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11111金典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位移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量,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第二章:力的计算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合力矢量的长度,方向与合力矢量的方向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来实现,将力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力的合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根据速度和质量计算得出。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净作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说明,物体受到的净冲量等于物体动量变化的速率。

第四章:浮力和压强1.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2.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它可以通过将作用力除以单位面积来计算得到。

第五章:波动1. 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例如水波或声波;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例如光波或无线电波。

2. 波长、频率和波速波长是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的数量,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归纳(学好物理必备宝典)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归纳(学好物理必备宝典)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归纳(学好物理必备宝典)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是学习者前往更高阶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一、物理基础知识
1.物理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国际单位制
3.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
4.数据的处理
二、机械运动
1.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牛顿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
4.摩擦、将要倾覆和固定轴的情况下,物体如何保持平衡
5.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和功
三、热学知识
1.温度和热量的测量
2.相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描述理想气体变化的知识
四、光学知识
1.光、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2.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3.光的成像
4.色散和光的干涉
5.单一光源的衍射和多个光源干涉的现象
五、电学知识
1.带电物质、电场和电场力
2.环路定律和欧姆定律
3.电功和电功率
4.串联和并联回路
5.简易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
些基础知识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些知识承载着以后的物理学习。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八年级上物理总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总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总知识点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物理学的定义
2.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物理量、物理单位和量纲
二、物理实验
1.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2.测量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3.物理量的误差与精度
三、运动学
1.运动的基本概念
2.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3.匀加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4.曲线运动
四、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应用
六、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的概念
2.万有引力定律
3.行星运动和万有引力
七、动能和势能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
3.势能转换
八、机械能守恒
1.机械能守恒定律
2.应用例题
九、简单机械
1.简单机械的概念
2.杠杆、轮轴、滑轮及其应用
十、压力
1.压力的概念
2.流体压力
3.压强
十一、浮力
1.浮力的概念
2.阿基米德定律
十二、固体
1.固体的特性
2.弹性变形
3.应力和应变
十三、液体
1.液体的特性
2.液压原理
3.毛细现象
以上即为八年级上物理总知识点,掌握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的三态与内能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

其特点如下:1. 固态: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稳定,形状不易改变;2. 液态: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可以流动,但形状不易变化;3. 气态:分子之间距离较远,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物质的内能: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形成的能量,包括分子内能和分子间势能。

第二章:质量与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

物体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用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体积,即ρ = m/V。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力的性质: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由力的大小决定,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由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关系决定,可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3.力的作用点:力是作用在物体的某一点上的,称为力的作用点。

第四章:重力与压力重力: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用F表示。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力的大小,用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五章: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六章:功、机械能和机械功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物体由于重力势能和动能所组成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

机械功:力所做的功,可以增加或减小系统的机械能。

第七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转化:能量在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只能在能量形式之间转化。

第八章:简单机械设备简单机械设备:斜面、杠杆、轮轴、滑轮等,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点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物理八上年级知识点

物理八上年级知识点

物理八上年级知识点
以下是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
1. 物理学概述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 动力学:力、惯性、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动量定理、动能与力学能、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与运动卫星: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运动卫星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衡力、力的分解
6. 浮力与浮力平衡:浮力的性质、浮力平衡定律
7. 压强与泊松定律:压强的定义、压力与面积的关系、泊松定律
8. 静止液体的压力:静止液体的压强、液压与液压机
9. 热学概论: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量的传递方式
10. 物质的热性质:比热容、相变、热膨胀
11. 热量传递: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2. 机械振动:谐振、简谐振动、波动和波的传播规律
以上是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参考教材。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时(km/h)作为速度单位。

2、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这就是加速和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速度变化量——米每秒(m/s);Δt——时间变化量——秒(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

3、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其中:v0——起始速度——米每秒(m/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t——时间——秒(s);v——结束速度——米每秒(m/s)。

4、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下降距离公式:h=1/2gt²。

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介绍国际单位制(简称SI),并列举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以及其他单位,如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同时介绍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并详细说明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并列举了其他单位,如小时(h)、分(min)。

同时,介绍了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区别了误差和错误。

二、运动的描述1、介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介绍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介绍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20Hz到20kHz之间。

而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光学、声学和热学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光的传播1. 光传播的直线性:光在一定条件下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用光线进行描述。

2.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其中折射是由于光在两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

3.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会交于焦点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衍射和干涉:光经过细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两束光的干涉可产生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第二单元光能与光的使用1. 光的折射率:光线由真空进入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介质的折射率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与介质中的光速的比值。

2.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3. 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有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只能产生虚像。

4. 光的消色现象:光的消色是由于光的折射和散射引起的,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第三单元声学1. 声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调,声音的强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声传播的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速度快慢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如果反射时间大于0.1秒,就会听到回声。

5. 声音的干涉和共鸣:两个相同频率、相同振幅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共鸣是由于外力与物体本征频率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第四单元热学1. 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 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情况的客观反映。

3. 热的膨胀:物体受热后会扩大,被称为热膨胀。

4. 冷热水的混合:热和冷的物体接触后,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达到热平衡。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无法在真空种传播,但是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介质的种类有关,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固体、液体、气体。

例题1:某人在一次闪电发生后8s 才听到相应的雷声,求闪雷处与他相距多远?解:m s s m vt s 27208/340=⨯==答:闪雷处与他相距2720米。

例题2:百米赛跑时终点记时员应以发令枪冒烟作为记时开始点,如果某位记时员是以听到发令枪作为记时开始点,那么他所记的成绩会有怎样的误差? 解:s sm m v s t 294.0/340100≈== 答:他所记的成绩比真实成绩少0.294s ,会误将运动员成绩提高。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回声与原声时间相差0.1s 以上才能被人耳区分出来,一般需要距离障碍物17m 以上。

例题3:海洋探测船利用声呐向海底一束超声波,10s 后接收到回波(回声),请问此处海洋的深度。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 解:m s s m vt s 7500210/1500=⨯== 答:此处海洋深度为7500米。

例题4:为什么教室中听不到回声?解:m s s m vt s 1721.0/340=⨯== 答:听到回声须离障碍物17米以上,而教室长度不足17米,故回声与原声重叠,无法区分出来。

6.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8.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9.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

振动停止,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振动可以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例如唱片的制作和播放。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声速是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例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例如在狭小房间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例如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例如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骨传导是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例如XXX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完整版)新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认识科学家及各自的成就
托勒玫:地心说
哥白尼:日行说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天体运行论)
牛顿: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玛丽.居里:发现并命名新元素“镭”“钋”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 dm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 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快与慢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平均速度:定义:表示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计算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注意: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概念: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

4、平面镜成像定律: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和成像
(三)光的折射
一点:入射点两角: 入射角、折射角、三线: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原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2f>υ>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υ>2f 投影机
μ<f 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μ=f 不成像
3、近视眼及其矫正: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即老花镜: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2、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唐姓强弱及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了解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④使用前要
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3、重力: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在同一地区物体的重力跟运动状态无关,g随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上g最大。

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寻找重心的方法:作图法: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支撑法:
悬挂法:
稳度的提高:增大支撑面积,降低重心。

4、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

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接触面分离(悬浮列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