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
双减政策双减工作实施方案(1)
双减政策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双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增强教学效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双减”政策,进一步做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生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此方案。
二、健全组织,明确分工为了健全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行政干部、年段长、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T副组长:J1成员:1三、具体措施(一)、严格执行课程打算。
严格根据《市义务教育课程打算》,开齐开足课程。
教师严格根据各学科课时量支配教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减课程和课时。
任课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遵守课堂秩序和教学规范,不得随便调课、占课,不得随便剥夺学生上课权。
学校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课表、作息时间表,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各科教学要严格根据市颁发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得随便加深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
(二)、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
学校要努力建成内容多元、结构立体、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动聚焦核心素养、着眼整体提升、深化思维进阶的教程设计,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资源支撑的学程管理。
一是实施科学评价,实现发展增值。
树立正确人才观和育人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密切家校沟通,推进协同育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严格规范考试次数与要求,探索一二年不再纸质考试的素质监测,测试与考查有机结合,考查形式2灵活多样,严格实行等级评价和多元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劳动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勤劳习惯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及为什么培养实践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培养勤劳习惯勤劳习惯是培养劳动素养的基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勤劳习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持之以恒的劳动意识。
在培养勤劳习惯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孩子。
父母可以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看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并与他们一同参与家务。
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打扫卫生、做饭或种植花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努力工作和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学校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习惯。
老师可以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积极参与劳动,培养自己的勤劳意识。
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总结规律。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社区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工厂或者社区服务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劳动形式。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运用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特别是勤劳习惯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
中 ,认真 抓好 “三 个落 实 ”,把 劳 动和 社会 实践 教 育落 到 实 市 内外 共 建 立 劳 动
处 。
与 社 会 实 践 教 育 基
一 是 落实 劳动 和社 会 实践 教育 的 目标 任 务 。90年代 地 2O多个 ,这 些基
末 ,我们结合江都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提 出了劳 地 从 层 次 上 分 ,有
特别强调劳动(技术 )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地位。
三 、实 行 “五 个 结 合 ”.确 保 劳 动 和 社 会 实 践 教 育 有 机
小学 劳 动课 安排 每 周 不少 于 2节课 (活 动课 ),中学 不 少 开 展
… … … ~ 黪
6期
· 壤擂确
实 践 探 索
在抓好 “三个落实 ’’的同时 ,我们注意搞好“五个结 实效
力 (动 手 能力 )、一 种感 情 (热 爱 劳 动 和 对 劳 动 人 民的 感 第 三 产业 基地 及 爱
情)、一定技能(劳动基本技能)、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 国 主 义 教 育 基 地 、
苦奋 斗 的 精 神 )、一种 责 任 (关 心 国家 、集 体 和 他人 的 责 国防教育 (军训 )基地 、科 学艺术 教育基地 、法制教育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口
弓虽 劳 动
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 出:“如果 只是让学生关起 中 三年 级 的 劳动 与
门来读书 ,不参加劳动 ,不接触社会实践 ,不了解工人 、农 社 会 实践 教 育 也 不
民是 怎样 辛勤 创造 物质财 富的 ,不培 养 劳动 人 民感情 ,是 例外 ,任 何 学 校 都
合 ”:
为了保证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 ,全面提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
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
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劳动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学生劳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一、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学生们展示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或项目,他们能亲身体验到真实的劳动过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规划和组织活动,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在劳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分工合作和与他人协调。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仅在学生的劳动过程中体现,也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社交中发挥作用。
三、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学生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参与劳动,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任务、遵守规章制度、保持整洁等,这些要求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例如,在学生社团中担任职务,学生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团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劳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他们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培养社会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学生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或其他公益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需求,感受到自己的作用以及对他人的帮助。
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学生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劳动锻炼,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劳动教育对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社区等不同的社会机构,以了解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基本情况。
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社会实践活动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二、发展学校社区服务项目学校社区服务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同时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劳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学生锻炼的机会,还使学生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三、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在学校内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和设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学校可以建设农田、花园、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将真实地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劳动中快乐地学习。
同时,学校可以在劳动课程中融入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精细操作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庭的合作,让家庭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延伸。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劳动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家务劳动,共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通过家庭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小学生劳动社会实践报告
小学生劳动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与目的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通过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
本次劳动社会实践旨在让我们走出课堂,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1. 环境整治活动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对校园内的花坛、操场、走廊等区域进行了清扫。
我们捡拾垃圾、拔除杂草、擦拭公共设施,虽然汗水浸湿了衣服,但看到整洁的校园,我们都觉得非常满足。
2. 种植体验我们还参与了学校的种植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松土、播种、浇水等基本的种植技巧。
我们亲手种下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种子,并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日记。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劳动的乐趣。
3. 社区服务此外,我们还走进了社区,参与了一些公益劳动。
我们帮助社区清理垃圾、擦洗宣传栏、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等。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我们更加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三、实践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劳动社会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不懈。
我们认识到了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品质体现。
我们明白了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同时,我们也深感劳动的不易和辛苦。
我们意识到,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更多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能够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此外,我们也建议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劳动机会和鼓励,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和关注,共同营造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p(1)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一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及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使得一些学校和家庭渐渐的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和劳动锻炼,表现在相当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劳动,轻视劳动或劳动效果很差,有的甚至出钱请别人做作业、扫地。
在学校周末大扫除,一些同学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逃避劳动,而参加劳动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工作不到位,拖地及擦门窗的工作其洁净度都达不到要求,都要反复多次。
在家访中也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懒得很,在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干不好等。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祖辈和父辈两代人的关爱,“含着怕化了,捧着怕吓着”,怕在劳动中孩子磕着碰着,很多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是大人代劳了,还有的大人觉得孩子做事不如自己利索,一些本来可让孩子做的事不让他们去做,使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养成轻视劳动,不愿劳动的习惯,从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其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以排名次、压指标、搞奖惩等方式促使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于是乎,家长对孩子地要求大多是只要学习好,参不参加劳动没关系,教师则只重视应考科目的知识传授,甚至占用所谓副科课(包括劳技课),而忽视了德、体、美、生产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忽视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其三,是教育方式错误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
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思想,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其四,是社会对学生的“过度”保护,学生在校受一点伤或委屈,家长就找到到学校,轻者吵闹,重者闹事或上访,而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则将一切责任推向学校和教师,为了“保护”好学生,原来的勤工俭学,支农劳动等很好的劳动锻炼机会停了,就连春游、秋游这些很好的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立能力的活动也因易出危险而被叫停了。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践经验、知识掌握、团队合作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探讨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一、实践经验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农田里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活动,学生能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农作物的需求和环境要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
二、知识掌握劳动教育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将学校教育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搭建简易电路的实验,亲身感受电流的流动和电阻的变化,进一步理解Ohm定律和电路原理。
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团队合作学生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有效地协同工作。
例如,在园林绿化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栽植树木和修剪花草的任务,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价值观养成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并培养尊重劳动、勤奋工作的精神。
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学生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和巩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团队合作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措施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措施学生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生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关键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学生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劳动活动中去,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如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劳动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所分配的任务,从准备材料到工作执行再到结果呈现,学生需要自主决策、安排工作进程、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独立工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被困在理论层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在劳动活动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并开展相互帮助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劳动活动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负责,并按时、按质地完成。
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提倡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提倡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通过设置劳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各类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校内校外的活动中参与劳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劳动技能培养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比如开设各类技能课程,如木工、电子、烹饪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课程,结合实际场景,将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物理原理。
四、提供实践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生产与服务中。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综合评价在学生劳动教育中,应该注重综合评价。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学生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有提倡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技能培养、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提供实践机会和注重综合评价。
通过这些途径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知识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材。
加强劳动教育,推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劳动教育 ,推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摘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是新时代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认识与素养。
但是,在现在的小学学生中,随着独身子女的增多,加之家庭的溺爱与娇惯,导致很多孩子也渐渐远离了劳动,平时的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对于他们而言显得可有可无。
殊不知,劳动对于自身素质、技能的提升,认识、体验的丰富,夙愿、需要的满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甚至在有些时候,学生在劳动中所接受的锻炼、获取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远胜于文化基础知识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以劳动教育为驱动,加强对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发展需要的满足,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获得更好的发展与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出自他们手指上。
而很多孩子在劳动中所获得的锻炼、接受的洗礼、形成的认识,远比那些单一性、枯燥性接受与灌输所得更为深刻、全面、充分,而且,劳动可以与无形之中实现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深度塑造,更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与认知夙愿的释放。
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有意渗透一些必要性劳动活动,并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探究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新知识、形成新认识,培养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立志在劳动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为人生发展架桥铺路。
一、借助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而在良好劳动意识的促使下,学生会于无形之中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参与劳动活动、承担劳动责任的良好习惯,进而在劳动中领悟劳动的不易,促进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情感的深度塑造。
因此,教师应该以劳动意识培养为抓手,将与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关的劳动活动贯通至教育引导的方方面面,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实践、提升发展。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论文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论文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劳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造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制定实践教育计划,包括每学期的实践课程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5.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课程想法和建议;6.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设备,保障实践教育的顺利进行;7.辅导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赞扬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实施计划1.每学期安排至少两次实践课程,包括手工制作、种植、维护校园环境等;2.每学年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重要性;3.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劳动小能手”,表彰在实践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学生;4.学校定期举行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经验。
劳动实践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特殊应用场合农村小学针对农村小学的劳动实践教育,需要考虑学生对于农业劳动的参与和学习。
因此,需要增加以下条款:1.增加农业劳动实践课程:安排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浇水等实际农业劳动活动。
2.探索农村特色教育资源:利用当地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家乐等地方,增强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和理解。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农村小学教师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何保障农村小学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质量?解决办法: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培训,引导教师了解农业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县级或镇级教育局的支持,调动当地资源,为农村小学提供必要的劳动教育资源。
小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小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参与劳动的好处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品德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劳动,孩子们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和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小学生参与劳动的好处1.提高动手能力小学生通过劳动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技能,例如绘画、种植、手工制作等。
这些技能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和实践的热爱,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让他们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巩固。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劳动教育是一个具有集体性质的活动,小学生在劳动中需要与同学一起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他们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培养出更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1.设立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正式课程,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各种技能,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例如社区义务劳动、环保活动、农田劳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
3.建立劳动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一套完善的劳动奖励机制,鼓励小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并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例如,可以给予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双减”政策下的五育并举工作执行计划
“双减”政策下的五育并举工作执行计划一、背景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焦虑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我国政府在2021年提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减轻家长过多的校外培训负担。
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更加注重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1.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作业量和考试频次等方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德育教育:- 设立德育课程,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诚信、感恩、励志等。
-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智育教育:- 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 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降低考试压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体育教育:-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竞赛。
4. 美育教育:- 开设美育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 组织美育活动,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5. 劳动教育:- 开设劳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 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绿化、社会实践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和意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加强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知行结合推进教育摘要: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
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机遇,把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观念作出贡献。
结合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课程规范、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价值观自信心生态文明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完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的目标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客服了传统教学模式死板单一的弊端,以其灵活性、全面性等优势满足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那么,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学生素质呢?这又是一大难题,也是学生、家长校方及至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作为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之一,我自然无法完美地解决这一重任。
仅以个人拙见提出我的看法。
近年,“高分低能”现象频频出镜,为什么在学习成绩上高人一等的“学霸”对生活的认知仿佛一张白纸?在这里,我认为是教育的模式出了问题。
在劳动教育的推行中,很对学校多多少少忽略了其重要性,仅仅但方面地追求升学率与考学指标,造成了学生渐渐形成“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重要”的价值观。
误导其如古时八股近视一般脱离了生活实际。
然而,这个教学“事故”让校方担“全责”自然是有些冤屈,造成越来越多的当代“孔乙己”出现,家庭方面难逃其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慢慢长路中,校方带跑,家长断后。
有时校方带过了弯,家长还在胡同里打转转。
这要归咎于过于传统片面的思想,例如大多人认为:只有读书有出息!此观点差矣!孰不知“车到山前必有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要有出息,路有千千万万条,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读书高于一切”的观念。
又比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读书就行,家务活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那么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本期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思想、他人的实践经验,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与其它学科整合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
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5、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6、结合语文、数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7、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2、体现综合。
劳动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
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了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加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特别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这份意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完善而制定的。
一、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纳入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劳动教育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二、提高劳动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劳动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
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劳动实践活动要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三、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安全。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学会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要加强对劳动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安全可靠的实践条件,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培养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勇于付出,成为有用之人。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劳动教育的全面加强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和帮助。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参考。
面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
面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一、前言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养内容1. 劳动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 劳动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劳动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的道德品质。
4. 劳动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四、培养途径1. 课堂教学:通过劳动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外活动:组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家庭劳动: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为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3. 组织实施:按照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4. 检查评价:对劳动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保障措施1.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确保劳动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保障劳动教育的质量。
3. 增加投入:为劳动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
七、总结面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吴娟(扬州市广陵区广陵小学,江苏扬州)劳动是生活中的美好品德,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是时代发展以及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好品德。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小学教学目标之一,旨在让学生从小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提倡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懂得劳动光荣,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德。
一、从学校实践活动方面来说学校定期组织大扫除活动。
可以说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除了每周放学回家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在这里学习、吃饭、睡觉等,因此定期组织大扫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现在劳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大扫除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偶尔劳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可以创设班级流动红旗,每周进行一次卫生评选,卫生干净的班级便可以拿到这面红旗,这也是对学生清洁卫生的一种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有动力,并且使班级的学生更加团结、更加热爱班集体。
二、从家庭实践活动方面来说劳动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学校氛围的熏陶,家庭教育的熏陶也很重要,所以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劳动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奖励零食或者零花钱的方式激起他们做家务的干劲,如洗碗一次奖励十元、扫地一次奖励一个新书包、叠被子奖励一个新玩具、倒垃圾奖励五元零花钱等。
并且在孩子做完家务后家长要检查,可以这样说:“哇,这是谁拖的地呀?这也太干净了!真不错,值得表扬!”用夸赞的语气给予他们直接的赞美和肯定,这种劳动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乐于劳动,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之后的成就感,使得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同时他提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江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精辟论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我们坚持从特区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
生活在新旧体制转型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青少年,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们有的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他们好胜要强,不甘落后,但有的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他们重视学业、考试高分,但有的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充分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有的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立志高远、渴求进取,但有的并未真正树立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并未真正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青少年学生的上述不足,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家长望子成龙、溺爱有加的不恰当的教育,但更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21世纪所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现代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落实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坚持教育政策的整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即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坚持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即教育不能单靠课堂书本教学,还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到劳动中去。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促进“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
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
”总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礼会,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经济多么发达,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
劳动技术素质,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作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抓好“三个落实”,实行“五个结合”,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抓好“三个落实”,实行“五个结合”。
“三个落实”是: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实 80年代末,我们结合深圳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提出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从而明确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九个一”,即培养一种习惯(劳动习惯)、一种能力(动手能力)、一种感情(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一定技能(劳动基本技能)、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责任(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责任)、一种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种认识(国情、市情的了解认识)、一种观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这“九个一”具体分解到各学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市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特色。
2、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计划落实我们严格规定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按国家有关要求,全面开课。
特别强调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地位。
小学劳动课安排每周不少于2节课(活动课)?,中学不少于3节课(科技活动课),中学生每年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不少于1周。
包括重点学校的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也不例外,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升学考试为理由削减劳动课的时间。
为保证这一课程计划落实,我们将劳技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督导评估范围之中,保证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不虚不空。