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品德与社会分析

合集下载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知 识
2、养成热爱科学的态度。 养成热爱科学的态度。
3、在生活中养成有责任心的品质。 在生活中养成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教 学 目 标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双桥小学
彭丽萍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二、编写特点和内容结构 三、编排体例和立体式整合 四、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二、编写特点和内容结构 三、编排体例和立体式整合 四、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知 识
教 学 目 标
二、可爱的祖国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年第 级 上 一学 册段
1.走 大 2. 的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 (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传递文明的纸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印刷术 印刷术
沟通世界的指南针 火药加快了 人类前进的脚步
与历史为伴
2.伟大的发明 伟大的发明
坚忍不拔 的炎黄后代 思想家孔子
知 识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教 学 目 标
一、课标目标及内容标准
一> 总目标 二> 本学段的内容标准为: 本学段的内容标准为: 1.我在成长 1.我在成长 2. 我与家庭 3.我与学校 3.我与学校 4.我与家乡(社区) 我与家乡( 5.我是中国人 我与家乡 社区) 我是中国人 6.走近世界 走近世界
2、本学段教

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

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
2、各族儿女手拉手〔2〕
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2〕
本册书中共有14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老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科目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我三个话题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四个话题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四个话题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三个话题
课时
安排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1、请你相信我〔2〕
2、诚信是金〔2〕3、社会呼唤诚信〔2〕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
1、我们的班队会干部选举(2)
2、集体的事谁说了算(2)
3、我是参与者(2)
4.社会生活中的民主〔2〕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1、我爱祖国多辽阔(2)
2、江山多娇〔2〕
3、祖国的宝岛台湾〔2〕
4、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8、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

本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自画像》等课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五、六年级年龄段(11~1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许政援等,1996)。

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安排了《我是谁》一个单元共三课作为这方面教育的内容。

儿童自我意识大致遵循着从婴儿期主客体不分的混沌一体到儿童期的主客体开始分化,再到少年期的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这样的发展轨迹。

自我的逐渐分化应当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大飞跃,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

我们的教材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

我们的教材不仅要使学生意识到“我”的存在,而且要发展出一个能够审视“我”的我,能够监控“我”的我,能够评价“我”的我,对自己有期待和要求的我……列入本教材的有关内容都是在引导这个我的生长,并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以期在对话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

教材也应注意到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自我分化中的具体特点,如他们所意识到的客体我往往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同伴们的评价,同样从自己的所作所为、各种行为表现中认识“我”,注意到了他们在自我形象、自我尊重方面的敏感性,注意到了他们的自我期待往往投射于所崇拜的偶像等特点,同样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儿童比较普遍缺乏自信心的文化心理特点,(教材编写组调查,2002),教材的设计努力从这些特点出发。

我们所期待的是通过儿童与教材的对话,能够发展出自主、自律、自强等品质,也能在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光明思维,不论是对自己的优点、特点、缺点,不论是对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不论是对现实之我或潜在之我,他们的态度都会是积极的、向上的、愉快的。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为目标,通过课
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下是小学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总结:
1.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学习道德教育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信等品德。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学习社会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公共事
务的关注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
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和互相帮助。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 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故事、讨论、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注重情感教育,给予
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 发展中生活,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热爱生活,为学生形成和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3、以品德为灵魂,结合历史、 地理、社会、经济、法制等学科的 知识,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 加强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 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 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指导学生认识生 活、参与生活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3、单元主题、板块主题的 构建有内隐的系统性,但不是按 照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编排。
(三)呈现的活动性、探究性
1.整个教材由一系列活动组成。整个 教材就是以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为内容、 以主题为纽带而设计的有一定典型性的、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为学生的现实生活 事例提供了进入的开放的空间,为教师的 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举 一反三的案例。
(二)线索(内隐主线)
1、主题引领(内容结构)。
2、层级衔接(逻辑结构)。 (1)线面结合 (2)循序渐进 (3)螺旋上升单元主题——板块主题——主要 内容(有的还有活动主题)
四、教科版《品德与社会》 教材的体例版式
(一)每期一册。
(二)目录两级标题;内容三级标题。
(四)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善于捕捉有教育价 值的课题,设计儿童喜欢的活动,使孩子们在主 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情感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五)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 教材。 (六)教学活动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教学 活动时间机动灵活。
九、《品德与社会》五年 级上册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3. 本单元在内容选材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① 正视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之中的孩子 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② 以事实引导,将 “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等要求与他 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切 身体验,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他们 内在的需求; ③ 给学生充分地表现和实 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强化道德体验。

《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材简析
社会角色
社会责任
公民素质
社会实践
03
CHAPTER
教学方法建议
01
02
情境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五(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
合作内容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交流平台
THANKS
感谢02
CHAPTER
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如孩子、兄弟姐妹等,以及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角色
强调学生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尊重长辈、帮助家务等,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
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促进家庭和谐。
家庭关系
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提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主题一:我与家庭
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如学生、同学等,以及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角色
学校规范
学校关系
学校活动
强调学生应遵守的学校规章制度,如课堂纪律、考试制度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如同学友谊、师生关系等,促进学校和谐。
测验法
针对学生的作业、作品或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作品评价法
评价方式与方法
05
CHAPTER
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教师培训与进修

2024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4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4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在2024年的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推进。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首先,在品德教育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尊重他人、守纪律、诚实守信等品质。

我们组织了各类品德活动,如道德讲堂、品德评比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品德水平。

其次,在社会教育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发展现状。

我们还安排了社会科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注重创新和多元化。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还利用实物展示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知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最后,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注重多角度的评价。

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我们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现。

总的来说,2024年的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是高年段的起始教材,本册教材在承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年级教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一些发展。

(一)在内容上从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扩展到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等主要内容。

如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两个单元,这一内容占了教材总量的50%。

同时在学生个人生活和学校生活内容上体现了螺旋推进的层次。

如有关诚信的教育,不但从个人修身养性、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的层面,从现代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的角度来看待诚信,让学生明白诚信已经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原则之一,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法律行为;关于民主的教育,不但注重了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注重了对学生民主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层度更高。

五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编写时注意了给学生整体和综合的知识,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仅仅只传授给学生一些学科知识,教材通过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能联系地看待问题、发展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注意了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帮助学生参与礼会和学习做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其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礼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因此,教材强调了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意识,激发其积极的道德情感。

在编写过程中,有关品德的教育内容不是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瞳得待人处事的基本观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并将道德情感和愿望的激发与学生的践行相结合;有关社会的教育内容不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是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四)注意了范例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

《品德与社会》上册质量分析本套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比较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现自我。

一、成绩分析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一定进步,优秀人数也较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根据考试情况来看,试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学生测试的积极性较高,成绩较理想。

二、本试卷共有五个大题,题型多样化,分布合理。

1、第一题:是非分明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平均得分18分,失分2分,得分率90%,失分率10%。

2、第二题:查缺补漏注重了基础知识,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真正检测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实际的能力。

平均得分20分,失分2分,得分率91%,失分率9%.3、第三题:对号入座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

平均得分9分,失分1分,得分率90%,失分率10%。

4、第四题:我的祖国是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行政区划、地形的知识理解掌握情况。

本题平均得分22分,失分6分,得分率79%,失分率21%。

5、第五题:明事懂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题平均得分15分,失分5分,得分率75%,失分率25%。

此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

三、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分析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3、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第五题中,学生组织语言太简单、语句不通顺,因而失分的学生较多。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情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品德与社会学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五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学情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

五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学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年级学生的品德意识开始逐渐形成。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辨认是非和善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品德观念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品德意识的引导,通过讲故事、赏析励志人物等方式,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其次,五年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

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的社交技巧培养,如礼貌用语、交往礼仪等,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五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服务,锻炼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责任意识。

最后,五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凸显。

在这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创意比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五年级是学生品德与社会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引言在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评估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学习成果和考试质量,进行期中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考试内容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道德、法律、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期中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品德知识与素养:道德准则、公共道德、礼貌与公德心等;2. 法律法规与法治观念:普法知识、法治意识等;3. 社会关系与交往技巧:家庭关系、亲友交往、和谐与团结等;4. 社会实践与生活技能:社会实践活动、人生规划、安全知识等。

三、考试结果分析对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下面是对考试结果的分析: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分析答题卷中的正确率,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品德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掌握较为扎实,正确率较高;而在社会关系与交往技巧以及社会实践与生活技能方面,一些学生存在较为薄弱的地方,正确率较低。

2. 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除了知识掌握情况外,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

通过对期中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和应用题的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对于简单的案例分析能够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解决;但在复杂情境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3. 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进行分析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的评价也是重要的。

通过观察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发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心态不稳定、没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对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质量。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一班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考试出现不均衡,考满分的有,不及格的也有;此外,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学生对该学科的也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上课连书都没带,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好的重要因素。

二、考试基本情况(一)成绩状况。

参考人数30人,总得分1236.5.5分,平均得分41.22分,及格27人,优生人数22人。

合格率90%,优秀率73%.(二)答题情况。

从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看,学生的填空题、选择题失分较少,学生的失分主要在问答题中。

(三)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和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

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一部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忽视该学科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没巩固;(2)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3)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三、试题分析(1)题型分析本次期中考试有四种题型,即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题型设计较好。

(2)考试内容分析在内容的考察上,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的考察还注重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同时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的认知状况。

考查内容全面,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针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进。

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要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要点一、品德与社会概述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促使他们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研究本册,学生将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意识。

二、内容要点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品德- 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和挫折;- 研究与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细心观察力,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第二单元:公民的权益和义务-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学会履行社会角色;- 研究法律、道德和规则的约束,遵守社会准则;- 关注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培养公正和正义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第三单元:敬爱的长者- 研究尊敬和爱护长者,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了解长者的生活和需求,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研究与长者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和故事。

4. 第四单元:优秀的领导者- 研究优秀领导者的品质和行为,树立榜样;-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适应集体生活;- 培养自信和自尊心,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组织活动。

三、教学目标通过完成本册教材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惯;- 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熟悉公民的权益和义务,履行社会角色;- 培养对长者的尊敬和关爱;- 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建议-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利用实例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道德和社会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素养。

以上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要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报告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报告

【引言】品德与社会是五年级学生的重要课程,不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

本报告旨在分析五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方面的质量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品德质量分析】1.直言不讳、诚实守信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诚实守信地处理各种情况。

然而,仍有少部分学生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不敢说真话,需要进一步培养坚持真实、正直的品质。

2.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大多数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乐于助人。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与同学之间存在冲突时,缺乏理解、宽容和友善的态度。

我们需要加强对共存共荣、友好互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培养和谐社会意识。

3.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和校外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过于依赖他人、不愿合作的现象。

我们需要通过团队训练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社会质量分析】1.了解社会文化知识五年级学生在社会和文化知识方面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关社会的知识。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对社会文化知识缺乏兴趣,需要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2.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判断。

然而,仍有少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尊重他人权利和公共秩序。

然而,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不守纪律、不文明用语等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意识和社会规范的教育。

【改进措施】1.设立品德与社会课程时间学校可以增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和实践。

同时,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生互助小组通过建立学生互助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情分析

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情分析

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情分析学情背景- 学校:xxx小学- 年级:五年级- 课本: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生特点- 年龄在11-12岁之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研究能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

- 对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深化,对道德行为规范有一定的掌握。

学情分析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分析了《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情如下: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意义。

- 部分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常识和价值观念的应用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2. 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 部分学生在个别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活跃和主动参与。

3. 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程度- 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 个别学生在某些情境下还存在一些行为不端的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4.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学生对多元文化有一定的认知,能够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 部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还比较浅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进一步加深。

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结合学生研究特点和课本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社会生活常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强化道德行为规范: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

4. 拓展多元文化认知: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尊重并包容其他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通过对《新部编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上册》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品德发展,助力其成长成才。

品德与社会五上

品德与社会五上
音乐等。
平等对待他人
不歧视或排斥任何群体或个人, 平等对待所有人。
保护公共环境
爱护公共设施
不损坏公共设施,如不随意涂鸦、不损坏公物等。
节约资源
合理使用公共资源,如节约用水、用电等,减少 浪费。
垃圾分类与回收
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再利 用。
04 人际关系
友谊的建立与维护
01
02
03
誉,激发团队凝聚力。
处理人际矛盾与冲突
冷静分析
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要先冷 静下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
质。
沟通交流
及时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了 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
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 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避免误 解和偏见。
寻求妥协
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学会 妥协和让步,以达到双方都能
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运动、 音乐、阅读、绘画等。
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成 长和发展的影响。
尝试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 新的事物,培养多元化的兴趣。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列出自己的优点,如诚实、勤 奋、有创造力、善于沟通等。
分析自己的不足,如缺乏耐心、 易怒、粗心大意、拖延等。
学会发挥自己的优点,改进自 己的不足,提高自我认识和自 我管理能力。
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各项规 定,如排队、不插队、不 喧哗等,维护公共秩序。
保持环境整洁
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卫 生。
禁止吸烟
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禁烟规 定,不吸烟或不在禁烟区 域吸烟。
尊重他人的权益
尊重他人隐私
不随意窥探他人隐私,尊重他人 的个人空间和隐私权。
避免干扰他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要想正确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把握教材的特点,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灵活的设计活动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在研读教材时,我始终抱着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务本救实,去粗求精。

让老师们通过学习,即能够了解《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又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1、真实反映社会,注重德育实效性。

本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反映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儿童的社会生活,让儿童在现实或模仿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不仅对儿童成长的不同生活领域与社会环境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在呈现形式上,采用第一人称的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与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教材的机构体系基本一致,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全书共设六个单元,依每单元内容和容量的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与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与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与分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分册主编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左梦飞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我们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本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关“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和原则的。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按照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教材;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呈现的基本形式。

体现教材的综合、开放和发展特性,突破传统德育教材的单一,封闭和静止的特性。

改变传统德育教材以知识传授、获取为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体现对生活目标的追求。

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学会、热爱生活,为学生形成初步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教育的同时,尤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培养。

有利于“活动性”或“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采用,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做中学”或“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

改变传统的更适用于单向“灌输”、“强制性规范”的教材呈现思想。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与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教材的机构体系基本一致,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全书设五个单元主题,共21 个二级主题(版块主题),根据二级主题内容的不同安排若干活动主题(三级标题)。

依每单元内容和容量的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

一般每单元建议安排9课时左右,一册书安排45课时左右,留出一定的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关活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沟镇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
二、试题分析
整体来看,本次五年级试卷,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但有个别题目偏难,如:第六大题《襄州我的家》,虽然仅有5分的题,但所考内容为教材的第1—34页,范围较广,难以把握。

试卷共有六种题型:认知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列举事例、真情告白和《襄州我的家》。

试卷知识主要涵盖五年级上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和《襄州我的家》的第1—34页。

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在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兼顾了考查学生为人处世和与人交往的技能。

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分散在上册的前两个单元。

其中,判断题、列举事例和连线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同时涵盖了前两个单元。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由易到难,体现了层次性。

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但个别题目有些偏难。

3.注重对学生基本社会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品德与社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祖国”这一学科特点。

本次考试,首次将地方教材《襄州我的家》纳入考试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了解的情况。

4.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考查。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认知填空题、判断题和列举事例的每一个小题。

5.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

第四大题列举事例题,请以一个具体事例阐述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怎样为自己创造好心情的?我们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请你列举至少三条力所能及的报恩的事例。

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辨析与思考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卷面分析
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题目:
1.第一大题认知填空的第2小题,问: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聚居区大多被称为。

有些学生填的是“华人区”,第6小题,问:相传木工用的锯子是发明的。

这些都是书本上有的,但有部分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平时又不愿意识记,所以记忆模糊,考试时就容易填错。

2.第二大题判断题的第5小题,说:为了便于管理,政府将全国的行政区域分为省级、市级、县级、镇级四级。

课本上说的是分为省、县、镇(乡)三级。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祖国的地理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识记不牢,导致有不少学生判断失误。

3.第三大题分析选择题的第2小题,问:“一钱太守”讲的是谁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历史上刘宠为官清廉的事,可是有些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对课本知识不熟悉,导致选错。

第5小题,问:我国的哪条河流被称为“悬河”,在“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一课里讲到由于黄河里每年都会沉积大量泥沙,导致河床不断被抬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悬河”,但仍有不少学生失分,可能还是因为对课本知识太生疏造成的。

4.第四大题连线题,要求将所给省会与对应的简称,所给人名与对应的(成果、称谓)连起来,此题学生失分比较严重,平均失分在2分以上。

第五大题的看图回答题,要求在中国地形图上按序号标出我国各个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此题学生失分最为严重,平均失分在5分左右,学生大多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但对于其在地图上的具体分布却没有深入脑海。

这两个大题都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是整张试卷中失分最为集中的题目,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祖国地理、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平时不太愿意去识记这些知识点,故而失分严重。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祖国的地理、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并习得了一些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有待加强。

同时,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也得到提高。

但偏远的农村小学和街办小学的学生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能力令人担忧。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

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

说白了,就是学归学,做归做,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五、改进建议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那些有关祖国地理、历史、重大节日的日期等相关知识的正确记忆。

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我
们的祖国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生活能力、生存能力。

3.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品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4.另外,从学生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