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职业卫生知识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
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微粒。 • 无机粉尘:石尘灰、石棉尘、滑石尘、煤尘、金 属粉尘等;有机粉尘:纺织、木材、造纸等行业 有棉花、亚麻、甘蔗、木、谷物植物及饲料加工 中动物毛、丝、骨角质等动物粉尘;在化工、橡 胶行业中的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 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粉尘。
•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特点 粉尘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游离二 氧化硅含量高,会使病变加重加快;微粒越小,容易 沉积肺内,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在呼吸道的沉积,不同种 类、不同特性的粉尘,以及进入人体的总量不同,对 人体的损害也不相同。一身会引起以下几种病变: 1、尘肺 2、肺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所致 肺部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局部刺激作用
2.噪声 • • • • 噪声的特性 噪声对人体影响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现行国家规定噪声标准
旧企业 允许噪声 90 93 96 99
每个工作日接触 新建企业 噪声时间(h) 允许噪声 8 85 4 88 2 91 1 94 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
三、职业危害化学因素及对人影响 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中产生的、能
残缺的家
• 在去王家村的路口上,有一家猪肉店铺。一位年 轻的妇女正忙着用纱罩将没卖完的半爿猪肉盖起来。 屋里的泥炉上,一只熏得黑黑的瓦罐里,正在熬的中 药“咕嘟咕嘟”翻滚着,浓浓的草药味在店铺里弥漫。 • 这是福湾村村民朱宝华租的门面,在店里操刀主 持的是他34岁的妻子樊小红。自从朱宝华进入矽肺病 Ⅱ期后,往日只在家里做做家务、连地也很少下的她, 现在不但要抛头露面,而且还要操起砍肉的刀,并以 此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 朱宝华说:让女人干男人的活,是没办法的办法。 同他们一样,被矽肺病改变了命运的,还有分散在全 乡各村的500余个家庭。 • 王家村7组的吴生林、张雪英夫妇共有4个儿子, 但老三吴备战、老二吴水金已经因矽肺病分别于1997 年、1998年死去。两位老人现在要抚养吴水金留下的 二男二女4个孩子。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水平。

第五条本制度的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卫生信息,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第八条企业应及时公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提供培训,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测,评估工作环境的危害风险,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置职业卫生事故,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第十二条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三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组成包括职业卫生专家、职工代表和企业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二)组织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危害评估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三)负责职业卫生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四)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五)组织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六)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并依法公布和执行。

第十六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制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一、什么是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以第60号主席令颁布,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12月31日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要职责?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保障义务保险义务报告义务卫生防护义务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培训教育义务健康监护义务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义务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四、《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8项权利知情权培训权拒绝冒险权检举、控告权特殊保障权参与决策权职业健康权损害赔偿权五、何谓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

六、《职业病防治法》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有哪些要求?1、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监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2、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卫生,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工、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1.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2.完善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环境,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3.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质。

4.健全职业健康监督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职业病危害。

5.加强职工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完善职业卫生监测系统。

第四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结构:1.职业卫生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督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

2.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职业卫生管理和实施。

3.职业卫生监测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和职工健康检查。

4.其他职责:如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评估等。

第二章工作场所卫生第五条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的要求:1.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

2.清洁工作场所,保持整洁和无尘。

3.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防止过热或过冷。

4.净水设备和卫生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5.废弃物的处理要按照规定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第六条工作场所噪声控制:1.减少噪声源的产生,如减少机械设备运转时间。

2.使用降噪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3.建立噪声监测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噪声水平。

4.对于超过标准的噪声源,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七条工作场所照明:1.提供充足的照明设备,以确保工作场所的明亮。

2.避免强烈耀眼的光源,以免对员工眼睛造成伤害。

3.定期检查照明设备,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第八条职业病危害辨识:1.确定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确定职业健康防护措施。

3.按照危害等级划分工作岗位,明确防护要求。

第九条职业病防护设施:1.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

2.配备必要的通风、除尘系统。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关于以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的科学和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职业卫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涉及保护工人健康和预防职业疾病的学科。

职业卫生学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评估、监测和干预,职业卫生专家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职业卫生重要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尘埃和噪音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人免受这些危害,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知识1. 噪音控制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卫生专家应通过控制噪音来源、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2. 化学品管理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专家应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以减少工人暴露的风险。

3. 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职业卫生专家应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4. 作息规律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知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身体健康。

结语职业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领域,它关乎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了解和应用职业卫生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沧州市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电焊工作业时产生的焊尘电焊弧光等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皮肤灼伤等。

为了保护我公司该工种人员免受该粉尘紫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所有从事电焊工种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技术质检生产部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综合管理办公室协助技术质检生产部开展工作。

第四条技术质检生产部、综合办公室应改善和创造条件,使电焊工工作场所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技术质检生产部接受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总公司职业病防治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一)本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电焊工工作场所的基本规定、职业健康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场所检测评价、健康保护、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和附则等。

(二)其他子公司根据本规定制定各自的管理制度。

(三)总公司及子公司更换或调换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时,必须将职业卫生资料,档案等交接完毕后,才能调离。

第二章工作场所基本规定第七条根据电焊工艺流程要求及某些工序产生有害因素的特点,各工序应合理布局。

第八条电焊工操作场地要有通风和排风设施,尽大努力尽快排除有害粉尘。

第九条电焊工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物理因素的浓(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空气质量、物理因素的浓(强)度表第十条电焊工操作场所要配备灭火器,并放置在易达到的醒目的地点。

第十一条电焊工操作场所应有疏散用的无障碍防火通道。

第十二条电焊工操作场所要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三章职业健康防护措施第十三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工程控制等综合措施,使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物理因素等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第十四条电焊工工作场所应设置通风设施。

第十五条电焊工操作的工作车间应在焊尘密集的地方设置局部排放装置,以排出电焊工操作时产生的有害烟尘。

第十六条设置排风装置时,应避免所排出的份尘对周围建筑物有不利影响。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12项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12项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12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维护劳动生产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企业从事劳动工作的职工。

第三条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落实,安全部门主任为制度执行人。

第四条安全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合法地制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及时向全体职工宣传、解释相关规定。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反或者不执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行为,对违反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调职、甚至解雇。

第二章职业卫生的监测与评估第六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对生产作业场所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第七条企业要建立职业卫生评估制度,对每个岗位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八条企业安全部门要负责监督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相关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第三章作业场所的清洁与卫生第九条企业要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与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污垢,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职工遭受空气污染。

第十条企业要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预防职业病的传播。

第十一条企业要提供洗手间、饮水间等卫生设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障职工的健康。

第四章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第十二条企业要为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第十三条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使用,不得随意拆卸或不使用。

第十四条企业要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用品。

第五章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与宣传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与宣传活动,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六条企业要制定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并将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10.27•【文号】主席令第60号•【施行日期】2002.05.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七章职业危害与预防

第七章职业危害与预防

• 三、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油料及其他有害物质只有进入人体 并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作用后,才 能使人体造成伤害。研究毒物进入人 体的途径,可以为预防中毒事故发生 寻找到有效办法。毒物进入人体主要 有以下三条途径: • (1)通过呼吸道吸收。油蒸气、有机 溶剂等气体、蒸气毒物可以通过呼吸 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呼吸道是毒 物进人人体的主要途径。

(6)从事含铅汽油作业的,不宜吸烟、饮酒,因 为它们能刺激神经系统,加速铅在人体的溶解, 且不易排铅。要定期检查身体,及时治疗中毒病 状。 • (7)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前,应检测罐内油气浓 度,如果罐内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1%,则进 罐作业人员应装备整套的防护衣服、靴子和手套, 以及佩戴合适、质量合格的通风防毒装具,并系 好安全绳。如无可靠的防护措施,则禁止人罐作 业。如果罐内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炸下限的40 %时,即使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也不宜进罐作业。 在任何情况下进入含铅汽油罐作业均应着防护服 装及佩戴通风防毒装具。
• (5)无铅汽油并不是不含铅,只是含铅量很 少。汽油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据资料介 绍,双手浸入汽油5 min,血液中汽油含量 就会有o.5 mg/L,15 min之后,含量达3 mg/L。一般人体内无积存汽油的条件,汽 油可通过肺部迅速排出体外。但铅则积蓄 在人体内。另外,皮肤接触汽油后,汽油 蒸发铅残留于皮肤上,如吸烟、喝水、进 食等,铅便通过食道进入人体,久之会造 成铅中毒。其症状是容易疲乏、鼻孔出血、 头痛、消瘦、血压下降等。

(6)汽油吸人性肺炎,其原因一 是司机用口吸堵塞的油管将汽油吸 入肺内;二是加油站员工使汽油直 接被吸人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大叶肺炎甚至肺水肿 及渗出性胸膜炎,一般经口吸入以 右肺下叶发病多见。

职业卫生整理

职业卫生整理

名称解释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疲劳: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者是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成为疲劳。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性:是指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不良效应的能力。

绝对致死量: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的所需的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中毒阈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质按一定方式或途径接触机体,能使某项的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要的最低剂量,亦称最小作用剂量。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职业中毒按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等表现形式。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粒径多在0.1—10μm。

减压病: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转向正常压力,由于减压过速,降压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此时人体的组织和血管中产生起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者组织损伤。

职业性肿瘤:人们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

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 卫法监发[2002]6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十大类)
A、粉尘类(13种)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 粉尘)尘肺的X线表现主要是肺门改变、小阴影、大阴影 (二)煤尘(煤矽尘) (三)石墨尘 (四)炭黑尘 (五)石棉尘(石棉肺 、胸膜间皮瘤 、肺癌 ) (六)滑石尘 (七)水泥尘 (八)云母尘 (九)陶瓷尘 (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十一)电焊烟尘 (十二)铸造粉尘 (十三)其他粉尘
B、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女, 2岁,左脚患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核素(金-198)瘤内注射。剂量 偏大,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破溃)
女,48岁,患腮腺癌(采用钴60外照射)致皮肤溃疡长达7年之久未愈。 处方剂量偏大
C、化学物质类(56种)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 四乙基铅)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3.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 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 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职业禁忌证: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 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 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 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 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6.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 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 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 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例(2篇)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例(2篇)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例认真贯彻执行《____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第一条公司职业病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各级领导和岗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的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第二条公司安全和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____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

结合生产实际,每年至少____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三条公司要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

____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及中国石化的规章制度,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基层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幵做好记录。

第四条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深入了解相关物料的性质以及对健康危害、相关设备操作和潜在危险等必备知识,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第五条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六条各部门要做好生产检维修前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结合检维修过程中可能产生、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急性中毒事故,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技能。

第七条本制度由公司职业病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例(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与能力,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工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活动。

第三条公司对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安排,培训内容及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卫生监督协管职业卫生PPT课件

卫生监督协管职业卫生PPT课件

• 3.汞:为唯一的液态金属,极易挥发,主要以汞蒸气的形 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慢性汞中毒较 为常见,典型的慢性汞中毒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神经精神 症状: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悸、 多汗、情绪明显变化,易兴奋和激动、恐惧、胆怯、害羞、 精神和性格改变。口腔症状:口内有金属味,牙齿酸痛松 动,牙龈肿胀,典型的患者可在牙龈边缘见到灰黑色的 “汞线”,口有流涎,带腥臭味。汞毒性震颤:先是从手 指开始,以后逐渐发展到舌、脸、唇及上下肢;其中以手 指细震颤最典型。这种震颤往往做精细动作困难,震颤随 汞接触时间增加而加重。常见于节能灯、温度计企业等。
各部门职责
•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
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
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
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
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应当及时向所在
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
识,增强用人单位的
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
职业病防治观念,提
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
卫生监督协管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第一节相关法律及政策
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 日通过实施,2011年12月 31日修正,共7章90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前期 预防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 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 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 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 职业病:本法所称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 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 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 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 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 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 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 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例(4篇)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例(4篇)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和保护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职业卫生目标第二条职业卫生目标是指在合理的、适宜的劳动条件下,控制和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致害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心理的平衡发展,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章职业卫生责任第三条职业场所的雇主、管理者负有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责任,应当建立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四条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一)雇主:负责职业场所内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向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二)管理者:负责指导、协助雇主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具体负责职业卫生管理技术工作,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四)劳动者:有权要求适宜的劳动条件,有义务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四章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第五条职业卫生管理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职业病危害防护:1.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2.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定期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3.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防护,包括采取集体防护和个体防护措施;(二)工作环境卫生:1.落实劳动场所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2.定期开展工作场所环境卫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卫生状况;3.加强环境卫生监测,确保工作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三)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1.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2.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3.加强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四)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1.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2.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处理职业卫生事故的能力;(五)职业卫生监督检查:1.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中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中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中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四条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第五条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执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七条企业对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章机构与管理第八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主管职业卫生工作。

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负责指导职业卫生工作,企业应有领导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各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是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十条在将医疗卫生机构交地方的过程中,企业现有的职业病防治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应予以保留。

第十一条企业内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负责各级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度。

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第十三条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的有关待遇。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治理费、职业病危害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应列入企业年度资金计划,专款专用,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篇)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加油站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保障加油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加油站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加油站,包括直营加油站和加盟加油站。

第三条加油站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四条加油站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对职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措施。

第五条加油站应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保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第六条加油站应加强职业卫生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职工的健康发展。

第七条加油站应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史,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第八条加油站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法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第九条加油站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具体分工如下:(一)加油站负责人对全站职业卫生工作负责。

(二)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卫生工作,包括职业卫生检测、卫生档案管理等。

第十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的职责包括:(一)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监督和指导加油站的职业卫生工作。

(二)组织职业卫生检测,对职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三)组织卫生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

(四)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史,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五)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保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定期向上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第十二条加油站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包括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一)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监测。

(二)加油站工作区域的噪声、光线等环境因素的测量。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在作业场所内,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规范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涵盖了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的机构,制定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2. 职业卫生管理框架: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包括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监测、职业病防护、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3. 职业卫生评价: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物种类、浓度以及暴露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4. 职业卫生监测:对作业场所职工的职业适应能力、健康状况和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包括对作业场所空气、噪声、灰尘、有害物质等进行定期检测,对职工的体检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5. 职业病防护措施:根据职业卫生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个体防护、提供安全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6. 职业卫生培训:为作业场所的职工提供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事故应急管理:建立作业场所的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组织、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

8. 监督和检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等所有相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卫生采样检测
03 采集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样本进行分析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实施
建立评估团队
确定评估人员及分工 协调工作进度与沟通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目标与内容 制定时间节点与具体步 骤
实施实地调查与检测
深入工作场所现场进行 调查 采集样本并进行检测分 析
编制评估报告
整理评估数据与结果 提出改进建议与控制措 施
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情 况
学员是否能正确实施职 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调查问卷评估
01 通过学员填写问卷了解培训效果
观察实际操作情况
02 观察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情况
统计培训前后数据对比
03 对比培训前后学员的表现数据,评估培训效果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应用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发现问题及时改 进培训内容,评定培训师资质,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不断提升培训质 量,确保职业卫生安全。
集体防护 如通风系统、防护栏杆
职业卫生防护措 施的实施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实施包括制定防护计划、 配备合格的防护设备、培训职工正确使用防护 设备以及定期检查维护防护设备。这些措施能 够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监督与检查
定期组织监督检查
监督职业卫生措施的执 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 04
第4章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防护措 施的重要性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在于保护职工免受 职业病危害,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避免法律责任。 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确保职工的健康和 安全,提升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种类
个体防护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多应用版)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多应用版)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培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机制明确、诊断标准明确等特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生理因素和劳动心理因素等。

了解这些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危害程度,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掌握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程序和鉴定方法,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能力。

5.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确保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周期、内容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提供依据。

3.职业禁忌症与职业限制作业:掌握职业禁忌症和职业限制作业的定义、范围和判定标准,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职业卫生知识第一节工业防毒一、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电磁辐射(如强烈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噪声与振动等。

(2)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3)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

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矿尘,其次是炮烟,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较严重。

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一是呼吸道是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

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的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不同的危害,主要有: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细胞减少,贫血、出血、血等。

呼吸系统: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中毒性肺炎。

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

皮肤:皮炎、湿疹等。

三、职业性危害预防措施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用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做好个体防护;建立健全合适的卫生设施;做好健康检查与环境监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制度。

第二节矿尘的危害及预防一、矿尘的产生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矿石与岩石的细微颗粒,也称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矿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矿尘称为落尘。

粉尘可依其产生的矿岩种类而定名,如硅尘、铁矿尘、铀矿尘、石棉尘、煤尘等。

矿山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装运、破碎等作业都产生大量的矿尘。

二、矿尘的危害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不但会导致生产环境恶化,加剧机械设备磨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引起各种职业病。

人体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尘肺病。

根据致病粉尘的不同,尘肺病分为矽肺病、石棉肺病、铁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等。

有些粉尘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甚至呼吸系统肿瘤。

矿尘还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刺激眼睛,引起角膜炎;进入耳内使听觉减弱,有时也会导致炎症。

微尘及超微尘,特别是粒径为0.2~5μm的微尘容易吸入肺内并储集,危害性最大,所以,微尘也称为呼吸性粉尘。

我国通常将小于5μ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

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大于5μm的被气管分泌粘液粘着,通过咳嗽随痰吐出;小于5μm的进入肺细胞后,被吞噬细胞捕捉并排出体外。

若进入肺部的是矽尘,即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矿尘,一部分被排出体外,余下的由于其毒性作用,破坏了吞噬细胞的正常机能而残留于肺组织内,形成纤维性病变和矽结节,逐步发展,肺组织将部分地失去弹性而硬化,成为尘肺病。

尘肺病分为三期:一期重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咳嗽;二期在中体力劳动或一般工作中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咳嗽带痰;三期即使休息或静止不动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带痰。

三、矿尘的防治采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破碎、提升等作业产生大量的矿岩微小颗粒,统称矿尘。

矿尘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危害极大,矿山的尘肺病,如矽肺病、煤肺病等是矿山生产卫生的最大威胁,必须十分重视,矿山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矿山安全规程对井下作业地点粉尘的浓度作了严格的规定,见表2-3。

1、矿山综合防尘措施多年来,我国矿山因地制宜,坚持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尘效果。

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八个字:风、水、密、护、革、管、教、查。

即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个体防护;改革工艺与设备的产尘量;科学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测定检查。

2、露天矿山防尘露天矿山防尘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湿式作业和洒水降尘。

穿孔作业防尘。

穿孔作业主要采取湿式作业。

大型凿岩机还可采用捕尘装置除尘。

对产装矿岩产生的粉尘,可采取洒水降尘的方式除尘。

破碎机除尘。

破碎机可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方法进行除尘。

由于流程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可采用远距离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和杜绝作业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

运输除尘。

露天矿山运输过程中车辆扬尘是露天矿场的主要尘源。

运输防尘措施主要有:装车前向矿岩洒水,在卸矿处设喷雾装置;加强道路路面维护,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撒矿;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用机械化洒水车向路面经常洒水,或向水中添加湿润剂以提高防尘效果。

还可用洒水车喷洒抑尘剂降尘,抑尘剂的主要成分为吸潮剂和高分子粘接剂,既可吸潮形成防尘层,还可改善路面质量。

3、个体防护。

在采取了各种防尘措施后,大多数情况下,粉尘浓度可达到卫生标准,但仍有少量细微粉尘悬浮在空气中,所以井下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这是综合防尘措施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措施。

第三节噪声控制一、噪声及其危害噪声是指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律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或者说人们不需要或感觉厌烦,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

噪声一般用声强或声压大小的变化程度来衡量,单位为分贝(dB)。

噪声的危害如下:1、损伤听力,危害健康。

长期在高噪声场所工作,会发生耳痛或耳鸣,还可能发生噪声性耳聋或听力丧失。

此外还能使人难以入睡,使人眩晕和眼球震颤,引发头痛、头晕、心悸、易疲倦、易激怒、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病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2、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语言交流。

强噪声影响对声音报警及其他信号的感觉和鉴别,掩蔽设备异常和事故苗头阶段的音响信号,干扰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影响安全生产。

3、人员在强噪声下工作,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强烈刺激,易烦躁,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防止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主要措施工矿企业噪声设计标准规定:8小时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90 dB(A)。

降低声源噪声。

应逐步淘汰噪声超标的工艺设备;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质量,防止振动;保持静态和动态平衡;加强润滑,降低摩擦噪声等。

降低传递途径中的噪声;可以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如建隔音操作室,将噪声源密闭,采用吸声材料等。

加强个体防护。

在噪声超标的作业环境中,应佩带防声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盔等防护用品。

第四节防暑降温与防寒一、高温作业及其危害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车间及露天作业工地等作业场所,遇到高气温或存在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的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以上的作业。

夏季矿山地面作业以及有地热的井下掌子面,都属高温作业场所。

高温作业很容易使人体内热量积聚,出现中暑;由于出汗而大量丧失水份和无机盐等,如不及时补充水份,就会造成体内严重脱水和水盐平衡失调,引起神经肌肉奋性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升高;此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疾病,有时发生肾功能不全等。

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中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

其原因是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的热量得不到适当的散发或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使人体损失大量的钠盐和水分而引起。

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

发现中暑要及时急救治疗。

二、中暑救护(1)先兆中暑治疗:首先应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和阴凉处,安静休息,擦去汗液,给于适量的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人丹、十滴水饮服。

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适时间内症状可消失。

(2)轻症中暑治疗:除按先兆中暑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的预兆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水和盐的损失,并及时给于对症治疗。

(3)重症中暑治疗: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

对高热昏迷者的治疗,应迅速进行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者和热痉挛者的治疗,应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休克为主。

(4)防暑降温措施a)加强作业现场通风换气,疏散热源;b)隔热降温;c)加强个体防护;d)对从事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e)及时供给补充人体必须的清凉饮料。

三、防寒极度的寒冷会引起冻伤,即人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

冻伤是在冰点以下的严寒中,持续较长的时间引起的,一般在南方较为少见,在北方严寒季节里,长时间的室外、野外作业以及无取暖设施的室内,由于极度低温和潮湿作用,会引起局部冻伤。

预防寒冷的措施有:首先要加强耐寒锻炼,提高对寒冷和低温的适应性。

其次要作好御寒装备,穿防寒服装、鞋,戴帽、面罩和手套等。

第三是在室内作业场所要设置取暖设施。

第四是要食用高热能事物,增加体内代谢放热能力。

第五节矿山职工身体素质要求1、新工人入矿前,必须经过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从事矿山作业者不得录用。

有职业禁忌者,不得从事相应的作业。

2、接触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应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确诊不适合原工种的,应及时调离。

3、有下列病症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或井下作业:a)各种活动性肺结核或活动性肺外结核;b)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气管喘息及支气管扩张;c)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如肺硬化、肺气肿、严重胸膜肥厚与粘连;d)心、血管器质疾病,如动脉硬化症,II、III期高血压症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e)经医疗鉴定,不适合接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4、有下列病症者,不得从事井下作业:a)风湿病(反复活动者);b)癫痫症;c)精神分裂症;d)经医疗鉴定,不适合从事井下作业的其他疾病。

5、血液常规检查不正常者,不得从事放射性矿山的井下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