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
普通话标准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领,能够准确发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普通话,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领,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2.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音变现象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普通话的历史和重要性。
(2)播放一段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1)讲解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组合规律。
(2)分析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如:声母的清浊、韵母的韵尾等。
3. 实践练习(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拼读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日常对话。
4. 情景模拟(1)教师设置情景,如: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对话。
(2)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发音技巧。
2. 尝试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领,能够准确发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普通话,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领,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2.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音变现象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普通话的历史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一段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普通话的魅力。
2. 基本知识讲解(1)讲解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组合规律,如:声母的清浊、韵母的韵尾等。
成都市中考作文普通话教案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作文中的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
2. 常见句型和表达方式。
3. 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强调重点和难点。
2. 举例说明常见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并进行模仿练习。
3. 分析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让学生了解高分作文的特点。
4.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5. 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写作测试,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观察其在课堂上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和参考书。
2. 作文评分标准和样例。
3. 写作练习纸和笔。
4. 网络资源,如作文素材、范文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适当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3. 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邀请作家或语文老师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激发写作灵感。
九、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评估教学效果,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十、教学计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成都市中考作文-普通话教案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思考和交流的习惯。
4.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书写规范的作文。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2. 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
3. 普通话阅读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普通话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 进行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练习题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授普通话阅读和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和辅导书。
2. 普通话听力材料和录音。
3. 作文范文和参考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应保持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3. 设置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八、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和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邀请普通话专家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的普通话表达。
普通话教案 初中
普通话教案初中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普通话语音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听说习惯,增强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1.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2. 口语表达技巧3. 听说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互相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 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二、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15分钟)1. 教师讲解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发音方法。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三、口语表达技巧(20分钟)1. 教师讲解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如:清晰度、语速、语调、停顿等。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听说训练(15分钟)1. 教师创设情景,进行听力训练,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
2. 学生进行口语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普通话语音知识和口语表达技巧。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二、情景对话(20分钟)1.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普通话口语对话。
2.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并进行指导。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话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用普通话进行表达。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普通话语音发音准确性。
2. 学生口语表达清晰度、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成都市中考作文普通话教案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第一章:作文满分攻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满分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满分的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
2. 作文题型的和解题策略。
3.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4. 作文结构的安排和优化。
5. 作文语言的润色和提升。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满分作文案例,让学生了解满分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练习讲解: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练习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写作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和分享写作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 修改润色: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2. 作文竞赛:组织作文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章:记叙文写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3. 提高学生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记叙文的选材和构思技巧。
3. 记叙文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 记叙文的叙事方式和时间安排。
5.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满分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技巧。
2. 练习讲解: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练习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写作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和分享写作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 修改润色: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记叙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2. 作文竞赛:组织作文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章:议论文写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第一章: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1.1 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地方方言的特点及影响1.3 如何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写作第二章: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评分标准2.1 作文题目理解与把握2.2 文章结构与逻辑性2.3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2.4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第三章: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实例分析3.1 满分作文案例一:《家乡的变化》3.2 满分作文案例二:《我的梦想》3.3 满分作文案例三:《难忘的一件事》3.4 满分作文案例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5 满分作文案例五:《我的成长之路》第四章:写作技巧与提升4.1 如何选材:寻找独特而熟悉的素材4.2 如何开头:引人入胜的开头方法4.3 如何结尾:印象深刻的高潮与结尾4.4 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词汇与句式的运用第五章:模拟练习与修改指导5.1 模拟练习一:《我的假期生活》5.2 模拟练习二:《我最敬佩的人》5.3 模拟练习三:《未来的职业规划》5.4 学生作文修改示范与指导第六章:常见写作错误分析与规避6.1 错别字与标点符号错误6.2 语病与逻辑错误6.3 避免陈词滥调与重复6.4 提高语感的途径第七章:如何进行有效审题7.1 理解作文题目的核心要求7.2 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7.3 确定写作角度与立意7.4 练习审题并进行模拟写作第八章:情感表达与文采飞扬8.1 如何书写真挚的情感8.2 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8.3 语言的魅力与文采展示8.4 案例分析:情感表达的佳作欣赏第九章:创新思维与个性化表达9.1 作文中的创新思维9.2 培养独立思考与个性化表达9.3 如何在作文中展示个性与风格9.4 创新写作练习与指导第十章:冲刺满分策略与建议10.1 全面复习与查漏补缺10.2 提高写作速度与质量10.3 临考心态调整与应试技巧10.4 满分作文案例分析与借鉴十一章: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渲染11.1 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方法11.2 如何通过景物传达情感与氛围11.3 景物描写的练习与佳作欣赏11.4 景物描写在满分作文中的应用案例十二章:人物塑造与个性化描绘12.1 作文中的人物塑造的重要性12.2 人物性格、外貌、动作、语言的描绘技巧12.3 如何在作文中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12.4 人物描写练习与满分作文案例分析十三章:叙事技巧与故事情节设计13.1 叙事技巧:顺序、倒叙、插叙的应用13.2 故事情节设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构建13.3 叙事中的悬念与冲突设置13.4 叙事练习与满分作文案例分析十四章:论证与观点阐述14.1 如何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14.2 论证方法与逻辑性14.3 使用事实、例子、引用来支持观点14.4 论证练习与满分作文案例分析十五章: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15.1 模拟考试题型与时间管理15.2 作文答题纸的填写规范15.3 常见问题与错误分析15.4 考前冲刺与心理调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的教学教案,内容涵盖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满分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技巧提升、模拟练习与修改指导等多个方面。
普通话作文比赛教案初中
普通话作文比赛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基本语法规则。
2. 作文比赛的题材、格式和评分标准。
3. 写作技巧和策略。
4. 作文修改和润色。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2)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积累素材。
(3)教授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实施阶段:(1)分组进行作文比赛,每组选定一个题材。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要求使用普通话。
(3)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3. 总结阶段:(1)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分享写作心得。
(3)教师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课下的练习和准备。
2. 学生写作水平:通过作文比赛和日常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满意度: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4. 教学质量:根据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作文写作指导书籍。
2. 设施: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教育网站、作文素材库等。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方案需在两个课时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普通话基本语法规则,教授写作技巧。
2. 第二课时:实施作文比赛,评审并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提高普通话水平,提升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满分初中作文完整版教案
满分初中作文完整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篇章组织,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写作效率。
教学重点:1. 作文结构的基本框架。
2.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3. 篇章组织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做到开头引人入胜。
2. 如何使中间部分内容丰富、详实。
3. 如何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素材和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作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好作文要有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深刻的主题。
二、讲解作文结构(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举例说明开头的作用是吸引读者,中间部分要详实丰富,结尾要点题、升华主题。
三、讲解词汇和句式的运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要有形象性、生动性。
2. 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句式,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四、讲解篇章组织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条理清晰。
2. 讲解如何运用总分总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作文训练(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词汇和句式恰当,篇章组织合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以及篇章组织的技巧,使学生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作文训练环节,学生能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并及时得到教师的点评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生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
2. 体会作者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 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桃花源记》。
2. 学生分享对《桃花源记》的了解和期待。
二、自主阅读,初识文本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三、深入分析,理解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作者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重点内容。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桃花源记》能成为千古绝唱?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桃花源记》。
2. 搜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3.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调、语速等二、教学时间安排十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解、练习,初步掌握朗读的一般技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停连、重音、语调语速难点:重音轻吐、语调中的曲折调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练结合、多媒体课件:音频链接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两人一组,把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难字词(5-8个)写到黑板一角,一人写,然后请同学注音,另一同学纠正并领读正确发音。
2、口语实践:每节课前10分钟交给同学,可以朗诵诗歌、读作品、说话、演讲等等。
(按学号从后往前轮)普通话朗读技巧(一)停顿教学目的]1、掌握停顿的概念及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掌握停顿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点]停顿的不同类型[教学难点]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点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如: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了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荷塘”、“月色”、“皎洁”等词语。
(2)理解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荷塘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分享观察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段落大意。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心境。
5. 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课文中的句子。
三、巩固练习1. 学生默写课文中的名句。
2.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篇关于荷塘美景的短文。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预习下一课。
2. 收集关于荷塘美景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普通话范文讲解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普通话范文讲解二、教学目标1. 理解范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学习并运用普通话进行范文讲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范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普通话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范文中复杂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2. 普通话讲解中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范文材料。
3. 普通话标准发音示范音频或视频。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普通话范文讲解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普通话范文。
(二)范文分析1. 教师朗读范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范文的结构、主旨和情感。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普通话讲解练习1. 教师示范范文讲解,强调语音、语调、节奏等要素。
2.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范文讲解。
3. 教师点评,指出讲解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情感表达与传递1. 学生尝试通过调整语调、语气、节奏等方式,表达范文中的情感。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讲解中,使讲解更具感染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普通话讲解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讲解能力:评价学生对范文的讲解是否准确、流畅、生动。
3. 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传达范文中的情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范文,进行普通话讲解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讲解视频,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努力提高普通话讲解能力。
十、备注1.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成都市中考作文普通话教案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提高写作能力,在中考中取得满分作文的成绩。
1.2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帮助学生了解满分作文的特点,为后续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第二章: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要求2.1 满分作文的特点介绍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了解满分作文的特点,提高写作的目标。
2.2 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结构要求,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框架。
2.3 语言表达强调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生动,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提高作文的语言水平。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策略3.1 选择题材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题材,使作文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新颖性。
3.2 构思与创意讲解如何进行作文构思和创意,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题,提高作文的独特性。
3.3 表达方式介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第四章:修改与润色4.1 自我修改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作文的自我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4.2 他人修改讲解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润色,使作文更加完美。
4.3 常见错误分析分析作文中常见的错误,如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引导学生避免这些错误,提高作文的准确性。
第五章:练习与提高5.1 写作练习布置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5.2 作文点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5.3 优秀作文欣赏提供一些优秀的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章:审题与立意6.1 审题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理解作文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确保作文内容符合题目要求。
普通话教案——写作(一)
普通话教案——写作(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构思写作内容,组织结构,以及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引导讨论
- 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 提问学生关于写作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写作的重要性和目的。
分析范文
- 分析一篇范文,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范文的看法,讨论如何改进。
练写作
- 分发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 强调写作的步骤,如素材的准备,组织结构的构建,语言表
达的选择等。
交流展示
-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提供互相评价的
机会。
- 引导学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研究,互相帮助改进自己的写作。
作业布置
-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短文。
- 强调写作中的关键点,如开头和结尾的处理,段落的过渡等。
总结
本节课通过引导讨论、分析范文、练写作和交流展示等步骤,
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在布置作业后,学生将有机会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范文
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学习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背影》、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父亲的背影有什么样的印象?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2. 分析课文:- 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对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景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 心理描写:分析文中对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
- 重点词语: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背影”、“惘然”、“依恋”等。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父亲的背影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 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写作,以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朱自清的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运用所学手法表达情感。
2. 预习下一课,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并学会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生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现代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普通话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普通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普通话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用口语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普通话口语交际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2.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自信心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材料、评价表。
2. 学生准备:预习普通话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准备口语交际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普通话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普通话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a.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b. 表达清晰,语速适中。
c. 注意倾听,回应恰当。
d.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讲解普通话口语交际的技巧:a. 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b. 词汇丰富,表达流畅。
c. 语气亲切,富有感染力。
d.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三、实践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练习普通话口语交际。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普通话口语交际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情境模拟1. 教师设置不同的口语交际情境,如问候、道歉、邀请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
三、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口语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普通话教案
第一节普通话概述本节学习目标:掌握普通话的定义,了解语言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普通话(2)普通话的构造(1)什么是普通话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能力,是人类的思维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属于民族的,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叫做汉语。
汉民族的历史悠久,所以汉语又可以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叫做“现代汉语”。
因为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改变了汉语的表达形式,所以汉语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为古代汉语,五四以来的汉语就叫“现代汉语”。
2.汉民族人口众多,居住范围广阔,这也就造成了汉语形式的多样性。
为此,人们把能够被整个民族所接受的或在整个民族流行的语言形式称之为“民族共同语”,而把在各个不同地区使用的同一个民族语言的不同形式称之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一种语言的标准形式,方言是这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异形式。
3.为了简单地称呼现代汉语的民族共同语,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普通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话作用的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把普通话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
4.汉民族的共同语,古代曾经称为“雅言”、“通语”,后来又称为“官话”“国语”,海外的华人称为“华语”。
1955年改称“普通话”。
(2)普通话的构造1.关于语言人们运用语言,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的形式,传递出一定的信息内容。
这种可感知形式可以叫做“语符”。
“语符”最初是由嘴巴的发出声音构成的,这些嘴巴有意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我们可以称为“听觉语符”。
“听觉语符”一般就叫做“语音”。
后来,人们发明了文字,文字可以看成是一种“视觉语符”。
通过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语义”。
语义可以由单个儿的词语表达出来,也可以由词组合在一起而表达。
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叫做“语汇”,也可以叫做“词汇”。
词和词如果要组合在一起,必须服从一定的组合规则,这些组合规则,我们称之为“语法”。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其作品。
2. 学生齐读《登鹳雀楼》。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其意思。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教师讲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教师总结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五、朗读与背诵1. 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背诵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 背诵《登鹳雀楼》。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初中普通话程教案
初中普通话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的敏感度。
4.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发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
2. 普通话的词汇:日常用语、成语、俗语等。
3. 普通话的语法:句子结构、词序、助词等。
4. 普通话的口语表达: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普通话水平。
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考核法: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发音训练:教师讲解发音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模仿,进行发音练习。
2. 词汇学习:教师传授日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学生进行记忆和运用。
3. 语法讲解:教师讲解句子结构、词序、助词等语法规则,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
4. 口语表达: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听力理解:教师播放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不同的材料,学生进行听力练习。
6. 书面表达:学生进行普通话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发音准确性:通过发音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练习,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时间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
2. 教学设备:录音机、播放器、投影仪等。
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榜样。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普通话教案模板初中版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荷塘月色》中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所传达的哲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荷塘月色》有什么了解?有哪些疑问?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发音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三、分析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提问: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强调文章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手法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2. 学生结合具体例子,分析这些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强调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中的作用。
五、结构层次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七、课后作业1. 课后再次阅读《荷塘月色》,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2. 撰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普通话概述本节学习目标:掌握普通话的定义,了解语言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普通话(2)普通话的构造(1)什么是普通话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能力,是人类的思维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属于民族的,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叫做汉语。
汉民族的历史悠久,所以汉语又可以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叫做“现代汉语”。
因为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改变了汉语的表达形式,所以汉语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为古代汉语,五四以来的汉语就叫“现代汉语”。
2.汉民族人口众多,居住范围广阔,这也就造成了汉语形式的多样性。
为此,人们把能够被整个民族所接受的或在整个民族流行的语言形式称之为“民族共同语”,而把在各个不同地区使用的同一个民族语言的不同形式称之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一种语言的标准形式,方言是这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异形式。
3.为了简单地称呼现代汉语的民族共同语,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普通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话作用的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把普通话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
4.汉民族的共同语,古代曾经称为“雅言”、“通语”,后来又称为“官话”“国语”,海外的华人称为“华语”。
1955年改称“普通话”。
(2)普通话的构造1.关于语言人们运用语言,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可感知的形式,传递出一定的信息内容。
这种可感知形式可以叫做“语符”。
“语符”最初是由嘴巴的发出声音构成的,这些嘴巴有意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我们可以称为“听觉语符”。
“听觉语符”一般就叫做“语音”。
后来,人们发明了文字,文字可以看成是一种“视觉语符”。
通过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我们称之为“语义”。
语义可以由单个儿的词语表达出来,也可以由词组合在一起而表达。
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叫做“语汇”,也可以叫做“词汇”。
词和词如果要组合在一起,必须服从一定的组合规则,这些组合规则,我们称之为“语法”。
传统上把语音、词汇、语法合称为语言三要素。
2.语言三要素与普通话任何语言都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所构成,普通话也不例外。
由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所以往往会给人一个误解,以为学习普通话就是学习语音。
其实各地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比如,早上见了面普通话说“早上好”,而广州话则说“早晨”。
普通话说“你先走”,广州话则说“你走先”。
学习普通话,除了学习普通话的语音之外,还要注意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
3.普通话的定义为了更好地规范普通话,人们给普通话下了一个定义,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也就是根据语言三要素确定的。
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由北京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元代以来的绝大多数时候,北京都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语音对全国影响深远。
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这是由使用人口所决定的。
汉族中70%以上的人口使用北方方言。
普通话的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典范,指的是大家都说写得好的文章和著作,包括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作品,也包括法律法规文件。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而且通过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可以反复观摩、学习和对照。
第二节普通话语音概述本节学习目标: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
学习建议:学好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练习发音。
普通话的语音,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音素分析法(2)声韵调分析法(1)音素分析法1.音节这是从西方传入的现代语音学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把说话时所形成的一连串的语音称之为“语流”。
语流可以分解为一个一个的音节。
音节是可以感觉到的最自然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比如:“我吃饭了”写成拼音是“wǒ chī fàn le”,这“wǒ”“ ch ī”“ fàn”“le”就是四个音节。
2.音素音节是可以再分解的,比如“le”可以分解成“l”和“e”;“wǒ”可以分解成“w”和“o”两个音。
构成音节的这些音我们称之为“音素”。
音素是从发音角度理解的最小语音单位,可以看成是构成音节的要素。
3.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根据发音时的状况分成元音和辅音两类。
⑴元音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
普通话的元音有a、o、e、i、u、ü、ê、er、-i[]和-i[ι],共10个。
普通话的元音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两个或三个组合在一起。
两个组合在一起的称谓“二合元音”,三个组合在一起的称为“三合元音”如:单元音:a、o、e、i、u、ü、ê、er二合元音:ai、ei、ao、ou、ia、ie、ua、uo、üe三合元音:iao、iou、uai、uei在使用时,元音可以在前面加上辅音,也可以不用辅音。
除了单元音之外,复元音(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的统称)的后面不能加辅音。
⑵辅音发辅音时声带多数不颤动,气流通过口腔时或多或少总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普通话的辅音有b、p、m、f、d、t、n、l、g、k、h、ng、j、q、x、zh、ch、sh、r、z、c、s,共22个。
普通话的辅音一般处于音节的最前面,如ba、po、mi、fu。
n和ng这两个辅音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最后面,如ban、feng。
在普通话中ng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最后面,不能出现在音节的最前面。
普通话所有的辅音都不能出现在音节的中间。
(2)声韵调分析法除了可以按照音素分析法对普通话的音节进行分析以外,对普通话音节的分析还可以采用声韵调分析法。
声韵调分析法是我国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分析普通话音节,是把普通话的音节分成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声母是一个音节的起始部分,一般情况下,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
比如“ba”中的b是声母;“zhuang”中的zh是声母。
如果音节的最前面没有辅音,为了表示普通话所有的音节都有声母,传统语音学就认为这个音节的声母是由“零”充当的,所以提出了“零声母”的概念。
普通话的22个辅音中,除了ng之外,其余21个都可以充当声母,如果加上1个“零声母”,那么普通话就一共有22个声母。
2.韵母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就是韵母。
如果声母是音节的头的话,那么韵母就是这个音节的躯干。
普通话韵母可以由元音构成,也可以由元音加上辅音共同构成。
普通话韵母的构成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它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音素构成,还可以由三个音素构成,所以韵母内部还可以划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必不可少的部分,由单元音充当。
韵头是韵腹前的元音。
开口度比韵腹小,声音也就相对没那么响亮,由i、u、ü三个元音充当。
由于它们处于声母与韵腹之间,所以也称作“介音”。
韵尾,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一个音节的收尾部分。
充当韵尾的元音一般是i和u,充当韵尾的辅音是n和ng。
如果要给韵母进行分类,分类的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按照结构分类,也可以按照发音时的口形分类,还可以按照韵尾的情况分类。
按结构划分,也就是按照构成韵母的元音和辅音来划分,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也叫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的韵母,有10个:a、o、e、i、u、ü、ê、er、-i[]和-i[ι]。
复元音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共13个,其中二合元音9个:ai、ei、ao、ou、ia、ie、ua、uo、üe;三合元音4个:iao、iou、uai、uei。
带鼻音韵母也叫鼻音韵母,共16个: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按照开口度划分,也就是按照发音时嘴巴张度的大小来划分,可以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
开口呼指的是发音时嘴巴张度大的音。
凡不以i、u、ü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开口呼,共16个:a、o、e、ê、er、-i[]、-i[ι]、ai、ei、ao、ou、an、en、ang、eng、ong。
齐齿呼。
凡是i开头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共10个:i、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
合口呼。
凡是u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合口呼,共9个: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
撮口呼。
凡是ü开头的韵母都属于撮口呼,共4个:ü、üe、üan、ün。
第三节普通话韵母的发音本节学习目标:掌握普通话的韵母知识,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原理,能比较正确地发好韵母。
学习建议: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练习发音。
注意方音辨正,克服方音的影响。
(1)发音原理(2)韵母辨正(1)发音原理普通话三39个韵母,我们按照结构分类介绍它们的发音,并进行发音训练。
1.单元音韵母单元音的发音,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看气流是通过舌面流出口腔还是通过舌尖流出口腔。
通过舌面流出口腔的叫舌面元音,通过舌尖流出口腔的叫舌尖元音。
其次是看嘴巴的张度。
嘴巴张大了,舌面就降低,所以就叫做低元音。
嘴巴收小了,舌面就抬高,所以就叫做高元音。
嘴巴的张度从高到低中间还可以分出次高、半高、中、半低、次低等层次。
第三是看舌头是往前顶还是向后收缩。
向前顶的叫前元音,向后缩的是后元音,如果不前也不后,是平伸的,那就是央元音。
最后是看嘴唇是圆还是不圆。
嘴唇圆的是圆唇元音,嘴唇不圆的是不圆唇元音。
把上述四个条件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元音的发音原理。
普通话的10个单元音发音原理如下:a[A]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颧肌上提,下巴放松,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口自然张开。
o[o]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微开,双唇自然拢圆,舌向后缩进,舌面后部隆起。
e[γ]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微开,嘴角向两边自然微展,舌向后缩进,舌面后部隆起。
ê[ε]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半开,嘴角向两边自然微展,舌尖抵住下齿,舌头稍向前顶。
i[i]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尽量闭拢,嘴角向两边展开,上下嘴唇呈平形,但不能接触,之间要留一小缝,舌尖抵住下齿背,舌尖稍向前顶。
u[u]后、高、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收到最小,双唇收缩拢圆,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向后缩进,舌面后部隆起。
ü[y]前、高、圆唇、舌面元音发音时口收到最小,双唇收缩拢圆(不用像u那么圆),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尖抵住下齿背,舌尖稍向前顶。
-i[]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翘起,对着硬腭前部,但不能接触,气流在两者之间的狭窄通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