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动的结构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社会行动的结构》

二、帕森斯对前人的分析和评价

(一)个人主义的实证主义

这里的个人主义实证主义主要是一些极度强调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帕森斯批判了霍布斯的秩序理论、洛克的古典经济学理论、马尔萨斯的功利主义理论、马克思的阶级对抗理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

为这些理论倾向容易导致激进实证主义。(如:强调遗传和本能的生物学还原论和强调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义,他们都极度强调客观的因素,而把主观观点完全抛弃。)他们的理论缺陷在于把人原子化,对人的主

观性在社会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视而不见,行动者的“目的-手段”被忽视,难以研究包含着丰富情感和大

量非逻辑行为的社会行动。

(二)马歇尔

他有着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

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认为,所有的意识观念均来源于知觉,但同时也承认意识的机能(诸如记忆、想象

和语言的官能)是内在的能力。相比之下,后者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公开宣称不仅意念的内容,而且意念

的整个过程都不可能存在内部能力,而只能是习得的。也就是说,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都可以追溯其

起源;不仅没有任何天赋的或先天的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唯一强调感觉经验而否认理性思维,在他们

看来,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认识,思想愈抽象则更加空虚,不可靠,远离真理。他提出的著名的

“效用”理论,以边际效用和生产率、消费者的过剩、替代原则和最大限度满足学说等概念加以阐述,构

成了一个严格的功利主义成分,其基本假设是个人在使手段适合于目的是具有合理性。这是他经济学理论

的逻辑中心。他的理论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财富的研究”和“关于人的研究”。然而这两个成分不可

能单独存在,后者是一种关于活动与生产和获取财富过程之间关系的理论。马歇尔把经济学设想为一种关

于具体经济活动的完整认识的科学。他认为不应当仅仅用功利主义的“需求满足”的模式来具体认识个人

主义社会,因为个人主义社会中包含着某些共同价值,如道德规范或自由。正是由于这种观点,使马歇尔

的部分理论被纳入帕森斯的“行动的自由意志理论”体系中。

(三)帕累托

他与马歇尔走了不同的道路,试图把经济学界定为关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或关于社会生活中一组成分的

抽象科学。他针对马歇尔的理论说明了即使在个人主义的经济秩序中,共同价值的成分在经验上也是重要的。提出了与经济学有关的这一价值成分在方法论方面的地位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有关经济学范围的问题。帕累托与马歇尔截然相反,他在逻辑上把经济成分从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离析出来,并以一种社会学对

之加以补充,在这种社会学中他系统的解释了某些非经济成分,并将之与经济成分综合在一起。(经济学

研究逻辑性行为,社会学研究非逻辑行为)而非逻辑行动则是一种剩余性范畴。他把非逻辑行动理论从作

用的方面加以分析,区分了相对持久起作用的成分和作用相对较为不稳定的成分,分别被称为剩余物和衍

生物。但对剩余物和衍生物的分析以及帕累托对它们做的分类,都没有明确的解释一条已被发现对行动理

论十分重要的分析上的区分,即规范性成分与非规范性成分之间的区分。而帕森斯认为这条区分线向着帕

累托本人没有研究到底的方向延伸。

与行动相关的非科学的理论的范畴包括两类成分:1.行动的终极目的;2.在解释为什么追求这些目的时所

诉诸的那些非经验实体以及在据以对那些非科学的手段(如仪式)做出选择的标准中的某些成分。

帕累托把“手段-目的”关系链分为三个部分:终极目的、终极手段与条件、中介部分。(中介部分既是

手段也是目的)社会行动系统是一个由若干条关系链错综复杂地相交形成的“网络”,每一个具体行动都

是一个交汇点。

帕累托的研究证明了非逻辑行动(行动中带有价值成分的元素)对于行动的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

使得“帕累托的发展初看与实证主义有非常相似之处,却是明确的朝着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方向发展的。”(四)涂尔干

涂尔干也是从批判的态度出发的。不过他不是在经济学层面上批判功利主义的,而是通过提出如何解是个

人主义社会秩序的问题既一般化又经验化地来批判功利主义。他的重要著作《自杀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在经验上证明了自杀中的“社会因素”的重要性。他用“失范”的概念解释自杀,强调了约束性规范

在社会行动中的重要作用。他在《社会分工论》中得出了与马歇尔相同的一般结论,即在契约中包含一些

成分是功利主义未能说明的。他称之为“契约中的非契约性成分”。(他所强调的社会共有价值或道德)

涂尔干的初期理论只是半超脱的经验主义理论体系,而他脱离刻板的实证主义体系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1.他把《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中的某些主要经验引申出来。涂尔干起先把强制力量看作是自然主义产生的,后来渐渐转而持律法主义的观点。把强制力量当作是规范性规则所具有的制裁体系。

2.进一步具体的分析个人行动,并且把作为制裁的强制力量的含义引申出来。这种力量源自于规则体系的道德权威。摆脱了功利主义困境所导致的选择,因为目的和规范不但只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

涂尔干从分析“社会事实”,特别是大众现象入手,通过一条完全不同的途径,得出了与帕累托通过分析个人行动所得到的基本相同的观点。两者都导致了一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即社会结构的一个方面是一种价值成分——共同终极价值体系。这个共同终极价值体系同链条的中介部分有着复杂的联系:1.充当每一个链条的终极目的;2.形成一些定则性规范的道德权威根源。

在对宗教的研究中,涂尔干又对行动中的共同价值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区分神圣行动和世俗行动的时候,他发现在原来区分道德义务与利益时所阐述的成分之间还有另外一些联系,即摒弃了功利主义得失盘算的同样尊崇的态度,这种态度既对着宗教对象,又对着道德规范。

在最后,涂尔干在他的社会学认识论和他思想中其他有关成分方面,也向着一个不同于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的方向发展,即向“唯心主义社会学”发展。

马歇尔从功利主义的逻辑出发,却在自己的研究中无意地把功利主义传统打破(人的行动);后两位都倾向于从实证主义的立场批判功利主义,这样遇到了困难(不得不去研究人类的共同价值)

(五)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最早倡导行动理论的人,他把社会学设想成探讨社会行动的综合性学科。他不用社会结构来构建自己的理论,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类个体行动者上。他所关心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类行动者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观目的。

韦伯认为,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行动这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2、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动为目标。即行动者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

1.方法论构建理想类型。现实与理想类型偏差的对比中才能获得对现实的认识。“在所有情况下,理想类型都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认识现实的作用。”

2.他划分了四种主要的社会行动类型:

(1)目的合理性行动;

(2)价值合理性行动;

(3)出于情感动机的行动;

(4)出于传统的行动。

在目的合理性那里,目的是可变的,主要精力放在手段的选择上,而价值合理性总是使行动向着某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目标。权威和宗教其实就是某种被建构的价值合理的成分。

帕森斯列举这四位理论家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他声称一般行动的概念并非自己的独创,而是继承了这四位理论家的旨意。帕森斯对这四位理论家的观点作了总结,尽管他们各自的理论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承认规范取向和共有价值对行动的重要影响,社会价值规范成为各派理论立场的汇聚点。帕森斯认为这种一致性的价值规范所以的到特别的强调,是因为它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

三、分析的现实主义

“斯宾塞已经死了”,帕森斯说这句话并不是否认斯宾塞的巨大贡献,而是宣示着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理论体系的崩溃。因为斯宾塞所推崇的“进化”,而理论的进化和不断的完善本身就可以把斯宾塞的理论湮灭,所以可以说斯宾塞“死”于自己之手。

(一)理论和经验事实

1.理论是一个从变项;根据对于科学理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的依据是经验的事实——这里我们排除了关于哲学方面的各种不同的学派的各种观点的争论,帕森斯认为科学首先得承认的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