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职业卫生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职业卫生知识

第一节工业防毒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

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电磁辐射(如强烈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噪声与振动等。

(2)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3)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

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矿尘,其次是炮烟,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较严重。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一是呼吸道是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

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的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不同的危害,主要有:

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细胞减少,贫血、出血、血等。

呼吸系统: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中毒性肺炎。

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

皮肤:皮炎、湿疹等。

三、职业性危害预防措施

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

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

用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做好个体防护;

建立健全合适的卫生设施;

做好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制度。

第二节矿尘的危害及预防

一、矿尘的产生

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矿石与岩石的细微颗粒,也称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矿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矿尘称为落尘。粉尘可依其产生的矿岩种类而定名,如硅尘、铁矿尘、铀矿尘、石棉尘、煤尘等。矿山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装运、破碎等作业都产生大量的矿尘。

二、矿尘的危害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不但会导致生产环境恶化,加剧机械设备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引起各种职业病。

人体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尘肺病。根据致病粉尘的不同,尘肺病分为矽肺病、石棉肺病、铁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有些粉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甚至呼吸系统肿瘤。

矿尘还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刺激眼睛,引起角膜炎;进入耳内使听觉减弱,有时也会导致炎症。

微尘及超微尘,特别是粒径为0.2~5μm的微尘容易吸入肺内并储集,危害性最大,所以,微尘也称为呼吸性粉尘。我国通常将小于5μ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大于5μm的被气管分泌粘液粘着,通过咳嗽随痰吐出;小于5μm的进入肺细胞后,被吞噬细胞捕捉并排出体外。若进入肺部的是矽尘,即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矿尘,一部分被排出体外,余下的由于其毒性作用,破坏了吞噬细胞的正常机能而残留于肺组织内,形成纤维性病变和矽结节,逐步发展,肺组织将部分地失去弹性而硬化,成为尘肺病。尘肺病分为三期:

一期重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咳嗽;

二期在中体力劳动或一般工作中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咳嗽带痰;

三期即使休息或静止不动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带痰。

三、矿尘的防治

采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破碎、提升等作业产生大量的矿岩微小颗粒,统称矿尘。矿尘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危害极大,矿山的尘肺病,如矽肺病、煤肺病等是矿山生产卫生的最大威胁,必须十分重视,矿山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矿山安全规程对井下作业地点粉尘的浓度作了严格的规定,见表2-3。

1、矿山综合防尘措施

多年来,我国矿山因地制宜,坚持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尘效果。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八个字:风、水、密、护、革、管、教、查。即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个体防护;改革工艺与设备的产尘量;科学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测定检查。

2、露天矿山防尘

露天矿山防尘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湿式作业和洒水降尘。

穿孔作业防尘。穿孔作业主要采取湿式作业。大型凿岩机还可采用捕尘装置除尘。对产装矿岩产生的粉尘,可采取洒水降尘的方式除尘。

破碎机除尘。破碎机可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方法进行除尘。由于流程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可采用远距离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和杜绝作业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

运输除尘。露天矿山运输过程中车辆扬尘是露天矿场的主要尘源。运输防尘措施主要有:装车前向矿岩洒水,在卸矿处设喷雾装置;加强道路路面维护,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撒矿;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用机械化洒水车向路面经常洒水,或向水中添加湿润剂以提高防尘效果。还可用洒水车喷洒抑尘剂降尘,抑尘剂的主要成分为吸潮剂和高分子粘接剂,既可吸潮形成防尘层,还可改善路面质量。

3、个体防护。

在采取了各种防尘措施后,大多数情况下,粉尘浓度可达到卫生标准,但仍有少量细微粉尘悬浮在空气中,所以井下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这是综合防尘措施中不可缺少的十分

重要的措施。

第三节噪声控制

一、噪声及其危害

噪声是指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律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或者说人们不需要或感觉厌烦,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噪声一般用声强或声压大小的变化程度来衡量,单位为分贝(dB)。噪声的危害如下:

1、损伤听力,危害健康。长期在高噪声场所工作,会发生耳痛或耳鸣,还可能发生噪声性耳聋或听力丧失。此外还能使人难以入睡,使人眩晕和眼球震颤,引发头痛、头晕、心悸、易疲倦、易激怒、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病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2、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语言交流。强噪声影响对声音报警及其他信号的感觉和鉴别,掩蔽设备异常和事故苗头阶段的音响信号,干扰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影响安全生产。

3、人员在强噪声下工作,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强烈刺激,易烦躁,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防止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主要措施

工矿企业噪声设计标准规定:8小时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90 dB(A)。降低声源噪声。应逐步淘汰噪声超标的工艺设备;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质量,防止振动;保持静态和动态平衡;加强润滑,降低摩擦噪声等。

降低传递途径中的噪声;可以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如建隔音操作室,将噪声源密闭,采用吸声材料等。

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的作业环境中,应佩带防声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盔等防护用品。

第四节防暑降温与防寒

一、高温作业及其危害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车间及露天作业工地等作业场所,遇到高气温或存在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的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以上的作业。夏季矿山地面作业以及有地热的井下掌子面,都属高温作业场所。

高温作业很容易使人体内热量积聚,出现中暑;由于出汗而大量丧失水份和无机盐等,如不及时补充水份,就会造成体内严重脱水和水盐平衡失调,引起神经肌肉奋性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升高;此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疾病,有时发生肾功能不全等。

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中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其原因是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的热量得不到适当的散发或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损失大量的钠盐和水分而引起。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发现中暑要及时急救治疗。

二、中暑救护

(1)先兆中暑治疗:首先应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和阴凉处,安静休息,擦去汗液,给于适量的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人丹、十滴水饮服。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适时间内症状可消失。

(2)轻症中暑治疗:除按先兆中暑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的预兆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水和盐的损失,并及时给于对症治疗。

(3)重症中暑治疗: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对高热昏迷者的治疗,应迅速进行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者和热痉挛者的治疗,应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休克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