生。

“回首前尘,尽是可耻的过往,对我而言,人类的生活无从捉摸。

”这是大庭叶藏对自己的评价,作为一名富家少爷,他始终无法体会世俗人们歌颂的美好人生,由此质疑人的存在本质,质疑自己,质疑神的教条,探索理性的存在,寻找真我。

一方面,叶藏对于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对于庸庸碌碌的世俗人士是一种超前和进步,对市民社会的虚伪性和旧习陈规的不服从,他放弃了追逐世人公认的世俗价值,转而用极端的自我放逐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现实的抗争,以换取一种颓废的生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另一方面,他的所有挣扎换来的是一段不及格的人生,叶藏发现了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他把这归咎为自己的“罪”,并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1]为了重回正常的社交社会,他选择作践自己来迎合错误的世界。

他是懦弱的,始终不肯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去指责人类的过错,指责人性中的欺骗、伤害、虚假、讨好等种种原罪,他选择躲在世界的背面隐藏起自己的格格不入,并强迫自己接受所谓的真实世界。

这也正是该人物的悲剧所在。

对于人性之恶,世间的人大抵分为四种,第一种人视而不见,选择麻木的态度来维持正常的生活,第二种人深知人性之恶在这世界运行的规则,并积极的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第三种人能认识到潜藏在于人性中不光明的一面,并勇敢地加以反抗,这类人的行为准则与其信仰相辅相成,勇于挑战不畏牺牲。

第四种虽然能在思想层面上准确认识到人性【作者简介】张 婷,女,山西临猗人,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本文学方向研究。

电影《人间失格》剧照67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之恶的部分,但却无法做出正面的反抗,只能曲折地进行自我的殉葬,是正常社会中的“畸形儿”。

大庭叶藏便属于这一类人物,从来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性格中太多悲观的组成部分限制了他们的行动,且他缺乏一个出口来发泄他的情绪,诸如喜悦或悲伤,他像一个容器,只是不断地容纳,却不能自由地表现,他对生活丧失了反应能力,叶藏是天生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读后感第一章:引言在《人间失格》这本小说中,作者太宰治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自我厌恶、渴求死亡的主人公太宰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深刻揭示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们对于生命的困惑和苦闷。

第二章:太宰治的自我厌恶与求死之旅太宰治是一个在表面上看来很冷静、很乐观的人,但实际上内心深处他对自己的厌恶和自卑感十分强烈。

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包括滥用酒精、吸食以及与各种女性建立无意义的关系。

然而,这些逃避只给太宰治带来了更多的空虚和绝望。

最终,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试图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

第三章:太宰治与真实世界的隔离太宰治在小说中将自己描述为与真实世界隔离的存在。

他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虚伪和痛苦,而自己则是一个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人。

他试图通过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的逃避只是一种幻觉,现实世界的痛苦依然存在,他无法真正逃离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苦闷。

第四章:对生命的思考与反思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对生命和死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他认为生命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人们生来就注定要承受痛苦和困苦。

他的自我厌恶和对死亡的渴望,可以看作是他对于生命焦灼和无奈的表达。

然而,小说的结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太宰治的内心纠结和痛苦依然存在。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刑法》:指中国法律中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相应刑罚的法律文件。

2·自杀:在刑法中被视为自伤行为,但对于具体的法律界定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学和生死观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学和生死观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学和
生死观
罪多者,其爱亦深--在《人间失格》中解读太宰治的颓废美
学和生死观
高新檬
【期刊名称】《青年文学家》
【年(卷),期】2016(000)026
【摘要】《人间失格》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彻底实行无赖派精神的作家,被称为“无赖派旗手”的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

以主人公大庭叶藏“充满羞愧的一生”为开端,作品风格贯穿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极度否定,对自身病态与罪恶的唾弃,并将自己定义为“罪恶的合集”“生下来便是阴影”,描述了主人公荒颓凄凉的悲惨人生。

【总页数】1页(130-130)
【关键词】罪孽;颓废;生死;自杀;唯美;悲剧
【作者】高新檬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从《人间失格》解读太宰治的“罪”意识 [J], 王天鹏
2.太宰治的罪与罚--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罪意识与自我救赎[J], 李文娟
3.《人间失格》与太宰治的基督教思想 [J], 蔡超
4.人间失格纪念太宰治诞辰一百周年 [J], 张晓鹏
5.太宰治:罪多者,其爱亦深 [J], 陈德文。

分析《人间失格》中的内心扭曲

分析《人间失格》中的内心扭曲

分析《人间失格》中的内心扭曲介绍《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太宰在内心中所经历的无尽痛苦和扭曲。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人间失格》中的内心扭曲。

社会压力与自我审查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太宰常常遭受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他无法真实地展现自己。

他为了顺应社会,在外界面前保持着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但内心却藏着许多秘密、矛盾和不安。

社会对他存在巨大影响力,导致他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逐渐加深的扭曲。

自我毁灭与自虐倾向主人公太宰在小说中自称为“罪恶之子”,他渴望摆脱孤独和痛苦,却又陷入了反复的毁灭行为。

他选择酗酒、滥用药物和进行自虐行为,这些行为表明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扭曲和对痛苦的追求。

太宰对于自身价值的否定与负面情绪的累积让他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中。

渴望认同与无助感太宰在小说中长期感到孤独和无助,渴求着外界的关怀与认同。

他通过寻找其他人的理解、依赖他人来填补心灵空虚。

然而,在亲密关系和社会中,主人公却经常遭受背叛和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太宰内心中的扭曲与无助感。

对死亡的畸形迷恋《人间失格》中充斥着对死亡的探索和表达。

主人公太宰多次玩弄生死边缘,以此发泄自己内心扭曲和愤怒。

他渴望通过死亡来结束内心纠结带来的痛苦与困惑,但却又在生存与毁灭之间徘徊不定。

结论通过对《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太宰内心扭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痛苦、焦虑和不安。

社会压力与自我审查、自我毁灭与自虐倾向、渴望认同与无助感以及对死亡的畸形迷恋都是造成太宰内心扭曲的重要因素。

这部小说深刻描绘了一个被现实困扰的人物,也引发了对我们自身内心状态的反思。

小说《人间失格》的社会思考

小说《人间失格》的社会思考

小说《人间失格》的社会思考《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自述,展现了一个痛苦、迷茫的灵魂在社会中的挣扎和反思。

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力和无奈。

小说以太宰治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自述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

太宰治是一个痛苦的灵魂,他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和绝望。

他在小说中描述了自己的自杀倾向和对社会的不满,以及他对自己身份的迷茫和无力感。

太宰治的形象成为了一个代表,代表了那些在社会中感到迷茫和无助的人们。

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也成为了人们思考的焦点。

太宰治通过描写社会的黑暗面,暴露了社会对个体的剥削和压迫。

他描述了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的冷漠等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这些描写,太宰治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了社会改革的呼声。

《人间失格》中的主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的思考。

太宰治在小说中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迷茫和无力感。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人,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期待。

这种对个体角色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太宰治的形象成为了一个代表,代表了那些在社会中感到迷茫和无助的人们。

通过太宰治的自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人间失格》通过太宰治的自述,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力和无奈。

小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激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声。

同时,小说中对个体角色和意义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

《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

《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作者:阎佳玉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6期摘要:《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遗作,同时《人间失格》也是对太宰治一生的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叶藏的原形就是太宰治,通过对叶藏这个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太宰治的真实想法。

关于太宰治多次自杀的原因一直都是文学界的不解之谜,本文通过《人间失格》深入研究,探究太宰治自我反省以及自身的救赎道路,根据《人间失格》中对的罪的描写,讨论了太宰治产生罪的原因以及太宰治在罪与赎的道路上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罪意识救赎引言太宰治生于1909年,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

自从二战后,太宰治回到日本,面对日本当时混乱的局面,太宰治有感而发,发表了《斜阳》、《维荣的妻子》、《人间失格》等作品,评论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被称为“昭和文学中不灭的金字塔”。

他一生追求毁灭人生,在他的一生中有四次自杀未遂,在第五次和情人相约一起投水自杀,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所有作品灵感都是来自自身生活经历,对于作品的写作手法则应用回忆贯穿的方式。

文学界对于太宰治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特别崇拜他,则有的对其极度厌恶,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鲜活的现代感,被评价为永恒的青春文学[1]。

即使在他去世68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被人们所推崇,至今都拥有众多的读者,甚至就连他的忌日都有专门的名字——樱桃忌,可见太宰治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太宰治所有的作品当中,《人间失格》是其最为有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文章在1948年发表于杂志——《展望》上,同时这一部作品也是太宰治最后一部佳作,在发表完该作品后,太宰治与情人相约投水自杀。

作品《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作品,塑造了叶藏这个人物,借助叶藏表达出了“丧失作为人的资格”的人生态度。

通过叶藏表达出了太宰治一生的经历以及他的思想。

太宰治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应用较为滑稽的表达方式,但是内容没有一点粉饰,全部内容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人生态度——丧失一切希望,最后丧失了作为人的资格,这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困扰,直到他对所有人失去了信任,变为了苦闷、抑郁的人”。

(完整word版)《人间失格》读后感

(完整word版)《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3不知太宰治在写下这四个字是究竟是什么心情。

他用这样悲伤地词来评价自己的一生。

他书写了自己的绝望,讲述了自己那不堪的经历。

最后在痛苦之中否定了自己的全部,结束了这生命。

《人间失格》让我反思更多的是我们在与社会中的定位,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人与社会的冲突表现的越发明显,我们存于社会,确远离社会。

社会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加上了很多不同的含义,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复杂而又危险的负面含义。

对我们来说社会就以为这一种勾心斗角的生活态度。

目前的这种社会面貌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组成有关,中国从古典的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我们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并不习惯数字化的信任,以至于这个社会在我们眼中全是“陌生人”,这就引起了我们内心中的一种茫然。

我们依然融与社会之中,因为在这个高度分化的世界里加入社会协作并不难,但茫然的心理却不会轻易消失。

太宰治的失误就在于此,他太多的将自己的心理和社会所分离,有想做出融入于社会的假象。

太宰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隔绝的舞台,他作为一名独舞者而表演。

所谓当局者迷,当太宰治发现自己的表演被人看穿时一种恐惧遍蔓延开来,他的心理防线以被攻破,他永远不知道下一发子弹从哪里来。

这迷茫再次涌上太宰治心头时他就以无力承担,最后终日沉迷于,酒精和毒品。

草草了生。

但我们总不至于此,记得约翰·多恩创作布道词《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一旦海水冲走,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看自己的这茫然就会恍然发现,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是对自生价值被肯定的渴望。

回想我们幼时,常常为了100分而欢天喜地,但请认真想想我们所高兴的并不是那个所谓的满分,它表现的只是我们对老师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真正让我们开心的是家长的夸奖,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这就是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

阅读心得人间失格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阅读心得人间失格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阅读心得人间失格带来的思考与启示阅读心得:人间失格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人间失格,是一部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我”对自己内心的剖析,以及对社会、家庭、友情等现实问题的思考,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很多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人间失格》的阅读心得,以及这部作品给予我的启示。

在小说中,主人公“我”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他对自己的无能感和自卑感十分强烈,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通过“我”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抵触。

然而,正是这种自我剖析和对内心真实感受的描绘,赋予了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人们常常被外界的期望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所束缚,追求着看似正确的人生道路。

然而,当我们遭遇挫折和痛苦时,是否应该像“我”一样勇敢地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呢?小说中的“我”坦然接受自己的真实状态,尽管他被标签化为“失格”,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启示我,应该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他人的评判和期望所干扰,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

另一个给我思考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我”和其他人的关系常常是矛盾的,他感受到的孤独和无法被理解的痛苦使他越来越远离他人。

然而,正是在这些矛盾中,他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让我不禁思考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真正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我们更多地注重自己的诉求或期望。

而小说中的“我”,尽管处于痛苦之中,他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却从未消失。

这给我启示,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从而建立起更为真诚和深刻的人际关系。

同时,这部小说也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小说中对于社会的批判隐含其中,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所俘虏,追求着名利和金钱。

然而,这种对物质的追求往往使我们丧失了对于人文关怀的真正关注。

小说中的“我”虽然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但他对于人性和内心的思考却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人间失格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人间失格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人间失格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人间失格是日本文学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一部充满自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的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自述,揭示了社会压力、人类孤独以及心理困境等问题。

它不仅引发人们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让人们反思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小说中,太宰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揭示了一个被压抑和迷失的灵魂。

他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使读者对人类的孤独感和无奈感产生共鸣。

太宰治在小说中对自己的失败感到绝望,他无法适应社会的期望和现实的压力,因此选择了逃避和自我毁灭。

他反复表达了对社会体制的不满,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迷茫。

太宰治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深受社会压力折磨的个体,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对个体影响的思考。

太宰治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受困于内心挣扎的人物形象。

他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焦虑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自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挣扎。

太宰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人们开始反思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他通过描述自己的自我毁灭和无助,让读者更加关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太宰治的形象有力地唤醒了人们对社会冷漠、排斥等负面现象的深刻反思。

人间失格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还体现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常。

小说中,太宰治通过描述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内心挣扎,揭示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容易迷失自己的弱点。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表达了对个体心灵深处的刻痕的关注,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减少社会对个体的伤害。

通过对太宰治的描写,读者反思了自己对他人痛苦的体察和关怀,以及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视。

人间失格的深刻反思还体现在对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质疑。

小说中,太宰治通过描述自己的失败和挣扎,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

太宰治的表达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平和道德沦丧的思考。

作品中对社会体制和道德的批判,引发了人们对权威和规范的思考,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才是符合人类尊严和自由的。

总的来说,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体现在对个体命运、人性弱点以及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的关注。

人间失格自我毁灭与绝望的痛苦

人间失格自我毁灭与绝望的痛苦

人间失格自我毁灭与绝望的痛苦《人间失格》:自我毁灭与绝望的痛苦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以主人公太宰治自传体的方式,展现了自我毁灭和绝望的痛苦。

小说主要通过太宰治的日记、回忆和自白,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痛苦与绝望。

他的行为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人类在社会压力与心理困境下的真实体验。

本文将从自我毁灭与绝望的痛苦两个方面来分析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遭受的痛苦。

一、自我毁灭的痛苦太宰治如日中天的文学天才,然而他的才华和荣誉无法使他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自我毁灭的冲动。

太宰治通过大量的酗酒、吸毒等自我毁灭的行为来逃避现实和面对自己的内心痛苦。

他深陷于自我厌恶和自卑之中,渴望找到一种能够疗愈自己内心创伤的方法。

然而,这种方式只能暂时地缓解他的心理困境,他的自我毁灭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

太宰治在小说中写道:“我那跳动的心,会因为酒为吸毒器械而变得生动的、重要的,求着不要被一阵凶暴和被人唾弃荼毒一阵麻醉。

”这句话透露出太宰治渴望通过药物和酒精来忘记内心的痛苦。

他希望这些物质能够帮助他逃避现实,暂时摆脱内心困扰。

然而,他的尝试只是一种短暂的解脱,他的内心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太宰治的自我毁灭和他对心理痛苦的反应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绝望。

二、绝望的痛苦除了自我毁灭的痛苦外,太宰治还经历了种种绝望的痛苦。

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自身存在的绝望。

太宰治对社会的精神腐蚀、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荒诞感到深深的绝望。

他对人们的虚伪、冷漠和善恶的模糊感到无力和绝望。

太宰治对生活充满了矛盾和悲苦之感,他对现实社会的痛苦感是他绝望的源泉之一。

太宰治同时也对自己存在的绝望深感不禁。

他在小说中多次表达了对生命的否定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太宰治体验了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自身的存在变得苍白无力。

他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缺陷和错误,他的内心充满了自我厌恶和自我怀疑。

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绝望感催促着他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自白,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颓废堕落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太宰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残酷,引起了读者对人生、生存、自我认知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太宰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颓废堕落的人物形象。

他在文中坦诚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自己对生活、人生的迷茫和无奈。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颓废、自我放纵、自我毁灭的行为,让人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太宰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颓废堕落的人物形象。

他在文中坦诚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自己对生活、人生的迷茫和无奈。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颓废、自我放纵、自我毁灭的行为,让人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太宰治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残酷。

他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恐惧、焦虑和孤独,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他们或者是自私、冷漠,或者是虚伪、丑陋,或者是善良、纯洁。

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对人性、社会、道德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太宰治通过主人公的自白,引起了读者对人生、生存、自我认知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颓废、自我毁灭的行为,让人对生活、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太宰治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残酷。

他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恐惧、焦虑和孤独,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他们或者是自私、冷漠,或者是虚伪、丑陋,或者是善良、纯洁。

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对人性、社会、道德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人间失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太宰治对人性、生活、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揭示。

小说中的主人公颓废、自我毁灭的行为,让我对人生、生存、自我认知等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太宰治通过主人公的自白,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颓废堕落的人物形象,引起了我对生活、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人间失格读后感受到人性的脆弱与自我救赎

人间失格读后感受到人性的脆弱与自我救赎

人间失格读后感受到人性的脆弱与自我救赎《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示了主人公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遭受的苦难。

在阅读完这篇小说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小说以太宰治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倾述,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深受抑郁症的困扰。

他无法逃离自己内心的深渊,这个深渊让他感到孤独与无助。

在他的笔下,人性的脆弱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太宰治的主人公在小说中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

他沉溺于痛苦,却又无法摆脱痛苦。

他试图通过酗酒、吸毒等方式逃避自己的内心痛苦,但最终却发现这些方式只是短暂的安慰,无法带来真正的救赎。

他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断改变自己的名字,却无法逃离内心的恐惧和自卑。

这种内心的脆弱展现出了人性的弱点和无助。

然而,正是在这种脆弱中,人性的自我救赎也得以体现。

太宰治的主人公最终通过与新井素子的交往,找到了希望和救赎的路径。

新井素子是一个善良、乐观的女孩,她温暖的存在让主人公深感救赎的可能性。

在与新井素子的交往中,主人公逐渐找回对生活的希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并尝试接纳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小说中还通过太宰治的朋友芥川龙之介展示了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有着相似遭遇的作家,他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并通过创作来找到自我救赎的出路。

他的存在给了主人公一些启示,使其意识到自己仍然可以在痛苦中找到一丝希望。

在读完《人间失格》后,我深刻反思了人性的脆弱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人类并非完美无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之处,但正是这种脆弱让我们更加接近人性的本真。

通过面对内心的困惑和痛苦,我们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并通过努力和改变来实现自我救赎。

同时,小说中的新井素子和芥川龙之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善良、乐观以及积极的思考方式都是重要的自我救赎的路径。

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痛苦,只要能够保持希望和积极的态度,就有可能找到自我救赎的出路。

《人间失格》- 孤独与绝望的沉思

《人间失格》- 孤独与绝望的沉思

人间失格- 孤独与绝望的沉思简介《人间失格》是由日本作家太宰治所著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中原中也在孤独和绝望之中进行的内心探索与沉思。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间失格》中展现出来的主题和太宰治所表达的感情。

内容1. 孤独与异化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中原中也是一个极度孤独的存在。

他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有着隔阂和距离,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通过描写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交往,小说展现了社会对于个体造成的如何孤独和异化。

2. 绝望与自我毁灭倾向为了逃避孤独和绝望,中原中也经常陷入自我毁灭倾向。

他过度饮酒、滥用毒品以及试图自杀等行为都显示出他对于生活的绝望态度。

太宰治通过描写这些行为展示了主人公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和绝望。

3. 内心的探索与思考尽管中原中也被孤独和绝望所困扰,但他还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内心探索。

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试图从中寻找解脱。

太宰治在小说中透过主人公的笔触揭示了一种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意义的反思。

4. 对于社会体制与现实的质疑《人间失格》也表达了对于社会体制与现实的质疑。

太宰治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将目光聚焦在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以及个人自由等议题上。

小说中暴露出的社会不公、虚伪以及对真实情感压抑等现象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5. 寻求安慰与拯救尽管《人间失格》传达出了强烈的沉闷感与真理探索,其中也流露出一丝温柔与希望。

中原中也虽然身陷困境,但他仍在寻求着安慰与拯救。

这种温情展示了太宰治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

结论通过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我们深入探讨了孤独、绝望和沉思等主题。

中原中也作为主人公展现了一种被社会体制边缘化的形象,同时他在追求个人自由、对于社会规范产生质疑以及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中呈现出坚韧与希望。

阅读此小说能引发读者思考存在意义、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对于人类情感和意义的深刻洞察。

以上是我根据《人间失格》这个主题编写的内容。

《人间失格》中的迷失与自我认知

《人间失格》中的迷失与自我认知

《人间失格》中的迷失与自我认知《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太宰五朗的自述,展现了一个迷失并丧失自我认知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太宰五朗经历了种种挣扎和痛苦,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我怀疑和自我矛盾。

本文将从太宰五朗的迷失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探索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迷失的太宰五朗太宰五朗在小说中呈现出深深的迷失感。

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不断探寻着自己的存在意义。

作为一个作家,太宰五朗身处于文学领域的浩瀚海洋中,却感到自己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他陷入了对生活的迷茫和无力感,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对人生的思考。

太宰五朗的迷失还体现在他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他时常沉溺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疏远并经常在孤独中度过。

他努力寻找被他认为“真正的、真诚的”人,但却在不断的波折中失望和迷失。

他的迷失还表现在他对自己身份的否定和自我逃避上,从而陷入了无边无际的自我消极情绪当中。

二、自我认知的探索太宰五朗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是《人间失格》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意识到自己的迷失和拖延,并尝试寻找答案来解决内心的困惑。

通过与战争的经历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太宰五朗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小说中,太宰五朗以一种笔触坦诚的方式揭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矛盾和苦闷。

他试图通过写作来梳理自己的思绪,并透过自己的文字来寻找到真实的自己。

然而,他发现写作并不能完全解决他的困惑,于是他开始尝试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来理解自己。

太宰五朗与女性关系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他与多位女性进行了深入的交往,试图通过外界的接触来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认同。

然而,这些关系都以失败告终,太宰五朗在寻求真实自我的过程中,却愈发迷失和痛苦。

三、迷失和自我认知的启示《人间失格》通过太宰五朗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一些关于迷失和自我认知的启示。

首先,小说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真实的自我。

内心的迷失和对生活的疑惑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而迷失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解决。

《人间失格》:内心痛苦与社会边缘的抗争

《人间失格》:内心痛苦与社会边缘的抗争

《人间失格》:内心痛苦与社会边缘的抗争引言《人间失格》是由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内心充满痛苦和困惑的年轻男子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社会边缘挣扎、追求真实自我和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深刻探讨了人性、孤独、社会压力等重要主题。

主题1:内心痛苦的呈现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内心痛苦。

他对世界充满不信任感,对亲近他的人抱有强烈的怀疑和敌意。

这种内心的痛苦源于他对生活意义的质疑以及无法摆脱过去阴影的困扰。

主人公感到与周围世界和其他人相隔离,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极度孤僻的状态。

主题2:社会边缘者的抗争主人公被视为边缘化的存在,被迫背负社会期望和责任,同时又被他们拒绝和排斥。

这种尴尬的处境引发了主人公的反抗。

他试图通过写作和沉思来寻找自我价值,并在精神病院待了一段时间以逃避现实之苦。

然而,在社会与个人需求之间的纠结中,他陷入了无法挣脱的困境。

主题3:对抗孤独与崩溃孤独是《人间失格》中另一个重要主题。

主人公面对内心的痛苦和与周围世界的隔离感时,不断试图找到情感共鸣和亲密关系。

然而,由于他对真诚、信任和依赖的恐惧,他始终无法真正接近别人。

这种深层次的孤独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崩溃和精神崩溃。

结论通过《人间失格》这部小说,太宰治探讨了内心痛苦与社会边缘者抗争的复杂性,并深入剖析了孤独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小说通过揭示主人公内心深处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呼唤人们关注他人的孤独和悲伤。

同时,它也引发了对自我认同、社会压力和心灵平衡的深思。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遭受类似的困境,而我们必须理解并接纳那些处于社会边缘、内心痛苦之中的人们。

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解读

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解读

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解读作者:成诗怡史永霞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9期摘要:“罪意识”一词来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全面西化,不少日本作家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中的“罪意识”,并自觉将它融入作品之中。

太宰治受当时西方罪感文化的影响,开始审视自我以及世人的罪恶。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一生所犯之罪的凝视,表现出作者对世间诸般罪恶的思考与自我救赎的尝试。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罪意识自我救赎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留在世上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是他留给世人的一封“遗书”。

小说取名“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为人的资格”。

小说以三份手札的形式,描写了大庭叶藏在罪恶的人世间逐渐沉沦以及自我拯救中不断挣扎的一生,最终病痛缠身,瘫痪在床。

叶藏断言自己失去为人的资格,却成了他人眼中“神一样的好孩子”,这样的结局正是太宰治“罪意识”的体现,也是他给在罪恶世界中浑浑噩噩的众生的最后忠告。

一、大庭叶藏的“罪恶”回忆录大庭叶藏出生于日本一个富庶的家庭。

童年时的叶藏曾经目睹与父亲颇有交情的友人在私底下狠狠地批评父亲的场面。

人们相互欺瞒,表面上却可以和平相处,“这种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俯拾皆是”。

这让他无法相信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好意,认为那都是虚假的东西,是人类用来掩盖自己邪恶内心的伪装。

由于这种不信任,他对人类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叶藏一生都在与这股恐惧感做斗争,为了摆脱恐惧,他尝试融入伪善的人群,同时也步入了罪恶的深渊。

叶藏的第一宗罪在于欺骗。

出于对人类的恐惧,无法正常地与人交往的他只能借由“搞笑”的方式来逗乐众人。

他在夏天穿着红色毛衣逗人发笑;故意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糗事,引得老师放声大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他已经可以“近乎完美地欺骗众人”。

最初这或许只是他缓解恐惧心理的方法,但到了后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伪善。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间失格》读后感(7篇)《人间失格》读后感1“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这是我对于这本日本文学大师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间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提笔写下这篇文字,为什么会用“鼓起勇气”这样令人怪异的词?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书中描绘的文字中的“丧”已经侵蚀了我,这种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在一位挚友的推荐下我初次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

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查阅了关于太宰治先生的资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身豪门,一生立志文学,师从金伏鳟二等小说名家;大学时代曾积极投身于左翼运动,却中途逃脱;生活放荡不羁,却热衷于阅读《圣经》;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情人投水自尽。

若是发生在当下的话怕是媒体们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间失格》是他的遗作,也是最被人知晓的作品。

回到书中的内容,作者以自传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而又深刻。

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是叙述自己的一生吗?不是,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的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虚度光阴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活着的每一天仿佛机械般行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没有活出该有的色彩,枯燥无味。

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那些人是谁?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

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

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

《人间失格》中的自我反省

《人间失格》中的自我反省

《人间失格》中的自我反省简介《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48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主人公太宰治的内心独白来揭示他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和自我反省。

本文将探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对自己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的深刻反思。

内心的顾影自怜在小说中,太宰治经常通过独白表达他内心的顾影自怜。

他坦诚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陷入了无尽的绝望和孤独之中。

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在社会上不断遭受伤害的经历,并对此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愧疚。

太宰治坦率地面对了自己内心最黑暗、最脆弱的一面,并试图找到一个能让他逃离这种困境的方法。

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太宰治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探讨了人们对于生活价值、幸福感和真实性的追求。

太宰治意识到他曾经迷失在物质欲望和表面虚荣之中,这只是对内心真正的疾病进行掩饰。

他通过小说展现了社会给予个体的压力和限制,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内心深处渴望真实连接与理解的渴望。

自我毁灭与重生在太宰治的眼中,自我反省并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思考方式,更是一个重生和重建自我的过程。

太宰治明确地认识到他已经走上了道德沦丧和自我毁灭的道路,并决心拯救自己脱离堕落。

他试图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意义,并寻求真实与共鸣。

太宰治通过自觉地直面内心阴暗面,并积极寻找克服困境的方法来完成个人成长与进步。

结论《人间失格》中展现了太宰治对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体的故事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性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思考。

通过太宰治的自我反省,我们得以思考和审视我们自己内心世界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冲突。

太宰治让我们了解到,在追求真实与幸福的道路上,重要的不仅仅是外在表象,更是内心深处真正需要面对和反思。

探索人性的善恶之旅:《人间失格》引发的思考

探索人性的善恶之旅:《人间失格》引发的思考

探索人性的善恶之旅:《人间失格》引发的思考简介《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48年出版。

该小说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太宰治自己曾经经历的困惑和痛苦,通过对自我和社会的探索,引发了我们对人性中善恶两面的深思。

人性的多复杂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将自己深陷于无尽痛苦之中的心理状态展现给读者。

他揭示了一个个看似光鲜亮丽、却隐藏着内心黑暗面的角色,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弱点和阴暗面。

这种多复杂的人性使得我们不再能简单地将一个人定义为“好”或“坏”,而是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背后所蕴含着的动机和情感。

善与恶并行小说中,太宰治表现了一个矛盾而纠结的形象。

他既有着温柔体贴、富有同情心的一面,也有着自卑、堕落甚至自残的一面。

这种善与恶在他身上并行不悖,引发了我们对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的思考。

或许每个人都会面临自己内心中的战斗,善恶两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人。

现实与理想之间通过《人间失格》,太宰治探索了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之间的紧张关系。

太宰治描绘了那些动辄伤害别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的角色,暗示着社会中的无奈和残酷,使人们深思现实社会给予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对此所扮演的角色。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试图寻找一条回归纯洁、远离尘嚣的道路。

思考和启示《人间失格》引发了对人性善恶之旅的思考,给予读者一些重要启示。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着的阴暗面,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正能量;同时也需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去接纳他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只有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刻观察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接纳和探索人性的善恶之旅。

结语《人间失格》作为一部充满思考和哲学意味的小说,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内心中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一面,并启发我们在探索善恶之旅中永不放弃追求真理、美好和进步。

这部作品用其深邃而真实地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洞察人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引言太宰治生于1909年,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

自从二战后,太宰治回到日本,面对日本当时混乱的局面,太宰治有感而发,发表了《斜阳》、《维荣的妻子》、《人间失格》等作品,评论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被称为“昭和文学中不灭的金字塔”。

他一生追求毁灭人生,在他的一生中有四次自杀未遂,在第五次和情人相约一起投水自杀,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所有作品灵感都是来自自身生活经历,对于作品的写作手法则应用回忆贯穿的方式。

文学界对于太宰治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特别崇拜他,则有的对其极度厌恶,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鲜活的现代感,被评价为永恒的青春文学[1]。

即使在他去世68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被人们所推崇,至今都拥有众多的读者,甚至就连他的忌日都有专门的名字――樱桃忌,可见太宰治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太宰治所有的作品当中,《人间失格》是其最为有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文章在1948年发表于杂志――《展望》上,同时这一部作品也是太宰治最后一部佳作,在发表完该作品后,太宰治与情人相约投水自杀。

作品《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作品,塑造了叶藏这个人物,借助叶藏表达出了“丧失作为人的资格”的人生态度。

通过叶藏表达出了太宰治一生的经历以及他的思想。

太宰治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应用较为滑稽的表达方式,但是内容没有一点粉饰,全部内容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人生态度――丧失一切希望,最后丧失了作为人的资格,这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困扰,直到他对所有人失去了信任,变为了苦闷、抑郁的人”。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一生的经历,是其真实生活的映射,通过对《人间失格》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太宰治的内心世界。

《人间失格》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为序、三个手札、一个后记。

序和后记都是对太宰治本人身份的描述,三个手札应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利用叶藏这个刻画的任务进行呼喊。

叶藏自小体弱多病,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不应该活在这个世上,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对其他人则充满了不信任。

其他人让叶藏感到害怕,叶藏为了得到别人的爱,他把自己扮为“小丑”,但是由于被别人看出了他的目的,使他每天生活在恐惧中,其他人让叶藏感到不安。

随着时间流逝,叶藏上高中了,在高中叶藏认识了崛木正雄,通过崛木正雄,叶藏了解到烟酒、娼妓等不当行为,后来叶藏也参与到这种不当行为中去,之后产生一系列的不当行为,直到遇到了善良的良子,最后与良子结婚,使得叶藏在精神上有了一定慰藉,灵魂摆脱了枷锁。

但是由于良子的善良,使她受到了欺骗,被他人玷污。

叶藏亲眼目睹了自己妻子被玷污的过程,但是由于害怕,只顾自己逃跑了,由于内心的谴责以及失去了精神慰藉,使得叶藏内心特别痛苦,为了减少内心的痛苦,叶藏选择了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结果由于酒精对身体的伤残,造成身体越来越差。

为了再度减轻自己的痛苦,叶藏选择了应用镇痛剂,但是由于长期的使用镇痛剂,结果使得自己成瘾,让自己更加的不堪。

对于生活叶藏失去了希望,无奈之下,叶藏选择了自杀,通过自杀来逃避这个世界,虽然最后叶藏被救活了,但是精神上有了一丝癫狂,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叶藏由于精神问题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但是叶藏从不认为自己拥有精神问题,他认为自己被剥夺了自由,失去了作为正常人的资格,造成叶藏的意志进一步的消沉,最终一步步的走向灭亡[2]。

日本人很少有罪感,但是叶藏一生都充满了罪意识,在《人间失格》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日本著名的评论家平野谦曾经在《太宰治论》中这样评价太宰治的:“太宰治天生背负各种债务感,由于身为四子,使得其不受重视,由于背负太多的债务感使得其三番五次的自杀,并且还使得女人受牵连,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太宰治来说都太痛苦了,作为原罪式的自卑感使得太宰治一生都难以忘记。

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罪恶意识的原因,才使得其成为解决太宰治文学的钥匙”。

本文将结合《人间失格》来解析太宰治一生罪意识以及罪意识产生原因[3]。

一、认为自己多余,恐被遗弃太宰治身为四子,不受重视,在家族中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每日都在害怕被遗弃。

在《人间失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叶藏从小就生活在欺骗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使得叶藏对人感到恐惧,也使得他不能对人产生信任感。

但是在生活中,他又不能够离开人,因此他在生活中扮演“小丑”来逗其他人发笑。

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扮演小丑这是我人生中对人类最后的示好,虽然我对人类依然感到恐惧,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做到死心,通过扮演“小丑”使我和人类有着一丝的联系,其实我内心特别的恐惧与害怕,但我还要保持微笑,命悬一线的服务着。

”“我对人类充满了畏惧,但身为人类的我,对自己的言行没有自信,因此只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深埋在心里,把精神上的忧郁紧紧的封闭起来,这样我就伪装成为一个乐天派的小丑,不断的逗人发笑,也使得自己一步步变为逗人发笑的畸形人”。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太宰治对人类的畏惧,由于太宰治害怕人类,他把自己的思想深深的掩埋起来,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但他又离不开人类,因此他把自己扮成“小丑”,保持着和人类最后一丝的联系[4]。

太宰治生于日本的津岛家族,在家族中太宰治排行老四,津岛家族在日本属于一个豪门大族,远近闻名,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期,在当时思想的作用下,只有长子才能够继承家族,所以太宰治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这么一个人。

太宰治的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在老家,但是母亲有体弱多病,因此太宰治只能交由姑母抚养,所以,太宰治是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家庭中长大的,这也造成了太宰治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原因所在。

孩子在幼年时期都会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陪伴自己,但是太宰治缺少父爱和母爱,这就造成了太宰治感觉自己被抛弃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导致自己产生悲观的情绪,感觉自己不受家里所有人的喜爱,感觉自己是孤立的,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直到太宰治成年,太宰治通过自杀的方式来逃避被遗弃,他害怕自己被抛弃,因此他想在自己被遗弃之前自杀,用这样的方式来逃避被遗弃。

二、殉情未遂的罪恶感在《人间失格》中,当女子招待常子提到一起去死,太宰治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因为太宰治对人的恐惧早就已经厌恶生存了。

太宰治与常子相约一起在跳进镰仓的海里,但是天不遂人愿,常子由于抢救不及时去世了,而叶藏得救,并且还被警察以“协助自杀罪”被带走了。

这是太宰治的真实经历。

在太宰治大学期间,由于太宰治对人类的恐惧,造成其学业荒废,由于学业的荒废被同学耻笑,太宰治借酒消愁,在酒吧认识了女子招待,时间仅仅为三天,两人相约去投海,结果女招待真的死了,太宰治存活了下来,但是太宰治被指控为教唆自杀,被警察带走了。

由于家族的运作,使得太宰治免除了被审判,但是这不能使得太宰治在良心上的审判被免除,太宰治由此深深的自责,直到死太宰治也没有能够对这件事情释怀。

此后,太宰治就更没有活的念想了,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想死,所以太宰治不断的自杀,四次自杀未遂[5]。

三、对无产阶级的背叛,使其感到深深的负罪感在《人间失格》中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叶藏在堀木的带领下参加了共产主义读书会的活动,其实叶藏并不是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仅仅是能够从中找到小小的乐趣,但是长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他发现自己假戏真做了,自己特别的繁忙,同时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所以叶藏退缩了,逃走了。

在现实生活中,在昭和起初,当时正是无产阶级盛行的时候。

太宰治由于长期的被剥削,同时也是因为好奇参加过日本的左翼运动。

但是随着对左翼运动不断的了解,自己身为资产阶级,是人民征讨的对象,人民的公敌。

太宰治所有的一切都是家族赋予的,因此太宰治十分的依赖家族,但是由于左翼运动使其了解到了无产阶级,这使得太宰治感到了深深的罪恶感,由于资产阶级出身造成了太宰治不能够成为真正的革命者,太宰治不断的破坏自己、毁灭自己这成为了他变成革命者的唯一方式。

在警察的严密监视下,太宰治主动自首说自己参加了左翼运动,因此太宰治被逮捕拘留。

虽然最后太宰治脱离了左翼运动,但是他这样的经历,让他深深的感到自己具有沉重的“罪恶意识”,所以,太宰治的所有作品都是与罪恶意识斗争的载体。

四、对日本战后社会的罪感意识太宰治所出生的年代是日本正在往外扩张的时期,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军事实力特别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满足日本帝国发展的需要,日本不断的发动战争,不断的侵略其他国家,但是最?K日本战败,日本本国进入了最为动荡的时期。

日本著名评论家平野谦对于太宰治的评论为:“太宰治是被历史的伤痕害死的”。

特别是在日本战败之后,日本原本的社会政治观念被摧毁,但是新的社会政治观念还未形成,进而人们的政治观念不统一,日本人在彷徨、迷惑当中,不安与绝望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日本民众的心灵。

虽然在太宰治的文化作品当中对社会局势的发展以及动态并未作出过多的描述,但是日本社会局势剧烈动荡,摧毁日本原有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被摧毁同时也摧毁了太宰治的信仰。

日本的战败、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等等这些不断的冲击太宰治,太宰治在文学创造中不断的剖析自己,进而实现对自己的不断反省,但是最后他还是不能够使自己得到解脱,由于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太宰治只有选择自杀,通过自杀来摆脱自身的精神束缚[6]。

五、生而为人的原罪太宰治在《人间失格》曾经这样描述:“我身负十大灾难,其中的任何一种灾难在其他人身上,这个人都会被摧毁。

”这样也就造成了太宰治不相信神的宠爱,他只相信神的惩罚。

虽然太宰治不相信神的宠爱,没有能够成为基督教徒,但是《圣经》对于太宰治的影响是很大的,《圣经》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太宰治的精神压力,实现了对太宰治的一定救赎。

太宰治在熟读《圣经》的过程当中,太宰治认为自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他把自己比作为犹大,他认为自己罪孽深重,生来就是受惩罚的,自己一生所承受的挫折都是为了赎罪,所以,太宰治一生都在原罪的痛苦当中,并一步步的走向死亡。

在太宰治的文学作品当中还存在很多不解之谜。

日本著名评论家奥野健男曾经这样说过:“《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描述自己的作品,里面内容都是太宰治一生当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

太宰治的作品都是描述懦弱美学,通过描写对肉欲的追求表达对当今社会的不满,对日本旧道德观的挑战,最后失败堕落、自我毁灭。

太宰治所描述的叛逆精神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求,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太宰治的作品在日本文学上依然熠熠生辉。

结语不同的人对《人间失格》中的叶藏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正常人的眼中,叶藏就是一个怪物,同时世人在叶藏眼中也是怪物,世人所说的礼节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利益的手段而已,朋友的背叛,妻子因为对他人的信任而被玷污。

本文对认为自己多余,恐被遗弃;殉情未遂的罪恶感;对无产阶级的背叛,使其感到深深的负罪感;对日本战后社会的罪感意识;生而为人的原罪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太宰治罪的来源,解读太宰治的罪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