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冬季保苗技术及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管理技术知识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管理技术知识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技术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对大规格参苗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试验方法1.前期准备(1)选择水源 25米深井,抽取地下海水,该水因经过深层过滤,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水温恒定在13~17℃,盐度27‰~32‰,pH值7.4~8.2。

(2)清池消毒对两个越冬池进行反复冲刷后,用5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池底浸泡20分钟,用净水冲净余药,摆好消毒过的气泡石后,注入新水到1.4米水位(池深1.5米)。

2.参苗运输与暂养(1)参苗运输运输采用干运法。

参苗放于泡沫箱中,箱底铺放湿毛巾,参苗均匀平放,上盖湿毛巾。

30千克苗分6箱,装车时,箱子垛起来,用苫布盖上,用汽车运输,时间为8小时,成活率为50%,成活率较低。

(2)参苗投放参苗运到后,用地下海水缓苗5分钟,用勺子均匀洒到附着基上,在一个池子中暂养,此时水温为16.5℃,盐度为29‰,水温差为2℃,盐度差为2‰。

三、越冬管理1.控制参苗密度保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参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参苗5毫米左右时,每立方米水体苗密度可控制在10万头。

随着个体的增大,不断疏稀。

每次倒池时,投出部分大苗到另一个池中暂养越冬。

2.投喂饵料投喂的饵料以新鲜的海泥为主,配合饵料为辅。

每天投喂量为每池15千克海泥,2.5千克合成饵料。

每天晚7点定时投喂,投喂时注意往附着基上投放,视吃食情况,增减投喂量。

3.水质管理(1)换水每天上午11点换水,视水温的高低决定换水量,一般为1/3~1/2,用于改善水质,调节水温。

(2)倒池由于越冬池比较大,形状不规范,倒池困难,所以每15天左右倒池一次,先把附着基连苗移到准备好的越冬池中。

之后放水,同时冲洗附着在池壁及池底的参苗,使之随水排出池外,用40目网袋接苗,测完重量,选出大苗后,均匀洒到越冬池的附着基上。

对原池彻底清理消毒后再用。

4.生长速度测量倒池的同时测量体重。

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

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

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放养当年产的稚(幼)海参苗,部分当年达不到参苗上市的商品规格,特别是近年来,对海参苗商品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育苗厂家为了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也要进行越冬。

因此,需要将4000头/千克以上的小规格刺参的苗种,进行越冬。

越冬期较长,必须精心管理。

对于较大规格的幼参,应在水温8℃~10℃的海水中培育,这样既安全、节省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对于较小的个体,即7000~10000头/千克的个体,需要在水温为12℃~13℃以上的海水中培育。

否则,小个体的海参苗生长不快,且易造成死亡或减耗。

总之,既要考虑能源消耗导致提高生产成本,又要提供适宜的水温,以促进加快生长,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越冬期的培育时间较长,因此管理必须到位。

一般情况下,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1/3~1/2,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2℃。

为了保持不降温,育苗室应加设充足的暖气。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投饵要适量,避免投饵过多致使水质败坏而引起海参的大量死亡。

此外,在越冬期要严格防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要预防“溃烂病”的发生。

(1)网箱流水培育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箱流水培育。

网箱流水培育,也称为二段培育。

采用网箱流水培育的方法,稚海参后期的成活率高,并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

下面简要介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网箱流水培育试验的做法(1985),供参考。

(2)主要设备培育用的水槽,容量为0.3~0.5吨的玻璃钢水槽,依水槽大小,分别放人网箱1~2个。

网箱可用聚乙烯窗纱网制成,纱网按培育个体大小而定,在每个网箱中,放人波浪形附着架4个。

每架附着器的网片,是用聚乙烯窗纱制成。

在培育水槽入水口,安装喷水。

喷水管的孔眼细小,其孔眼为3~5个。

在水槽的另一端,设溢水管。

溢水管下端,设在水槽的近底部,而溢水的出口,设在水槽的近上部,这样有利于水的交换。

(3)培育管理在培育期间,采取昼夜流水,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6~7倍。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目现将刺参池塘越冬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秋季投苗苗种的选择池塘投苗一般分春、秋季两次,秋季投苗宜早不宜晚,投苗尽量在十月份完成,水温低于8℃应停止投苗。

苗种规格宜大不宜小,研究表明不同规格的海参对低温耐受能力差别明显,在0℃以下的低温中,规格为2000头/斤以下的海参成活率只有不到30%,而300头/斤的参苗成活率可达80%-90%,规格越小的海参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越差,其排脏、皮肤溃烂和死亡的现象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证海参顺利越冬,秋季投苗的规格应在500头/斤内为好。

买苗应选择本地区的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参苗体表无损伤、干净无粘液、肉刺完整尖挺,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放苗时要均匀地投放在人工礁上。

同时秋季应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参出池销售,减低密度减少越冬池塘的负担。

2. 封冰前的池塘管理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

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

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

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3. 封冰期的管理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

海参圈越冬前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海参圈越冬前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海参圈越冬前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北方海参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越冬期历时90天左右。

海参越冬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在翌年春季池塘化冰前后,时常有病害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绝收现象。

因此越冬前要从海参体质、水质、底质抓起。

1、抓好越冬前养殖管理,提高海参体质、抗应激: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海参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8~15℃)。

11月多北风天气,昼夜温差较大,海参因水温频繁的变化刺激,易产生肿嘴、化皮现象,此时要抓住时机搞好换水、肥水、调水、改底等日常管理工作,适时投放益倍康·应激专用(每包3亩)、免疫专用(每包3亩),以提高海参的免疫力,提高抗应激能力,全池泼洒水自然·EM(每桶8~10亩·米),并适当投喂海参饲料,稳定参圈藻相,增加海参肥度,为越冬储备足量的营养消耗。

2、提高换水质量,保持较高的水位:根据自身养殖池塘的换水条件,注重利用大潮期适量换水,并保持高水位。

一般情况下,12月即将进入封冰时间,封冰前一周大换水一次,将池水加满,此举不但可保持适当水位,还可提高池水结冰质量。

换水后注意使用益倍康·免疫专用(每包3亩)、水自然·解毒专用(每瓶3~4亩)泼洒,解除自然海水中的有毒害物质,增强海参体质。

3、改善底质,预防病害:为减少或杜绝海参越冬后的病害,要把预防工作放到结冰前。

首先使用诺维克(每瓶6亩)进行池水消毒,预防海参化皮。

其次,用底益净·除臭型(每包3~5亩)配合底益净·降解型(每袋10~15亩)改良底质,防治封冰后底质恶化,为海参越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于池水特别清瘦的池塘,越冬前使用渔水旺·速肥型(每桶8~10亩)配合渔水旺·093(每袋10~15亩)泼洒,补充藻类营养,提高冰下藻类的产氧能力。

海参

海参

半岛地区刺海参苗种越冬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刺海参越冬保苗普遍存在着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种种问题一旦处理不及时或者操作技术不到位往往造成海参大面积发病从而影响海参的成活率。

笔者于2009年开始在青岛即墨田横恩裕海参良种场进行刺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成本提高海参苗种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一、苗种选择苗种是关键。

好的苗种肉眼观察体表干净,无损伤,肉刺坚挺且完整,参体自然伸展、活力强,粪便较干且呈粗长条状。

反之则是病苗。

1、1苗种规格越冬苗不宜规格过小,最好选择在2000-10000/kg之间。

因为这样规格的苗生长快、增重空间大并且到翌年5月份基本可以达到出池的理想规格。

1、2保苗管理放养2000-10000/kg时,适合密度为0.5kg/m3,放养规格在600-1000/kg时,放养密度为1~1.5kg/m3。

1、3水质调控1)水温2)PH值参苗生长在8.0~8.5之间为宜,通常海水PH值在8.2~8.7,PH值过低偏酸性(低于7.5)海参苗种会出现吐肠等症状。

3)饵料一种配合饵料:马尾藻25%,鼠尾藻20%,配合饵料20%,鱼虾粉2%。

海虹粉1%,壮参素0.5%,海参电解多维0.5%,海泥25%。

可根据海参苗种不同阶段和生长及时速度调整饵料配方,满足参苗生长的营养需要。

4)合理投喂水温与摄食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水温10~13一、慎重处理单胞藻培养用水单胞藻培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作为生产性藻种培养用水,必须要经过煮沸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再使用,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加盖,无盖的容器可用清洁的白纸盖在瓶口。

而二、三级藻类的培养用水可用化学方法来消毒,即在已经清洗过的池子中,放入经过沙滤或用脱脂棉过滤处理后的海水,再在池内海水中放入若干量的漂白粉,使池内海水中有效氯的含量为20~30毫克/升,充分搅拌均匀后经过8~10个小时的消毒,再进行强充气,一般曝气10小时左右,再加入等当量的硫代硫酸钠,来中和水体中可能残留的有效氯,并经测定水体中无残余有效氯后即可使用。

海参保苗期间注意事项及对策

海参保苗期间注意事项及对策

1、保苗密度随着参苗的逐渐长大,注意及时分池,以减少参苗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引发疾病。

在保苗期间,控制每片波纹板上附着的苗量在100~150头,并随着个体的增大,在换池时不断将落在池底的大苗筛出,专池培养。

2、饵料营养搭配有些技术人员在饵料中添加、海虹肉、扇贝边、未脱胶的海带粉等,这些饵料普遍存在含蛋白质、脂肪偏高的问题,而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偏高,残饵粘附在波纹板上,不易脱落又加速了水质的败坏,长期摄食这些饵料,造成刺参体质下降,易感染疾病。

选择饵料时尽量不要选择鱼粉、海虹肉、扇贝边等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而是以鼠尾藻、马尾藻、大叶藻粉为主,可适量添加海泥和海带粉,但海带粉需经脱胶处理,此外可适量添加海泥或添加螺旋藻。

适量投喂整个保苗期间日投喂量控制在刺参鲜重的5%~8%。

另外,据水的混浊度和摄食情况适当调节,一般投饵后3~4小时水清为宜。

每隔几天投喂几次护参康进行疾病预防,因为护参康主要作用是杀菌,驱虫,增强抵抗力的中西复合制剂,不会产生抗药性。

3、长期药浴使细菌抗药性增加在刺参的育苗、保苗过程中不少厂家为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吠喃西林等药物,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一旦爆发疾病,再使用药物往往不管用。

注意药浴不要太勤,如换水后建议全池泼洒一泼灵,或氨基酸,增强体质,一至两天后可用鱼康3号预防一下。

4.温差变化爆发病大多出现在升温保苗的厂家。

春天,天气十分寒冷,气温常在0℃左右,不少育保苗厂只是采用升温水而车间不升温。

这就造成换水时稚参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形成5~8℃的温差,往往在换水后刺参开始出现排脏现象避免换池时环境差别过大一是换池时使水温差控制在1℃之内;二是换池后及时投饵,使波纹板上尽快附着饵料;三是注意盐度、混浊度等理化条件的变化。

海参越冬保苗常见病症及解决方法

海参越冬保苗常见病症及解决方法

海参越冬保苗常见病症及解决方法
常见病症:海参肿嘴、黄肠、肠道积水、化皮。

分析原因:
1.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特别是倒池和药浴过程)导致海参应激,出现肿嘴,活力差,摄食力不强,而在苗状态没恢复时就开始投喂饵料,残饵、粪便加快了坏水程度,并且苗室现在多对水质无处理或使用大量的二氧化氯净水,而常用的常温菌在12℃左右时,繁殖力较慢,
作用效果大受影响,最终导致池水污染能力大于净化能力,有害指标升高,使海参肿嘴闭口不进食,时间一长,就出现了黄肠、肠道积水、肠炎、化皮等症状。

2.饵料配比不适宜。

冬季保苗过程中投喂的料单多为大叶菜35-40%,海泥50-55%,蛋白(海虹肉/扇贝边/鱼粉+大豆蛋白/玉米蛋白/豆粕+蛎壳粉/虾糠粉)和营养小料共计占10%左右。

而伴随着养殖过程我们投喂的饵料会逐渐增加,一般第3-4天就由开始的2%逐步加到4%,我们在拜访过程中发现8-9天时普遍已经喂到6%-7%,且蛋白基本达到10个左右,在这样投喂多、高蛋白的情况下,一方面苗肠道消化吸收负担大,另一方面水质腐败的速度加快,苗就会出现肿嘴、黄肠、摇头等问题。

建议处理方案:
1.增强抗应激能力,倒池后要泼洒解毒抗应激灵+电解维他增强体质恢复状态。

2.加强水质调节,水进到池子里可使用绿水解毒安2ppm稳水解毒,间隔一天后泼洒耐低温菌种益菌苗康4ppm,等到8天左右要加料前在补充一遍益菌苗康2ppm,增加水体净化能力,延缓有害指标升高。

3.水产诱食酵母+低聚糖863+乳酸芽孢M3拌料5g-10g/kg,诱食助消化提高饵料转化利用率,修复肠道黏膜促生长。

刺参保苗技术

刺参保苗技术

刺参保苗技术一、保障系统1、水电系统水电系统完善,有专人维护,保证车间正常用水用电。

出现故障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发电机保持随时运转发电的状态。

2、升温系统包括锅炉及车间室内升温装置,要满足车间冬季温水供应及室内升温需要。

3、气象预报时刻关注天气,遇特大寒流、台风、持续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提前通知各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二、日常生产工艺1、水位正常水位控制在80cm,倒池后适当降低水位10-20cm,发生疾病投药时尽量降低水位。

2、换水率一般每天的换水率保持在30%-70% ,特殊情况如发生赤潮、持续大降雨等要减少换水;臭底、参苗状态不好等情况应加大换水。

冬季生产若苗种长势良好、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一般不降低换水率。

3、盐度自然海水盐度比较稳定,正常情况不用检测。

但持续降雨进水时要检测盐度变化,变化过大应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盐度一般很快恢复正常。

4、温差冬季生产换水前后温差控制在1℃,车间内室温与池温相差不大于5℃。

5、倒池一般遵循喂食量越大、布苗时间越长倒池频率越大的原则,正常情况下5-8天倒池一次。

6、投饵规模化生产一般每天投饵一次,在不倒池剥片的情况下每天的喂料时间尽量相同。

初次布苗和剥片布苗后,投饵量不要过大,宁少勿多。

投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8%,各时间段最大喂食量控制标准(以初始布苗计算):前五天1%,每过五天增加0.5%。

7、喂食量加减原则布苗后,喂食量缓慢增加,早晚观察中发现摄食不好、发生疾病等情况要减料或停料,连续3天摄食较好适当加料。

观察摄食好换可通过水色、框片残饵率、池底残饵率、清晨参苗分布、粪便等指标来判断。

连续几天投饵量过大会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足够重视。

8、泥料比为适应市场需求泥料比一般控制在1:8-1:10,苗越大泥量越多。

9、泥料浸泡饵料发酵要提前10-15,高温季节一般不要超过12小时。

浸泡好的泥料都要用网筛或网包过滤。

三、剥片分级1、剥片目的①、给参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②、重新分级布苗,便于投喂、管理。

[整理版]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整理版]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我国北方海参越冬保苗存在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海参发病率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2008年笔者在营口市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海参苗种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

1苗种选择1.1苗种的质量不论是外购参苗还是自育参苗,参苗质量是关键。

肉眼观察体表干净,无损伤。

肉刺坚挺而完整,参体自然舒展,活力强,反应灵敏,伸缩较快,管足吸附力强,粪便较干呈粗长条状是健康苗,反之是病态苗。

1.2苗种的规格海参越冬苗种可以选择2 000~15 000头/kg,最好在3 500~10 000头/kg之间。

因为这样的规格参苗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增重空间大,翌年4月中旬基本达到理想海参苗种投放规格。

2保苗管理2.1苗种的放养密度苗种的放养密度与放养规格有相关性。

一般苗种的放养规格在3 500~10 000头/kg时,放养密度为0. 5 kg/m2,放养规格在100~250头/kg时,放养密度为1. 5~2 kg/m2。

2.2水质调控2.2. 1水温水温直接影响海参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生理活动。

稚参阶段适温范围是23~27℃,幼参生长适宜水温是7~17℃,最适水温是10~15℃。

秋末冬初阶段是海参越冬保苗的开始,启动锅炉从自然水温10℃逐渐升温到15℃,促使参苗快速生长,到寒冬季节积累了一定的产量,为翼年春季增产奠定基础;进入寒冬季节水温控制在11~13℃,这样有利于参苗的生长,降低了病害发生,降低了煤电等生产费用,进入保苗阶段;翌年3月上旬,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水温控制在14~17℃,进入保数量增产量阶段。

2.2. 2pH值pH值是水质的优劣的综合指标。

通常自然海水pH在8. 2~8. 7之间,参苗池水pH在8. 0~8. 5之间为宜,才能保证参苗正常生长。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海参越冬保苗期间,营口市盖州沿海有20%的海参育苗场,为节约煤电,降低生产成本,打地下井,用地下井水直接换水(井水水温13℃,盐度27‰),换水半个月后,这些育苗场的参苗开始吐肠,吐肠7 d 后,参苗开始化皮死亡,损失严重。

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保苗技术2008年09月17日星期三 17:16海参保苗技术一、秋季海参保苗防病管理技术进入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温差大,易导致应激反应,海参抗病力和代谢能力下降;近海海域污染严重现象有增无减,PH值等容易出现超标现象,引发海参中毒现象并可能引发幼苗及体弱苗种病毒、细菌感染等。

1、主要病症表现:⑴海参苗吐肠、身体僵硬、发黑。

⑵摇头、扭劲儿、刺短、苗种发白、甚至化皮。

2、预防措施:①重在水质管理:注意水质观测,定期投放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原液”和塘底净,净化、平衡水体水质,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避免病害。

②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进行拌料饲喂,增强抗应激、抗病能力,促进营养平衡吸收。

3、治疗方法:①如因水质超标或出现病害迹象,可加量投放生态菌原液和配合投放塘底净每立方米水体各5~10克左右,每1~2天一次,连续3~5次。

并在治疗期间加大拌料原液浓度。

一般来讲即可抑制病害发展,逐渐治愈。

②如已经出现病毒感染引起的化皮现象,可选用二氧化氯(2毫克/立方米水体)等抗菌抗病毒类药物连续使用3~5天。

注意水质观测,及时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恢复水质。

③病害防治,重在“防”,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再采取措施,就算能够遏制,但损失也不可能全部避免,注意日常管理,最为关键。

二、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11月至次年3、4月份,为冬季保苗期,此期间温差大,易造成应激反应;成本高、换水量受到限制;容易因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肿嘴、吐肠、化皮等病害;“冬季保苗、重在预防”!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如下:1、水温调控:建议10月末根据水温情况应开始缓慢升温,升温过急、过大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6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建议升温至15~17℃左右。

2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温度可在10~12℃左右饲养。

2、饲喂量的控制及饵料处理:饲喂量不宜过大,应坚持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EM原液拌料饲喂(每公斤饵料使用原液3~5克左右),尤其12月~3月参苗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拌料添加可有效的提高参苗的抗病能力,并促进增长。

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

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

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当冬季来临,海水温度低于15℃时,海参育苗企业即要烧锅炉取暖,保证育苗室温度。

通常情况下,以2000平方米水体育苗企业为例,除购置锅炉、管道、散热片外,仅燃煤一项年约需7万元,大大的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

为减少开支,山东省长岛县近年来尝试用钻海水井,提取海水井中的近似恒温海水(15℃~16℃)直接供给育苗池(一眼70米~80米深的海水井配套后一次性投资约8万元),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是,在沿海球石地段钻探海水井技术要求很高,山东省长岛县水利局机井队根据近些年来在长岛球石地段钻探成功的数十眼海水井的经验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海水井井位的确定由于育苗企业需用的海水量很大,且要求水质无污染、水温恒定,故海水井井位的确定很关键,一般采用定井准确率高的电测法选定井位。

电测法找水工作中使用的仪器是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WJ-1A 型微机激电仪,性能良好。

越冬:刺参苗种室内水槽越冬应防盾纤虫病二、球石地段施钻技术处理沿海滩涂地段地下结构复杂,多为直径3毫米~100毫米大小不等的石英岩球石,并且80%的球石在海平面以下且浸泡在海水中,渤海沿海球石层厚度一般为7米。

这类复杂地段凿井,采用常规钻探方法是行不通的,很难成井。

究其原因:(1)人工挖球石难度很大,因为下挖1.5米就出海水,当海水水深超过0.5米时,人力就无法施工。

(2)若用钻机直接钻进,由于漏水严重,球石滑动性大,且球石夹杂的细面沙层会随水流出,造成塌方事故。

(3)用水泥管沉井法施工,会因球石大小不等、海水水位过高,使得人工沉降而达不到目的。

解决球石地段施钻困难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压管旋转法;二是开挖沉管法。

1、压管旋转法施工首先准备好以下材料:(1)长1米、管壁厚3毫米~4毫米、直径500毫米的铁管7节(节数根据当地球石层厚度而定)。

(2)在第一节铁管的下端用铁锯割一个深100毫米、45°角的人字刃角,其作用是转动铁管下沉时方便省力,在每节铁管上端对称割两个深80毫米、宽40毫米的槽。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近日,天气逐渐转冷。

寒流一个接一个,海参圈马上将要进入封冰期。

夏天的持续高温让今年的产量锐减,价格不断上涨。

那么如何稳定明年的产量?我们在封冰前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帮助海参顺利
越冬?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建议。

海参养殖: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
1、提高水位
提高水位有利于保证池底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因大风、降温等因素引发的海参应激反应。

不同养殖区对越冬期池塘水位的要求不一样,建议大家将水位提前加到合适位置。

例如:河北地区水位需保持在
1.5米左右,辽宁地区水位则需要保持在1.8米左右。

2、封堵闸门
池塘漏水对封冰期间的海参养殖危害很大:漏水轻的池塘可导致池边海参露出冰面,出现伤亡;漏水严重的池塘足以导致海参大面积的伤亡。

建议在进水后及时封堵闸门,防止漏水。

3、净水解毒
封冰前水质越干净越好。

干净的水体透光性好、毒素少,更有利于池底海参的摄食生长。

浑水池塘易在封冰后缺氧,导致海参不摄食、体质差。

4、改底解毒
秋季的投喂剩料、腐烂的青苔、海参的粪便、水里的有机质等会
对池底造成严重污染。

而封冰后海参会出爬摄食,底质不好的池塘会导致海参不摄食、状态差、肿嘴、化皮等多种问题。

5、补充能量
由于冬季水温偏低,海参体质普遍偏弱。

且目前不少参圈里还有体质弱的海参尚未下礁摄食。

6、补充饵料
池塘封冰后,海参会继续出爬摄食。

封冰期也是海参的生长期,保持池底饵料充足,能提高海参产量。

冬季海参养殖技术

冬季海参养殖技术

冬季海参养殖技术
一、鱼类:在鱼类冬季养殖中,大菱鲆等鱼类数量最多,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6~22℃。

二、海参:海参喜低温,但当水温低于5℃时,海参也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因摄食量不足,对病害的抵抗力便大大降低,很容易发病。

因此,一是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加大参池水体交换量,抓住冬季的高潮位时期,尽可能多地为参池注入新水;
一是当水温低于5℃以下时,要加强参池的监测,发现池内有外出的成品海参一定要及时捞出。

二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水深至少保持在2米以上,越深越好;
三是条件稍差的参池,必须上人工提水设备,增进池水的有效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质量。

晨辉饲料。

第十二期《水产科技简报》—秋冬季海参养殖实用技术

第十二期《水产科技简报》—秋冬季海参养殖实用技术

秋冬季海参养殖实用技术一、影响海参放苗成活率的几大因素及相应解决方法?1、水质方面:水质方面分为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

物理方面包括:A、水体透明度及光照影响:海参育苗室属暗环境,参圈放苗时应尽可能避免在阳光直射的时候进行,以免强光造成海参应激过重。

案例分析:今年初几,普兰店杨树房某养殖户,从熊岳仙人岛购苗,先撒在之家参圈半圈位置,苗的成活率非常好;一周后该养殖户又从上次的同一家育苗室又购买了参苗,投入在之家参圈另半圈,结果第二天就发生了大批量的参苗肿嘴及化皮病害。

经我们仔细询问及分析后确认,该养殖户第二次放苗恰逢高温阳光十分充足系造成二次放苗死亡的主要诱发原因。

建议:放苗时尽可能选择早晚阳光不强时投放,放苗前十天可使用微囊激素、硅藻旺、碧水安、三环活力源,适度培养浮游藻类及底栖硅藻,并在放苗前后投放激活每亩一袋/米。

B、水温差别的影响:放苗前应关注一周的天气变化,若放苗后有强降温或骤然升温的天气,会导致水温上下变化2℃以上,则不能放苗,否则苗将会应激过重而导致成活率下降。

案例分析:今年春季,当水温一度升至15℃时,不少养殖户急于放苗,结果不出两天,水温又降至了10℃,在此阶段放苗的养殖户损失很大。

建议:放苗时选择天气平稳至少一周以上的没有大的温度波动时,让参苗有足够长的适应时间,以便于提高成活率。

放苗前可投放碧水安每瓶三亩/米,优肽每瓶三亩/米,激活每亩一袋/米。

C、盐度差别的影响:放苗时参圈盐度和苗室的盐度应尽可能接近,特别是从高盐度向低盐度放苗更应引起注意。

雨季时应避免放苗。

案例分析:今年九月初,皮口一养殖户从瓦房店购苗投入参圈,不出三日全军覆没,后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盐度差别过大早造成,瓦房店苗室盐度为31‰,皮口盐度为25‰。

另外运输方式不当也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

建议:放苗前用同一支盐度计分别测量参圈及所购买苗的苗室的盐度差,盐差越接近越好。

放苗前可投放碧水安每瓶三亩/米,优肽每瓶三亩/米,激活每亩一袋/米。

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管理方法

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管理方法

实用技术—越冬技术责任编辑 李振龙《中国水产》2010年第11期45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管理方法◇徐广远 郐明 张恩鹏 金文鑫 辽宁省普兰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刺参是我国有记载的 20 余种食用海参中营养价值最高的。

其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脂类含量低,且不含胆固醇, 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海珍品,因而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近年来 ,海参消费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导致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因此,海参的人工养殖随之兴起。

目前,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刺参是冷水性种类,可适应-1.5℃~25℃的水温。

12℃以上生长旺盛,20℃以上停止生长进入夏眠期,30℃以上易死亡。

耐低温,但不能长时间生活在低于0℃的环境中。

经过多年的池塘人工养殖和工厂化育苗,导致刺参种质退化,耐高温能力逐渐增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减弱。

渤海海域和黄海北部海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刺参产区。

2009年冬季以来,受连续多次强冷空气影响,黄渤海近海海域遭受几十年一遇的海冰灾害,海水水温大幅度下降,给沿海海参养殖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

然而有的海参养殖户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科学指导,使养殖海参顺利地度过了这一严重的海冰灾害期。

故本文将海冰灾害期间我们对海参安全越冬养殖模式推广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提供借鉴。

一、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池塘的水质特点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

但2009年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池塘封冰期提前,导致秋季海参生长季节明显缩短,产量下降。

气温最低时海参养殖池塘冰层厚度达到55cm ~60cm 。

冰层厚,封冰时间长,使得养殖水体的一系列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与往年相比发生很大变化,是导致此次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

冬季封冰前当水温≥0℃时,养殖池塘上下层水温、盐度均匀。

海参受低温影响进入休眠状态,此时的海参基本不摄食,不生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冬季保苗技术及操作规程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
1、海水均要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NY 5052-2001)
2、饵料生产厂家均要有合法资质,其产品均要有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的质检证明。

3、药品均要遵循国家违禁药品使用条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购进的药品要有生产厂家
的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一苗种的质量
肉眼观察体表干净,无损伤。

肉刺坚挺而完整,参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反应灵敏,伸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粪便较干呈粗长条状的参苗是健康的参苗。

二苗种的规格
海参越冬苗种最好是3500-10000头∕kg之间。

这样规格的苗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增重空间大,来年4月中旬基本达到理想海参苗种投放规格。

三苗种的放养密度
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规格3500-10000头∕kg,放养密度为0.5kg∕㎡
四水温调控
水温直接影响海参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生理活动。

一般冬季保苗的合适温度为14℃-18℃五合理投喂
海参属于沉淀食性动物,越冬保苗主要饵料有马尾藻、配合料、鱼粉、虾粉、电解多维、食母生、海泥等
日投饵量为4%-7%参苗量每日投喂2次,一般是下午16:00-17:00投喂100%和早晨4:00-5:00投喂50%
六倒池与换片
倒池和换片是彻底清除培育池内的粪便和残饵,注重筛选参苗大小,根据参苗大小进行重新分池,同时起到防病的作用。

倒池一般情况下2天倒池一次,倒池的基本程序是:倒池前将空池加满水,做到同等温度同等盐度,然后将附着基搬运到新池。

换片一般30天换片一次,一般在空池中布满新水和新附着基,然后将旧池参苗剥离,均匀布苗到新池中。

七换水
保证水质良好温度盐度和原池一样,每天换水1次-2次,每次排水量50%左右
八充气
充气保证水中溶解氧达到5㎎∕L ,气石摆放均匀。

可以有效降低水中二氧化碳量,稳定PH 值,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提高参苗的摄食率和成活率。

冬季海参保苗病害特点及管理方法:
“冬季保苗、重在预防”,11月至次年3、4月份,为冬季保苗期,此期间温差大,易造成应激反应;成本高、换水量受到限制;容易因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肿嘴、吐肠、化皮等病害。

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1、主要病症表现:
⑴海参苗吐肠、身体僵硬、发黑。

⑵摇头、扭劲儿、刺短、苗种发白、甚至化皮。

2、预防措施:
①重在水质管理:注意水质观测,定期投放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原液”,净化、平衡水体水质,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避免病害。

②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进行拌料饲喂,增强抗应激、抗病能力,促进营养平衡吸收。

3、治疗方法:
①如因水质超标或出现病害迹象,可加量投放生态菌原液和配合投放抗生素每立方米水体各5~10克左右,每1~2天一次,连续3~5次。

并在治疗期间加大拌料原液浓度。

一般来讲即可抑制病害发展,逐渐治愈。

③病害防治,重在“防”,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再采取措施,就算能够遏制,但损失也不可能全部避免,注意日常管理,最为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