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
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神奇--“认识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师: 你横 着 看发现 什 么?
生 : 母 都 是 1 . 是 零 点 几 的 分 0都
小数 。
生 了 , 有 5分 米 长 ( 片展 示 ) 现 她 图
在 在 健 康 卡 上 用 米 作 单 位 应 怎 样
填7
师 . 着 看 你 又 发 现 了什 么7 , 垦
条 边呢 ?
生 : 行 . 为 这 个 正 方 形 是 平 不 因
处理 , 而是 引导 学生 说 出 自己想 法 : 看作 平均 分 成 1 0份 , 了这样 的一 涂 份 , 富 了学 生认 识 , 学生 更 好 地 丰 使 建 立 对 ~位 小 数 的本 质 认识 。教 学
生 : 还 找 到 9 .。 我 91
师 : 学 们 . 过 变 魔 术 吗 ? 我 同 看
师 : 天 这 节 课 。 们 一 起 来 学 今 我
变魔术 f
情趣 的激 发和 飞扬 是在 有 效 的 策 略
实施 活动 中 ,从 数 学 知识 的 内部 呼 唤 出真 实 存 在 的丰 富 多彩 的 生命 情
师 : 出示 长方 形 纸 带 )说 一 说 (
缕学 略錾学 囊 神奇
“ 认识小数” 学片段 赏析 教
◇ 于 荣 华
近 日参 加 特 级教 师庄 惠 芬教 学 风格 研 讨 活动 ,让 我感 受 了庄 老 师
独特 的课 堂魅 力 。在 课堂 中 , 老 师 庄
亩 米也 是 ・ ,这 的 份 ,就 0米取 样 5 1
着 、 着 比较 的细 致 剖析 , 学 生 对 竖 让 分数与小数之 间的联系充分感知 , 丰 富对 小 数 的认 识 ,为他 们 有 效建 构 小 数模 型 奠定 坚实 的基础 。 【 片段 二 】 象本质 , 抽 逐步 建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被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三个教学实例,分别是:采用游戏教学法教授“三位数的加减法”;采用实物教具教学法教授“角度的概念”;采用案例教学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教学法教授“三位数的加减法”在教授“三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首先,老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作为代表。
其次,教师放一张大海报在黑板上,上面是一张印有许多三位数的卡片。
接着,教师会通过口述的方式,在黑板上随意说出某一数字,并让代表队长拿到黑板前取下一张卡片(要求卡片上的数值必须包含该数字)。
如果卡片上数字为三位数,则该组得1分,如果卡片上数字为四位数,则该组得2分。
比赛时间为10分钟,最后获得最高分的组将获得比赛胜利并获得小奖励。
实物教具教学法教授“角度的概念”在教授“角度的概念”时,老师采用实物教具教学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拿出一个椅子和一个圆环,让学生将椅子摆放在教室的一边并让一名同学坐在椅子上;其次,老师用一只钢笔正立地插到椅子底下,然后将圆环放到铅笔尖上,并沿着椅子的边缘缓缓旋转,让学生观察。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并且总结出角度的概念,学生们能够感知到图形与角度之间的关系,直观的理解习得知识。
案例教学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授“解决实际问题”时,老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首先,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难点和解题思路。
最后,老师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后回去完成典型案例的练习,以巩固方法和技能。
总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课堂教学实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
通过该种综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提高其学习成绩和兴趣。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第一篇: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好文共享 2009-09-09 08:10:01 阅读62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今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之余浏览了一些名家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断,现摘几则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片断赏析“圆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情感目标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片断一: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谈,老师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大家还记得吗?”“整数”、“小数”、“自然数”、“分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继续说:“你能说出一个小数吗?”学生举例:“0.3”、“5.2”……老师接着说:“你能说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对π有一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1:“π也就是圆周率。
”生2:“祖冲之研究了圆周率。
”生3:“圆周率是3.1415926……。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适时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很多数学家都在研究它。
公元48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充之就计算出π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个人,直到一千多年后,欧洲人才求出来。
祖充之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三枚宇宙火箭,第一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把其中一个。
定名为“祖充之山”,由此可见,祖充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
1946年,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试图把它算出来或发现它的规律,算到了620位,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234-66-34=168-34=134(页)师:谁能解释一下吗?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体验圆之美、数学之美
情景1:(课起始阶段)(出示:圆。
)
师:认识吗?
生:圆。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球是圆的。
生:想到了一个封闭图形。
生:十五的月亮是圆的。
生:画圆要用到圆规。
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张老师这里拍下了一些生活中的情景,看看大家能不能从这些情景中找到圆?
(屏幕呈现旭日东升、皓月悬空、星球的陨石坑、信号塔发射的电磁波等。
)
师:从这些现象当中能找到圆吗?你有什么感受?
生:圆就在我们身边。
生: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圆形的。
生:圆是非常美的图形。
师:是啊!刚才我从大家的眼神中也读懂每位同学都有这种美的感受。
西方哲学家曾经称圆是最美丽的图形。
【评析:直截了当的导入,让学生先说说对圆的认识,悄然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
的展示让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是真实、生动的。
让学生观看“旭日东升”等自然现象后谈谈感受,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圆就在身边。
】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教学片段及评析: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什么形体?(圆柱。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
)师: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吗?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
)师:说的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圆柱形状的物体吗?谁能再举个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装盒)生:电线杆。
师:你是说我们常见的电线杆吗?仔细回忆,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细些吧?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师:那它是圆柱吗?生:(犹豫地)不是。
【评析:通过旋转引出圆柱,直接把旋转的思想带进课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小旗,但给了学生一个信息:圆柱可以通过旋转的方法得到,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转做好认识储备。
接着从生活中感知圆柱,圆柱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难免会把诸如圆台的电线杆看作圆柱。
教者略加点拨并纠正,逐步帮助学生描画圆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圆柱。
师:好,就请大家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研究桌面上的圆柱。
(学生研究。
)师:光顾着研究可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圆柱没有角。
师:你是指像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的顶点吗?圆柱确实没有。
生:我发现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
生:我认为圆柱还有一个面,(用手指着侧面。
)这个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个面。
(环绕着摸侧面。
)它像我们黑板一样是平的吗?(不是。
)它是怎么样的?生:(是环形的、是圆形的、是弧形的)师:哦,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
我们把这个面称为圆柱的侧面。
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称为圆柱的底面。
谁知道这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生: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我认为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它们完全相同。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完全相同,你们又是怎么发现两个圆完全相同的?生:(犹豫地。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玩具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用玩具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六年级数学教案最近,江苏南京、南通两市的六位名师齐聚南京,就“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同堂异构”的形式,举行了一次颇有影响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
活动中,六位名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众多观者不但醉心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他们非凡的教学智慧。
其中,贲友林老师以儿时的一个小玩具为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演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
现撷取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与诸位老师共赏。
[片断一]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现在都有哪些玩具?生1:足球。
生2:洋娃娃。
生3:电动小汽车。
生4:电动飞机。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的玩具?生:想。
教师出示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玩具的玩法。
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生5:它是由一根火柴。
师:还有——生6:一张圆片组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赏析:课伊始,趣已生。
从学生异口同声的“想”字中,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
是什么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显然,是玩具,是学生非常熟悉且颇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在步入新知学习之前,贲老师先以玩具为教学媒介和新知教学的突破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然后借助几秒钟玩具的玩法演示,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学习情绪高涨。
最后,通过探讨玩具的组成,自然而贴切地进入了新知的教学。
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情境是高效的、有价值的,也是每位教师倾心追求的!][片断二]师:如果想做这个小玩具,首先该做什么呢?生1:剪个圆。
师:剪圆先得画圆,用什么画?生2:用圆规画。
师:自己画画看。
(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圆)师: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生3:注意中间不能动。
师:哪儿不能动?生4:针尖。
生5(补充):这两只脚之间的宽度也不能变。
生6:只能拿着这个地方(演示),如果拿其他地方位置可能会移动,画得就不圆了!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圆的画法?生7:我们的手应抓住圆规的把柄,然后把它旋转一周,圆就画成了。
小学数学教学几个精彩片段赏析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几个精彩片段赏析摘要: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几个精彩片段详细分析,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标理念: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等。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所传授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联系实际;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83-01在夏饶正老师一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里,通过精彩的教学设计,没有枯燥的概念,也没有机械的运算符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笔者认为,这堂课有三个亮点。
一、导入新课别具一格教师巧妙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夏饶正老师以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导入新课,意境深远的古诗为学生营造了高雅、宁静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
一个简洁明快的“数”字与“一水间”的“一”字形成强烈的数据对比,巧妙地引出:像数重山的“数”这种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从而很自然地揭示课题。
教师深挖古诗素材,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学生生活实际融入课堂课中精彩片段师: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在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前几天老师就到书店买了一些书。
课件出示例1: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0本。
师:从这条信息中,你们发现什么信息?师:猜一猜老师买了几本故事书、几本科技书?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我们刚才写的所有算式吗?学生小组商量,然后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如果用a表示故事书的本数,那么科技书就是a+10本。
练习拓展精彩片段1.填一填: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张嘴,4只眼睛8条腿,…..()只青蛙()张嘴,()只眼睛。
2、师: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一些事物吗?生1:公交车上原有x人,下了5人,还有有x-5人。
溢满“语文味”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精彩片段赏析
交流平台160JIAOLIU PINGTAI•溢满“语文味”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精彩片段赏析◎刘主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园学校,甘肃武威733000)【摘要】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不能让传统的方式桎梏了自己的思维•数学课堂的语言也应该幽默一点,风趣一点,并且能够诗意一点,那么教师的魅力就会无限提升•不仅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理性的味道,而且要绽放诗意的花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理想的境界.【关键词】数学语言;语文味;精练;多姿;精彩在我们的眼里,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诗意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和数学课堂沾不上边•因为数学是枯燥、逻辑、严肃、空间……的代名词,它不需要语言有多优美,但一定要精炼,不需要含义有多深刻,但思维要灵活•数学课堂追求的是过程的简约、较强的逻辑性以及灵活的空间思维,需要扎扎实实进行教学过程,容不得半点虚假•但这并不是说数学课堂就不需要诗意的语言,不需要灵动的表达,不需要笑脸的绽放•如果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够幽默一点、风趣一点,并且能够诗意一点,那么教师的魅力就会无限提升•如果让诗意融入数学课堂,那课堂将会像一阵清风刮过,呈现别样的美景,让学生流连忘返.我刚到现在这个学校,就听同教研室的老师说到一个从教语文转行教数学的老师,他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常常令听者忍不住拍案叫绝•我感到非常不解:语文老师教数学,首先是专业不对口,如何转换角色,其次是语文老师大多喜欢抓住一点无限地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老师,学生是喜欢,但是课堂效率……带着疑惑,藏着“轻视”,我坐在了语文老师的数学课堂上,结果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课前序言“一语天然万古新”,让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在导入时“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兴致盎然,点拨释疑时“巧把金针度与人”,让人豁然开朗,还有结束时的“能探风雅无穷意”……让我这个有多年经验的数学老师都自愧不如•不再赘述,且带诸位回顾一下他的课堂.一、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巧妙引入说到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会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有的以谜语引入,还有的以生动的数学故事引入……这都是老师经常采用的导入方式•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连学生都“轻车熟路”,很容易猜到今天老师要用什么方法引入,下一个环节将会是什么,由此,课堂循规蹈矩,毫无新意可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日渐下降•但是这节数学课,整节课都说着“语文”的话,讲着数学的“理”,看似滔滔不绝,和数学毫无瓜葛,实则妙语连珠,让人如沐春风,数学的枯燥、乏味、呆板……全在这些诗意的语言中变得生动,变得有趣,变得美丽而让人亲切.回顾“语文”老师执教的“走进圆的世界”片段——师:孩子们,说到圆,你们不但不陌生,还应该很熟悉,因为生活中到处都有圆的影子,那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形呢?生:盘子是圆的.生:轮胎是圆的.生:交通信号灯也是圆的.师:大家找到的圆都很有代表性,那你们见过水平如镜的湖面吗?(学生回答见过)如果你站在高处往水中投下一颗小石子.(随机播放投石入水的动态水纹视频资料)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兴奋地)老师,是水纹,像圆一样的水纹.(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孩子们,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现象到处都有,只是你们没有观察而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光波折射后形成的美丽光环,特殊精密仪器拍摄到的雷达波段、电磁波,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拍到的环形山……(这些画面都在学生眼前一一展现)从这些画面中你看到圆了吗?生:(激动地、惊讶地)老师,看到了,看到了!师: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丽而神奇•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欣赏它的美妙,去探寻它的奥妙,好吗?生:(异常激动,异口同声)好![赏析]有学者曾说:“荡涤过去课堂沉闷的气氛,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对老师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余老师(后来我知道这位老师本姓余,其实之前语文、数学都教过,所以才会在课堂上如此游刃有余)的课前导入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老师充满诗情地吟诵,学生饱含激情地欣赏,学习兴趣自然生发•同时,学生的心情也由开始的注视、好奇、激动,到后来的诧异、惊羡,经历了一连串复杂的心理变化,课堂由此诗意融融,弥漫着一股与自然萌发、与生命对接相通的人文气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性,20216又隐约触摸到了圆匀速跳动的脉搏,或许他们已经感觉到自己正在悄无声息地融进圆的世界里.“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而有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丽而神奇•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欣赏它的美妙,去探寻它的奥妙”,貌似最普通的话语,却最贴近学生的心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同时也是带他们走进圆的世界最具吸引力的语言,表面上看似平平无奇,实则举重若轻,或许这就是余老师的数学课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课堂语言的精华所在.二、腹有诗书“语”自美——巧妙评价凡是喜欢看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好的台词一定是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有的台词甚至成了经典传唱,而如果台词不好,即使电影的思想性再好,也不会吸引观众的目光•其实,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犹如演员在舞台上的台词,它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老师不应该只是人们眼中语言无味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是严肃刻板的代言人,而应该涉猎一下语文的特色,让自己的语言丰富一点,使课堂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继续回顾余老师“走进圆的世界”片段——师:孩子们,孟子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生:知道,老师,也就是如果没有圆规,就画不出圆•(有学生开始发笑)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圆,有的同学笑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你们照样能画出圆,是这样吗?生:是的,老师.师:既然这样,就用你们手中现有的工具和材料,试着画一个圆吧•(学生开始画圆)师:孟子为什么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生:可能是孟子没想到这些方法吧•(学生又笑)生: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可能这句话的本义就是没有“规”和“矩”就画不出圆和方,孟子一定有他的道理•但这句话流传到现在,或许它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是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师:同学们,我很高兴看到了你们的智慧,你们的善于思考.[赏析]我们的课堂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在这种“意外”发生之后,或许有的老师会猛喝一声:不是这样的;有的老师会这样说:下去查一下资料就知道了……这样对待这种“意外直言”,会于无形中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扼杀他们刚刚萌芽的思维之花,让他们从此不敢再表达,不敢再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有什么效果?这样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余老师,寥寥数语,学问底色显露无遗,让我钦佩•只有博通经史,深谙考证,思路才能如此开阔;只有底蕴深厚,善于引用,评价才能如此精彩而又游刃有余,让交流平台沪*••JIAOLIU PINGTAI一%161;・听课者悦心,让学习者悦情•不能不说余老师是一位评价高手,他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好奇之“火”,他的评价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他的每一句话都看似平淡,实则“有味”,不仅说到了学生的心坎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了学生终生难忘的激励•同时,余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允许课堂出现不一样的“音符”,然后在学生的补充中、自己的评价中巧妙地将知识的原理、学习的道理融入其中,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难道这不是我们教育所期盼的美好境界吗?三、天光云影共一“源”——巧妙延伸记得俄罗斯有句谚语:“它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一一那就是语言•”一说到“诗意”,大家马上就会和语文课堂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语文老师才会口吐莲花,才会拥有诗意的语言,而让数学课充满诗意,那就是作秀,就是卖弄,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更多的诗意,需要诗意的语言,如果将数学的理性和语文的感性相结合,课堂将会更精彩,更智慧•行云流水的语言将会让学习者如醉如痴,让观摩者拍案叫绝.我们知道,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还要进行拓展,延伸至课外,余老师执教的“走进圆的世界”一课也不例外•只是,这节课的延伸让我沉醉不已,以至于流连忘返.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见证了小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也欣赏了在阳光下自由绽放的向日葵,以及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圆的形象和它的身影……它们带给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同时,我们也常常用“大会圆满成功”“生活圆满幸福”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对生活的祝福,这难道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关系吗?相信,我们会从历史文化中,从工作生活中创造更多的关于“圆”的惊喜,感悟“圆”的美丽和奇妙.[赏析]尽管余老师已经用他诗意的语言结束了今天的课堂,我的学习任务也圆满完成,但我仍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走出圆的世界•从事数学教学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从来没有见过课堂语言竟可以这样诗意的表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提倡教师要多读书,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尤其要跨学科融合学习?因为这样会使语文课堂内容丰富而井然有序,数学课堂逻辑严密而又不失风趣•这样的语言恰似点点美妙的音符,轻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学生在恬淡从容的氛围里,流连、徜徉、汲取、收获……【参考文献】[1]郭思乐•向原始智慧汲取营养[J].教师月刊,2010(9):70.[2]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3.[3]卢晓霞•创设有效语境提升教学效率[J].教学月刊,2016(12):41.2021.6。
数学课堂“钻井式”教研的教学片段与评析
数学课堂“钻井式”教研的教学片段与评析一、教学片段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展示了一幅长方形的图片,要求学生计算其面积。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长方形的图片,请你们计算一下它的面积。
”学生A:“老师,我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以宽,所以我们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正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就行了。
”教师:“很好,你们两个都提出了不错的方法。
那我们来看看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先让学生A来演示他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B来展示他的方法。
教师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它们的适用场景。
二、评析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数学课堂“钻井式”教研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最终形成深刻的理解。
具体来说,这个教学片段具有以下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在展示长方形图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其面积,而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回答是多样化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是将长方形划分成两个正方形和将长方形划分成多个小正方形。
这表明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教师及时总结并澄清问题。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演示他们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这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并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认识。
教师的引导是有效的。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让学生们通过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对比方法和总结评价等方法,深入探究问题,形成了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深刻理解。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数学课堂“钻井式”教研的特点,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精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教学片段及评析: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什么形体?(圆柱。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
)师: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吗?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
)师:说的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圆柱形状的物体吗?谁能再举个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装盒)生:电线杆。
师:你是说我们常见的电线杆吗?仔细回忆,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细些吧?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师:那它是圆柱吗?生:(犹豫地)不是。
【评析:通过旋转引出圆柱,直接把旋转的思想带进课堂,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小旗,但给了学生一个信息:圆柱可以通过旋转的方法得到,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转做好认识储备。
接着从生活中感知圆柱,圆柱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难免会把诸如圆台的电线杆看作圆柱。
教者略加点拨并纠正,逐步帮助学生描画圆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圆柱。
师:好,就请大家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研究桌面上的圆柱。
(学生研究。
)师:光顾着研究可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圆柱没有角。
师:你是指像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的顶点吗?圆柱确实没有。
生:我发现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
生:我认为圆柱还有一个面,(用手指着侧面。
)这个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个面。
(环绕着摸侧面。
)它像我们黑板一样是平的吗?(不是。
)它是怎么样的?生:(是环形的、是圆形的、是弧形的)师:哦,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
我们把这个面称为圆柱的侧面。
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称为圆柱的底面。
谁知道这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生: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我认为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它们完全相同。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完全相同,你们又是怎么发现两个圆完全相同的?生:(犹豫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五、《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片段1、写分数。
出示教材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说说为什么?图略(有六张图,分别是3/4、4/4、5/4、2/5、10/5、12/5)2、分类先观察上述六个分数,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此进行合理的分类。
(教师话音未落,下面就有学生在窃窃私语:很简单啊,分成分母是4的、分母是5的不就行了吗)师指出:不能按分母是4的、分母是5的这样来分两类,这样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
(“唉”,学生有些失望,但也有些跃跃欲试)先给予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约五分钟后,教室里开始静下来,学生基本上组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交流,主要意见如下:生1:我们把这些分数分成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
第一类:分子比分母小的,有3/4、2/5第二类: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有4/4第三类:分子比分母大的,有5/4、10/5、12/5生2:我们把这些分数也分成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把这些分数跟1比较大小。
第一类:比1小的分数,有3/4、2/5第二类:跟1相等的分数,有4/4第三类:比1大的分数,有5/4、10/5、12/5生3:我们分成了二类,分类的标准是有的分数实际上是整数,有的不是。
第一类:实际上是整数的,有4/4(是1)、10/5(是2)第二类:不是整数的,有3/4、2/5、5/4、12/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相应板书。
3、概括特征师: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结果相同,但它们的分类标准却不同,看看它们的标准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分数比1小;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实际上分数值就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实际上就是分数值比1大。
教师把上述内容的板书合并在一起。
并指出第一类是真分数,第二类与第三类是假分数。
追问:如果让你来概括一下什么叫真分数,你该怎么说呢什么叫假分数呢指名说说,后小黑板出示真、假分数的概念。
小学课程精彩案例赏析
课例赏析:“老师,这个我知道……”课堂教学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经历,它的目标虽然是既定的,但实现目标的过程却千变万化,充满了各种变数。
正是这不可预测的变数,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因此,我们期待课堂上能有意外的生成,有时可能还会为出现精彩的生成而在课前精心预设。
可有时,突如其来的生成却可能令老师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案例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课前教师预设,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
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
”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
这可怎么办?老师一下愣住了。
但他立马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
于是,他说:“你们真厉害,连7的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不错。
那——有不会背的同学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
教师抓住挈机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
会背口诀的学生,有的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插图来教;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来教;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来背口诀……案例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时,教师课前预设了四个环节:猜想,实验,归纳,应用。
第一环节,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就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猜想的时候,出现了教师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3.1415926……”3.1415926……这个神秘的数值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将老师的问题抛到一边去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案例研究_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案例研究(2013-03-14 13:14:44)
分类:精彩瞬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案例研究
——关注教师的提问
提问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做课堂中的“主持人”,对于一个节目最重要的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
课堂“对话”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好的教师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思路。
卢老师在讲解《口诀求商》的一道实际应用题时的及时提问再次让我意识到教师题问的重要性。
题目:
师:小朋友们读完题目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每只兔子吃5个胡萝卜,求分给几只兔子?
师:本题完整吗?
学:不完整
师:为什么呢?
学:还少了一个条件
师:你能将题目补充完整吗?
学:有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
师:用什么算式呢?
学:用除法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式呢?
------
卢老师的提问有逻辑、循序渐进、目的明确。
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无形中掌握了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虽然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但卢老师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一环扣一环,语言简要、清晰。
好的教师提问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修饰,而是在于它的目的。
教师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设置的,已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讲多议,教师则是少讲多问。
既然,教师不能一讲到底,那就需要通过问答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教师的提问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它要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评析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评析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氛围沉闷,缺乏趣味性。
(2)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略了推导过程。
(2)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过多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而非解题思路的启发。
(3)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教材中对概念的表述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3)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 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段的核心素养要求。
-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 通过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自身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认知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 分析教材内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好文共享2009-09-09 08:10:01 阅读62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今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之余浏览了一些名家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断,现摘几则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片断赏析“圆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情感目标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片断一: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谈,老师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大家还记得吗?”“整数”、“小数”、“自然数”、“分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继续说:“你能说出一个小数吗?”学生举例:“0.3”、“5.2”……老师接着说:“你能说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对π有一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1:“π也就是圆周率。
”生2:“祖冲之研究了圆周率。
”生3:“圆周率是3.1415926……。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适时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很多数学家都在研究它。
公元48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充之就计算出π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个人,直到一千多年后,欧洲人才求出来。
祖充之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三枚宇宙火箭,第一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把其中一个。
定名为“祖充之山”,由此可见,祖充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
1946年,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试图把它算出来或发现它的规律,算到了620位,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到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61亿位,如果把这些数字全部记录下来长度可达421185千米,如果用A4纸把这些数字一个挨一个的打印出来,这些纸落起来的高度和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塔一样高,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没有算出它的结果。
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就连平时那些坐不住的学生,此刻也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
这时,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这样奇妙的一个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π是怎样算出来的?”生2:“我想知道π到底是多少?”……老师顺势点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充之在数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在世界上享有的胜誉,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同时,在研究圆周率的漫漫历史中,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艰辛,但至今仍没有计算出它的结果,使学生对这个奇妙的数产生了神秘感,产生了研究的欲望,因而提出了“圆周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到底能不能算出来?”等一系列疑问,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探究、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
片断二:在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的探究材料有:纸杯、硬币、圆形杯子垫、硬纸片剪的圆、纸剪的圆、布剪的圆、直尺,线绳、水彩笔,剪刀。
每组学生可以从学具盒中选出2--3个圆形学具进行测量,把数据和结论填在表中。
在汇报交流时,各组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方法1:用硬纸片剪出的圆或圆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方法2:先用线绳绕在纸杯口,然后再把线绳拉直测量长度。
方法3:先用剪刀沿着布圆或纸圆的周长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再测量布条或纸条的长度。
方法4:先用水彩笔沿着硬币的圆周长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之后,老师问学生:“虽然大家的算出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都是3倍多一些。
”老师进一步激疑:“为什么大家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老师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过了一会有同学说:“可能是我们在测量圆周长时有误差吧)这时,老师借机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割圆术”(老师一边讲述,一边演示电脑课件):我们的祖先也曾用这种方法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圆的周长是无法精确地测量出来的,于是改进了研究的方法。
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看作是圆的周长的近似值,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后来,又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加倍,得到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得到正二十四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于圆,它的周长也越接近于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越来越精确,但是人们发现,它永远也算不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人们把它命名为希腊字母π,于是人们就用π来表示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这种研究的方法叫“割圆术”。
听了关于“割圆术”介绍,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地点着头,嘴里情不自禁地说着;“噢,原来这么回事),有的学生还在若有所思地回味着、思考着,……,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显然对“割圆术”颇感兴趣。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显性的数学知识(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和隐性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这两方面。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在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环节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为这正是一个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的很合适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想办法测量圆周长的过程中,由于圆的周长是曲线,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长度,这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是一个挑战,无论学生想到哪一种都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把曲线变成直线去测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之后,适时地介绍“割圆术”,不仅渗透了“极限”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片断三:在巩固应用部分,我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作为素材,设计练习题:第一组练习:出示史家胡同小学操场的照片:老师提问:“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里面有圆形吗?”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积极性很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找。
学生很快观察到“罚球区是圆形的。
”老师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测量圆的直径。
”老师提供数据:“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帮大家测量了一下,这个圆的直径是3.4米,你能算一算这个罚球区的圆周长是多少吗?”学生兴致很高地算了起来。
第二组练习:出示史家胡同小学操场另一个角度的照片:照片一出,学生立刻发现:“大树的围栏是圆形的。
”“大树的树干是圆形的。
”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大树围栏的周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还是想先测量围栏的直径,再计算圆周长。
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意,生1:“测量围栏的直径不方便,因为有大树在中间挡着。
”生2:“测量围栏的半径也不方便,中间也有大树挡着。
”听了生1和生2的发言,大家觉得有道理,那该怎样测量呢?这时,生3提出:“可以用皮尺直接测量围栏的周长。
”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噢,对了),生1自言自语“这么简单的方法,我怎么没想到)正在学生颇有兴致地进行交流时,老师抓住时机又进一步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大树的直径,有什么办法?”生1:“先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它的直径。
”生2:“先用两块很大的木板把大树夹在中间,然后测量两块木板之间的距离。
”生3:“把大树锯开,测量横截面的圆的直径。
”有的学生提出生3的方法不好,如果把大树锯开,就破坏了生态环境。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既方便可行,又不浪费。
这时,老师提供数据:“我测量了一下,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3.6米,你能算一算树干的直径吗?”学生迫不及待地算了起来。
在计算第一组题和第二组题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脸上始终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第三组练习:出示史家胡同小学运动会六年级接力赛跑的照片:在放录像的过程中,由于都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他们感到非常亲切,颇感兴趣。
这时,老师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六年级四个班在进行接力赛,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呢,你们知道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他们沿着不同的圆周长跑,跑步的长度不同,所以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教师追问:“你们知道怎样确定他们的起跑位置吗?”有的学生怕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还没等老师叫他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应该根据圆周长的差来确定起跑位置相隔多远。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情绪非常高涨,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数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
修订版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在设计“巩固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很多地方都有圆形,如果把他们熟悉的事物编成练习题,就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自然,更加有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获得成功感。
于是,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作为研究题材,如篮球场的罚球区、大树围栏、大树等,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