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中学高考生物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马的毛色性状中,淡棕色为显性性状B. 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F2随机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D. 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白色雌性马所占的比例为3/8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标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3.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
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B.该细胞中的无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C.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D.若滴加适当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4. 需要载体协助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A.O2B.H2OC. 葡萄糖D. 胆固醇5.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B. 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 杂合体的双亲一定是杂合体D.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6. 关于壳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各种动物骨骼的组成成分之一①被一些科学家称为第七营养素①可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①可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和人造皮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8. 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机体内的Na+主要随汗液排出C. 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D. 人体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没有直接关系9. 下列与水稻叶肉细胞中ATP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能合成A TPC. 分解后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载体蛋白结合,可使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 代谢旺盛时细胞中ATP的含量明显升高10. 下图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①、①依次代表()A.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多糖B.糖蛋白、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C.磷脂分子、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D.蛋白质分子、磷脂分子、多糖11. 溶酶体具有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1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①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①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①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①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①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①2、4-D、苯乙酸均为生长素类似物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13. 如图表示正常神经元和某种药物处理过的神经元在接受相同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发酵一般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消耗葡萄糖的部位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所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乳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2.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液泡中的各种色素即可以吸收光能,又可以转换光能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存在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需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B.分割的胚胎需经胚胎体外培养才能进行胚胎移植C.需要选择性状优良的母畜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D.胚胎移植前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处理受体4.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5.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田及时除草,可防止因竞争加剧导致减产B.大棚栽培适当通风,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C.套种使农田群落结构简化,并减少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量D.轮作能提高农作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率,并改变原有的食物链6.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同时可能出现发烧等症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烧患者若持续高烧在38.5℃,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机体清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将其清除D.感染病原体后,人体浆细胞增殖产生抗体2. 果蝇的卷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纯合灰体正常翅雌蝇和纯合黑体正常翅雄蝇交配,F1产生了390只灰体正常翅果蝇,同时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1只灰身卷翅雌蝇和1只灰身卷翅雄蝇。
让F1中的灰身卷翅果蝇交配产生F2,F2代中灰身卷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卷翅︰黑身正常翅=6︰3︰2︰1,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题中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F1中新出现的灰身卷翅果蝇的基因型都是AaBbC. F2果蝇中纯合体有4种D.卷翅基因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3.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
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A. “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B. “气”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C. “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4. 图甲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B.图乙中的℃℃℃相当于图甲中的℃C.若图乙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D.图乙中的℃与图甲中的℃通透性不同5. 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B.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D.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6. 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的体内,而植物细胞中没有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7.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马铃薯植株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B. Mg是叶绿体中各种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 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D. P是组成磷脂、ATP、NADPH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8. 将成熟的丝瓜晒干去皮,剩下的丝状部分为丝瓜络。
2019-2020学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
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①①表示结构,a~f表示激素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①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①B.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C.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效应器的组成部分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增加2.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8%和82%B.36%和64%C.56%和44%D.92%和8%3. 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化学本质是色素蛋白复合体B.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4.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病菌、细胞碎片和衰老的红细胞。
在吞噬细胞中与这些物质的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A.核糖体B.溶酶体C.液泡D.中心体5.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细胞的局部分裂图像,对该图像分析正确的是()A. 该图可能是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图像B. 该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DNA分子C. 该图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D. 该图可能不是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6. 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C.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7.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020届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电镜下可看到生物膜呈“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C.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荧光蛋白标记的人一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膜脂能够运动2.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3. 下图表示某神经纤维细胞内某点电位变化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点时,细胞膜外K+浓度比膜内要高B. bc段Na+顺浓度梯度大量内流,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4. 如图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几个生理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和图2过程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⑥和⑥B. 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C. 如果图1的⑥中碱基C和G分别占20%、26%,则相应DNA片段中C占22%D. 正常人体细胞中不存在的过程有⑥⑥5.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B.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放能多C. 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脂质和糖类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CO2和H2O6.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RNA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新冠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新冠病毒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D.新冠病毒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 某同学设计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2020-2021学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工促进鲤鱼产卵常采用的方法是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是A.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固醇,只能饲喂不能注射C. 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2. 使用洋葱进行的生物实验,取材部位与实验匹配最佳的是()A.取紫色鳞片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线粒体D.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3. 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而使Cl-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膜B.Cl-进入突触后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甘氨酸的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不消耗能量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发生改变4.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分子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细胞、组织、系统是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C.细胞学说概括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特点D.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5. 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A. 脂肪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核酸C. 脂质和蛋白质D. 多糖和脂质6.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渗透平衡时,烧杯中的水分子仍然能够进入漏斗B. 渗透平衡吋,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C.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D. 平衡后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同初始S2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7. 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a、b两组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B.三碳化合物和水C.五碳化合物和水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8. 将RNA分子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脱氧核糖、磷酸、碱基B.核糖、磷酸、碱基C.核苷酸、脱氧核糖、碱基D.核苷酸、磷酸、碱基9. 下列与糖类和脂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相同B.组成糖类和脂质的化学元素中均含有C、H、OC.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与糖原相比,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10. 下列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功能的是( )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B.血红蛋白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C.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D.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11.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图中物质I为抗原,物质II为抗体12.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兴奋在反射弧中进行双向传导C.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是大脑皮层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3. 下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曲线,结合此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B. 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苹果果实的呼吸方式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D.O2浓度为a时,若da与ca的比值为x,当1<x<4/3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14. 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核孔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双功能(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的核质物质交换通道。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的层次是()A. 个体B. 细胞C. 种群和群落D. 各种化合物2.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 胰蛋白酶B. 胰淀粉酶C. 胰岛素D. 胰高血糖素3.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能结合RNA聚合酶B. 能转运氨基酸C. 能与核糖体结合D. 含有起始密码子4. 下列属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共有的特征的是()①都含有核酸①都可以发生能量转换①都含有蛋白质①都存在于高等植物所有细胞中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5.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
下列相关杂交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B. 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一定为1/2D.Aa2鼠与a1a2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86.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 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实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 某生物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重复使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这属于有利变异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D.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8. 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C.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但无阴生植物9. 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2020-2021学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淀粉和纤维素B. 纤维素和果胶C. 磷脂和糖蛋白D. 蛋白质和磷脂2.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京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3. 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联会时,重复的c片段会突起B. 若乙为精原细胞,则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 丙、丁所示的变异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引起的D.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都不能产生新的基因4. 如图表示正常神经元和某种药物处理过的神经元在接受相同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无离子进出B.处理后的神经元不能恢复静息状态C.处理后的神经元未产生动作电位D.此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阻断了部分K+通道5.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必需的物质分别是()A.CO2、[H]、A TP;丙酮酸、水、ADPB.H2O、CO2、ADP;O2、葡萄糖、ADPC.H2O、CO2、ATP;CO2、水、A TPD.[H]、H2O、ADP;[H]、O2、ATP6.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2021届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 细胞周期中可以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C. 抑制DNA复制,细胞会停滞在分裂期D. 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不同2. 青蒿素能有效杀死疟原虫(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其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寄生在宿主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B.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威胁细胞生存D.疟原虫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 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4. 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
下面解释正确的组合是()①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一部分①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①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①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A. ① ①B. ① ①C. ① ①D. ① ①5.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构成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种类相同,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B. Mg属于大量元素,缺Mg会影响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C. 抗体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受空间结构的影响D. 人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内A 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6. 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i-Motif结构。
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军团病是由军团菌属细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感染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肺炎。
下列关于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膜B.细菌细胞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是4种C.细菌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D.实验室中培养细菌必须用活的动物细胞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①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①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①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①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①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3. 下列为一组原核生物的是()A.蓝细菌、支原体B.衣原体、噬菌体C.衣藻、金鱼藻D.放线菌、霉菌4.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不正确的是()A.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相对减少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C. 血钾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D.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器官主要是肾脏5. 研究发现,正常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而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该蛋白含量增多。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GLUT是肿瘤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可作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B. 胰岛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GLUT的数量来调节血糖含量C. 若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缺乏GLUT,可能会血糖含量升高D. 肿瘤细胞细胞膜上GLUT含量增多与其对能量需求高相关6.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哪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剂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7.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一般需下列哪些条件()①消毒灭菌①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①适宜的温度①充足的光照①充足的养料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8.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痰。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砖C. 浆细胞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2. 下图为生长素浓度对某种植物根部生长发育的影响(设图1中c点为10一10mol·L一1)曲线和将该植物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态示意图(图2)。
下列相关两图示分析错误的是()A.图1在a-d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都均能促进根部细胞的生长B.图1在a-e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都均能促进茎部细胞的生长C.若此时图2中的茎部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e,则B点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为fD.若此时图2中的根部C点的生长素浓度为c,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为d3. 某种家禽(2n=78,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由Z 染色体上的正常眼基因(B)和豁眼基因(b)控制,雌禽中豁眼个体产蛋能力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雌禽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9个四分体B. 正常眼基因和豁眼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C. 为得到产蛋能力强的雌禽子代,应确保亲本雌禽为豁眼D. 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的子代幼体中,雌雄较易区分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D.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5.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的一组是()A. 胆固醇、脂肪B. 淀粉、磷脂C. 氨基酸、RNAD. 性激素、唾液淀粉酶6.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细胞质流动、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共同点是()A.实验过程中都有颜色变化B.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C.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温度对实验都无影响7. 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物质肯定不含磷的是()A.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物质B.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的物质C.合成遗传物质所需的原料D.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2.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在细胞中有三种,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 人体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C中c的种类和排列C.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A、B、C均不同,A的多样性决定C的多样性D. 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3. 如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来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A.有无膜结构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C.有无色素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4.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的心脏和柳树的根属于生命系统的同一个结构层次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不都具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不是生命系统,也不是系统5. 如图关于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①过程为可逆反应B. ①①过程均需要酶的催化C.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①过程相联系D. ①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光合作用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B. 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 可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此温度也是酶制剂宣于保存的温度7.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对盲目地引进物种B. 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 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D.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8.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①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①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体B. 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C. 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 蓝藻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10. 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胞吞胞吐经过细胞膜B. 胞吞胞吐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胞吞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D. 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又存在于动物细胞内B.蛋白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多D.核糖体、染色体均含有核酸和蛋白质3. 脂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脂肪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维生素D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4. 科学家以萤火虫为材料,分离出了发光物质——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
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有ATP,荧光素酶就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光。
从萤火虫中分离得到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直用于ATP的定量检测。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 TP的分子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任意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的A-P~P为二磷酸腺苷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在生命活动正常的细胞中,A TP和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之中D.人体内A TP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吸收的光能5.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活动B. 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C. 刺激M点可以引起肌肉收缩,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D. 在该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6. 研究发现,TGF-β是一种转化生长因子,该物质与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能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癌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及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B.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并多调查几个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C.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3.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4.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均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红=9:6:1.现有两亲本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表现型及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是()A.蓝色×紫色蓝:紫:红=3:1:0 B.蓝色×紫色蓝:紫:红=4:3:1 C.蓝色×蓝色蓝:紫:红=4:3:1 D.蓝色×蓝色蓝:紫:红=3:1:05.如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a表示同源段易位,b表示异源段易位②c属于基因突变③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④a至d中能够遗传的是c.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二、非选择题:7.图一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①﹣⑥表示物质,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所示结构应在下能观察.从图一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2)若图一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④可能为(多选).A.胰脂肪酶 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 D.抗体(3)组成图二中⑥物质的基本单位是.(4)图二中基因1和基因2的差异实质表现在.(5)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复合体向细胞核方向运输的是(多选).A.tRNA B.RNA聚合酶C.DNA聚合酶 D.mRNA.8.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予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图1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2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1中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是点.(2)图2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填序号).(3)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①在图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②在图中丙处添加CO2,短时间内细胞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是.③若在图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9.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1)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下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杂交组合F1F2第一组甲×乙黑颖黑颖第二组乙×丙黑颖黑颖:黄颖=3:1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2)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3)燕麦的5号染色体上还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 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基因P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P在燕麦某个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个.10.如图中,甲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乙表示图甲中[ ](填字母)处的结构,名称是.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乙中[]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5)如图是突触后膜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生物一一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降解阿拉伯胶的菌株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1)筛选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2)SM01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lμm,初步推测为真菌.下列属于SM01肯定具有的结构和特征是(多选).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膜 E芽孢 F菌盖 G细胞核 H分生孢子(3)在分离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如图1示某种划线法操作后菌落生长状况,数字表示划线顺序.某同学以同样方法对某个平板划线后,经一段时间培养,发现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4)为探究阿拉伯胶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如图2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为什么说该实验设计不合理?.(5)请根据(4)小题的分析完善其实验设计.(6)在阿拉伯胶降解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3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3的曲线②.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2015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抗体、激素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而tRNA能循环使用,故A 错误;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B正确;C、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同,故C错误;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ATP、激素、抗体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及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B.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并多调查几个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C.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植物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属于无关变量.重复试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将色素分离.解答:解: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为排除植物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需要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A正确;B、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该在普通人群中调查,B错误;C、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蓝色,水浴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错误;D、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及有关生物实验的原理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3.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解答:解:A、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B、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错误;C、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H]和ATP不再积累,导致光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 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而有机物不断被合成淀粉等的消耗暂时不变,所以直接产物有机物含量降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机理,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均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红=9:6:1.现有两亲本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表现型及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是()A.蓝色×紫色蓝:紫:红=3:1:0 B.蓝色×紫色蓝:紫:红=4:3:1 C.蓝色×蓝色蓝:紫:红=4:3:1 D.蓝色×蓝色蓝:紫:红=3:1:0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题干中的9:6:1的比例是解题的切入点.题中已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F2为蓝:紫:红=9:6: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由此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据此解题.解答:解:由坐标分析可知:1DDSS 蓝色; 2DDSs蓝色;1DDss紫色;1 DdSS 蓝色;2 DdSs 蓝色;1 Ddss紫色,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是,蓝色:紫色=(1+2+1+2):(1+1)=6:2=3:1.由分析知DD:Dd=(1+2+1):(1+2+1)=1:1,⇒其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SS:Ss:ss=(1+1):(2+2):(1+1)=1:2:1,⇒其亲本的基因型为Ss×Ss;则双亲的基因型为DDSs和DdSs,其表现型蓝色×紫色.故A、蓝色×紫色蓝:紫:红=3:1:0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应用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5.如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a表示同源段易位,b表示异源段易位②c属于基因突变③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④a至d中能够遗传的是c.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是对生物变异类型的辨析,图中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表示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或另一染色体片段增添,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解答:解:①a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是易位,①错误;②c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②正确;③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③正确;④a、b、c、d都是可遗传变异,④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可遗传变异类型的理解、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解答:解:A、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B、细胞丙为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7.图一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①﹣⑥表示物质,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所示结构应在下能观察.从图一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细胞膜.(2)若图一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④可能为ABC (多选).A.胰脂肪酶 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 D.抗体(3)组成图二中⑥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4)图二中基因1和基因2的差异实质表现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5)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复合体向细胞核方向运输的是BC (多选).A.tRNA B.RNA聚合酶C.DNA聚合酶 D.mRNA.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分析图1:图1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囊泡,④为分泌蛋白.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结构及其成分,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⑤是蛋白质,⑥是DNA.解答:解:(1)据图象可知,该细胞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通过囊泡形式进行的生物膜有内质网膜,高尔基本膜和细胞膜.(2)若图1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可能会分泌出胰蛋白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选ABC.(3)组成图二中⑥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4)基因间的不同在于碱基的排列顺序和数目的不同.(5)据题意,从细胞质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选BC.故答案为:(1)电子显微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细胞膜(2)ABC(3)脱氧核苷酸(4)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5)B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8.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予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图1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2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1中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是 E 点.(2)图2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③(填序号).(3)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①在图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只能由绿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二氧化碳.②在图中丙处添加CO2,短时间内细胞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是C5的数量减少,C3的数量增多.③若在图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e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纵轴表示光合作用的增长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增长率升高,CD对应的光合作用的增长率最大,超过D点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增长率减小,但是光合作用的速率仍然处于增长状态,当达到E点时光合作用的增长率减小至0,光合速率不再增长,此时光合速率最大;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是暗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③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图丙可知:光照之前只进行呼吸作用,只需根据氧气吸收的总量比时间即可计算出呼吸速率.光照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它能促进ATP的生成和水的光解.在丙处添加CO2时,要考虑到二氧化碳影响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丁点以后,若曲线不变,则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若曲线上升,则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如果曲线下降,则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解答:解:(1)分析题图甲可知,CD对应坐标纵轴的数值最大,即光合作用增长率最大;E点是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点,即达到光饱和点.(2)图2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即过程③.(3)①在乙处给予光照时,此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增强,氧气释放增加,但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光合作用只能由绿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所以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②在丙处添加CO2时,会促进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从而导致C5的数量减少,而C3的数量增多.③若在丁处加入光反应抑制剂,此时绿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又恢复到0~4分时的状态,并且呼吸速率不变,因此e可以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故答案为:(1)E(2)③(3)①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只能由绿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二氧化碳②C5的数量减少,C3的数量增多③e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的强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分析图解中曲线变化趋势及转折点变化的原因,在计算时能熟练运用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9.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1)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下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杂交组合F1F2第一组甲×乙黑颖黑颖第二组乙×丙黑颖黑颖:黄颖=3:1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 ,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8:1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2)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3)燕麦的5号染色体上还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 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 ,基因P转录时以 b 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P在燕麦某个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 4 个.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图1:A基因控制黑色素,B基因控制黄素色,A与B同时存在表现为黑色,所以黑色的基因型是A___,黄色的基因型是aaB_,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分析表格:第二组:乙(AA__)×丙(aaBB)→黑颖(AaB_)→黑颖(A_B_):黄颖(aaB_)=3:2,没有出现aabb白色,说明第二对基因没有性状分离,即乙黑颖的基因型是AABB;第一组:甲(AA__)×乙(AABB)→黑颖(AAB_)→黑颖(AAB_),由于“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所以甲黑颖的基因型是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