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产业空间变迁——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且具有相 当的刚性 , 分割 了经济活 动的区域空 间
行政区划是一个 国家进行行政 管理 的基本手
结构 , 生了特殊 的“ 产 行政 区划经济” 。地方分 …
权激发 了地 方政府发 展“ 行政 区划经济 ” 的动力 , 调动了不同级别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 也
空 间 变迁 的 关 系。 随 着 市场 化 进 程 的推 进 , 政 区划 的 刚性 在 减 弱 , 域 政 府 间推 动 行 政 区划 的 弹性 调 整 , 成 行 区 形 多 中心 产 业 空 间 引导 区域 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和升 级 。本 文 通 过 对 杭 州 市 改 革 开 放 以 来产 业 空 间 变 迁 和 行 政 区划 调 整 的 实证 研 究 , 明 现 阶段 行 政 区划 调 整 的 可 能 路 径 及 其 对 产 业 空 间 变 迁 和 产 业 升 级 的 促 进 作 用 。 说 关 键 词 : 政 区划调 整 ; 业 空 间 ; 市 化 ; 州 市 行 产 城 杭 中图 分 类 号 :2 0 F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7 3 20 ) 9— 0 5— 9 10 9 5 (0 8 0 0 6 0
rueo tea js e t f d ii rt edv ina el sg o f c Ol h p a e a d c a g f h d s a o t f h dut n m n t i ii o sw l a i o d e e t i teu g d h n e o e i u t l m oa sav s t s r n t n r i
b u t c a gn o re o h n u t a p c d sr c u e s c h p nn n f r i g o d s u s a p s i l o t s h n i g c u s f te i d s l s a e a t t r i e t e O e i g a d Reo n ,t i s o s e i i r n u n m c b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特征与规划应对
哺咖 叫 T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o f p r o d u c t i v e s e r v i c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r e a s i n H a n g z h o u . Th e
更新 ,杭州城 区商务办公楼宇迅速崛起并成规模化 、
务业经历了 2 O多年的发展演化 ,产业的内涵和范畴不
断扩展并得到完善。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体系中 ,所有 不从事生产 ,但都直接 或间接地为生产提 供服务 的企
集聚化发展 ,形成了规模与功能差异显著 的多个生产
性服务业集聚区,进而影响着整个杭州都 市区的空间
【 关键词 】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 产业构成; 空间分布; 规划应对; 杭州市
【 文章编号 1 1 0 0 6 — 0 O 2 2 ( 2 0 1 5 ) O 5 一 O 0 1 8 一 O 7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1 9 9 【 文献标识码1 B
Pr o d u c t i v e Se r v i c e Co n en c t r a t i o n Ar e a Ch a r a c t e r An d Pl a n n i n g I n Ha n g z h o u / Zh a n g Qi n g , L u o P e n g f e i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思路研究
区 域 扩 散 ,使 得 城 市 不 只 有 一 个 核
性服 务 业就是 不发展 制造 业 , 实现 要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就 是 要 从 制 造 业 升 级
到服 务 业 , 扩 大服 务业 总量 就是要 要 把 生 产性 服 务 业从 制 造 业 中剥 离 出
持 发展传 统型 服务业 。
二是 完善 生产 性服 务业布局 。重
点完 善两 大布 局 , 即空间 布局 与要 素 布局 。
生产 性服 务业 集 聚 与创 新 发 展 的要
求, 造“ 创 打造 总部 经 济 ” “ 新 商 与 创
业模 式” 两个基础 奈件 。
在 空间布 局上 , 抓生 产性 服 务业
目前 对 产 业转 型升 级 存 在 一 些
错 误 的 观 点 , 如 , 加 快 发 展 生 产 比 要
基本要 求 杭 州 市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转型 升 级 的基 本要 求是 , 把优 化 生产 性服 务业
内 部 结 构 放 在 服 务 业 自 身 结 构 调 整
集聚 度。 具体 要求 . ) ( 建立 多核 心 空 1
流 和 合 作 的 平 台 。 过 大 项 目实 现 由 通 招 商 引 资 向招 商 选 资 转 变 , 大 对 中 加
之 路 ” “ 包之 路 ” “ 离之 路 ” 、外 和 剥 四 条道 路 , 进 制造 业 与 服 务业 的 “ 促 两
轮 驱 动 ” 为 了 实现 四 条 道 路 , 根 据 。 应
是 构筑“ 三二 一” 高层 次 产 业
结构 。具 体 要求 () 各类 生产 要素 1在
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
能力,逐步建成我国重要的创新型 流、产业基地型物流和行业分拨型
城市。
物流。
( 三) 布局构想
⒊集中布局与适度分散相结
⒈建设中心突出、层次清晰、 合,形成多个不同特色的文化创意
网点齐全的现代金融服务空间体 产业集聚区。
采用提升一批、建设一批、规 划一批的思路,对已有的处于不同 建设阶段的集聚区分步骤建设,滚 动发展。
软件基地,提升建设杭州数字娱乐 功能向多极辐射和扩散。三是以园
产业园,扶持发展广播、影视、报刊 区为载体的新型金融机构集聚点,
出版业,开拓发展设计服务业,逐 即以接近服务对象、经济合理为原
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文化创 则,向各级开发区、园区布局信托、
意产业中心,形成我国重要的现代 担保、典当、创投等各种以满足产
设置,但事实上某些行业不一定存 在很强的集聚效应,如社区服务, 单一的布局不能对所有行业带来 良好的效果。四是缺乏行业针对 性。没有针对行业特点明确行业布 局规划。五是政策联动不够,导致 规划与操作脱节。
三、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布局的 目标构想
( 一) 基本思路 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服务业 发展经验,遵循产业布局理论、城 市空间集聚理论、城市空间扩散理 论,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的 基本思路是:从空间集聚角度考 虑,追求适度集聚、多极发展;从产 业功能角度考虑,追求生产集中、 生活均衡;从产业特色考虑,追求 专业化发展、功能错位、协同发展; 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特色关 系考虑,追求弘扬文化、强化特色; 从协调与原有产业基础关系考虑, 追求存量整合、增量集中。 ( 二) 总体目标 根据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结合杭州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杭州 现代服务业布局的总体目标定位 思路是:提升、改造、发展,即对已 有较好基础并形成了明显特色和 优势的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功能提 升,成为在国际或国内具有较大影 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已有 较好产业基础但布局不统一、特色 不够鲜明的进行改造整合,成为在 国内或长三角区域有较大影响力 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需求增 长快、产业拉动作用大、增长潜力 大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兴服 务业集聚区,形成杭州现代服务业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08•【字号】杭政办函[2010]312号•【施行日期】2010.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31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经杭州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审,共评出杭州市第十七届(2008-200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作品80项,其中《南宋政治史》等5项优秀成果获一等奖,《点燃记忆--杭州六十年》等25项优秀成果获二等奖,《方法与史实:以民国交通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等50项优秀成果获三等奖。
为促进优秀成果转化利用,在全市形成哲学社会科学调研、应用、创新氛围,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公布如下(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一等奖《南宋政治史》(专著),何忠礼(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流动性风险、投资者流动性需求与资产定价》(论文),邹小芃、黄峰等(杭州市名牌战略研究会)《从“湖畔”到“海上”--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及流变》(专著),陈星、朱晓江(杭州师范大学)《后现代城市美学》(专著),周膺(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从税收法定到税收公平:税法原则的演变》(论文),侯作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二等奖《点燃记忆--杭州六十年》(编著),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社团处罚研究》(专著),方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疗服务公私合作发展及其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报告),王国平、余龙进、王小合等(杭州师范大学)《刑事和解“反悔”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兼议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标准》(论文),冯仁强、谢梅英(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唐宋亡佚佛教经录丛考》(论文),冯国栋(杭州市宗教研究会)《“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论文),叶鉴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专著),刘克敌(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市问题研究》(专著),安蓉泉(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祭祀圈与耶稣会: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及其转型--以鲁西南C村为个案》(论文),佀传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工业的起源--英国原工业与工业化》(专著),张卫良(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研究》(专著),张清霞(杭州市商业经济学会)《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专著),张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危机背景下杭州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论文),李震范、徐国联、仰中旻等(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当代中国重大立法司法问题探讨》(专著),陈有西(杭州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论文),陈前虎、陈鑫等(浙江工业大学)《产业融合:浙江民营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论文),周旭霞(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中国充分就业》(专著),罗传银(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改制的社区整合意义--基于对浙江省F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实证调查》(论文),郎晓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专著),郑健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教育补贴率的变动趋势--基于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分析》(论文),金戈(杭州市财政会计学会)《高友工与中国抒情传统》(专著),徐承(杭州师范大学)《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研究》(论文),徐祖荣(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从艺术家到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师传论》(专著),曹布拉(杭州师范大学)《多元时代的“正义方舟”--罗尔斯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研究》(专著),曹瑞涛(杭州师范大学)《宋登科记考》(编著),龚延明、祖慧(杭州市岳飞研究会)三等奖《方法与史实:以民国交通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论文),丁贤勇(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1949-1978)》(编著),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黄庭坚书论》(编著),王中焰、杜玉印(杭州师范大学)《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杭州产业结构分析》(论文),王亮(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杭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域》(专著),石向实、朱晓鹏等(杭州师范大学)《立达学园史论》(专著),刘晨(杭州师范大学)《湘西怀旧与沈从文创作个性的文化建构》(论文),吕丹(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程序性知识教与学研究》(专著),巩子坤(杭州师范大学)《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宪政逻辑》(论文),朱晓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吴吉义、柯丽敏、项洁雯等(杭州师范大学)《村庄派系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论文),吴思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论文),吴静(杭州市统计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逻辑继承和发展》(论文),张国宏、叶健(杭州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山中路的历史建筑与商业文化》(编著),张学勤、王利民(杭州文史研究会)《“原乡小说”的裂变与重续--<南行记续编>的意义》(论文),张直心(杭州师范大学)《变雅:庙堂雅乐的生命张力》(论文),张树国(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投资研究》(论文),杨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村课程改革文化阻隔与突围》(论文),肖正德(杭州师范大学)《服务行政与民生主义--以“杭州市停车新政”为例》(论文),邵亚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聚焦我省群体性事件:重要动向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陈丽芳、李一平(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另一个”:梭罗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解构》(论文),陈茂林(杭州师范大学)《建委实施“代建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报告),陈春来、陆革、王文硕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权力公开、运行、监督和规范--杭州市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茅铭晨、徐苏宾、张奕等(杭州市法学会)《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专著),郑祖襄(杭州师范大学)《中医医院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郑燕娜、陈卫强、孔丽娅等(杭州市医学情报中心)《关于妇女发展状况主观感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杭州为例》(论文),侯公林、洪顺姬、陈建华(杭州市妇女问题研究会)《杭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洪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胡序杭(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实施机制》(论文),胡峰(杭州市法学会)《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论文),胡敏(杭州市旅游协会)《产业集群品牌提升的机理和路径》(专著),赵广华、任登魁(杭州市物流与采购行业协会)《杭州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著),项文惠(杭州文史研究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夏效鸿(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专著),徐清(杭州师范大学)《元末明初吴、越诗派论略》(论文),贾文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编著),高宁(杭州市法学会)《中国体育通史(第七卷)》(编著),曹守和(杭州师范大学)《由“力拓案”反思经济间谍罪》(论文),章强明、郭林将(富阳市人民检察院)《企业公民:策问与策辩》(专著),谌远知等(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一代巨匠,两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及其影响研究》(专著),黄公元(杭州师范大学)《校园成长列车--献给大学新生的心灵礼物》(编著),黄丽、李梅等(杭州师范大学)《后金融危机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研究报告),黄宏瞻(杭州市统计局)《企业人力资源法律实务:指引与对策》(专著),黄新发、汤云周(杭州市律师协会)《社会转型问题的伦理反思》(专著),傅德田(杭州师范大学)《萧山城市化路径研究》(专著),斯国新、洪方强、葛仲欢等(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直觉的逻辑--贾科梅蒂与尤恩艺术风格比较》(论文),董春雷(杭州师范大学)《被规训的历史想像: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专著),詹玲(杭州师范大学)《走向独立社团:中国工会发展之进路选择》(论文),蔡金荣(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自尚(自常)”和“篡遂”释义》(论文),戴世君(杭州师范大学)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2、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分析2.1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2.1.1 产业结构2.1.2 发展趋势2.2 杭州市制造业现状2.2.1 产业结构2.2.2 发展趋势2.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现状2.3.1 产业链衔接情况2.3.2 产业协同创新情况3、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协同创新不足3.2 信息交流不畅3.3 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3.4 人才短缺问题4、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产业链衔接4.1.1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4.1.2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4.2 优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4.2.1 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信息共享平台 4.2.2 鼓励企业间信息互通互联4.3 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4.3.1 避免重复建设,推动资源共享4.3.2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发展4.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4.4.1 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人才培养机制4.4.2 加强产学研用人才合作5、结论5.1 概括研究结果5.2 对策与建议的实施前景附件:1、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数据统计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政策文件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1、生产性服务业:指提供给制造业提供的技术、人力、设计、物流等服务的产业。
2、制造业:指将原材料变成终端产品的产业。
3、产业链衔接:指不同产业之间通过合作或合作完成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
4、产业协同创新:指不同产业互相通过合作创新来提高各自竞争力的行为。
5、信息交流平台:指为不同产业提供信息共享、沟通合作的平台。
6、供应链管理: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7、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研究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研究[摘要]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文献的梳理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回顾,从集聚形成原因视角深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机理,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构建模式,提出杭州市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相应的对策,即杭州市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彰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加强产业联动,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打造智力软实力平台。
[关键词] 杭州市;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对策生产性服务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制造业,同时其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将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推动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
现代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则是现代制造业提升和高端化的有机补充,随着部门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现代制造业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于产品线和产业链延伸的不足,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依赖性较小。
产品的研发设计、关键技术以及零部件明显依赖于进口,对本地的研发设计或技术服务需求较少。
这种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的不足。
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比如Machlup(1962)从知识产出视角,Greenfield(1966)从服务对象的视角,Browning 等(1975)从其所涵盖的服务类型视角,以及Howells等(1986)从服务对象和包含的服务类型两个维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进行界定。
综合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必须以知识为产出,其产出中包涵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它主要向产业链的中间生产者而非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即中间产品的投入而非最终商品的产出。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杭州市同样面临着如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杭州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文献综述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和特征介绍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范围和特征,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以及如何实现协调发展。
3.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状分析3.1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概况介绍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和特点,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2 杭州市制造业的现状分析杭州市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路径4.1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出通过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4.2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探讨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4.3 拓宽市场渠道和提升服务质量分析如何拓宽市场渠道,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5.政策建议根据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引导、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
6.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件:1.相关数据统计表2.调研问卷及分析报告3.相关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税法,规定了对企业所得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等内容。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中国,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工业增长的减速,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2000年到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全国总就业比重由61增加到43,显示出其在国内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集聚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知识技术由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向地理距离较近的临近区域传播,以及由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的过程,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1. 阐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互动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制造业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关键部门,其集聚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与知识交流,还促进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快速流动与扩散。
这种集聚现象,尤其是在城市群或特定区域的发展中,形成了高度密集的知识与服务中心,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肥沃土壤。
杭州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分析和调适研究
a d o u t me sr aj s n e v l i ai r Hag h u i e i u sd n me o ne au e f d t gt ou o o s t l m o n z o t a s se s c r o u i h e t n fp af o f cy rd c K yw r s c y p t l o p oo y fc r n l i t n ; d s n e o d : i a a m rh l ;at a s ;r d a j t t t s i g oa y s e u me
将会 影 响城 市空 间布局 ,实体 店面 的
需 求 相 对 减 少 .购 物 功 能 为 主 的 街 区
13社 会 阶层合 理流 动 .
1 3 1趋势 分析 ,.
将 会 减 小 。 第 三 , 由 于 汽 车 进 入 家 庭 郊 区 购 物 反 而 方 便 , 郊 区 购 物 中 心 大 量 出 现 。 第 四 .普 通 家 庭 能 够 使 用 汽 车 .同 时 郊 区 房 价 相 对 城 区 便 宜 ,由 此 生 活 在 郊 区 、 开 车 上 下 班 的 人 群 比 重 可 能 越 来 越 大 , 交 通 拥 堵 和 汽 车 尾 气 排 放 的环 境 污 染 问 题 将 会 越 来 越 突
城 市空 间形 态和城市 综合 实力之 间具 有耦 合关 系。城市 空间形 态既是 包括 经济 、政治 、文化在 内 的多个 因 素相 互作 用 的结果 。反过来 .城市 空 间形 态也会 影 响城市 居民 的就业 、居
住 和 交 往 方 式 因 此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与 中心 城 区 很 快 粘 连 在 一 起 , 中心 城
1 . 4 1趋势 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杭州作为我国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经历了巨大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一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挑战。
改革开放初期的杭州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较小,由于城市发展受限,空间形态相对稳定。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杭州迎来了经济腾飞的机遇。
城市空间开始扩张,大量的新建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杭州发展的关键。
首先,钱江新城的建设标志着杭州城市空间向东扩展。
这一新区域的规划与建设为杭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杭州,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杭州大桥、钱塘江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
杭州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也体现在城市规划和绿色环境建设上。
改革开放后,杭州加大了对城市规划的投入,有计划、有序地进行城市扩张。
如今,杭州市区已经超过了原来城市边界,形成了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城市形态。
同时,杭州还十分注重绿色环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湖景区的保护和修复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改善了周边环境品质,提升了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同时,杭州还大力发展公园绿地和绿道建设,使城市空间更具人文关怀,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也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
尽管杭州在城市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空间扩张带来的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
其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楼大厦林立,而郊区和老旧城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城市中心的过度拥挤和交通压力增加,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_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_陈建军
一、 问题提出
制造业的发展如果脱离了服务业的支持,很快会遇到瓶颈,在现实中不难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缓 慢和升级相对困难的地区都是脱离中心大城市支撑的传统的农村工业化地区或中小城市地区。 然 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也不能脱离制造业而孤立发展。 但是,具 体到一个特定的城市或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引 领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指向,或者说制造业发展又将如何带动服务业的集聚等,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 系,即所谓的“协同定位”关系,对现实中区域与城市产业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定位的协调已经成为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心城市的 主城区由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提出的“退二进三”政策几乎已成了城市发展的普遍诉求。 另一
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定量分析该因素的作用路径,从而判断哪些产业受向心力主导,而哪些产业受离
心力主导。 为此,我们将以浙江省 69 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区位为例来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的协同定位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路径。
假设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定位效应,交易成本对该效应有重要影响。
三、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范畴的界定及空间分布:以浙江省为例
Venables (1996) 的 垂 直 关 联 模 型 为 我 们 建 立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与 制 造 业 协 同 定 位 的 分 析 框 架 提 供
了有益的借鉴:产业间的垂直关联表明单个产业的区位选择不是独立的。 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竞争力 ; 强化人 才支撑 , 积极打造智力软 实力平台。
【 关键 词】 杭 州市 ; 产业集聚 ; 生产性服务业 ; 集聚区 ; 对策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1 9 【 文献 标 识码 】 B
生产 性 服务 业从 上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其 发 展速 度 已
远 远超过 了制造 业 ,同时其增 加值 比重 和就业 比重呈 现
息服务 业和商 务服务 业 ,很 显然 这是从 生产 性服 务业 服 务活动 的视角 所进行 的分类 。
强烈反差 的是 由于产 品线 和产业 链延 伸的不 足 ,外 商投 资企业 对本地 金融机 构 的信贷服 务依 赖性 较小 。产 品 的 研发设计 、 关 键技 术 以及 零部 件 明显 依赖 于进 口, 对 本地 的研 发设计或 技术 服务需 求较 少 。这 种状 况从一 定程度 上说 明我 国生产 性服务 业发 展上 的不足 。杭州市 “ 十二 五” 规划纲 要提 出 : 以建 立“ 3 + 1 ” 现代产业 体 系为导 向 , 提
间上的集 聚而导致 的规模 经济闭 。 根据 产业集 聚理论 的观 点, 生产性 服务 业之 间 由于 空间地 理 区位上 的相近性 , 服
G r e e n i f e l d ( 1 9 6 6 ) 从 服 务 对 象 的视 角 , B o r w n i n g 等( 1 9 7 5 ) 从
务业必须以知识为产出,其产出中包涵有大量的人力资 本和知识资本 ,它主要向产业链的中间生产者而非最终
消 费者提供 产 品或服务 ,即中间产 品的投 入而 非最终 商
品的产 出。
逐年 上升 的趋势 ,将逐 步取代 制造业 成 为推动 大城市 经 济增 长 的主要动 力和 创新 源泉 。现 代制 造业是 生产性 服 务业 发展 的前提 和基 础 ,生产 性服 务业则 是现 代制造 业 提 升和高 端化 的有机 补充 ,随着部 门经济 规模 的逐 步扩 大 ,现代 制造业 对服 务业 特别是 生产性 服务业 的需 求也
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演化的非均衡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动力,推动 了经济
不 同国际大都市的大量地理学研 究案例,发现生产性
服务业在不 同地理层面均显现出普遍化的非均衡发展
结构的优化 与高级化,高 附加值经济由制造 、加工业 转 向生产、服务业,尤其转 向为大公 司和企业提供 专 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些高度专业化 、彼此独 立但又往往会在空 间聚集 的服务活动 ( 尤其是总部战 略活动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 ,无疑成 为 目 前从工业社会后期 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期间经济发展的
S a s s e n 对全球城市的研究均表 明,城市是高端生产性
[ 作者简介 ] 张 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浙江大学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彭震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T 6规 划 师 p L 只 n n E 只 5
服务 的 “ 生产”基地,高端生产性 服务
哦 啪
n g Qi n g , P e n g Z h e n we i
咖 F r 0 m e c o n o mi c g e o g r a p h y a n g l e .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ma j o r m e t r o p o l i t a n p r o d u c e r s e r v i c e s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空间演化;非均衡发展;国际大都市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0 2 2 ( 2 0 1 3 ) 1 1 - 0 0 7 6 - 0 8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1 [ 文献标识码 ] A I mb a l a n c e d S p a l bl E v o l u  ̄ o n Of Me t r o p o l i l a n P r o d u c e r  ̄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陈晓峰【摘要】基于长三角25个城市2006-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关系,在拐点之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向的规模效应,而在到达拐点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负向的拥挤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情况亦然.鉴于此,政府应该有效地利用各地的要素禀赋,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就长三角而言,政府应不遗余力地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与产业布局的区域协同机制;对于接近或已越过产业集聚拐点值的行业而言,可实现区域内外的有序衔接与动态转移;进一步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者结构比例.【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7页(P6-12)【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城市经济增长;"威廉姆森假说"【作者】陈晓峰【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7.53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统计表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约为70%。
这种“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是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导,而应该以知识密集性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从“中间投入服务”和“黏合剂”逐渐演变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独立产业组织型态。
[1]近年来,一大批服务业集群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硅谷的IT服务业集群、加州的多媒体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业集群以及北京中关村的中介服务业集群等。
于是,中国服务业集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聚聚程度较高,且表现出渐进提升的态势。
城市空间认知调研报告杭州
城市空间认知调研报告杭州伴随着建设杭州大都市的研讨,杭州城市发展的未来格局,一主三副的城市布局形态也基本形成,为杭州大都市的未来发展描述了诱人的蓝图。
在研究三个概念规划和相关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杭州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的特征和增长时序作了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杭州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的特征:中国大都市成长的空间形态主要在于城市外延式扩张和卫星城镇建设,空间扩展主要有轴向扩展和外向扩展两种形式,中国大都市空间增长形态,具有从同心圆圈层式扩展形态走向分散组团形态、轴向发展形态,乃至最后形成带状增长形态的发展规律。
杭州城市空间发展过程正是引证这一规律。
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杭州城市的空间发展除遵循一般的规律外,也具有它自身的特征。
因此认识杭州城市空间增长形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杭州实际出发来适应发展规律是我们建设大都市的必然选择。
空间形态的亲水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杭州的城市发展与水结下不解之缘。
从西湖的形成到钱塘江水道的变迁,古时的杭州就始终在江与湖之间选择发展空间。
但从唐、朱始,随着西湖的疏浚及南宋的迁都,杭州城市以西湖为核的发展特征得到空前的体现。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和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钱塘江的治理和利用还缺乏有效的手段,江水成为杭州扩展的天然屏障。
杭州的西南基本为天目山麓的延展,在山与江的夹击之下,杭州的发展空间被局限在狭小的区域内,而这一空间正是形成近代杭州以西湖为核心的城市布局。
在这种地理结构和技术条件的双重限制下,杭州的城市扩展被迫向北,虽然这印证了城市圈层式发展的模式,但由于背离了杭州城市特有的亲水特征,其发展必然受限。
随着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进步,钱塘江两岸防洪大堤和跨江交通的建设,钱塘江的航运功能和旅游功能日益增强,两岸之间的联系日益方便,江水已不构成城市扩展的障碍,杭州城市的亲水特征再次体现,沿江和跨江发展是现代生产力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沿主要交通线的辐射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吴桥
【期刊名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4
【摘要】基于2007-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空间集聚度,利用CR6和区位熵方法测度城市群内各城市的集聚水平,并分析了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演变过程.空间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2007到2016年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业的集聚度下降,其他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均增加.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趋向于形成网络布局模式.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差异明显,各城市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产业.【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吴桥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
【相关文献】
1.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曹贤忠;张化文
2.基于GIS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张红;于渤;鞠立新
3.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刘佳;陈瑛
4.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梁珍;王录仓;史凯文
5.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空间溢出特征研究
——基于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双视角 [J], 梅琳;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 州城 市生产性服务业 空 间演化研 究
陈前虎 徐 鑫 帅慧敏
【 要 】 国外 已经 形 成 了较 为 完 整 的 生 产 性服 务 摘 业 的地 理 学研 究体 系。 在 经 济转 型 和 全球 化 背 景
1 生产 性服务业研究 的新近 进展
生 产 性 服务 业 ,又称 生 产 者 服 务 ”Poue (rdcr S ri ) 是 指 为 生 产 商务 活 动 而 非 直接 向个 体 ev e , c 消 费 者提 供 的服 务 作 为 中 间投 入服 务 .用于 商 品 和服 务 的进 一 步 生 产 [ 2 纪 8 0世 0年 代 以 来 , 随 着 生 产 性服 务 业 逐 步取 代 制 造 业 并 成 为西 方 国
下 , 中 国的 区域 性 大 城 市 面临 着生 产 性服 务 业 的 发展 契 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文 以杭 州 为例 ,通 过 对 杭 州 中心城
4 8
g 簿
昌 【 潜
Q
区生 产 性服 务业 空问 演 化 的过 程 、特 征 及 其 与 办
公 搂 开 发之 间供 需 关 系的 调 查研 究 , 分析 了我 国
些学 者 通 过分 析 总 结 生 产性 服 务 企 业 的 区
位选择 因素 .从城市等级体系和都市 区内部两个 空 间层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 布模式及特征 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生产性服务业 的区位模式呈
现 出总 体 集 聚态 势 下 的局 部 分 化倾 向 ,集 聚 是 影 响 企业 区位 选 择 的最 主要 困素 [ 在城 市等 级 体 8 系 中 ,不 同级 别 与 支 配 力 的城 市 对 应 不 同档 次 与 实 力 的 生产 性 服 务 企 业集 群 [ 随 着长 途 交通 成 8 本 进 一 步 下 降 ,生 产 性服 务越 来 越 专 业 化 .越 来 越 多 的 服 务 活动 可 以 独 立 于他 们 的客 户 而靠 近对 它们 更 加 重 要 的 公 司 活 动 联 合 体 ( o lx f c mpe o c r re at ie ) 来选 择 区位 [】 op a ci t s ot vi 。 以 萨 森 (asn S se )和 弗里 德 曼 I n d )为 ma
翟【
嚣 三
舌 舌
厂 卫
≈ 罢
§墓 I
l
0 l
8I
SP TI A AL EVOL UTI N OF PRODUCER O SER—
VI S CE I HANGZHOU N
产生及 由此弓 发的生产垂直分工和外部化趋势是 I
生 产性 服 务 业 快 速增 长 的动 力 源 泉[ . 与其 他 3 它 j
将l 造
啡 }
生产性服 务业空问演化的动 力机寺 及其存在的问 l
题 ,比 较 总 结 了 国内 外差 异 ;在此 基础 上 ,提 出 了优 化 杭 州 城 市 空 问布 局 、加 快 生 产性 服 务业 发 展 的对 策 与建 议 。 【 关键 词】生产性 服 务业 ;办公楼 ;空间 区位 ;杭 州 1
i h o es nd c a a t rsi od e e — ng te pr c sa h r c e itcsofpr uc rs r
【 者简介】 作 陈前虎 (9 1 ,男 ,浙江 1 7 一)
大学 公共 管理 学 院博 士 后 ,
vie ’s a il vo ui n i n h u c nr lct a d c s p ta e l to n Ha gz o e ta i n y,
家经济增长 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 ,它已成了西
方 多学 科 竞相 研 究 的 热 点口。 比于 其 他 学 科 , ]相 生 产 性 服 务业 的地 理 学 研 究 侧 重 于 空 间属 性 分 析 , 内 容 集 中在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 增 长 动 力 、 空 间 分 布 、空 间行 为 、产 生 的区 域 和 空 间 影 响 等 方 面 。 比如 . 遍 的观 点认 为 . 柔性 制 造 体 系 的 普
经 济部 门存 在 的 这 种 广泛 联 系 与 劳 动 分 工 ,是 区
CHEN Qin u XU n; HUAI i n ah; Xi S mi Hu
ABSTRACT: e e h sb e om p r tv y c m — Th r a e n ac a a iel o
【 中图分类号l u9 1 T 8 4
【 献 标识 码】A 文
g o a t p l e r a i g a p o t n t e in l mer o i s ef c n n o p r i t d — o s a u yO v lp p o u e r ie . v si ai g a d su y eo r d c r e v c s By i e t t n t d — s n g n
域生产效率提升 、收入水平提高及城市经 济持续 快速发展的根本原 因[ 。
一
p e e sv e g a h c l e e r h s se a o t h r h n i e g o r p i a r s a c y t m b u e t
【 章 编 号 】 1 0 —1 2 文 2 9 0 3
( 0 8 0 -0 4 -0 2 0 )8 0 8 5
pr duc rs r i e n ot e ou res U n rt e o o e e v c s i h rc nti . de h f e on m ia r nsto n glba ia in,Chna Sr — c o c lta ii n a d o lz to i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