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以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为例郭静利,郭燕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技术创新力度远远滞后于工业领域,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外,上千年来,中国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也是一个根本性障碍。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三点措施,以期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 技术;创新;农产品;国际贸易;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 F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2-05196-02
作者简介 郭静利(1969-),男,河北赵县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
产业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2-22
1912年熊彼特(J.S chum pe ter)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即“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东西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后来,人们把创新主要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近2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交错进行,并螺旋式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全面展开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加速了农业生产和流通流域的革命,并对农业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我国农业领域创新的特殊性,使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为一个互动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
1 技术创新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
1.1 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交易客体 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摆脱了饥饿半饥饿状态,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日益多样化,这促使农产品国际贸易交易客体不断花样翻新。为适应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各国贸易商利用新技术,竞相开发种类多样的深加工产品,力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国际市场拥有不断增长的交易份额,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上对质高、新颖农产品的追求,事实上就是企业在新技术领域的激烈角逐。从我国食用菌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和种植结构的变化可窥见一斑。建国后一直到80年代末,中国食用菌的消费和贸易种类主要以容易储藏和运输的盐水菇为主、鲜品为辅。90年代后,由于食用菌加工技术的提高,我国食用菌的消费和出口转向以风味鲜美、便于长途运输和保鲜的罐头制品为主,盐水菇则逐渐减少。2005年以后,随着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提高,新鲜食用菌的消费和贸易额迅速增加,出现罐头制品和鲜品并重的食用菌消费结构。从生产上看,由于食用菌出口贸易的竞争加强,我国从以种植普通食用菌为主、野生食用菌为辅,转向引进新技术,重视珍稀食用菌的种植和开发模式。技术创新引发我国市场消费、出口贸易和生产结构的这种变化,满足了居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深化了国际贸易交易客体,给贸易商带来更大的商机。
1.2 优化农产品国际贸易交易主体 80年代中期,农业产业化这一新的组织形式推动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与非农产业
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而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又大大加速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迅速发展,使其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内部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一个出口贸易主体,与分散的小贸易商和小农户相比,具备更加先进的交易技术、交易手段和更大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并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来打造农产品国际品牌。1.3 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方式的更新换代
1.3.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贸易商更容易及时掌握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做到运筹帷幄。近几年,我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等发达通讯工具的出现,使贸易商能够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行情,并对市场波动作出快速有效的预测和判断,降低了市场经营风险,为贸易商赢得了比较可靠的盈利空间。同时,90年代以后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国际贸易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便捷的交易。如国内一些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A L IBAB A 网站等中介,为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信息服务,并对国内外交易商进行信誉级别评定和交易过程监督,这对减少国际市场欺诈起到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1.3.2 运输工具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进程。交通运输业的改善,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使偏僻乡村的鲜活农产品更快、更便捷地到达市场,减少了运输时间。同时,保鲜技术在鲜活农产品上的应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藏时间,为鲜活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1.3.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中报关、报检技术简单和规范化,节省了商业流程、减少了商业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纸化网上交易成为现实,在一个交易大厅,通过网络就可解决这些烦琐的问题,简化了贸易商的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
1.3.4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贸易结算方式极其便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各国银行之间建立了网络交易渠道,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更加便捷。如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不仅给出口方提供一定的回款保证,使银行成为回款信用的监督人,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贸易商的资金流转速度,促进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提出的严峻挑战2.1 面对技术创新,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在逐渐丧失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存在广大的闲散劳动力,使我国农产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u i A g r i .S c i .2008,36(12):5196-5197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呈现出极大的低成本优势。近年来,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其低成本优势在逐渐减弱。究其原因,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出口价格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势态,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待遇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技术创新要求的劳动力培训和高素质劳动力稀缺,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也相应提高,国际贸易利润率呈相对下降的趋势。比较利益低下驱使部分农产品贸易商转向了其他非农产业。而部分没有离开的贸易商,也只是处于维持现状甚至逐步萎缩的贸易状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技术水平的不对等,加剧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歧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一些发达国家唯恐我国农产品冲击其国内市场,利用其技术优势,采用技术壁垒,以更苛刻的标准来检测我国出口农产品。我国食用菌生产量占世界的65%,年出口额近7亿美元,约占全球食用菌贸易总额的40%,由于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业越来越强,一些进口国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控制我国食用菌进口:1989年美国以莫须有的“蘑菇罐头葡萄球菌肠毒素事件”为由,对我国输美蘑菇罐头实行自动扣留,给我国蘑菇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至今刻骨铭心;我国每年向日本出口香菇、白木耳、黑木耳占很大的比例,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以来,对我国福建省进口的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实施命令检查或50%的监控检查,至2007年6月初,仅1年时间,就检查出78例不合格产品;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后,中国产的松茸有3例被日本检出乙草胺超标,导致中国松茸及制品被实施‘命令检查’,中国松茸产业遭到重创;2006年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规定食用蘑菇罐头中不能含双酚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邻酚环氧树脂含量必须小于1m g/kg后,我国出口至欧盟和美国的食用菌也遭遇其对农产品设置的环保壁垒。
2.3 落后的技术装备和知识水平,使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的弱质性日益显著
2.3.1 我国农产品贸易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缺少专业技能,规模化管理能力低下。对于受季节性影响极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由于雇用的农民工较多,用工时间不具备连续性,这加大了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贸易群体多、杂、小的特征,又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难以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易打造国际品牌,直接消弱了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2.3.2 由于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检测手段落后,使其很难及时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如2006年年底,欧盟出台了“对拟用于接触食品的盖垫中的可塑剂规定过渡限量标准”法规草案,对与食品接触的材料提出了新的限量规定后, 2007年上旬,宁波的部分出口食品被退货,就是因为企业内部检测手段落后所致。因此,提高外贸企业技术检测手段,一度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最棘手的问题。
3发展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措施
3.1 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加强我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首先,提高深加工农产品检验和鉴定技术,完善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相关的农产品标
准体系有待完善,如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我国有国际食品法典2572项标准,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项。因此,我国与国际标准相比尚存在差距。其次,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中的药品使用。就食用菌而言,销售、使用无证农药现象仍然存在,一药多名、一药多种成分及农药标识不规范等现象使菇农很难做出正确选择。还有部分菇农安全用药意识较差,极易受到误导而违规用药,如把用于水稻、蔬菜、水果上的农药误用到食用菌上等,因此,食用菌药残状况亟待规范。再次,继续加快种子工程建设的步伐。我国食用菌产量占国际市场的65%,却缺乏最基本的菌种生产管理体系。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分布在郊区或农村,受生产水平低下制约,现代农业难以在食用菌生产中得以体现,无性繁殖的食用菌菌种繁育缺乏有序管理,菌种来源极其混乱,同一个品种良莠不齐。因此,建立有序的菌种保藏和制种体系是发展食用菌外贸的有效保障。
3.2改善国际贸易主体———农业产业化主链条的软、硬件条件从软件设施来看,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加快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滋长了农产品贸易领域高技术诈骗行为。这就对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其具备综合的业务水平和贸易知识,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因此,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要挤身于国际一流水平,就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变目前从业人员杂乱无章、素质低下的现状,并吸纳更多高素质专业人员;从硬件设施来看,要求农业产业化贸易主体积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流水线,改变过去只停留在保鲜、烘干、盐渍等粗加工水平的状况。因陋就简的加工厂房和设备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增加的高质量要求,其国际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窄。
3.3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引进和利用新技术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将一些成熟的新技术及时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强产业化链条的建设,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快农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才能在国际市场夺取更大的赢利空间。第一,引进生产新技术。目前,我国食用菌制种技术仍沿用固体制种方式,而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采用更先进的液体制种方式。与固体制种相比,液体制种可缩短1/2发菌时间,节省2/3用工人数,降低2/3菌袋污染率,可使食用菌生产总成本降低约1/3。第二,在加工领域,要求我国农产品贸易商不断提高农产品保鲜和包装技术,以应对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对我国的出口限制。
4结语
现代技术创新使各国农产品贸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改变农产品贸易策略,摆脱农产品贸易的“国际依赖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体制创新的积极影响,加快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大蓉,黄国祥.绿色壁垒与我国西部农业竞争力分析[J].安徽农业
科学,2006,34(2):344-345.
7
915
36卷12期郭静利等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