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鸿章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1

推荐读梁启超先生所著《李鸿章传》。

其是一本小册子,已经数次陪同我去往各地了。随手读几页,总会觉得这几页很值得一读,再翻,亦觉如是。不要担心梁启超先生所言文言难懂,其实民国时期已经近今,稍有基础,就能读些东西出来。

于我读出什么呢?一是对历史人物平静评价的氛围。梁公和李鸿章是见过的,是有过交集的,政治路线是有分歧的,但未见梁工在其中加以过多情绪,若旁观者娓娓道来,言辞的激情皆用来描绘所记之事发展的跌宕起伏,而不用在宣泄个人情绪上。所以描写很精彩,如写甲午海战一处,文中若有景有声,不由得长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裹着悲情的豪气油然而生。

二是对李鸿章生平和性格的再认识。其生平不可谓不精彩,是曾公弟子,在军事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数立军功,又办洋务,领外交,声名从中国走向世界,确是晚清极具看点之风云人物。梁公于多处表达李鸿章面对时代发展的车轮,为求减一点速只身挡车,是个悲情英雄。

我们难以知道李鸿章直面历史巨变所看到的细节,也难以了解影响其决策的真相。但读到各国不断以“均势”要求清政府割让土地的时候,从中浮现出了一些道理:一言之虚,百患丛生,一事之虚,为害终生。大厦将倾,国之不国,根基松散,如何成就起不朽的建筑,与其处处斜撑,不如就推倒了,打碎了,重新建立,可这何尝不是一个漫长而又苦了百姓的过程,也岂是李鸿章一人能做出的决定。

梁启超《李鸿章传》读书报告读后感

梁启超《李鸿章传》读书报告读后感

梁启超《李鸿章传》读书报告读后感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一部关于晚清政治家李鸿章生平的传记,通过对李鸿章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的描述,展现了晚清政治的种种复杂和变迁。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晚清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李鸿章作为晚清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期的政治动荡和变革。他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梁启超的描述,我了解到李鸿章是一个既有政治智慧又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对晚清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李鸿章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的描述,我了解到晚清政治的种种复杂和变迁。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而李鸿章作为政治家,努力推动改革,希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危局。这让我对晚清政治和社会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通过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和晚清政治的描述,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和晚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本历史传记,我认为《李鸿章传》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李鸿章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的政治生涯。他在清朝政府中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包括参与签订《马关条约》等重要外交协议。他的政治智慧和谋略让我非常钦佩,他的一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通过李鸿章的故事,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传记,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您也会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李鸿章传梁启超读后感

李鸿章传梁启超读后感

李鸿章传梁启超读后感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著的一部传记作品,通过对晚清

名臣李鸿章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具有政治智慧和谋略的人物形象。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在政治上具有极高的智慧和谋略,

善于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为清朝政府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如湖北巡抚、直隶总督、京师大臣等,其政绩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他也表

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曾经与外国使节进行过多次的洽谈,为中国的

外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读完《李鸿章传》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

入的了解。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苦家庭出身,

到成为清朝政府的重要官员,再到最后被贬为外省,一生经历了风

风雨雨。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谋略让人敬佩,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为

民请命的精神更是让人感动。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也是复杂多变的,

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贝多芬”,也有人称他为“卖国贼”,这种争

议性的评价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多样化。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李鸿章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他的一生经

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为国家的奉献

精神,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充

满了悲剧色彩,他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弊端,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新《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精选8篇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

最新《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精选8篇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一):吾惜李鸿章也!

闲来无事,翻阅《李鸿章传》,本人本来不喜欢读历史,更别说人物传记!但是读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作者梁启超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所谓不学无术,不是说李没有才华,相反他早年科举中进士,后又点翰林;平天国、绞发捻,统帅淮军……他的功绩卓著,而他的不学无术只是没有符合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意愿,认为他保守守旧。所谓不敢破格,李并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只是由于缺少魄力,始终不敢进行彻底地变革。他执着于在腐败不堪的清政府身上做一些小的修补,安心地做一个裱糊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苟且偷安地活着。所谓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早在辛丑议和时,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谈判。此之尽瘁,有目共睹!临终前,他对家事没有任何安排,却因国事久久不能闭眼。堂堂大清国,后来竞无一人可以助李一臂之力,曲不高,但仍无人和,也是李一生际遇的悲哀,大清时代的悲哀。

《李鸿章传》读后感(二):勿论庸人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

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天下唯庸人不咎不誉!”梁任公大气磅礴的一句话揭开李鸿章一生功过的序幕。“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是最精辟却也最中肯的一句评价。洋洋洒洒六万字过后,李鸿章一生的风雨波澜已然于胸中荡涤难散。

自幼就对李鸿章其人其事略有了解,小时总是在讲述者怒斥李为卖国贼的忿忿之声中结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很难与李鸿章摆脱干系,所以在上学之前总觉得李是一卖国贼,理当人人喊打。

亦贬亦褒李鸿章——读《李鸿章传》

亦贬亦褒李鸿章——读《李鸿章传》

亦贬亦褒李鸿章——读《李鸿章传》

亦贬亦褒李鸿章——读《李鸿章传》

吴立梅

李鸿章,是一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19世纪下半叶的历史无法回避的人物。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的《中俄密约》、1901年的《辛丑条约》都是他签订的;而其中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因此,他也成了“卖国贼”的代称。

然而,标签式地给李鸿章下断语,似乎不够客观公允。在甲午海战120周年、《辛丑条约》签订及李鸿章逝世113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对这个历史人物作出准确的评价。所谓盖棺论定,并不适用于李鸿章。

李鸿章死后,最早对他作出评价的人,是他的政敌梁启超。梁启超在李鸿章撒手人寰49天(恰为民俗七七忌辰)时著成的《李鸿章传》,以其“元气磅礴,锐思驰骤,奔砖走石,飞眉舞色,使人一展而复不能自休”(近代史家张荫麟语)的文字激荡人心,更因其对李鸿章的评价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公正客观、入木三分而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李鸿章的崛起,内倚其坚忍之品格,外藉曾国藩之提携,创建淮军,荡平苏南、浙北及上海境内骁勇强悍的太平军,肃清横行江淮齐鲁十余年的捻军,军事上的成就一时无二。他是洋务运动的开拓者,北洋军阀的祖师爷,晚清第一重臣。“自同治元年(1862)以迄光绪二十七年(1901),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世界之人,殆知有李鸿章,不复知有北京朝廷”。

梁启超一方面高度评价李鸿章,“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另一方面,批评李鸿章“不学无术”。说李鸿章“不学”,是批评他昧于世界大势,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舍弃其根本,洋务运动只学其皮毛。“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含5篇)

第一篇: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4月,初春的细雨播撒到英格兰的大地上,一如既往吵闹的英国国会里,外交大臣巴麦尊微笑着接受着支持者的祝贺,刚才,他击败了反对党议员格拉斯顿的关于反对鸦片战争的提案,这样一来,暴利的鸦片贸易将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重新输入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之中。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一项在大英帝国庞大海外贸易中并不起眼的提案,将会改变中国近百年的命运。

百年之后的蒋廷黻先生读史论事,写作了气势磅礴的《中国近代史》,在他的作品里,探讨了为何中国在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仍然不知民族危机、不思国家改革,白白的浪费了二十年光阴。并将矛头直指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当时士大夫阶层,崇拜了百年的偶像在一夕之间坍塌,令人茫然不知所措。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死后追赠谥号“文忠”,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和认可,康梁等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甚至评论他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如此高高耸立于民族之巅的人物,受到蒋廷黻先生的如此指责,似乎稍显过分。的确,林则徐的骨子里保留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气,他清正廉明,以拯救苍生,为国效力为己任,他尽忠职守,关注民生。这就是在今天,也是并不落伍的思想。的确,在来到虎门之前,林则徐是一个把西方发达国家看做与朝鲜越南等中国传统藩属国类似的国家。认为他们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认为英国人“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看不起英国人“奇技淫巧”的坚船利炮:“盖夷船所恃,专在外洋空旷之外,其船尚可转掉自如。若使竟进口内,直是鱼游釜底,立可就擒。”他所进行的禁烟运动也仅仅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李鸿章传》读书篇1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这个人。以前在我对李有粗略认识的时候觉得他实在是卖国-贼一个,然而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没几个人可以超越。虽然也知道李也有过错,但是李确实是可称为一代豪杰人物。

一开始李投奔于曾国藩门下,在围剿"义和团"战斗中其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用兵谋定后动,料敌如神,还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军和常胜军,且其品德气量也为人所道,故作者评论说:"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为文也,诏会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怀嫉妒于荐主,其德量有过人者焉。名下无虚,非苟焉已耳。"后来又写李兴办洋务,实乃为了救国图存而已。他所办的洋务,主要在军事和商务两方面。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他创立北洋水师舰队,成为中国水军的主力。作者也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就是李"兵事上之声誉终,而外交上之困难起。"从此李的外交生涯开始,然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失败之处。后人多因此事而骂李之卖国,"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虽然李之外交确实不够英明,然而这实在是被-迫无奈之举,要知道"弱国无外交".试想当时中国之处境,李之举措实在是迫于无奈,后人也应该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闲时代,在朝中没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义和团"起,李又被重用。实在是说明李在当时中国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观地把李同许多历史名人相比较,李也是有长有短,说明作者治学严

李鸿章读后感5篇600字

李鸿章读后感5篇600字

李鸿章读后感5篇600字

为了强国,他效仿西洋,开展洋务运动,却只学得皮毛,不得精髓。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畏首畏尾,实行“官督民办”的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李鸿章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李鸿章读后感1

悲情宰相——李鸿章——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数历朝历代,吾最不喜乃元及清,以一外族而入主中原,籍野蛮而统治文明,以虐为乐,嗜杀成性,残酷成性,流毒遗万年,对华夏对人类没丝毫的进步意义,彻底的反人类政权。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故吾对清臣无一好感——盖一众言必称奴才之犬儒也。然小儿学史,常言及李鸿章,吾知之甚少,遂购书一册,乃梁启超著《李鸿章传》也。细读研读,竟为之击节,为之叹惋。梁为康梁“百日维新”之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更有挖祖坟之仇(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奉旨铲平康梁祖坟。——李的祖坟也曾被太平天国铲平过。)然任公能在李鸿章死后仅两月便著成此书,且书中并没私愤之言,还颇多为李解免之言,确乃真君子也。李鸿章之于晚清,功过大事,愚以为有四:一曰平吴,一曰剿捻,一曰洋务,一曰外交。

平吴:师承曾国藩,仿湘军建淮军,以其八千子弟起事,转斗各地,大小数十战,始于松江,终于嘉兴,凡两岁余,平吴功成。剿捻:李鸿章之前,各等将相已剿捻十五年,皆无所成。李接手后,采取步步为营,坚壁清野之策略,一年余终剿捻功成。故梁启超赞李鸿章:“鸿章之用兵也,谋定后动,料敌如神,故在军中十五年,未尝有所挫衄。虽曰幸运,亦岂不以人事耶!” 以平吴剿捻之功,李鸿章遂成名臣重臣。此后二十余年,专注洋务和外务。洋务分军队洋务和商务。然甲午一役,苦心经营二十年之北洋军队,消亡殆尽。故梁说:“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但当“李鸿章以一身为万矢之的,几于身无万肤,人皆欲杀”时,梁为李开解,云: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是故谓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可也,徒归罪于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分享]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分享]

李鸿章:时势所造之英雄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本书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是晚清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大师级的学者。本书完成于1901年11月,即李鸿章去世不久。本书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最早的李鸿章传记。尽管李鸿章是梁启超的政敌,尽管康梁“公车上书”才六年,但是梁启超对李鸿章仍然持论公正,作出许多正确、深刻独到的评价。“书中对李氏的批评,尚称公允,所记其时代的事迹,也很详尽,所以出版后,颇风行一时”(注1)。

本书《序例》共有六小段。说明写作的目的,“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介绍所用的文体,“全仿西人传记文体”,“夹叙夹论”;表明取材的原由;强调公正评价的意愿。《序例》虽然篇幅很短,但寓意很深,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史学文章,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反复研读。

作者在书中扼要叙述了李鸿章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所作所为,突出他对晚清四十年的重大影响,让读者对他的一生及中国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产生清晰的认识。作者虽然不认同李鸿章为中国第一人的看法,但是他肯定地说,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无一人超过李鸿章。“作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轻”(注2),所以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反复强调评价李鸿章应有的史学态度。在当时西方人看来,李鸿章是晚清王朝无可替代的代表人,但作者评价李鸿章只是寻常的英雄。

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他发现同治光绪时期的重大事件多与李鸿章有关联,作者评价李鸿章时,没有脱离他所置身的复杂环境和动荡时代。本书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中,作者依据他对中国历史和当时国情之认识,断言李鸿章是纯臣,是庸臣,而非权臣。他认为中国当时近四十年政治上的失败,不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他并非有意袒护李鸿章而为之解脱,因为随着中国专制政体的发展,自清雍正朝以来,一直是军机大臣掌握朝廷的实权;“明明是‘圣上’铸成的大错,也总要由‘臣下’承担责任”(注3)。李鸿章虽然作为一个晚清重臣,但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他的作为与古代的霍光、曹操、张居正以及同时代欧洲、日本的执政大臣当然迥然不同,不可能成为所谓造时势的英雄。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精选】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精选】

真实的李鸿章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不爱学习的小哲东坡耕读

每每读到近代史时,沉重的苦难,屡次的战败和众多不平等条约,无不使我义愤填膺,心绪难平。在近代中国的诸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便是李鸿章。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传统的革命史范式教学中,李鸿章被国人唾骂,其"汉奸"、"卖国贼"的形象在众人心中仿佛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了。后来,我看到在《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中的李鸿章形象,却和我们过去认识中的卖国者大相径庭。爱国还是卖国?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诸种疑窦在我心中沉积良久。直到我读到梁任公所著的《李鸿章传》,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梁启超先生特别注重给当代人物作传,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指出:"近代的人学术事功比较伟大的,应当为他们作专传……尤其是最近的人,一经死去,盖棺定论,应有好传述其生平。即如西太后、袁世凯、蔡锷、孙文都是清末民初极有关系的人,可惜都没有好传。此时不作,将来更感困难。此时作,虽不免杂点偏点,然多少尚有真实资料可凭。此时不作,往后连这一点资料都没有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当前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于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之后,梁启超便立即为他作传,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李鸿章传》,成为研究李鸿章最早的传记著作。

全书提纲挈领的概括了李鸿章一生重要的活动,分述"李鸿章之位置"、"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兵家之李鸿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外交家之李鸿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李鸿章之末路"等章节。梁启超在绪论中自叹:"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不同于中国传统传记"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李鸿章传》"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行文夹叙夹议的风格,实创始于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通读全书,在讲述李鸿章的生平时,文中的议论常常让我拍案称奇,啧啧不已。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是一部描写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生平和事业的传记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政治手腕的人物。他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熟练运用外交手段,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利益,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的胜利。他以其精明的谈判技巧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了晚清政治的重要人物。读《李鸿章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智慧和智商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李鸿章体现了坚持中外并举的开放思想。他一直致力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他通过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开放和学习是国家和个人进步的关键,只有放开心胸,积极学习那些优秀的东西,才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李鸿章的一生堪称典范的忍耐和坚持。他在政治和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从未放弃。无论是在政治生涯的起伏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的遭遇,李鸿章都以坚韧和果敢的态度面对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切困难。他的坚持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它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李鸿章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他为人正直,不受贿赂,并且以公正和事实为依据处理政治事务。他注重个人修养和家风教育,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以示人。他对国家和人民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通过读《李鸿章传》,我深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对于人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清朝末年的

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他的传记《李鸿章传》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生平的全面展现,也

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深刻回顾。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李鸿章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他得以

跻身官场,最终成为了清朝末年的重要官员。他在政治和外交上有

着非凡的才能,曾多次出使国外,与外国政要进行谈判,为中国争

取利益。他还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参与领导对外战争,为

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他在政治上的立场经常受

到质疑,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走狗,为外国势力效力;而也有人认

为他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利益奔波劳碌。他的一生经历了

清朝的兴盛和衰落,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变迁,因此在历史

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不公,民不聊生。李鸿章作为当时的重要官员,他的一生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和所做的一些决策,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鸿章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都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的命运紧密相连。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1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这个人。以前在我对李有粗略认识的时候觉得他实在是卖国-贼一个,然而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没几个人可以超越。虽然也知道李也有过错,但是李确实是可称为一代豪杰人物。

一开始李投奔于曾国藩门下,在围剿”义和团”战斗中其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用兵谋定后动,料敌如神,还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军和常胜军,且其品德气量也为人所道,故作者评论说:“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为文也,诏会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怀嫉妒于荐主,其德量有过人者焉。名下无虚,非苟焉已耳。”后来又写李兴办洋务,实乃为了救国图存而已。他所办的洋务,主要在军事和商务两方面。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他创立北洋水师舰队,成为中国水军的主力。作者也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就是李“兵事上之声誉终,而外交上之困难起。”从此李的外交生涯开始,然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失败之处。后人多因此事而骂李之卖国,“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虽然李之外交确实不够英明,然而这实在是被-迫无奈之举,要知道“弱国无外交”。试想当时中国之处境,李之举措实在是迫于无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李鸿章传读书笔记》】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李鸿章传读书笔记》】

文章摘要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甚至给予高度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

日期:2018/5/2 范文一:读书笔记《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

——与时俱进,拒绝落后

我了解李鸿章此人初始于中学历史课本,后在与晚晴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中常常会看一个或邪气、或阴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形象.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直到我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方才让我又重新审视这位叱咤晚清政坛四十年的风云人物,甚至对晚清那段国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

《李鸿章传》是在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领袖流亡在日本创作的,当时梁启超正好29岁,大好青年,却已流亡日本三年.此时的他正孤独的在日本岛上,反思和总结维新变法失败之处.在我看来,他写李鸿章除了去点评一名政敌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鸿章的一生,抒写自己对晚清历史的见解,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看法,对大清王朝陨落的一种悲愤,他其实是借李鸿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胸怀.但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梁启超与李鸿章的政见不同,但他却没有将李鸿章描述

成为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给予了他许多正面的评价,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甚至给予高度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感叹其“生不逢时”,体现了流亡臣子对于国家腐朽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

《李鸿章传》是一部详细介绍李鸿章一生经历和思想变化的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位近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李鸿章这个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李鸿章作为清末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书中详细描绘了他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官场生涯以及他作为中国派驻海外使臣与外国官员的接触等。通过了解他的亲属、朋友和同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勤奋和有韧性的人。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才能和成就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书中也对他的一些污点和错误进行了客观的评述,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个历史人物。

其次,我从《李鸿章传》中深受启发和鼓舞。李鸿章一生的奋斗历程充满着艰辛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的信念。尽管他身处清朝这个体制既没能进行真正改革的时代,但他始终积极寻求途径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不仅致力于外交事务和国际交往,还积极推行工业建设和教育改革。他以其过人的才能和智慧,成功地完成了西征和东征的任务,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条约条件。他还坚信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中国的国力,因此在晚年甘愿流亡日本去进行学习,并致力于科学研究。李鸿章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他的奋斗精神和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此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鸿章的一生恰好处于中国近代历史风云变幻的时期,他经历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他见证了中国由一个封闭的大清帝国逐渐走向开放、现代化的过程。他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使得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增强了实力,并为中国增添了许多治理经验。阅读李鸿章的传记,让我了解到更多历史细节和人物背后的故事,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传》读书笔记

梁启超所作《李鸿章传》,与吴晗的《朱元璋传》、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及朱东润的《张居正传》并称为世纪四大传记,四位皆是近现代中的有名学者。《李鸿章传》开篇以“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定下客观论断的基调,此中既言明对李鸿章不可等闲视之,他在平捻军之乱、平太平军叛变之中,维持了中国的稳定大局,

他兴洋务办海军也有开眼看世界的独有魄力眼界,其生平立下业

绩并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另一方面,李氏也未能扭转中国危亡的

局面,他在外交事务中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种种,致使国土流失并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命运,遭后世人种种谩骂,因而生前

死后所受毁誉参半。因而梁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

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二者在政治上素来是公敌,梁却能放

下偏见,持一颗公平心对李鸿章生平境遇作评判,或者他对李所

惜所批所悲之感,也有百日维新失败的自我悲叹罢。

梁对李的评断,一言以蔽之,则李氏乃时势所造英雄,而非

造时势之英雄也,他提醒我们有几个历史前提需要注意:一是满

清是中国君主专制政权登峰造极之时,二是李身处满汉民族矛盾

利益冲突急剧之时,三是外患紧迫逼近之时。

其一,中国的专制政体自春秋战国形成的中国文化大传统为

起点(以儒家道德为基础和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哲学为主流),从秦朝建立大一统帝国到明清时期君权逐步达到顶峰,皇帝将权

力集于中央一己,明有内阁而清设军机处,均是直授皇帝要谕,

底下官员则相互掣肘,因而专制程度越深,权臣数量越少,我们

便可以想象,有识之士当时要推行变法实行变革实在是困难之事。

其二,清朝是满族所建立的政权,在制度上虽承袭汉人制度,政治权力的内圈仍是亲贵觉罗,世代靠钱米俸禄谋生的八旗子弟

则是其外围,因此形成一个靠族群血缘关系维系的特殊利益集团。因而梁后来回忆变法之难,是“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之间的冲突”,在于满族利益集团不愿因变法而使政权流散于他族之手,

在任用大臣方面对满汉也存在亲疏之别,直到清朝意识到内乱无

法由懒散惯了的八旗子弟军平定时,才愿意由汉族大臣出兵镇压。

其三,观当世大事,欧洲列强依靠变革强大起来,他们将势

力进一步东扩,已不再是原来需要天朝大国进贡的蛮夷之邦,中

国面临有史以来最紧迫的危机,如若继续紧闭国门不愿求变,便

要不断受到强国威胁,不论外交手段如何狡狯机智,内治不修终

是“弱国无外交”。

以上述三点为基本背景,纵观李鸿章一生,作为军事家,他

是一个真正善于统率将领的人才;作为直隶总督,他认识到中国的

危机局面,看到西方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因而积极倡导办洋务,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步有重要贡献;作为外交家,他斗智斗勇

表现出战国策士的遗风,还几乎牺牲自身性命,也要为本国争取

最大利益,却最终落得一个卖国贼的骂名。然而另一面,梁认为

他有谋略却也有用人不当、任人唯亲的过失,他有足够的权力和

威望能够实施改革,但仍旧囿于天朝大国的狭隘民族心态,对许

多事情的认识上只施策略不问缘由,因而梁启超批评他不学无术。

然而,洋务派未能完成历史任务,梁所坚信学西方体制是根

本所在,最终却又如何呢?在此我更愿意相信鲁迅先生所坚持的

“国民性”的批判审视,所有制度之本终在于个人也,中国的现

代化之路尚是一段长远的路途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