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探究
最新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2009年,财政体制改革工作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为主线,突出规范支出管理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对县(区)的财政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各项改革,并获初步成效。
各项改革具体内容有:一、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力在总结市本级2008年预算编制情况的基础上,2009年继续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继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收支脱钩。
通过细化公用经费定额,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分档体系,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确保政权机构运转和各项事业正常的日常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绩效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部门预算的公开化、透明度得到提升,预算执行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完善对下财政体制重点开展完善市对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根据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依据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形成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对县(区)财政体制的调研报告,为明年适时调整对下财政体制作准备,以确保市和县(区)的财政体制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做大市本级财政“蛋糕”。
三、进一步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做好“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乡财县管”改革范围。
我市除2009年前选定的右江区、田阳、田东、德保、靖西、那坡、凌云、田林、隆林八个县(区)外,余下的平果、乐业、西林三个县也将纳入改革实施范围,于2010年起实施“乡财县管”改革。
我市将初步建立起以“乡财县管”为主、以建立规范的分税制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的管理模式为辅,不断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市本级已经全面推开,县一级改革试点工作也在12个县(区)全面启动并正常运行目前市本级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至今,市直182家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网上支付业务,其中:一级预算单位101个,二级预算单位81个。
关于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思考
作用 ,凝聚深化财政改革 的强大合力 ,力 争打造 一批特色 和亮点 _ T 作。 是在适应经济新常态 、构建财政新格局上下功夫 。认真研究经 济发展 速度变化 、结构优化 、动力转换等新特征 ,加大改革创新 力度服 务经济 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 政 府购买 服务改革 、养 老保险 和丁 资改革 ,加强与牵头部门的协调配合 ,预留好 资金 ,做好重 点改革 事项 的保 障工作 。三是适应发展新情况 、加大财政 金融创新力度上 下功 夫 。探索新 的模式 ,激活社会力星 ,创新投融资体 制 ,推动投融 资多元 化 ,依靠更 多市场力量 、社会资金来共同建设 。四是在适 应法治建 设新 要求 、增强依法理 财能力 上下 功夫 。牢 固树 立法 治财 政思 维,锐 意改 革 ,深入推进 “ 为政忠公 能 、理财精 细实” ,牢 固树立过 “ 紧 日子” 的 思想 ,加强财政 的精细管理 ,严肃财经纪律 ,防控廉 能风险 。五是 以提 升绩效为导 向,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围绕解决 发展面临 的突出问 题, 通过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 ,健全全 1 2 1 径 预算管理体 系、完善部 门预算 管理 、推进 “ 阳光 预算 ”建设 、实施 绩 效 目标管理等途径 ,找准财政改革的着力点 ,切实优机制 、激 活力 ,努
一
、
略判断 ,是党 中央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 理与 中国改 革发展 实践相结 合 , 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 中国经济新特征相结合作 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各
级财政部 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 断上 来 ,准确把握 我国 经 济 发 展 的大 逻 辑 ,科 学 分 析 新 常 态 下 财 政 领域 的趋 势 性 变 化 ,正 确 把 握做好财政工作的新要求 ,发挥好财政在适应 和引领新 常态中的作用 。 = 、新 常态 下 财 政 工 作 中遇 到 的 主 要 问 题 新常态下 ,“ 企业 的 日子不好 过了” 。1 9 9 8年至 2 0 0 8年 ,全 国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 3 5 .6 % ,而到 2 0 1 3年 ,这一增速 降至 1 2 .2 % ,而 2 0 1 4年仅为 3 .3 %。 新常态下 ,“ 传统的手段不好用 了” 。过 去,一旦经济 增速慢 下来 , 宏观调控常用两手 ,一手 是宽松货 币政策 ,用 以扩大贷 款、刺激投 资 , 通过定 向的结构调整 ,使货币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 ,为企业转 型和技术 创新提供动力 ;一手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以优化结构支出为 主,为企业 创新 、设备投资等减税 ,减轻企业负担 ,让企业立足于市场 ,寻找和发 现 未 来 为 发 展 方 向 。 现 在 , 我 国 的存 量 货 币 规 模 相 当 可 观 ,2 0 1 3年 末
浅谈新常态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浅谈新常态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浅谈新常态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新常态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新经济新常态下,合理划分县乡财政关系、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县乡两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是区乡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现以**区为例,就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难点(一)乡镇财政自我保障能力普遍不足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府,面向广大农村,其区位环境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不充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经济较为单一,规模普遍较小,乡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较弱,乡镇财政主要靠县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来保障。
2016年**区12个乡镇,有7个乡镇为补贴型乡镇。
(二)县乡财政支出责任难以明确划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关系中处于最底层,在制度设计和研究中,并不为大家所重视,主要原因是县与乡之间的很多支出责任难以明确划分,支出责任和实际执行相互割裂。
如面向农村的公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各项惠农政策、扶贫攻坚、生态环保、抚恤救济、特困救助等方面支出,有乡镇完全支出责任,有县乡共同责任,有县级完全责任,但到底如何划分,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三)乡镇支出县级兜底保障特征明显由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乡镇财政保障能力较弱,财力难以保障乡镇政府履行职能职责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乡镇农村公路、项目及园区建设等发展中形成的大量政府债务,乡镇无力偿还。
这些乡镇支出要么在出现问题、或调整体制时最终需县级财政兜底解决。
这既是县乡财政关系的特点,更是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难点。
二、**区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取得的主要成效**区现行财政体制从2012年开始执行,五年来,乡镇财政收入得到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忻州市财政收入增幅与全国、全省情况基本一致,也处于下行时期。
与此同时,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就此做如下探索。
一、深刻认识财政面临的新形势(一)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
受经济发展放缓、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已一去不返,平稳增长将成为常态。
新常态下,既要克服速度情结,防止涸泽而渔,又要坚定发展定力,保持合理增长,迫切需要更好发挥财政职能,科学编制收入预算,更加注重量入为出,确保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二)财政预算由“粗略封闭”转向“规范透明”。
依法理财全面推进,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新常态下,既要坚决维护法治权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又要蹄疾步稳,循序渐进,增强工作前瞻性,提高工作预见性,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控风险。
(三)财政支出由“大包大揽”转向“有保有压”。
财政支出面面俱到、大包大揽的状况已成为过去,管住管好该管的、放够放活不该管的将成为常态。
新常态下,既要牢固树立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理念,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也要科学界定财政作用的边界,有保有压,量力而行,更多地在花钱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上做文章。
二、积极探索财政工作新实践(一)在大力培植税源、扩大财政资金规模的同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和撬动更多的企业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一是创新财政增收举措,快速提升规模。
健全完善并大力推行税收征管信息平台,全面建立“政府主导、财税主办、部门协作、合作共享”的综合治税体系,防止“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
针对主要产业出台激励措施,建立服务平台,优化投资环境。
以园区为载体,规划设立总部经济区,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吸引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入驻,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目标和应对策略。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1. 经济增长趋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调整。
2. 结构调整和升级: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内需拉动增长:发展内需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任务,通过扩大居民消费和改善收入分配,推动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需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目标1. 维持经济稳定:财政政策应通过适度的财政收支来稳定经济运行,防止经济波动过大。
2. 促进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应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老旧产业的淘汰。
3. 改善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应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改善收入分配,促进消费增长。
4. 支持创新驱动:财政政策应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应对策略1. 稳健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要保持财政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适时调整政策。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进步性,促进消费扩大。
4. 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5. 加强政府功能建设: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高政府效能,加大政策的协调力度,促进各类政策的整合与衔接。
五、结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财政政策需要根据新常态的特点和目标,灵活调整,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试论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试论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显得更加迫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财政体制已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方向等角度进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也明显受到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财政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实行财政体制改革,既是因时制宜的需要,也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财政体制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部分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公共财政支出方式存在浪费和低效率。
这些问题制约了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前的财政体制在区域发展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财政体制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责任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性,不能很好地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的财政体制在税收政策和财政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目前,税收政策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税种重叠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逃税漏税的情况。
财政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监管不力、管理不严等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的财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社会需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认为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要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
通过改革财政体制,建立统一的财政收支体制和制度,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财政“新常态”下的改革思路
项 目, 特 别 是 对 重 点 支 出 项 目 预 算 实 施 跨 年 度 管理 , 增 强各 年度 之 间财 政支 出 的连续 性 , 提 高 预算 编 制 的质 量 , 增 强 财 政运 行 的平衡 和稳 固 , 以及 预 算 的透 明度 , 强 化对 年 度 预 算 的约 束 性 , 增 强 财 政 政 策 的前 瞻 性 和 财 政 可 持 续 性 。 三 是
辑钎 研 留孝 考2 0 1 5 年第3 0 期( 总第2 6 6 2 期)
财政与税收
落实 新 预算 法 对 预 算 公 开 的 规 定 , 切 实 做 到 横 向 四本 预算 全 部 公 开 、 纵 向 所 公 开 的 预 算 信 息 具 有 历 史 连续 性 , 包 括 科 目 口径 的 连 续 性 和 可
理模式 , 通 过 立 足 长 远 发 展 目 标 组 织 筛 选 预 算
目前 尚 不 具 备 从 价 计 征 条 件 的 税 目 , 提 高 单 位
税 额 。扩大 资源税 征 收范 围 , 逐 步 将水 、 森林 、 草 原、 湿地 、 滩涂 等资 源一 一纳 入 。 4 .创 新 财 政 支 持 机 制 , 促 进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财政“ 新 常态 ” 下 的改 革 思路
于 长 革
比性 。
3 .按 照 有 增 有 减 的 原 则 , 结合 “ 稳 增 长 ”和
地 方 税体 系建 设 , 继 续 深 化 税 收 制 度 改 革 。 税 收 制 度 改革 要 适 应 财 政 经 济 的 “ 新 常 态 ”, 一 方 面 要 结合 “ 稳增 长 ” 做好 减法 , 继 续 推 行 结 构 性
产 税 成 为 地 方 政 府 的 主 体 税 种 之 一 。 二 是 资 源 税 。尽 快 将 煤 炭 及 其 他 非 金 属 矿 原 矿 、 铁 矿 及 其 他金 属 矿 等 具 备 条 件 的税 目改 为 从 价 计 征 ,
新常态下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 和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研究
新常态下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山东省的财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重点研究山东省在新常态下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情况,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新常态下山东省的财政形势分析新常态下,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等方面。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山东省GDP增速为5.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山东省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缓。
这说明山东省的财政管理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二、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1. 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山东省的预算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执行不够严格、预算监督不够到位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了财政管理的效果。
2. 预算管理手段不够灵活受传统的财政管理观念和体制约束,山东省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缺乏差异化的预算管理手段,难以满足各级各类财政支出的多样化需求。
三、山东省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1.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山东省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表现在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明确、政府绩效评价机制逐渐建立等方面。
2. 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尽管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改革力度不够大、改革步调不够一致、改革方案不够完善等方面。
这些问题制约了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四、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山东省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果。
新常态下,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研究
新常态下,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
在新常态下,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调控方式和效果,对于指导政府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常态的背景出发,结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效果,探讨其在新常态下的作用和展望。
一、新常态背景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趋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繁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愈发复杂。
新常态的背景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单一增长模式转向多元化发展,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条件。
在这一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积极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财政手段来增加公共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和提高投资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消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新常态下,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还可以支持改革和转型,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1. 扩大财政支出扩大财政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性投资,促进民生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在新常态下,扩大财政支出还要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水平,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2. 提高财政赤字在新常态下,适当提高财政赤字水平,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手段之一。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和消费。
对于政府而言,要特别重视财政赤字的使用效果,把财政赤字用于结构性调整和改革项目,避免形成无效支出和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
3. 加大政府投资在新常态下,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性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转效率,使财政支出变得更加透明,有效杜绝了公务消费中存在的腐败行为。
但是,地方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改革在施行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新形势与环境下,笔者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方公务卡使用率相对较低公务卡这种支付结算工具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公务支出的透明度,通过这样的支付方式能够极为有效地杜绝公务消费中的腐败行为,还可以有效避免虚假发票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但是地方公务卡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地方公务人员的办公地区常为乡镇等较为偏远的地区,而此类地区的收款方式相对落后,缺乏相关的支付设备,这样还会进一步加大公务卡与公务支出之间的矛盾;其次当前公务人员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意识不强,公务卡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另外,我国当前公务卡的配套制度仍不够完善,由此也影响了地方公务卡的使用率。
(二)政策宣传不到位,并未形成良好的认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宣传工作并未做到位,广大群众与公务人员并没有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政策的下达可能会影响地方部分单位原有的利益,从而导致其对政策改革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三)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并未实现精细化与科学化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的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改革的实施。
而部门预算的编制仍处于初期阶段,编制内容较为粗糙,并未将内容细化到具体项目;其次,部门预算的实行力度严重不足,混用的情况时常发生;再者,部门在对资金进行的预算并不到位,缺乏预见性,并未对资金进行良好的预算与控制,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出现一定的问题。
(四)财政直接支付比例相对较低在改革新政策当中,财政资金大致可以分为授权支付与直接支付两种方式,而在实际的制度实施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财政相关业务的支付方式并未具有较为清晰的标准作为依据,从而导致部分单位在进行采购与支出的过程当中出现一定的问题。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吴萧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原有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已 经难以适应现有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财政支付监管力度,提升财政支付水平,实现财政资金的 合理利用,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不过,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尚存诸多问题,制约 了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本文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涵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关键词:新常态;国库集中支付;问题;策略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涵义1. 含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主要是指构建新的财政国库管理制 度,并形成以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资金缴拔为形式的财政 国库支付模式。
主要包括两种支付方式,一种为财政授权模 式,另一种为财政直接支付模式。
支付范围主要以预算外、预 算内两种资金模式为主。
2. 意义首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效提高了我国财政的预 算水平,对现有财政资金拨付渠道进行了规范,提高了拨付 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国库拨出资金层层下放,中间环节众 多,容易出现问题,资金利用率较低,其中资金被挪用、截留又复建的情况,这导致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
另外,一些 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举债时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这些地区地 方政府债务偿还期限的分布比较集中,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偿 债压力和违约风险。
而且,诸如短债长投等期限错配的现象 也时常发生,造成了政府资金流动性紧张,政府信用风险进一 步上升。
总之,政府官员缺乏合理的投融资规划和明确的风 险管理意识等诸多原因也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我国地方政府资金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弥补 基础建设的投资缺口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解 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以促进债务融资方式合理化、融资渠 道透明化、融资平台规范化、资金使用科学化为主,而不是仅 仅着眼于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
论“新常态”下中国财政的变革方向
论“ 新 常态” 下 中国财政 的 变革方 向
众对之规范、 决定 、 制约和监督 的国家财政 ; ( 5 ) 公共财政是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 当确立 的财政 模式。 黄利 、 刘莘 稼 和袁 星侯 等 人也 持有类 似 的观 点 。 u 3 儿 ]
以赵志 耘 、 郭庆 旺为代 表 的 国家 财政 论 者 对公 共 财 政论 进 行 了反驳 , 集 中体 现在 以下 十 大质 疑 中 : ( 1 ) “ 公 共 财政 ” 的概 念究 竟应该 如何 界定 ? ( 2 ) “ 公 共 财政 论 ” 是 倒退 还是 进 步 ? ( 3 ) “ 公 共 财政 论 ” 能推出“ 公 共 财政 论者 ” 所赞 同的“ 三大” 职 能 吗? ( 4 ) “ p u b l i c i f n a n c e ” 直 译成 “ 公共 财政 ” 准确 吗 ? ( 5 ) “ 公共性” 是“ 公
进入二十一世纪 , 虽然围绕“ 公共财政论” 的争论 时有出现 , 吴彦 民也指出“ 公共财政论 ” 至少存在三个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9— 0 8 定稿 日期 : 2 0 1 5— 0 9—1 4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 目( 1 4 X K S 0 0 1 ) 作者简 介: 刘明 国( 1 9 7 2一) , 男, 中国社 会科学 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 ,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主要从 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共 财政 ” 所 独有 的吗 ? ( 6 ) “ 公共 财 政 ” 能 作 为我 国的 最终 财 政模 式 吗? ( 7 ) 我 国 目前 的生 产 性财 政 支 出过
多吗?( 8 ) 我 国 目前 的财政 问题 主 要 是 “ 越位” 与“ 缺位” 吗?( 9 ) “ 公共 财 政 论 ” 这种“ 财 政模 式 ” 是 要 用来 推 进我 国经 济运行 市 场化 、 财政 管理市 场化 吗 ? ( 1 0 ) “ 公共 财政 ” 是让 财政 退 出竞 争 性领 域 吗 ? 儿 叶 子荣 、 吴 俊培 、 许 毅和 陈共 等人也 持有 类似 观点 。 ¨ 卜_ 】 。 。 第三 , 如何 构建 “ 公共 财政 ” 。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作者:姚雪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1期一、前言目前,在我国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上的改革,主要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成以及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出发,将其中四个改革的步骤进行落实,促进地方的改革目标得以实现,在针对体系的建立初期,将财政资金的运转效率进行提高,提高预算单位的执行力以及支出透明度。
但是,改革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际的实施问题,在新的形式以及环境下,针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笔者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详情如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新政策的出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大众中进行消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宣传的时候不到位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同时,某些单位和部门在改革下达后,出现利益受损的情况,对新政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2. 部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还不够科学化和精细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针对部门预算以及管理尚且在基础期,在预算编制上较为粗糙,同时,对于预算的刚性不够,容易出现混用以及挤占的现象,使得资金的使用出现较大的问题。
3. 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偏低根据新政策的规定,在财政资金中,主要分为授权支付以及直接支付这两种方式,在实际的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在财政相关业务的支付方式中缺少较为明确的标准以及依据,导致在单位进行支出和采购中出现较大的问题,同时,在预算单位进行授权支付时,出现支付随意性较强,还有制度指标混用的情况,使得财政在监督和管理中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认识由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宣传工作还未能做彻底,在宣传任务中,可以选入各种方式和形式来进行宣传,将改革观念深入人心,加大对新政策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将培训力度进行加强,收获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样的状态支持下,才能确保新政策可以得到普及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政府职能实现的监控,提高对防腐体系的建设,将社会与国家责任感以及紧迫感进行提供,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新常态下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 和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研究
新常态下山东省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研究2019年初,山东省政府以鲁政发[2019]1号和2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的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改革是财政领域具有充足意义的重大调整和制度创新,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标签:预算管理;财政体制;改革一、本次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当前,山东省正处于新机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完善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预算法强调政府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下进行预算活动,预算管理即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对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首先应从制度创新开始,《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
近几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約,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即是基于解决调整部分矛盾问题而来。
此次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快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运行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格局,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集中财力更好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共确定了5个方面19条改革措施:首先,本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优化各环节职责、各方面责任。
省级层面来说,财政部门的角色定位在编制预算、政策审核、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等层面,而业务主管部门则直接负责具体动作实行、解决好使用层面的问题;下沉到市县一级,将拥有更强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实现便捷高效的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
其次,以“统筹调控,优化配置,科学精准”为目标,一是预算资金统筹方面,实行“四本预算”与政府债务预算一体化,项目库与预算安排相匹配,推进标准化建设;二是专项资金统筹方面,从资金设置源头抓起,整合中央和省级资金,以“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
课题研究论文: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的新趋势
73188 财政研究论文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的新趋势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经济结构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程度上发挥我国经济运行的有效功能,减缓我国的就业压力。
可以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大对财政政策的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体系的影响,找到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着力点与立足点,促进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一、经济新常态在我国经济新型的发展阶段,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变化引起的,新常态的内涵就是新型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发展思路。
新常态指的是我国经济一种内在的发展趋势,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果对经济的新常态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会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带来影响,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是一种新的压力。
新常态一词最早是出现在美国一个探讨经济领域复苏的论坛中,用来总结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复苏的过程。
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进行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后来又在APEC的开幕上阐述了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通过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遇到的新形势、新特征、新思维、新举措以及新动力等角度,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特点、管理理念、背景以及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会出现许多难题,而这些难题的形成原因,有的可能是因为较长时间的积累造成的,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压力,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应该看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的经济还有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趋势在20xx年,我国公共的财政收入超过了十二万亿,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十,在20xx年,根据以往公共财政收入的工作报告,我国公共的财政收入有望超过十三亿。
可是20xx年以前,我国的公共财政收入一直是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自20xx年以后,从以上的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财政收入已经开始走下行通道,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渐降低,特别是在20xx年,中央银行的财政收入是稳定在最低的增长速度上面,有的甚至都没有达到最低的预期标准。
试论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试论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当前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经变得尤为紧迫。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政压力也随之增大,公共需求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所需的财政资源必然更为庞大,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
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有一些措施来加以推进和提高。
具体来讲,下面几个方面需要更为重视和改善。
一,财政体制改革需优化政府职能门类以及职能定位。
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优化政府职能的门类以及职能定位,促使其更适应并适应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升政府职能的效能。
政府职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需贯穿改革的始终,建立起更加合理科学的职能门类,根据行政事业区分不同职能定位,明确责任范围,精细分工,明确官员权利责任、权责匹配,完善政府职能和服务职能,以此重构和优化政府职能门类及职能定位。
二,上升至宏观层面,加强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
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需上升至整体性宏观层面来考虑,加强财政资源的全面配置和使用。
要在宏观上加强政府资源分配的协调,深入分析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益,通过建立更加合理成熟的投资评估机制,从而提高财政资源效率利用率这样,加强政府投资监管和审计管理,确保公共资源有效使用。
三,让建立严谨的预算制度成为现实。
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建立完善严谨的预算制度。
如果财政系统要实现良好的运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以提高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在此方面,需加强财政预算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加强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理、审计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推进预算轨迹管理机制,强化财务公开市场化,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及社会监督度。
强化财务公开市场化的方法是,建立数个透明的预算制度,通过网上预算公示等多种形式,公布各项财政收支信息,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财政管理的信任度。
四,加强税收体系的构建和管理。
要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还需加强财政部门对税收体系的构建和管理。
基于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基于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财税体制改革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这对实现我国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增长适应当下国家建设的要求,体现出新常态。
当然经济增长需要相关的体制进行约束,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性和合理性。
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财税体制;新常态;经济增长引言经济增长对于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我国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就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分析来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稳定,总量在持续性攀升,而且经济形式与发展模式在不断的丰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了增长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涌现出的新内容需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其发展的健康性和合理性才会更加显著,所以要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改革虽然在推进,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要满足经济增长新常态要求还远远不够,因此分析财税体制改革现实意义显著。
1当前经济增长新常态概况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被视为不同于过去的快速经济增长模式,从快速经济增长转向快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其他方面,如强劲增长、大规模增长和注重质量的增长,都大大改变了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正常化主要是由于若干问题的结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个阶段重叠,增长率由客观的经济发展法律决定,结构调整的痛苦阶段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时期三个阶段的趋同是促进经济增长新正常化的重要力量,由于国民经济速度的变化,经济结构也应该改变,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财税改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2.1优化调整地方产业结构对于内容范畴较为广泛的地方财政管理来说,由于涉及多种产业类型,存在较广的财政收入范围,以往财税体制往往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更看重第二产业税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被忽视,引发地方财税征收不平衡问题。
在新一轮的财税改革下,财税征收工作基于不同产业类型针对性优化,中央财政负责管理上移的第二产业税收工作,地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税收则得到科学规划,耕地占用税、农牧业税均得到平等重视,三大经济结构在地方发展中的稳定和平衡得到保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自然顺利实现。
基于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多种问题综合于一体所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三期叠加, 增长速度的换挡器由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结构调整的阵痛 期属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前期刺激消化政策期属 于深层次累积矛盾得以解决的必经阶段。三期叠加是推动经济 增长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力量,正因为国内经济速度发生改变,因 此经济结构也应做出改变,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当前经济增长新常态概况 在理解经济增长新常态时,可将其认为是不同于过去的经 济高速增长模式,从经济高速增长变成经济中高速增长。不仅是 速度方面,经济增长的其他方面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如粗放增长 变成集约增长、规模速度型增长变成质量效率型增长等,经济结
.构产Al生l了较R大ig的h变t化s。R中e国s出er现v这e样d.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主要由
新常态下财税体制改革的探索
新常态下财税体制改革的探索摘要: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国家经济保持又快又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分析当前财税体制现状,提出能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财税体制建议。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建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财税体制则在治国安邦中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部分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仍然需要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完善财税体制机制,以破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新常态下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财税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推进财税改革,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要求的财税体制日益完善,财政收支水平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财政管理质量不断提升,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更加显著,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随之日益明显。
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财政逆周期操作调节政策的实施,有效避免了经济增速下滑问题,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
但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各种风险挑战将更多更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迫切需要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进而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1、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是政府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的关键,但是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上,收入上基本各占一半,而支出上则主要由地方支出,如2017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为14.6%,地方支出占比则高达85%,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失衡,分税制体制的激励效应逐渐下降,财政体制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探究
作者:马乐展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35期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且已经步入新常态,过往地方财政那种收入高增长、支出宽松、管理松弛的“舒服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收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中低速增长,基层民生刚性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地方财政支出的压力会与日俱增。
如何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地方财政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把握好新常态下地方财政运行的新特点,从基础和根本上谋篇布局,释放地方财政新红利,寻求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常态;地方;财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85
1构建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机制
(1)围绕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长特征,综合考虑人均财力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等各项因素,在现行财税体制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实现财政收入科学分类,按类调整地方财政共享收入的分成比例,进一步完善税收分配和政策激励机制,完善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地方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做大财政蛋糕。
(2)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综合治税管理体系,提升依法治税水平,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加大税源培植力度,加大对重点行业及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积极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房产税试点改革工作,稳定地方收入来源,大力培育独具地方自主特色的产业集群税源,确保新常态下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3)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营改增”试点扩面工作,争取全面完成“营改增”试点改革,同时做好“营改增”试点对企业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影响的分析评估,进一步完善税制,逐步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相关政策调整或取消的应对和衔接工作。
减少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健康发展。
2完善地方事权与责任相对应的财政支出体制
(1)在现有地方财政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清理各级政府间事权范围,科学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部门间事权关系,厘清政府、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按一级政府一级事权确定地方支出责任,制定上下级政府支出责任清单,明确地方财政分担的
比例和标准,加强有关改革事项的衔接,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责任相匹配的地方财政支出体制。
(2)建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密度、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区位特点等综合性要素功能指标定位,按促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地方财政公共服务的标准水平和成本等进行测算,计算出财力和实际支出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保障和管理能力。
(3)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监督管理,不断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结构。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力争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不断上升,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将转移支付测算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开,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优化调整增量与存量结构,实现地方财政间的财力均衡配置。
(4)建立起财力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增长相协调的转移支付体系。
在明确上下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兼顾公平效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地方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向平衡水平,根据“保民生、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将转移支付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挂钩,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对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协调的地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
3探索改进地方预算管理的新方法
(1)改进年度预算编制方式,研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探索建立滚动式预算编制,研究编制推动财政各项事业发展的中长期预算规划。
根据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预期财政收入,科学合理编制支出预算,由重点审核财政时间节点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政策效益拓展。
(2)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
按照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要求,清理规范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机制,避免部门肢解财政预算资金,专项固化支出的现象。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倾斜基层民生保障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大对各项地方民生事业的正常投入。
(3)改革部门预算编制和支出管理机制,逐步推行“零基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编制意见征询机制和重大支出项目评审机制,加强部门预算项目预审工作,强化部门预算审核,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试点建立共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按照统一、科学的定额标准审核基本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度。
(4)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进度通报和预算执行监控约束机制,将绩效管理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探索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相挂钩办法,定期清理,加大统筹力度,压减存量资金规模。
健全第三方、财政
部门和主管部门绩效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大监察、审计和财政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力度,形成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4健全地方债务监督管理的新制度
(1)根据新《预算法》的相关内容,继续推进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制度。
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以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三项指标进行预警测算的动态改革,及时调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加强完善地方债务风险监控机制。
(2)逐步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的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地方担保隐性债务的产生,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切实落实化债方案提出的各项措施,做好化债资金筹措,有效降低债务率,使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财政发展水平相适应,推动新常态下地方财政运行健康发展。
(3)深化公共资源平台配置改革,积极探索权益性融资债务平台。
对于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设立投资基金,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合资合作、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PPP(公共—私营—合作)等公私合营融资债务模式,引导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投资于地方城建和公用事业项目,从而降低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推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付雪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2]刘清泉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