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考试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注意:下面是根据题目要求所写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一、物理(1) 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有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之分。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变化的原因,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的科学,包括传热、热量和温度等方面的内容。
热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常见现象。
(4)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的科学,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常见的电路有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2) 离子与溶液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离子或分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常见的离子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3) 酸碱与盐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物质,非金属则相反。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三、生物(1)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可以组成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2)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物种在长期演化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实现。
(3) 生物生长与发育生物从出生到成熟经历生长和发育过程,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生态平衡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四、地理(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
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初中科学知识点全面汇总

初中科学知识点全面汇总科学是一门探寻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知识点是建立科学思维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科学知识点的全面汇总。
1. 物理知识点物理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等内容。
(1) 力学:涉及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等知识。
(2) 热学:包括温度、热传递、热膨胀、热量等基本概念。
(3)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光的颜色等。
(4) 电学:涉及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概念,还包括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5) 声学:研究声音的传播、音调、音色、共鸣等。
2. 化学知识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涉及原子、分子、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1)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氧、氮、碳、氢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等。
(2) 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和溶液:涉及酸碱性质、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溶液中的浓度等。
(4) 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包括焓变、热效应等。
3. 生物知识点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科学,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内容。
(1) 细胞: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类,还包括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生物膜等。
(2) 遗传:涉及基因、染色体、遗传性状传递和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
(3) 进化:研究生物进化的原理和证据,包括自然选择、适应性进化等。
4. 地理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 地球的结构:涉及地球的形状、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以及板块运动和地震等。
(2)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生物地理、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3)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5. 天文知识点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包括恒星、行星、星系和宇宙起源等内容。
初中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世界的研究和理解的学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准备好初中科学考试,我们需要了解并熟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初中科学考试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1. 物质与能量1.1 基本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1.2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1.3 反应与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反应的概念。
1.4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热能、动能和电能。
2. 生物学2.1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2 遗传与进化: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2.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形式的存在,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2.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依赖的生物系统。
3. 物理学3.1 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平衡。
3.2 热学:研究热能的传递和转化,包括热量、温度和热力学定律。
3.3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3.4 电学:研究电和电荷的行为,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
4. 化学4.1 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4.2 元素和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4.3 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
4.4 酸碱中和:酸和碱的化学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5. 地球科学5.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地球结构的组成和特性。
5.2 地质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岩石循环等地球上的重要地质过程。
5.3 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特征,以及大气层的组成和影响。
5.4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酸雨和水污染等地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梳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及梳理科学知识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科学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理学知识1. 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质点运动、圆周运动等。
- 动力学: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等。
- 功和能:功的概念、功率、机械能的转化等。
2. 光学-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 成像原理和光学仪器:平面镜、球面镜、透镜等。
3. 电学- 静电学:静电的产生、静电场、电场力等。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阻、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等。
- 电能和电功:电能的概念、电功率、电能的损耗等。
4. 热学-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量和能量的转化等。
- 物质的热性质:热膨胀、热传导、热辐射等。
二、化学知识1. 基础概念-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化学方程的平衡等。
2.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和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
- 化合物:分子和离子、离子键和共价键等。
3. 化学反应-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条件等。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等。
4. 物质的变化- 溶液和溶解过程:溶解度、饱和度、溶解热等。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等。
三、生物学知识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组织与器官:植物组织、动物组织、人体器官等。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等。
- 进化的原理与证据: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
3. 生态系统-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群落、生态位等。
科学初中知识点汇总全面

科学初中知识点汇总全面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对初中科学知识点的全面汇总和整理。
一、物理知识点汇总1. 运动学知识: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等。
2. 力学知识:了解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以及质量、密度等基本概念。
3. 热学知识:认识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膨胀与热收缩、热传导、热辐射等基本概念。
二、化学知识点汇总1. 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了解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常见物质的性质:了解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3. 反应与能量: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4.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
三、生物学知识点汇总1. 细胞与组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2. 遗传与进化:了解基因、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表达,了解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进化过程。
3. 生物多样性:了解物种的分类和分类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4.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
以上只是初中科学知识点中的一部分,但已经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进一步学习高中和大学的科学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运动。
其次,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参观科学展览和实地考察等也可拓宽视野,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除了学科知识,科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等,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初中科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大全科学是一门全面而综合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许多不同的科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介绍初中阶段的科学知识点大全,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初中科学。
物理知识点:1. 运动和力:学生们需要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包括速度、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2. 静电学:学生们需要了解静电的生成和性质,包括电荷、电场和电势等概念。
3. 光学:学生们需要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
4. 热学:学生们需要了解温度、热量和热传导等基本概念,以及热能转化和热平衡等原理。
5. 电学:学生们需要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电路和电能转化等原理。
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学生们需要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 化学反应:学生们需要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和反应速率等知识。
3. 酸碱和盐:学生们需要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常见应用,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等内容。
4. 物质的周期性:学生们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和性质。
5. 分子结构:学生们需要了解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间力的作用。
生物知识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学生们需要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分裂等知识。
2. 遗传与进化:学生们需要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基因、DNA和遗传变异等内容,以及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生物分类:学生们需要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生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等级。
4. 环境与生态:学生们需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等知识。
5. 人体健康:学生们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包括器官系统、生理变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
以上是初中阶段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学生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来更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
初中科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必考知识点整理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经常考核的,它们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考试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中科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质量、体积、颜色、硬度、密度等是描述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容易。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包括溶解、融化、沸腾等,而化学变化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4. 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等。
二、生物与生态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组成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细胞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营养合成和生长发育,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进行繁殖。
3.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营养合成和生长发育,通过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组成的。
包括生物圈、群落、种群和个体。
三、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摩擦力、弹力、重力等。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还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
3.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常见的压力有气压、液压等。
四、电流、电压和电阻1.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的移动;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推动力;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2. 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多个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
串联时电流相同,电压分别叠加;并联时电压相同,电流分别叠加。
3. 电源和负载:电源提供电流和电压,负载消耗电能。
电源的常见类型有电池、发电机等。
五、人体健康1. 消化系统: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等器官,负责摄取和分解食物,吸收养分。
2. 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等器官,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初中复习资料科学

初中复习资料科学 ###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是探索自然世界和理解其运作原理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复习点,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科学知识。
#### 物理学 1. 力学: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和简单机械。 2.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现象,以及透镜成像原理。 3. 热学:温度、热量传递、热膨胀和热力学定律。 4. 电学: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
#### 化学 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4. 化学计量学:摩尔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 生物学 1. 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周期。 2. 遗传学:DNA和RNA的作用,基因的表达和遗传模式。 3.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能量流动。 4.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和进化,自然选择和适应性。 #### 地球科学 1. 地质学:岩石的类型,地壳的运动和板块构造。 2. 气象学:天气的形成,气候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 3. 海洋学:海洋生态系统,洋流和海洋资源。
#### 实验技能 -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天平、量筒和显微镜。 - 学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 科学思维 - 培养观察、假设、实验和推理的科学方法。 -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
科学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记住,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 =ρv v = m ρ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必备]最全 全国通用
物理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一章 1、质量与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 →
单位: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 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密度 m v
1、波 2、光的传播 2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第二册第二章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
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
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像
空气→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空气∠入<∠折 3
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 物体的判断 单位:牛顿(N)。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力的三要素 方向 作用点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2)量程的选择。(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2)选择合适标度。(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速度 作用效果 力 施力物体——施加力 受力物体——受到力 4
(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g = 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 质量
区别 符号 G m 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方向 竖直向下 单位 牛顿(N) 千克(kg) 联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 = mg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改变方法:(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大小相等;(c)方向相反;(d)同一直线。(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
(2)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种类:
运动状态 5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 1、压强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 压力 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条件 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 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 大小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 物体水平放置时F = G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 重心 受力物体的受力面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p = F / S 单位:1牛/米2 = 1帕斯卡(简称帕) 2、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浮 = G空-G液——称量法 (G空、G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F浮 = F上-F下——压力差法 (F上、F下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F浮 =ρ液·g·V排——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物体全部浸没——悬浮 V物 = V排
(2)压强 浮力 大小
F浮 = G物 6
物体部分浸没——漂浮 V物>V排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5节
1、简单机械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五要素 支点:固定不动的点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条件:F1·L1 = F2·L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省力杠杆 L1>L2 种类 等臂杠杆 L1=L2 费用杠杆 L1<L2 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2)滑轮 种类 结构 实质 特点 注意点
定滑轮 等臂杠杆 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F = G S = h
动滑轮 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F = 1/2G S = 2h
滑轮组 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F = 1/nG S= nh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条数)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
(1)杠杆 7
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 F·S 注意:F·S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 单位:1牛顿·米 = 1 焦耳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
公式:P = (P = = = F·V) 单位:1焦耳/秒 = 1 瓦 1千瓦 = 1000瓦 (1马力 = 735瓦) 3、功能、势能和机械能
关 系 机械能 动能 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概 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①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因素 质量m,速度大小 v 质量m、高度h 弹性形变大小
联 系 (1)机械能 = 动能+势能 (2)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第三册第四章
1、电路 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
(1)功 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2)功率 W t W t F·s t
组成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